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chemical laboratory is carries on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mportant place, i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ocial service base. Bu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aspect, how to summarize has problems and finds the solution, already became the laboratory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管理 问题 措施

key word: Chem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question measure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基地。但在化学实验室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何从中总结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关键。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不规范

由于近几年的教育改革,高中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显得跟不上步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实验室管理员管理不到位,或者分工不明确。比如,有的教师不写试验通知单,甚至有的不愿意做实验,还有的没有及时记录详细的试验过程,对试验仪器管理不到位,借出和归还都没有记录,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也不能有效进行。

(二)实验人员不稳定

一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不固定,变动频繁,队伍不稳,更重要的是有的学校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一般多是化学任课老师兼管实验室。人员的流动性是造成仪器损坏和丢失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加重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同时也阻碍了实验室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部门配合不协调

这种现象在某些学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实验管理效率不高,实验仪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生也不能学到相应的知识。故而教师之间,部门之间需要互相配合,多方包容。

(四)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教育改革的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使得学校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其教育模式,认识不到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不能把化学实验放在正确的位置。有些学校用旧课桌改成化学实验台,根本不符合规格要求,当然更不安全;有些学校在“达标”时就有了化学实验室,过后就挤占实验用房,让化学实验室形同虚设;有些学校的实验室水、电根本不到位,在消防设备方面也很简陋等。对化学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学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开展实验室教育工作,确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实验室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和时展同步。实验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落实好国家的相关的管理规定,具体的做好以下的五项措施,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使实验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要明确实验室的管理目标和任务,在遵循实验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合理组织教学,而不能依靠感觉、记忆等主管感受来进行管理。

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科管理和学生发展的规章制度,将其张贴在醒目位置,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无论什么工作,管理都是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实验教师的管理则是实验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主导因素。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定期对实验过程进行考核和评估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评包括实验室和试验教学,而对于任课教师则要重点考核试验教学。要将这种考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实验室管理中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落实责任,以此作为考核评估的基础。通过考核评估,既可以发现不足,不断探索研究新方法,提高管理说平,改善教学环境;又能交流成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进行业务培训。事实证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实验室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管理的重要目标。要定期对化学实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提高理论水平,并定期对实验教师的工作内容进行评定和考核,逐渐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另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管理,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细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和维修保养制度,科学采购仪器,做好仪器进出的记录工作,同时,仪器的摆放要做到安全、方便和科学,这不仅有助于使实验室管理走上规范道路,而且对于提高试验效率,优化实验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重视过程,重视细节”,当成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把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统一起来作为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以适应化学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有效管理带来的效益,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验室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07-0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办学实力,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量也在逐年增加,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仪器设备,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形成了巨大的支撑。如何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最大极度地提高实验的作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一整套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使用规定;仪器设备的报废程序、报废的条件;仪器设备的丢失、损坏赔偿规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维修保养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往往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如实验中有仪器损坏的,没有人员监管、督促,甚至没人照章赔偿;仪器设备不能再使用或用不上,没有及时报废或没有调配到需要的院系使用,只好占用实验室闲置着;仪器设备制定有相应的操作规范,但一些老师或学生认为时间紧迫,没按操作规定操作,致使仪器设备过早地出现问题,影响使用寿命。

(二)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长期以来,实验室是以系部为单位,以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验证。这种管理,使实验室分散于各系,难以形成学校实验室的统计管理;学校许多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采取系部申请、学校投入购置的方式进行购置,由于各系实验室仪器设备在购置前缺乏充分的论证,不能站在学校整体资源去思考去调研,只考虑个人或本系的实验实习、课题研究需要,或者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就匆忙购置,往往导致多个系购买相同的设备或购了无用的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或造成无用购置,影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

(三)缺乏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由于各系实验室各自管理、相对独立的使用,往往造成一些系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紧缺,而另一些系出现实验仪器设备闲置;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本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对外校和外系的开放或开放不够,造成利用率低、使用效益低下,进而造成维修保养费及正常运行费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是高职院校实验管理必须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四)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随着实验经费的增加,仪器设备购置的数量日渐增多,但各系往往存在“小而全”的思想,只要感觉自己需要就购买,造成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仪器设备的潜在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再加上购置时没有经过论证,或者因购置时没有配套,造成科研与教学实验都用不上。仪器设备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

(五)未能及时处理淘汰的仪器设备。随着仪器设备使用次数的增加,使用年限的延长,一些原件出现老化或其他因素造成损坏,从而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能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或者由于采购招标时,中标商为了有利可图,私自更改厂家和型号,结果购回的仪器用不了几次就坏了;由于实验教材、实验项目的更新,一些仪器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验需要;由于没有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或者执行力度不够,造成部分不再使用但又未损毁的仪器设备长期在实验室搁置,既占空间,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用仪器设备的及时处理是高职院校实验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六)管理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工具,只有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的机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不少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约束使用人爱护仪器设备和自觉维护设备,责任心不强的使用者,在没有认真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详细的操作规程前,就盲目操作,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仪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没有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往往因为谁想用谁用、学生教师混用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从而影响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七)没有定期维护、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次数越来越多,一台设备连续超时工作或开关次数增多,从而缩短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再由于高职院校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仪器使用人员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思想,忽视了对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有些院校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购回的设备没按要求放置,放置环境不符合要求,造成设备过早损坏;随着实验室投入的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新进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较高,一般的维修人员很难解决这些先进仪器设备出现的故障,阻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八)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不稳定。实验技术人员平时要负责正常的实训、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实验材料、物品、器械等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辅导学生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又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有时还要应付来人参观、领导检查、评估等工作,工作量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加大实验室建设方面,只是增加了许多仪器设备,在人员的配备方面还没有落实到位,团队人员明显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在人力资源建设中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甚至行政管理人员,收入分配上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同职级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的重要性,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导致了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不愿从事实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不稳定。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中忽略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和参加技能培训,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造成实验室团队整体水平偏低,实验室团队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而阻碍了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

(一)仪器设备购置前进行调研和论证。在请购仪器设备时,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学校领导进行分析研究,从学校整体考虑,同时要考虑各系的需要,了解同类仪器设备在整个学校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论证要采购的先进的大型的仪器设备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制订出合理的购置计划,落实购买的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生产厂家和型号规格,尽可能地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购置。

(二)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在采购仪器设备时要严格招标制度,确保买回的仪器设备性价比相符。在招标前组织一次用过相应设备的院校和单位的专家参与的评审会,认真听取意见,确定哪些是诚信厂家,哪些是售后服务好的厂家,以确保购置仪器的质量。在招标中要严格监督,实行奖惩制度,防止出现形式化,防止腐败,才能做到招标公正公平,保证购回的设备符合实验教学和科研要求。

(三)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管理程序。定期组织人员督促检查各系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加大对闲置和利用次数不高的仪器设备调控力度,鼓励教师多申报科研课题,使仪器设备在相应的科研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课题,既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又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要做好预约登记,使管理者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人事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团队的建设。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实验室拥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数量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验室是要建立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教学团队。

一是加强团队的素质教育,重视团队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求实精神的实验团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应该构建实验教学人员业务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手段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二是要注重团队的稳定,促使团队结构合理化。组建一支适应以教学为主、结构合理的高职院校实验团队,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有序进行、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力求团队的年龄结构和职称层次合理,同时吸引理论修养及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高质量、高素质人员充实到实验团队中,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学术水平带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是要引入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潜能,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所有这些机制和措施都必须围绕着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智慧才能的发挥。

(五)重视维修团队的建设。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是科研、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新进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较高,一般的维修人员很难解决这些先进仪器设备出现的故障。因此,要提高思想认识,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重购置轻维修的局面,组建一支事业心强、富有责任感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维修团队,以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定期组织维修团队到仪器设备相应的厂家、高校去学习和交流,学习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同时尽量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地举办实验装置改进、实给技术革新等到培训班,让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仪器设备长期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和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田福珍,陈雷.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4)

[2]曹威,姚湘娥.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3)

[3]张群.加强化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07(102)

[4]刘宇.加强高等学校仪器设备报废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5)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教学

随着管理类专业的发展,建好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是提高办学质量一个重要条件,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产生直接影响。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管理类实验室办学条件,建好实验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是各高校管理学院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于此,各高校管理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加大投资力度办好实验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现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信息处理中心实验室、ERP实验教学中心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研究生机房。实验室总面积450平方米,实验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给同学们带来更丰富的实战经验,许多学生依托实验室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学生就业提供大力支持。

一、高校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实验室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没有符合要求的硬件设施,实验室建设就无从谈起。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对建设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认识不足。认为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所发挥的作用和理工类专业相比重要性不甚明显。致使实验室建设进程缓慢。例如,可能在上世纪买的计算机设备,到了现在就不能够帮助我们做好实验。同时管理类专业一些实验新软件不断出现,更新很快,价格也比较高。

2.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利用程度不高。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好后,后续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相当重要。现在一些实验室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现象还比较明显。有些实验室由于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完善的档案记录材料,导致学生进行实验时缺乏计划,实验室的利用冷热不均,实验室安排也会显得比较混乱。

同时,由于目前存在的一些条块分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许多管理类实验室只对自己院系的学生开放,不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3.实验室工作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实验室的效益和水平,还要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将实验室队伍定为教学辅助人员。兼职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实验室人员配置较少,让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一种依附的感觉。觉得在单位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的挫伤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实验人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工资待遇及职称晋级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实验人员基本上无任何培训和晋升的机会。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多种渠道增加对管理类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从目前情况来开,许多管理类实验室往往除了承担了一部分学生实验工作外,还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我们以长江大学ERP实验室为例,我们院许多老师承担的一些科研项目也在实验室完成,效果很明显。

此外,社会上一些经营性企业由于缺乏实验室,研发能力受限。我们可以与一些效益好,信誉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开展合作,这些企业不仅为实验室建设带来了资金支持,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些启示。

当然,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也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任务,依据市场需要,设置科学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同时发挥好现有资源的作用,力求将有限的实验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避免造成浪费。

2.加强对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针对目前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我们以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为例,我们订了将近13个管理制度文件,对中心主任、副主任、实习课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贵重仪器运行维护记录、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说明。这些文件的出台保证了实验中心的高效率运行。同时,我们实验室也大面积对外开放,鼓励外系的学生利用实验室提高自身素质,近几年,我们实验室还承担一些其他院系科技项目的实验,极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类实验室队伍建设。从目前的情况,许多高校对实验工作人员主要采取内聘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更应在实验队伍培训上多下功夫。为了让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制定培训计划必不可少。首先要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保障支持。其次我们可以选送部分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国内有关研讨会;参观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学习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近几年,我们还鼓励一些专业课老师积极参加到实验室建设中,许多老师得到了到外学习和参观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要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实验室队伍一定的扶持,以稳定实验室队伍。

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着手,切不可偏重一方,同时,要牢记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1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论/文/网 LunWenNet/Com]

    2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 组实验,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2 实验室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除专业性强的设备和仪器由各专业负责申请购置和使用外,对外科、妇产科、基础护理等实验室的巾类、一般医疗器械以及消毒物品及模拟病房的常用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

    2.3 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内科学、健康评估、外科学实验安排在第五学期,妇产科及儿科实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相关的实验室既可共享空间和资源,又互不干扰,同时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3 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3.1 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我院过去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按学科建立实验室,在教务科的领导下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实验室小而全,每个学科各自为政,不能达到一定规模,而且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等临床实验通常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这就造成实验室的闲置,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旧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修订教学计划,然后重新整合实验资源,统筹安排实验科目和内容,使相关专业之间既能资源共享,又不互相影响;既能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改善教学条件,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实验室闲置。

    3.2 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各学科实验室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教学经费的分散使用,造成经费的相对短缺,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这些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通过改革,把原来各学科的仪器设备、实验用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使实验资源由分散变为集中,互补遗缺,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财力、物力[3]。实验中心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专用设备以及电教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学期期末对仪器设备进行统计、保养和检修,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为制订新学期的实验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3 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实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实验水平及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因此,实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尤为重要[3]。我院实验课教学主要由各科任课教师、专职实验员负责,每学期开始前,各科分别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负责协调实验时间,并进行师资培训,相关专业教师及实验员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对于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也要熟悉。每个实验人员都要一专多能,以弥补某学科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员的不足,提高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此外,实验人员还应具备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因此,我院积极选派实验人员到实验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和参观,并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大型科研课题,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动向。

    3.4 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我们的实验多以验证性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的培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鼓励实验教师集思广义,各实验室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师指定范围内,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一些实验,如让学生为一个宫缩乏力产妇进行接生的实验,涉及外科的消毒、铺巾,基础护理的导尿、灌肠、静滴催产素的观察、测血压、生命体征的观察,产科的产程观察和处理、加强宫缩的方法、接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让学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设计和分析,并完成相关操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分析和操作能力。

    4 体会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3]。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4]。通过3 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课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宏,熊梦辉. 医科院校教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22~23.

    [2]甘泉. 浅谈实验室合并重组[J]. 实验研究与探索,2000,3:120.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室 管理队伍 队伍建设

1、引言

世界经济和科技文化不断进步的今天,高等教育正面临新的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必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创新。而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到实验室去,在实验室出成果”这句话已经成为流行语。

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实验室不但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之一,也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更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创建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实验室给以支撑。所以一所大学的发展速度和办学水平,不仅取决于办学理念和师资水平,还取决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随着教育投资的加大和高校教育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的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涌进高校实验室,单台(套)设备价值几百万、上千万也已是司空见惯,仪器设备资产总值的飞速发展使得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在科研中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增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2、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重视。各高校实验室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严重流失,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实验室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的瓶颈翻,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地位待遇问题

受不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自尊的体现,更是个人社会地位的一种重要表征。部分高等院校对实验室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只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实验室工作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被认为地位是比较尴尬的,总处在一种不高不低、不被重视的地位。

2.2评聘制度问题

高等学校的职称评聘标准多数向教师系列倾斜,而对实验管理技术人员职称上报加以限制,不设置正高职称。这就给人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的感觉,明显会打击实验系列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2.3人员结构问题

根据调查,在美国大学实验室,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实验管理人员比例占42%,而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比例相对较低。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加,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面越来越宽,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相关性越来越重要。年龄普遍偏大,身体素质差不能很好适应日益繁重工作任务现象也比比皆是。学历职称与同阶段教师、科研队伍相比明显偏低,没有形成良好的梯队,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稀缺,断层现象严重。

2.4竞争机制问题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任何竞争。工作出色的实验人员付出辛苦劳动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而那些消极怠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差的人却能蒙混过关。久而久之,使得实验室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自然就造成了“此位无人求,此位无需忧”的得过且过心态。

2.5培训机制问题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新知识,不见新世面,就得不到新信息,影响了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使设备的先进功能与管理人员水平不相匹配。但在事实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修、学习一直难以得到学校的重视,在高校实验室中,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已是司空见惯。

3、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针对各种实际问题研究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只有那样,才能从根本上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更大地发挥实验室效益,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3.1强化师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转变管理观念,确立管理队伍的重要地位

思想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实际的劳动和辛勤的付出,所以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就更是重中之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树立当内行、做专家的意识,鼓励他们把实验室管理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培养职业意识,能安心、专心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3.2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职称评聘对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与工资等一系列待遇息息相关的。但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实验室岗位正高职称的评聘,这就完全封死了一些技术先进、成果显著、进取心强的优秀实验室管理人员继续发展的空间,严重打击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使得他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向教学编制靠拢,以求能取得继续进步的资格。同时也让一些已经取得副高职称的人员感觉自己已经到了顶点,再努力是无意义、不必要的,自然而然就滋生了固步自封、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心理。在职称评聘上,应该考虑到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能有更高的追求目标。更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吸引一些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投身于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3.3引进、培养、挖潜三结合,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员结构

引进人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特别是通过公开招聘,往往能找到一些高技术实验岗位的人才,从而解决实际需要。

但由于条件、经费等各种原因所限,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可能完全依靠引进,而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条件,自力更生,通过培养和挖潜解决人才缺口。首先,根据实验教学发展及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通过提高待遇等优惠政策在校内公开选拔高技术的能人贤才;其次,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人员进行业务培养和技术培训,抓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开发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培养,给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研讨交流、考察等各种提高的机会。

3.4建立科学、合理、长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政策和措施,稳定现有高水平人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充分挖掘仪器设备的潜能,使其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这种积极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吸引到实验室文化建设当中,进一步推进实验室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氛围,让实验室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表彰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业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改变评聘制度,设立工作成果激励办法。

首先要正视及量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意义。所有科研课题的开展研究都离不开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基础才有可能得到科研成果。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成就,很难表现为独立的成果,大多是融合于其他科研成果中,而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课题,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项目,在前期工作和立项后,都需要运用仪器设备来取得数据,完成实验。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科研院所;经费管理;问题;措施

1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结构守旧

当前我国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相对守旧,沿用的还是从前的那种直线式管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确实有利于科研院所之内的管理,也有利于进行考核,但是在当今的科研院所发展过程当中,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当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很难实现第一时间的交流,进而这种相对守旧的结构,不利于当前我国科研院所的发展。

1.2 工作人员对经费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科研院所目前的工作人员,还比较缺乏对于经费管理的正确认识,许多时候由于缺乏对经费的正确科学管理,导致经费不足或者经费使用出现问题。这就会造成很多时候,当科研院所真正需要经费的时候,却发现经费不足,或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1.3 项目经费协调过程中存在弊端

当科研院所要进行一项科研工作项目研究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这时候如果科研院所自身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协调,向上级部门进行申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经费的拨款。而往往在项目经费协调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弊端,很多工作人员以及部门领导并不能够很好的起到协调作用,所以往往会导致协调工作不够和谐,进而造成项目经费难以落实到位。

1.4 经费预算管理不到位且约束力不足

对于每一笔经费,实际上都应该进行预算管理的,而当前我国许多的科研院所,并不能够很好的对经费预算进行管理,或者即便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实际的约束力却明显不足,这就会导致在后续的支出过程当中,预算经费与实际开支差别很大,或者实际的开支并没有按照经费预算来进行,预算远不够实际的支出,进而造成科研院所的经费存在严重不足,许多的科研项目都会因为经费紧张而难以更好的落实和开展下去。

2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改善措施

2.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与办法

科研院所要想得到更为长久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可以有更多的进步,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首先就需要完善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模式,进行经费管理方法的创新。从前直线式,也可以称之为垂直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科研院所的发展要求。所以必须要实现一定的创新与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的管理。不仅仅要进行垂直化的管理,还要纵向开展,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立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必要的环境创设。科研院所在进行一项科研工作开展的时候,不可能单纯的由一个部门完成,也不可能部门之间不需要沟通和联系,每一项科研成果的研究成功,都是需要许多部门共同努力,共同来完成的。所以就需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供更多的条件与可能,一方面对于部门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帮助,一方面对于部门内部的经费沟通和联系具有很大的作用。

2.2 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

首先应该规范预算的编制,对于科研院所内部的经费预算具有科学并且明确严格的规定,这样才能够确保科研院所的经费预算有章可循。项目负责人要积极的与进行预算管理的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对项目进行充分地认识之后,要考虑每一个细节,进而有效的实现对于科研经费的把控,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另外还应该派遣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到项目组当中,跟随项目的推进,这样有利于人员更好的实现对于项目的把握,进而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除了进行科学的预算机制设立,还应该强化科研院所部门内的成本意识。毕竟任何的经费都是有限的,本着为国家节省资金,为院所节约经费的原则,部门内也应该强化成本意识。对于一些项目的开展,应该有严格的规划,而不是随意地进行经费的浪费,只是片面地注重结果,却不注重成本以及间接的一些开销。所以让院所内部的人员形成成本节约的意识,对于进行经费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完善横向科研课题管理

在当前我国科研院所的发展过程当中,实现横向科研经费的争取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院所内部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鼓励机制,让更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去进行科研预算的争取,横向进行科研课题的管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来支撑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另外还应该加强那些利用横向科研管理方法进行资金争取,然后进行物资购置的管理,避免一些因为个人的利益,利用国家财产以及院所资金进行牟利的现象产生。

2.4 建设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研管理经费更是应该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将信息化引入到经费管理当中,不仅仅可以有效的实现对于经费的科学管理,更可以有效的提升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将院所内的资金进行相应的录入,无论是支出、结余都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院所内部实现经费的公开,对于科研院所经费的公开与透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次还可以通过网络以及信息化的开展,加强对于经费核算的力度,利用全新的手段,实现经费的科学管理,这样也有利于院所内部进行经费的管理,有效的避免了经费不足以及经费支出混乱的现象产生和出现。

3 结束语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科研院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获得了成功,这与科研院所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分不开。然而科研院所每进行一次科研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就需要实行严格的经费把控,这样才能够确保科研院所在开展科研活动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确保在科研院所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有效的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3:46-48.

[2]崔克檐.项目管理在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3]李希婧.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1,7:5-11.

[5]谢海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