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中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实践

工艺美术来源于民族文化,并且将人们对于器物美的追求展现出来,凸显地域或是民族的人文文化与精神,还能发挥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工艺美术,许多中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与工艺美术知识相关的设计专业。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工艺美术虽然办学特色显著,但是总体来看课程都是对原有工艺美术本科教学课程进行压缩,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受到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教学任务设定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与中职院校发展现状不适应的现象。

一、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培养目标与模式

对于培养人才目标来说,需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教学目标。但就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往往因为缺乏深入研究,许多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定位偏差的现象,还会导致中职院校的学生无法适应以及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对整个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与同专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中职院校则沿用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维性教学,对实用技能的培养关注度不足。课堂的实践操作大多采用模拟的方式,很少会引入真实的生产项目。长此以往,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会使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无法掌握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修养,不具备本专业的职业实践技能。与此同时,由于工艺美术属于新兴专业,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也比较大,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缺乏办学条件及办学能力的情况下,开设工艺美术以及相关的设计专业,会导致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发生。

(二)教学与课程

在中职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中,许多课程都是通过简化本科课程而来,使许多课程内容存在相互脱离、联系不足的情况。由于缺少变革,这些来源于本科院校的课程大多更加注重理论研究,而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度不足,而中职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没有与理论课程互相融合,学生无法从整体的角度理解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基础薄弱。许多教师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作为核心内容,对工艺美术的市场发展情况了解不足。有些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分离,并且将更多的实践时间安排到假期,学校也没有给予相应的监督及指导,导致学生的实习状况随意,实践学习的效果不佳。(2)仍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整体创新力度不足。而对于工艺美术这种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大部分中职院校仍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课题教学为核心进行教学,缺乏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制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意识。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正确把握工艺美术专业特点

(1)工艺美术专业的整体实践性较强。自古以来,工艺美术就存在于长期的实践生产过程中,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就是实践动手技能,并且从大量的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此外,经过不断的创新及实践,学生制作工艺美术品的技能水平逐渐提升,能自己发现并且解决问题。(2)工艺美术专业的创造性较强。发展至今,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种类或是样式变化较少,缺乏创新精神,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实用性以及审美需求。基于此,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中职院校在进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敢于突破自己、拥有全新的创造精神,并对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设计理念等有全新的认知。

(二)树立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人们更加注重文化艺术对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工艺美术产业属于核心内容,提供了相应的智力支撑,需要为其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实用技术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阶段,需要将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作为基础,推动教学向着模块化的课程转变,并制定开放性的教学计划,以此培养出适合工艺美术企业用人需求、创新意识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明确新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新型工艺美术人才来说,其具备创新设计思维,把握工艺美术文化性基础、艺术性表现、精湛制作技艺的关系十分重要。在创新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提升学生的自我能力。中职院校培养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从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等角度入手,还需要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做好铺垫,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掌握岗位转换、主动工作、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使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人才能以实用性的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能胜任更多的岗位。(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传统工艺美术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会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阻碍了当地工艺美术的健康发展。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学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制约的传统因素,并且靠自己的努力尝试打破它。(3)明确学生差异化发展方向。通过建立新型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挖掘学生的技术及个性。对工艺美术品的制作环节进行分析,学生掌握各个环节的制作技艺,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其制作擅长的工艺。以扬州漆器工艺学习为例,结合扬州漆器的彩绘、点螺、雕漆等各个种类的工艺,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以此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

三、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形式变革

建立工作室制,将形式不同的工作室作为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方向。在工作室的运营过程中,引入公司化的管理模式,以骨干教师以及专业带头人员为主导,青年教师或是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负责人,承接美术产品订单以及项目。通过将实践引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打破封闭式课堂教学的禁锢,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制造工艺项目中,掌握综合专业技能。通过建立教师为领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工艺美术项目课题,教师需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发现普遍存在的实践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以此提升学生实践、实习的效果,有效缩短课堂以及工作岗位的距离。

(二)突破课程教学内容

在培养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人才的阶段,将实践教学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工艺操作技术,并从整体、宏观的角度进行探究,务必要做到能自己总结实践的规律,研究个性化的工艺技术方法,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低年级学生来说,以理论指导为核心,建立实践为目标的学习模式,等到学生对于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有了感悟之后,可以在高年级课程教学中,加入技能训练、思维创新等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突破的精神。

(三)改革教学方式

利用主题教学法的优势,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主题,使学生能以职业化的状态学习知识。首先要确定主题,并且分析整个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要了解需要达成的学习任务目标。其次对于主题进行合理的创意构思,对工艺美术品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技术创作工艺、原材料使用、市场需求等进行充分考究,对比不同的制作方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再次进入工艺制作阶段,结合设计的艺术性、材料性、工艺性进行实验,等到成熟之后再进行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最后,学生完成作品之后,展示自己的创意以及制作的重点。教师对其进行总结与评价,并评选最优秀的工艺作品。这种主题式的教学方式与以往各个科目独立的教学方式不同,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究工艺美术产品的完整制作过程,并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

(四)转变教学评估形式

对于中职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评估来说,其具备一定的发展性,评估的形式以及方案需要以工艺美术的标准为核心目标,并结合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做好工艺美术教学的评估工作。在此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评估注重结果的理念,更加注重进行整个过程的评价,并考核不同阶段的工艺美术课程,仔细分析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不足及优势提出意见。

(五)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阶段,要注重将工艺技术与艺术审美进行融合,并且注重理论与专业实践并重,并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掌握更加丰富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对于现有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师资队伍来说,需要加深技术实践,并深入学习与工艺美术企业相关的工艺技术,不断丰富其操作经验,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理论上能解决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还能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产生的变化,能促进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全新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出更多符合社会新工艺美术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婧.文化创意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课程链构建实践探索: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J].湖南包装,2019(6).

[2]李思燃.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6).

[3]喻竹,严颖.浅谈高等院校工艺美术的技艺传承[J].牡丹,2019(17).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培养 定位 模式 就业 转变观念

一、工艺美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服装、财会、市场营销、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的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就业难,索性把工艺美术专业改成了高考升学班,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以我校为例,工艺美术专业在校人数由2007年的110多人缩小到2010年40多人,工艺美术专业的生源人数在逐渐地减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工艺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站得稳、立得牢,健康发展。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中,班级上课制、师徒制一直是历年来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单一或繁杂,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发展与实用空间,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在既无师资又无实训设施的条件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致使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向其他专业分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优化培养模式的几种做法

1.优化课程设置。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置有德国模式和加拿大CBE课程设置模式。其中德国模式较为突出,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类)合理的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训比例,改革一些俗套、老化、不适应就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应积极适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与教材,积极研究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电脑技术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

3.强化实践训练。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4.增强创新能力。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一面极其破旧墙壁上斑驳的印迹,找出可视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为我校设计学校标志;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等等。这些训练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5.参加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企业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能在企业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3

湖南省特教中专学校自1998年成立以来,工艺美术专业自此开始进行如何适应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探索之路。由于当时学校尚在起步阶段,办学规模小,教师、教学场地、实训设备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都极为短缺。但是就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学校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校尝试开设了雕刻、泥塑、油画、电脑美术等课程,在课程之外进行了大量的企业实践,最后很多学生都进入了相关企业工作,还有些同学在工艺美术的专业道路上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何青松:1998级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肢体残疾,在校期间学习了雕刻、泥塑等课程成绩都很好,在企业实践环节中接触到了纸雕工艺,并深深的为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毕业后先是进入了工艺品厂从事纸雕制作品的制作和生产,后来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专门从事纸雕的创作。

2000前后学校陆续设立了工艺美术、油画、电脑美术三个专业,在依然简陋的环境下实行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模式。工艺美术专业先后开设了木雕、纸雕、剪纸、泥塑、漆艺、编织等多门课程,并且积极与社会接触,与一些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作品。为了使学生的培养、课程的设置能更加的科学、合理,并持续发展,学校从2006年起在工艺美术、美术绘画、美术设计三个专业开始探索进行学分制改革,探索的重点是课程的设置。学分制实行之后,为了防止必修专业课程有可能产生的偏倚,也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我们还开设了多门选修课。

余鑫:2005级美术绘画专业学生,听力残疾。从小家庭就对她进行了很好的艺术培养,热爱跳舞,美术基础也很扎实。由于我们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舞蹈专业,选择了在美术绘画专业就读。学校成立有舞蹈队,每天在舞蹈房有固定的练舞时间,也有很多的表演机会。学分制试行后,她以油画作为主修,选修舞蹈,既接受了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又发展了自己的爱好,在舞蹈与绘画之间两方面取得很好的平衡。毕业后进入湖南一家艺术制品公司,现在深圳大芬油画村从事商业油画的绘制工作,同时在一家专门针对聋人进行艺术培训的艺术学校担任教师。工作后,多年舞蹈的练习也为她得到了额外的收获,公司里大大小小的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艺术在她的成才道路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0年学校新校区落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层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年开始对教育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初衷是想从工艺美术行业的角度上去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职业教育。工艺美术行业的门类很多,大部分行业是技术型的,它包括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基本上都是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工作。经过对艺术行业的多次反复调查沟通,学校确立了继续保持发展较好的专业,分方向发展的目标。具体做法是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促使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能适应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在强化和保持目前优势专业的前提下,分专业方向发展,一方面利于发展学生的不同特性,另一方面避免学生所学过多过杂而导致的学艺不精的现象发生。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课程观、以及残疾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因此我们根据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的社会环境、发展状况,前景等设置了不同的专业课,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指向动手能力的提升方面。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文化表征,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术行业之一,陶瓷生产制作已存在了一千多年之久。在许多传统行业逐渐没落和式微的背景下,陶艺却以他独特的魅力重新焕发光彩。陶艺专业就是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思路而设置的专业,以教给残疾人一技之长和为陶瓷产业输送合格人才为宗旨,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陶艺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打造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特色艺术专业,培养实用、应用性人才,使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有陶瓷造型、装饰等的设计与制作的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适合学习陶瓷艺术,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专业方面学校也进行了探索。很多残疾人求学之前从未接触过艺术,对各种艺术形式并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哪个专业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因人而异进行专业选择引导和职业指导。有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比较发达,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因为每个同学的特点都不一样,每个同学适合学习和从事的专业也各不相同。从因材施教的理念出发,每一年新生进校后,通过第一个学期的素描、色彩等公共基础训练课程,在进入第二个学期开始的专业课程之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测试以测试结果为参考,并与家长沟通,提出每个同学适合学习某一专业的建议。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残疾学生既能较好的实现就业,又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成才的目的。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4

(一)师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艺美术高职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约80%的大专院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还将其独立出来,成立设计学院。一方面,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一拥而上,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这就导致市场需求与教育供应不成比例的问题,也间接致使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人才匮乏。有的一半以上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都来自于中文、哲学等一些与工业美术专业不太相关的专业,在这种局面下,工艺美术类专业师资供应不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教学设备

现状工艺美术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既有教学原则的一般性,又有其独特性,应将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高职工艺美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挖掘学生创作的潜力,工艺美术高职教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及熟练使用特殊的材料技能等,达到此效果,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会使用到多媒体及特殊设备向学生展示、实践与工艺美术相关的信息,以此进行更好的创作。在高职院校中,教学设备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高校基本都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同样应用广泛。但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工艺美术专业,多媒体设备存在一定的局限约束性,如在传递信息上单一、硬件受限制、设备及材料受限、资源不能共享,不利于交流等原因。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越来越不适应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的要求,不适合当前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教学向现代化过渡的需求。调究数据显示:造成高职工艺美术师资培养硬件匮乏与落后的原因,有58.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培训场地条件限制,17.6%的教师认为是物质条件限制,还有13.7%的教师认为是统筹规划不够。因此,如何提高工艺美术教学设备、仪器设备与特殊设备的使用率是工艺美术高职教师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在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方面对工艺美术教学设备管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观念、管理体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保障机制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贵重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与各高校资源共享的机会。因此,根据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工艺美术高职教学设备高效且科学的管理、使用以及共享机制,是当前工艺美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一种教育。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职工艺美术教师首先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搞好市场调研、教学定位、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出应用型、全能型、实用型的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卓越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就业中获得更好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专业综合素质的情况,课题组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江西本地一些有代表性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学院、江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含网络试卷),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达到95.7%。本次问卷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几个方面。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其中参加过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15.4%;乐意参加工艺美术培训的教师有36.8%:认为课程安排合理的教师有11.7%;另有12.6%的教师对工艺美术创作技巧不熟悉、23.5%的工艺美术教师认为教学和时代有所脱节。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工艺美术高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很有必有的,以此来增强工艺美术高职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

1.教师专业知识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知识,是指在工艺美术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工艺美术知识。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方式不重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例如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时注重学生简单基础的平面设计制作软件,没有从更深的专业角度去教学与引导学生,这样使学生局限在机械的制图领域,无法具有创新意识与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从图2中可看出,学科背景知识、专业教学知识在整个金字塔里占的比重较大,但是我国工艺美术类高职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提高学科背景和专业教学知识是高职工艺美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工艺美术类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知识,也值得各大高职院校倍加重视。

2.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是指在工艺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工艺美术专业知识与经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从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定位来分析:一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艺美术教师应时刻关注市场走向以及学生专业素养适应市场要求的变化,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市场的变化节奏相匹配,内容上体现出最新成果的可靠性方向。另一方面,在专业师资的配备方面,加大师资力量的协同发展,既要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引进一批具有企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教师来丰富教学实践队伍,保障教学质量的高效、优质。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状况。

审视以往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代的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在不断的变更,教育思想观念也随着模式的变化而在一直的更新,创建出一种符合新一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新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都存在着诸如教学管理体系薄弱、教学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另外,由于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上课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且随意性大,导致学生接受面狭窄,应用能力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现象,进一步造成人才浪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则是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却无法培养出与企业相匹配的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学生。当前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加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出应用能力强并可以与技术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学生,这才是高职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重要环节。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学校工艺美术类课程过于模式化,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顺应市场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掌握国际工艺美术设计流行趋势的方向感不够,这些也是影响教学内容的最为直接因素。教学方法墨守陈规,缺少大胆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协调。另外,高职工艺美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在遇到相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等实践操作问题上容易产生迷茫与退缩的情绪,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至少要增加一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的能力培训课程,从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竞争力。各高职工艺美术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将学生从理论型转变为实践型。

二、高职工艺美术类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中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教师针对“您认为学校的专业设施能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1.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能够满足”,28.7%的教师认为能够满足。但在走访中,却发觉不少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目的的理解中把综合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淆,觉得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工艺美术综合能力,由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在我国大部分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中,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课业成绩的评定大多都以“作品是否好看、获奖是否多”为标准,很少以“市场需求”与“一幅作品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消费”为评定标准。其实,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检验设计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入手,降低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成绩的硬性评价要求,客观辩证的对待。

三、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的职业指导性定位

(一)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在新世纪阶段,各高职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而现实情况则是众多高职工艺美术类院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基本成“跟风”状态,并且出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吻合现象。二是传统思想观念严重,基础课程的设计只以美术课程和手工画为重点,缺乏完整的体系。因此,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传统思想为主线,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教学方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选修课的学习,体现教学机制的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工艺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又是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新世纪变革人才的关键所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使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把目标定位在适合一线岗位需求的要求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抓住重点,多设置专业重点课程取代一些非重点的课程。充分发挥本地区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培养出适合国情、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高职工艺美术类专业实践课程,必须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市场、企业,作为重点来安排。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赢,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和保障,发展和延续,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当企业或单位提出方案以后,专业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向企业以及专业教师阐述,最后再由几方共同决定使用哪个方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还可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让他们及时掌握社会及企业所需的设计趋势动态。最后,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一是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材料要具有可选择性,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技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实践变量。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就是一个教学量的改变,它往往与其他多个要素有关联,因此,教学研究常见的对策是掌握变量法。学生的认知水平程度有高有低,教学进展程度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问题,这时,教师就需有重点、目的来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三是传送信息的多样性。在探索式的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这也是一种改进我国高职院校工艺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高职工艺美术教师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高职教师师资结构及建设标准工艺美术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不断更新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除了学历上的提高,还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提高,并争取在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所突破。此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相关经验来优化师资结构。合理的师资结构应该是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与客座教师各占编制数的1/3。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地调整师资结构,让其趋于合理,才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和评价必须以职业指导作为相应的标准。从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设计市场的运作环境,还能具有较高的创意能力和工艺美术水平,这是工艺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意识拓展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只对教材和学生有深入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以及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在课堂上要将市场的最新动向、流行趋势传达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内容迎合市场。另外,教材不要与现实生产活动脱节,出现滞后性,加强教材的应用性研究,将教学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根据市场需要挖掘学生在工艺美术专业上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三)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应对市场竞争与挑战竞争意识也是市场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高职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并积极主动投入竞争,在竞争中寻求进步,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躲避竞争,只有主动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次应该努力让企业走进课堂,让教师与学生走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市场的了解。同时,提升教师了解、引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高职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丰富学生与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间接地提高了学校的竞争能力,形成教师与学校“双赢”的局面,或者是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四)提升教师课程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达到“知行思”融合知、行、思(学习、实践、思考)是人类提升能力的独有方式,是一名工艺美术教师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因此作为工艺美术教师,要熟悉工艺美术的职业能力,就需要定期接受培训,拓展知识与技能,了解理论、技术、设备等发展趋势,这样有利于提升工艺美术教师教学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是分析、反思、提高的认知思维活动。工艺美术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课程创新成果付诸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所思考、改善,并将“知行思”三者相互交融、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工艺美术教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工艺美术高职教师专业的问题是结合实际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需要,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学校与教师都需要积极提升自己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一专多能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方向。只有这样,工艺美术类专业的高职教师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并逐渐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5

要使美工车间的功能从单一向多元转变,逐步构建“三室一体”理念,即集装饰美工实训室、装饰美工职训室、装饰美工展览室为一体。

第一,装饰美工实训室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不仅从时间到空间都向学生、社会开放,而且可利用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完成校企合作的良好对接。还可为专业竞赛训练与非正常课程实训等提供场地、设备、师资等,实现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

第二,装饰美工职训室即职业技能培训室,对应装饰美工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培养以及鉴定考核挂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行业中某一专业方向(岗位或工种),由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我校已通过装饰美工(中级)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资格审批,履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与鉴定的职责。完善装饰美工职训室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三,装饰美工展览室是为工艺美术专业模块教学成果展和毕业设计展准备的多方位展厅,其功能在于提供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也为校内外学术与教学经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

2发展实训基地的生产性项目

许多中职学校面临着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脱节的问题,许多项目无法在实训基地进行或是仅在实训基地完成部分。为了扩大项目对教学的影响,学校可以发展实训基地生产性项目。

第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项目。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并引进相关项目,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最后接受市场检验。

第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借助工艺美术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协调学校、企业、市场等多方资源,建设多个定向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3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

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范文6

李洁 (1987-)女,陕西礼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摘 要:民间美术的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民间美术业的发展依赖民间美术人才,但是,陕西民间美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欠佳、激励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人才技能培训,导致民间美术人才匮乏。因此,营造有利于民间美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形成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对于陕西民间美术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陕西民间美术业;人才现状;问题;对策

1.民间美术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我国民间美术业发展迅速,对民间美术业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居瑢、邵照阳通过研究认为,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并与高校艺术教学结合,培养民间美术人才[1]。谭宏认为,构建民间美术教育传承体系对弘扬民族艺术精髓,促进美术业繁荣发展意义重大[2]。刘媛洁、梁曾华研究认为,陕西民间美术业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一代的民间领军艺人,使民间美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造出民族性精神价值观需求的民间美术品[3]。杨雁楸认为,培养民间传承人的关键是整合学院美术与民间美术课程,在学分制平台上构建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体系[4]。唐衍武认为动画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能让学生认识民间美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深刻影响学生动画创作[5]。

2.陕西民间美术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陕西民间美术人力资源现状

2.1.1传统文化形成的专业人才

陕西民间美术资源优势县66个,人力资源约13.2万人,艺术骨干2.64万人,占人力资源20%,各类民间艺术传承人1.6万,美术传人4640人,占人力资源3.52%,省级艺术工艺大师51人,占人力资源0.039%。

2.1.2专业院校和专业机构培养的人才

大中专院校每年为陕西培养1500多专业美术艺术人才,部分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培训机构也为民间美术专业培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专业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每年为陕西培养2000多专业美术人才。

2.2陕西民间美术业人才现状存在的问题

2.2.1民间美术业传承人缺乏

我省共有各类民间艺术传承人1.6万,民间美术传人4640人,2/3艺人缺少传承人,导致很多民间美术技能濒临失传甚至是绝技。比如,“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凤翔年画,整个凤翔县能刻板的仅有十余人,而真正精通的不足五人。部分民间美术业只是通过母带女、婆带媳的方式并不外传。这对民间美术业的影响是:民间美术业传承人缺乏,民间老艺人随着时间推移的逝去,势必带走民族文化的基因。

2.2.2中高级民间美术人才缺乏,整体队伍素质不高

陕西民间美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人才严重匮乏,没有全国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1人,技术骨干占人力资源总数的12%,各种民间美术艺人的传人占人力资源总数的3.52%,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占人力资源的 0.039%。

3.陕西民间美术人才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缺乏民间美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美术大师待遇低下

民间美术的制作者大部分是普通农民,全省对民间美术艺人调查显示:大部分民间艺人还靠传统农业生产维持生计,大批农民进城或外出打工,只在闲暇时从事创造与制作。其次,缺乏民间美术人才成长环境。政府对民间美术传承人的经费资助不足,普通民众对民间美术业主观认识不到位,认为民间美术是层次较低的文化艺术形式,甚至是“雕虫小技”。有些偏远县文化水平低下,保守观念严重,对旧有的绝活绝艺不外传的规定。致使民间美术业传承人缺乏、美术工艺大师人才稀缺。

3.2陕西民间美术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对陕西民间美术业优秀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缺乏激励制度,缺少对优秀美术人才的奖励力度和表彰制度,造成民间美术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普遍不高,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民间美术人才的才能、调动优秀民间美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绝技、绝艺得以失传。造成有些民间美术传承人退出行业,另谋出路,而工艺美术大师则无法投身于民间美术业潜心创作。最终影响民间美术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3.3陕西民间美术人才缺乏技能培训

陕西有些地县尚未建立民间工艺美术技能培训基地,更没有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对美术传承人、美术工艺大师进行专业再培训。而对专业民间美术人才的再培训可以提高民间美术人才的整体技艺水平和素质。

3.4陕西民间美术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

高校在民间美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缺位是造成陕西民间美术中高级人才严重匮乏的重要原因。

4.陕西民间美术业人才培养建议

4.1营造有利于民间美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舆论环境、生活环境,提高美术大师的待遇

政府加大对民间美术传承人的经济资助并帮助民间美术传承人举办展览、建设文化馆和工作室。对于一些特色品牌产品,政府可以促进其与企业合作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开发,提高品牌效应的同时更提高了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水平。政府要对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给予经费支持,并逐步提高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福利。最后,加大对民间美术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传统民间文化,营造有利于民间美术人才成长发展的舆论氛围。

4.2建立民间美术人才的激励机制

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可以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推荐有重大贡献的民间美术人才进入市、人大,并担任领导职务,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向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等组织推荐优秀人才,推荐农民艺术家申报“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开展陕西民间美术论坛、美术技能竞赛等活动,并设立“优秀民间美术传承人”奖项。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激发了民间美术人才创造的积极性,还在社会营造了一种尊重民间美术人才、保护民间艺人的氛围。

4.3建立陕西民间美术人才培训基地

利用陕西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建立民间美术人才培训基地,对从事民间美术品生产的人员进行培训。此外,积极为农民传承人、民间美术优秀人才外出进修、办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农民传承人在当地举办各种培训活动,如艺术培训、开设培训班、课堂讲授、函授等,以培养民间美术传承人和基层美术骨干人才。

4.4创建民间工艺美术学科和人才教育模式

高校应承担起为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在陕西的高校中尽快设立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品设计、民间工艺美术品生产、民间工艺美术市场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创建民间工艺美术学科和人才教育新模式。对中小学生来说,应编写陕西特色的民间美术教材,培养他们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和热情,在学校、少年宫等教育机构增加民间美术教学内容,举办民间美术兴趣班,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多元化的培养陕西民间美术人才,使民间美术专业人才协调发展,人才结构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 居瑢,邵照阳.河北省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与民间美术教学资源整合探索研究[J].神州,2012(11):151-152

[2] 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2011(3):155-156

[3] 刘媛洁,梁曾华.陕西民间美术传承与资源开发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