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1

一、现状分析

仔细分析留守儿童阅读难题,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1.环境不支持

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照管。面对留守儿童的各种成长需求,隔代教育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孩子在家的课余时间大都交给了电视机。有的监护人误认为阅读与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不让孩子看“无用书”,以免影响考试成绩。缺乏有效监管和亲情陪伴的留守儿童,不可避免地沉迷于电视、网络,而冷落甚至远离课外阅读。即使节假日,留守儿童也难得与父母团聚,常常在与书绝缘的环境中度过,手机往往成了他们除电视机以外的另一“最爱”。

2.读物不丰富

大多数留守家庭经济不宽裕,加上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或很少为子女花钱购买课外书。一般留守儿童的家庭藏书量极少,难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而且读物多集中在轻松、浅显的通俗读物上。因此留守儿童读得较多的是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之类的娱乐书,缺少深度的经典阅读。

3.指导不到位

留守儿童的阅读行为缺乏有效指导。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隔代老人,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而更多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予学校、社会。二是城区小学地处刚刚转型的乡镇,社区等公共文化建设缺位,图书馆发展滞后。三是学校的大班化教学,导致教师对留守儿童很难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二、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不力,在家的课外阅读时间、环境、读物等都无从保证。因此,学校教师就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引领留守儿童阅读的第一责任人。

1.家校勤沟通:传递家庭教育正能量

为了取得留守儿童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可利用学生父母返乡的时间定期召开期初、期末家长会。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优秀的家长。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制定新学期或寒暑假学习计划、阅读计划、监护计划。学校列出书单,让家长提前为孩子备好拟读书籍。

平时,学校还要把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庭教育小贴士等教育内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发放,为留守家庭带去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提升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水平。另外,还可以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校讯通等多元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与家长建立起实时沟通渠道。

2.阅读指导课:为留守儿童打造课外阅读的金钥匙

为留守儿童开设阅读指导课,是提高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阅读指导课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其一是读物推荐。

首先,把“如何向图书馆借阅图书”作为阅读指导的入门课。同时,在图书馆为留守儿童设立专门的经典书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要,将经典名著及畅销图书进行分类编排和推荐,便于留守儿童借阅。

其次,编制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书目100本。书目包含教育部推荐的各年龄段阅读篇目、小学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在书籍形式上,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激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最后,举办具有特色主题的经典读物阅读活动,推广经典读物的深度阅读。如开设“名著导读课”“好书大家谈”“经典阅读交流会”等。

其二是方法指导。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教会留守儿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翻阅报纸杂志、信息资料等可用浏览法,阅读小说、益智类读物可用略读法;阅读经典著作、诗歌散文可用精读法等。同时,指导他们养成“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一写阅读记录卡;写读后感、内容梗概;推荐好书;交流读书心得等。

3.阅读记录卡:促留守儿童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记录卡”每周一张,周一统一收发,纳入日常作业范畴,由家长、同伴、教师共同督促学生完成。“阅读记录卡”从低年级的“每晚一故事”到中年级的“主题阅读”,再到高年级的“批注品读”,设计内容因年级而异,体现循序渐进的阅读梯度。使用“阅读记录卡”,一是以作业的形式,规定留守儿童每天必须阅读并记录。二是教师可从“阅读记录卡”上,了解留守儿童读什么书、怎么读、读书的收获是什么等阅读状况,从中发现他们的阅读喜好和阅读意愿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同时要指导家长,给留守儿童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更好的阅读环境,做到专“地”专读,专“时”专用。

4.阅读交流会:让留守儿童保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是推进课外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开展亲子共读交流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亲子阅读交流周”,欢迎返乡的家长共同参与。各班通过读、讲、画、演、写等形式的阅读交流,让留守儿童在与家长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建立阅读生活,提高阅读能力。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人修养的整体提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江苏省太仓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各校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欣赏)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各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如整本书的欣赏评价课、高效阅读指导课等),形成阅读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可见,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阅读方法的不同,课的目标、内容和结构也会不同。本文根据笔者视野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和探究,谈谈对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让孩子喜爱阅读

我们眼下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不止一个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再具体一些说,如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有所收获;在阅读中懂得某个道理; 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

笔者觉得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首要的、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因为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千方百计地找图书阅读,就会终身不渝地阅读,就会乐此不疲地探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懂得好书中的人生真谛,就会受到书的启发,展开想象、思考,忍不住表达的欲望,就会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相比阅读兴趣的激发这个重要的目标来说,其他目标都是下位的目标,是相对次要的目标。倘若,课外阅读指导课目标繁多,教学任务复杂,学生课上得累,心中升起的不是浓郁的、强烈的阅读欲望,那么就算知晓了阅读的方法、习惯的要求,明白了某本书中讲述的道理等等,收获能够广阔到哪里去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笔者窃以为“尊重天性,培养兴趣”可以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到更好的体现,而“提高能力”可以在其他语文课和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培养阅读兴趣”这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孩子一生阅读好书,而不是代替孩子阅读一本好书。

诚然,“读书备词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的好方法、好习惯,对于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课堂上涉及,但是不应成为主要目标,不应该占据课堂过多的时空。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触摸好书的精华

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书,内容相对简短,如果是绘本,一般可以介绍整本书或者删减版。如果是文字偏多的书,也可以挑选重要章节介绍。带着“让孩子喜爱书”这个教学目标,把好书展示给儿童,让他们触摸书的精华,让书的魅力震撼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相关常识、书的主体内容、感悟的指点等。相关的常识有:书名、作者、书的样子、书的类属、人们的评价等。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书的故事、插图、书的特色等。感悟的指点是指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特别震撼人、特别能启迪人等关键之处,师生停下来进行阅读交流,指导学生感悟,感受书的美妙之处等。

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将绘本故事的删节版一页一页展示给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面前,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喜欢一个男孩子,给了男孩爬树、捉迷藏、荡秋千、睡在树荫下的快乐;给了男孩苹果以及由此换来的钱;给了孩子可以造房子的树枝和造船用的树干,直到只剩下一截树桩。大树一直很快乐,只有在孩子不在,在不能帮助男孩的时候,她才感到忧伤和抱歉。老师在读到大树很快乐的时候,不时地停下来问问孩子们:“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读完后,老师问:“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你身边有这样的树吗?”“这个男孩子一共来到大树边几次,每次来都是为了什么?”等。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回答;有的问题孩子们回答得不好;有些问题,部分孩子回答不出来。但是孩子们都被书深深感动,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在偷偷地擦眼泪。课后,他们抚摸着书,爱惜地认真地阅读着。

在另一堂介绍童诗集的课堂上,老师从展示一首小诗《明天去远足》开始,让同学们在指名朗读、想象中感受童诗的美好和亲切,进而介绍一本诗集,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其中的几首童诗《快乐佛》、《发呆》、《孔雀先生》。老师的问题很简洁:你知道要去远足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快乐佛》中的快乐佛快乐吗?《发呆》中写的发呆是怎样的?有趣吗?你喜欢《孔雀先生》中的哪几句?孔雀先生眼睛在看什么?短短的课,简简单单的方式,让孩子们忍俊不禁,喜不自胜,使他们萌生了对童诗的喜欢和对童诗集的亲近愿望。

在介绍童话故事集《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的课上,老师通过语言渲染,激发孩子们一探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秘密的阅读兴趣。然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老师准备的童话故事《小乌鸦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老师介绍了花婆婆名字的来历,播放了花婆婆讲的故事《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使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这本童话故事书。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特征:美丽的、智慧的、立体的、延伸的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的本质特征,产生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影响力,它是让学生产生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特征,有助于提高它的课堂效能。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美丽的。提出这个要求的依据是好书是美的。一本公开出版受到公认的好书,就是因为人们被书的美吸引。所以,上这类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应该尽量捕捉书的美丽,展示出来。好书的美主要有文字内涵美、文字形式美、插图美、书的外观美等。教师在阅读中,领略了书的美,将它们择要展示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和欣赏,就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种美好的语文生活。这个要求看似很高,其实不高,只要老师去阅读,去体会,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展示出来,吸引孩子们也来思考和感受,就达到要求。老师找得是不是全面、合理,孩子们思考、感受得准不准,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被引领过来了,他们关注到了,感受到了美。因为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阅读中孩子的认识深度和层次是孩子们自主的天空,我们不应也不需要强求,开卷了,喜爱了,就是成功。对孩子们是这样的要求,对教师也不应提过高的要求。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智慧的。这个观点的依据也是因为好书,好书一定是智慧的。说好书是美丽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好书内涵上的智慧。智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首先,在内容上,老师应该发现书的智慧之处,选择书中有趣的、感人的、睿智的内容展示给孩子们。其次,在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要善于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感悟、深思的地方,引导孩子们体会、思考、交流、甚至思辨,从而感受好书的精彩。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的提问:“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等。这些问题,是书传达爱和奉献精神的过程和方式,这种过程和方式是智慧的,深深地打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智慧的,使孩子们停在感情的节点上,深受震撼。第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智慧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多种评价方式。1.重结果,更重过程。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收获的多少深浅也很难一样,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阅读水平低的孩子,要注重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有点滴的进步就是成果,就应该给予鼓励。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每个学生推介一本好书以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推介是否成功,然后让大家选出推介最成功的人,最后教师做总体评价,引导大家评选班级“小小读书迷”、“故事大王”、“小小博士”、“小小作家”等。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阅读中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是立体的。“立体的”意思是这类课,应该是与孩子们的生活链接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之外的一个象牙塔。课外阅读指导课就像带领儿童出去旅游,看着风景,指指点点,谈笑风生。在旅游景区,是什么风景都可以欣赏的,同样,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有丰富的风景。立体的要义之一是,这类课,应该让学生了解相关书的各方面情况:书的样子、文字、图画、书的特色、书的作者、书带给读者的思考、人们的评价等。立体的要义之二是这类课,要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感受书,走近书,走进书: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身体感受,用心体会,用大脑思考,用创新的思维去解读。总之是让学生像在生活中得到一样好东西那样,尽情体会、品味、享受,感受到好书的魅力。立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孩子会得到更直观、更亲切、更丰富的感受,从而更爱阅读。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3

1、课题的选择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儿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而言,题材以儿童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等为主。

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来研究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阅读教育行为、计划和方法。

(二)目标假设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倾听、理解、观察、表达、表现、思维、想象、自信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是随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它被当作学习策略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达菲(G.G.Duffy)等人对小学生进行的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策略的训练(1982—-1987),由科克(L.K.Cook)主持的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织策略的训练等。“阅读策略辅导”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已相当普及。虽然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做的,研究也仅限于阅读策略的某一方面,但这些研究报告对于我们如何严格地组织阅读策略辅导实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致力于寻求和探讨儿童文学与童年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而这种探求构成了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研究话题的重要丰富与拓展。例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除了探究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探讨了诸如玩具、电视和电影是如何影响体验和理解文学的方式等话题,其主要作者佩里·诺德曼本人也是对于儿童文化始终保持学术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则将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等的研究置于错综复杂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显示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和意识。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由于移民渐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因此,英国教育部下决心要在几年内让80%的11岁学童达到应有水准。他们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全国各学校每天也增加1小时的读写课程。早在10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西方国家的主流课程体系和我国不同,他们趋向于设置专门的文学教学课程。英国和美国都探讨并制订了语言艺术课程标准。西方教育界认为,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文化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文学教学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英美诸国都有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门,如研究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对阅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上海市宝山区教科室周龙兴所作“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是研究阅读策略起步较早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涉及到了阅读策略。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出版的《学会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书,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总结出的一套阅读方法,也可以看作广义的阅读策略。

考察各国和地区,除了政府发动,民间推动外,家庭、学校互动外,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在小学母语课程体系中纳入儿童阅读指导的内容,而且从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国和地区的儿童阅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并且在小学——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文学更是和小学阶段的母语课程密不可分。不仅各国和地区的小学母语课程教材中大量收进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参与教材编写,中国台湾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历。还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直接深入小学校和学生开展读书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书展开讨论。英国的钱伯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国外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受过比较充分的儿童文学教育,有比较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素养。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界和小学语文教育界长期缺少沟通和对话,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引进儿童文学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些已经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006年5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学校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以切实推进“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为首要目标,倡导儿童文学的教育推广,以公益性、专业性、实验性为特色,在传播儿童文学阅读理念的同时,力图解决中小学校课外文学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什么地点读”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常态而规范的,可运作、易推广的基础学校文学阅读活动模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在校园的普遍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许多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写出可供的专题课改论文。

2、学生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科研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总结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重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小吸收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为其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如何确定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五、课题的预期创新点

1、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

2、对开展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的组织形式、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3、教师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指导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儿童文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应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状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4、对比法:对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对比。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1、申请立项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现行儿童文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研究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

(1)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2)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3)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4)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展开验证性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吸纳前期研究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模式。

3、结题深化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收集论文。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材料,归纳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结题评审鉴定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长:李梦

副组长:任海燕

组员:高年级语文老师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报告、目标体系。

2、校本特色课程集、案例集。

3、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通向儿童文学之路》陈晖著新世纪出版社

2、《阅读儿童文学》梅子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著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早期阅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65-02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幼儿早期阅读被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那么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实施现状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否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基于以上思考,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试就当前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概念研究分析

目前,对早期阅读的定义主要有: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 (张明红,1996)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婴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让婴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 (黄娟娟,2002) 。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形式和运用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 (周兢,2005) 。

通过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早期阅读比成人阅读更宽泛。色彩、图像、符号、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早期阅读的内容;具有视、听、触、肤、嗅、动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途径;早期阅读具有分享性。

具体到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它向幼儿提供集体学习的环境,帮助幼儿接触书面语言,发展他们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为进入学龄期的正规教育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之一,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举足轻重。然而就目前笔者所查阅到的资料和了解的幼儿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阅读目标片面

由于对早期阅读的理解出现偏差,如过于强调认知,以阅读为单纯获取知识的手段,或直接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被限制到狭窄的境地。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认知,仅仅希望幼儿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二是过分强调识字,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汉字上,而忽略图画、色彩等其他因素。

(二)阅读材料失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否成就优秀的早期阅读,阅读材料的好坏至关重要。而目前市场上的阅读材料可谓良莠不齐,合适的阅读材料数量有限,优秀的材料更是要苦苦寻觅。部分阅读材料陈旧、过时,或太过直白、无趣,没有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谈不上对幼儿阅读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有些阅读材料完全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超越他们发展水平,甚至妨害他们健康成长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不当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也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的问题。表现为过分注重识字教学,以识字代替阅读;片面强调记忆,要求幼儿完全复述材料内容;忽略对幼儿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的培养。如取书、收书、翻书的基本常规;听读、朗读、跟读、欣赏的基本常规;握笔、坐姿的一般常规等等都是在幼儿阶段应该形成的,对幼儿今后成为有效的阅读者和流畅的阅读者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阅读环境贫乏

当前不少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科学高效的指导,氛围相对呆板、严肃,不利于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阅读,为幼儿提供的阅读环境较为贫乏。

四、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开展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阅读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完善的阅读目标将对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引。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兴趣培养。此外,帮助幼儿成为流畅的阅读者、积累社会文化经验、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形成健全人格、指导幼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也是幼儿园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要科学认识阅读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制定目标。

(二)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

1.呈现有价值的阅读材料

所谓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能引起幼儿自觉模仿、记忆和运用,能帮助其联系口头语言,引发联想,同时有助于幼儿养成倾听和专注阅读的习惯。上述材料要求图画清晰、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易学易记。

2.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考虑到幼儿识字量不多,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其提供的阅读材料可从无文字的图画读物开始,逐步加入图文并茂的读物或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要注意图书题材、文体、来源的多样性,帮助儿童体验到语文的多元风貌。

3.注重生活化、趣味化

为满足幼儿早期阅读需要,引起幼儿共鸣,所提供的作品必须贴近幼儿生活。以成人的视角强求幼儿,或给幼儿施加硬性的道德说教,都将降低对幼儿的吸引力。而贴近幼儿生活,富于趣味性的作品将在吸引幼儿的同时,也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充满欢笑的阅读世界。

4.体现新颖性、时代性

时代在进步,幼儿的作品也应折射出时代的光彩。我们在采用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呼唤一些能反映现代幼儿生活特点的新作品,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都会为他们喜爱阅读、学会阅读打下基础。

(三)给予有效的阅读指导

教师对儿童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有效的阅读指导需在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1.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早期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并帮助幼儿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是顺利进行阅读教学的保障。

(1)教师的“投入”、“热情”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幼儿可以通过对教师、家长阅读行为的观察与模仿,产生最初的阅读行为。教师呈现给幼儿对阅读的喜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师应努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生动、具有吸引力。灌输、强制的方式忽视儿童天性,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暂时提高儿童的阅读技能,却会无形中扼杀儿童的阅读渴望,对儿童的阅读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

(3)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幼儿主动阅读。根据支架教学理念,有适当难度并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可在读物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不协调”,从而因势利导,帮助幼儿主动借助阅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持久阅读兴趣的保持。

2.发展阅读技能

幼儿的阅读技能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可以使幼儿在顺利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常用的指导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讲解。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往往要直接介入阅读过程,因此讲解是影响儿童理解阅读内容的重要因素。讲解中可采用“点画讲解”、“点读文字”等方式帮助儿童逐渐理解图书内容。

(2)反复阅读。反复阅读可加强幼儿对阅读材料的感知与记忆,是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初步加工。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材料的语言和内容被幼儿逐渐熟悉,最后无需成人指导就能独立阅读材料,自信心获得满足。

(3)复述。复述是对阅读材料的保持和再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成人可首先帮助其建构起复述提纲,目的是让儿童对阅读材料进行回忆;年龄较大的儿童,成人可让儿童自己建构复述提纲进行复述。

(4)提问。提问是以多疑善思为主要标志的阅读指导策略。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搭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使阅读更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

3.促成创造性互动

当幼儿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引导幼儿与阅读材料进行创造性互动,以进一步拓展阅读经验。如幼儿口述故事;尝试以阅读材料为背景的绘画创作、角色游戏表演等;通过文字游戏、写信、做标志等使用书面语言符号。这样的活动将有利于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儿童早期阅读指导要提供支持性的阅读环境,以使儿童饶有兴趣地接触图书和文字,逐渐培养阅读兴趣和动机,学习阅读技能。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可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着手。

硬环境的设置应使孩子愿意主动接触阅读材料,让幼儿真正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这种环境应该丰富而温馨,光线适宜,图书应数量充足、品种多样、放置合理且适合幼儿阅读。

软环境包括创设宽松互动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开放而平等,还包括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儿童的早期阅读行为,对儿童的阅读行为表示兴趣和赞赏,鼓励幼儿阅读,和幼儿共同分享快乐阅读的过程。

五、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及引发的思考

当前我国幼教界实践层面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和实施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学者周兢在其《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指出了几个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包括倡导多维整合的早期阅读教育;倡导充满创意的早期阅读教育;倡导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共读;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师资培训。这些将为今后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Z].教基[2001]20号,[2001-07-02].

[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3]罗咏梅.关于我国早期阅读的文献综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5).

[4]杨玲.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与指导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8).

[5]刘先芳,甘行芳.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7,(1).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5

一、激发兴趣,感知阅读

有了儿童文学阅读兴趣,小学生就会像采蜜的蜜蜂一样,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阅读中得到阅读满足,进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年级――主要采用故事悬念法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二、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1.上好“三课”。(1)读物推荐课:为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做到好书共享。(2)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方法。(3)读书笔记交流课:针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经老师的批阅后,班级整理成册,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2.建立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安排专人管理图书,定期在班级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

3.开放学校图书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图书进行分类,并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阅读,真正发挥图书室为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服务的作用。

4.借助网络辅助阅读。鼓励学生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优化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保证阅读时间。每星期我们都要求语文教师安排一节课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6.营造家庭环境。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读。

1.圈点摘录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记号,并且利用自己的积累本,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加深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去粗取精。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阅读作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最后进行班级讨论,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

四、搭建平台,坚持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经常督促学生,学生就容易失去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了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儿童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组织“故事表演会”“课本剧表演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五、读书明理,升华阅读

儿童阅读指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师生共读 整本书 意义 课型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29

语文教材所提供的阅读材料都是单篇课文,其阅读的长度、宽度是极其有限的。整本书阅读正好弥补了传统课文教学在阅读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在推广整本书阅读时,我们采用师生共读整本书的形式,让教师走近儿童的阅读世界,和儿童共享阅读的美好;同时通过有效的导读课、班级读书会、写读书笔记、办读书手抄报、讲书本故事等形式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指导阅读策略。

一、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意义

(一)为儿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积累大量的语言资源,汲取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营养,逐步养成独立判断的能力,训练语言和思维,能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开启了儿童的阅读之旅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同时,儿童具有非常强的向师性。师生共读整本书时,教师的示范阅读,与儿童的阅读世界零距离接触,成为儿童阅读推广人,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这样,教师就能为儿童走进文学的精彩世界领航,用阅读点亮他们的人生,用阅读开启他们的生命之旅。

(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师生共读整本书,不仅给学生尝试阅读整本书的机会,更拓宽了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这一广阔的天地中成长。同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阅读方法的习得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去总结,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反复历练。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正是学生研习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的最佳平台,也是对学生学习毅力、意志的一次很好磨炼。

(四)有效地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应给整本书阅读应有的位置,旨在做好经典阅读书目的推荐、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以及阅读成果的分享、交流等。

二、师生共读整本书的几种常见课型

(一)导读课

导读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班学情选择合适的共读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而上的阅读课。导读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形成阅读期待、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策略等。如《长袜子皮皮》一课的导读课方案如下:

(二)师生共读课

师生共读课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整本书。共读形式多样,或教师读学生听,或一个学生读师生听,或师生一起欣赏精彩片段等。在听读每个故事后,师生针对本章节内容进行讨论,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整本书读完后,学生能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主要是在读完整本书之后,教师根据师生共读情况与学生一起提炼出讨论专题,并展开交流、研讨,或分享读书心得。如《长袜子皮皮》班级读书会方案设计(下页)。

三、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一)唤起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的动机

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但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更重要的是阅读动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他们只有主动的阅读才能有所获。作为一名阅读指导者,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唤起他们主动阅读的动机。我们可以创设阅读情境,比如让书籍装饰班级一角,让班级墨香飘溢,书香浸润;或教师加入学生的阅读队伍,并亲身垂范;或经常组织读书沙龙、读书交友会、讲故事比赛等趣味阅读活动等,以期唤醒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自觉的、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中去。

(二)帮助学生确立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一本书对于读者意味很多。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娱乐消遣,获取信息,如读一些幽默笑话、故事等类型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浅显易懂,只要是会识字的一般读者都可以独自完成阅读。还有一类书籍内蕴丰富,读者需要凭借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运用脑力劳动才能捕捉信息、深入探索其表达的主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理解能力的提高。。这就视读者自身的素质以及阅读目标的确立了。我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呢?当然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从娱乐消遣走向提升阅读力这一目标,让“阅读”不仅仅是“悦读”,使他们在整本书阅读中直接或间接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增强理解力,提升阅读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把阅读当做一种学习、当做自身成长的阶梯、当做阅读能力增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把书本当做一位老师。与现实中的老师所不同的是,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人为你详细解答,你需要继续深入阅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所以,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时,一定要明确阅读目标,让阅读成为一种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为了获得阅读力提升的一种途径。

(三)指导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层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有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即能够透过文字符号理解文字背后深藏的含义。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整本书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低阶阅读和高阶阅读两个层次。处于低阶阅读层次的阅读者在阅读整本书时主要着力在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部分等。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由低阶阅读层次转变为高阶阅读层次。所谓高阶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能就书中提炼出许多专题进行分析、研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要咀嚼与消化。”高阶阅读就是要你去咀嚼、消化一本书。阅读研讨的专题可以从一本书的不同纬度去提炼,如对书本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对整本书所表达的主旨展开深入探讨,对整本书的线索进行梳理。我们在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时,就是要通过导读课、共读课、班级读书会等不同课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最初的、本原的低阶阅读向能对整本书进行主动分析、深入探索的高阶阅读转变。

(四)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读物的方法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益读物种类繁多,有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儿童小说、儿童诗、科普读物等。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种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和阅读素养。比如,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该如何阅读呢?作为阅读指导者,我们首先要知道童话故事是作家采用奇诡的幻想、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以及生动的拟人等手法为孩子搭建的一座美丽、神奇的宫殿。 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快速阅读,紧跟作家天马行空的笔触去领略那一幕幕震撼心灵的极具想象的场景,从整体上感受一份美好、领悟一份生存的智慧和执著善良的赤子之心。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丰富童话的内涵,获得一份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让师生共度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还给学生一片属于他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养成与书本相伴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阅读技巧,是我们阅读指导者孜孜以求的乐事。

[ 参 考 文 献 ]

[1] [美]莫提默・J.艾德勒,[美]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 [法]保罗・阿扎尔.书,儿童与成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