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1

1贵州省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1.1防灾减灾

大自然在提供人类赖以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不断地制造多种灾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率逐渐加大,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将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灾害的防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业务,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国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2气象灾害基本势态与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灾害作为原生态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活动频繁以及危害严重的特点。气象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同时还会恶化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气象灾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自然灾害比例的45%,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占88%,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例占71%。

1.3气象防灾减灾行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度逐渐加大。小至有无风雨、阴晴冷暖,大至全球气候变化,年内旱涝趋势,而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则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受到贵州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不断规范气象防灾减灾法规,同时建立起了气象防灾减灾机构,使贵州省的综合防灾减灾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大幅度降低了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确保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2贵州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1干旱

贵州省的干旱主要有春旱、夏旱及秋冬干旱。其中,危害程度和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春旱,其次是夏旱,而秋冬旱造成的危害最小。春旱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包括黔西南州、六盘水、毕节西部,春旱出现的天数要高于60.0d;轻春旱区主要分布在遵义市东部、黔南州南部和东部、铜仁市西部等地区,多年的平均春旱日数不高于40.0d。贵州省夏旱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正好与春旱的分布相反,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东南州、铜仁市及遵义市南部,多年平均夏旱日数高于60.0d;而中等夏旱主要分布在毕节、贵阳市、遵义大部分地区等;轻夏旱主要集中在毕节和安顺大部分地区、黔南州西南部,多年夏旱平均天数为30.0~40.0d。在出现严重干旱的年份中,旱季往往会导致溪河断流,使人畜饮水出现困难。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贵州省由于自然水缺乏,导致农村、乡镇的缺水人口数达331万,缺水大牲畜达232万头,一些农村还出现了重度缺水的局面。

2.2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在贵州省农业发展中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例如,1991年出现在贵州省的倒春寒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造成遵义地区40%的农作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秧烂种。而雨凇、雪灾及霜冻也是贵州省常见的低温冷害形式。北方冷空气入侵到贵州之后很容易形成雨凇,人们常常将雨凇称为“凝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极大。贵州省在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是降雪,因出现降雪天气时的气温比较低,也可以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雪如果和雨凇同时出现被人们称之为“雪凝”。霜冻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的习水县和黔东南南部地区,多年平均霜冻日数要高于30.0d,威宁县霜冻日数高达89.0d。霜冻灾害性天气对喜温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最大,是贵州省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2.3冰雹、大风

冰雹、大风是贵州省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冰雹主要出现在春季,是全年总降雹日数的75%。大多数年份的冰雹、大风天气会影响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尤其是重雹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更大。贵州省严重冰雹区主要集中出现在六盘水和毕节市。由于冰雹和大风天气出现的时间短,地域分布呈现出插画型和跳跃式分布,所造成的危害十分明显。贵州省春季多是夏粮成熟和秋凉作物幼苗生长期,如果在此阶段出现冰雹天气,将会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轻灾年份全省农田受灾面积达6000hm2,一般年份全省受灾面积达5.3万~13.0万hm2,重灾年份受灾面积超过13.0万hm2。

2.4暴雨洪涝

贵州省各地每年每月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雨天气,每年的5-9月降水比较集中,此时的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70%。贵州省暴雨洪涝天气出现的频率较大,因降水强度大和降水时间集中的特点,很容易造成大范围和成片发生的特点,严重的暴雨洪涝会对农业基础设施和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破坏。贵州省西南部地区是暴雨范围大和频率高的地区,年平均暴雨天数高达5.1d,其次多暴雨地区集中在黔西南东北部,贵州省东北部地区也是暴雨的多发区。

3农业防灾减灾对策

3.1加强重视,建立气象灾害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对于贵州省各级政府部门来说,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各部门之间要明确分工。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积极纳入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及财政预算中来,由政府部门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起统一领导、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小组,组织好气象灾害的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做好大型农业生产设施项目的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特点,不断调整种植结构。

3.2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贵州省基层气象部门可以在农村建立起长效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机制,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到农村教育体系中。通过在农村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使农村的人们熟练掌握气象灾害的成因和相关防御措施,一旦气象灾害来临,可以确保农民规范自身的行为,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另外,气象部门还要加大对从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工作,将应急系统建设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3.3多学科合作,深入开展气象灾害

防御科学研究在研究气象防灾减灾的过程中,要结合多种学科,不断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预测能力,重点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指标,基于作物模型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等,对在气候模拟、遥感、网络、GIS等技术集成预警系统研制方面进行科技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4结语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2

一、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由各县区政府负责,对气象信息员名单再核实,11月底前报到市应急办和市气象局,要选聘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志愿者担任信息员,要切实能发挥信息员作用,每个村、社区、学校至少有1名气象信息员。县政府和应急办每年组织气象信息员培训、气象局负责培训内容。气象信息员需掌握本村住户、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等情况。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市、县气象局发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喇叭广播、走访、电话等方式通知各有关农户、居民。对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通过电话将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情报告市县气象局。市气象局需掌握最新的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变化情况,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气象信息员。

二、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各县选取1个村作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提供实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等)建设示范点,可以利用已有的远程教育培训站、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有固定场所(可容纳村民前来咨询,有科普宣传橱窗);有信息设备(电脑、宽带网络、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有信息员(能及时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有管理制度(公示服务项目、开放时间、信息员职责和考核指标);有服务内容(接收和广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登陆气象信息服务网、更新科普宣传板报橱窗、参与气象灾害调查、反馈农民的意见)。

三、开展县级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区划

各县区牵头,组织气象、国土、水务、民政专家,开展调查,摸清气象灾害危险区域、适宜安置点,制作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旅游区气象灾害分布图。滦平县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完成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延伸到乡、村。

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是指对某个乡镇是否具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意识,是否能自发进行灾前、灾中到灾后各项防御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认证。各县按照认证标准,逐一落实考评内容,滦平作为示范县,今年底前完成认证,由气象局和市应急办负责对滦平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和认证,争取其他县明年通过认证。认证标准:有健全的组织、掌握气象灾害风险状况:有专门小组全面负责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事宜;有一名乡镇负责人分管,有气象信息员承担相关工作;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一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掌握乡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重要设施、危险地区、气象灾害风险图、弱势民众、防灾减灾资源(避难场所信息、防灾减灾专家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有多种渠道(显示屏、大喇叭、电话、手机等设备)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通知到乡镇每户居民。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对弱势群体救助措施,乡镇气象灾害避难图(包括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临时安置场所、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定期科普宣传、民众有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定期印制分发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居民知晓本乡镇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线、气象预警信号含义;居民掌握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防灾基础设施齐备:每个乡镇至少1套天气自动监测设施、并能正常传输数据;应急避难场所有明确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路口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乡镇储备必要的应急减灾物资。有工作制度:建立相关人员、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的管理制度,建立两卡发放制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发放给防御责任人和信息员,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给乡镇居民);定期进行气象防灾减灾检查;建立气象减灾工作档案。

五、做好新增加密自动气象监测站规划

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气象局、水务局、水文局、国土局、交通局,在现有自动气象站基础上,选择重要工程区、重点流域、地质灾害频发点、人口集散地、重要交通干线,布设自动气象监测站,各县在11月底前将自动气象监测站布设规划图、预算、安装进度报市气象局汇总提交市政府,此项工作争取列入“十二五规划”。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县民政局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发挥“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宣传教育功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唤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高度关注,促进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做好全乡“防灾减灾日”活动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及时间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活动自5月9日开始至5月13日结束。

二、活动领导小组

乡上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组长,乡政府副乡长、乡武装部部长为副组长,党政办主任、民政助理员、各包村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民政助理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

1、开展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村、站(所)要结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面向公众,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等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各村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播放减灾知识宣传片等形式,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及各种传染病等灾害的有效处置办法和应对措施等应急知识。

3、宣传周活动期间,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在显眼位置悬挂横幅,在全乡内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二)认真组织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5月12日,各村要组织农牧民群众、学生结合本辖区灾害风险特点,开展一次综合防灾减灾避险逃生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三)扎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村要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对农村危旧住房、中小学校舍、集贸市场等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工作,要动员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四、其他事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村要抓紧制定细化活动方案,明确职责,提前做好现场布置、宣传资料准备等工作,逐项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4

关键词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必要性;有利因素;发展主体

建设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是依托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服务平台,在广大乡镇农村直至自然村及公共场所安装气象电子显示屏,依靠GPS通信技术或卫星技术,将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传递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1-2]。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向社会公众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科普宣传、科学种田等综合信息,是直接传递到广大农村、服务“三农”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具有传播便捷、覆盖面广泛、功能完备等特点。建设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解决农村综合信息传递问题的重要途径。

1建立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的所有信息既可直接显示,又可预留语音播报功能,具有传播便捷、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等特点,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解决农村综合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系统建成后,能有效整合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现有的资源,形成一个集约化的预警信息系统,将大大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及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根据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农事环节以及相关技术措施对天气条件的需要,制作针对作物所需的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的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屏分类发送给不同需要的服务对象,以便为当地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提供便利,使气象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

(3)与传统信息传输手段相比,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不仅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而且信息传递速度快,是最简单、最直观、最实用的了解外部信息的方法。

2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利因素

2.1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决定了电子显示屏内容的质量。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中尺度自动、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使得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3]。可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如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各种作物(动物)品种的生长、产量形成等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开展有特色的农产品气象保障服务。

2.2传输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和覆盖面

目前气象信息主要渠道有:电视、广播、报纸、12121、手机短信等,但及时性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建设,弥补了上述渠道的不足,随着各地方政府村村通电子显示屏报务平台的开通,农业气象信息及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将及时覆盖到任何地方,从而拓宽农业信息的渠道。

3发展农村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主体

3.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办

农村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之一,是气象部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解决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千米”瓶颈问题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办”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组织做好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及影响特征,为政府科学指挥防灾减灾提供支撑。该服务平台还可推进农业、渔业等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4]。

3.2建立农业气象点对点信息服务系统

乡镇气象电子显示屏的安装,将全天循环显示该区域2~3 d以内的气象预报及气象信息,在突发气象灾害来临前,迅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告知应对措施,以做好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工作。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点所需的气象信息,制作相应的特色服务,实行点对点服务。

4拓展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思考

为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气象部门可通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将气象等各类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拓展农村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增加或多设置一些信息内容,如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价格以及一些科普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显示屏的作用,这就需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社会广为参与,增加电子显示屏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使广大群众受惠于公共气象服务。

5参考文献

[1] 温亚丽,马玉玲,张静.发展湛江农用气象信息的对策和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A02):234-235.

[2] 吴明柱.无线电子显示在气象信息中心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09(6):88-90.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5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气象工作政府取得新突破。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农办主任和县气象局长任副组长,民政、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为农服务领导小组、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和县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全县11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指出:以中央财政“三农专项”试点县为契机,力争到2016初步建立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县、乡、村三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农村的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应急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县政府目标办出台了2014年气象防灾减灾考核细则,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明确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计分办法及考核细则,年终逗硬检查,考核结果计入各镇乡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总分。县应对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县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及县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气象服务站及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为农直通式气象服务。一是印发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均已完成了认证申请材料的上报工作。三是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人员变动,今年初我局对全县所有气象协理员、农村气象信息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全部纳入中国气象局农村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并即将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四是将全县重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型种养殖户、气象信息员等纳入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无偿为其提供重要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信息,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坚实基础。五是与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签订《直通式服务协议》大户10个。六是通过电视、手机短信、QQ群、微博、微信、党政网、电子显示屏、村村通广播、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农经网等媒介,将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及时传递给重点服务对象。七是统一制作和印发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县气象防灾减灾指南》10000份、《气象科普读物》3000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300余份,协调华风影视集团无偿支援气象科普、防灾减灾影视专题片8部用于宣传。八是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气象服务站、村农业气象服务站、镇村农业气象服务站等三个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站,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

(四)“三农”专项进展顺利。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三农”专项试点县之一,已到位国家资金100万元,在蓬莱镇、回马镇、镇和现代农业园区安装了自动观测站3套、小气候观测仪2套、LED显示屏8块,在镇村安装多功能全彩显示屏1块,初步形成了县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基本框架。同时,在省、市局农气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油菜和甜橙的精细化气候区划及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正在编制中。

(五)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为农气象服务水平。一是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在抗击“8.9”、“9.11”、”10.27”暴雨及“3.20”、“10.11”寒潮期间,我局及时各类气象信息28期,提醒种养殖户、涉农企业、专合组织等直通式服务对象采取有利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今年3次暴雨均未造成人员伤亡,“8.9”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239万元,“9.11”直接经济损失1162万元,“10.27”暴雨损失不明显,由于气象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今年因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创近年来的最低。今年共计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播等农用天气预报21期,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报告6期,气候评价14期,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调查4次。二是认真开展区域自动气象站、山洪雨量站及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监控、维护、数据传输及疑误信息反馈等工作。今年3月底前,对全县所有区域站山洪站及土壤观测站进行了彻底清洁维护,校正了雨量,对个别站点及时更换了电池等配件,确保了数据正常传输。1~10月,我县区域自动站及山洪雨量站数据传输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四是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进行实地调研,及时撰写专题农业气象服务材料,为抗旱减灾提供了可靠依据。今年我县出现了春旱、伏旱,市、县局领导、业务人员与县农业局专家一起,深入旱情严重的隆盛镇、天保镇、镇等,实地开展调查,撰写了旱情监测报告3期。8月中旬,针对甜橙基地白飞虱严重的情况,我局与农业局专家专程实地调查,向生产企业——盛品果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企业根据我们的建议及时采取有利措施控制了病虫害的漫延,最终消灭了白飞虱,使当时濒临死亡的果树得到了重生,企业也焕发了生机。五是积极开展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工作。与县政协一起深入正在建设中的全县粮药物流园区调研,与政协委员们就全县农业生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展座谈,为物流园建设出谋划策。六是加强与国土局合作,及时提供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七是加强与县应急办、防洪办、民政局合作,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及时收集上报灾情。八是与县安监、教育局通力协作,加强对农村学校的防雷安全检查,对全县所有农村学校的防雷装置进行了年度检测,整改隐患32处,避免了雷电灾害事故。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我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春、夏旱。针对旱情,我局多次深入旱区调研,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全年共开展增雨作业4次,发射WR-1增雨火箭弹12枚,有效缓解了旱情。原副县长朱俊华多次对我局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表扬。

二、存在的问题和后期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农”专项资金规模严重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很高,争着试点,更希望得到扶持资金和技术支持。

2、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分工不细,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内容范文6

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5月7~13日,鄂州市民政局、教育局、消防支队、地震局等单位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通过开办防灾减灾信息员培训班,重点排查社区、民房、医院、工厂以及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隐患,举办应急演练活动,宣传防震、防火、防灾减灾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文化氛围。活动期间,市明塘小学等中小学校举行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鄂城区防灾减灾委在泽林镇开展“5.12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提高重点人群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余热,助力农民提高科学素养。5月10日,由鄂州市老龄办、市科协组织的2012年“银龄行动”在梁子湖区沼山镇启动。启动仪式上,来自市仁健医院的10余名老专家为村民进行义诊服务,发放价值3?000多元的常用药品和近千份疾病防治宣传资料。在为期四个月的活动期间,市老龄办、市科协将组织农业、卫生等方面的离退休老年科技人员义务开展“银龄健康进山区”、“银龄科技援农”系列活动,助力农民提市科学素养,倡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宣传科技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对科技工作的知晓度。5月19~25日,鄂州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科协开展以“科技进基层、科技惠民生”为主题的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通过科技政策法规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科技服务民生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活动期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和科技报告会的形式,广泛宣传《专利法》、《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提高公众对科技工作的知

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