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1

关键词:扎染;文化遗产;民族价值;传承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艺术形式,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并以身口相传使之得以延续。它扎根于民间土壤,并由于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流派和艺术风格,扎染不仅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手工技艺,更在于它延续了民族文化和体现了民族历史属性,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为表现美好生活的新时尚。

一、扎染的起源和发展

扎染古代称为染缬,《韵会》指出,“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唐代《一切经音》也提到:“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宋代把“缬”意为斑斓的色彩,泛指染色显花的方法或织物。现代汉语中解释,扎染是将织物部分结扎起来,在染色时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我国扎染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具体是什么时期尚且没有定论。据记载,早在东晋时期,扎染这种民族手工艺就已经发展成熟,有大批生产的“绞缬绸”以及出现“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纹样。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的记载,就是指染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更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成为当时普遍流行的裙装样式。绞缬产品于北宋时期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十分普遍,以密集的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成为名扬四方的扎染中心。

目前,扎染在四川自贡、云南大理、湖南湘西、江苏南通、贵州的苗寨等地仍发展延续至今,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个性,显示了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折射出各地的风俗民情与审美情趣,是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劳动创作的结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扎染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构成了富有时尚魅力的现在扎染艺术。

二、传统手工扎染的工艺方法

扎染的面料:中国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纺织技术较为发达,家家户户都纺纱织布,在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态中产生了传统的民间审美意识和生活体验。扎染就是采用民间手工纺织的棉、麻、丝、毛等面料进行扎花染色的。

染料与色彩:传统染色一般选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茜草、红花、苏梅可染红色,紫草染成紫色,栀子、槐花可染黄色,蓝靛草染蓝色,鼠草染绿色,皂斗、黑头草染黑色,柿子染桔红等。所有材料均取之天然,生态环保。最常染的蓝色就是从植物板蓝根中提取的蓝靛天然成分,它具有消炎的功效,以之染色的布料对人体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扎染的流程:古书记载“缬,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通俗讲扎染的主要步骤就是,染前处理,描稿,扎结,染色,水洗,脱结,整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工序是扎结和染色,关键在于扎结手法和染色技艺。扎结,是以线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包括打结扎法、线绑扎法、夹板方法、筷子卷扎法、拧扎法、包物扎法、弹簧扎法等等,每一种扎结技法通过染色处理之后都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纹样效果。这些美的表现方法都是在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得到的,也充分体现了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

三、手工扎染的艺术特征

虚实之美:扎染的最终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经染色之后,用清水冲洗,并将线缝和捆扎的部位拆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染色或局部染色,从而形成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肌理,扎结的是“花”,基本保持布料的原色,未扎结的大面积布料受染形成“底”,“花”和“底”之间色彩对比鲜明,呈现出淳朴的虚实之美。

写意之美:染料因浓度、温度、染色时间长短、织物质地吸色性等,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纹样效果。缝扎时由于针脚有异,线的粗细有异,抽线松紧有异,染料浸染的程度有异,这些因素使扎染作品纹样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的特点,色彩的相互渗透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效果,宛若冰裂纹,生动活泼,自然天成,富于新意,在流动变幻中透露出一股宛若中国水墨画般的写意韵味和朦胧之美。

秩序美:扎染图案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布局,也有角隅纹样和适合纹样的设计,花鸟鱼虫,人物环境等元素遵照民族的审美意味有序的搭配组合,作品构图精心、布局严谨、画面饱满,体现秩序之美。

自然之美:扎染纹样的题材广泛,亦抽象、亦具象,多以当地的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创作素材,或苍山白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千姿百态,易趣盎然,充满浓郁的本土气息,取材都来于生活,归于生活,表达了民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描绘出一种回归的自然之美。

三、扎染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同时,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节奏,信息爆炸、环境污染、职场焦虑、生活压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各种危机使得美好生活距离人们越来越远。21世纪是发展生态产业的世纪,环保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需求相契合,绿色设计理念逐渐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潮流,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回看我国传统扎染艺术从古到今都具有“绿色设计”的理念,无论面料、染料、生产工艺、纹样题材等方面都“施法自然”,是对环保生态的最好诠释。现代扎染设计作品更应保持生态意识,加强环保理念,形成独具创意、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艺术附加值的新设计。

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是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和历史属性,它承载着民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承载着民族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突破传统、吸取精髓、与时俱进是扎染艺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和需求,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参考文献:

[1]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 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2

关键词:室内装饰;传统工艺美术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代后开始的。目前,业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我国的室内饰要健康发展,应该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努力探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验,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论和实践体系[1]。

1、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

1.1实用审美统一特性

实用性是工艺美术作品内在的实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审美性是工艺美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外在审美特征,工艺美术生产是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统一,既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美观。实用性和审美性直接蕴含在工艺美术作品中,是工艺美术作品价值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与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工艺美术大量的、直接体现着人们生活中的美,是同物质生产浑然一体的艺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产品的实用功能不断完善、使用价值不断提升、审美特征不断更新的过程。

1.2民族传统特性

传统工艺美术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是我国各民族生产生活、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的艺术概括和升华。传统工艺美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基本的艺术形态和制作技艺,并且在世代相传的进程中不断发展。民族传统特性是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与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2、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特点

2.1室内装饰设计是受羁绊的艺术

由于室内本身实用和环境的原因,使得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像其它艺术创作那样天马行空,而要受到来自实体和艺术方面的诸多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风格的制约、室内本身使用功能制约、新材料、新科技和施工工艺水平的制约以及用户审美品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等。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戴镣铐的舞蹈”。但室内装饰设计仍然需要进行艺术创造,将制约性与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

2.2室内装饰设计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

从实用意义上讲,作为人们活动空间的装饰,室内装饰设计应该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用适度的对比手法来调剂室内空间气氛效果、打破室内过分统一的单调感觉,是室内装饰设计在审美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常用有效的方法。因而,不管是室内陈设还是室内装饰画都注重外观的视觉形式美感,都具有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强化形式美与装饰美,淡化内容和思想性,造型夸张,突出高度的概括性与简练性,色彩简洁,追求象征性。

3、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中的运用实例

在实际的运用中,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艺术主要从三个方面吸收传统工艺美术的养分,即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题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常见的装饰设计往往将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运用,把传统工艺美术的材料、母题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统一在一件作品之中。传统工艺美术内容极其丰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对丰富装饰设计的表现形式大有裨益,因此,带有传统风格的室内装饰设计也是作品繁多,形式新颖[2]。本节内容将主要以商业场所有一定代表性的室内装饰设计作品为例,分析传统工艺美术不同的表现方式。

3.1南京湖滨金陵饭店总统套房装饰艺术设计

南京湖滨金陵饭店是一家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高档商务型酒店,以宋明江南殷实人家的庄园为建筑样式,在典雅华贵的整体氛围中透露出自然的和谐与温馨,独具灵动怡人之感。作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其装饰设计不但要强调豪华、气派和档次,更要通过装饰设计来渲染其深厚的人文特色。因此设计师在材料和工艺上有极高的要求,可以用雕镂画缋来形容。对于会客厅的屏风陈设,作者采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图案为主题,辅以描写六匹骏马的词赋,用浮雕贴银的手法进行展现,与石刻作品相比,该作品保持原作的生动传神,用块面结构代替了部分线条造型的处理方法,更加突出了厚重与气势。另外,作者采用了明清时景德镇官窑的十件不同造型的青花瓷器为母题,用蛋壳镶嵌的技法进行表现,既体现了青花瓷细腻致密的特点又使得纹样的凹凸感、立体感更加显著。这两件装饰作品的主要色调和房间的整体风格一致,在房间中处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2南京紫金山庄宴会厅装饰艺术设计

南京紫金山庄位于钟山风景区,是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酒店。在紫金山庄不同宴会厅的一组装饰设计中,设计者运用了刻漆贴金工艺制作了装饰画根据不同宴会厅的名称采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主题。通过南京厅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作者在设计中结合了南京云锦龙纹和荷花灯纹样,以及是南通厅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作者借鉴了南通出产的七星风筝和蓝印花布的图形元素,而在苏州、无锡和徐州厅,所采用的装饰艺术设计元素则是檀香扇和木雕窗格、阿福泥人和汉画像砖。整组装饰设计通过结合地方物质和人文特产来体现地方特色,作品自成一体,保持了不同的宴会厅装饰风格的一致性,让装饰艺术作品和

室内环境设计相得益彰。

这两组装饰设计作品虽然都是在商业场所使用,但是由于具体的使用场所不同,作者在材料和表现形式上也作了不同的处理。与第一组总统套房的装饰相比,宴会厅的人员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宴会厅的装饰在图形处理方面相对来讲更加抽象简单、通俗易懂。这也正说明了,对于装饰设计艺术来说:只有与室内环境适合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适度的装饰是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工艺制造大国,工艺制造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相关石玉、编制、缝纫、牙骨以及陶艺等工艺制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正如明珠般继续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章通过分析工艺美术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装饰的特点,进而为人们在进行工艺美术的鉴赏与审美提供更加科学的角度与观点,为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奠定鉴赏与审美基础。

1工艺美术的特点

由于工艺美术的创造灵感多来源于社会生活与实践,因此不仅有造型艺术特征,更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特点,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化成融合当代绘画、雕塑、制造工艺等内容的艺术形式。因为,工艺美术的创作大多来源于物质生产,所以实用性与艺术性在工艺美术中和谐融合,才是工艺美术最主要的艺术特点,促使工艺美术不仅能反映人们的精神追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需求。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使得工艺美术类型复杂、种类繁多,造成工艺美术相应的鉴赏与审美角度也不尽相同。工艺美术艺术品鉴赏与审美按照实用性特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有任何使用性能或随着历史发展实用性能已逐渐削弱的工艺美术作品,例如玉器、雕塑、琉璃制品等,均因相关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能过高而用作单纯观赏或收藏等;另一类是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特点的工艺美术作品,例如紫砂壶、陶器、瓷器等,不仅具有一定实用性能符合工艺美术作品的本质特点,而且优秀的实用型工艺美术作品还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2工艺美术的审美

对工艺美术的审美应在观察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装饰的同时,从美术作品整体上进行美术审美价值探讨,通过感受整体工艺美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领悟设计的真实目的。由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均基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因此在工艺美术作品审美时应充分结合设计作品气氛、环境基调等方面观察工艺美术本身与环境的配比关系,从而鉴赏工艺美术整体艺术性。由此可见,若想在工艺美术的审美中升华自身审美能力以及感受工艺美术艺术魅力,应从整体与部分两方面提高自身欣赏能力,最终感受到工艺美术的艺术之美。工艺美术部分审美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2.1材料

材料作为工艺美术创造设计的基础物质形式,使人们对材料的鉴别与认知成为分析工艺美术作品创造工艺审美性的先决条件。在掌握材料信息基础上,对工艺美术所选材料与作品所要传达创设意图的贴合度、展现工艺作品特征的准确度等有关工艺美术与材料运用关系进行分析思考,从而鉴赏材料在工艺美术中展示审美性,并提高人们的工艺美术鉴赏能力。为了使人们在对工艺美术材料的审美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人们对材料进行审美鉴赏时应做到:不应通过观察、比对工艺美术所用材料的市场价值来衡量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工艺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创造的本质是用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现状、人文情怀以及设计者的思想意识。由于艺术的表现能力是无限的,促使在工艺美术制造时,从价值连城的玉石珠宝到不值一文的沙石,从罕见的金丝楠阴沉木到随处可取的松柏杨柳都可以成为工艺美术材料,只要材料可以贴合工艺美术主旨,并有效展现出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以及鉴赏美感,符合工艺美术特征更具有美的本质,那就是最卑微的沙石也能拥有同宝石一样的价值高度。

2.2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的体验,人们需通过眼睛将所看到的色彩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色彩认识,可见视觉是打开人们认识世界这扇大门的钥匙,而色彩是人们看到“大门”内事物最主要内容的表现形式。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满是色彩的世界中,使人们对色彩的认识逐渐深入,并产生了色彩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同样可以运用到工艺美术的鉴赏中。在工艺美术创作时为了更好凸显创设作品的主旨,设计者经常运用各种类型的色彩对工艺美术进行美的渲染。例如,盛行我国唐代且具有极大收藏价值的唐三彩,不仅造型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更因使用黄、绿、褐这三个基本釉色加之金属氧化物而演化成具有色泽艳丽特征的工艺美术佳品,既能反应出唐代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时代魅力,更能通过各类人物、牧畜家禽等不同形象的唐三彩工艺作品,展现出工艺美术设计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对工艺美术色彩的鉴赏与审美,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文化底蕴,并感受到色彩带给人们的精神共鸣。

2.3造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的造型设计也跟随时展脚步,在传承优秀工艺美术造型手法的同时不断融合时代特征,对造型进行着创新,使得工艺美术的造型越来越多。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造型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例如“女做腰、男做胸”是指导人们在人物造型上应注意塑造人物特征,从明显的造型处理上感受到工艺美术成品的严谨性,“一手遮半脸、二手全不见”是针对人体在比例塑造上的造型指导,“若想笑、眉眼吊、若要哭、眉眼坠”是我国民间在人物表象的工艺美术造型上的独到见解,并体现了面部肌肉变化与人们表情的联系。虽然,我国民间工艺美术造型大多较为简单,但是仍能够反映出工艺造型追求的气势、严谨以及韵律的审美特点,还可以通过利落、大方的造型形式,使人们感受到工艺作品的生动和谐的造型美。

2.4装饰

由于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几乎每个时代均有自身装饰特点,因此若想深入体会到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性,应首先对所要鉴赏工艺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有所了解,从而体会到不同时代下装饰物品在不同工艺美术作品中运用的意义。例如,我国著名苏绣艺术家沈寿的经典作品《圣僧负鸡》,不仅利用苏绣针法将整幅工艺美术作品展现出了“匀、细、活”等工艺境界,更利用逼真的图案、虚实变换、曲直对比等装饰手法,将整幅绣画展示得生动、极具趣味,可见装饰在工艺美术作品中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工艺美术的艺术性得到了升华,并提升了鉴赏以及审美的高度。虽然,在工艺美术中利用装饰手法可以起到升华工艺美术作品,提高艺术作品鉴赏价值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表示装饰手法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可以随意添加,若是只为了表现设计审美性而滥用装饰,将使作品变得混乱无意义可谈。因此,人们在进行工艺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审美时,不能只单纯将工艺美术图案装饰难易程度、装饰物的多少以及装饰工艺的技术水平等方面作为审美鉴赏的全部内容,应将装饰内容结合工艺美术作品整体进行鉴赏,并把装饰能否反应设计主旨当做审美的中心思想[1]。

3小结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不仅代表作品所处时代的设计能力,更能反应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文情怀,是艺术形式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人们应掌握从工艺美术所用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装饰的角度去鉴赏工艺美术,并发现工艺美术的审美性,从而使人们可以与工艺美术设计主旨产生共鸣,增加人们的艺术品鉴力,为当今社会工艺美术发展奠定鉴赏的群体基础,促使工艺美术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4

新疆民间工艺美术的开发方向

跟据2011年3月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的设想,“十二五”期间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将重点在四个方面谋求突破,其中有三个方面都与保护与开发新疆民间工艺美术有关,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积极推介新疆工艺美术作品、发展文化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新疆各类民间工艺种类极为丰富,被收录进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就达几十种,如维吾尔族的模戳印花布、和田桑皮纸、疏勒乐器、英吉沙小刀,哈萨克族的花毡与刺绣等,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新疆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提高居民收入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

在传统工艺美术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仅靠研究各种工艺门类的艺术特征和历史渊源不足以有效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保护和开发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既需要国家在文化产业建设上的政策性支持,又需要社会机构和民间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开拓,最重要的是回归到产业的经济性本质上来,使民间工艺美术的当代商品形态符合市场需求。只有当从事民间工艺品或文化产品生产能够获得实际收益的时候,各种社会资源才会自发地参与进来,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因此得到本质的改观。

未来实现新疆工艺美术资源的科学发展需要依靠高校设计教育的推动,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承担打造新疆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责任。同时,新疆民间工艺美术融入本土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双向促进效果。一方面,依托高校的教学资源和高素质人才,可以使新疆多样化的民间工艺资源得以充分推广与开发,通过现代设计理念的规划,进而发展出新的传统元素推广途径;另一方面,二者的良好结合有助于解决新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的问题,新疆设计专业摆脱同质化现状必须从本土特色民间资源入手,从而构建地方精品课程体系。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5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设计观念

一、 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发展之路

1851年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招致了以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部分英国艺术家们的极度反感,他们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以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了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使工艺美术以“美术加技术”的内涵得到承认。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出现了以法国、比利时为中心的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引入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对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探讨的“德国工艺联盟”。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包豪斯设计学校”,使设计教育真正从设计运动的外部效应第一次转入正规内在的学校教育,也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和“设计(Design)”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包豪斯集中了20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经验,提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统一”,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还融进了对经济内容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现代设计在20世纪的先锋地位,标志着旧有手工艺装饰思想在未来一百年的彻底转型。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磨合中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在我国,“工艺美术”作为专用概念的建立与使用开始于20世纪初。在的中,前辈学者们借道日本移植了“图案学”。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工业革命的影响薄弱,而且是不完全的。新兴的民族工业弱小,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仍有很大活力,同时,泊来的工业品充斥市场。因此当时工艺美术的内涵被理解为:“应实际生活之需要,于各种器物上施于美术之技巧或装饰者,称工艺美术。” [1]这样的定义就包括了工业、手工业、民间工艺乃至历史上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人造物。直到八十年代,认为所谓工艺美术:就是美术加工艺,或者工艺加美术等。可以说20世纪前期中国的“Design”,仍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工艺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式翻版,它们成为20 世纪前期中国“Design”的主要形式。对其概念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工艺美术基础的借用之上,“Design”的译名和原术语的语义不符,所以造成了理解上的思维混乱,从心理到方法的认知都是从被动的向西方学习和对传统手工艺国粹的膜拜,“Design”观念的更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艺术设计观念的更新

艺术设计是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时下专业背景的实际情况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反映我国学科专业的现状。因此,”艺术设计”是目前一种比较恰当且能解决问题的表述方法。目前对“艺术设计”的说法,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艺术与设计”的简称或模糊化思维,省略了其中的“and”,这种方式比较概括,但对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表达不明确。一种则是在当前中国特定阶段,设计教育者们对设计的“国情化”解释。所谓“国情化”解释,是在人们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对“设计”的定义缺乏理解的情况下,在“设计”前面加注“艺术”二字,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一概念。然而在“艺术设计”一词中,“艺术”只是定语,它本身成了对“设计”的装饰。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设计的认识。我们也要看到“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一样都是西方近代设计文化和思潮对我国设计教育界的影响而派生出来的。

设计的本质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 。“艺术设计”将艺术与设计合而为一,充分理解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原理,是一种较好地能解释和传达西方“Design”的复合词,较好地延续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思想,并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本质要求,它已经超越了工艺美术的本体范畴,从人的根本出发, 通过设计出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来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与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现代艺术设计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审美特征,强调功能美、技术美、社会美高度统一。[2]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它既要反映出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前提下的各种要求,又要反映出受众(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的利益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是一项综合性的计划。所以,李砚祖先生在原来设计美学的功能之美与技术之美基础上又延伸出了科学之美,这也正反映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学科是有机地向前发展的。

三、小结

当前,“艺术设计”已成为科学与应用、技术与生活、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成为产品最富于形式表现力的“产品语言”。在生产、设计和销售三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中需要艺术设计来平衡、协调各种制约因素,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达到一个均衡的整体,将我们生活环境按照美和机能的统一进行造物的活动。因此,艺术设计必须考虑产品的各个方面:“物与物”的关系,即构成产品的技术原理所决定的产品内部零部件之间关系的问题。“人与物”的关系,即由产品的使用方式所决定的结构、外形、表面处理、色彩装饰等问题。[3]“物与社会”、“物与环境” ,必须兼顾到产品的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独创性这四个方面,才能成为经过优良设计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质的造物活动,是谋求物与人及社会和环境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既注重功能、理性、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又强调人文因素,富有“人情味”,体现对多样化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尊重和融合。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已经超出“工艺美术”的本体之外。它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把科学与艺术有机地联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文化与价值,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当然,“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有机体,也同任何其他自然界有机体那样具有产生、成长、成熟和消亡的规律。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语义符号的变化也并不能说明其本质上的区别,要真正的理解“艺术设计”,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把握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 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J],,2003年第1期

工艺美术审美特征范文6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