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重要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或者生活中选择一定的专题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更多的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而教师则起到一种指导和启发的作用,对于学生研究专题内容的选择等给予指导并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中数学课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授课时的渗透及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高中数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排列组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促进学生对相关定理和规律的理解掌握。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是应该充分考虑到高中教学所承担的高考等方面的压力,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掌握适当的度,保证其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的最初目的的实现。
二、高中数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学校的角度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整体教学结构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将教师解放出来,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便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该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使得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具备现实性。高中数学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不能降低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对较难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何在传统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便成为高中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当学校给予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一些教学上的新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时也便从整体上推动了学校教学的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讲,研究性教学使得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高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未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研究性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高中数学教学的性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意识到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教学目标的完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研究都起着指导与评价的作用,对于学生研究行为的有效指导及学习过程中和结果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对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承受着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难度的提升也为他们的学习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原理和公式的推导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研究,能够使其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形成一种融洽的“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关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成林.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9).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语文专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 《专题》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围绕“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核心,苏教版语文教材设置了10个专题。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课外知识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传承我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语文教师进行研究究性教学提供了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题的教学与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于课内,成于课外,针对《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专门的课外延伸,并把课外所得更好地应用到学习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指导员
1.引导学生选择“专题”中的相关研究内容。十个“专题”的内容应该说内容丰富多彩,“专题”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新颖性原则。不能重复教材内容,要在原“专题”深度和广度上动脑筋。二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三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能力研究,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式。对于《专题》“研究”,学生往往怀着仰视、不敢涉足的心态,自己的研究能否超越教材?怎么去研究?常觉“斗大西瓜无从下口”,眼见远方灯塔却不知路在何方。此时教师要指点迷津,告知学生如何根据各《专题》不同特点查阅文献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如何表述成果,等等。如在对《汉字》专题进行指导时,针对出现的网络新词(如“打酱油 、宅女、宅男”等),可让学生借助网络对汉字开展拓展研究,研究课题就可定为“网络新词研究”,可研究为什么出现网络新词,网络新词含义,对网络新词看法,等等。
二、做好服务员
在《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教师的服务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服务,二是技术层面的服务。
物质层面的服务较简单,只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物质设备、资金等问题就行。技术层面的服务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品德、心理、个性等不同,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保证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研究“长城”专题时,可能涉及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对秦始皇的评价,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
三、做好监督员
初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特点,在研究活动中,往往开始热情高,后来热情逐渐消退,尤其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一蹶不振,因此学生的《专题》研究方案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有序、有效地推进。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做什么,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等等,都需教师督促。如《荷》专题确定了“荷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拟定怎样的研究方案、每一步的实施时间、最后的总结报告等,教师都要检查。只有严格督促,才能保证研究的有序、有效。当然,在督促管理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也有其自身特点。它往往是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的全程跟踪管理为主。
四、做好保管员
一项专题研究活动,凝聚了学生许多心血,积累了学生许多智慧。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以供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卡片、笔记、黑板报、手抄报等都行。如在教学《荷》这一专题时,我要求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出好一期以“荷”为刊名的手抄报,搜集关于荷的名句的资料,把这些材料在班上展览,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学会补充和完善。展示后,把一切都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美好的记忆,为后来研究者提供范本,并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积累经验。保管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和开题申报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表,搜集的文献资料、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者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专题》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尝试,它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教好语文专题,更要发挥专题知识的延伸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题时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引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教育界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对研究性學习的认识
(一)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三、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深刻革命。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都应深刻认识到,转变观念是搞好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把观念的转变放在第一位。努力在转变观念、提升认识、达成共识方面多做文章,使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渗透、体现在校长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首先,校长应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观念上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旧观念的束缚,改变一味追求死的知识和分数的做法,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孩子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如召开家长会、用公开信的方式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组织专场汇报等。
(二)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键,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课程推进的重要问题予以重视。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问题。目前教师的观念、所扮演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组织方式等还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考察、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培训工作尤为紧迫和重要。那么,怎样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研究性学习这一全新形态的课程呢?首先,开展教师培训,邀请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校长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指导。从转变观念人手,使教师真正明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课程实施步骤。结合实践,总结提高;设置具体场景,为教师创造展示和发展自己的舞台。交流和分享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问题。其次,教师对开展研究性学习负有组织、监控、指导的责任,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要更新知识,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研究的好习惯。
作者:韩玉萍
参考文献: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原则;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80-01
时下各学校都在纷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学思想的新型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而且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方式。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给研究性学习定义如下: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从自然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可喜的进步,甚至可以说,它将是一场课程改革的革命,它将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需要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特别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而生活与哲学则比较抽象,但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还是来源于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到底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根据笔者的经验,思想政治课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要坚持如下几个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开展研究生学习同样要注意这个原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去培养学生观察、研究现实的能力;而当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现象和问题等待我们去观察、研究,以便获得解决。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的过程。假如我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那么,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学会应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2 特殊联系普遍的原则
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二者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道理,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因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搜集和获得的材料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如何从这些个别的特殊的东西中找出一般的普遍的东西则需要开动脑筋、深入分析。
3 现象联系本质的原则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体,现象离不开本质,本质也离不开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数都是现象,而本质却隐藏在现象的背后,需要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这时,指导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区分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本质和规律。
4 分析联系综合的原则
分析和综合也是相互联系的,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则是分析的目的。只有对事物的各个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例如,把日光分解为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万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本质。同时,只有全面考察根、茎、叶、花、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要素综合成一个统一体的过程,才能弄清种子植物的发育、生长和衰亡;只有把一个同学的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综合为一体,才能正确评价一个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达到,先要对一个个单独的材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内涵和本质,以期对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分析的真正目的还在于综合,即需要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综合研究,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去把握这个事物。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再对其进一步综合,去真正弄清它们的内在联系。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以上仅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的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的原则,可能还不成熟、不完善,尚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至于其他的一些原则,如归纳联系演绎的原则、广泛联系专一的原则、独立联系开放的原则、个人联系集体的原则,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参考文献
[1] 唐云龙,朱春晓,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实践能力 思考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教育课程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学科的共同参与努力才能实现。同时,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特别突出了实践性,强调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政治课中创设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一、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一是加深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参加研究活动的小组成员都必须无一例外地都投入到了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之中,增进了学生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锻炼了与他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社会是一部“无字书”,通过“读”社会,学生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课内外知识相融,容易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感。二是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思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学生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的体验,容易找到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已远远超出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三是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从研究前的准备活动如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开始起,学生就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探讨就已经展开。
二、思想政治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研究性学习的功能过于窄化。由于政策的、社会的、传统的因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政治课进行研究性学习,大部分政治教师往往只注重了其知识获得的功能,而大大忽视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从而出现了灌输式地“教”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大打折扣。尽管引导学生如何去研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应有目标,但脱离实际的研究,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仅仅将方法抽取出来进行指导,实际上仍然是知识的传授,只不过传授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对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毫无作用;这与研究性学习推广实践的初衷显然是不一致的。
误区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过于简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但在我们的现实中,大部分政治教师囿于传统、限于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也仅仅就是一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1-2次的社会调查,最后便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的现象。社会调查可以说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确实能够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但若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生成取向是相悖的。误区三,研究性学习过于成人化与学科化。研究性学习既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又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但如今升学的压力过大,在其他教师拼命抓升学率的时候,政治教师也不能轻言放弃,那研究如何开展呢?绝大多数教师便选择了“包办代替”,预先给学生设定好研究的目标和主题,不允许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偏离设定的内容,犹如唐僧给孙悟空画了个圈。结果使得研究性学习既跳不出学科化的概念框架和逻辑体系的束缚;又打上了成人化的痕迹,学生的个性研究方式统统被扼杀,完全违背了“回归尊重儿童本性”的理念追求,研究性学习出现了“形质异化”的尴尬局面。
三、研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思考及策略
1.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青少年还没有很稳定的心理定向,需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激发学生接触自然、社会,对自己身边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简单的实践,体验自己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喜悦,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
2.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实际和自我发展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主动探究、独立操作、自由表达,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要注意各科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取某一科知识,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是要明确研究任务,确定小组分工。初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教师只有通过介绍范例式方法让学生明白应如何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是选择研究论题,评价研究过程。初中学生的研究论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向全班提出一个宽泛的论题或可供选择的一组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议题。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所选议题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寻找应用研究问题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沟通、交往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活动,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大学数学;课题选择
近年来,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从事高校数学教育的工作者所关注 ,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大学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的研究性课题内容对大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那么,在高等学校数学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几年来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成为了当前问题的关键。
一、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历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真实情境并获得研究体验,是当前深化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
二、 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课题内容选择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基础,是起步。因此学生如何选题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大学生在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课题时,难免会在课题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是在调查中所发现的大学生在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选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存在局限性;对课题内容不明确;所选调查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抽象、空泛、过大,具体实施调查无从下手;调查课题过难,不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确立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价值性;凭主观臆断“选题”,不考虑课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长期以来,大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的选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思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思维观念的重大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
三、正确选择适合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应首先引到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所谓“兴趣决定态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在对待这件事的时候就能投入很大的精力,充分有效地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如果大学生能首先选在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那么就能够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建议学生将要研究的对象调整为比较具体、范围比较小、比较好把握的内容。课题的选择要注意面向实际,注重可操作性;第三,教师应建议学生对条件问题予以特别而充分的考虑。不解决条件问题,课题就不能成立,引导学生变化内容形式转化,降低难度。也可以对课题进行前期论证,做好科学性、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前期小范围的调查研究,找到课题确立的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兴趣出发,又不局限在个人的兴趣上,将个人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使课题具有研究的价值。
简单的说,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中,要针对不同小组课题的不同问题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鼓励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的发展,激发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教得太多,管得太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在研究性过程中学习受益。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新事物还有很多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
既打好基础,满足眼前利益,又要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现在还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我们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定向,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从而使大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萧菲, 修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百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2] 郑君文, 张恩华. 数学学习论[M ] . 桂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 3] 盛祥耀, 葛严麟, 胡金德, 张元德. 高等数学辅导[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 4]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 [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