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一直存在种种弊端,分阶段实践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引起高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应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强化实践力度。因而文章针对高中英语分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课外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符合实际需求

课外阅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且课外阅读资料和题材十分广泛而丰富,并不是所有的课外读物都适合学生阅读,能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起到帮助作用。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筛选和整合。课外阅读材料应该和课内阅读资料相辅相成,具有趣味性的题材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潜移默化中掌握大量词汇,为阅读训练奠定良好的词汇基础。

2.掌握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材料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一现象,掌握阅读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结构简单的文章,学生可以重点阅读摘要和小标题,而对于解释等内容则可以跳读甚至略读。而对于内容丰富优秀的篇章,则可以采取精读的方式,重点阅读和领会文中内涵和所表达的意义,思考和品味文章的本质和精髓所在。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阅读课外材料切忌盲目、漫无目的,应该树立阅读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取得阅读成效

如果阅读了大量文章但是却一点收获都没有,就不符合阅读的宗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和安排课外阅读材料时,应该随时注重反馈结果,并及时对反馈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和调整,以便确保能够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起到积极作用。例如,笔者曾经指导学生进行原版小说阅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强化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环境主要集中于课堂上,教师往往将大量精力放在阅读材料精读以及知识讲解方面,学生很难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必须率先转念观念,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2.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课外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强化和延伸了课堂内容。但是,课外阅读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时间分布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以便保证课外阅读实践教学能够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不同,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另外,阅读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然后和同学小组之间进行及时交流和合作。如果实在难以理解,可以让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及时进行阅读评价,获得反馈

要想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仅仅依赖阅读计划和科学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对阅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及时评价,对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以便及时发现自身阅读的不足之处,适当对阅读计划、阅读材料风格、阅读进度以及阅读技巧进行合理调整,以便灵活运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效率,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量,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技巧和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科学地制订分阶段课外阅读教学计划,丰富课外阅读资料和题材,能够缓解高中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外阅读成效,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坚持和积累。

参考文献:

[1]李振来.快乐阅读成长思想:开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读写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12).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52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言语,提升英语素养的重要方式。但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内英语阅读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只有享受课内阅读的成功体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从不同的课型给予学生不同策略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入门指导课:感知内容,习得方法

课外阅读基础课型针对能力相对薄弱,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旨在帮助其整体感知英语文本大意,掌握基本学习方法。下面,以阅读《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为例。

1.“I think”:激发好奇,猜测内容

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本故事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对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中,教师以“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这一问题将学生的关注聚焦到文本情节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2.“I know”:激活思维,感受价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基本读懂故事大意,并对前期的猜想预测进行对比验证。这是入门课型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形成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

英语故事总会围绕一条鲜明的线索和中心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显性线索,删繁就简感知故事情节。本课教学中,教师就以猴子反复的“Don’t wake up Mana”引导学生贯穿整个教学,并相机渗透相关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强化学生英语阅读人文因素的挖掘,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与故事意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以后深入有效地持续性阅读奠定基础。

3.“I hope”:激起想象,创编故事

学生对故事的续写与创编既是对故事阅读的检测,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延续,更是在创编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设问:“What do you hope will happen tomorrow?”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通过学生的自主创编,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释放,更为之后的阅读埋下了伏笔。

二、问题解决课:收集整合,指导跟踪

当学生的自主阅读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共性问题,该课型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共同的文本为载体,通过教师教学前后的策略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自主阅读扫清障碍。

1.指导前置:提炼中凸显共性

教师在确定了阅读书目《Mole and the Baby Bird》后,随机给学生发放了阅读记录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阅读记录卡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问题意识。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记录卡,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学生共性以及核心价值的问题,为指导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指导过程:释疑中深入理解

在这一课型指导中,教师以学生记录卡中的共性问题为蓝本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英语词汇的认知理解、故事内容情节疏通、英语阅读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如:“Does the word ‘cr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different pictures?”教师借助“cry”情境的不同,通过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思,从而理解“hard”。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深刻把握Mole从发现小鸟,到悉心照顾,再到最终放生环节中的心路历程等,并在最后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Mole?”引发学生对观点的阐释,激发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批判性思维。

3.指导后续:调研中反思调整

课堂指导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结束,教师还可以通过访谈表继续对学生阅读进行跟踪调查。这样既可以检测课堂指导效益,随时反思调整自身的指导策略,同时也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文本拓展课:综合训练,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指导 阅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4-01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些理念揭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看书……”新课改明确的指出阅读能力培养旨在使学生终身受益。

依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途径获得,70%以上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新课准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不够,导致知识面过窄,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落实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

一、将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都没有将课外阅读列入其中。每学年开始语文教师要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推荐规定性阅读的书目,提出阅读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的意图、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确定课外阅读的数量、内容、时间安排,以及措施的落实;统筹学校或教研组的各类语文课外活动。学生也要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要包括规定性阅读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的自主性阅读,以便有计划的执行。

每篇课文学完后,可安排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让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如,学了冰心的《忆读书》,可让学生读读其他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体会,让他们受到感染,激发读书的兴趣。如,学完《空城计》,让学生看看诸葛亮其它足智多谋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

每个星期可安排一二节课外阅读课,形成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第一动力。唤醒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可利用班会、校橱窗、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和学生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再次,还可以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经验座谈会”、“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些交流展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交流了读书方法,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大氛围,让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再班级树立阅读榜样,评选“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推荐能手”、“朗读之星”等一大批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加以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缺失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认识上误区造成的。实质,每学期的阅读指导课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指导课类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结合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授几种常见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圈化法、批注法、摘录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进行阅读。

四、加强课外阅读的评价

学校要把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质考核中。尝试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下,多角度、客观的评价其课外阅读情况。评价时既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又要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保持阅读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读书成果,对照学生个人制定的阅读计划,检查目前阅读学习的状况与目标的差距,在参照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改进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可让学生互评,同学间既可以互相交流读书方法、读书心得和读书窍门,又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及如何接受别人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五、提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部分教师自身阅读课外书籍不多,不了解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关注优秀青少年读物,甚至对当今著名期刊不闻不问。这样使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封闭、狭隘,课外阅读指导能力不强,自然不能适时给学生推荐和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得要领,勉为其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知识积累上狠下工夫,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谷伟锋,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课外阅读,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1期

[2]黄亮生,坐实课外阅读于语文教学常规中。现代语文,2011年20期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30-04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新语文课程对学生阅读的量和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小学阶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设法和家长配合,做好家庭阅读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二)学生的终身发展呼唤着有效的阅读

语文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为幸福人生奠基。要想完成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积累智慧和情感,在主课堂上做到合理高效的阅读,追求教学最优化,使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要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即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从教材出发,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一种开放而底蕴深厚的母语学习。从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的视野看,语文学习既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有很多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学校调查发现:25%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1%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7%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

阅读是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

(四)课外阅读指导不够

我们常说: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学校调查表明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广泛阅读的实效,应以课堂为载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促使学生不断地结合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一)结合课堂教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开来。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5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以此为参照,结合笔者在我省其它兄弟学校了解的情况,反思笔者所领导的课题组有关的研究情况。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工具的编制

笔者用自己编制的调查工具――“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学生问卷)”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家长问卷)”。随机向我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发放60份问卷,收回56份有效问卷。

在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过程中,主要从影响课外阅读的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资料获取途径、学习收获、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学习能力、教师的相关要求等几个方面。针对家长的调查,主要是想通过家长渠道,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情况,目的是使之能够作为学生调查问卷的补充调查。针对家长的调查内容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家长的判断、买书指导、学习观察、亲子交流、家长态度五个方面。编制观察工具的理论依据:一是依据学习心理学关于学习过程发生的基本原理。二是依据我们课题组在前期课题研究中获得的关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的经验成果。

三、调查结果

两份调查的汇总统计结果如下:

(一)学生调查

1. 学习兴趣。兴趣浓厚的32.1% ,一般的60.7%,兴趣很少的7.1%。

2. 学习习惯。经常写笔记的35.7%,有时会写笔记的35.7%,基本不写笔记的32.1%。

3. 学习时间。利用双休日看书的35.7%,利用午间休息看书的7.1%,利用晚上睡觉前一段时间看书的46.4%,利用其它放假时间看书的10.8%。

4. 最喜欢的学习内容。选择武侠、言情、网络之类小说的17.8%,选择电影及娱乐时尚书籍、漫画等的39.2%,选择文学及经典名著的42.8%。

5. 资料获取途径。同学朋友间借阅的21.4%,网络阅读的17.8%,到图书馆借阅的25%,自己购买的53.5%。

6. 学习收获。感觉收获不大的14.2%,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的46.4%,深受启发从而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7.1%,常受感动丰富了自我情感的17.8%,提高了阅读写作水平的32.1%。

7. 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经常交流的7.1%,有时交流的60.7%,没有交流的32.1%。

8. 学习能力。每学期看1~2本书的10.7%,能看3~5本的32.1%,能看6~10本的35.7%,能看更多的25%。

9. 教师的相关要求。经常会要求读的21.4%,有时会要求读的50%,很少要求的28.5%。

10. 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课程学习。认为有很大矛盾冲突的17.8%,认为读课外书能够促进所学课程学习的57.1%,认为二者没关系的25%。

(二)家长调查

1. 家长的判断。认为自己孩子喜欢课外阅读的75%,不喜欢课外阅读的25%。

2. 对买书的指导。给孩子买书的指导原则,家长认为重要、对孩子有用的就买的53.5%,孩子喜欢就买的10.7%,会和孩子商量买什么书好的35.8%。

3. 学习观察。分为放学后和节假日两种情况的观察。在放学后,孩子在家经常阅读课外书的21.4%,有时读的64.2%,很少读的14.2%。在双休日,孩子在家经常阅读课外书的32.1%,有时读的43%,很少读的24.9%。

4. 亲子间交流。家长主动和孩子交流阅读体会的7.1%,有时会的10.7%,很少的35.7%,没有交流的46.5%。

5. 家长态度。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是支持态度的92.8%,不支持的7.1%,无所谓的0.1%。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初一和初二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是很好。其中原因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学校教育问题较多。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众多方面的不足

1. 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足。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持有浓厚的兴趣是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前提。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各种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每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前提下,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够不断适应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变化需要的人。喜欢并学会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走出校门,承担一定社会角色之后继续学习人类各种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遗憾的是,从我们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只有调查总体的1/3,更多的学生或者学习兴趣不浓或者没有兴趣。众多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以及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调查中持否定和无关态度者近半数),都应该成为我们反思当下中小学校教育问题和改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探究视野。

2. 学校教育职责的缺失。当前在众多媒体开展的教育话题讨论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常常被概括为与升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力,显然是对学校教育本质的涵义存在误解。本次调查中,学生在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料获取方法方面能够做到比较合理的也只有总体的1/3左右,更多的学生则不能合理地安排、选择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之后少有交流(经常有交流的7.1%),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是相关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14.2%)的读后感受不够深刻,说明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的。如果深究其原因,应该与其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接受指导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多数教师(78.5%)在日常教学中不会主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说明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缺少足够的认识。从读书数量上看,能够在一学期看5本书以下的学生(42.8%)为数很多,说明这些学生的课外学习并不积极。能够看10本以上的只有1/4,应该是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少数学生群体。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各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注、指导过程是不够的,甚至是忽略的。

(二)家庭教育存在盲点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是支持态度的(92.8%),并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75%),我认为这是因为家长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看清楚孩子们读的书是否真是“课外书”,因为在放学后和双休日里观察到孩子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却不到1/3的群体。在对孩子的买书指导、读后交流方面,能够给予合理指导的家长是很少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行动的。

五、建议

本次调查是从学生对语文学科课外阅读的情况展开的,基本上反映出我校语文教学中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情况,同时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他学科的课外阅读情况。综合的信息表明,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和指导是不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协调工作。这是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课外阅读,或者不会从事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建议如下:

1. 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过程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形成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如,在阅读内容的选择、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时间的安排指导、学习水平的评价与表彰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设计,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奠基场所,以克服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学科教育之间相互分离、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衔接的松散教育情况。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语文课程 课外阅读 生命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较之过去的语文大纲的有关要求,新课标更加关注人文精神。

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外略读和课内精读应该一样重要。学生课外阅读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一是表达。可以说,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发现在高中生中存在严重的课外阅读不平衡现象。大部分人的课外阅读很局限,只看一些市面上畅销的作文书,这导致他们提笔写作文就出现大量的题材雷同。只有小部分学生读书涉猎稍宽,男生偏重历史类的,女生则偏重一些青春文学。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人写一段话:某篇文章,告诉我们……或者某本书,让我懂得了……第二天作业收上来我无比失望地发现,大家所读的文学作品,大多局限于《鲁滨孙漂流记》等几篇有限的小学、初中里强制要求阅读的作品上,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写到了《白鹿原》等一些经典重量级让我眼睛一亮的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推荐了阅读篇目,并在教材中安排了部分名著导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怎样处理这部分内容,学生又是如何对待课外阅读的,效果如何,教师是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安排了专门时间进行检查和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老师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