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化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化学概念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教育理念

新课改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地位。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有益。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后,可以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通过这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校园举办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并结合化学竞赛、化学板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调查,比如生活垃圾、造纸废水等,明确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培养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四、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而高中教育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进行的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思.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改进[J].成功(教育).2011(10)

[2]冷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2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中;化学实验

一、绿色化学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绿色化学,即防止和预防环境污染,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零排放,节约资源的环境友好学或环境无害学。在化学教学课堂中,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对于老师而言,用绿色化学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朝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学会用绿色化学的思路去分析化学问题的实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形成了良好的化学思想;绿色化学是利用自然资源及可再生能源,通过无毒害的化学资源而进行的化学反应,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利用合理的资源生产出有利于人类的产品的科学概念。

二、如何将绿色化学融入高中化学实验

从现在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安排的主要部分还是传统的化学知识的课程,如何将新的化学概念增加进来,一直都是我们所待解决的问题,显然,绿色化学怎样融入就是我们目前的问题,绿色化学概念反应在化学实验上有几个有关的要求:

1.减少实验中的废气物对环境的污染;2.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气物要尽量收集并且处理;3.设计实验时要尽量考虑到简约的原则,使实验变得小型化,通过最少的原料,获得最大化的收益;4.对于一些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量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做到完全的无污染;5.对于实验中使用或者剩下的资源,要循环利用,实验的步骤要尽量做到最简。

在各种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也是一项运用于各类事业的技术,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对于绿色化学更是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模拟一些特殊的实验,而且对于一些危险的实验,例如:硫酸的性质实验等,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出实际的效果,除了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还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还可以使化学实验微型化,微型化的意思即是在能够达到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的试剂以及药品以达到节约物品、减轻污染的作用。

通过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还能够真正从实质上改善环境问题,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真正参与进来,围绕着具体的实验目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善化学实验的方法,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简单,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发挥出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3

[关键词] 绿色化学化学实验高中教学

一、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1.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是研究和没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少的环境副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其基本内涵包括: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树立绿色化学价值观。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或者说观念、看法、观点可以称之为环境价值观。

(3)树立化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树立环境和谐道德观。环境道德观念是人类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新道德观念,是人类有史以来环境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1]。

2.绿色化学理念的价值和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注重控制化学污染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提高原料的使用率和副产品的再利用,实现污染的预防。因此,绿色化学更关注人对自然的尊重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绿色化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化学教育教学中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做出应有的贡献[2]。

二、探索实施绿色理念教学路径

1.在教学中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1997年国家科委主办了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的第 72界香山科学会,宣告了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正式步入正轨。这也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

(1)在化学概念上建立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有关污染的成斟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2)从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编排中已体现的绿色化学理念引到学生。应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有重点地给学生介绍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

(3)在物质工业生产制造的介绍中渗透绿色化学观点。如在工艺流程中都采取了循环操作,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结合“原子经济性”设计绿色化学反应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原子经济反应,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根据这种思想,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可根据化学原理设计最合理的反应途径,选最合适的反应物,探讨最佳反应条件,使反应物全部转化成产物,而无副产物或废物生成[3]。例如,要求学生以铜、硫酸、水、空气为原料,设计化学反应制取硫酸铜.并且用绿色化学的观点分析哪种方法最佳。学生主要设计出下列两种方案:

实验如下表进行:

方案 CuSO4 Cu H2SO4 SO2 原子利用率

(1) 2mol 2mol 4mol 2mol 160/(160+64+36)=61.5%

(2) 2mol 2mol 2mol 0 320/(320+36)=89.9%

分析上表可知,从理论上制取2mol硫酸铜,方案(1)消耗硫酸的量最多,生成的污染物最多,原子利用率低。方案(2)消耗硫酸的量最少,没有污染环境的SO2气体产生,原子利用率高达89.9%,是最佳的方案。

3.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观点

绿色化学要求实验应遵循五条绿色原则:一是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分解制代替KClO3解法;二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三是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四是对于危险或反映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五是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三、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1)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小组。教学资源较好的学校可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操作,做无害化研究、环保化学试验,进行绿色科技活动,收集有关绿色化学的资料。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如:举办绿色化学知识讲座,举办各种形式的绿色化学竞赛,创设学校绿色植物园。

(3)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分类和回收价值;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价值,等等。

通过上述绿色化学教学的渗透,既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动手能力。每位化学教师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这个载体,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素材,联系化学发展的新成就,注重学生的兴趣特点,随时随地都展开绿色化学教育,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原理、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实现绿色化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青生. 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 考试周刊,2009(9):212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4

一、重视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制药工艺绿色化的感性认识

采用绿色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是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授课中可以适时引入几个经典案例配合理论方面的讲解,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女生物学家RachelCarson1962年出版了题为SilentSpring的专著。她告诫人们,DDT等农药的使用导致鸟类数量急剧下降,使万物复苏的春天居然听不到鸟鸣,成为“寂静的春天”。该书揭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为了从化学和化工的源头防止污染,以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本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传统制药业忽视污染控制、破坏生态环境,竟成了催生绿色化学、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因素;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过程工程是过程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产生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与技术的自觉性。1984年12月3日凌晨,作为农药生产原料的光气溢出到印度博帕尔市(Bhopal)的人口密集地区,导致32万人中毒、2500人直接死亡的严重后果,业界由此得到一个减免使用剧毒原料的警示信号。调查显示在事故发生时,冷却系统、温度指示器、燃烧塔都不能起作用,这表明事故还与设计错误、疏于管理等有关。此案例让学生体会到要提高工业过程的绿色度,一方面要采用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或天然原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污染和危害;另一方面,必须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着手,大力研究和开发从整个工程链中消减污染的绿色工程技术,并强化生产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升员工素质。20世纪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镇静剂用于缓解孕妇妊娠反应。1961年发现服用外消旋的沙利度胺(反应停)的孕妇产下了四肢呈海豹状的畸形儿,累计致畸案例多达17000例,成为20世纪医药界最大的药害事件。后来的研究表明,沙利度胺的致畸性是由(S)-异构体引起的。此案例能让学生体会产品的绿色化是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指标,绿色化工产品应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若对映体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开发单一旋光异构体药物符合绿色过程工程原理。

二、用绿色过程工程原理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当代工程观”

工程观念的强弱和趋向直接决定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工程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程思维。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和进行工程活动的指南。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形成的当代工程观是对传统工程观的扬弃和超越。[4]传统工程观以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为主导,而对人文理性和生态优化较为忽视。当代工程观把工程理解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生态社会现象,视生态环境为工程活动的内生因素,工程活动不但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应按照生态规律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4]这与绿色过程工程的内涵一致,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有利于贯彻当代工程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未来建设者和管理者。化学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优选符合大规模药物生产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从而以最安全、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完成药物制备的一门学科。生产工艺研究按研究阶段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生产工艺研究。该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适宜强化工程观念教学。朱宏吉、元英进等指出,[5]制药工艺学可指导学生完成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组织,使学生将符合GMP要求的制药车间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制药设备选型与设备结构的设计结合起来。笔者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按当代工程观的要求,根据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友好的原则,选择、优化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工艺。实践表明,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对学生在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选择、设计绿色工艺具有非常突出的指导作用。据众多学习过本课程的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不论他们是否从事制药业,都能自觉运用绿色过程工程的观念开展工程项目的开发、评价和实施,学生毕业后体会到了学习绿色过程工程原理的更大收获。

三、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摸索,绪论部分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6]原子经济性(AE)、[7,8]环境因子(EFactor)、[8-10]环境商(EQ)四个概念是必要的和可行的。[8-10]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到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用、维护和最终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环境负荷的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它首先辨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中能量、物质的消耗以及环境释放,然后评价这些消耗和释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辨识和评价减少这些影响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是实施绿色过程工程的重要工具。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综合思考新产品设计、新工艺开发和旧工艺改造,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为在授课过程中灌输、剖析绿色过程工程原理提供了线索。传统化学采用收率作为评价某化学反应过程或某一产品合成工艺优劣的标准,这种做法已沿用了上百年。只注重收率往往会忽略合成中使用或产生的不必要的化学品,收率指标难以反映废物产生数量的多少,不足以完全反映原料的综合利用效率。欲充分利用资源和消减废弃物排放,只有使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尽可能多的进入目标产物中。B.M.Trost于1991年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E)概念,[7]为评价化工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原子经济反应处于绿色过程的核心地位。R.A.Sheldon提出了E因子和环境商(EQ)两个概念分别用于快速评价反应过程中废物产生的数量和废物对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9]R.A.Sheldon给出了传统制药业的E因子范围常在25~100kg/kg,[8]远高于炼油和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这说明制药业实施绿色过程工程技术任重道远且正当其时,强化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制药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绪论部分在介绍绿色过程工程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辨析上述四个概念,生命周期评价为绿色过程工程教学提供了线索,其余概念则可直接服务于每一部分教学。依据制药工艺学主要讲授内容,总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绿色过程工程教育是一个线索分明、重点突出的有机的整体。期望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热力学以经验概况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几个热力学函数,通过“状态函数法”,即在相同的始终态间,能动地设计可计算的过程,解决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理想气体、理想溶液是实际气体、实际溶液的理想化模型,实际气体通过逸度、实际溶液通过活度进行相应校正,可以简单地解决热力学、动力学问题。

(一)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课程公式繁多。对于有代表性的公式,授课中用板书逐步推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能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化学热力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每一步都可能引入限制条件,这种条件也是该公式的适用条件,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强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学生思维的梳理。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中学化学 绿色化学

一、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原子经济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为了更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人建议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思想,呼吁中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知识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因为“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所以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状况,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此,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化学实验两方面为背景进行了探索。

二、中学化学绿色化学观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途径

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已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重金属盐污染等基本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环境知识的内容溶入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例如,介绍空气的污染时指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最重要的气体污染物,并指明了他们的重要来源及减少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在讲二氧化碳时引入了温室效应问题,并指出了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世界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作的努力:讲臭氧部分时引入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及臭氧层空洞给人和生物带来的影响。在环保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污染给人带来危害的典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环保重要性的同时,加深对减少废物的排放。

另外,在安排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时要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有重点地介绍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等。如介绍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白磷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

2、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实现绿色化学观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它是渗透绿色化学最好的渠道。巧妙利用实验,融合绿色化学理念。能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实验中,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即要对常见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要给出限量,实验中除了可使用已研制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仪器,还可以把烧瓶、启普发生器等微型化。在微型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其次,要努力改进实验方案,即要努力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课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如指示剂与酸的作用实验、三价铁离子实验等。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有些制备实验可采用连续性实验连接到一起,基本上闻不到氯气、氯化氢的气味。

再次,利用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仿真实验,在保证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生动真实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实现了化学试剂的无害化。对实验条件要求高、危害性大或在实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如氢气的爆炸实验,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来实现。

最后,在传统中学化学实验中,实验产物常常不被重视。只要实验者观察到了有关现象和得到有关数据,就达到了试验目的,而实验的产物往往被弃置或任意排放。这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费。在实验教学中把弃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再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又可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3、在课外实践中体现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概念范文6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实验过程及课外活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资源、国情教育,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将化学教学和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首当其冲。在理论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使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自己的人格。在理论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进行环境教育。在讲授中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当今世界上和我国的环境问题充分展示给学生,也可借助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将化学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讲授,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到附近工厂观察污水排放及处理,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正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污染、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环境保护问题都作了具体的说明与要求。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最有效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环保意识教育;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进行环境教育。对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探索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概念,提高环境监测技能,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

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