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 学校美术教育

前言: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强大趋势并快速蔓延,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日趋西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的文化被鄙弃为落后的,过时的。然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丢掉了代表自己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其真正的民族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使之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拓展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同时美术教学活动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生存、传承、发展最有利的平台,让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涵养,树立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让历尽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壮大。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要追述工艺美术起源可能只是人们在艺术殿堂里苦苦难寻的一块诱人的基石,不管源自哪里,它始终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中所感受到的美,并通过手工制作保留下来。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尽千年的历史,积淀出丰富多样的门类,如木雕,木版年画 ,剪纸与刻纸,皮影,民间织锦,民间印染,风筝,花灯,木偶,泥塑,民间陶瓷,脸谱,漆器,民间玩具等。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精巧和丰富多彩更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看作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就艺术而言,它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彩陶艺术繁荣了三千年之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宝库中第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代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作为工艺美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时代特点,青铜礼器上散发出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才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的发展使盛唐的泥塑、彩塑工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领域,这种融合了传统色彩和立体线描的工艺之美在敦煌石窟中呈现出来。概述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历代艺术创造者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把它提炼出来,每一种手工艺都经过几千年流传的精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充分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和特点,对其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扬弃,并融入、应用到当代工艺美术中,使之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和实用的要求,使这个生动质朴的、刚健、清新的华夏文化瑰宝承载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使饱含鲜明民族情感和气质的工艺美术散发出更具特色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开放,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与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在2008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全部调查的1865个工艺美术品企业,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72%。民间工艺美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遇中,显得“过时,土气”,缺乏时尚性而遭受冷落。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工艺美术随着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后继者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以至无人继承发展,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加快了民间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

2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902年,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在南京成立,它成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设置的手工课包括了金工、木工、竹工、漆工。从此工艺美术进入学校美术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历史性的启程。历史的变迁,战乱的破坏,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得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濒临毁灭。当前,人们对极具娱乐性、刺激性、商业性的外国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无知漠视,导致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缺失。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与现代、平面与立体、传承与创新这些一砖一瓦架起了美术教育的高楼大厦。元古的青铜,千年的汉俑,古朴的汉砖,明艳的年画,青蓝的蜡染,粗旷的麻绘,鲜艳的漆画,殷红的剪纸,生动的彩塑,朴拙的泥人……传统的工艺美术正架构起美术教育一座新的桥梁,连接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总理提出:“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出仰望天空的学生”。当我们的学生满怀抱负仰望天空时,他的脚下必定是一片坚实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选择、改造,我们有着生命力的创新必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2006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上确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强调促进创造力与文化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艺术在培养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没有优质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会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大胆对比,构图形式上的和谐饱满,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等,使浓浓的民族情感融入到生命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兼具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在各地由于民族不同,风貌不一,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也有着千差万别,这更为美术教育的素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含。

美是一种视觉感受,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们才能把生活中最朴素自然的美看作是对艺术的追求,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实际上民间工艺美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最丰富的最贴近的“情境”。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既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实际上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3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庞大的工艺美术宝库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把它运用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既是在培养审美意识,也是在实践素质教育,更是在传承民族文化。文中就其剪纸、陶艺、年画、为例,探索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3.1 剪纸:古书记载“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可见纸张还没出现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这门艺术了。作为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以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它是一门简单的平面镂空艺术,它通过剪、刻、装饰,一切现象在玲珑别致的行驶中表现得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剪纸材料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可以尝试其他材质,如:树叶,纸板。在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教材中第11课——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第12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同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更多的美术语言去进行综合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基于课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加入其中,在设计标志和旗帜以及文化衫的图案时,我们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或粘贴展示或盖印展示,在教学中即完成了教学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到了剪纸、贴纸的乐趣。

3.2 陶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格调热烈而明快,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后出现的灰陶和黑陶,由于地域的不同,型制的不同,造型和纹饰特色,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开篇显得更加灿烂辉煌。人美版16册美术教材第5课——陶艺创作,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感受它的独特美感,结合这篇课题,可以运用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属于黑陶艺术的荥经砂器常被运用到当地的生活中,虽然人们接触的多,但真正把它认做是一门工艺美术制品的人却很少。通过学习荥经砂器立体纹饰的欣赏,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工艺美术,认识它,体会它,欣赏他,才能有机会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3.3 年画: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夜,人们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一张张年画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四川绵竹木板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造型粗犷夸张,色彩鲜明被大家广为熟知。把这一门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到美术教学中更是相得益彰。人美版18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传统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也是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原始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传统色彩的搭配结合年画的鲜明色彩,让学生在认识年画,了解制作工艺,欣赏年画色彩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体会和艺术的色彩结合在一起,产生美的感受,既潜移默化传承了年画的制作工艺,也从中学习到了传统色彩的搭配。谓之一举多得。

4 结论

美术的教育决不能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获取的,作为贴近生活的工艺美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认识,不同的文化情景造就了独特而具美丽的文化内容,只有我们认识到了美术的特性,表现法方式的多样式,以及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出一种认同民间美术,热爱民间工艺的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四川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土与创新》.四川美术出版社.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 高职 听障生 情感发展 作用 策略

里约残奥会于2016年9月18日落下帷幕,中国队共获107枚金牌、239枚奖牌,高居榜首,中国残疾人健儿以不向命运屈服、勇于挑战自我的姿态,奏向了命运最强音。这在振奋人心的同时,也使人们发现,残疾人已不再是弱者的代名词,不再是被怜悯、被照料的对象,他们也是社会公众中平等的一员,甚至比健康人更加坚强、出色。我国残疾人在残奥运上的精彩表现,也折射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进步。表现在教育方面,正在扭转过去偏重技能的谋生型培养理念,而对残疾人思维、情感发展列入与知识技能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情感发展,对于残疾人来说,是全面成长发展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人格是否健全,融入社会与实现价值的过程是否顺利。

情感是人内心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态度,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是人促进个体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其对心理活动和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情感的产生是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感受为基础的,对一个健康人来说,其通过主体的感官功能,对外在的声、色、味、形、动等进行感知,通过大脑的分析,再投射到客观世界,二者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情感的发展。因感知功能对情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使残障人士在情感发展方面受到影响。另外,生理的缺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自卑、自闭等心理因素制约了听障生主动融入社会、探索人生的态度与实践,影响了情感的健康发展。如何在工艺美术专业教育中改进理念和措施,既能有效培养听障生的专业技能,又能促进其情感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职特殊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要提高残疾人群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提升其整体素质,就应该从根本上推动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应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同时其也是尊重残疾人权利、使其融入社会和享受发展成果的有效载体。我国对保障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十分重视,宪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多部法律都对残疾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国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下大力推动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对残疾人的高等教育给予高度重视。2014年,国家多部门印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在标准范围内合理扩招残疾考生,为残疾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条文依据。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倾力支持下,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设立长春特殊教育学院始,发展到目前,国内已拥有20所特殊教育学院,其中招录听障学生的院校有15所,另外还有普通院校从事听障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如图),每年有8000多名残疾人被高等教育院校录取。

二、高职听障生情感发展存在问题

(一)认知能力欠缺

在高职听障生中,大部分人疾病属于先天性疾病或发病于语言能力形成之前,因此,大多数听障生伴随着语言表达的障碍。因其无法准确判断外源性的语言信息,对自身语言能力的形成存在重要缺陷,致使他们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想法,从而产生了交流上的严重障碍。人是属于社会性、相互交流性的动物,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由于交流不畅,使其产生自卑、急躁等心理,此心理因素映射到现实生活中,进而形成了其融入社会的障碍,此种障碍反过来又强化了其心理的偏执[1]。

(二)情感浮动较大

障生因其接受外界信息的限制性因素,不可避免地使其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直接表现在情绪表现上,主要体现于情绪极端化、变化剧烈、不够稳定等方面。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学生时而兴趣高涨,时而极度排斥;有的进步欲求强烈,有的心灰意懒;有的过于自负,有的又过于自责等。

(三)内心较为脆弱

生理缺陷对心智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听障生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发展不全面、不健全、不稳定的问题,总起来说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小、抗挫能力弱,且对外界反映极为敏感。由于社会原因,很多听障生在幼儿和少年时期受到不正确的对待,加之心理疏导不及时、不到位,这种挫败感伴随其成长过程,给予其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三观的形成。表现在听障生的行为上,有的表现为过于自闭,有的自尊心过强,有的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等。

三、听障生接受工艺美术教育对情感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生活自立

在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中,工艺美术专业的招生对象以听障生为主。因为从工艺美术专业的特点来看,其是一门视觉艺术和动手技能,对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要求不高,选择这一专业,能够避短扬长。另一方面,由于听力存在障碍,强化了身体其他感官的功能,使许多学生在视觉审美、观察力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能力,接受工艺美术教育,可以对这种能力进行引导和助力,增强其艺术素养,帮助其树立自信。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听障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在特定的生理状态下,选择工艺美术专业,可以使听障生与健康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其不受生理制约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在社会上取得自立。

(二)有利于形成健全人格

工艺美术是一种视觉审美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听障生通过视觉观照外部世界,通过创作反映内心世界,这一过程不受身体残疾的限制,从而顺利完成主客观世界的良性互动,这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学校通过将专业教育与德育、体育等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科学性、社会性及审美性,为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有利于智力开发

从全脑开发的角度看,艺术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左右脑协同运作。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具象与抽象、理智与情感的、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激发着左右脑的自身机能与协同合作的机能,有利于全脑开发。尤其是工艺美术专业,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感性审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是身心配合互动的过程,也是互相促进的过程。

(四)有利于情感全面发展

工艺美术传承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又承载着新时期艺术发展的丰厚成果,通过学习和欣赏,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增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唤起热爱生活的情感[2]。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可进一步激发其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健康情感的发展。创作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在现实中情感表达受到限制的听障生,通过工艺作品表达情感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通过工艺美术作品造型、线条、色彩、质地的变化,表达自身特定的情感,并以艺术为载体,使这种情感得到升华,对于疏解情绪、调节心情,以及情感的正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四、工艺美术教学中发展听障生情感的策略探究

(一)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由于存在生理缺陷,很多听障生自信心不足,进而影响了自我发展的意识,导致情感发展障碍。为此,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要调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对人生产生美的憧憬。这在高校学习阶段,突出体现在勇于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基于自我的特点和优势,按照社会和时代所需,进行有利于促进自我发展的,具有职业性、系统性和科学预判性的安排和设计。职业规划是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指路明灯,是情感发展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设计,有利于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自身潜能进行认知、反思、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与同龄人相比,听障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程度较低,很多家长也由于孩子的残疾而过度溺爱,习惯于代替孩子进行选择和决策,尤其对于孩子的职业规划,认为孩子能够学点技能养活自己已是万幸,没有想到让孩子在职业生涯中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不敢相信孩子也可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另外,听障生在接受义务教育时,一般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而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孩子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不多,而且其学习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生存型和基本交流型的技能,这使其自我评价过低,自我发展的意识得到限制。

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有效融入课堂中。一是加强情感交流。认真启发、倾听、接纳和支持学生表露出来的想法和心愿,通过师生间的关心关爱、情感交融,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尊重,从而增强其自我肯定、自我决定的心理动机。二是创造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通过随机事件,或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表达自我意识的环境与空间,并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进行支持和肯定。如在开展写生活动时,关于写生的选址、内容、时间等,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选择。再如,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小组内的每名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成员进行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发言进行指导,当评价较为正面时,教师进一步加以肯定;当评价较为负面时,选择可取之处进行赞扬,从而营造一种开放、自由、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充分体验自我表达、自我肯定的情感,得到情感发展的动力。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和人生规划的实现,是听障生情感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工艺美术教育中,听障生与普通学生相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专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加之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突显,以及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等因素,使听障生在处在一个欠缺公平的环境之中。对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选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培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其实践性技能的提升,以便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为听障生拓宽空间。从实践来看,针对听障生的特点,改进教学理念与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化为目标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是一个有效的现实途径。

在当前的特殊高职教育中,大多数院校都面向听障生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并积极探索教学理念、教W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但整体看来,特殊高职教育在针对听障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在侧重点上仍沿用普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点,学科性导向较为突出,而与听障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另外,在专业培养方向上,市场需求导向不明确,实用性、适用性的特点体现不鲜明,导致听障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限制了其职业能力的发展[3]。因此,特殊高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设置方面,要打破学科主导的模式,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实现与学生特点、人才需求的“双结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又结合本区域工艺美术产业,为学生实现其职业规划铺平道路。本文以上述及,听障生虽然在听力和表达方面存在缺陷,但其视觉素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般较强,适合从事工艺美术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等行业。只要坚持这个方面,才能使听障生在专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地避短扬长,拉近与普通学生的先天差距,增强未来的职业竞争力。我国各地都有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的工艺美术产业,如吉林的浪木雕、北京的景泰蓝、山东的草编、广州的玉雕、天津的泥塑、贵州的扎染、内蒙的皮艺、陕西的漆器等,这为听障生的学习与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特殊职高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设置方面,变学科导向为专业导向,变知识技能主线为职业能力主线,结合听障生特点,建成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方式灵活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此,才能将学生命运与学校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听障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

在人的情感发展模式上,其理念认知与社会实践是紧密相联的。正常的情感发展,其心理元素来源于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其社会实践是情感活动的载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是其心理情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目的之所在。高职教育是听障生步入社会的重要平台,其在学生确定人生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寻求价值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强调他们的特殊性,往往倾向于为残疾学生提供一个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就业和社会环境。这不符合学生融入和参与主流社会的愿望,也会影响他们情感的正常健康发展。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情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只有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健康发展。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剥夺了情感正常发展的土壤,也导致其社会行为动力的欠缺。对于高职院校的听障生而言,他们希望通过掌握知识和技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同健康人一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因而,在高职学校教学中,应把听障生首先视为社会平等的一分子,着力培养其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能力。

1、培养自信,增强动机

很多听障生社会行为能力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我评价过低,因生理缺陷而否定自我,又因为对失误的畏惧而不敢主动到社会中去锻炼,从而产生了自闭倾向,进而出现恶性循环。对此,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应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学生正视自身的缺陷,使其明白生理的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而且其在对人的社会评价中不占据主要地位,社会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人的德才。要学会“带病生活”,把障碍看做与生俱来的朋友,与其和谐相处,当人正视障碍的时候,这就不再是敌人,甚至成为健康成长的助力。其次,多组织学生参与无差别的比赛、展览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听障生只要树立信心,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可以比健康人做得更好,从而激发其主动融入社会的心理动机。

2、拓宽渠道,共通互融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创造历练社会行为能力的多道渠道。如,发挥听障生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为社会制作公益广告、公益宣传品等。学校也可以利用专业资源的优势,面向社会或其他专业的学生举办工艺美术培训,让听障生担任辅导教师,或与学员结对进行一对一辅导。有计划地选择一部分听障生,到普通工艺美术专业进行跟班就读,创造机会让他们融入正常的教学环境,培养与健康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3、建设基地,搭建桥梁

一是建设校内基地。学校利用专业资源和人才资源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一方面进行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合作,让学生为企业提供商业实战服务;一方面企业将校内实践基地做为培养人才的平台,与校方共同管理,以生产经营实践为目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长。通过这种方式,使技能学习与岗位培训引结合,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积累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了解社会及市场的变化,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二是建设校外基地。在校外基地,学生不仅充分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而且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自我照顾的能力,与社会各界人士交往的能力,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调整工作态度的能力等。在这一系列社会化的实践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寻求确立人生定位,体验自身对社会的价值,在面临社会复杂因素的考验时进行自主抉择,而这种自主抉择的过程,就是提高社会行为能力的过程,情感发展趋于成熟的过程。

基于听障生听力障碍但观察能力一般较强的特点,他们从事工艺美术专业的学习,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符合其情感发展规律。在专业教育中推动听障生情感健康发展,首先要培养自我发展意识,这是情感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能力,这是情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再次,还要加强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这是情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范丽青.试谈高职听障生人文素养培养平台的建设--以陶艺课程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6,(3):20-21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3

关键词:莆田工艺美术资源;本土文化;高中美术教学;开发和整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是丰富的、精彩的、多样性的教学。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每个地区也都有各自的美术和文化积淀,本土的美术扎根在各自地域中,是十分有生命力的。那么,是否能利用我们的课本知识和我们莆田本地的美术结合起来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拓展和整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国家课程标准专辑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发挥优势,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本学年我们结合美术教学,在高一美术欣赏课中开展了“莆田工艺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整合”这一教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利用莆田的本土工艺美术资源优化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果,在可行性的讨论和实践中也看到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

莆田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底韵,在海内外广享盛誉。莆田工艺美术包括十大门类:木雕、玉雕、石雕(含寿山石雕)、铜雕、漆器、工艺编织、古典工艺家具、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油画框业。特别是莆田木雕,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有许多绝艺贡品跨越时空,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莆田民间尚存的古建寺庙及民居精细木、石雕遗迹等,也是一笔笔弥足珍贵的传统艺术遗产。而现在在政府的“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推动下,莆田工艺美术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工艺美术发扬光大,取得了长足发展。

莆田的工艺美术与我们的《美术鉴赏》课中的许多内容可以整合并且扩展,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欣赏美术的同时很好地认识我们本土的、身边的美术。本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本土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学习。

高中美术课是艺术学科,既区别于其他文化课程和科学课程,又区别于中学及专业院校的基本技能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相对于小学、初中大量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高中美术课偏重于学生的“眼到”“心到”“口到”。从大纲的教学性质、内容、目的、要求出发,高中美术课在教材编写、课时设置、成绩考察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教学是在以欣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现阶段美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目前中学美育的基础、现状都决定了高中美育的性质和目标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欣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教育。美术教材的使用是大纲和主线,围绕教育目的发挥所能获得的美术资源,发挥欣赏课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

在《美术鉴赏》教材中的中国欣赏部分,像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章节都涵盖了大量的莆田本土工艺美术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本土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本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利用资源 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莆田工艺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整合”是立足于新课改中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扩展性的新思路;依托莆田的本土工艺美术的资源优势,将其扩展和利用,开发出对高中学生有益的美术营养。

莆田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包括十大门类:木雕、玉雕、石雕(含寿山石雕)、铜雕、漆器、工艺编织、古典工艺家具、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油画框业。工艺美术是我们高中美术课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莆田工艺美术的请进我们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直观地、真实地、靠近地感受到工艺美术的魅力,并且教育他们对莆田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1.高中《美术鉴赏》教材课程基础

高中美术教学,是针向高中生的审美教育,是对人类美术作品的一次综合性的介绍,其中涉及到的美术作品有:

绘画

(1)观赏性美术

雕塑

工艺美术

(2)实用性美术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是美术课程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内容。在《美术鉴赏》的教材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为我们课题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现在的《美术鉴赏》教材中将工艺美术的内容分别渗透在各个不同的章节中,例如:《原始人的创造》中对陶器艺术、玉器艺术的介绍;《礼仪与教化》中对青铜器艺术、陶塑艺术的介绍;《心灵的慰藉》中对宗教石雕艺术的介绍;《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对木雕艺术、剪纸、工艺编织、古典工艺家具等艺术的介绍;《走进博物馆》中对瓷器的介绍等一些美术课程对工艺美术的介绍。还有许多工艺美术的内容是渗透在各个美术课的教学中的。

2.莆田工艺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学年我们开展的“莆田工艺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整合”课题在课堂实践中,内容设计上紧扣《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整合《美术鉴赏》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介入莆田工艺美术内容。根据莆田工艺美术品的内容和特点,以及美术课堂中的工艺美术内容,将课的内容分成四大块:

(一)结合美术课本知识,以教师辅助教学、学生收集和查找资料的形式介绍工艺美术概况和莆田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上美术课程中,介绍了大量的莆田当地工艺美术资料,并且让学生利用“十一”假期留意、收集自己生活周围的木窗、石雕刻、宗教艺术等,返校上课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采取介绍与分析对比与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并适时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进课堂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为主,分组介绍他们各自收集到的内容和资料。

(二)依托教学资源结合莆田工艺美术的主要内容,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莆田本土工艺美术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的形式介绍和欣赏。

1.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莆田的玉雕艺术)

2.百年传承的石雕艺术(莆田的石雕艺术)

3.盛名远扬的木雕艺术(莆田的木雕艺术)

4.绚丽的民间工艺美术(莆田民间工艺美术)

我把收集整理的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当我在《各异的风土人情》(湘教版)教学时,采取介绍与分析、对比与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并适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教师收集的资料和现代民间艺人制作的实况录像。带有浓浓乡土气息制作工艺和那种风格独特艺术品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气氛浓郁,兴趣高涨。把莆田的木雕艺人制作的录像、莆田民间工艺美术的图片结合进《各异的风土人情》的课程内容中去,看到莆田本地人在制作本土工艺品,说的是本地话,一下子让学生感到这些工艺美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种新颖的内容和教学形式给课堂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全体学生均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品尝到了美术带给人的欢心和愉悦。这种参与体验,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艺术美的真正内涵。

(三)利用地方资源,将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去,实地参观欣赏莆田的优秀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及它们的加工和生产。

课堂的教学如果能延伸到课外,对学生是一种立体的教学。莆田的工艺美术资源十分多,比如莆田的工艺美术城就是一座十分大的莆田工艺美术馆。我们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学习中,可以尝试组织一小批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分成小组到课外实地参观莆田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这对于这部分学生是非常好的美术教育,而且有助于对传统本土艺术的传承。

(四)以交流、讨论的形式,与学生讨论莆田工艺美术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特点,并且整理教学思想,升华学生对本土美术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指导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在各学校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较为严重且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使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本症结上进行深入的剖析,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的认识,简而言之,就是这两者该以谁为主导的问题。

一、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师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初,现代商业设计业进入中国,并迅速地发展起来,各类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巨大的市场需要与教育滞后的落差,导致工艺美术类专业人才的奇缺,大部分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源于纯美术、中文、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生。20 世纪90 年代初,随需求的持续高涨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一再放宽,基本上80%的大专学校都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甚至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类专业蜂拥而上,而学校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必然造成师资的严重不足。

如果从以职业指导为导向的定位来审视这些现象就不难看出,首先,一个称职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师,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外,还需时刻关注市场动向、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市场对学生要求的变化;要善于将市场的流行趋势、最新动向、企业第一线最新的成果吸收并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与时俱进,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其次,师资的配备应尽量专业对口,引进教师不能一味强调高学历,应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招聘社会上有丰富设计工作经验且具有相当职称的人才加入来充实教师队伍。只有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状况

目前,我国有不少的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明、教学管理薄弱;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缺乏实践经验,知识单一;学生综合素质不全面。我们审视过去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加大加快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力度,建立创新型的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工艺美术类专业设计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造成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的浪费。一方面社会上设计应用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企业和学校都责无旁贷。建立企业与学校间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以及改革和创新过程的配合协作,增强二者的互动和信任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工艺美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重要环节。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有些教师把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化,不理会急剧变化的市场、工艺美术自身的进步、国际设计潮流趋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束缚,并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创作模式严重滞后,在工作中难有“创意”和出彩的作品。

教学方法陈旧,理论和实践脱节。由于师资来源有限,很多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教师多只有理论或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不具备计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当学生向老师提出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老师往往答不上来,教学也因此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通过教学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有真实的感受和了解。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至少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在工作中补实操课,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专业教师应该面向市场,强化自身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能力。

重电脑,轻手绘。计算机给工艺美术制作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已经成为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谋生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今许多学校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严重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倾斜,一味的重电脑,讲效果、讲特技;许多学生过分相信与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再不愿意进行艰苦的,难处效果的手绘训练。可以说,手绘能力的低下会严重影响设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并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发展潜力。

教学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工艺美术教学重点及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多以“参展、获奖”作品为标准,讲究唯美、重形式的画面效果,极少以“市场需要什么”和“能促进销售的就是好设计”为评定标准。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对应市场的需要就是检验设计教育成功与否的尺度。若以“唯美、摘要:本文从教学与实践的层面上,通过了解中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及职业指导与专业教学效果之间的实际差距,分析中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之间的关系及定位,尝试搭建起职业指导与中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之间的较为正确、合理的平台,探索一条合理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教学与职业指导相得益彰的途径。

二、以职业指导位定位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教学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办出特色要从国情出发,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要真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才能培养出适合国情、一专多能、适应市场需求、奉献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2.强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目前,各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社会需求脱节,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严重缺乏与现实市场的协调,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二是“跟风”现象非常严重,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工艺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应该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传统思想,而应把精力放在思维的创新训练和实践指导上。强化工艺美术特色的主干课程,加大相近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一专多能。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3.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研究市场是工艺美术实践课程的永久基地和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赢得局面,才能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和保障,发展和延续。实施实践课程较佳的方案是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然后企业或设计单位提出个案要求,由专业教师体提出设计思路,学生以小组形式就此讲解与分析,然后向企业放和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几方共同商量确定个案专题设计及结题方案,由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图与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趋势动态。学生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师资结构的调整及建设的方法

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补充新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它是保持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应该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学历上的再提高。借鉴国外的经验优化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是,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1/3;1/3 聘社会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还有1/3 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高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结构才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

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评价方法必须以职业指导作为主要的标准。从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出发,加大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力的训练力度,培养即了解设计市场运作又具有较高策划创意能力和工艺美术水平的人才,这是真正办出工艺美术特色的关键所在。

三、教师应从职业指导的定位出发实施教学策略

1.有意识地根据市场的需要去拓展专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关注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关注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要善于将市场的流行趋向、最新动向、企业第一线最新的成果吸收到课堂上来,丰富教学,努力使教学工作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节奏。事实上,教材总是难免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某些脱节而表现出滞后性,所以要加强教材应用性的研究,使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接轨,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2.寻找机会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应对竞争与挑战

市场观念中很重要的是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进步,各行各业无不如此。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教师应该主动投入竞争,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选择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能文能武。这样既直接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增大个人的发展空间,又间接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以形成教师、学校“双赢”,甚至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要明确中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前提是必须对两者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为指引,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导向也必须有更明确的定位。必须坚定确立以职业指导和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目的,并以此来指导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而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无论学校与教师都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自己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实操能力、一出校门就能融入社会,适应市场需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如果学校、教师、学生都向这个方向努力,并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那么,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就会逐渐缩小,并能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中职工艺美术教学与职业指导关系这一命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学校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一般项目“上海美术及文博场馆艺术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探索”(HJYS-2019-B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关内容

现如今的美术场馆担负着艺术作品的展览和保存、提高公众审美意识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职责,是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美术场馆具有公共教育功能,在20世纪初期,先生和鲁迅先生曾大力呼吁和倡导建立我国自己的美术馆,从而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1929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开始筹建,开启了中国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第一,美术场馆的公共教育。公共教育在中国出现美术场馆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就代表着它自身拥有启迪心智、提升素养、教化人心的重要作用。美术场馆的公共性,体现在对民众的公共教育上,并且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使得美术场馆实现社会公共教育效益最大化。

第二,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含义。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从学科这一方面来看是属于美术学的,并且承担着美术教育的责任。因此,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既不完全属于美术馆学,也不完全属于美术教育学或者社会教育学,其游离在这三类学科之间,有着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跨学科性质。

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展览活动、讲座活动以及其他艺术活动,对大众进行艺术知识普及和艺术情感传播,这个过程中的媒介就是艺术品。大众进行相应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思维的接收,并在欣赏的同时完成了审美的亲身体验,从而满足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并学习了艺术知识,最终大众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达到公共教育的目的。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项目模式的类型除了以上提及的展览活动,还包括参观导览模式,在馆内通过光、影、色等物质属性与灯光的烘托,在辅助图片和艺术品所处环境的形式空间里突出作品的效果,加之作品介绍,能够让更多的参观者了解艺术品的内涵,展馆按照主题和陈列内容对参观者进行引导,让其从美的建筑、美的陈列和美的藏品中发现美、欣赏美,最后学会思考美。

第一,专题讲座模式。美术馆越来越看重教育功能,首先要把展览推出去才会考虑公共教育。可以邀请艺术导师、现代美术馆策划人、美术馆从业人员等参与专题讲座或交流会,面对面讲座,多教授艺术学科知识,使聆听者受益匪浅。

第二,校园展览模式。美术馆走进校园活动能够将艺术的多元性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启迪。艺术是丰富且多元化的,美术是更加生动的载体和表现手法。“流动的美术馆”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还可以给一些展览项目提供平台进行展示,推动年轻一代的美术培育项目发展。这是对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对青少年的美育培养更加重视,未来以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推广到中小学,在教育上进一步推广。

第三,文化活动模式。举办亲子类公共教育活动,或者“开学起航”等主题公共教育活动,呼吁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

第四,教育课程模式。美术馆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而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艺术品,身临其境,感受和欣赏美,领略艺术美,培养艺术敏感度。美术馆公共教育与教育课程模式的融合,就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对未来产生影响,与中小学的美育互动就是第一步,让“参观美术馆”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环节。

第五,教师培训模式。课程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对教师的培养。将老师请到美术馆进行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体验,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讲解员,为学生打开艺术思维的大门。通过一些问答互动活动,普及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第六,校本教材模式。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将公共教育的主體定位为中小学生,和大学美术专业共同开发公共教育校本教材,通过学校课堂教学推广美育。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育题材,同时与美术馆搭建互通平台,从实践和课堂中自觉练习,感受艺术的魅力。

第七,读物编写模式。美术馆与校方、出版社、幼儿园等多方沟通,针对青少年、学龄前儿童采取绘本式或者读物式的教学模式,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引导下,发挥艺术的无限想象力,从小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强化和提升,达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目的。

美术场馆应该对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养的个人或者群体进行艺术知识普及和素养的提升,并借助艺术品展览和知识讲座等,让大众鉴赏、体验、参与制作等,借此提升参与者的艺术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进而完成公共艺术教育。

二、以现代美术场馆为对象,探究美术场馆

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

就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特点来看,主要着重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作为社会教育一部分的美术场馆,完全应该担负起公共艺术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部分职责。以中国美术馆为例,虽不是最早开放公共艺术教育的美术馆,但是作为拥有数以万计精英级藏品的场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工作力度将对我国所有的美术场馆起到带头的作用。现代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

第一,教育环境。美术场馆的沟通媒介、教学场地以及设施和氛围都是独有的,这是因为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教育与被教育都是以展览和艺术品为媒介的,这就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中,受教育的人员可以亲身实地同艺术真品或者仿品进行接触,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更多的是学习纸质印刷品上的内容,这两者是有很大差距的。

第二,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传统的学校艺术课程教育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内容为标准进行的系统性知识教育,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不存在这些条框的束缚,而是在国家教育方针下进行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可以看出,传统的学校艺術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知识学习,而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形式的学习,具有自发性。所以说,美术馆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采用一种自我引导下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

第三,教育对象。就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来说,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施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而是为人们提供讲解服务的相关志愿者、场内的工作人员或者公共讲座的主持人员。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项全民模式的教育活动,其受教育的范围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广泛,各阶层、各年龄、各种社会背景以及各行业的人都包含在内,这也体现了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

第四,教育内容。对于教育的内容,这两者有着重点上的不同,其中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是艺术领域的意识培养,具体来说就是,美术的鉴赏、评价、人文知识以及美术史等都包含在内,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培养艺术领域中人们对艺术创作、批评以及艺术史、美学的感知和综合素养。而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更加注重艺术创作和基本知识的教导,忽视艺术评价、鉴赏等能力的培养。同传统的学校艺术教育相比,美术馆教育相对更加具有片段性,侧重以主题性教育为主要内容。

三、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同传统的学校教育相结合

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具有互补的关系。学校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并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而美术场馆则是普及艺术常识,进而提升国民的艺术素养,在这方面两者是一致的。这样看来,学校艺术教育与美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共同发展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

第一,对学校和美术场馆的公共艺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对学校和美术场馆的资源和人员进行共享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珍贵的艺术作品,并能够接受具有丰富经验的美术馆讲解人员的专业的艺术知识普及。因此,学校与美术场馆应该同步进行艺术品的欣赏和美学知识的教授,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第二,补充学校艺术教育内容,督促师生共同学习。开展艺术展品的参观活动,为师生提供同艺术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进而让师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这种学习的意义远超传统的课堂学习。

第三,跟随新课改脚步,大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制度的改革。在现如今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的浪潮下,美术场馆应该积极同学校合作,落实美术课程改革,开设艺术教育的实践课程,通过展览以及讲座,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意识。

工艺美术教育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role of arts and crafts in the artistic creation, modern art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shows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at last, points ou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to think.

关键词:工艺美术;发展;美术教育;价值;意义

Key words: arts and crafts;development;art education;value;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98-02

0引言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儿女创造出了无数举世闻名的工艺美术作品,这对于我们后人而言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每一件优秀的古典工艺品都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为它的美丽纹饰,优雅造型和精巧技术所折服,可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部智慧史。它的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同步的,自人类开始有意识之后便去改造自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创造活动,所有这些生活包括器物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设计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审美因素因而也是多方面的,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材料之美、工艺之美和鉴赏之美都罗列其中。我们一直把工艺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地区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前景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增强,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工艺美术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工艺美术又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各种保护措施与制度都被重视起来。

1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对于工艺美术而言,我们按照工艺来划分大致为三种工艺: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对于每种工艺都依据其自身发展变化和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一般而言可以罗列如下: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在3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内,伴随着大量廉价工艺品和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美术工艺在这一时期的商品竞争中由于没有自身的特色处于明显的劣势。随着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传统的宫廷工场由惨淡萧条最后彻底解体,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开始自己在民间组织起工厂、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在社会中才传播开来,传统工艺由封闭的深宅大院走向民众。作为自然经济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很多方面都集中体现着劳动大众的需要。它是伴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在最初就应该走平民化、商品化的路线,这一特点在某些地区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周围地区,有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已经失去质朴、粗放的乡土品质,日趋精巧工细、严谨雅致。

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重视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也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1956年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等单位成立了新型的集研究、教学、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全国各地都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很多的美术院校陆续设立工艺美术学科或专业,并出现一批中等工艺美术学校和多种形式的职工业余教育。新型学院式教育的建设发展,改变了旧社会以师徒方式相传的单一陈旧的教育形式,极大地扩大和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成为工艺美术组织系统中人才最为集中、技艺力量最为雄厚的研究兼生产部门。同时我国很有影响的基本美术类杂志如《工艺美术通讯》和《装饰》杂志的创刊,为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阵地。很多的美术名家如王朝闻、陈之佛、庞熏琴、雷圭元、沈从文、沈福文、张光宇、罗叔子等人曾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社会作用、本质规律和分类特征等方面问题的论文和著作,对推进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我国,工艺美术行业随着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倾斜,曾经显现了重组的趋势。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待,原来的灵活多样形式和市场流通领域也不如先前,起初接近大工业模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整顿,将工艺美术品原有手工业的特点予以极大地调动,进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但是后期出现的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却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在更加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逐步壮大起来。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类艺术设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公众媒体面前,并且广泛运用于大范围的经济领域。工艺美术也因此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工艺美术事业的研究在多种学科交叉、并列的形式下,得到跨学科的发展。

2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工艺美术不单单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对这种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它也是我们向世人炫耀的一个资本。肯定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或者觉得有些狭隘,其实传统工艺美术服务于当前美术发展道路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对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为了让我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知,为更多人欣赏。

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慢慢沉淀的产物,不是朝夕所成就的东西,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当代进行发展,创新,甚至改进。传统工艺美术对于设计方面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一种适应性,是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对于新事物的理解和认同。对于现阶段美术发展的创新和改进,在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同时,保持着传统中那种优秀的以精神内核为主的东西不变。

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核是积淀着的民族精神品质和文化要素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无形的精神通过有形的造物表现出来,有形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和品质。不依赖于大机器生产,保持这种独特的、内核的、规定性东西的基础不变,永不声息的前进。

3我国美术的教育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很多还沿用着“艺”和“技”两条脉络的教育模式,对应着美术教育效能的两个侧重面,虽然随着美术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这些问题也恰恰是我们教育上的薄弱之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3.1 中小学中的美术教育对于中小学而言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打好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但当前随着应试教育的比重加大,美术教育在这一段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全社会必须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的艺术发展空间,真正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况且美术教育的实施也会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愉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最终让全体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

3.2 我国农村的美术教育在我国,由于经济、观念等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长期落后的现状。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手法陈旧,这些现象一直存在,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薄弱环节重点抓,结合各自的教学特点,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道路。

3.3 高等美术教育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先生对于“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给了明确的回答,他从哲学角度出发,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脱。可以说美术教育就是审美文化教育,其包涵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三方面的内容。

在大力发展经济,人们对生活质量不断高要求的今天来说,以纯美术为主的高等专业教育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了。时代需要高水平的美术家,也呼唤着更多实用美术人才的出现。发展设计教育,不仅是经济建设,而且还与当代艺术潮流和文化发展的态势相吻合。艺术创作活动已不局限在画架上,现实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广阔领域。现代美术教育可以说就是设计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调整、完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这些在我国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中势在必行。

4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将工艺美术资源好好的加以利用,发扬继承。这不仅仅对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设计发展有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复兴。

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方面十分精巧,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美术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古代的工艺美术不仅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型经济,也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我国的古代传统图案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中,其特殊的文化特色、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对于继承和创新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我国的现代社会的美术艺术设计,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的审美情趣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其价值不可估量。

5结束语

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研究在以前往往关注的是经验方面的问题,忽视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研究。工艺美术历史研究很多仍然流行于学院精英和具有个体特征的美术家的研究,并且一直将视觉表现的高端予以推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工艺美术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对于无法享受精英美术家创作的美术品的普通民众来说,商业性的印刷品和复制品往往才是平易近人的美术品。这些被看做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才会给世人更全新的视觉经验,也组成了全新的大众美术艺术。恰恰是那些大众化的作品,那些依靠复制或印刷的手段得以普及,并且受到社会大众广泛欢迎的通俗艺术,在美术发展史上表现出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国内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抓好教育这块坚实的阵地为广大的美术爱好者做好艺术的传播与发扬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强.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王丽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体制集谈录.清华大学术学院.北京:2002.

[3]许可为,韩勇.中国工艺美术设计.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4]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