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1
1.《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定价:13.40元/本
该书主要阐述了庭院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庭院经营管理的概念、要求及策略,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着重介绍了庭院种植型、庭院养殖型、庭院能源利用型、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庭院无公害生产模式、庭院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模式等主要模式类型的组建及其关键实用技术。
2.《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定价:8.3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着重讲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习性及防治技术;农田鼠害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农药类别、药理及安全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农业基础化学》定价:9.9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旨在使学员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4.《兽医药物临床应用》定价:12.7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兽医药物应用基础知识、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和抗过敏药物及解毒药等11部分。
5.《家畜饲养学》定价:11.70元/本
该书主要内容是:阐明畜禽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营养价值;针对各种畜禽营养需要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而又经济的提出配合饲料的配方。
6.《电子技术基础》定价:17.1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了整流、逆变、放大、振荡、运算及数字电路等内容。而每部分内容中包括电子器件(简称管)、电子电路(简称路)两个方面。“管”指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显示器等;“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管的讲授着重于研究它的特性、参数、选择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对路的讲授着重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应用,包括如何看电路,以及电路的性能、用途、特点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本书有意识地用管、路结合的方式讲述,便于学员自学。
7.《工程技术基础》定价:22.10元/本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大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机械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本常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包括电工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低压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泵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给排水工程识图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热工基础知识、风机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暖通工程基础知识和土建工程基础知识。
订购电话:010-84903218 84904997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模拟电路基础 电子设计 教学改革
模拟电路是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主干基础课,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正如教学基本要求中所指出的:“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以工程实践的观点对一般性的、常用的电子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学习和应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仿真,能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在上述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改内容设计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
为了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为了适应课程学时压缩的现状,应当改变传统的“讲全、讲细、讲透”的教学观念,侧重于对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的充分讲解,重视对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的讲授。选择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与掌握的次要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引导性学习结合答疑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和渠道。模拟电路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课程中有许多内容过程复杂、抽象,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费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二)课程的教改理念
当前,知识要更新,学时要缩短,教学手段必须先进。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对该课程的建设开展了长时间、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想与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构建课程内容与体系,恰当地采用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的重点讲课内容在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基本电路的组成原则、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以及系统结构化设计的思路等方面;实验教学改革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分为验证性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些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改实践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课通过试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基础性单元电路试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实验内容中。在实验所使用的元器件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应以分立元件的实验为引导,突出集成电路的实验。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方法和功能上,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
根据不同专业具体实验内容不同,笔者针对不同专业,设定了两套实验方案,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一)模拟电子电路课件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分三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电子元器件特性参数和基本单元电路为主。根据试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试验来验证模拟电子技术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提高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自行选择测试仪器,拟定实验步骤,完成规定的电路性能指标测试任务,从而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3)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来组装实验电路,拟定出调整测试方案,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1.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
例如,在讲述一个基本放大的电路中的瞬时电流与电压随着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时既费时又费力。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就能动态地演示这些瞬时信号变化的情况,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成为解决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图形、图像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大量的图形、图像、文字等预先存储在计算机内,使得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而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集中在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讲解上。
课件发挥了多媒体的综合优势,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讲授难点,将一些黑板教学不易描述讲清、学生难以理解、实验中又看不到的现象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用了该课件,教师讲解省力,学生感到形象生动、理解轻松,使学习由难为易。
2.变枯燥的结构内容为形象的内容
加强设疑、激疑、适时释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和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设疑、激疑、适时释疑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精心设疑,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适时灵活释疑,增强创新意识。设疑、激疑,并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解答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表面上看不符合常理的答案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去探究原因,这对爱动脑筋钻研的学生来讲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再一方面,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原理性计算准则联系起来,增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前后呼应统一的效果。实践证明,《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缓解了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可以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模拟电子电路知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子设计EDA课件
电子设计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设计中将所学内容综合用于设计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起重要作用。
1.具有新颖的教学创意
电子设计EDA课件从整体设计到各模块的构思都使人耳目一新,每个模块下都有二级子菜单可供选择。如在“多级低频阻容耦合放大器”结构中点击一图片,可观看“多级低频阻容耦合放大器”教学片;又如,针对学生第一次面对“自动水龙头”这类较为复杂的电路图感到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我们按照电路设计原则,制作了设计顺序动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电路草图的绘制,学生既节省了时间,又掌握了设计技巧,当设计结束看着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时学生们感到收获很大。课件将以往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用EDA来解决,体现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
2.结合实际应用制作的电子教学片
为了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我们制作了电子电路教学片,从现场拍摄、录制到编辑,反映了电子产品的发展变化路程以及最新产品。通过播放,学生不仅了解到各种电子电路、电子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还扩大了视野,感受到电子产品的丰富多彩与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3.仿真装配
复杂的电路分析时比较复杂,使用仿真装配,可真实地再现电路中各电子元件的相对位置、装配关系及安装顺序,可反复观看,以帮助学生了解其结构工艺。
4.开发了具有选题、正误判断和最新记分系统的答辩模块
电子设计由于时间紧、学生人数多,学生很难考虑和回答较多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面的情况,以便合理地给出成绩。为此可开发制作具有选题、正误判断和记分系统的答辩模块,并将选题按不同的知识点划分为理论计算部分、结构设计部分等五类。教师在各部分中点选题目,学生选择答题后,立即给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当选择交卷时,即给出答对和答错的题数及所得分数。该课件的使用不仅改变了答辩时间紧、提问不全面的状况,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件和设计课件综合运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影像编辑技术、仿真技术和美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制作整合,组成了具有集成环境的多媒体EAD课件,为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现代化功能较为齐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结束语
上述两个课件融入了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利用了现代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间接问题直接化,在模拟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整个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亲切自然的感觉,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科建设的进行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我们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紧密围绕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课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R].教高[2001]4号.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3
在非微电子专业如计算机、通信、信号处理、自动化、机械等专业开设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相关课程,一方面,这些专业的学生有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又有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可以从本专业的系统角度来理解和设计集成电路芯片,非常适合进行各种应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阶段的工作,这些专业也是目前芯片设计需求最旺盛的领域;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专业学生的应用特点,不宜也不可能开设微电子专业的所有课程,也不宜将集成电路设计阶段的许多技术(如低功耗设计、可测性设计等)开设为单独课程,而是要将相应课程整合,开设一到二门集成电路设计的综合课程,使学生既能够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技术流程,也能够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更深层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因此,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应该把握以下原则。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并重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辅助设计,已经成为集成电路芯片主流的设计方法。因此,在理解电路和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相关设计工具,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重要环节。技能培训与前瞻理论皆有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中,既要有使学生掌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和技术的讲授和实践,又有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新技术和更高层技术的介绍。这样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员掌握了一项实实在在有用的技术;另一方面,学员了解了该项技术的更深和更新的知识,有利于在硕、博士阶段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技术的继续研究和学习。基础理论和技术流程隔离由于是针对非微电子专业开设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讲授中不涉及电路设计的一些原理性知识,如半导体物理及器件、集成电路的工艺原理等,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实现技术上,这样非微电子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入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2非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践
根据以上原则,信息工程大学根据具体实际,在计算机、通信、信号处理、密码等相关专业开设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技术课程,根据近两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取得良好的效果。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优化的理论授课内容1)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概论:介绍IC设计的基本概念、IC设计的关键技术、IC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等内容。使学员对IC设计技术有一个大概而全面的了解,了解IC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情况,理解IC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IC设计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包括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IC低功耗设计技术、IC可重用设计技术等。2)IC产业链及设计流程:介绍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变革、目前形成的“四业分工”,以及数字IC设计流程等内容。使学员了解集成电路产业的变革和分工,了解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数字IC的整个设计流程,包括代码编写与仿真、逻辑综合与布局布线、时序验证与物理验证及芯片面积优化、时钟树综合、扫描链插入等内容。3)RTL硬件描述语言基础:主要讲授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的基本语法、描述方式、设计方法等内容。使学员能够初步掌握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语法,了解大型电路芯片的基本设计规则和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学习和巩固硬件电路代码编写和调试能力。4)系统集成设计基础:主要讲授更高层次的集成电路芯片如片上系统(SoC)、片上网络(NoC)的基本概念和集成设计方法。使学员初步了解大规模系统级芯片架构设计的基础方法及主要片内嵌入式处理器核。
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1)Verilog代码设计实践:学习通过课下编码、上机调试等方式,初步掌握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进行基本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能力,并通过给定的IP核或代码模块的集成,掌握大型芯片电路的集成设计能力。2)IC前端设计基础实践:依托Synopsys公司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平台DesignCompiler,使学员通过上机演练,初步掌握使用DesignCompiler进行集成电路前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RTL综合、时序约束、时序优化、可测性设计等内容。3)IC后端设计基础实践:依托Synopsys公司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设计平台ICCompiler,使学员通过上机演练,初步掌握使用ICCompiler进行集成电路后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后端设计准备、版图规划与电源规划、物理综合与全局优化、时钟树综合、布线操作、物理验证与最终优化等内容。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1)IC设计基本知识笔试: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学员队IC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流程、简单的代码编写等。2)IC设计上机实践操作:通过上机操作的形式,给定一个具体并相对简单的芯片设计代码,要求学员使用Synopsys公司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前后端平台,完成整个芯片的前后端设计和验证流程。3)IC设计相关领域报告:通过撰写报告的形式,要求学员查阅IC设计领域的相关技术文献,包括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技术、设计流程中相关技术点的深入研究、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等,撰写相应的专题报告。
3结语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4
一、课例简介
(一)课例名称
基本RS触发器
(二)课例内容
基本RS触发器的概念及其应用。触发器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而基本RS触发器又是各种类型触发器的基本形式,因此它对整个章节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特征
学生为电子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本课程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制作的能力。已在本课程学习了“与”、“或”、“非”及其复合逻辑的逻辑符号、逻辑表达式及逻辑运算规则,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本知识,对将触发器用于实际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有强烈的认知愿望,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很感兴趣,但又觉得难度大。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触发器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分析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触发器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2.方法和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电路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数字电子技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内在发展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投入到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基本RS触发器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根据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分析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目标实现策略
1.通过课件中的实物图片、动画、模拟仿真等手段将学生带进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引导式的问题循序渐进地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教师引导、启发。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发言、同学点评、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五)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评价,注重利用学生学习质量反馈结果改进教学。
1.过程性评价。
(1)通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反馈。(2)学生讨论及上台演示的表现。(3)通过学生完成“在线测试”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2.形成性评价。
通过查阅网络课程的“电路设计与制作指导”栏目,完成“由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能正确选择和测试所使用的元件,电路设计正确、布线合理、制作美观,电路通过检测能实现相应的功能。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必要性 有效性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等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充分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进行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不少学校的《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同一本教材,不同层次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也是如此,目前我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生、五年制大专生及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生,虽然分班授课,但是教学中使用相同教材,而不管学生层次不同,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生学制不同,教学学时安排不同。面对初、高中学生、三年、五年制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进行学习的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获得教学实效的保障。我校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电工学》,现谈谈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
一、根据学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学制等情况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授课计划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中毕业三年制学生教学实施过程
初中毕业生的特点是底子薄,基础差,缺少相应的物理知识,没有扎实掌握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在学习交流电、变压器、电气控制等知识时困难重重。为此我的看法如下。
1.调整授课内容、进度,放缓授课速度。
我校所用教材共计七个章节,第七章常用电子元电器件及应用电路可作为选学内容。该门课程内容在一个学年内讲完,我认为第一个学期讲前3章(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交流电路),第二学期重点讲授3至6章(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机械的基本电器控制电路),第七章是选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安排确保第一学期有充足的课时给学生填补知识漏洞,为第二学期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补充相关物理知识、数学知识。
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弥补与强化知识,凡是新知识点涉及的物理知识都要提前准备好,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把学生缺失的知识补上,然后慢慢渗透,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有的基础差的同学连基本的数学计算都掌握不牢。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路时,有的学生连正弦函数知识已经遗忘,甚至一些特殊角度的正弦函数值都已经遗忘,老师在讲授前要把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
3.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际使用部分知识的讲授
针对三年制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强化本书中有关实际的应用知识。其中测电笔使用、电阻器主要指标、常用照明电路、受控白炽灯的安装、安全用电常识、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及简易处理等知识应作为重点讲解。
(二)五年制高级班教材使用及教学过程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必要的教学内容。
通用教材的针对性较差,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对于五年制高级班学生而言深度不够,需要补充。例如:6-2中,教材仅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图识读的基本知识。补充电气安装接线图与元件布置图等知识可以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契机。这部分知识采用PPT实施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补充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
初中毕业五年制高级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分析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及掌握情况,补充必要的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例如:矢量运算知识。
(三)高中毕业生教学过程实施
高中生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对电路、电磁场的学习相当于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与横向课程的衔接,增加实验与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状况,将学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电气、机械设备涉及的国家电工和电子元器件类安全标准作为教材内容或辅助教材,让学生熟悉或了解相关标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教学中可顺便辅助介绍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运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等国家标准。
高中生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相关的知识。关于这部分知识传授,我的教学思路是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掌握该节知识点,具体过程如下。
电路分析由简单到复杂。启动控制电路介绍点动(加短路保护)连续控制连续加过载正反转控正反转控加过载带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带有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分析时重点分析电路连接及实现功能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对照分析、对比掌握。
具体学习过程为:在学生掌握直接启动电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包括启动和正常运转时的要求。
(1)引导学生设计电路。
(2)画控制电路图进行交流讨论。
(3)挑选典型线路进行班级交流,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疑点逐个进行分析、解惑。
(4)按照线路进行安装,通电演示,看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电动机的动作过程,加强感性认识。
二、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的问题。《电工学》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同。
(一)机电类专业
《电工学》课程是机电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以电工基础知识为基础,以机电技术的学习为重点。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目标,突出教材的定向性或针对性,兼顾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传授知识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确定课程目标如下:(1)掌握直流电路分析;(2)掌握常用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3)了解各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启动和制动方法;(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5)掌握基本电器控制电路,了解电气控制装柜等电器装置(补充)的安装。
(二)非机电类专业
该课程作为非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授课,教学目标是:培养非电类学生掌握一定电工与电子基本知识,以电工部分的学习为重点,了解电子技术的学习。例如:我校电子专业是弱电方向。《电工学》课程中电工基础知识等内容是强电,该专业课程目标:(1)了解直流电、交流电及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补充电阻常用电阻器识别、电阻器参数、固定电阻色环识读、检测等知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2)了解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主要特点。(3)了解电气设备、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简单的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安全用电常识,增加电容部分的知识,掌握电容器的识别及检测。(4)能看懂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图。(5)重点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补充二极管、三极管极性判及正反向电阻检测等内容)。
四、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次教学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6
1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
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知识(理论知识)方面,二是职业功能(实践能力)方面。
(1)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知识、常用电工工具、量具使用知识、常用材料造型知识、安全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职业功能(实践能力)。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双证融通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方案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单相晶闸管整流电路原理、晶闸管的选用方法、交流变频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软启动器的组成和应用基础知识等,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包含知识点,设置对应学时数。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为例学时安排如下。课程以理实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全部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师与学生配备达到1∶20的比例。
3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人数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要有层次,在规定学期内穿插安排此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能保证优质完成。
(2)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课程标准要随着职业资格标准的修改而修改,目前看职业资格标准并不一定完善,有可能会根据职业的需求而修改,课程标准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完成与职业资格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