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制度化管理监督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89-02

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与管理,真正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健康问题。近年来。我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了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尤其是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我院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深一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实施方案》,使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各项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组织及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弃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对医疗废弃物实行规范管理。我院成立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各项处理措施。并相继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处置操作注意事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以总务科主要负责,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使该项工作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2 加强全员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法规知识教育

为了使全院员工思想上对医疗废弃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有个明确、清晰、充分的认识,医院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培训工作。

2.1 医务人员的培训医疗废弃物的管理需要全院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医院废弃物处置管理部门多次组织全院性讲课、岗前教育及实习生讲课,并经常到科室指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操作注意事项等。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在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的自觉性,做到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经过培训,医务人员思想由被动转为主动,且对自身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从原来被刺伤后仅初步处理到现在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要求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定期血清学检查等。

2.2运送人员、保洁人员的培训针对保洁人员文化水平低,对院感知识缺乏,对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不了解,导致出现各类垃圾混放,医疗垃圾未密闭运送,垃圾桶未及时保洁等问题,加强对保洁人员、运送人员及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要求他们在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贮存、运送、处置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戴橡胶手套,各种操作后及时洗手。严格做到垃圾分类放置,每日运送二次,及时对运送车和垃圾桶进行消毒。严禁各类人员将医疗废物私自贩卖,若有发现,即予开除处理。

3 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3.1分类管理及处置

分类与标识医院对医疗废弃物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生活垃圾置于黑色垃圾袋中,医疗垃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锐利器具置于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刺的容器内。

包装及处置对实验室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要求相关科室先高压灭菌后再放置在防渗漏的黄色垃圾袋;对于病理性废物如手术截除的肢体、人体组织、器官、病理取材后的人体组织等由专人负责统一送殡仪馆焚烧;各医疗单元专人负责做好医疗垃圾的包扎、密封工作;医疗垃圾袋内容物达胶袋容量3/4时,及时对垃圾袋进行封袋包扎,封口严密,胶袋外贴好医疗废物的标识并注明医疗废物的种类、时间、科室。

3.2职业安全防护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本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在传递锐利器具,处理针头、卸下刀片、穿刺针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插回针帽,防止刺伤;用过的针头不能留在治疗台、治疗车、床旁桌上,用后的锐利器具不同其他废弃物混放。对从事医疗废物回收、运送人员及暂时贮存和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护眼镜、雨靴等,避免其在操作中受到伤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流动水、无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并用75%酒精、015%碘伏涂沫伤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疗措施,医学观察。

3.3运送和贮存医疗弃废物的运送使用防渗漏、密闭的运送车辆,物业运送人员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制定的规定路线,在规定时间运送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处,在运送过程中,做好医疗废物的防盗工作,及时、完整地将垃圾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处。

医疗垃圾暂存处有明显警示标识,加锁管理,防止医疗废物的丢失。运送车辆每日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进行消毒。

3.4医疗废物的登记 物业运送人员与病区指定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工作,交接登记内容包括废物的来源(科室)、时间、、种类、重量、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交接双方经办人签名等。医疗废物暂存处专人负责每日与区环卫固体废物处置公司签收登记“医疗废物转移交接单”。有关的登记资料集中在总务科保存备查,保存期限3年。

3.5 特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①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弃物装入红色污物袋,注明日期并单独放置于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专用贮存室内,由专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管理,等待放射物的衰减,使用监测器测量放射性程度直到能够安全处理。无关人员不准入内。②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器具,按规定分类消毒浸泡后,集中毁形并详细登记记录,装入统一配置的专用容器,交指定的有证回收单位收购,专人负责。

3.6 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医疗废弃物由于种类较多,其管理涉及临床、职能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各部门间必须做好分工合作,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和杜绝污染的医疗用品外流,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管理小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交叉管理,落实各项工作责任。①总务后勤部门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正常运转,负责做好包装容器的临床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和移交过程的检查监督工作。②药剂部门按要求对临床的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工作。③预防保健、护理部门则按要求加强对临床医疗废物收集、分类消毒及处理过程的检查监督管理,做好有关医疗废物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对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按要求及时做好上报和协调处理工作。④)医械、医务、院感、保卫科等职能部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日常化、科学化,达到卫生、环保的标准。

4 监督与反馈

由医疗废物管理小组负责临床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督工作,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协办单的形式发给科室负责人,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科室负责人限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范围,作为医疗质量评分的一部分与负责人政绩挂钩、与奖酬金挂钩。归纳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间周一次的医院院周会(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每月一期的医院OA办公内网以及医院《医疗质量简讯》讯刊上公布,将反馈意见传达到各个科室。

5 体会与思考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1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流程,有效地改善了医院的卫生状况,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了医疗废物的随意丢弃,对确保医疗安全和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5.2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后,使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逐步的达到和实现了国家医疗废弃物处置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全院上下密切配合。定期检查并随时抽查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并分析讲评,敦督落实到位、杜绝了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5.3 全员教育提高了全院员工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作为制度性要求,严格将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列为在职员工培训必备内容,促使各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在认识上都得到了提高,管理好医疗废弃物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医疗感染的关键且人人有责。

5.4 改变了全院员工作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营造了一种防范医疗垃圾污染的氛围。由于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医院各级人员都熟悉并能较好掌握,加上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从而改变了员工随手乱丢乱扔、医疗垃圾混放现象明显减少不少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医院的医疗废弃物。

5.5 医院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增强。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重要途径。医疗废物管理好坏,对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工作中,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医护管理质量。

实践证明,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的主要手段,是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同样也是我们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地抓好员工教育,做好依法医疗费的管理,力争做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美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28(12).

[2] 楼慧萍 王静 赵国运 浅谈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8(4).

[3] 张红玲 .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统计显示:在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工作时被AIDS、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1]。因此,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实验室人员日常操作中的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意义重大。现结合实际工作对实验室人员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危害以及防护进行探讨。

1日常操作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1.1标本处理及检测过程中造成的生物危害

实验室接收的待检血液标本需3000转/分离心15分钟,标本检测过程中的微板震荡以及微量加样器加样、废液处理后的倾倒等操作都可以引起气溶胶。由于气溶胶分子小,易悬浮于空气中,如果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而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很可能引起实验室相关感染。特别是离心时离心管破裂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更多,在实验室发生气溶胶感染的直接原因和试验意外事故中破碎玻璃、离心管破损以及感染性液体的泼洒占50%以上[2]。并且标本管的破裂直接导致血液溢到离心杯内,操作者要对离心杯进行清洁消毒。根据报道,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皮肤暴漏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3]。

1.2酶免诊断试剂的组成成分对人体存在的潜在危险

实验室人员进行标本检测所使用的ELISA试剂盒内的阳性对照标本、洗涤液、底物液、酸终止液及外部对照室内质控品都存在潜在的危险。阳性对照,质控品虽都经过灭活处理,但任何潜在的传染性物质都是人源的,都应认为有传染性而进行正确使用。洗涤液是一种混合浓缩溶液,它本身比在被稀释后更危险。由于其中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它具有腐蚀性,可引起皮肤反应,也可能有毒。底物(显色剂)被发现可能有致癌作用,尽管在试剂盒中量很少,但反复接触却是有害的。酸终止液通常是稀释酸溶液,但其浓缩剂仍会刺激并损害皮肤,在处理前用小苏打中和最好。众所周知,室验室所有的多种消毒剂和化学试剂都含有毒性物质。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个人防护

2.1.1加强全员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护服污染时要及时更换,定期清洁、消毒。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防护服。实验前必须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穿工作鞋,必要时戴防护镜。办公室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进入实验室以前接受过相关疫苗接种并成功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输血性疾病标志的检测,对未产生HBsAb的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并保存基底血清标本。

2.2.2做到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2.2实验室消毒

2.2.1实验室台面、地面消毒:实验室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性能、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每日工作后实验室台面和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和拖地,当大量血液污染实验台面、地面时,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使用浓度为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消毒30分钟后,用镊子清理干净,然后用清水擦拭。

2.2.2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仪器设备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一次,当被血液或试剂等污染时先用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然后用75%的酒精擦拭。生物安全柜每日擦拭后打开柜内紫外线消毒灯,消毒1小时。

2.2.3实验室污水及空气消毒:实验室污水用含氯消毒片配置成浓度为2000mg/L的废液30min后倒入医疗废液专用下水道内。在每日工作后用臭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小时。

2.2.4检测报告的管理及实验室消毒效果监测:检测原始记录和复检结果报告单要在清洁区打印,按要求整理归档。由质控科每月对检验科进行空气、物表消毒效果监测,及时反馈结果,反馈结果不合格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2.3标本处理检测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明确每一份血液标本传染性生物因子情况不明,须假定都具有传染性,严格实行保护措施。所有待离心标本为真空管采集或加塞离心处理,去除试管塞子进行排版、HIV待复查标本的取样、酶免反应板的振荡等,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因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传染性的全血、血清或血浆与口腔、鼻腔念膜或眼结膜结触可造成HBV、抗HIV、的传染,因此如果离心机正在运行是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病原体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离心机内腔应用含有效氯为2000mg/l的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

2.4实验室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所有标本、血型板和酶免反应板要121℃15分钟高压灭菌消毒后随站内感染性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做到日产日清,应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弃物的塑料袋中,以不超过容积的3/4为宜,用胶带纸鹅颈式扎口,在包装袋上粘上标签,标签内容详细写明: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日期、类别、数量、经办人员等。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应由站内专职人员收集,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件发生。

2.5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紧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或0.2%安尔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受伤严重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重大事故紧急处理同时向主管领导和有关专家报告,以获得正确的处理。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暴露方式、损伤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处理方法及经过。5)暴露后6W、12W、6M、12M检测抗原、抗体,核酸检测。6)职业暴露完全可以预防,重在安全防护。一旦暴露尽快处理,报告,评估。如需用药,尽早,2h内最好,24h为宜,1周仍主张用。7)由科室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报站业务科登记备案,业务科每半年将单位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按要求逐级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站实验室是一个具有潜在生物危害的环境,检验人员在进行标本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 职业健康监护;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危害因素; 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155-02

大家熟知的医学检验人员,一般指的是从事医疗有关的实验人员。作为从事职业健康监护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检验人员,有着与一般检验人员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职业健康监护检验包含临床检验和毒化检验两部分。一般把职业健康监护简称为职业体检,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职业人群在长期接触这些因素后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而在日常的职业体检当中,检验工作者每天要对各类职业人群的生物样本(血、尿、便、毛发等)进行处理、分析。在标本采集、实验前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操作后样本处理过程中,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也随即暴露出来,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了检验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的意识。就在职业健康监护检验中遇到的生物安全危害因素、生物安全水平及防护做以介绍,现报告如下。

1 生物安全危害因素

(1)血液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被污染的器械等刺伤、割伤是医学检验人员感染血源性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梅毒的主要途径。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作为职业健康体检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采集大量血液标本;(2)体液因素。目前职业健康监护中接触到的体液主要为尿液;(3)化学因素。主要有盐酸、硝酸、硫酸、曲拉通、甲醇、冰醋酸、化学消毒剂等;(4)利器。职业健康监护中接触到的利器主要为针头、玻璃片等玻璃器皿。在采集和实验过程中,要接触注射器针头和玻璃器械,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的锐器致伤因素;(5)气溶胶。实验过程只要操作感染性物质,气溶胶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2.1 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分级,手册中依据生物安全的等级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即BSL1、2、3、4级,亦称为P1、P2、P3、P4级实验室,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亦应按此分级。

2.2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是自实施《职业病防治法》以来,逐渐兴起的一门与医院检验科类似的科室。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与医院内医疗实验室不同,因其实验操作项目是由有害因素种类决定的,生物安全水平基本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及以上。实验室必须配备与此级别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有防护服、面部保护镜、耐酸碱胶皮手套、一次性鞋套等防护用品,以保障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及身体健康。

3 生物安全防护

(1)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检验工作中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防范意识。对所有检测的标本污染的物品都视为具有传染性,严格施行预防保护措施。(2)严格物品分类,检验前从样品的采集、运输和储存,都应进行分类管理。检验后的废弃物分别装入不同污染袋中。检验人员接触样品和污物时,必须戴手套、口罩。(3)清除血迹。在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血样外溅造成环境污染时,仪器和环境均需进行消毒处理。(4)洗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步骤,推广“正确洗手六步法”也是预防感染简单、有效、重要的措施,检验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并认真坚持。(5)如不慎皮肤损伤,应先用流动水冲洗,如刺破应让血流出,避免局部挤压,以免血液反流入血,用安尔碘消毒,严重者到急诊科进行处理。对一些经免疫注射可降低传染的疾病,应推行应急性预防接种。检验人员被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刺伤后,应由专门医生进行检查,尽量在接触后几小时内开始预防工作,并注意监测受伤人员的血清学变化和应用抗病毒药物。(6)医疗废弃物处理。一次性的采血针头、玻璃片等要置入利器盒中,其他的医用废弃物要置于黄色有标识的医用垃圾袋中。移交指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销毁。(7)化学试剂的防护。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轻视的,应注意皮肤、呼吸系统、眼睛的接触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对于酸类的防护应结合现场实际,给检验人员配发适合酸类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屏、防毒面具、防酸服等[1]。在预防上,检验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带工作帽,戴口罩、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实验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8)气溶胶的防护。气溶胶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不可避免地污染实验室的空气。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个人防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戴口罩、眼罩,以防止吸入气溶胶。应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消毒,通风等处理措施。(9)喷溅等物品的防护。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10)其他防护。实验人员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内穿漏脚趾的鞋子,禁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避免交叉感染,做到这些也是对实验人员最好的防护。

4 讨论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接触到的样本一般被认为是“正常人”的样本,对于潜在的微生物及具有传染性的阳性标本的隐患,检验人员常常存在侥幸心理,往往被忽略,因而更应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制定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和安全制度。不同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和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应补充规定的相应特殊安全操作规程[2-3]。除了针对职业有害因素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外,合理的实验室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现有健康监护检验实验室布局多数为老的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因素,如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界限不清等。实验室工作区域布局不合理,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落后是很多实验室的现状[4]。此外,还应定期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做风险评估,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实验室应在哪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5]。建立应急机制,对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这样有利于提高人员对生物安全危险性的认识,是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针对实验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教育及培训,使实验人员在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提高检验人员现场事故处理的能力[6-7]。作为职业健康监护的服务机构,工作目的就是要对其他行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的健康做好监护。如何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加强检验人员自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掌握感染的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深入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再先进的防护装备也替代不了实验室良好的操作习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不仅是保护实验室操作人员安全,也是对所进行的实验的重要质量控制和保障[8]。

综上所述,以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管理、应急、登记、监测、评估、报告、培训、监督等制度,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降至最低。只有做好自身的职业防护,保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监护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彦民.浓硝酸生产中酸灼伤人身伤害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甘肃科技,2012,28(5):84-85.

[2]王鑫,周安涛,陈永青.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措施[J].卫生研究,2007,36(2):252-254.

[3]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1):183-184.

[4]孙广.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84-186.

[5]陈勤,何建丽,徐茜.浅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5):99-102.

[6]张伟伟,刘俊华,任丽丽.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19-11520.

[7]王蓓蓓,冯鑫,张剑平,等.医学实验室常见学生生物安全问题及其应对[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7(6):934-936.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 医学检验;医学伦理;问题;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2-02

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中的伦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和社会声誉。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医院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人员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及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这势必应该引起每个从业者高度重视。

1 医学检验的伦理问题

11 检验分析前的伦理 这一阶段是检验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医师申请检验、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动等。这一阶段中的伦理问题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起着重要作用。首先,选择检验的项目。检验人员应具备精通检验业务能力和与临床医师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后者在了解新检验技术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优化选择最有效的检验项目,以达到最有效的疗效。其次,患者准备阶段的伦理。检验人员要尊重患者本人,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原则,解除患者过重的疑虑和思想负担,遵守医学伦理规范,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规范和合格。再次,标本采集中的伦理。医学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采集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标本采集设备,规范操作步骤,防止标本污染,同时帮助患者找到适合的,以确保患者采集时处于舒适状态。除此之外,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对一些涉及患者隐私权的标本采集,应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最后,是检验标本的运送阶段。这个过程中应正确贴上患者的信息条码,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药防止过分摇动。交接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防止标本混淆或遗失。尤其是针对一些不合格标本,要认真核实,必要时重新采集。

12 标本检验中的伦理 检验阶段是医学检验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检验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可信度高的检验报告,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地作出判断和临床用药。首先,检验前的处理。检验员对收到的标本要及时离心分离标本,及时检验,以免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检验阶段中的伦理。这个阶段既要要求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及时排除日常检验工作中的简单问题和故障,同时还要做好实验室每日的室内质控,做好失控报告分析。

13 标本分析后(检验报告审核阶段)的伦理 检验报告核对,一定要检测结果之间是否自相矛盾,是否与病程的发展规律及其治疗情况吻合。分析后检测标本的保存时间是不同的,应于规定时间内保证其性状稳定的条件下保存,以保证能在报告发出后复查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中,检验员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绝对不能把报告中任何内容透露给其他人员。

14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检验后的废弃物,细菌培养基,废水等,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而且可造成社会的环境污染、水污染等。

15 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伦理教育 今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加入到检验医务工作中的队伍来,这为医学检验部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推动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医学科学发展中有关伦理道德的新兴科学,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目前在大中医院校开展检验医学伦理学课程存在滞后性,伦理问题也未能引起在职检验人员的足够重视。有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医学检验系的学生中,有高达90%的检验系的学生尽不知道检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这说明,目前检验医学伦理教育相对缺乏。

2 医学检验中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医德规范 医院要充分认识医院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检验从业人员医德规范。首先,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的前提,检验人员应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其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检验人员要理解病人的情绪,尊重患者,热情为患者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再次,检验人员应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当今,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检验技术也不管更新,这要求从业者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22 加强医学伦理与职业用语 医务人员的职业用语包括医患医院、医医语言和医护语言三类。首先,医患语言(医学检验人员与患者或家属)。前者是专业人员,后者是非专业人员,二者之间仅靠专业用语来沟通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检验人员要在态度、语气上多给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关怀。在遇到患者不理解时,应多理解,多沟通。其次,医医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医生之间的语言。检验人员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可促进医院整体医学诊治水平的快速提高。再次,医护语言,主要是指医学检验员与护士之间的语言。检验员应耐心细致地给护士讲解标本送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要尊重和感谢护士给予的支持和配合。总之,成功的医学检验离不开患者、家属的信赖和配合,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努力工作和支持。

23 坚决坚持保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权 医学检验伦理学认为,只有坚持保密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又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一旦患者的检验结果尤其是涉及隐私的结果和信息,被外人不相干或有其他目的的人所知道,这势必会给被检验者带来伤害。因此,检验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保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不向患者本人透露真实病情,即对患者保密。

除此之外,检验科应对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地,检验科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既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学检验伦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秦满军院校医学论理教育的三个结合[J]医学教育,1995,(02)

[2] 荣辉新形势下医学伦理学教育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93,(05)

[3] 王传新21世纪我国医学检验发展展望[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4] 年晓花浅谈医学检验与临床的协调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01)

[5] 秦玉明医学伦理学教研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

[6] 郑文清论医学伦理学的定位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9,(08)

[7] 王淑文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学文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8,(02)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5

【摘要】随着大量新型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医院感染无沦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等研究方面,还是从宏观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医院感染的研究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才刚刚起步,尚存在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致使医院内感染率一直未见明显下降。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医院感染发生原因与研究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研究与实践,应用现代科技技术,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病原学、病因学、流行学等方面研究进展、了解医院感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和协发展。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又称获得性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是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医院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影响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医院生存、长期发展的根基;感染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密切相关。

2005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是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影响医疗质量和增加病人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是医疗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微生物活动猖獗,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高新科技的不断涌现,侵入性诊断、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增加,加之有些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少数人无菌观念不强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它不仅影响病人的健康,增加病人的身心痛苦,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

1998年震惊中外的深圳妇儿医院发生多例产妇手术切口感染事件;2005年皖宿州某医院数名患者因医院感染眼球被摘除;2008年西安交大某医院发生数名新生儿死亡的医院感染事件。这些事件向卫生界敲响了制止医院感染的长鸣警钟,由此可见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1 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医院的飞速发展,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难以发现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例如许多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充足的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手卫生设施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导致消毒隔离不严格和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1.2 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松懈,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不强,忽视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未尽感染防控职责。

1.3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医疗机构缺乏医院感染监测。

1.4 缺乏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事件,延误控制医院感染工作。

1.5 不少医院医疗设备陈旧,即使许多医院开展了高新技术,而忽视感染预防措施的同步实施。

1.6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薄弱,没行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7 许多医院缺乏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血培养、空气培养,缺乏消毒剂、灭菌剂和抗生素使用指南。

1.8 抗生素的滥用比较常见,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1.9 未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具体措施,没有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

1.10 医疗废弃物品管理不严格,环境卫生不达标。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增加政府对医疗机构经济预算,加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力度,提供充足的医院感染防控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充足的医务人员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充足的物力资源,如手套、面罩、隔离衣、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无菌用品等,才能从各个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的经济投入,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美国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研究表明,美国994000张病床中,投入医院费用4000亿美元,感染控制成本8亿美元/年,医院感染控制节约资金24亿美元/年。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不仅能支付医院感染控制计划本身的费用,还能给病人和社会带来直接和间接利益。

2.2 改进医院建筑布局。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产房、口腔科、急诊室、医院食堂等,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2.3 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医疗机构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7月6日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但据了解,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以下没有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更不要说私立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也未严格监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不严格的医院进行整顿,对不合格的医院则勒令停办。

2.4 医疗机构应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到位。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重点科室的管理,医院要加强对留置导尿管所导致的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测与管理,认真按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流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执行到位。

2.5 重点培养防控医院感染专业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开展血培养和空气培养,定期进行空气、医疗器具、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医、护、技人员要严格掌握各种相关标本的采集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到位。对不达标的监测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留有追溯记录。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2.6 更新陈旧的医疗设备,制定相应的避免感染危险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对新购进及新增空气净化设备、设施使用前,应及时进行相关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必须达标后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2.7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隔离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具、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使用消毒器具、一次性医疗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医疗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8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与质量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洗手指征和手消毒指征的要求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以保证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接触每一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必须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临床、重点科室快速手消毒剂必须使用到位,可复用洗手液的取液器必须定期清洁、消毒;使用证件齐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单包装医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2.9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采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10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时上报。组织人员采取具体措施,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查找原因,控制医院感染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2.11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所行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病,应立即上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防护用品(衣、帽、鞋、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及洗手消毒。归根结底就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2.12 加强医疗废弃物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特别是私立医院和乡级医院,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为此世界卫生小组织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全球已有45个国家签署了支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声明,截止到2008年底,已有更多的国家参加该项活动。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目标,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实验员;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室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科研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的科研实验室迅猛发展,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研质量大幅提高。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科研实验室代表一个学校的科研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1]。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密切相关,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2]。同时,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改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神经病学学科,形成了一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神经科学交叉背景的科研团队。研究团队包括科研人员10人和实验技术人员1人,以中青年为主,均具有博士学位。本实验搭建了多通道神经信息采集和处理平台、脑片和单细胞膜片钳平台,以认知功能与认知障碍的脑网络机制为切入点研究认知和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信息检测与处理,探索脑网络与神经调控机制。本实验室大型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因此需要更科学合理的管理。现结合本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从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实验用品管理和实验室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安全是科研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科研实验室通常具有人员密集、仪器设备长时间运行,生物试剂和危险化学品使用频繁等特点[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科研人员的生命,给国有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安全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物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根据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参考其他实验室的成熟管理经验,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和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1.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保障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基础,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稳定顺利进行的关键[4]。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新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实验员、研究生及本科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过培训后,新进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其次,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和科研技术的集中培训,使其掌握科研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了解实验室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实验室研究方向、仪器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落实安全责任到人,并组织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再次,建立科研人员的完整档案,包括安全教育、实验室培训、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等信息。新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联系方式、参与和承担课题名称等信息,由实验管室理人员登记备案。实验室还为每一名实验人员建立一个数据库,包括其实验的原始数据,编写的程序、发表的论文及其他实验相关的文字、样本资料,为科研成果统计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1.2严格生物安全管理。近年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科研中,实验动物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588号,2011),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采购动物必须具有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实验人员须注重动物福利,从事动物实验时,穿戴白大衣、无菌手套、口罩等;当天实验结束后,动物尸体用塑料袋包装好并密封后,放入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指定冰柜储存。塑料袋上应标记动物数量、实验时间、操作人以及动物处死方式,以便学校动物实验科学部统一处理。手术器械使用后一般用次氯酸钠消毒和高温高压灭菌消毒的方式处理。另外,针对科研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分类,如使用过的废弃针头、刀片、膜片钳实验所需的玻璃电极用完后应放置于利器盒中,由学校专门处理;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不得随意排到实验室的下水道,应该分类存放在专用废液桶内,桶外须粘贴明显标签标示桶内废液种类和主要成分等信息,以便学校定期统一回收。1.3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气瓶的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总量控制、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针对本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保证实验室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科研工作秩序,创造良好的实验工作环境,防止实验事故发生。本实验室建立了从申购、领用、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记录和监控的管理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五双”管理,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台账、双把锁”。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遵循“用多少、买多少、先进先用”原则,建立危险化学品的档案,包含危化品的品种、CAS号、数量、用途、安全技术说明书、台账等信息。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周进行巡检,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另外,加强实验室承压气瓶的安全管理。本实验气瓶有氮气、混合氧(95%氧气+5%空气),高纯氧(99.999%),在气瓶表面均有明确标识(惰性/助燃等),采用气瓶架竖直放置气瓶,防止倾倒;在气瓶开关位置均加有安全阀。每次换气前检查气瓶的使用期限,对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气瓶及时退回送检,建立气瓶的使用、更换等档案。

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本实验室设备累计总值达5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14台,均加入学校贵重仪器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每台贵重仪器每年累计机时超过850h。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大型仪器,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包括设备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合同、装箱单等)、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和维护等的记录。同时负责对仪器使用者进行培训、疑难解答和考核等,只有参加培训并且考核通过的老师和学生才有权限预约后独立操作相关仪器,为他们以后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对没有通过考核,或者违规错误操作的人员,超过2次取消其使用权限。对于人为破坏仪器的人员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办法》规定,追究其责任并要求赔偿。对于实验室常用的小型仪器设备,本实验室采用研究生参与、以老带新(高年资学生带低年资学生,即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的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一起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等事宜,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和常用仪器分别建立档案,包含仪器的配件与专用耗材及其说明书、操作规程与使用记录等信息,存放在指定位置,方便调用和借阅,避免由于实验室人员流动造成缺失。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发挥科研实验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

3建立高效、节约的实验用品购买和领用管理办法

实验用品包括生化类试剂和实验耗材,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从学校对应网上平台订购。实验室的办公类设备和耗材通过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网上商城采购。生化试剂和耗材通过天津医科大学实验用品管理平台订购,该平台规范了实验用品采购途径,同时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用品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送货及时、售后达标的供货公司购买。对于常用且易于保存的试剂耗材,如口罩手套、微电极接口和电极丝等可以一次多订购一些,实行领用登记制,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实验支出,又能避免实验用品缺失,耽误实验进展。实验试剂耗材等实验用品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给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5]。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依据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试剂耗材领取、使用和回收的制度并监督实验人员切实执行。领用后的试剂耗材必须分类存放,并标记领用人、名称和开启时间等信息,特别是需要冰箱冷藏或冷冻的试剂,根据说明书安全存放和使用。

4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

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6]。本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田心教授是人事部审批回国定居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田心教授具有高度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紧跟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思路,把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与学校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培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验人员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术方面,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方向,鼓励自主发展;在生活方面,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实验室设立激励机制,定期奖励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奖励发表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的学生。经过多年发展,实验室内部形成了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实验室文化。这种文化是实验室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提高了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实验室成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朝实验室制定的目标一致努力。

5结语

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和学科发展,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并且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培训,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实验室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专业知识,掌握仪器设备维护方法和更新换代动向,并妥善管理实验用品,辅助实验室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文化。总之,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极其复杂和艰巨,意义重大,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给科研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展开。

作者:刘迢迢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云涛,张原,张双才,等.浅析高校科研实验室培育及评价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86-189.

[2]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3]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16(3):193-195.

[4]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