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1

一、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实质和特征都基本相同,只是反映在形式方面略有差异。在高中化学的探究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两种基本模式。

1、实验探究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一般流程见图1: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② 提出问题或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明确问题;

③ 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提出解答问题的猜测和假设;

④ 搜集资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⑤ 作出判断,形成结论,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2、问题探究模式。“问题探究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并初步尝试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此模式教学贯彻“问题解决”这一中心,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达到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其一般流程见图2: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 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

② 运用猜想与假设,与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建立联系;

③ 在对各种假设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探究方案;

④ 通过实验探究或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寻求认知冲突的解决;

⑤ 引导学生以科学概念代替错误概念,达到认知重组。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1、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2

关键词:原型法;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

一、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起源

所谓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理念,主要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原型法。即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借鉴已往开发系统的经验,首先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模型(或原型),这个模型大致表达了系统分析人员当前对用户(即管理者)要求的了解和其希望系统实现后的形式。然后,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一起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模型进行反复地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

二、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国现代意义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教授各类专业技法为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的能力教育。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职的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方法知之甚少,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被用人单位聘用后无法顶岗操作。反思高职教育的这种现象,说明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第一,教学目标无法摆脱普通高校的束缚,仍一味追求体系化,忽视了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的方针。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多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学科型模式。如英语课程,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提出要求,但没有侧重。而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很难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落差,造成学习热情的缺失。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技能可能只侧重某一项,所以这种“广种博收”的理念显然不适用于高职教育。

第二,教学内容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教学和实训课程仅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地位。目前高职教学仍沿袭着三个中心原则,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理论课时量大,内容过多过深,而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技能教学不仅课时少、内容陈旧,而且专门的实践课程教材匮乏,尤其是新技术、新材料、新的专业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方面更是鲜见。由此造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训课程不能综合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滞后于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

第三,教学设计和流程仍反映着传统的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学生感觉抽象、枯燥,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一种专业技法时,老师首先用专业的术语去描述、解释涉及到的一些名词概念,如“汇票”、“原始单据”等,然后要求学生将其牢记,等到未来使用时再从记忆深处将这部分知识挖掘出来,致使学生在实践中不知如何应用必要的技能技法。

第四,教学评价知识本位,考试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上,无法检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过多关注总结性考试,考试内容仍然以知识考核为主,同时又偏重于多样态知识中的结构化、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这种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会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遮蔽对发展自身能力的关注,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鉴于上述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病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如何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就成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和理论依据

(一)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

借鉴原型法引用在教学实践中,将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原型、即最核心的部分找到,不断完善和扩展;以学生培养的最终端点――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遵循学生未来岗位的工作流程,体现教学规律;引入实例或实物说明,或者借助于计算机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教学,或是现场模拟实训,让学生在一种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理解抽象的专用名词,了解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核心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运作的核心思想:即从实际应用出发,设置专业或课程“原型”;以原型为目标,设计实训流程。

(二)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从认识的角度看,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普遍地掌握和接受。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就完成理解,并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学生学习知识,实际上就是一个大脑的认知过程。如对于原始凭证的学习,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解释原始凭证的定义,即便是反复解释,学生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它。相反,还可能因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失去兴趣。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在正式接触原始凭证的概念前,引导学生看一些实际应用中的原始单据,如购物发票、乘车票、增值税票等,一定有助于学生理解定义,同时,不断地举例、联系实际应用,学生就会在对各种原始单据反复地认知中,强化对它的一般认识。二是认识和学习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提倡教学中从“理论-实际-理论-实际“的反复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允许问题存在,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在对问题的不断修正中走向完善。三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描述与认识,往往都是受环境的启发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作为教的一方,还是作为学的一方,都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还以原始凭证的学习为例,如果教师手边一张原始单据也没有,对原始单据的描述就显得比较抽象;相反,如果手边有一些原始单据,教师将这些实物作为例证拿给学生看,然后再去讲解,就直观得多;又如原始凭证的教学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室内完全是一个全真模拟的会计工作操作室,各种规范的原始单据都有,可以推断,这种环境下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提倡通过模拟真实的环境去有效地实施教学,正是运用了环境对于学习的能动作用。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对比式认识、修正式认识远比接受空洞的描述效果好。如填写原始凭证,如果教师是将凭证填写的要求连续讲解若干次,甚至还会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这样,学生是否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写?如果教师带领学生填写一个原始凭证,然后让学生练习,在操作中进行指导修正。这样做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应该说,在了解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搭建一个操作、运行的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非常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也是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倡导的做法。

2、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将模拟(或称仿真simulation)的手段引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实例举证、模拟实训等手段,高效实现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过程中如果有了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电脑模拟也可以),能够使学生建立起一种对事物直观的、系统的认识。教学双方容易避免对问题的误解和答非所问。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由此形成的描述方式去教授学生。事实上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方式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教学双方的“代沟”只能靠他们之间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去消除,这个客观存在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原型”。三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了模拟的“原型”,更容易暴露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这一点,正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的教学监控目标。

四、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从实例出发,打开知识链锁。如FlashMX课程,从最简单的“翻转文字”为实例讲解帧及渐变等的概念,到第三十个“声音暂停控制”实例讲解公用库中按钮的使用和声音导入,把FlashMX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原理和各种工具、面板、命令的操作方法都结合具体的实例逐一介绍到。由于教学都是围绕着实例来展开的,所以学员在听课时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自己练习时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练习中,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会反复出现,这样学员就会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学员对软件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并对软件的概念和原理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当他再做实例练习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他的创造力就能够得以发挥。

第二,尽量以实物展示、操作演示、仿真模拟等代替空洞的说教。如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由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视本单位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为其最高秘密,这就给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实习结果。鉴于存在的实际问题,可以建立仿真模拟会计实验室来完成会计实训课程,一方面是结合企业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印刷或采购各种仿真的原始凭证、总分类账以及会计报表等,供学生实际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开发并试用会计模拟实训软件,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使学生熟悉各岗位的会计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下厂实习存在的问题,也弥补了请实际会计人员讲课存在的不足,对于解决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做中学,学中做”,在反复地演练中修正问题,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如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网页设计的理论知识,灵活使用工具软件命令,还要运用软件独立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实现操作技能。教师一般本着教学性、典型性、针对性的原则,精心设计一个任务情景,如设计并制作一个学院网站,从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具体的实际制作上。然后根据学院网站所需的学院简介、专业简介、招生就业等必要内容,指导组织学生收集所需的网页素材并将其落实为站标、内容、导航栏等页面元素。通过摸索、实践将软件的知识点、网页设计的经验、技巧等诸多因素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较大的自。整个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任务是构建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完成的任务情景不断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第四,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关注知识的核心应用,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锁定在知识的应用和操作上。而不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知识的层次结构。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即知识的核心应用。交际能力又包括两个方面:语法性,即能够辨别和组织合乎语法的句子;可接受性,即在文化上的可行性和得体性。有些学业成绩很突出的学生在电话交际中甚至会用“Wantdoyouwant?”这样的表达方式,据此,可接受性较之语法性更为突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把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明确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目的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教师通过交流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结构知识,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停顿,遇到学生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在不影响表达时一般不打断学生纠正。倘若有些语法错误使学生表达的意思与事实相反或出现歧义,教师再用提问、反问等方式来确认或提醒,在学生清晰达意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对会话的要求。从而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锁定在语言知识的应用上,而不拘泥于基本语法和结构的层次上。

综上所述,推广普及“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研发出原型目标流程实训教学模式有关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运用、教材编写等成果,在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实施和发展性实践中定会起到深化、示范指导和具体实用的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马玉春.计算机监控技术与系统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1901

1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出现很多年,但时至今日电子商务专业也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的专业理论体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师资问题

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是从计算机类及经济管理类教师中抽调而来,他们的知识只局限于本专业, 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也不够实用。另外教师本身很少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 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这样他们在讲解电子商务课程时只能局限于本专业的部分而不能兼备,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

1. 2课程设置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电子商务实际应用的理解。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只是将相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进行简单堆砌,而不能做到真正整合。

1.3系统务实训练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培养的是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虽然现在加大了实训教学力度,但这些实训多数是以课程为中心,将某一岗位所需技能按所学课程分割进行的。 这种方式缺乏把专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按职业岗位组织起来的“供应链”式的整合。

2仿真式教学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按职业岗位“供应链”模式来进行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实训教学尤其要按照这一原则开展。 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则是按“供应链”模式来组织实训教学的最好方法。

进行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技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进行策划并供虚拟仿真场景,这种仿真场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主动的、发现的、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电子商务流程、模拟参与商务活动和模拟仿真情景分析等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仿真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适应商业活动的能力。

3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的特点和分类

在进行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现场布局成企业的办公场所,使学生置身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真实环境中。采用“供应链”模式,将企业的各部门或各职能岗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依次以不同的角色进行业务操作,使学生体会自己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和应负的责任。

根据访真的内容,可将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分为以下三类:

(1)模拟仿真教学:仿真当前企业真实的业务处理模式,教师在设计仿真场景时给出电子商务活动的情景描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包括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等。在模拟仿真演练中,学生以不同的身份去进行实战性的练习。

(2)开发型仿真教学:仿真当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中某一环节,教师在设计时只给出情况介绍并指明问题所在,但不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型仿真要求学生有电子商务的整体概念,能够剖析电子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创业型仿真教学:教师在设计场景时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等。启发学生从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商务活动的发展作出判定,从中寻找到商机。创业型仿真重在“创业”,要求学生给出电子商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并要求学生能将其实施和运营。

4仿真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

仿真式教学法要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方能设计出适当的仿真场景。在设计场景时将主要概念和所设计的场景紧密联系,将内容与过程充分整合,并引导学生从中探索、发现及应用所学知识。

4.1仿真场景设计

教师在仿真场景设计时必须明确场景设计的目的, 学生要通过实际参与来体会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时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分析讨论。 教师所设计的仿真场景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既要体现课程的重要概念,又要有适度复杂性,能够反映真实社会的场景。

4.2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的组织方式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引导学生进入仿真场景: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快速了解整个场景,对场景中所给信息获得感性认识,并从中发现有用的材料,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确定重点并提出问题: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找出场景中的关键事实,主动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讨论并得出结论: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围绕所确定的问题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全面分析,在得到初步解决方案后,再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对场景分析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问题引向深入,并注意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解决方案。

4.3教师在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电子商务仿真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仿真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引导和协调, 并且控制仿真流程的进度, 调节课堂的气氛,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在进行仿真式教学前, 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而在仿真场景分析时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及分析技巧加以补充。 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分析技巧后再进行仿真实践,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电子商务的理论一直处在不断地发展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追踪,不断寻找新的资源。 在进行仿真式教学前, 教师要充分做好资料收集和准备, 并设计好整个流程, 以确保教学 过程有序进行。在仿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调动及引导学生, 并在流程的各个环节对相关理论进行点提, 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Concept Map Co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s' "Science" Teaching

SHEN Hongqua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nglu Coutry, Hangzhou, Zhejiang 311500)

AbstractGuide students construct concept ma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gnition to knowledge system.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map process and main ste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guides the student to grasp strategies of makeing concept map, and know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cept maps in teaching.

Key wordsconcept map; production process; guide strategy;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1 概念图及其特征

概念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Novak于1984年在《学习如何学习》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在此著作中Novak系统地介绍了概念图。概念图是由概念、概念间的连线及连接语、概念的例子组成的一个知识结构网络,能反映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体现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初中《科学》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要素。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可以没有方向,也可以单向或双向;命题是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联系。层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可以是“辐射型”,即关键概念位于中心,其他概念按从属关系或范畴大小从关键概念向四周辐射。也可以是“金字塔型”,即关键概念位于最上层,其他概念按从属关系或范畴大小由上向下排列;二是不同层面的层级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可就某一概念实现超链接。图1是“分子和原子”的“辐射型”概念图。

2 初中《科学》学科概念图的制作流程

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活动的内容与目的不同,概念图构建的步骤也可以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应有以下关键步骤,如图2:

(1)选定领域,列出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并罗列本章所学的所有电学概念,如电路、电流、电阻、电压、电路的连接方式等等。同时教师可以运用下定义、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讲清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清楚概念的性质和作用,将表示概念的词和连接词及其作用加以区分。

(2)确定层次,布局排序。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进行信息加工处理,找出关键概念(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关键概念的筛选可以从章、节标题着手,一般标题大多是对关键概念的概括。然后以关键概念为中心,探讨概念的顺序和可能的连接。列出哪些是同级别的,哪些是上位的,哪些是下位的,形成概念间的层次结构,初步确立概念图的结构,见表1。

(3)寻找关联,短线连接。将概念关联起来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结构是意义学习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把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线上标明适当的连接词以显示两者之间“是什么”或者“怎么样”的命题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连接起来,然后再经过修改或修饰后,便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概念为中心的知识结构网络图3。

(4)局部修改,结构精致。概念图的修改重整与精炼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分小组展示各自的概念图,通过对比、讨论、取长补短,然后重新修整扩充(包括添加实例)。

(5)讲解评价,反思完善。绘制好一张概念图并不是概念图教学的终结,还需要讲解和评价。通过教师的讲解,师生共同反思,对已建好的概念图进行重新思考、重新修改,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形成知识全面、结构完善、形式优美的概念图,如图4。

根据《科学》知识的特点,对概念图的制作方法可做一些改进:①放在方框中的概念既可用文字表达也可以用符号表示,或同时使用符号和文字表示;②连接语既可用文字表达又可用公式表达,或同时使用两种表达方法;③例子可以是概念的具体例子,还可以是概念的应用特点或概念的应用规律,例子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科学原理、科学公式表示。

3 概念图制作的引导策略

(1)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绘图能力的个体差异要拟定分层次训练计划。训练的设置可按照下列顺序递进:教师制作概念图,学生完成“连线”和“命题”;教师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学生填空;教师理出主要概念,学生完成概念图;学生独立制作。在训练过程中空格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呈现留有部分空格的概念图,学生的水平越高,空格就越多,需要连接的概念就越多。图5就是在初中《科学》“生态系统”复习课时中等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完成的概念图。

(2)教师还可以尝试改错训练法,即呈现包含部分错误的概念图,让学生在改错中学习知识,而学生要发现和改正概念图中的错误,就必须认真分析整个概念图,思考错误在哪里,从而主动纠正。

(3)在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容许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设计的概念图,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科学地引导,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避免盲目猜测和无效活动。

4 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把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画概念图时经历了一次对原有知识进行内省、分析、重新评价和组织的过程,易混淆的知识和概念也能理清关系了。同时,概念图也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从学生的概念图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和知识的欠缺,有助于教师及时诊断和定性评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弥补学生的不足。

但是在肯定概念图作用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在概念图构建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概念图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一些物质变化、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科学探究过程,概念图就显的爱莫能助了。

(2)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学生要制作完整、优美的概念图需要长期训练,同时,在课堂中概念图教学也需花费较长时间来帮助学生再现知识,特别是初期可能会耗时较多,往往比较繁杂的知识内容很难在一堂课完上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局限性。概念图只是一种陈述知识的工具,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缺乏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为强化概念图教学而忽视其它重要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希建华,赵国庆.“概念图“解读:背景、理论、实践及发展.开放教育研究,2006.2.

[2]岳秀英.概念图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刘恩山,徐洪林.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学科教育,2003(7).

[4]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育,2003(4).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5

为了缩短篇幅,方便行文,下面介绍的教学流程提供的是4位选手相似的教学内容,

1 概括材料应具有代表性

教学流程――创造问题情景

参赛选手参考教材,结合本地实际给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问题1 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S千米,行驶时间t小时,试用含t的关系式表示s,

问题2 在“双迎”活动中,小明的爷爷从小商品市场购进p个“美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氢气球,拿到活动场地去卖,以5元/个的价格卖出,假如他一天卖出x个,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销售收入y,

问题3

要画一个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呢?若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试用含r的式子表示S,

只有一位老师给出了下面两种形式的例子:

问题4 小明同学上学期5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如下表

对于每次考试,小明的数学成绩能确定吗?

问题5 今年9月10日我市气温的折线图如下

据此,这天的每一时刻都有唯一的温度值与之对应吗?

(在帮助学生形成函数概念时,他也只是用了前3个问题,后两个问题只是等到巩固函数概念时才使用,)

评价

从教学过程来看,以有解析式的函数实例去引导学生形成函数概念不是个别现象,教材中,有解析式的函数模型是通过例题的形式呈现的,用表格或图象呈现的函数模型则是以练习的形式出现,老师们选用有解析式的实例去帮助学生形成函数概念的做法,一是没深刻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二是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缺乏了解,我们常说数学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就没有无解析式的函数实例?就没有“一对多”的例子?数学概念的形成一是靠归纳概括,二是靠演绎推理,函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归纳法在形成函数概念的重要性,18世纪数学家们注意到了一个变量可以由一个变量和常数以适当形式所呈现,将早期几何观念下的函数概念推广到了代数观念下的函数概念,到了19世纪由于傅里叶发现了某些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或多个式子表示,又把对函数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等到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终于可以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去给函数下定义,到了20世纪40年代,由于物理学研究的需要发现了一种叫Dirac-δ函数,又有了广义函数的概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自身的发展,新的概括材料的出现,函数的概念还会向前发展,虽然,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浓缩了数学艰辛的探索历程,但要使学生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应在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能达到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有代表性的例子:既要举有解析式的例子,也要举无解析式的例子,既要举连续函数的例子,也要举间断函数的例子,既要举“一对一”“多对一”的例子,也要举“一对多”的例子,这是必须的,因为它使学生在理解函数概念时,形成一个情景(解析式的、表格的、图形的),使函数的对应法则得到一个形象的、动态的反映,没有问题四,问题五的支撑,对函数的理解是残缺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会让学生养成“以偏概全”的毛病,让学生误把变量之间有解析式这一特征抽象概括成函数的本质属性之一,

因此在问题情景中应增加一个一对多的例子,如

问题6八(3)班52名同学,每人都有一个市编学号,一次视力检查数据如下表:

每一种视力值是否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市编学号?

2 概念的形成要具备程序性

四名参赛的老师,都相似地执行了如下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概念的抽象过程,

①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3中的解析式求解问题;

②每个问题中老师强调只涉及二个变量,变量之间是单值对应;

③小组协作,归纳函数概念;

④师生协作,完善函数概念,

评价

这个阶段,老师们运用小组协作,师生交流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加到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应该是不错的设计,但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学生从具体事例到形成函数概念表现得很困难,尽管老师反复强调每个问题情境中只涉及两个变量,且是单值对应,但学生抽象不出定义来,最后老师只好舍去“麻烦”自导自演,自问自答了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境”,我觉得还是老师导得不到位,

有了上述的概括性材料后,老师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问题1―3的对应关系的观察及解析式的求解上,这是对学情把握不好所致,学生们经过小学及七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训练,及七年级根据条件求代数式的训练后,求解问题l~3的解析式并不困难,其二,学生们因为学习了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已经建立了对应的观点,理解问题3~6的对应关系也不困难,、(课堂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学生感到困难的是老师列举问题l~6题想向学生传递什么信息?怎么观察材料的异同点?怎样表达所需概括的概念的内容。

数学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思维的核心形式是抽象思维,数学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数学思维通常被划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数学的抽象思维的培养犹如登山,一步高于一步,在七年级的初中数学课本中,对正负数的概念,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四则运算,直到分式的基本性质都是通过实例验证的方法,这种通过归纳导出结论的思路都只是说明知识的存在和怎样操作运用,并未给出理论上的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它培养了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引入同底数幂乘法与乘方法则时,运用了经验型抽象思维,这表明教材的编写人员注意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到了七年级是处于由具体形象型思维向经验型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从八年级到高一年级是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函数的学习恰逢其时,任何舍弃或没认真地利用函数概念去培养学生经验型抽象思维能力的做法是一种缺失,无异于人室山而空返,

概念的抽象过程是一个舍弃现实对象的所有非本质属性而只保留量及空间形式的关系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对数学材料感知障碍的研究发现,感知功能的障碍主要是内化的障碍,即主体没有把数学物

象的本质内化为内部语言或将数学表象的非本质属性内化,所以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思维困难的关键就是要促进学生对数学材料的内化,斯托内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专著中,提出了数学思维水平的学说,他指出,数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因此促进学生内化的关键是依据学情帮助学生塔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如:

①问题1~6研究的是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②从对应的方式看问题6与问题1~5有何不同?

③根据问题1~5填写如下表格,

④根据抽象内容,说说你给出的函数定义;

⑤师生协作,完善函数的定义,指出自变量,函数值的概念,

3 概念的深化应注意知识的发展性

在这个过程中几个老师的做法较相似

教学流程――函数概念的巩固与深化

①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现实生活中符合函数定义的例子;

②通过问题4~5,让学生练习巩固自变量、函数值的概念;

③交换问题1―5中两个变量的地位,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满足函数定义吗?

④y=υ・ν是函数吗?60t呢?

[教学流程评价]

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抽象的概念必须经过具体的应用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如本环节流程),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得到解决的,通过本环节流程①,让学生列举具体的生活实例既使学生受到思想方法的训练,又使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变式教学的应用,使巩固双基的做法扎实有效,绝大部分老师能娴熟地应用,本流程中流程③的运用提高了问题1~5的利用价值,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深化(自变量的认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④的运用引发了学生对代数式是否为函数,三元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还能不能算是函数的思考,课堂上有2位老师扣住函数的概念认为y=υ・ν不是函数,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么讲函数概念时,老师的这桶水应装些什么?在初中阶段我们所讲的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型函数,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个函数概念的本质有两个,一是在某一范围内自变量随处定义,二是单值对应,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阶段我们所讲的函数都是单值函数,大学《复变函数》里就有多值函数的概念,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还可以知道,在近代函数定义中,把函数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及值域进一步具体化了,且打破了变量是数的极限,变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其它对象如点、线、面、体、向量、矩阵等,这些知识老师要心中有数,认为“y=υ・ν”不是函数,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也行,说对,它确实不满足初中函数的概念,说他不对,它的确是一个二元函数,因此讲函数的概念要指出概念适用的范围,至于判断“y=υ・ν”是否为函数的时机是否恰当,值得考虑,

4 注意对数学方法的提炼和数学史及美育的渗透

几乎所有的参赛教师都选用了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来结束本节课,

教学流程展示――小结与作业

①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②作业:必做题(略),选做题(略)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是老师进行教学效果反馈的体现,说明老师能用控制论的原理来监控教学流程,布置作业设计了必做题、选做题,说明教师能运用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些都是不错的设计,

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范文6

一、典例支架

典例就是通过运用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问题或内容,这与阶段性学习内容或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常常将最主要的探究步骤或学习目标包含其中。

例如,在教学《网站的规划与设计》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启思录”网站,并就此网站的规划细节与设计歩骤给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如网站主题确定、运行环境的定位、选择网站制作工具、设计网站层次结构、交互页面的设计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制作本小组网站的脚本文件,等各小组完成后,教师再展示“启思录”的初始设计脚本,让学生以此作为参考和对照,对自己小组所写的脚本进行比较分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典例支架的形式不一定是实体的形式,如电子文件,教师的操作过程——即完成事件的流程也可以作为典例来运用,这在中学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也比较常见,如理科实验课、体育课等。

二、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等效于我们常说的问题情境,所不同的是,问题支架模式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针对主干知识,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解决主干知识的轨道上来。运用问题支架的策略:一是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环境生成,二是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准确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困难,因而预设一些问题。问题支架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向上具有显著的指南作用。

问题支架的合理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建议支架

建议支架是将问题支架中的问题予以解决,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即问题的结果,与问题支架比较,显得更为直截了当。在一节课的小结环节常常会用到建议支架,以便将课堂或教材的知识内容进一步拓展延伸。如在总结上述问题支架的过程中,提及的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度娘”(即百度搜索引擎)了解有关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建议支架,以推进教学进程的顺利实施。如在学习“调色板”时,当学生满意自己所编的调色板程序时,教师建议输入小于零或大于255的整数,这时学生就会发现程序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教学自然过渡到另一个教学阶段。提出建议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学生不能自我解决或发现问题的时候,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尽量使用问题支架,以免教师越俎代庖,而使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从属地位。

四、表格支架

其实大家都熟悉表格支架,比较矩阵是教师使用较多的一种表格支架,尤其在归纳整理三件以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时,常运用表格支架。

如在讲“共享文件夹的权限”时,可以采用表格支架策略,让学生易于区分并记忆。对一堂课进行总结或对一难点知识进行小结时,运用表格支架能够条理化地呈现信息,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五、概念图支架

概念图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需要建立概念网络,并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概念图适合于展示概念、要素和实例之间的关系。如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每单元后的“本章扼要回顾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协助学生将新的知识与以前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并就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清晰的印象。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有一个特点就是杂而多,新的概念很多,概念图支架能为概念教学提供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