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1

体育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 网络资源 课程建设

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首批国家精品体育课程在促进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上所发挥的作用,为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范例。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基本矛盾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职业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实现更大范围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与价值。

一、正确界定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涵

广义地讲,教学资源包括了材料和环境,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教学网络资源首先包含体育课程的特征,包括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直接可用或可见的资源;其次是体现网络的特征,网络中常见的链接、导航、搜索乃至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也应充分地体现,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应该得以充分的利用;其三,网络中的资源要反映蕴含在体育课程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即网上提供的教学资源绝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而是应该以学习系统的观点,以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使之符合现代学习规律,体现教学活动的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适应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高职院校体育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构策略

1.基于学生适应性构建网络中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在体育课程网络资源的学习中,师生在时空上有时是分离的,交互关系依靠通讯媒体的联结。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尤为突出,因此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优化配置不是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资源搬到网上,而必须要进行学习者适应性分析,即学生对网上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的价值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体育教师在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质优量多”学习支持的同时,对学习者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适应性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撷取、筛选、加工、利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种稳定和熟悉的学习环境,既向学生提供传统教学上的资源;如教案、教学大纲、教师演示文稿、专业习题、教学文件和参考资料等,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探索,自主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

2.基于动态观的体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2003年对于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二级指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2008年开始“教材及相关资料”的要求增加了“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一直是精品课程要求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不是数字化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课程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从宏观上讲,动态课程资源的呈现起到“导航”作用,即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给出正确的引导,相当于优秀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层面来说,应该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体育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大多运动技术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一连串复杂技术动作,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受年龄、对要领的个人理解、临场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技术动作不能十分精确呈现;学生在观察时的角度和时机也受到不同的影响,对教师动作示范的就很难清楚地进行观察,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动态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首要任务。视频技术在教学中主要是用于教学演示,尤其是在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替代教师完成运动技能的演示,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运动技能的展示最好的形式就是视频呈现,视频技术可以将复杂的运动技术清楚地、多角度、慢速呈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反复地、有重点地观看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

3.基于网络技术的课后学习系统

基于网络技术的的课后学习,教与学双方是通过网络完成教学活动。师生交流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较为直接的聊天室;二是用E-mail,但是这种方式时效性显然不如前者;三是网上留言。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技、战术的教学中,师生的及时交流尤为重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尤其是“手把手的点拨”对学生正确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充满活力又相互依赖的,不同的自我组织与完善的并具有适应性的体系。体育课后学习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三、结束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体育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立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兴趣多样化需求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今后对体育的自主学习、评价。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是促进学科建设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S/OL].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2

一、高职酒店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目标

“酒店英语”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实施酒店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在建设过程中加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力度,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在课程建设中,使其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共建、共享,为酒店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酒店应用型英语人才。

具体建设目标:一是进一步明确酒店英语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目标、课程定位,完善课程标准等。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酒店岗位服务内容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模块及实训项目。三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四是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教材建设。酒店英语教材无论是选用或者自编都应充分展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务必从酒店岗位实际出发,以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切合实际。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开发酒店英语课程相关辅助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等[2]。五是深入研究课程面向岗位的工作流程。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和改进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和终极考核方式,继续探索提高学生酒店英语应用能力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六是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将课程教学课件、微课资源等共享。

二、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

酒店英语课程针对酒店典型工作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设置。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名往届毕业生进行回访,同时对实习合作及学生就业酒店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回访和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外语类课程是专业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掌握这门知识与能力对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见图1;很多在酒店工作多年的毕业生和酒店其他从业人员都表示,外语能力是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外语能力差成为影响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因素,见图2。基于上述原因,将酒店英语课程定位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

在该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强调以酒店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需求为着力点,以课程知识的实用性为导向;其次,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工作项目进行划分,工作项目的开发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再次,在教学开发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模块、实训项目和任务的重要性来确定完整的教学框架,力求实现课程体系学科式结构向具体工作任务结构的转化[3]。与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设计不同,酒店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不是单纯地强调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学习和训练,而是需要研究和分析面对不同服务对象,及学习者(学生)的水平、能力以及需要,制定出与其水平、能力等相匹配的设计方案,从而保证学生尽可能地从课程中获得能够满足未来工作需要的酒店专业英语能力[4]。

三、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确保酒店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质量,学校建立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讲,行业企业专家为实践指导教师的课程师资团队。团队成员均能很好胜任高职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专职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团队中多名教师考取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及包括酒店部门经理人资格证、酒店行业考评员证书、酒店技师证书等在内的多种酒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能够同时兼任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名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能够承担大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

酒店英语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团队从酒店服务与管理岗位所涉及到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以学科讲授为主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融入教学中,把可能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联系起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另外,授课地点选择多媒体教室,教师把网络共享资源带到课堂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模式,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科学、更高效[5]。

五、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改革与实践

随着“酒店英语”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深入,酒店英语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以按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计划实施为依据,但具体的评价考核方式已经逐渐改革为包括学习过程评价(见表1、表2)、实践项目成果评价(见表3、表4)和期末终极测试三个部分,其中学习过程评价占最后考核总成绩的20%,实践项目成果评价占20%,期末终极测试占60%。为了实现该门课程整体评价考核成绩的客观公正性,对于过程及成果评价采用360°全方位的评价考核办法,每组中每一个成员学生的评价考核成绩将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于酒店英语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期末终极测试也由传统的卷面笔试逐步改革为口语测试和卷面笔试两项。其中口语测试成绩一般占卷面成绩的30%,卷面笔试占总成绩的70%。考核口语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酒店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如小组自由模拟酒店场景进行服务对话、分组回答问题测试、即时翻译酒店专业术语句子等,用来检验学生的情景反应、专业术语记忆、团队配合、即时翻译能力和酒店英语场景运用能力等。卷面笔试目的在于检验学生酒店英语专业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试卷紧密结合能力本位要求出题,以便更好地检验学生酒店英语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课程网站资源更新与共享建设

精品资源的共享是国家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初衷,但很多课程申报成功后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再重视课程建设内容的更新和改革。网站部分教学内容申报成功之后就不再及时更新,很多内容逐渐老化、过时,导致部分精品课程质量下降,甚至达不到“精品”的标准,资源共享问题也无从解决。针对此种情况,本课程建设团队设专人负责精品资源共享 课程网站的建设、更新与维护工作。教学团队成员也会积极参与,技术人员根据酒店英语课程特点选择恰当表现形式和工具开发并汇集教学资源,便于用户浏览、下载、链接和使用,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做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英语课程创建了适合授课对象特点的新课程内容体系,使得该门课程能够达到兼顾和融合基础英语与酒店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效衔接基础英语技能与酒店岗位任务,培养学生酒店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高效地达成酒店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教改课题(2014度)《立足于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酒店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2014Y077,主持人:薛博)

参考文献:

[1]汪莉.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598-599.

[2][3]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实用酒店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站,http://syjdyy.hnjmxy.cn/.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E-commerce curriculum system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cietal demands for talents and the ability levels, identifies key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features of E-commerce major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practice program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major in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关键词: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

Key words: E-commerce major;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74-02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因中,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在以金融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的健康发展,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使日常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市场需要,学生能力表现多样化。

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

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 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3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 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 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

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

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 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

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3.3 课程体系的确立 围绕已经确立的重点课程扩展成课程体系,根据市场人才能力需求的层次分析按照先确定的知识点,再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确定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的思路,进行课程体系的细化和调整,形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一方面按照模块给出了课程设置,另一方面给出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机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电子商务理论及应用模块、重点课程模块在深度上给予不同的定位,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一方面理论方面知识面较宽,教学过程中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8]。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注重相关课程的实验、综合案例实践、成熟项目实训、实际环境实战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通过加强网络交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的能力[9]。

总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技术、需求不断发展进行合理配置和完善,具有动态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1]Durlabhji, S. & Fusilier, M.R. (2002). 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 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77(3), 169-176.

[2]Novitzki, J. E. (2002a). E-business education: A comparison of graduate programs and curricula.InSIT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ork Ireland, 1187-1196.

[3]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7年4月161-162.

[4]马刚,张英英,苗慧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核心理论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1206.

[5]陈晴光,龚云超.创新电子商务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5):93-96.

[6]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

[7]杨艺,代春艳.从学生就业反思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07,(3):32-34.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4

1 教学现状分析与分级教学意义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被确立为国家骨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内涵,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精心谋划的战略课题。

目前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面向全体学生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实行同样的考核标准。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地区发展的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入学时学生智能倾向、认知风格、知识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种传统的“统一管理、统一授课、统一考核”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分级教育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倾向、认知风格、知识能力等,来构建教学情景和评价体系,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尽其能、各有所获,效率优先,兼顾平等,从而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有所长。

2 分级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学生分级

学生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针对智能倾向、认知风格、知识能力不同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情景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实施的时候学生分级的主要原则有两个:一是个人意愿,即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二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评测进行展开,通过个人意愿和测试成绩相结合,依据正态分布的规律,把学生分成提高级、基础级和认知级三层。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紧迫感和积极性,学生分级要实行“半期动态分级制”,即在学习课程进行一半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分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学生分级的时候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分到认知级的学生有没有自卑心理,要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多沟通,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主动和谐的发展。

2.2 教学目标分级

根据不同级别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个级别学生要求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以便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例如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C语言实训》教学时,提高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侧重放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基础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侧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编程方法的培养,而认知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则主要侧重编程基本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2.3 教学内容与方法分级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级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各个级别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分别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情景、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级体系等。

例如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C语言实训》教学时,提高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应侧重算法设计、编程思想、知识的综合应用等,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培养学生较好的编程能力与编程素养。基础级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C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巧的掌握。以项目教学法和案例验证法为主开展教学,而教学内容要作适当取舍,侧重与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编程技巧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素养,达到后续课程对C语言知识的基本要求即可。认知级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对C语言基本知识的了解和C语言基本编程的体验,主要以对项目的验证为主进行开展教学。

2.4 实训项目教学分级

由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在进行实训项目开展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级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实训项目,例如在上面提到的《C语言实训》课程中进行循环语句学习的时候,提高级学生可以用具体的实际系统进行展开,比如银行模拟取款系统,基础级的学生主要用实训指导书上基本的项目任务进行展开,而认知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验证型的项目进行学习。从而做到分级教学主张的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

2.5 评价考核方式分级

为了与分级教学相适应,还要根据不同的级别设置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不同和评价方法不同。提高级学生的评价体系以项目完成情况、项目答辩、平时表现法、笔纸测验法等方式进行。基础级学生的评价体系以项目完成情况、平时表现法、笔纸测验法等方式进行。而认知级学生的评价体系以作业评分法、平时考核、笔纸测验法进行。

3 分级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由于分级教学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不同,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教学班与行政班的不一致性,增加了系部管理的难度,也对课程安排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系部、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协调。同时可能还会出现提高级学生的骄傲自大、不思进取,而分到认知级的学生有自卑心理,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多沟通,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实行“半期动态分级制”,即在学习课程进行一半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分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紧迫感和积极性。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5

摘 要 通过对精品课程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建设目标,对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我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以“五个一流”为核心,把握精品课程的目标要求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品牌。

关键词 体育课程建设 公共体育课程 体育专业课程 体育精品课程

体育精品课程是高校体育的品牌、学校高水平体育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追求的目标。2003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就是要有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学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的学时比例最多,是覆盖面最广的课程。因此,体育课程也应成为有教学质量保证,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一、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新的增长点。通过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拓展体育课程的新视野,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为手段,借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课程要健康、效益,以此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建设精品课程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精品课程精在哪里?简单而言,教师教有特色,学生学有所长,教学方法适宜,教学管理科学、到位,教学条件一流。

(二)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对实现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体育课程的总体设置、体育课程的体系、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等都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所以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是在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和教材等方面上体现新时期课程理念和改革成果。坚持以师范性为教学特色,重视人文教育,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让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和享受体育,并通过体育精品课程得到实现。把课程定位在全国高校公认的一流位置,形成规范化并具有独立特色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一)课程内容要不断注入新的研究成果,形成课程在内容和教法上的特色,以效果显著和愉悦身心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课程。

(二)有相应的高水平教材,制作精致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教学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高水平教学的要求,教学条件先进,教学的信息量大。

(三)教师授课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同行评估为优等。什么是高水平教师,下个定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其形象核心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人格、学问、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

三、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内容。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内容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首先,提高教师的学历,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其次,积极为教师业务学习、科研学习提供保障,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体育改革为突破口。发挥高校体育特色的优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体育课程建设,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加快体育课程整体建设的有效促进方式,是对学校体育改革创新跨跃式发展的有力推进,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够促进体育课程质量和效益在短时内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建议

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可以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方法、空间,既能充分发掘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又能更好地达到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管理中应保证“精品课程”的开课率和保证学生对“精品课程”的选中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队伍师资等多方面的一流状态成为学生向往和喜爱的课程,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认同度,是学校的最热门课程之一,是体育课程的招牌和窗口。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通过不断的测评和改进,以取得公认的阶段成果,但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仍是一个重要并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探索中不断促进多种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资源建设范文6

论文关键词:体育;网络课程;共享

1前言

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2005年招生超过44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两千万。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带来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等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在体育课程上尤显突出。开发和拓展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是当前体育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借助成熟的计算机操作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串联成便于交互的网络课程,是当前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

2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已越来越被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被广为使用,形式从最初大多由文字和图片为主的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已逐渐被由生动的动画、直观的视频所组成的网络课程所取代。

目前,不仅国内大多数的著名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中国学校体育网日前也在上海正式开通。这些网站的开通为体育网络课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加上各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有关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的竞赛,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被越来越重视。

3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

事实已经证明,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效益、改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乃至最终形成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教育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还弥补了高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多校区办学带来的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3.1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是基于Web技术,在因特网上通过WWW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网络资源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使得每一个需要通过网络学习的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3.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以计算机视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网络课程,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观赏性好、交互性强、以及选择性大的特点,不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3弥补了高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多校区办学带来的场地设施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多校区办学带来的场地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多数学校通过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增加每班学生人数的办法来解决高校扩招带来的一时困难。一方面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法,更多的是疲于上课;另一方面学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也影响了教学质量。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弥补因师资和场地设施不足所造成的矛盾。

3.4促进了学生自学、自练,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上课内容是《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根据选项课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侧重于精讲多练的实际,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发,一方面为学生全方位了解所选项目的知识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自学、自练,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思路

网络技术的成熟为交互式网络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目前,在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时,大多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技术的介绍、精彩比赛的欣赏,而忽视了网络技术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及时沟通的平台。作为一门体育网络课程,其建设除了要体现项目的基本内容外,更应侧重于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助学平台和规范化的体育课程信息化管理。

4.1通过展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电子教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预知性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教案等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手段等往往处于被动的你教我练状态。而网络课程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有机会预知将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这些教学要素的展示过程中,要制定根据不同兴趣和个体差异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各得其所。

4.2通过提供各类视听教材、声像文字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生动的动画、直观的视频、丰富的内容、大量的信息是体育网络课程的一大的特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通过提供各类视听教材、声像文字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4.3通过开辟师生讨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从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为这种学习提供了保障,通过网上自学、网上自练、网上自评、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欣赏等网络助学平台的建立,尤其是通过开辟师生讨论平台,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带着满意回。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又能弥补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同时对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4通过拓展相关信息来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体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活动性课程,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开设内容的一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对所选择内容的了解可能是全方位的,同时教师也因为教学时数的限制,其讲授的广度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网络课程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及网络所提供的共享平台(网站链接),拓展了信息的来源,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4.5拓展网络教学资源的功能,加快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在开发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要充分拓展网络的功能,加快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是《指导纲要》为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提出的,三个自主的实现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支撑。同时网上自主选课的实现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查询与网上评教、体育课程的信息反馈与沟通等创造了条件。

4.6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