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的价值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1

手段论体育观认为,运动的目的在运动的本身以外,把运动作为一种手段来实现运动以外的社会目标。

目的论体育观认为,运动的目的在运动的自身,所谓自身是指把目的定位于运动自身和作为运动的人的自身。因此强调人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满足以及自身的发展。

手段论体育观和目的论体育观均不否认通过体育运动作为手段,可以达到体育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的客观现实,它们所不同的是价值取向的重点不同。

作为体育价值的全球发展趋势是由于手段论向目的论的转化;或者表现为由学科中心论向人本主义教育的转化。我国正提出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是相同步的。

目的论体育观也好,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好,素质教育也好,它们均是教育观念的延续、继承、变革和发展。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理论,是在兼顾学科体系,兼顾社会需求,兼顾学生发展阶段,使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兼顾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核心,这就是学习者主体的素质全面发展。

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化毕竟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它们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价值取向的重点不同

手段论价值取向的重点不论把它放在社会需求还是学科体系上,最终代表这种需求和体系的则是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追后落实到一系列的统一要求的知识技能上,这种价值取向的重点偏差造成了体育过程以技术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唯独不考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偏离现象。目的论体育观把价值取向的重点定位于运动着的人,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作为价值取向的重点,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二)行为主体的地位不同

体育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但手段论体育观把教师和学生处于体育过程的从属地位,同时又把学生处于教师的从属地位。以学科规律或社会需求或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根据制定出来的教学大纲也好,教学内容也好,技术规范也好,均是体育的物化条件,体育行为的客体,可悲的是有的教师甘愿成为教学大纲的奴隶,认为贯彻大纲、改进教法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观点就是忽视教学行为主体的片面观点。体育行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应当有执行大纲的灵活性,学生应当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自主性,一切体育过程均围绕着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来设计,这就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目论的体育观的实质所在。

(三)体育实施的途径不同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2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后,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呈现出跌宕不息的动态过程,相关的研究、讨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在人们对通识教育不断认识和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包含着无数教学先驱对教育价值的孜孜求索。在我国,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和人格素养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不能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识教育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团结进取,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宗旨在20世纪正式提出[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识教育理论研究逐渐在我国兴起并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及西方通识教育理念本土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在深化,共识在提高。而休闲体育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人本教育”理念达到了高度的契合,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全面地呈现通识教育“人本教育”理念,同时该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更进一步推进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清华同方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检索并收集相关研究资料。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杂志收集相关文献,夯实通识教育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现状,确定休闲体育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理念的契合点,找准休闲体育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为本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1.2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共走访四川29所院校,与从事休闲体育教育工作的领导、教师深入探讨研究本课题,并对在校学生进行多次访谈。

1.3德尔菲法

调查者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通过对成都市从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专家发放2轮咨询表,对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各项系数赋值达成一致,据此确定本研究中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2休闲体育与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

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可以发现,我国对与休闲体育的认识最早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对于休闲体育的认识没有权威性解释;但是对于休闲体育的解释的落脚点就是轻松、具有趣味性、可以丰富生活、增强体质。随着休闲体育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有学者对休闲体育内涵进行了诠释:休闲体育指的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与健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有3层含义:1)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根据自身爱好及身体条件,自主选择休闲体育项目,重娱乐和参与性,淡功利与经济性;2)休闲体育追求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是物质与精神、身体和心理的统一,综合健身、娱乐和宣泄的多种功能;3)休闲体育可以使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强调对活动过程愉悦的体验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2]。还有学者从体育活动与休闲娱乐的关系层面阐述了休闲体育内涵,其认为休闲体育是体育活动与休闲娱乐的有机结合,休闲体育活动是“人性系统”的和谐发展状态,这些和谐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的和谐、人的社会属性的和谐、人的意识属性的和谐以及这些和谐之境界不断提升的状态[3]。休闲体育还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余暇体育、体育休闲、运动休闲、休闲运动等。

鉴于休闲体育的内涵,可以说这是分析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的基础,目前已经有较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了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对于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的挖掘是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有学者认为: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调试能力和道德素质方面均有提高与促进作用[3]。

3通识教育与休闲体育教育价值

3.1通识教育与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

通识教育质量属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部分,也同样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而相比专业教育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4]。由于通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5];因此,通识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既包括智能的发展,也包括人体机能、沟通能力、道德水平和意志、情感的共同协调发展。

有研究者[6]认为,高校休闲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能改善情绪状态;能促进人的自我概念、认知能力提升;能促进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培养优秀品质;能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对大学生的发展能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7]。由此,休闲体育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在教育目的和“人本”理念方面是完全契合的,两者具有一致性。休闲体育教育既包涵休闲体育活动,又有灵活、多变、极具趣味性的教育形式,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休闲体育教育是积极人生态度和自我意识和谐的获得过程,这正与通识教育中“人本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在通识教育中,休闲体育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提升。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辅相成的。

3.2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的内涵

随着体育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体育观念在不断更新,休闲的概念逐步走入社会、学校、家庭的视野,休闲与体育教育的日益融合,高校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8]。在通识教育背景下,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突破了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局限性,扩展到关照人的全面发展,确立通才教育观,注重学科间的融合。这既是通识教育基本的思想,也是休闲体育教育要实现的目标。

基于此, 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具有4个方面的内涵。

1)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个体的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健全的公民”。休闲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保护和提升人类的求知天性,增强人类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勇气、决心和信心,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诚信、友善,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的公民。

2)休闲体育教育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价值在于,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将追求和平与友谊,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助于营造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氛围。

3)休闲体育教育将参与的学生作为一个团体,有助于学生准确的评估外部环境,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使学生与自身、环境、他人和谐共处,并促进自我成长以更好地达到社会的需要。

4)休闲体育将是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今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休闲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与休闲社会相接轨,培养学生正确的休闲体育态度,将休闲体育行为变成人们的生活常态,以迎接全民体育与休闲时代的来临[9]。

4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

根据笔者对通识教育背景下休闲体育教育价值的分析,使用德尔菲法,制作和发放咨询表,经过2轮专家资讯遴选,初步构建了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见表1),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估计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Mj为第j项休闲体育教育评价指标权重的估计平均值;Cij为第i(i=1,2,…,m)个专家对第j项休闲体育教育评价指标权重的评分值。

通过对成都市从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专家发放2轮咨询表,对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各项系数赋值达成一致,得出休闲体育教育对于个体本身的价值占57%,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价值占43%。

5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的特征

5.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传播身体教育和社会文化的有效形式,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它能培养多少体质好、运动技能强的学生,而是它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能否服务于社会,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健全公民”。在当前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价值评价同样不能停留在只对具体技能的训练和考察,应该有多方面的视角,既包括个人体质的考察,也包括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发展,还有学生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和人群的能力。

5.2从个体和群体2个角度评价教育价值

个体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作用上有区别的有生命的个人。群体则指一定数量的个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是一个个体,这个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必然与群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的培养上,也应该赋予个体对群体存在的某种能力。

5.3评价过程的连续性

教育价值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滴积累的漫长过程。教育价值的评价过程如果只是关注教育的始点和终点,得出的评价结论难免有失偏颇。真正科学合理的教育价值评价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是教育的不同阶段各个相关点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落实于教育过程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得出的也是一个体现发展变化过程的结论。

5.4运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教育价值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价值立足社会的大环境,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对教育价值进行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以培养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现代公民,教育价值评价体系也要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而不断变化。

6结论

1)休闲体育教育价值与通识教育“人本教育”理念达到了高度的契合,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全面地呈现通识教育“人本教育”理念。两者既具有一致性,又相辅相成。

2)休闲体育教育价值4个层面的内涵分别从学生个体、学生与群体、团体与环境、休闲体育与社会方面进行了阐述。

3)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德尔菲法经过专家征询,确立了2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休闲体育教育对于个体本身的价值和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价值,二级指标包括个人体质方面、人格塑造方面、个人能力提高、个人品质、社会交往。

7建议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师;劳动特点;创新教育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气质的塑造者。而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和科学实践经验、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的重任。

一、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体育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通过他们的劳动对象──学生来具体表现的。

第一,学生体质的增强:由于教学和体育锻炼,使学生体格发育匀称,运动能力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各种外界环境能力增强等。它是可察看的,可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出具体量值,称之为明显有形价值。

第二,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体育教学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它是以意识和能力等形态作为表现形式的,是无法测量和计算,称无形价值

第三,学生智力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不仅通过学生体质的增强而间接发掘他们的智力潜能,而且也对他们的智力发展产生良好影响。这一点往往由于世俗的偏见未能被大多数人认识。

二、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体育教师的劳动过程

体育教师的劳动具备的三种形态:

1、劳动的潜在形态:体育教师通过学习和训练、业务进修、备课、开展教研活动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身体机能状态达到了适应教学的水平并储备起来,这就构成了体育教师潜在形态的劳动。这种劳动在未投入教学之前是不易被人们认识的。此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需要不断付出新的劳动来丰富这一构成。

2、劳动的流动形态:进入教学过程,体育教育在这一过程里,把个体劳动的潜在形态释放出来,积极地把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体育锻炼知识、运动技能技巧等,沿着各种途径向学生输送传递,使之从自己的身上向学生“流动”,从课堂教学到业余训练,从早操、课间操到课外体育活动。

3、劳动的凝结形态:是学生被教育加工的过程。体育教师凝结形态劳动的构成形式,是在体育教师主持的各类活动中,学生知识的丰富,运动技能的掌握,思想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发展,体力的增强转入到教育劳动的特殊产品――被教育的学生身上,与学生学习劳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学生劳动的潜在形态,为他们在社会中进行高效率,高价值的劳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就是参与了社会劳动的再生产。

(二)体育教师劳动的表现形式

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现形式上看,绝大部分由示范动作、帮助保护、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构成这些表现形式的实质基础是颇大的脑力消耗,各种运动技能的获得,示范保护的完成,在教学中对各类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处理,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等都是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因此,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劳动。

(三)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与深度

在同等的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劳动能比其他学科教师的劳动产生更多的教育效应,对学生施加的影响胜于其他教师的劳动范围。首先,校内的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外的各类竞赛、交流、辅导等工作,仅校内部分,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比一般教师大15%-20%左右。其次,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机敏果断、乐观活泼、为集体高度负责的优秀品质成为一种无形的深沉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巨大作用。再次,体育本身固有的特点,如其竞技性、娱乐性与集体的协调性都是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相吻合的,这既是体育引起他们注意和追求的原因,也是体育教师劳动作用能深化的原因。

三、体育教师的劳动需要创新性

(一)体育教师角色的多元性决定了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性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劳动。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实际的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由每个教师亲自设计的,整个教学环节都带上每个教师显著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可见,教师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这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关键,关系到能不能始终以一种创新思想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因此,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新者。

(二)教育对象的特殊决定了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性

教师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思想意识、有感情、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思想行为的一代青少年学生,而且他们又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视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应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并积极尝试新的方式,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此,教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性。

(三)体育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创新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使他们呈现出复杂性、变异性、不可预测性。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活动,表现为乐学、善学、能学、自主学习,只有在创新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四、体育教师实施创新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体育教师劳动观念的更新

体育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其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教育活动及其效能、质量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此创新性教育应从思想观念着手。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目标观。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教育在目标的认定上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师生一致的目标。教师有了创新教育这一目标观念,就会自觉地研究学生,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就会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就会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为创造而教”,创造性地教;就会满腔热情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创新素质。其次,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即转变传统教育“唯师是从”专制型师生观,建立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乃至富有理性的健康人文精神的争辩。这对于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体育教师劳动方法的革新

教无定法,但又不可无法。实施创新教育要从注重教法转移到注重学法上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参与性”,创造的智慧和结晶往往在教育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反复探索,日臻完美。这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潜能也就释放了出来。教学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应加强研究和实践。其次,教会学习,尤其是教会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在现代社会,“会学”显然比“学会”更重要,“会学”的深层含义不在于教师给学生以“黄金”,而是教会学生价值更高的“点金术”。国内外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研究探索法”、“小群体学习法”等都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三)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创新

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教育应该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一个人创新精神越强烈,其人生价值也越高,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教育过程绐终应该是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完美实现人的创造潜能的过程。体育教师只有从更高意义上认识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以此融入生命活动之中和作为提升生活质量的手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欧小松,刘洪宇,魏志耕.创新教育学[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3、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4

Abstract: Good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school sports with the goal and func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关键词: 人文教育;学校体育;以人为本

Key words: good humanities education; school sports; people-oriented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21-02

0 引言

原北大副校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何芳川教授在21世纪高校科学与人文教育研讨会上曾说过:“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时代将是一个残缺的时代,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世纪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纪,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个残缺的国家和民族……”。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文教育思想的融入是现代教育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而学校体育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很容易通过多种形式给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坚韧的意志、文化的传播以及体现“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曾经说过:“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只是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场面,而是为了教育人。”百年以后北京申办2008年国际奥运会的时候,我国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理念,可见,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长期以来都是有机结合、密切相关的。而学校体育在人的健康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今我国盛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人文教育思想通过学校体育的载体弘扬发展就显得意义非凡。

1 对人文教育思想的解读

全面发展乃人文教育之本。在现代汉语辞书中,“人文”一词被解释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强调的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与创造性。“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教育是指是受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形成特定的个性品质,包括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情操、美感等。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全面的发展,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要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必须在加强人文学科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实践活动,在人文实践活动中,要重视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针对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政府和社会应为学校开展人文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学校本身则需要特别重视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而学校体育正是学校教育中实施人文实践活动的最理想载体之一。

2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2.1 我国学校体育的功能 我国近代教育家认为:教育的功能,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人格”中含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而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与道德作风的培养。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心理上的影响,促使和帮助其克服困难和障碍,从而培养沉着、勇敢、顽强、果断、进取、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我们对学校体育的功能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是对传统学校体育单一生物观的发展,启示我们应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学校体育。不仅从生物的,还要以教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多视角地看待学校体育。这不是淡化、削弱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强身健体,而是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化。全面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可以使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这一目标体现了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反映出了当前我国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需求,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一定要依照《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政策条例,结合学校自身的具体实际,以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人们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育部所重视,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为了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几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宣传推广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增强体质和自娱自乐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达到完善自我,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运动学是体育学科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的一般规律,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的内容,是体育教学和强身健体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上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提出如下理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肌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最好;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在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142.5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5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三、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都有好处,具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关系的作用。

四、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者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至此不难做出结论,体育舞蹈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秦晓松.试析国际体育舞蹈与人体美:体操.2002

2.华明,王步标.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教育的价值范文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发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三大基本价值:健身娱乐、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三大价值的有效利用,为体育教学的开展做好了身体、心理、组织上的准备。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三大价值,在运用体育游戏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发育特征以及课的不同部分选择合理的体育游戏。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三大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210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信阳市中学生100人,信阳师范学院体育老师、教授15人,各教学实习单位的体育教师20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2001年至今的“期刊网”上有关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的文献30余篇和体育游戏等学术资料,有效文献8篇,以对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

(2)调查问卷法。

对信阳市中学生(男75人,女25人)、体育学院老师(15人)和中学实习指导老师(20人)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28份,其中有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2%。

(3)访谈法。

对部分老师及中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及讨论交流。了解他们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的看法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分析。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回收的问卷可以得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普遍认可的价值有三种:健身娱乐、教育和促进个体社会化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依据主要有五个:不同的教学任务、课的不同部分、不同的参与对象、季节气候、场地器材。

2.1教师、学生对体育游戏三大价值认可程度的调查

(1)教师学生对健身娱乐价值的认识。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游戏具有健身娱乐价值。其中77%的教师和49%的学生都认为体育游戏具有很大的健身娱乐价值。究其原因,与体育游戏自身具备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其一,娱乐性。体育游戏轻松愉快的特点,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要求。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情感,从而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其二,普遍性。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因此它的普及程度极高。其三,健康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进本手段的活动,因此,它不论是对学生的身体还是意志都有很大的健康意义。

(2)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价值的认识。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体育游戏有很大的教育价值的调查中,教师占74%,而学生占41%,教师对体育游戏认可程度远高于学生。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识程度不同。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识较全面,因此能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评价了教育价值,学生对体育游戏的认识相对肤浅,只是从促进新技能的掌握上认识了教育价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的设计者,因此对体育游戏的理解程度要高于学生。

(3)教师和学生对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认识。

从表3可以看出,58%的教师和38%的学生认为体育游戏有很大的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体育游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个体社会化价值。他们普遍认为,体育游戏是在规则的约束下,通过集体的共同参与开展的,因此它可以培养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尽快适应规则、应用规则发展个人空间。而且在游戏中促进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

由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的依据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不同的教学任务、课的不同部分、不同的参与对象、不同的季节气候、不同的场地器材。中学与体育学院教师对场地器材依据的看法相对一致。具体原因是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多样,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是太严,器材不足时可以用其他的物品代替。对教学任务、课的部分、季节气候依据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小学对体育课的认识仍存偏见,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的。而对于参与对象依据的差异,主要源于学生生理、心理的差距。一般来说,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带几个年级的体育课,学生的年龄跨度大,生理、心理的差距明显,这就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已趋于稳定状态,相互差异不大,体院教师是分专项上课的,因此不用过多的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

(1)不同的教学任务选用不同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应选用不同的体育游戏。例如,在快速跑的技术教学中引入“黄河――长江”游戏,把枯燥的快速跑教学变为追逐跑游戏,不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的不同部分选用不同的体育游戏。

在准备部分,游戏的任务就是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精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 因此通常选用集中注意力和运动负荷量中等、时间不长的游戏。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体,对体育游戏的要求更高,其主要任务是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该部分应选择配合教材、作为辅助或诱导性的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体育游戏,它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消除疲劳,使机体恢复相对静止状态,一般选用负荷强度较小、放松身心的游戏。

(3)不同的参与对象选用不同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能力等特点来选用,如男生喜欢力量性、竞争性强的游戏,女生喜欢优美、韵律感强、活动量不太大的游戏;大学生喜欢技术含量高的游戏,而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什么都有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则适合选用娱乐性较强的游戏。

(4)不同的季节气候选用不同的游戏。

人的习性随季节气候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应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夏季天气较热,适合选用负荷量不大,且强度适中的游戏;冬季天气寒冷,机体的惰性较大,应选用负荷量相对较大且密度大的游戏,帮助学生活动肌肉;春秋季节,天气较适合运动,基本上各类型的游戏都可以选用。

(5)不同的场地器材选用不同的游戏。

学校条件好的,师生可以发挥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条件不太好的学校,师生应多选用徒手游戏或充分开发体育资源,自制简易器材。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健身娱乐价值、教育价值、促进个体社会化价值。

(2)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依据主要有五个:不同的教学任务、课的不同部分、不同的参与对象、不同的季节气候、不同的场地器材。

3.2建议

(1)提高师生对体育游戏的价值的认识。

(2)在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要遵循针对性、安全性、纪律性、合理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许小珍,樊明康.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0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