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摘要:为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把顶岗实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校企双重管理体系,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探索了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教学模式,保证顶岗实习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顶岗实习;就业
近年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玻璃专业方向)把顶岗实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高学的在玻璃企业的对口就业质量。
1顶岗实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渗透到顶岗实习之中
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2学年以学院培养为主,企业培养为辅,在校内进行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第3学年以企业培养为主,学院培养为辅,按照与企业签订的工学结合培养协议,在企业完成相应的部分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课程,校企共同委派专、兼职老师共同教授所设定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学习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职业专项技能基础课和职业专项技能课)和“工作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两部分。第一至四学期为“必修学习学期”,第五学期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习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习期内,学生在企业接受企业培训学习,在技术专家指导下,接受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岗位操作培训,完成生产过程的岗位生产实习,结束后接受企业的岗位培训考核。第六学期为“准就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单独承担岗位工作任务,开展岗位工作,学生根据自身就业意向选择就业企业,顶岗实习准就业。在三年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企业职业岗位,在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接受企业培训及管理考核,按业绩获得相应岗位津贴。学生在真实企业岗位环境中获得工作经历、经验等隐性知识,熏陶企业文化,加速了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化形成,教学效果显著。
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专项技能课程学完之后,在第五学期完成,主要通过企业岗位培训,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规范养成。第二阶段预就业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内完成,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综合知识处理生产事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零距离上岗。顶岗实习分阶段图如图1所示。
2建立校企双重管理体系,校企共同管理顶岗实习
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校企共同建立了“校企双重管理体系”,校企双重管理体系如图2。
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以员工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考核,校企以作业文本为核心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教学,形成校企双重管理体制,校企之间相互沟通管理。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手册》、《顶岗实习技术手册》、《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手册》等W生顶岗工作系列指导书。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职业岗位提供企业管理、文化、员工素质、职业岗位知识技能以及“工作学期”顶岗工作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在顶岗实习期间,校方委派专业教师督促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教学计划的落实、调节企业与学生关系、布置与检查学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与思想状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的顶岗实习双重管理体系,使校企共同进行学生安全管理、岗位工作管理、学习培训提高等教学管理,使工作学期的教学任务井然有序开展。
校企双重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了企业行家能手、培训资源,建立了技术专家带学生的“学徒制”,管理进班组,参加企业党团活动;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的考核制度。该体系设计科学,切实可行,为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提供教学管理框架,有效提高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3制定顶岗实习的教学规范,提高实习效果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标志。为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和教学,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使实训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顶岗实习的教学规范。编写了顶岗实习指导书及考核标准;编写了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监控文件,包括两部分即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作业文件包括:①实习学生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协议;③指导教师职责;④实习承诺书;⑤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⑥“顶岗实习”学生考勤办法;⑥实习实训项目任务书。
记录文件包括:①实习生情况反馈表(单位用);②校外实习评优审批表;③“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量化考核评定表;④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实习情况记录表;⑤建筑材料系校外实习质量分析表;⑥学生实习实训手册;⑦实习报告;⑧学生实习情况调查表;⑨校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测评表(学生用表);⑩学生校外实训(实习)鉴定表;⑾实训资料袋。
4建立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4.1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质,探索就业路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用人单位输送优秀人才,根据有关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三五二一”管理准则。即“一条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三项注意”,注意同学之间的团结,注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注意实习队与当地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五个要求”,是指要求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思;“二种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个保证”,保证身体安全。
4.2顶岗实习教学组织形式
1、定岗位师傅,增加指导的针对性
学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实施顶岗实习,双方的决策层面只是搭建一个大的框架,而要落实好具体工作,就必须调动合作企业下属各车间、班组,尤其是企业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克服部分实训基地虽然承担了实训任务,却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而采用“放羊式”管理的现象。即虽然把学生分到相关车间,却没有指定固定的岗位,也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师做指导,分工不清,实习缺乏针对性,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造成学生认为实习无用,浪费时间,一线生产人员认为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并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分配到每一个相应的岗位上,并聘请此岗位上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徒责任、培养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等,使顶岗实习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习中和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学生指导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安排足够的专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课程、实践指导和日常管理,要求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现场实训指导,及时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按时填写指导记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校企共同制定了《实习指Ы淌Φ闹霸稹罚学生实习前要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顶岗实习承诺书》及《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各自的责任。
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新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建立一套新的考核机制,以检验教学效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涉及到校企双方人员,一般情况下,学院单方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对指导教师教学指导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既有相当大的困难,也不能使考核评价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而考核评价的缺失,监督的不力,导致部分指导老师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工作不踏实,学生实习也不十分认真,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效果。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进行绩效考核,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以顶岗实习作为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平台,从工作纪律、安全规范、技能水平和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把顶岗实习效果和指导教师的收入、学生的成绩和收入挂钩。即在顶岗实习期间,班组长和师傅每月对学生出勤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院指导教师每月与师傅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评价小结一次,并与学生报酬、成绩挂钩;班组长对带徒师傅每月考核一次,检查指导是否尽责,学院系部对实习指导教师每月考核一次,检查对实习学生的跟踪考评是否到位;实习结束,校企双方按照共同评定学生成绩,成绩合格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徒师傅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了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仵自连.以“四定一保”力促顶岗实习落到实处[J]. 2009,(9).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薛研.浅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课程属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GMP;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在学院领导对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下,在结合我专业进行的教改实践下,以及调研时了解到的兄弟院校在本专业的教改情况下。该如何对我专业进行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本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着。
1 药物制剂专业的现状
1.1 教师队伍
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名,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2人,助理讲师4人。专业教师全部为一体化教师,中级药物制剂工11人,高级药物制剂工10人。学历方面,教师中制药工程类硕士学位5人,生物制药硕士3人,制药工程类在读硕士6人,药学相关专业本科6人,医学本科1人。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改经验丰富,一体化教师众多,这为实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改研究奠定了教师队伍的基础。在GMP教学方向上,专业教师有6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4人,六人均能够独立完成GMP一体化教学课程,具备“五位一体”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1.2 实训条件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现有实训场地为1号实训楼的3、4两层,其中3层为GMP仿真实训车间,能够真实模拟片剂、胶囊剂、水针剂、颗粒剂等剂型药品的生产。4层有分析检验室、一体化实训室、药品营销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室等实训场地,能够满足对药品检验及营销的实训。由于GMP学科涉及范围都在三楼的GMP仿真实训车间。因此此实训场地可为“五位一体”GMP实训课改提供场所,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GMP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
1.3 教学资源
药物制剂专业为14级学生准备了五间教室,每间教室能容纳35-40人教学,黑板、讲台、课桌椅齐备,每间教室均安置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对“五位一体”课改的硬件要求。
1.4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情况
我院2014级药物制剂学生共招生170人,大多数学生来自黑龙江省,其中76%为城镇户口学生,24%为城市户口学生;初中毕业学生占总数的81%,高中毕业占总数的16%,初中毕业证待发者占2%。为了确保“五位一体”课改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按个人情况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但基本保证各班级初高中毕业生比例均等。
1.5 就业岗位技术
药物制剂学生毕业之前均需要参加哈尔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技能鉴定考试。鉴定相关工种有药物制剂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化学检验工等等。GMP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1.6 教材情况
一共选用了3个版本的教材。最开始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进一步提升,换成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教程),应用良好,单考虑到这套教材是高等职业药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太适用中职学生学习。后来选用的是《实用药品GMP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突出了案例的引入,以任务领引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对药物制剂教学进行课改研究,并研讨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方法、调整方式方法,最终建立适合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研究法
本次“五位一体”课改研究方法应用经典的实验研究法。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验证“五位一体”教改对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改。(1)教师队伍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2)教材编写一体化,针对就业岗位实际要求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3)教学内容一体化,突破以往书本理论的限制,将更多与就业相关的实训内容进行填充;(4)教学组织一体化,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学分代替工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5)教学评价一体化,根据平时学分、阶段考核、技能大赛、实训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2.2 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2.2.3 创建优化校本教材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学生应用教材进行整改优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GMP学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五位一体” 课改。将原有内容进行分解,划分为以下大项目。项目一:认识理解GMP(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二:物料的管理(其中包括5个任务);项目三:药品生产前准备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四: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10个任务);项目五:药品生产结束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六: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七:药品质量管理与质量风险的控制(其中包括3个任务)。在校本教材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均有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每一个理论部分都有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2.4 理论教学改革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引导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职业类元宵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如何利用“五位一体”理论将GMP学科进行课改教学的方法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在理论教学中将一体化课改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转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2.5 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在一体化实训课改教学中,设置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内容。如:物料的接收与储存。原来的教学就是将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不如设计一次一体化实训来的更加好,让学生情景模拟,假设一个药厂的车间购进了物料,应该怎样分配,怎样记录,物料储存在哪里,物料进入车间由谁来审核,去哪些相关部门申报等等一系列内容均在模拟实训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
2.2.6 教学考核制度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沈阳大学;历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文为沈阳大学专项教改课题《基于转型发展战略部署下的历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成果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所从事的专业生产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效益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别于传统高校教育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诸多地方高校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并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和多类型需求。本文以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为依托,探究地方高校历史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沈阳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依据。沈阳大学作为沈阳市属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培养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历史学专业作为基础性人文学科,就业面相对狭窄。随着招生扩大带来的后果,历史学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需求基本饱和。这对于基础薄弱、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教学层次较低的地方高校来说,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要求,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突出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培养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必然之路。
2 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以服务地方为基本理念,把握师范类人才培养的主旨,结合历史学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在对地方人才需求规格和层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的科学指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2]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在历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和完善中,立足专业现状,结合师资队伍和生源特点,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同行业论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对课程结构、课时分布、学分分布等方面不断优化。
以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置了有关地方历史文化的系列课程和实践系列课程。在两大通史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分布拓展和实效。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突出英语听说训练,将大学英语分为听说和读写两个部分,并增加了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对学生就业亟需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
2.强化教师技能和素养的培养
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师范性。在学生教师技能培养方面,主要包括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在公共技能培养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板书和说课能力;在专业技能培养中,制定了专门的专业技能训练大纲,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如《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师技能训练》等课程。这对学生到中学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3.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沈阳大学历史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部分专业理论课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包含了具有较强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形式。例如,《辽沈文物考察》课程中设计了参观新乐遗址和清代福陵等内容,《奉系军阀简史》课程中设计了参观张氏帅府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内容,《明清政治制度文化史》课程中设计了参观沈阳故宫和清代昭陵等内容。第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现已和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档案馆、抚顺清永陵、沈阳市培英中学、沈阳市杏坛中学、沈阳市满族中学、沈阳市127中学、沈阳市95中学等签订了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将这些单位作为历史专业学生考察和实习的基地。第三,加强专业实践。为了加强历史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专业设置了社会调查、口述调查训练、承德专业实习、田野考察等专业集中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教学能力训练。将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同时纳入培养方案,并将教育实习从原来的1个月时间延长为1个学期。由学校在第七学期统一组织为期十八周的教育实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应用型地方高校之所以有别于研究型高校,在于其以教学为主,因此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其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历史专业在专业选修课中率先尝试利用慕课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沈阳大学历史学专业通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规定,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技能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和发展口径,有效缓解了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为历史学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对地方高校历史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
[2]赵金辉.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历史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历史学;实践教学;专业考察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而,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而历史学作为传统的基础理论学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本文以专业考察为例探讨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一、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历史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承担着把知识转化成素质和能力的重任,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但近些年来,历史学科的地位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很多人受经济大潮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以实用为评判尺度,对历史学科做了功利性的取舍。历史学专业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成为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这给该学科的办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现状,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授课方式,更为重要的就是注重实践教学。而目前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历史学专业的授课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师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读史书、探寻理论,并未能深刻理解历史、感知历史,以致于脱离了实践,流于空泛的理论。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很少,而且在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上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相反,理论课时数量过大,导致学生盲目追求理论课成绩,从思想上对实践教学不能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本专业理解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未能建立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平台,对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缺乏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机制。由于学校未能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较少,而且没有形成持续性的活动,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也缺乏业务素质好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因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也无法真正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二、历史学专业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专业考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首先,组织学生对历史遗址、遗迹和遗物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对具体、生动、丰富的历史材料进行收集和感知,可以弥补理论学习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更为生动直观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学生把采访调查中所获的非文本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效训练了史料收集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通过实地考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专业感,深化对历史学专业的学习和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其次,进行专业考察,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空间拓展为社会空间,学生有机会深入社会,对各地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专业考察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历史学专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在专业考察方面
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考察。历史学专业考察是出于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考察地点多为历史遗址、遗迹或遗物,如半坡遗址、昭陵、乾陵、茂陵、龙门石窟、碑林、故宫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通过专业考察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去感知历史、研究历史。因此,在历史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增设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课程,改变过去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传统观念,转变学生的史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专业考察的地位,提高师生进行专业考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还要构建一套合理完整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方可进行专业考察。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合理有序地展开,就专业考察而言,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考察地点,考察的范围应尽可能的获取到丰富的历史材料。比如古都西安,历史上多个王朝建都于此,留下了可供我们学习研究的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考察地。其次,要有明确的考察任务。带着目的和任务去实地考察,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喇嘛教,可就近去各地的喇嘛庙考察,如大召、百灵庙、五当召、美岱召等。如果去西安碑林,则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典籍石刻和书法艺术。参加专业考察,不同于户外旅游的休闲放松,师生要有明确考察的重点和任务,要认真观摩,有目的地收集历史材料,考察后学生要撰写出有质量的历史考察报告,对专业考察做深刻的分析总结,并以此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再次,就近实地调查与异地专业考察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就近的古城遗址,有效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包头的同学可去麻池古城、北魏时期的的怀朔古镇,通过就地采访调查,采集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要进行异地专业考察,重点考察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遗迹,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刻认识人类文化的起源、分布和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加深对历史学专业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科研立项等方式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再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加大力度建立有利于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首先,根据专业所需,建立一批长期有效的专业考察实践基地。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建立要以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共享为重要目标,学校要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共同为培养新型学术人才贡献力量。其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保证专业考察的有效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必须在人员配置、时间安排以及经费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专业考察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要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强的指导教师组织和参与,以便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学,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学生在专业考察中真正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计划中,要有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保证必要的专业考察的时间,避免随意性。同时,学校还需多方筹措实践教学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有效保证。
总之,开展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必要途径,是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新型历史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步骤。只有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推动教学改革,带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使历史学专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研究与探索.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
[2]庄韵勤.专业考察对历史系学生成长的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2).
[3]王宗磊.对石河子大学历史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第25卷.
[4]王少久.论历史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排除法选专业: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考生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然后再把大门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进行选择选。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同时,家长也需要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给考生,供考生参考,不能不了解而随意选取。各专业相关知识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2、了解课程设置。
3、专业的就业方向。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历史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含着石头练说话的中央名嘴―白岩松
相关专业连接:播音主持艺术
就业方向:电台主持人、电视台主持人、影视配音
求学点评:看了白岩松的第一次主持,他主管领导曾说过:“咱们当时够大胆的,这就给放出去了。”但事实证明了领导当初的“草率”实为慧眼识珠,古有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含石头练朗诵,今有白岩松含石头练普通话,不同的成就都需要付出相同的努力。
严谨的修辞,精准的发音,敏捷的思维还有凝练的表达,这就是央视名嘴――白岩松。他主持过、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由于主持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等奖项。
但是在他光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辛酸呢?由于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主持节目时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台里有规定,主持人、播音员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不仅被罚光了工资,而且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当时,白岩松是从《中国广播报》借调到中央电视台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就要被退回去,这是好强的白岩松不能接受的。那段时间,白岩松的神经就像拉得满满的弓,常常睡不着觉。
为了能尽快适应台里和观众的要求,白岩松每天都要练习普通话。他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然后反复朗读,甚至在嘴里含一颗石头,练习绕口令,不仅如此,他还找一些国外的脱口秀节目来学习……
机敏和语言犀利本来就是白岩松的优势,加上经过练习后的一口流利普通话,白岩松终于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而《东方时空》也在全国上下赢得了观众们的支持和喜爱,成为中央电视台最有影响的专题性栏目。也就在这一年,白岩松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两年后,白岩松获得了“金话筒”奖。
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
相关专业连接:汉语言、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就业方向:作家、文秘、记者、编辑
求学点评:阳关大道与独木桥,一直为我们争论优劣。韩寒坚持数学只需要学到初二,不做“全才”只做“人才”;无独有偶,郑渊洁妈妈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或许我们一直在冲着热门专业去的时候,只想走别人开辟出来的阳关大道,却忽略了能“一家独大”的独木桥。
说起郑渊洁,在青少年读者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信快乐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勇敢聪明的舒克和贝塔都是他笔下塑造的形象。他曾获得“中华慈善楷模奖”、希望工程“特别贡献奖”、中国红十字会“爱心贡献奖”等奖项,更是首个获得联合国“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的中国人。
然而“郑大王”的文学路也不是一片通途的。小时候的“郑大王”也是一个“刺头”,有一次老师要同学们写“先起的鸟儿有虫子吃”的作文时,他却写了“先起的虫子被鸟儿吃”。他的意思就是作为鸟儿,先起来有好处;作为虫子就不行了,先起来就有被吃的危险。老师对这个跑题的作文很是生气,公开批评他。郑渊洁却以在课堂上拉响鞭炮的方式来对抗老师,从此,郑渊洁也就被开除了,结束了学校生活。
幸运的是郑渊洁有一个好妈妈。妈妈经常鼓励他,让他能够“独辟蹊径”,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也就是说别人都去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要做别人不做的。
后来的日子,他父亲就在家中教他一些东西,郑渊洁的15岁到19岁是在军队中度过的,复员之后,被分配到一个工厂当水泵工人,他的任务就是每天上班开水泵、下班关水泵,很是轻松。但是,郑渊洁却不想一辈子这样过,他想要自己活得好一些,要证明自己有用。于是自己也萌生了写作的念头,最开始是写诗,写了好几百首,然后往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都邮寄投稿。而能够收到的却是一封封退稿信。就在失望的时候,陕西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他的一首短诗。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成功,也让他开始反思。觉得写诗,或者写散文,自己是不能和其他人比。又想起了妈妈的教导“人多的地方不能去”,于是他就开始写别人不写的童话。开始的情况一样,写了很多,都是被退。有一次拿着退稿想扔掉的时候,母亲发现了,读了之后,觉得不错,就将稿子寄给自己认识的一个陕西出版社的编辑。稿子得到了编辑的认可,又推荐到了北京少年儿童读物的编辑。在做了一些修改之后,第一个童话作品就出版了。
从此之后,他找到了自信,后来写的童话全都发表了。一代童话大王就此开始建立自己的童话王国。
史学大家――阎崇年
相关专业连接:历史学、世界历史学
就业方向: 教师、科研人员、编辑
求学点评:常说做学问要学会“耐得住寂寞”,这个寂寞可能是治学蜀道上的形单影只,也可能是理念信仰得不到认可的孤独,但只要自己坚定理想,又何惧晚来风急呢。阎崇年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或许不是《百家讲坛》最优秀的主讲,但他一定是最有影响力的主讲之一。他以《清十二帝疑案》的精彩演讲,一度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推到央视栏目之首。《清十二帝疑案》也被美誉为“第一坛好酒”。随后,明亡清兴60年、讲康熙、聊雍正……一坛坛凭借渊博学识酿成的“好酒”让阎崇年成为崇敬者心中的“明星学者”。
1934年4月24日,阎崇年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市的解宋营村,在这个半渔半农的村子一直生活到15岁。也正是在村里,阎崇年开始上学读书,也初次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从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工作还未稳定,就被下放到北京南口农场改造。在劳动改造期间他仍忙里偷闲地阅读史学方面的线装书。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很快就有领导根据举报找他谈话,阎崇年说自己不想丢掉所学专业,但当时的历史书都是线装书……为了不给别的群众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领导干脆给他排个夜班,白天在房间里,晚上抽空儿都可以看书,不影响人!
有一次,时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前身)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主任的杨向奎,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待了从南口农场来的阎崇年,在与位青年谈话的字里行间,他隐隐然感受到了一个史学才俊勃发的光芒。
这次见面后半个月,阎崇年接到杨向奎的来信,信上的大意是,在北京研究清史有巨大的不可复制的优势,这是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随便丢个籽,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