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财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理财的知识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组织资本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1-0051-05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财务资源,目标在于最大化企业价值。这里的财务资源和企业价值是企业财务系统中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从逻辑上讲,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前者。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常会注意到:一些报告财务资源十分有限的企业,如网络公司、咨询公司、事务所等,能够创造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资源的产出;一些资不抵债(即属于股东的财务资源为负值)的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甚至可以卖出好价钱;一些按照高于净资产价格出售的国企交易,却往往被指责为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或亏蚀。如此等等的现象难免引发人们思考: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未被确认但却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资源呢?对此,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给出的答案,是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

一、传统财务管理的历史局限性:对象与目标不协调

财务管理自产生以来,就把有形资本作为它的自然对象物,研究其筹集、投放、回收与分配等问题,由此形成了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收益分配理论等。应该说,从传统视角看,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已经形成,并趋于成熟。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特别是知识型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突现,传统财务体系的历史局限性已逐渐显现,集中体现在作为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管理系统却没有涵盖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

有资料表明,当今企业市值的75%以上源于传统财务指标无法捕捉的无形资产。安达信公司曾经得到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公司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关系的明显转换:1978年,公司账面价值平均相当于市场价值的95%,而1988年下降至28%,估计现在已低于20%。这些数据足以让人明白:当今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而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内涵的无形资本,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Zing―ales(2000)说过,虽然组织资本的特性和生成机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但它已经像人力资本一样,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认同。美国纽约大学会计系教授巴路科・列夫(BaruchLev)也曾说过,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和盈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专利、品牌、版权、技术秘密、独特的经营组织(例如,供应链)等无形资产。罗伯特・卡普兰等人则在其所著的《战略地图》一书中,将组织资本、信息资本和人力资本定位于“持续性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至今为止,有关上述无形资本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在经济学或管理学领域。在财务领域,虽然也有知识资本财务、智力资本财务、网络财务等概念出现,但又似乎是蜻蜓点水一般,难成气候。究其原因,一方面,当今财务界的热点视角在于资本市场方面,大家关注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市场效率、资本市场融资与投资、财务收益分配以及公司财务治理等等,很少关注组织资本、信息资本、人力资本等所谓的泛财务资源问题;另一方面,以上资本存在着无形性和抽象性等特征,以致一些人把它们看成是“不着边际”的东西,常常以“难以确认”与“计量困难”等缘由拒之于财务管理门外。结果是财务管理依然只局限于传统财务资源,不能体现对象与目标相协调。

二、现代财务管理视野的拓展:泛财务资源

企业财务管理既然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应当关注所有价值驱动因素,构建以泛财务资源为对象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泛财务资源”是相对于传统财务资源而言的,它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泛财务资源从形态上划分,有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大类,其中,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且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其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无形资源,它包括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资源等。

其实,国内学术界已关注到了以传统财务资源为对象的财务管理的局限,提出了一些能够反映当代知识经济环境的新观点。例如,魏明海(2003)在分析人力资本对公司财务及其理论研究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公司财务是股东和人力资本的财务,应当在公司财务及其理论研究中引人人力资本要素。涂建明等(2003)指出面对新的经济条件下财务环境的变化,应将人力资本实质性地纳入财务理论研究的范畴和财务管理实务的视野。曾繁英、伍中信(2007)认为组织资本应当纳入财务学研究范畴,并对组织资本的财务意义及其筹集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另一方面,真正系统地从财务角度研究无形资本的文献很少,更没有形成无形资本财务的一般理论框架。

突破传统财务管理框架,开拓财务管理新视野,不仅是发展企业财务理论的需要,更是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做好财务战略管理,谋求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管理学领域,战略一词已是耳熟能详,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技术战略、人才战略等等随处可见。并且《战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高端课程,被称为是管理学之“皇冠上的明珠”。这不是因为“战略”这个词给人以高昂与气魄感,而是因为在竞争激烈和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需要一个协调行动的纲领和引导长期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财务管理也不例外,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早已不是什么陌生词,只是当我们考察战略管理的效率或者效果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些数据: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平均寿命7~8年,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3年,全国的老字号企业已有70%“寿终正寝”。这些数据表明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说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如战略缺失、战略规划不明、战略措施不力等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战略规划与管理方面,只注重财务性效益目标(或指标),忽视对支撑目标(指标)实现的关键驱动因素――软财务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在现实中,我们不难遇到这样的情况:公司老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大都信心十足,且有一套蓝图规划,但当谈到准备如何实现这些规划时,又似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资金、项目、市场等,却很少有人从员工学习、组织创新、文化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

面考虑。卡普兰与诺顿在为其《战略地图》作序时也曾说过:“管理者的注意力和努力过度地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的影响上,并未充分关注造就未来财务成功的无形资产投资与管理”。卡普兰与诺顿在这里所指的无形资产正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

我们认为,战略赋予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做大,更在于做强。大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强则是内在的、根本上的。在竞争激烈且形势多变的环境下,企业的“强”主要表现在:(1)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相对于同业企业,能够享受更多的宏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2)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相对于同业企业,能够承受更大的宏观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实现平稳过度和持续生存。而这两个方面都有赖于企业的软资源基础,为什么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会在顷刻之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财务理念(管理型组织资本范畴)上偏离了常轨,即抛弃了财务稳健这个百年店训,盲目追求增长速度。体现在财务行为上,则是大举扩展投行业务,增大财务杠杆,无所忌惮地发行为数众多、层层包装的衍生性商品,不适当地介入风险极高、安全边际较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

拓展财务管理视野,在理论研究方面,就是如何根据实践的需要,创新财务理论,构建涵盖各种软资源的财务理论框架,同时,探讨从财务角度管理和营运各种软资源的方式与方法。从实践方面看,首先,要树立无形资本理财观,包括人本观、文化观、信息观等等,将财务管理的视野从传统财务资源拓展到泛财务资源;其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和营运各种“软资源”,发挥它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功能和作用。

三、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概念辨析

(一)组织资本

关于组织资本,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但普遍认同的是组织资本不依赖某个个体,应包含制度规范、组织文化和管理结构等内容,与人力资本是内涵不同但有关联的两个概念。本文将组织资本的内涵确定为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不依赖于个体而存在,内含于组织中的实现共享的资源或资产。组织资本具有不同于其他资本的特性:是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本;需要花费成本,但成本难以计量;不能为其他企业所复制,也难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转移;因其能够创造价值而有价值,但其价值的存在需要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一旦企业清算,其价值将会消失殆尽。组织资本依托于组织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形式多样,既包括企业知识库、标准、文档资料等信息类组织资本,又包括产权与治理机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流程类组织资本和价值观、组织惯例、文化氛围等文化类组织资本,这些组织资本一旦与组织其他资源结合不仅为企业创造利润,而且还能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二)人力资本

关于人力资本,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就财务角度考察,我们比较认同李忠民的解释,即“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首先,定义中的“凝结”隐含着人力资本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这与舒尔茨、贝克尔等人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其次,“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揭示了作为人力资本所应具备的促进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内在特性;再次,“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不仅说明了人力资本属于价值范畴,而且明确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它体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以收益分配为核心的资本产权关系,人力资本能够享有资本产权收益。

(三)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

在此提出这个论题,是因为发现在对企业无形资本的研究中,最需要明确区分的就是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我们看来,将组织战略、组织知识、组织关系、组织文化等纳入组织资本系统无可非议,但人力资本是否应归属于组织资本,目前有不同的观点: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与诺顿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信息资本;我国学者范微也在区分了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的互动问题。此外,Eveson和West―phal(1995)、Atkeson和Kehoe(2002)等也都将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做了区分。与此不同,有人将人力资本置于组织资本范畴进行研究(如邸强等,2005),也有人直接以人力资本来定义组织资本(如Tomer,1987;张刚,2000)。事实上,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是企业无形资本中既相互联系,同时又有着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

先从区别方面看:(1)两者的生成机制不同。组织资本生成于企业的投资和积累,而人力资本的形成来自于个人、家庭、社会、企业等各个方面的投资。(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组织资本表现为企业组织共同拥有的无形资源,而人力资本则表现为以人为载体,由劳动者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3)两者的产权特性不同。组织资本的产权归属于企业组织,人力资本的产权则“天然属于个人”。(4)两者发挥效率的条件不同。组织资本的效率取决于各种无形资源要素的整合情况,而人力资本的效率依赖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

再看联系方面:(1)组织资本形成于人力资本,是对脱离人脑的共享知识进行整合所形成的“模式化、可传递的”知识资源,是一种由个人智商转化而成的“公司智商”。(2)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就是优秀人才能够创造出高效组织,而高效组织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要提高效率,培植和强化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实现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最佳耦合。

四、基于泛财务资源的财务管理创新

当将财务管理视野拓展到泛财务资源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如何创新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观念创新。主要是确立“泛资源”财务观念,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性资源,是能动的“活”资源,其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财务效率和效益。而要提升人力资源效率,一是需要激励,二是需要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并赋予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因此,研究人力资源激励和人力资本产权收益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方式与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模式,是财务学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2)组织资本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本,包括文化、领导力、协调性和团队工作等资本要素。组织资本相对于其他资本的特性,为企业财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在管理内容方面,现代财务管理除传统意义上的资金管理外,应辐射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组织资本。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方面,除基于传统财务资本及财务活动(筹资、投资、分配)的理论与方法外,需要探讨并构建基于组织资本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财务管理策略方面,既要考虑价值增长策略,更要重视可持续性策

略。一方面,可持续问题是一个生存问题,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增长;另一方面,只有解决了持续生存的问题,才能延伸企业的组织资本,保持组织资本的价值。我们主张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期间,企业应该采取缩减而不是增长策略,因为通过缩减可以实现企业持续生存和平稳过渡,进而延续企业的组织资本。

2 财务目标创新。主要是确立以基本目标与拓展目标相结合,具有立体化和层次性的财务目标体系。其中,基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拓展目标则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重视社会责任。(1)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的投入者除股东外,还有企业家、员工、顾客等,其中,股东投入的主要是物质资本,企业家、员工和顾客则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管理型组织资本、客人关系资本等。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企业财务目标拓展的客观要求。(2)重视社会责任。任何企业,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追求实现自身目标(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考虑优化环境和贡献社会,承担企业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与义务。

3 财务治理创新。主要在于确立以企业人力资本载体(经营者及员工,下同)为主的、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结构。具体包括以下要点:(1)财务治理主体应当多元化。企业资源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2)财务治理应以企业人力资本载体为主。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并不等于平均分配治理权,合理的选择是将治理权向企业人力资本载体倾斜,即赋予企业人力资本载体相对较多的治理权,原因在于:首先,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企业经营者及员工对企业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多,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不仅他们自身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而且企业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的形成和运用也都需要依赖于经营者及员工的努力。其次,经营者及员工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属于专用性投资,随着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专用性日益增强,由此产生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风险承担与控制权配置匹配的逻辑,应当赋予企业经营者及员工更多的治理权。最后,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经营者及员工内在于企业,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中的信息优势方,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利益主体,他们更熟悉企业的资源、能力和内外环境,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将较多的企业治理权赋予企业经营者及员工,有利于提升治理效率,实现治理目标。

4 财务管理内容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划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相应地,企业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等几个方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同样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但在具体内容方面却应当有所创新:(1)变筹资管理为筹资与“筹智”相结合。筹智就是筹集智力(或智慧)资本。所谓智力资本,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A.Stew art)将其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并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从财务的视角考虑,筹智管理主要在于分析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衡量智力资本的效率、收益与风险,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调整原有的财务决策方法和分析指标,建立能反映无形资产投入、收益、风险的决策方法和指标体系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2)变按资分配为按资与按“智”相结合。我国著名财务学家王庆成教授(2007)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劳动创造着更多的价值,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推动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最为紧缺的“第一资源”。因此,由知识生产要素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投入的知识量为主要依据,按“智”分配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收益分配的主体模式。抓紧落实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合理确定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参与分配的比例,融进智能因素进行股利决策,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等,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收益分配的崭新课题。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价值管理;现金流量;经营效率;财务政策;企业竞争力

0 引言

财务管理内容按管理对象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股利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理。而财务管理价值观是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中的理念。企业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价值观,因此不同的价值观体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也不尽相同。

1 价值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1.1 价值管理的内涵

价值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最大限度的增加股东财富,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使企业获得稳定而持久的现金流量。企业如果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但自身经营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持销售增长,会遇到现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措施:A.提高经营效率,应对现金短缺。具体包括减低成本,提高价格,降低营运资金等措施;B.改变财务政策。具体包括停止支付股利和增加借款比例;C.增发股份。前提是所筹资金要有更高的回报率,否则不能增加股东的财富;D.兼并成熟企业。

第二,使企业充分利用现金剩余。如果企业自身经营发展速度缓慢,经营产生的现金超过销售增长的需要,就会出现现金剩余。那么企业首选内部投资,扩大产销规模,增大市场份额。此外,还可以收购其他业务,扩大企业规模。如果仍有剩余现金,则可以增加股利支付,回报股东的投资。

1.2 价值管理的特征

在现代企业中,价值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说明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受到了冲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价值管理从战略的高度来发现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亦要求管理者乃至企业上下的员工将价值创造的理念深入日常工作中。可见价值管理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具有以下特征:

(1)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价值管理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其最终目标和根本出发点。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财富。价值管理充分考虑到企业价值是否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除此之外,价值管理也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时间,通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来确定今年获利500万与明年获利500万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价值管理也同时考虑投入和产出相配比的原则,不会只考虑所获利润而忽略资本额的投入量。更为重要的是,价值管理将风险因素融入到整个管理活动中来,更深化理解了200万现金和200万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真正价值。由此可知,价值管理注重的是机会成本的观念,更关注的是企业实际价值。

(2)以未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现金流对于企业而言,就像血液对于我们的身体。只有保持血液的充足和流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为王。在衡量企业绩效的时候,往往会利用利润指标来评价运营状况。但是只片面的考虑利润水平,并不能衡量公司可支配的财富。企业若想获得持续发展,现金流入量必须大于现金流出量。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同时也将现金流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价值管理不局限眼前利益,强调未来长远的持续的现金流回报,从战略的高度制定集中收付款管理、集中投融资管理、现金预算管理等制度,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充分利用盈余现金,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注重价值创造的因素。价值管理承认企业价值的多因素驱动,认为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包括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财务因素主要有投资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和增长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投资活动和运营活动正相关。资本成本反映权益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期望值。投资成本与价值创造成反方向变化。增长率的高低虽然不能决定企业是否创造价值,但却可以决定企业是否需要筹资,是制定财务战略的重要依据。价值管理在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考虑了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在客户需求、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角度挖掘价值提升的空间。价值管理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协调多方利益,并注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多方利益总和最大化。

(4)以价值创造为理念。对于认同价值管理的企业,与其说价值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不如将其定义为一种管理理念。在整个组织中,将价值创造确定为核心价值观,并将价值创造的思想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管理者也要将价值创造的思想应用到战略的制定、长期短期目标的确定中。在管理实践的工作中,积极探索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努力构建以价值创造为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经过运用先进的价值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当员工的行为符合价值理念的要求时,管理者会给予正强化,使价值创造的思维理念趋于稳定。

2 价值管理――财务管理价值观的主线

在信息社会,企业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人们开始更注重追求未来而不只是眼前的收益,这正是价值观的转变。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其目的就是要更好的进行价值创造,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决策者以价值最大化做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并以此约束各种财务决策的做出。这个过程实质是决策者基于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形成一种重视机会成本、承认公司价值的多因素驱动、以未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正是价值管理所具有的特征。它们注重企业实际市场价值创造,能够协调多方利益,合理控制现金流量,可以有效的引导企业改善决策与经营,加强管理创新。

3 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的,这就忽视了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就更不会将财务管理价值观应用到实务中去。而本文构建的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正是为了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以一个结构图来构造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

如图1所示,本文提出的基于价值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以财务管理价值观为基石,以价值管理为主线的一个模型。理论上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出发,以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企业价值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全方位对接财务管理内容,从实务上依据财务管理价值观的指导创造价值,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对这一模型的解释如下。

(1)以财务管理价值观为出发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价值观决定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这一模型将财务管理价值观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彰显出来,为财务管理价值观的建设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2)以价值管理为主线。这一主线贯穿于理论研究领域。而理论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价值管理发挥着价值创造的导向作用,从而判断财务管理活动是否为企业增加价值,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转第162页)

(3)以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企业价值为基本财务管理理念。这在财务管理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提出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财观念起到借鉴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这一模型将财务管理价值观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财务管理理论得到了完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管理模式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 货殖列传市场理论理财观念

一、市场理论的阐述和运用

《货殖列传》作为战国到西汉时期的一部商业经济史,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市场理论的阐述和运用方面尤其花费较多的篇幅,包括市场预测理论、商品购销理论、效益评价理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第一,市场预测理论。预测在春秋时期称为“亿”。《论语?先进》中有孔子赞誉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的话。“亿”,朱熹注:“意度也。” 所谓市场预测,就是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以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市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市场预测理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提出并在实践中加以利用。《货殖列传》对子贡、计然、白圭等人经商活动进行的具体记述,就是运用市场预测理论的成功例证。子贡在经商实践中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从商品供求关系入手,来进行市场预测,做出了准确、及时的决策。他看准时机,贱买贵卖,通过商品形式与货币形式的相互转化,以获得财富的增殖,成为中国古代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典型代表。而计然则是根据天时变化和农业生产规律来预测和指导自己的经营。他指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货殖列传》,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见《货殖列传》)就是说,每逢六年有一次丰年和一次灾年,十二年中有一次大灾年。他通过预知未来农业的丰歉,来预测粮食供求的大致趋势。因此要在丰年收进粮食,进行储备,以供水旱荒歉年份出售。白圭则直接将太阴(木星)运行状况同农业生产的丰歉联系起来,以预测市场行情变化。他们都把农业生产与商业经营联系在一起,进行商业循环预测,这是古代商业预测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商品购销理论。市场预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易,最终建立购销关系。《货殖列传》对此有精辟的阐述:“故待农而食之,虞(相当于林业)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这是一种朴素的自由购销思想和购销理论。商品价格高低决定商品运动的流向,只有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国家对于民间的私人商业购销活动,上策是任其发展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给以鼓励,再次是教导或告诫,又次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调节和限制,下策则是国家直接经营与民争利。《货殖列传》说范蠡是“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既“居货”,又“耕畜”,农、牧、商结合,采取灵活的购销策略,因此能“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越王勾践采用范蠡、计然等人提出的经济政策,十年后国家大富:一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判断商品价格的涨落。二是掌握价格调节规律,“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合理调节控制物价,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幅度之内。三是保持手中的货币“其行如流水”,手中的货物“无敢居贵”,以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从这些具体的商业运作经验可以看出,商品购销的理论不仅涉及价值观念,而且渗入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货殖列传》将白圭的购销原则归纳为八个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具体办法是:“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他把某些尚未形成社会迫切需要,一时供过于求,因而价格比较便宜的商品,预先加以大量购存,等待社会急切需要,求大于供,价格上涨时,再行销售。这种把商业发展放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的购销思路,具有独到之处。

第三,经济效益评价理论。经济效益评价思想的提出应该说是《货殖列传》的又一个重要贡献。司马迁将当时农、林、牧、渔以及经济作物生产作为一个本业,与当时一个千户侯进行比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就是说,如果能养50匹马、167头牛、250头牛或羊、栽千棵章材或枣栗,种千亩竹、漆、桑、麻,则其经济效益与一个千户侯相等。按当时规定,一个千户侯每年从每户征收200钱,共为20万钱。如果以资金一百万钱,经营时间一年来计算,凡达到20%的利润率,即年盈利20万钱,便视同于千户侯的收入。这种从经营者的利润来评价其经济效益的理论,体现商品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轨迹,在当时应该说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二、“与时俯仰”的理财观念

《货殖列传》提出一个鲜明的经济观点:“与时俯仰,获其赢利”。就是要不断把握时机“随时而逐利”,它是西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贾经营方法和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商品资本活跃,促进全国性的商业市场的形成,为商人逐利、理财提供了条件。

首先,“与时俯仰”,的理财观念表现的是追求富贵的欲望。尤其是对那些没有世袭贵族地位的“素封”阶层,由于在商业领域的精明强干,取得与贵族同等的社会地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钦佩。至于致富手段,司马迁列举了“本富”、“末富”、“奸富”三种。并且将通过正当的商业、手工业,包括高利贷经营的“末富”与“弄法犯奸而富”的“奸富”加以区别,提出 “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主张,是非常有见地的。司马迁显然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充分肯定了物质利益的重要性,肯定了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

其次,理财观念不可避免涉及义、利观念。《货殖列传》突出赞颂和肯定了一些良贾、廉贾的仁义之举,并把他们作为后世学习与效法的榜样。同时肯定人们对物质的无穷欲望和不懈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追求的本能驱使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促进农、工、商、虞的发展:“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只有农、工、商、虞兴旺,国家才能强盛,人民才能富庶,“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以义理财,直接关乎到百姓的富足和国家的兴旺。

再次,“与时俯仰”的理财观就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掌握储存货物和出售货物的时机,做到“逐时而居货”、“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白圭提出商业经营者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其中精于权变的“智”和善于决断的“勇”,是“用奇胜”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货殖列传》中列举了卓氏之迁临邛、孔氏之广交游闲公子、刀闲氏之大胆起用桀黠奴、无盐氏之出贷给出征将士等事例,说明当商机出现的时候,必须立即抓住。司马迁指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两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说,平时要有战争的预测和准备,到战时才能得到充足的物资支持。这就需要随时掌握商业行情,掌握市场供应规律,即所谓“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货殖列传》列举了范蠡十九年的行商经历,说明有效利用商机,是商业发展的关键。在商场上,根据行情采取相应的经营活动,叫“随时”;及时囤积和倾销货物,叫“逐时”;而真正把握商机追求商业成功,则是遵循“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市场原则,利用价值杠杆规律进行运作的“趋时”。

另外,司马迁还提出了重要的人才管理思想。人才是商业理财的灵魂,只有善于用人,事业才有真正的基础。司马迁认为“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白圭“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他打破主奴之间严格的等级差别,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齐俗贱奴虏”,但刀闲“独爱贵之”。他重用“桀黠奴”,“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货殖列传》中列举了许多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致富的职业,如稼穑、渔盐、冶铁、博戏、贩脂、洒削、马医等,有的甚至可以达到“鼎食、击钟”的王者境地。司马迁认为致富最快的仍是商业,指出:“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书中列举商人事迹及其成功经验,均证明了司马迁的这一论断。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4

成人教育财务是学校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是对学校资金的使用及财务关系的管理和协调,也是学校财务活动、成人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当前,笔者学校成人教育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成人教育类型复杂,收费项目、方式繁杂,收费标准不统一,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对于学历教育,笔者学校举办了职工成人中专和函授大专的教育,职工成人中专执行的是安徽省物价局皖价行费[2000]311号文件,函授理科类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期550元,函授大专的收费标准执行的是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局皖价行费[2000]311号文件、皖价费[2006]240号文件,业余理科类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对于联合办学(与省外高校),目前执行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局皖价行费[2000]311号文件,按招生学校所在地标准执行。同时,根据学校与省外函授站的联合办学协议,按比例收取。上海电力学院的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2500元;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前执行的收费标准是每生每学年2400元,2013年收费标准由学年收费改为学时收费,执行的收费标准为每生每课时4元。

2.成人教育收费时间分散,牵涉环节多,容易出现工作衔接问题,学员拖欠费现象普遍

笔者学校成人教育收费工作涉及成教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及送教上门教学点单位、主办院校。送教上门教学点单位转账到学院南区,其中,职工成人中专发票在学院南区打印,其他发票则需要在学院西区打印,上海电力学院需将费用全额转出后,由上海电力学院打印好发票后再寄回。到校本部授课的函授学员是到校后缴费,由于面授时间及教学计划等原因,缴费周期跨度很长,同时,因发票未及时打印等原因,很多学员都不掌握自己的缴费情况,到毕业时仍有不少学员欠费未缴。这样容易造成收费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学校和主办院校、送教上门教学点之间财务核算比较复杂。

3.学院缺乏非学历教育项目收费的许可及相关准备,影响业务的开展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2011教秘[28]号文件的要求,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为学校的成人教育部门。

近年来,在安徽成人教育生源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成人学历教育的整体规模逐渐萎缩,成人教育的收入日益减少,而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却呈现出勃勃生机。据有关机构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超过20万所,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15万所。全国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出需求旺、增长快、潜力大的态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笔者学校2016年以前未申请非学历教育项目收费的许可,学校各系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也迟迟不能开展。

4.校区分散,财务报销繁琐

为解决基层单位工学矛盾,学校成人教育与电力系统内各单位加强了合作,在基层单位送教上门教学点,利用双休日或工作空闲时间授课,授课任务及监考工作全部由学校派出教师承担,方便了基层员工的继续教育。截至2015年3月,已累计为基层单位培养成人中专生2994人。2005―2013年,先后在近20家市(县)供电公司、发电企业合作举办30多个教学班级,培养函授专科及以上学员1200多人,为安徽电力行业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授课、监考工作及送教上门教学点管理的需要,学校成人教育教师出差比较多,财务报销量比较大。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在南、西两个校区往返签字,造成时间浪费,效率低。

5.成人教育财务管控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成人教育财务管理工作仍显粗放,表现在:一是办学成本意识不强;二是财务执行科目划分不够细致,部分项目支出存在界限模糊的情况;三是科目预算编报不够完整和细化,预算编报与预算执行存在部分脱节的问题,常常出现财务执行上半年松、下半年紧的情况;四是项目收支统计及反馈不及时,导致需核销账目多,清账压力较大。

二、解决措施

1.要统筹协调,明确收费许可及收费标准

收费工作需要学校财务部门会同成人教育部门、送教上门教学点单位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必须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任务,加强对收费工作各环节的管理。财务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政策,以物价部门、财政部门的相关文件为依据。

需注意的是,当前成人教育学分制代替学年制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加强成人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及收费模式改革,目的是完善成人教学体系,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做好成人教育学分制收费管理研究和实践是成人教育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共同目标。

2.加快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具体运用,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可以由成人教育收费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将成人教育部门、财务部门等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财务部门可根据招生、学籍信息生成交费清单,学员可通过校园内的多媒体查询终端网随时查询交费情况,核对自己的交费项目和交费金额,成人教育部门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缴费动态,提高了收费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在成人财务管理系统中,可实现动态的会计核算及相关的财务报表。例如,通过现有的远光或金蝶软件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又如,建立预算管理模块(预算下达模块、预算执行分析模块),以服务对象为基本单位,实现针对不同的送教上门教学点单位、不同的主办院校分别核算。

通过网上报销系统和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建立科学的报销流程,将报销申请人、审批人、财务人员三者相互协调起来。报销申请人不必在两校区间来回跑,拿着单据逐级找领导签字审批,而是通过网上报销系统的审批环节提交给领导审批,并且可以随时查看报销进程。各级相关领导可以实时了解需要审批的事项。财务人员从审核原始单据、复核单据金额及控制审批流程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加快成人教育转型,增加非学历教育收入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办学模式从以前单纯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逐步向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成人与继续教育发展。笔者学校作为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以电力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依托安徽省电力公司的行业优势,在成人非学历教育市场中一定大有可为。学校应及时申请设置培训费项目收费许可,要积极适应当前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向教育培训的转变,通过对在职人员的非学历教育,提高在职人员的技能,既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途径,又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成人教育培训收入是学校各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学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收费,安徽省物价局、财政厅皖价行费[2000]259号文件及[2006]240号文件规定,非法定培训收费按照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大中专院校以学校或院(系、所、中心等)名义,按照自愿的原则,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并收取培训费,按照现行的大中专院校服务性收费政策执行,原则上不得高于高职标准。

非学历教育培训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根据双方所签合作协议规定的办班计划、收费标准和分成比例等进行合理的分配收入与支出费用,杜绝小金库、支出不合理等现象。

2014年12月,安徽省物价局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职权,切实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出台了《关于取消大中专院校短期培训收费备案制度的通知》[皖价审〔2014〕163号]。2015年1月,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取消收费许可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皖价费〔2015〕12号]文件,自2015 年1月1日起,在全省停止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以下简称“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工作;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省停止收费许可证核发工作,取消收费许可制度。国家政策的变化为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加强财务管控力度

根据省财政厅的要求,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加强预算经费定员与定额管理,细化预算经费指标管理,强调工作的计划性、计划的可执行性以及计划的执行成效;规范会计核算,规范成人教育业务报销内容,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解决对策

科学健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效益保持增长的一个基础保障,同时对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有重大影响。但因我国新会计制度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实施较晚,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虽有转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1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观念陈旧,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登记、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管理,实际上这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观念[1]。总体而言,此种管理观念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原因就是倘若企业管理者仍以这种认识和观念去经营企业,那么就易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更好的认识和掌控财务风险性,对企业内部的协调和联系不能重视,如此就造成仅仅在企业出现资金收支失衡后才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失去时效性、效率性。因而,基于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思路,明确并拓宽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

1.2 管理模式不够科学

从现阶段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看,在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指导,以致于出现诸多管理上的不足或者漏洞。在会计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新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改进和调整。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发展重心,对财务管理创新认识不足,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未能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财务处理方法滞后,对于风险价值、时间价值等新理念未能充分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如此以来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1.3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企业为保证自身的良好发展,对既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适当调整,但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一切财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如果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那么其资金资源的应用就不能有效细化[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安全风险,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有序开展。

近年来,国内企业经济违法问题时有出现,根本原因就是财务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使得企业内部一些人员对财务资产动手脚。同时,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就无法有效监管内部部门工作的开展。一旦财务管理存在问题,那么企业的内部人、财、物等不能实现优化配置,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效能。

2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策

2.1 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企业而言,一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关键就是企业管理者能对此制度有全面的认识,而这就需要他们主动去转变自身观念,认识既有制度、机制的滞后性或者不足,如此才能有序落实新制度,推进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模式,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所以,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观念,重视并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设,提升内部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以实现企业财务的专业化、系统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确保机制的良好运行。

2.2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从当前国内企业的财务工作看,在实际发展中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未能统一的情况,原因在于财务管理的职权过于分散。为提高财务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应创新既有的管理模式,构建“集权式”新型财务管理模式[3]。具体而言,就是财务管理的绝大多数决策权集中于总公司,而子公司的决策权较少,前者赋予后者财务决策职权同样要受到限制。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内,总公司需要对子公司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管控,而子公司的人、财、物资源和经营活动必须受总公司的管控,财务人员必须由总公司调配,以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集权式”模式便于企业应用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监控,以免资金的流失,这在较大程度上能降低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且公司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财务部门的职能,依照企业的经营实际和发展需要,对资金有目的、有计划的调动和运作,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子公司出现财务风险时,可利用好总公司财务管理资源优势,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该管理模式还能实现企业资金调配和管理的统一性,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 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而为了更好的执行新会计制度,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就应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4]。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掌握新的会计技术和方法,能跟随市场环境、行业环境变化,及时更新财务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内部财务核算监管力度,及时搜集和记录财务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应建立独立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在出现财务问题时能有据可查。此外,还需结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财务人员日常工作量,提高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更为全面的统计财务数据,更为安全的存储财会信息,这有助于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一方面,应健全内部审核机制,这是确保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因而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财务内审机制,进一步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而从制度上预防经济犯罪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制定具有良好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机制,这是新会计制度的一个内在要求,这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而言,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可行性的财务审核机制,要设专门部门进行财务管理机制落实的考核,以保证符合新会计制度规定,切合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特点,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及时改进和调制财务管理的内容、制度,同时能有效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进而为企业经营和管理奠定重要的财务基础。

3 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推进的必然要求。为更好的执行新制度,企业必须从宏观层面看待财务管理工作,基于新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进一步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建立基于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新观念,转变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水平,健全管理机制,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旭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05:78-79.

[2]郑如斌.对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几点探讨[J].时代金融,2015,12:149+156.

关于理财的知识范文6

早到中世纪的埃及、希腊,中国的春秋战国,有关于口才的格言警句、故事轶事都层出不穷。语言的巨大力量波及各个领域,更出现了像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能言善辩、才学出众的人物。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演讲与口才从很久以前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同学们都越来越深切体会到就业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不仅是各类高职高专的同学有这种感受,各类本科院校的同学,甚至还包括硕士研究生亦复如此。究其原因,除了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之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同学们的素质,素质最显著的标识是能力。在具备同等教育背景下,能否如愿以偿地就业,就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了。在各种能力中,说话能力尤其显得重要。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认为,说话的能力是成功的捷径。他统计的结果表明,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经常用“是人才未必有口才,但有口才必定是人才”这句话来激励青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大学生要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说”的艺术显得至关重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演讲与口才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

(一)口才与商务谈判

谈判大师荷伯·科恩(HerbCohen)说过:“人生就像一张大谈判桌,不管你喜不喜欢,你已经置身其中了。”谈判对于我们来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活动方式。人们每天都在接触谈判,甚至随时都在进行谈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谈判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无法回避的生活现实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商务谈判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要把自己的判断、推理、理论的思维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必须出色地运用语言艺术工具。同样的观点,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其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比如,在谈判中,如果通过行为语言表现出己方的急躁情绪,对达成协议表现得很急,那么,对方就可能利用己方的弱点。如果在谈判场上表现得不急不躁,根据价格的高低并比较各方面的条件来决策,那么,己方在谈判中就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达成有利于己方的协议。在商务谈判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来表达同样的问题或一段话,可以使对方听起来有兴趣,并乐于听下去;否则,对方会觉得是陈词滥调,产生反感,进而抵触。许多谈判的实践经验还告诉我们:面对冷漠的或者不合作的谈判对手,通过恰当的语言艺术,可以是对手变得热情起来。

(二)口才与导游业务

众所周知,“口才”是一个导游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个导游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在景区游玩的质量。一个导游的才华除了在于能说,有话说,更当体现在会说、善于说、能说别人所不能说上。导游是一门特殊的职业,能说而不乱说是一个导游应当掌握的度,而会说并说得有理、有味、有情、有调,又是导游应当争取达到的境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提倡处事做事以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为佳,导游者更应当掌握并善于熟练地运用这种恰到好处讲话的技巧。此外,在实际的导游业务中还要根据不同进行灵活处理,特别是要善于借一些突发性的消极的情绪来随机应变。如:旅途中一辆旅行车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缓缓行使,旅客中频频发出抱怨声。这时导游员可以机灵地说:“接下来这段时间请大家稍稍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按摩时间大约10分钟,不另收费。”导游的这几句短短的话语引得游客哄然大笑。这位导游以巧妙的语言借题发挥,把不利因素化解了,变被动为主动。再如,由于气候原因,影响了航班的起航时间和路线,客人乘坐的飞机改为第二天从上海飞往西安,旅客们听后都很扫兴。这时导游对旅客说:“这恰恰是个好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一趟苏州,这样在您的旅程上又增加了一个城市,您可以在‘东方威尼斯’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何尝不是件让人心动的事呢?”旅客们了导游的这一番话后重新燃起了旅途的激情。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