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1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0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ENG Junying[1], LIU Zehua[2]

([1]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2] Accounting Department,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8)

Abstract Accounting is a highly complex programs, the new challenges of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to bring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n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s students have ERP software ERP management ideas and skills.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Accounting Course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concepts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eaching,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RP;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会计人才需具备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的转变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程度日益增加,如何使不断更新的技术理念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如何改进传统只注重软件操作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管理理念、熟练地操作ERP软件则显得尤为重要。

1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其他课程缺乏必要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涉及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重要学科,而ERP软件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进一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复合程度。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新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能力。ERP软件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的区别在于ERP软件是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对于财会人才的操作能力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因此涉及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基于手工做账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发展的ERP软件产生断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时难以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ERP软件融会贯通,在操作软件时只是硬性地记住了操作步骤,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再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忙于完成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操作,缺少对于管理会计所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联系与思考。

1.2 师资队伍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无疑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许多高校被认为是最简单实验课程,在人员安排上,高校一般选择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和非会计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缺乏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ERP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大多只是对于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如此一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学生容易一味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形式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期末成绩评定机制,即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这种考核机制无疑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成绩影响不大,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考完就忘,并没有取得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法,笔试更多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达不到电算化课程对于软件实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网络课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操作所有模块的实验,从而导致学生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设网络课堂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课堂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层面,在应当以全面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宗旨,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的会计实训网络课堂。

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从多个方面去开展了教学工作。首先,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并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主修课程设置了实训环节。其次,高校购买相关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软件,将企业ERP管理搬进校园,在校内开展ERP实训项目。最后,高校以讲座、授课、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校外资深企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训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由于资源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实验时,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的企业ERP管理理念和实操流程。有鉴于此,高校在建设综合会计实训网络课堂时应整合各类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其他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学中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账务处理的联系、ERP沙盘摸拟实训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采购、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综合网络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将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按照课程分类,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其次按照专题分类,如账务处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等,最后设置综合实训模块,例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视频、PPT演示、实验、案例、试题等。此外,综合网络课堂可以开设讨论组、网上答疑功能为同学们学习问题提供解疑平台。借助综合网络课堂,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操作技能。

2.2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是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自主实验―指导实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自主实验阶段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明显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以及演示教学阶段,学生参与程度低,兴趣缺乏。在自主实险阶段,学生一昧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解决。在指导实验阶段,老师疲于帮学生解决最基本的操作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模式、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三个方面着手。

2.2.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传统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可引入“任务驱动法”与“设错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强调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设计任务,例如凭证管理功能,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填制凭证任务,审核凭证任务,修改凭证任务;第二步,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第三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中的理论认知错误以及实操错误。

“设错教学法”是相对无错教学方式而言的。在“设错教学法”中,由教师预先设置错误,通过让学生纠错,来实现对知识传授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错教学法”下必须自己去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错误纠正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关操作解决错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设错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虽原理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2.2改变实训模式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仍以“一人一个账套”操作为主。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其优点在于,由学生单独完成建账、账务处理、报表的生成等所有操作事项,学生能够快速地对实训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清晰、整体的认识。然而,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包办,容易使学生对岗位职责认识混乱,缺乏对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认识。此外,由于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操作错误十分便捷,容易使学生忽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在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岗位职责有限,每一个岗位都有其操作权限。例如,出纳其操作就无法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有鉴于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应在“一人一个账套”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团队实训”模式,即多人一组协同完成实训模式。例如,三人一组,共享一个账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账套主管。在完成实训后,进行轮岗,学生依次体验其他岗位的操作内容。团队实训模式,在克服了原有实训模式缺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 增加学生演示环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演示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程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设置综合实训练习,并由学生演示。利用学生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演示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练习的设置、学生演示错误的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2.3 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教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需要计算机理论基础、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目前,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较少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为应对严峻的师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措施可有如下几种:第一,邀请资深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公司高级培训人员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同学们会计实训难题。第二,让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学习。第三,在招聘教师环节,将企业实干经验作为录用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重要标准。

2.4 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不断在教学中思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熟练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2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课时无法衔接。电算化会计总学时是72学时, 对于一学期18个教学周的教学分配来说,几乎一周一次课,而我们的教材总共是九章,十二个实验。针对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全部展开教学,所以最终经常是教师以教材后面的实验为讲解重点,这样就忽视了相应的理论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即使考试最终合格,但也会有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状况。

(二)基层电大专业教师缺乏,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在省市电大的基层电大或教学点,经常不具备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或教学多数都由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或就是由计算机老师来负责。经常是培训教师以完成每个任务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只会按步骤完成考试,但不知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与原因,这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三)学生对电算化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一方面由于会计专科的同学即使从事会计工作也多数都在小企业中,而小企业很少使用会计软件,所以学生没有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动力;另一方面会计专科的同学由于基础薄弱,有的连基本计算机操作都不熟悉,所以对于电算化的学习存在恐惧感。

(四)电算化会计的教学与考核要求较高。电大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考核时要求学生首先安装捷通T3-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教育专版,这是随书的光盘中的文件,而这个文件在安装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此外还要下载《会计电算化》形成性考核系统V4.2和每次的任务,并进行安装,然后才能进行测试。针对这些学生在独立操作时会遇到困难,而这对于基层教学点中非专业教师来说同样有一定难度,从而造成任务拖延的现象。

(五)捷通T3-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教育专版与《会计电算化》形成性考核系统V4.2,这两个软件兼容性不够强,经常与其他教学软件或考核软件发生冲突,所以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混乱。

二、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协调教材与课时之间的关系,尽量多开设上机实践课。教材中虽是九章,但老师可以根据这九章在企业实践操作中的应用性,来调整讲课重点,特别是要结合会计电算化必考的七个实践任务来进行。此外,由于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解决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不但能与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会计软件相容,而且要涉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说教材的设置要有前瞻性。

(二)组织各级电大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在各省级电大中会计电算化的老师多数是由会计教师承担的,而这些老师学历较高,计算机的基础水平与电算化理论教学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往往是动手能力较弱,特别是对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实际应用状况不甚了解。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培训或专业进修,或者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从而让教师了解企业里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而对于省级电大的基层电大或教学点中的电算化教师往往是由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老师或计算机老师来承担,所以各省电大的电算化教师应常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电大的教学质量,而且要稳定基层电大教师的流动性,否则教学质量缺乏可持续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其通才考试任务的同时真正掌握电算化的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努力摒弃 “学习为考试”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鼓励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努力提高个人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沿教育,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时刻能与企业先进水平接轨,从而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四)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加大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其对这些操作过程的惧怕心理,从而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其次基层电大教师要组织学员学习电大资源中的操作步骤,里面有详细的讲解。相信通过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3

1.1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人才。然而,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计算机类课程与会计专业内容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只开设了很少的几门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学生只会简单操作软件,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其次,课程目标不明确,学生在上课时只是为了学会软件的操作方法去应付考试,对于其与今后工作岗位的联系知之甚少,不能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 

1.2 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讲授课程时大多数高校基本仍采取采用“传递—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演示软件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讲的内容重复操作。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向学生灌输课程的内容,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操作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且学生在实操时往往会遗漏、忽略教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其次,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的机械练习,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不理解,遇到类似的软件学生仍然不会操作,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1.3 考核方式单调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评价机制是比较单一的,对于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一般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主要由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实验资料进行操作,并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然而,这种以“理论+技能”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片面性,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定,容易使学生产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狭隘目的,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学习不扎实、考完就忘的现象。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2.1.1 课课融通 

会计电算化课程突出强调计算机这种现代化工具的应用。在开设的课程体系里,以《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作为学习的基础,并同时开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计》等相关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并且有助于实现课程之间的融合。具体来说,《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作为电算化操作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进行回顾,例如,如何利用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凭证制单、月末如何利用自动转账功能进行转账定义及转账生成、UFO系统中报表的公式设置等都与会计理论知识密不可分;通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会计应用系统的操作和日常维护等技能;通过对《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利用Excel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利用Excel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等,实现对会计数据的综合利用;《计算机审计》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会计数据作为其原始数据,利用数据接口进行导入。 

2.1.2 课证融通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里,实行“能力+资格”的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要求对接起来,实现课证融合,达到能力与资格证书的对接,在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协助学生获取相应就业岗位的执业证书,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2.1.3 证岗融通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地进入相应岗位进行工作,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良好衔接,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择业考虑,强调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把考证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达到证岗融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应该紧贴市场需求,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课课融通、课证融通、证岗融通”(如图1),旨在培养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且具备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的现代化、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财会类专业人才。 

2.2 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交流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销售业务”课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销售业务的5种类型(如图2),将全体学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一种销售类型(如图3),以此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设疑和提问。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去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在每个小组内部还可以对角色进行分工,在“销售管理”系统的操作中涉及到销售人员,账套主管人员等,可以在小组内部指定相应人员负责相关操作,必要时,可以进行岗位轮换,让学生熟悉不同人员的操作步骤;再次,在本课程结束时,安排各组学生根据其分配到的销售业务的类型对不同销售业务的操作情况进行陈述,汇报所学内容以及在操作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等。最后,教师对本实验的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反馈信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又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化;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87-02

作者简介:廖彩云(1985-),女,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会计二级教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教育。(广东 开平/529300)

随着会计领域中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与深入,企业会计岗位对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的操作要求是越趋完善与成熟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大趋势。许多高校与职校都相应地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以期望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能更好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全面进入课堂,然而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教学还是由于缺乏权威性的研究与规范,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在各院校一直是各行其是,之间存在着极大差异,从而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会计岗位电算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以适应新的会计技术环境的要求。

一、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学科使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

(一)多媒体课件过分渲染

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传统方式下难于表达的图形、事物等借助于多媒体,立体、动感、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个别软件在声音和动态图象上过分渲染,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图像声音上,学习内容则吸引不了学生。这些现象在某些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时有出现,使教学质量下降。

(二)课堂沟通不足

在多媒体新环境下教学,离开了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传统形式,有些教师出现在讲台上手忙脚乱,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部分时只顾忙着操作,忙着解释,不与学生进行语言或眼神交流、忽略教学反映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有备课不够充分;对制作的课件不够熟悉以及演示操作部分的不熟练,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会出现不理解教师的讲解等这种有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情况没有预见性。这样,学生就算看了教师的操作演示,听其解释,都有可能对课程内容只存有一知半解或思路不清晰的状态,如此不利于知识的巩固,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方法墨守成规,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不变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教学反馈情况,对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地去进行对比研究,也就是没有通过实践教学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学习方法的调整。这样墨守成规的教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二、改进多媒体课堂教学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简洁直观

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上由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主动的“需要型”,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方向转化。但是一切都要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课堂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点,防止为追求课件表面的华丽而使用夸张的图像与声音,教学课程和内容并非要依靠图像与声音的吸引力来表现,相反,当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偏离课程内容之外的东西吸引,而疏忽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时,教学就完全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轨道。下面就课件制作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1)课件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界面要求简洁,不用过于渲染的图像与声音,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课件上的用词简明易懂,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菜单指示方便,不用过于复杂的操作指示,很好地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如无法避免复杂的操作规程,可将其预先设计在面板上,这样,教师可适时调整学习节奏,学生也不用一直盯住电脑屏幕。教学不用局限在多媒体的使用上,画板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很好的辅助多媒体教学作用。

课件界面的制作简洁明了、词语简捷易懂、链接操作形象巧妙以及每节课都有不同的课件安排对避免学生长期面对电脑上枯燥的理论与重复的操作而产生的烦躁心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增强师生课堂沟通

对于教师与学生缺少足够沟通的问题,这里也对此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要备课充分。对所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充分熟悉,对上机操作的示范要熟练,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情况。例如,在讲完一个要点后,如果学生流露出茫然的眼神或与旁边的同学交谈,教师就需再次解释此要点。

(2)讲课不需急于求成,速度可适当放慢,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辅导学生上机操作来增加彼此的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情况。

(3)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可将演练与解释的速度放慢,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速度与内容范围。

教师要清楚学生在课堂上是知识接收者,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是很少出现的情况,学习觉悟也较之大学生的低,属于学习上的被动型。在这一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并以此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从古代沿袭下来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不无道理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依据现实情况而定。多种教学方法适当穿插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大致动手能力不差,教师在使用讲授法与演示法的过程中可穿插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软件来巩固知识。而逆向思维教学法的原理学生在实操过程其实常会用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对账不平的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其检查前面所操作的步骤是否有错,直至借贷相平为止。对于知识学得扎实的学生来说,可对其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所要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步骤设计成一个个任务,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安排一人或一个小组来完成作业经。并通过模拟操作系统把步骤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提升其实践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不仅是单一的应用,还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做到客观与主观的有效结合。

(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构建一个教学模拟系统,或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将其应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处在同一个网络资源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可以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效率。同时,也可以与互联网实现连接,获取相应的网络信息,拓宽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内容。

虽然《会计电算化》早成了会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但因各学校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师的经验差异,有关其教学方向还是一个长期困扰同行的课题,因此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探讨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是社会岗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借鉴各教师的研究成果与自身的实践经历,以上所提的教学改革措施都针对了所遇见的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对策,旨在于解决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不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教学培养问题。学校的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望老师与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让教育目标与社会目标达成一致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张林.电算化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48-50.

[2]温玉芹,白云,王玉梅.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会计技能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作为财经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和掌握会计技能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在计算机方式下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从而解决学生对岗位职责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的认识模糊的问题;另一方面,本课程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系统的管理、出纳、制单、审核记账等岗位的操作方法和规范,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及其特点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领域里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也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技术地运用越来越广泛,也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位置越来越重要。为适应当今社会的会计工作,满足企业对会计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上的要求,当前,东莞地区的中职院校大部分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将它安排在学生学习基础的会计理论课程之后,从而让学生在有知识基础的条件下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课程。

会计电算化教程主要向学生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要求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使用的软件是用友公司的财务软件的来进行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对象是有会计基础但是没有电算化操作经验的学生。另外会计电算化还有部分内容是涉及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是内容较为分散、涉及面较广,各章节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如果不加适当的引导,易产生厌学感。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探讨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往往要求更多的技能操作,尤其是结合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使用,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财务理论知识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技能训练。笔者将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知识,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教师和教材上的技能方式完成对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初期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快速掌握技能操作方式,增强学习自信心。然而,传统教学方式的后续引导力较弱,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单一环节容易产生疲惫的感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上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

以笔者曾任教的09会计3班为例,在该班级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中,笔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本内容为导向,逐一去讲授各环节的操作,课程教学初期学生普遍反应及时,注意力也较为集中,但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由于逐一讲解势必导致课程的内容的繁琐,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进度明显表现出不满意,同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会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消失。

在机房里上课,会计电算化的技能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毕竟是实训课程,如果学习的任务没有安排好,课堂目标没有明确好,学生容易走神去做其他事情。就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讲解某一技能操作后,学生就紧跟着操作,随后又断开学生的操作,再次组织技能操作的演示,演示过后,学生再进行操作。课程教学变成反复简单的操作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动手能力较强强,在学习技能知识的时候,在专业的指导步骤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摸索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操作,以笔者任教的09会计3班为例,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已经超出了笔者所讲的会计实务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就教学目标而言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教学效果也未能达到较好的体现,学生在上完课程之后给出的教学意见中也提到在该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易形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教学过程的乏味,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相应的疲惫和无聊。

(二)答疑式教学方式

答疑式教学方式,即以教材为依据,根据教材提供的账套为主线,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练习,在操作练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来进行答疑。该教学模式在客观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模式。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气氛下,能够主动操作相关实验题并做好相关的笔记,遇到问题,一般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就举手提问。在答疑式教学方式过程中,学生主动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积极探索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种模式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同时,如果缺乏指导,学生不主动去解决问题,那么就会容易形成厌学的心理。

以笔者曾任教过的11会计2班为例,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明白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上课就是做题,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做系统的辅导,学生觉得整个过程进行起来相当麻烦,老是遇到难题,难以保持信心去完成相关的业务题,容易失去耐心,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学生享受到了独立学习的乐趣,但缺乏辅导也形成了知识的不稳定性。

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不能够仅仅是靠自己去摸索,通过自学去探索知识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且教师的作用不能够仅仅作为一个答疑者的角色出现。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的作用会被弱化,从自学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来说,现代互联网的技术,能够轻松地让学生去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点。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如果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那么仅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无法得到体现。

(三)合作式教学方式

合作式学习,以考证为导向,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并组织学生组成团队,结合本团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

在合作式教学方式中,学生以实验训练题为指导,结合考证的内容进行训练题的模拟演练,小组出现问题,团队里先自行解决,遇到团队解答不了的问题,老师及时地答疑。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体验快乐并取得进步。

以笔者所任教的12会计2班为例,学生分为6个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人作为组长,组长负责在本团队电算化学习中进行问题的收集和答疑,并且各团队之间有相应的竞争项目。如果在独立学习的方法中,产生了整个团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进行答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产生的个人问题,会被放在团队里解决,同学之间非常享受这种互助式的教学,而遇到团队所有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笔者会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抽个时间一次性讲解。在下课后就将本次课的试题和疑问整理成一个文档,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课后进行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普遍感觉到轻松,完成试题后很有成就感,且容易形成良好团队观念。对于学生的来说,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技能知识,还有独立思考及合作的意识。

合作式教学方式再以考证为导向,积极配合考试的范围来进行课程的学习是本人正在尝试的教学实践。由于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因此,在课程的开展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考试要点,保持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堂教学中,笔者结合本校财经专业的学习资料和网络资料,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提炼具有实际意义的考证模拟试题,在课堂开展过程当中,适当地给予学生进行演练,以便提高学习的进度,满足日后的考证需要。在学生教学反馈中,发现学生认可合作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会计电算化实操步骤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三、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四、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