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1
一(略)
在争论中,第二种观点显然占据上风。在该观点之下,法学成为一门科学。该科学性必须满足如下形式要件:法学拥有独属于本学科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形成一个自洽的形式体系。所谓“自洽”,一方面是指这些概念本身构成的体系具有自足性,从而具有了独立于其他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是指这些概念之间不仅没有逻辑上的冲突,而且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共同形成法律科学的大厦。以此种对法学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法律教育的目的:对学生讲授这些概念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统辖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这些概念的基本方法。此种关于法律教育的目的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较早的英美法系都是适用的。在前者,较为典型的代表是德国的概念法学体系,并在实践中表现为民法典的制定。民法典不仅被认为是立法者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持上述观点的法学家的作品。之于后者,美国的兰德尔教授就直言,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并借此实现法学的科学性。兰德尔教授的观点和方法也被进一步倡导,有学者提出,大学应当是在不考虑知识的直接职业用途的前提下学习知识的地方,并主张从纯粹知识性的角度来讲授法律。然而,此种观点并非毫无争议。在大陆法系中,以德国为例,概念法学的方法被指责为空洞和过于形式化,说他们为了实现法学的“形式性科学化”而牺牲了一些实质性的、丰富的生活,常常用法律概念“”生活。在英美法系,兰德尔教授及其倡导者的观点也受到批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律现实主义开始发难,认为兰德尔教授的观点忽视了法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而单纯追求法律概念和原理,单纯追求这些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形式逻辑性。
二、服务于上述目的的三种案例教学法
在实现上述法律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案例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如果将法学视为一门科学,视为各种法学概念之逻辑一致的整体,则教学方法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案例教学的方法应该服务于此种目的:教师所设置的所有案例都服务于对法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在法律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首先并不是从案例开始,而是从基本的法律原理和概念开始。当然,从逻辑上讲,如果把握了这些概念和原理,也就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解决。这一方法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案例教学。当教师在讲授某一法律概念时,他会通过案例事实对该概念加以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程度。所以,在很多情形下,对案例的引用与其说是让学生了解某种法律实践,毋宁说是让学生理解某个概念及其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与其说是让学生了解某种生活事实中的实践性问题,毋宁说是在形塑学生的某种逻辑思维。其最终结果就是让学生认为:一切生活事实都可以被合理地安排在某种概念之下,并因此具有了较高的确定性。而这不仅与法律的要求相符合,也与科学的要求相一致。在兰德尔倡导的判例教学法中,其方法虽然不同,但其目的相近。与大陆法系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方法不是从法律原理和概念开始,相反,是从一系列具有相同特质的判例开始。但是其目的却都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的原理和概念,只不过它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判例来实现这一目的。其中,教学判例的意义在于:它们体现了法律原理和概念的发展道路和轨迹,是这些原理和概念之内容的生动体现。对它们的学习只不过是为了掌握这些法律原理和概念的内容,至于其中蕴含的其他丰富内容,并不重要。在对兰德尔判例教学法的指责中,形成了所谓的“诊所式教学方法”、“法律辩论教学方法”以及“事实发现法”等案例教学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并不主要地将案例学习视为发现和理解法学原理和概念的途径,相反,将之视为发现实践问题和解决方法的途径。换言之,案例学习转变为一种技能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方法,而不再是一种理论性和形式科学性的教育方法。这两种途径差别巨大,但需仔细辨识:前者的目的是要从案件中提炼或说明一种逻辑性的、形式性的概念,而后者则并不关注这样的目的,更多地是培养一种实践中解决法律问题的技能。这样,以不同的法律教育目的为指导,案例教学具有不同的含义:其一是以理解法律概念和原理的案例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案例一般都是插入到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之中的,我们可以将之方便地称为“插入型案例教学法”,一般见于大陆法系的教学方法中;其二是以发现和理解法律原理和原则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方法,为了与第三种案例教学方法相区分,我们将之称为“原理发现型判例教学法”,它被适用于兰德尔倡导的法律教学方法中;其三是以培养技艺和法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实践技艺型判例教学法”,它以对兰德尔教学方法的批评为契机,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前两种案例教学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实际上是相近的,而第三种案例教学方法具有不同于前两者的目的和作用。
三、各种案例教学法的局限
各种案例教学方法所服务的目的皆有其片面性,因此,也具有相应之局限性。就“插入型案例教学法”而言,由于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相关法律概念和原理之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这些案例就具有人为“拣选”的痕迹。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教师为了达到该目的,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或案例进行编排裁剪甚至虚构或改变,以与特定的法律概念和原理相符合,并因此适合于某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最终,尽管达到了该目的,但案例相对简单,不能说明复杂的生活关系。再加上概念自身的界定往往就能说明其含义,最终这些案例的主要作用就仅在于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和乐趣而已。就此而言,与其说这是一种案例教学方法,还不如说案例在这种讲授过程中只是一种“趣味性”的点缀而已。就“原理发现型判例教学法”而言,遇到的最大指责同样在于它忽视了案例中丰富的事实,仅仅为了达到理论上的目的而对这些事实进行“裁剪”。与前述第一种方法相比,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后者从既定的法律概念出发,为了说明这些概念而编排案例,前者则从现有案例出发,从中寻找逻辑一致、且形成体系的法律原理,途径方式虽然不同,但理论目的却是相同的。如此,此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了形成并说明某种原理和概念体系。因为现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各种法律事实在细节上的千变万化性,上述方法对案件事实的简单化处理是必要的,否则,我们很难想象以此种丰富多样的事实为基础,怎么能够形成一个体系严密且确定的法律概念和原理体系?因此,正如学者所指责的那样,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案例简单化,也很难寻找到大量的案例,因为,理论上工整抽象的要求势必要将大量的真实案例排除在教学过程之外,除非对这些真实案例进行前述的裁选、忽视甚至改变,才能符合理论抽象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结果: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但是在开始实践时,学生们还是不能把握真实案例中的问题。更为极端的后果是:学生们对法律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无法起草一份像样的合同,或者分析自己开始面对的真实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如果说上述两种案例教学法的目的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从而导致案例教学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那么“实践技艺型判例教学法”则能够弥补这些缺陷,但却因此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以培养实践技艺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直面案件事实,并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回应,不会因为说明抽象理论的目的而对之加以删减虚构。就此而言,生活和法律事实可以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并通过法律的方式加以分析。但是,其弊端也因此产生。原因在于:真实的案件事实是经验和生活的产物,而不是思维和逻辑化的产物,因此,大多数案件事实都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往往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形式体系。比如,一个真实的民事案例中可能既涉及到合同法的问题,也涉及到物权的问题,同时还可能涉及到侵权的问题,在形式体系上,这显然是不同性质的法律问题。如此,如果从实践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不可能将该案件任意放置在任何一个个别的体系之中。所以,有些学者对此种教学方法的指责也是中肯的,他们认为,此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体系性的思维方式,缺乏妥当的体系反思,而只是交给了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这种方法交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的技艺,但却没有养成学生对法律的体系性思维方式。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 法律课程
虽然中职法律课程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及学生整体基础知识水平的影响,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制约了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针对中职法律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案例教学法优化方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对于中职法律教学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大量中职法律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所产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律课程的较强理论性特征易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和乏味,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则会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典型、热点案例。
2.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及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习得法律基础知识,巩固对法律概念、原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调查、分析、判断、推理、逻辑等能力,为学生今后对案例进行独立理解和分析奠定基础。另外,在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解决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总之,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法律学习环境。整个案例的处理过程可以让学生模拟律师或法官角色,分析、整理、辩论、审理整个法律案例,进而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法律职业的思维方式,体会“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间的联系、差异。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所述可以看出,在中职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从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案例教学内涵问题
案例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法即通过简单的举例说明来实施相关学科知识的讲解,这种观念实质上混淆了案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基于教学目标,将真实情景典型化处理成供学生说明、分析的案例,并加以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其比案例教学更为深入,注重的是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2.案例编撰的问题
法律体系需要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转换到知识层面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但从目前中职法律课程教材案例编撰的现状来看,突出表现为内容滞后与案件虚构,难以发挥案例教学本身的效果。
3.案例选择问题
教学案例选择的任意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滥用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所使用的案例缺乏准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在案例的文字描述中,存在对事实的简单化处理,缺乏对关键环节的分析,难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也就无法发挥案例教学的真正效用。
三、中职法律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优化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中职法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针对上述典型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案例教学优化策略。
1.明确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即以案例为主线来实施中职法律教学,法律知识要点、重点及难点等都融在各个案例中,师生通过对案例的讲解、说明、分析、讨论、研究来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案例教学首先是通过案例的展示,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现问题,然后再深化知识点,并着力分析、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
2.编著案例教学教材
目前所使用的中职法律教材只是随机穿插一些案例,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明显表现出案例资源的匮乏。因此,笔者建议,应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将案例汇编成书。案例整体架构以教材的各章节内容为依据,每个案例附上注释、问题及答案。案例的选择要具备代表性、司法解释性及趣味性,例如,年度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等,同时也要选取一些国际案例。
3.S富案例教学方法
为了避免法律课程的较强理论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必要通过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结合来丰富教学形式。
(1)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结合。任务驱动即将“教、学、做”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案例教学法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借助“做”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将案例的分析、讨论及问题的解决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形式来剖析、理解案例,在任务的完成及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2)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反复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教学任务与案例教学时间之间的冲突。一般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会设计多个案例,案例的阅读、演绎、分析等需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课堂教学任务是固定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案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途径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即将案例阅读、案例思考、案例讨论的时间延伸到课前或课后。教师提前印发案例、布置任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和讨论案例。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案例的研讨、分析、总结,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兼顾教学任务和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
(3)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法律课程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单一的教师“教”转变为师生互动教学。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及收集过程中,除了文字资料,还要整理各种视听、录像材料,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来说明复杂抽象的理论。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四、小结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建筑结构
【基金项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重点课题: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项目批准号KY10-0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3-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出现了以“项目课程”为名的改革热潮。目前高职学院的项目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1)附属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 (2)用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3)大量压缩学科知识,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但未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融入到项目中去。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徐国庆博士提出:“理想的高职项目课程应当融理论于项目,并在课程体系中居主体地位,和前三种模式相比,其差别并不仅仅是内涵上的,更为重要的是开发技术要复杂得多,必须解决如何均衡设计项目,如何使项目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吻合,如何确保项目能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如何在项目中融入专业知识,如何通过项目序化来实现知识序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1] 笔者个人也认为:理想的高职项目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经费及政策支持,需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及专业的项目课程开发导师的共同参与。
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够实现理想的项目课程建设的院校屈指可数。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课程建设,以模式(2)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即用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是比较现实的。
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对相应的任务作适当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理论, 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法包括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图表法、参观教学法等。
由表1,可以看出,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小组协作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使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讲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优点突出表现在:它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传统教学法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
三、《建筑结构》课程中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一)《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
《建筑结构》课程是土建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计算、分析能力,同时为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
课程的典型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理论性体现在:《建筑结构》以高等数学、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涉及到很多结构设计原则、公式等设计计算理论。实践性体现在:学习《建筑结构》,可以为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简单的建筑结构设计以及施工中遇到的结构问题的处理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建筑结构》的教学内容设计
《建筑结构》的课程整体设计如表2所示。
课程的每个模块由若干项目组成,而项目又由任务组成,以任务为载体来讲授知识。以表2中模块四为例,见表3。
(三)课程的实施过程
以表3中项目一为例,共划分了8个任务,具体实施过程见表4。
(四)课程的效果评价
本课程的效果评价按照以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作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侧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平时成绩在学生总评成绩的比重,可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平时的学习上而不只是期末几天的复习迎考上。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且可以改进课程或教学的设计,其作用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反思,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共享,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改进意见。教师点评要以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为主,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以评价促进学习,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结语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性的基础知识点掌握扎实,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实践性较强的设计类题型并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也存在教学进度难以把握、课堂纪律难以管理等问题。因此,应根据课程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江苏高教,2006(6),137~140.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职业与教育,2008(11).
[3]陈雅.传统教学方法与构建主义结合下的《计算机维修维护》课程教学的探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4]朱芳芳.基于项目教学的钢筋混凝土技术课程改革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0(9),
作者简介: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4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课堂运用;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Metaphor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Wang Dongbing
(Jiangyin Nanhua Secondary School,Jiangyin 214443,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has always been popular with students teaching operation,but highly specializ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learning,college students in a relatively weak cultural foundation on the show was more difficult,than the theory of teaching is often boring incomprehensible to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omputer teachers teaching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set is very easy to fall into the kind of spoon-feeding or over Tangguan teaching.Ana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of a computer classroom theory,can well inspire vocation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more easily grasp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omputers and teacher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alogy also can quickly enhance their standard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This paper describes 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 metaphor in teach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Analogy teaching;Classroom use;Teacher quality
一、比喻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比喻”就是打比方,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摹事物,可使其形象更为生动鲜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用比喻法来解读学生眼中“枯燥”的计算机理论,往往能使得艰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恰当地使用比喻方法,有时能胜过千言万语,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变得生机勃发,兴致盎然。
二、比喻教学法在计算机理论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比喻法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能够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比喻法的优势显得尤为明显。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用事实不断地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们的运用是必须要灵活适度的。
(一)比喻教学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恰当使用。计算机理论教学专业性强,教师必须深入把握具体教学内容,找准本体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盲目随意地使用比喻法,否则将画虎不成反成犬。例如:在讲解指令的地址寻址方式时,教师就可以把操作数比喻成为学生个人信息,把操作数地址比喻成为花名册。那立即寻址相就当于在花名册中直接具体提供学生信息,直接寻址相当于花名册只提供每个学生信息的存放位置,根据存放位置到档案室中找到某学生信息;间接寻址相当于花名册和学生信息都存放在档案室中,班主任拥有花名册的存放位置,根据存放位置找到花名册,再根据花名册找到学生信息等。通过比喻,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各种寻址方式之间的差异,并能进一步分析各种寻址方式的优缺点。比喻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比喻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使用。学生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具体的教学中适当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比喻,就能更好的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反之,即使再贴切、再科学的比喻,若是不对学生的“胃口”,也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加模糊的浅显认识,教学效果也就适得其反。例如:对于OSI/RM各层的功能以及之间的关系的教学,如果教师用公司各个部门的关系来比喻,虽然也很贴切,但是多数学生对公司运行状况不很了解,比喻法教学可能更容易导致学生不理解这一知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学生目前较为熟悉的网络邮件作比喻,让学生讨论邮件的传输过程,进而联系到与此相似的OSI/RM。学生通过比较,得到感性的认识,加深对这一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比喻教学法要根据教师的特点实际使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比喻教学方法的使用。我们不否认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基础和教育管理水平,教师更要注重对自身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也就是说在运用比喻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自身的“实力”,要根据自己能力恰当使用熟悉的比喻对象,保证知识讲解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将直接影响比喻教学法的运用。因此,客观准确地给自己的教学特点定位也是运用比喻教学法的原则之一。
三、比喻教学法要求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是否使用比喻法,一方面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取决于教师驾御语言的能力。比喻教学法中喻体的选择,相当程度来自于教师眼界与视角。因此要有效运用比喻教学法,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教学素养。
(一)比喻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博学多闻。教学方法的使用,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理论学习。而比喻法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并对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为广泛的涉猎。“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广博丰厚的知识积累,高超智慧的教学艺术,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创业的风向标、指明灯。
(二)比喻教学法呼唤教师要有职业理想。比喻教学法是将看似枯燥复杂的计算机理论转变为灵动的感性形象,因此,运用比喻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是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老师。没有对生活的蓬勃热情,没有远大的职业理想的教师,是无法寻找和运用好比喻教学法的。积极的期待可以让麻雀变凤凰,教师对中职教育坚定的职业信念必然可以让沉闷乏味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灵动。
参考文献: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模式 运用
开放式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是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完成素质教育最终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理论结合实际,对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开展进行积极探索,是当前教学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开放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一是推动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式教学法不仅是实现数学教学内容上的开放,还包括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的开放,其教学形式上则涵盖了时间及空间的开放。这一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改变了学生对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形象的认知,这成为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彻底变革的巨大推动力。
二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感情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据“填鸭式”方式完成,这种模式既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及吸收,也无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创新,不断增强课堂的开放程度,使课堂气氛轻松自由,有效缓解了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及难理解性带来的倦怠感,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实现了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索者的转变。
三是激发学生潜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致力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综合学习能力突出者能积极参加多项数学活动,激发其探索精神;综合能力不那么突出的也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完成不同的任务,挖掘其在某些领域的特殊才能,激发其进取精神。这是教学目标多元整合性的极佳呈现,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不同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放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是创建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完成教学环境的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是开放性教学模式运用时把握的重点。第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第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安排教学,讲解问题时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让其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有新的认知;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引导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拓展。
二是实现探究式教学。这主要是针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而展开。教师在开放式教学中,要注意活化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材料,从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既加深学生对概念及公式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开展小组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第一,根据学生性格特点等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并进行分组学习与讨论,相互合作,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团队意识;第二,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下发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对不同组的学习成果给予鉴定及点评,并给予表扬和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的,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适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难理解性,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声像的表达汇聚一体,可以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枯燥公式生动化、无形立体几何有形化、抽象概念直观化,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断与时俱进,深入理解开放式教学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并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相关策略进行合理运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也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妮.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44.
[2] 刘铭. 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 群文天地,2012(12):153.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6
【关键词】T8L教学法 物理诊断学见习 英语教学
TBL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课堂上以团队为单元进行讨论。并进行个人测试和团队测试。物理诊断学是通过问诊、检体及其它物理学方法(如心电、超声等),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临床应用的基础学科,其具有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实践型强的特点。我们尝试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TBL教学模式(Tearn―based learning)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以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1eeture―based leaming,LBL),实验组采用英语TBL教学法。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入学成绩、诊断课学习内容、见习课学时数、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指导教师资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1.仪器设备
使用校内物理诊断学局域网英语交流系统、山东省营口市远东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分为心脏、肺脏和腹部三部分)及挪威挪度(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3G新一代的综合模拟人(生理驱动模拟系统英文版)进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SimMan?3G英文系统均由教师机及学生机组成局域网,该网络系统可提供英文临床病例,学生可通过该系统的自学功能进行预习,对于异常体征的识别、诊断的建立与判别、操作的实施与评价,该系统均可提供英文提示和纠错。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进行英文LBL教学
课前常规自行预习,不作具体要求,范围以教学大纲为主。课前播放中文英文对照物理诊断学教学录像。通过老师英语示教,学生互查,2人1组在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心肺腹电子标准化病人身上进行技能训练,最后完成英语课后作业。
(2)实验组进行英语TBL教学
①组建TBL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中、差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人,各组学生的既往英语及专业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由各组学习成绩最高者担任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和测试。
②教师备课。首先,要进行专业的TBL教师培训及英语培训。TBL教学法培训要求教师熟悉该教学法的理论特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内容。每位受训教师均要通过课堂模拟及预讲考核,并提交中英文教案,经过互评及教学主管部门的审核方可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在课前2周告知学生课堂上将进行个人和小组模拟人物理诊断学英文测试,学生根据教学要点进行课前理论及实践准备。教师在每节课前通过教学网络系统向学生预习问题,根据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反馈程度评价教学的难度及深度。教师还可于上课前一周在网络上并根据知识扩展的需要相关英文电子教材、英文病例、英文文献、教学录像等,并开放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和SimMan3G英文版等教学资源。
③个人测试。开课后的15分钟时间进行个人英文测试,试题为基本概念和操作。试题由8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2个在模拟人上实施的操作题目组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英文,鼓励学生实用专业词汇和简单句型进行反复交流和强化,首先,达到“能开口”;其次,追求“善交流”。在教学中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把握教学的目的是使用英语工具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④小组测试。由各组小组长组织进行,展示本组的集体智慧。通常在个人测试之后进行,时间约为25分钟,为全英文题目。由7个多选题,3个操作题组成。题目着眼于辨别思维,要求全英文回答,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答案,教师根据英语表达标准和专业标准分别进行评分。最后教师进行要点及难点的总结,课后学生上交完整英文病历。
(3)成绩评定
物理诊断学操作考试(英文)由物理诊断学教研室组织,两组学生分期分批对消化科、心内科及呼吸科等科室的20种阳性体征进行检查,辅以问诊,并上交病历。比较两组学生英语查体正确率。
(4)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SSPSl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检验,双侧检验P
三、讨论
L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在预习阶段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英语及专业知识全貌,对于学生英语的使用能力更是缺乏了解。如何有效配比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大难题。我校立足教学工作,将英语TBL教学法应用于物理诊断学见习教学实践,取得了以下经验:
1.规避了大班英语授课“满堂灌”的缺点。将大班化整为零,每组只有5名学生,而且在团体内产生学习优秀的组长,组织课前学习和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大大节省教学资源,而且使组内每名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实践。在客观上使组内学习资源和经验达到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促进了信息交流。
2.客服了LBL教学法标准答案唯一的弱点,针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语言交流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强调使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交流,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
3.打破以往专业英语书本教学的习惯,采用小组英语讨论为主,教师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法,实践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英语TBL教学法是以医学实践为目的展开,因此无论从教学题目的选取、英语预习的实施、课堂讨论的贯彻、课后作业的评价都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实践,以期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和在现实语境下应用英语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现示了语言学习过程“基于学”“重于用”的学习脉络,很好地促进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过度,为教学国际化进行铺垫。
综上所述,英语T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比较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应用,这在我们开展的物理诊断学见习教学中得以证实,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其它医学桥梁课程,推动教学改革进一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