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的教育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来,这种变革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实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互联网不仅可以使师生快捷便利地查找所需的资料,而且也成为师生交流信息和成果的地方。新课程理念下,多媒体计算机结合投影仪可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不断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能快速的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不再是简单的书籍和印刷制品,而是形成了以课程资源为载体的数据库。信息技术变革了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并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教学重点是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因此说,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新教学
(1)激情引趣。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从而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对提高学生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3.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课堂效果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必选工具,它好用,移动、标注、触摸、回放等等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校实现了以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不断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打破了教材、大纲的束缚。并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使那些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改变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设定学习计划并自我评价。成为学习主体的前提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首先,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自主学习能保证目标具有反馈和激励的作用。
(2)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每个小组成员能够互相影响和鼓励,相互间共同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最终达到了小组共同进步的目的。
(3)探究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下的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调查来解决教学中设定的一些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讲述者”和“传授者”,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在新课改下,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构建知识意义的情景与气氛,并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育质量。
3.教学模式的转变
(1)环境变化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推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模式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开创了前提。新课程指出,优化整体设计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状况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教与学的过程,由此,一些新的教学模式随之产生,例如:翻转课堂,虚拟实验,微型课等,这些新模式的教学,促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网络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2)教学工具的变化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例如,数学课中的几何画板的出现推动了一种或几种新模式的产生,而这种工具的性质使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促使原有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完整和流畅,使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逐步优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不但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而且还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琼.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N].中小学电教,2012(7).
[2]李伟.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2
关键字:新课程;初中;数学
一、前言
根据现阶段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教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学学习的过程。”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及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改革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升级等两个角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课堂教学
1、有效地设置问题,创设良好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设置成我追赶敌人的路线问题,请同学们寻求最简单的方法并求出追击敌人所用的时间。同学们的胃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积极的去讨论,主动的设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课本,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在平常的教课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将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自读。然后根据学生自读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但要注意的是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打开书本找到答案,比如说问题涉及到课本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都应该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对书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真正领会书中的知识。其次,让学生用恰当的例子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对课文有了足够的了解。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困难,老师要举例示范。教师用课外作业的方式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思考。如此以来,学生便会对课本产生熟悉感,更能灵活掌握书中所讲的内容。最后,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表述所学内容。教学题目有不同的表述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述更能让僵硬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解题时更加注重数字部分,通过文字的辅助作用快速的理解并解答。
3、增加数学案例的分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数字表达能力和解题方法,也要善于利用相关的数学模型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到学习方法也让同学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比如多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等教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互相讨论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认为数学抽象不好理解,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造成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仅仅靠那些纸上谈兵的空头口号是没有作用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笔者曾在自己任教班级做过调查。调查显示,“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30%。所以说,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没有足够的兴趣。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多利用一些数学模型来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课外升级
1、有效的使用数学教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把原本枯燥的课程色彩化,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内容的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是课内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相关的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就可以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课,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
2、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情感纽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学生能够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也是学生获得主体意识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用真正的情感教学才能营造出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就像夏丐尊曾说过的:“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包括在学业上的帮助,也包括生活上的冷暖关系等等。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填补知识,从不同方面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要多鼓励学生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只有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对学生提出帮助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好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意思是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能力,换句话说人的能力不能体现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实践活动中。所以,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做“听客”和“看客”,要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自己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自己表示。现在的数学课堂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交流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间的关系直接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气氛,如果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便会乐意“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用一些时间来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从关心他们的学习到关心到他们的生活,真正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结论
新课标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课堂。同时,只有正视中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以扬弃的态度进行中学数学改革,真正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同行,增强数学素养与发展创新精神同步,课堂小环境与政策大环境协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策,认为应该:
(1)有效地设置问题,创设良好环境;(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3)增加数学案例的分析;(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有效的使用数学教材;(6)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情感纽带;(7)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Zais , R.S.(1976).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s . New York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3. 刘淼.合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探索[J].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师生关系 导入 游戏 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42-01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选择判断能力较弱,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上该教师所教的学科。试想,一个不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师,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改革要有成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要对学生给予鼓励的眼神,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指出哪些想法是个好的。对于回答问题比较好的学生,老师当场及时给予表扬。作为小学教师要把握当众表扬,私底下批评。不少学生是“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消除学生的这种顾虑。在课堂内外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无味。我在教《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听过。这一次小白兔和乌龟又要进行比赛了,大家猜猜看,这一次谁能赢?”由于老师生动的讲述,把学生带进了龟兔赛跑的比赛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乏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适时设置一些美妙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自由的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就能发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 创设故事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小学生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差,形象具体的思维占优势,课堂上利用故事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有两只小猴,他们为两块‘巧克力’的大小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大,对方的小,大家能不能当一名裁判来裁判一下?”这时我出示两块平行四边形的涂色卡纸,即小猴争论的“巧克力”。问学生:你们能帮助这两只小猴?由于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口味,立即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如何比较这两块“巧克力”的大小。这样,由诱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渗透了通过计算才能科学准确比较的教学思想。
三 课堂教学结合游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几乎不可能。因此,小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合游戏是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我经常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游戏,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判断力、组织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笔算乘法”时,当学生初步了解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小组接力赛:摘苹果接力赛。我把苹果图片分发给各小组,并说明比赛规则后,随着“开始”口令,各小组每个接到苹果图片的学生,认真计算并填写一道竖式,然后传给本组的下一位同学,各小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笔算乘法的机会,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学到了课堂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教学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4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随时随地关心与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与学生心灵相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以人为本,建立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体现他们的学习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学习知识的方法,并尝到学习的快乐。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传统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模式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激发兴趣,打造艺术英语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承担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便能使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学习。
2.提问的艺术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中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进行有效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针对性提问,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注意对象的选择,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选“对象”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提问时,可以面向中、下层学生,而对知识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上、中层学生进行提问,采用激发性的提问,消除学生的等待心理。
3.课堂设计的艺术
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又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又掌握教学内容。要想让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必须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各层次的学生表现自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再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组织全班进行活动,又要善于快速分配任务,并充分照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个人特点。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有能进入状态,那就很难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刺激学生积极参与。
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教学设计艺术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学过程具有艺术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艺术性的英语课堂必须一改以往那种刻板僵硬的程序化模式,而应使师生共同步入一种审美境界。新的课程标准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挑战与机遇共存,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机遇,知难而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观念,加强自我修养,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必然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创设民主、和谐的高中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邢孟达.再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育[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3).
[2]刘玲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良现象评析.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2).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26-0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粗浅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换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的快。因此信息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讲解,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只是让学生盲目的操作练习,而不给他们安排任务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注重把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中,又能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有用的知识。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所以我们面对一堂课,应该安排10——15分钟知识点讲解,或者分阶段讲解操作,讲完一个问题让学生马上实践操作,使每一堂课讲解的知识都能让学生得以实践与巩固,达到熟练。
二、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提前安排任务,让学生把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由教师根据问题来引入本堂课内容,并应用本课堂内容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得每个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创新、自主地去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许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地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充分协调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且易被学生接受,从而知识得以深刻地刻入学生心中。同时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要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要在相互讨论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并能使每位同学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启发。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如何交流和合作,学会用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去表达、倾听他人的建议。
三、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想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只要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这种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新课程改革的概述范文6
一、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单一而缺乏创新力
总结十多年数学从教经验,我对数学教学有深刻的体会。尤其作业的批改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农村缺老师,数学老师基本都带两三个班的教学,每天在繁重的教学之后,又要面对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作业,学生打开作业本,看到最多的也只有“×”和“√”号、百分制的等级评定,很少对学生更多更确切的评价。这样,难以发挥数学作业的重要潜力,更不能充分施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使得数学作业的作用大打折扣,未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练习。为了保证答题正确性,不少老师的作法是“先讲后练”,这种形式学生开心,教师省心。负责的教师呢,逢错必改,逢错必批,末了、还不忘郑重地打个分数。这种形式其效果不言而喻了。
二、数学作业批改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提高教学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课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四人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科代表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