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1
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种种原因造成不少桥梁发生病害,甚至有的已成为“危桥”,严重地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延长桥梁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耐久性以减少桥梁更新的投入,便成为广大桥梁工作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1、上部结构
(1)混凝土梁桥上部承重构件和上部一般构件常见的病害。梁(板)混凝土梁桥表层缺陷主要有混凝土开裂、剥离、断面破损、钢筋外漏及锈蚀、异常变形、梁板湿接缝渗水、漏水等类型;主梁裂缝、墩台身裂缝(墩台网状裂缝、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台上部的裂缝、墩台身的水平裂缝、翼墙和前墙断裂的裂缝、由支承垫石从下向上发展的裂缝,桥墩墩帽顺桥轴线横贯墩帽的水平裂缝、双柱式桥墩下承台的竖向裂缝、支承相邻不等高的墩盖梁、矮墙上的竖向裂缝、墩台盖梁自上而下的垂直裂缝、镶面石突出的裂缝、悬臂桥墩角隅处的裂缝等);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造成的病害等。
(2)支座常见病害。由于油毡垫支座、板式橡胶支座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安装方便,被广泛用于各类公路桥梁中,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支座老化变质、位置串动、开裂,支座底板混凝土碎裂、支座垫石压坏、剥离或剪切超限,支座外鼓及钢板外露,支座垫板锈蚀等病害经常出现。
2、下部结构
(1)基础病害。桥梁扩大基础下沉,地基承载力不够。60、70年代修建的农村桥梁大多采用扩大基础,由于当时缺少有效的施工机械,基坑开挖大都采用人工挖掘,无法达到足够深度,造成承载力不够而下沉;有些基础尽管采用打松木桩进行了加固处理,但随着年代久远,有些朽烂失效。
(2)桥墩(台)病害。钢筋混凝土墩台出现混凝土的风化、掉角及船只碰撞造成的表面混凝土擦痕、混凝土的冻胀引起剥离、露筋、支座下混凝土局部承压而造成损坏;圬工砌体墩(台)身出现砌体灰缝脱落,或砌体出现破损、剥落等现象。
3、桥面系
(1)桥面铺装病害。桥面用泥土铺装,表面凹凸不平,防水效果较差;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出现表面磨光、脱皮、露骨、坑洞、剥落;接缝处出现错台,拱起,填料老化、漏水,部分填料脱空,或被杂物填塞以及铺装层出现局部网状开裂、沿板(梁)接缝纵向开裂、桥面局部坑槽等现象以及由坑槽引起的主梁顶面破坏。沥青铺装层出现轻微裂缝(发状或条状)、严重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车辙、拥包、隆包、剥离、磨光和起皮,车辆直接作用于外露的混凝土梁(板)等。伸缩缝被泥沙填堵,缝两侧梁体被车辆撞损严重,或者梁体产生较大纵向位移,在桥台背墙处完全顶死;护栏出现滑移、断裂、脱落等。
(2)桥面排水设施。桥面排水设施的缺陷,往往导致桥面积水,引起车辆滑移,导致交通事故。桥面积水往往会通过桥面铺装的裂缝等缺陷影响桥梁主要承重构件的耐久性能,给桥梁结构主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3)伸缩缝装置病害。本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设置伸缩缝的,部分伸缩缝为填料式。随着交通量的增大,载重车辆增多,伸缩缝破损,橡胶条老化,伸缩缝内被杂物填塞,伸缩缝失效。
二、农村公路桥梁病害防治措施
1、塞缝灌浆
塞缝灌浆的意思主要是指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砂)浆,通过喷浆机按一定压力灌入结构物缝隙内,起到填塞裂缝、避免钢筋锈蚀改善结构整体强度的功效。
普遍采用的塞缝灌浆方法是首先用同等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在勾缝的时候应留出直径大约在6到8毫米的灌浆孔,孔之间的距离应根据裂缝的宽度而定,缝宽处的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60厘米小于10厘米,缝小处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0厘米小于60厘米,等到勾缝砂浆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灌浆。钢筋砼梁的裂缝比较小应该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勾缝,只要是大于0.2毫米的裂缝都应该预留孔灌浆,孔之间的距离普遍在25厘米到30厘米,灌浆采用的方法与灌水泥基本相同。在农村公路老桥加固中,塞缝灌浆是综合治理病害的方法之一,受到广泛应用,这种处理效果也最为理想。
2、农村公路桥梁的加固方法
(1)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桥梁的主梁顶层应该多增铺一层钢筋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应将桥梁面最先凿除,这样可以与桥梁的主梁形成一个整体,使主梁的高度在最佳位置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确保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2)增大截面和配筋的加固方法
农村公路桥梁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都具有特殊的性质,在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普遍采用的加固方法就是增大截面以及配筋,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主要是先通过桥梁的主梁底面或者是侧面扩大尺寸,使主梁的高度以及抗弯强度都保持在最佳效果,使桥梁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3)锚喷砼加固法
应充分利用高速喷射机械,使新砼混合材料不断地喷射到已经锚固好的受喷钢筋网之上,钢筋混凝土就会自动的凝结成硬化面,这样一来桥梁的受力断面就会不断增大而钢筋也会随之补强,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桥梁结构更具整体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交通运输量。
(4)粘贴钢板加固法
当农村交通逐渐变得拥挤时,桥的主梁就会出现超过应有的承载能力的现象发生或者是桥梁使用时间比较久造成严重腐蚀的情况,这种情况之下梁板桥的主梁就会发生横向裂缝的现象,这样一来桥梁就面临着危险。应立即进行维修加固利用粘结剂以及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利用钢板来代替增设的补强钢筋。
(5)碳纤维加固技术
①加固过程中,基层的处理非常重要。基层的处理直接影响碳纤维的粘结质量。基层处理要求清洁、无浮渣、平整。在使用碳纤维加固结构前,必须要先打磨构件的表面,将表面剥蚀、酥软的混凝土打磨脱落,在露出完好的结构层后,用碳纤维材料将表面修整平整。需要注意的是,在有裂缝的地方,必须对裂缝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灌浆和封闭处理。
②粘贴碳纤维材料时,需要注意粘结的性能,这与滚压材料密实度有关系。在粘贴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次反复滚压,尽可能的排除材料间的气泡,防止气泡影响粘结的性能。
③粘结的质量和环境相关,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和湿度。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过大都是会减弱材料的粘结质量。相关规范规定,当温度小于5℃时,浸渍树脂固化和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而当温度大于60℃时,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隔热防护措施。
3、桥梁下部结构加固方法
(1)扩大基础加固法
扩大基础加固法主要适合于桥梁基础承载能力尚且不足或者是埋藏的深度不够,而桥梁的墩台又是用砖石以及其他情况,从而将基底的面积进行扩大然后用地基的强度进行验算。
(2)增补桩基加固法
一旦桥梁墩台的基底下发现软卧层就会面临着沉陷,因此采用此种加固方法就会有效的避免沉陷现象的发生。因为增补桩基加固是指在桩式桥梁的周围应该补加钻孔桩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及桥梁的稳定性。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病害;处理;防治措施
0.引言
公路路基建设中对路基的病害要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各尽其职,真正的做到设计理念上科学、技术上合理、施工措施上得力、建设中符合规范,这样才能减少公路路基的病害,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保证优质公路工程的建设,确保公路建设顺利发展。
1.路基常见的通病及其产生的原因
路基最常见的通病主要有路基沉陷和纵向裂缝两种。造成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1.1引起路基沉陷的主要因素
包括:①填方路基的压实处理不到位而发生沉陷。②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衔接处,因为碾压处理不到位或用材不合理而对压实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路基发生沉陷。③处理软土地基的措施不当或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导致路基发生沉陷。④在路基的施工中,土壤含有过多的水,填土不能满足压实度的要求,为路基施工埋下沉陷的隐患。
1.2引起纵向裂缝的因素
包括:①路基起始填筑不够宽,等填筑到一定高度才发现中线出现偏位现象,或填筑宽度不够,则进行填补镶边,镶边过程中,又未根据要求挖台阶或自下而上的分层进行填筑碾压,导致项目完工后镶边出现沉陷,从而出现纵向裂缝。②路基填筑之前清淤效果不佳,清挖软基或将植被清除的过程中,边部仍有宽约1~2m 的残留物;有的是还未将堆放的全部淤泥运至路外,就开始填土施工,造成路基边缘产生沉陷,从而出现纵向裂缝。③有的路基是半填半挖的,填挖交界处没有根据要求挖台阶和分层填筑压实,这样很容易引起纵向裂缝。④路基未很好的压实,造成纵向裂缝的产生。
此外,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深度、精度不够,监理工作不到位,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赶工期,施工工序不连续、工艺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都是引起路基病害的原因。
2.路基病害的防治工作
路基的病害会对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及舒适度、车速和车辆的使用寿命等造成影响,若病害太多,还直接影响路容,因此必须找出对策及时处理病害。
2.1路基病害要从源头抓起,首选把好地勘和设计这一关
尽管详细的勘察勘察、设计审查、方案比选在公路项目前期工程中都进行了,但因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现场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可能和路基设计完全一样,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在发现后进行路基设计的变更、修改,以避免路基病害的发生。
2.2加强路基施工试验检测,必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2.2.1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地试验室
若要确保工程质量,正常开展工程质量监管及指导施工等活动,工地试验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和手段。路基填筑的各项参数是否达到要求,工地试验室的数据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及时的标尺。
2.2.2完善试验室人员和设备组成
试验室仪器配备根据不同的职能进行配备。
2.2.3保证试验数据准确无误
如果数据不精确,就不能作为工程的质量的真实反映,将来很可能在工程质量方面出问题,误导结论的判定,所以,确保试验室数据准确、可靠,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2.2.4通过试验数据为项目工程服务
应该对于这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提起重视,并加以充分利用,在指导工程施工方面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3强化施工监督管理
对于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来说,施工监督管理工作极为关键。
2.3.1强化对路基施工工艺控制
完成路基施工后,就应该确定路基质量。其方法措施包括:一是利用试验进行检验,二是还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检验。生产高质量路基的重点在于对路基施工工艺,所以要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应先控制路基施工工艺。
2.3.2强化路基填筑前的质量控制
路基填筑之前的质量控制分为两点:①对原地面的质量检查,确定已彻底清场、清淤,且不存在软土地基;②对下层路基的质量检验。
2.3.3加强碾压质量控制
碾压质量控制包括所用压路机的型号和吨位适宜,压实的措施、均匀性和遍数等符合要求。城市道路运用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就要求大吨位的压路机与之相配套。如果压路机型号和土质不同,获得的压实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压实效果也受到压实手段的影响,压实均匀性要求被碾压路段保持相同的压实度,避免部分路段压实密度不够,但部分路段压实密度过大的问题产生。对压实均匀性产生影响的一个因素是填土表面平整度,所以,碾压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填土表面平整度。
2.3.4控制路基排水
公路病害之一就是路基水损害,即路基在水的浸蚀作用下软化,导致路基塌陷、滑坡和下沉,所以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对路基排水系统质量的控制。路基排水分为两点:一是路基和周边排水系统的关联,排水系统应该完善、流畅,以避免在汛期路基长时间受水浸蚀;二是公路本身的排水体系,如边沟、截水、急流糟、分散排水、集中排水、纵坡、横坡、中央分隔带纵向及横向排水管等应该完备,以便于公路上的雨水能够在短时间内排出,使路基保持干燥。
2.3.5构造物衔接处回填土的质量控制
构造物衔接处的回填土的压实,指的是桥台台背、通道墙身两侧、圆涵或拱涵两侧、挡土墙壁背面的砂、土的回填,一些人将其叫做特殊夯实区,该区域若按照一般的措施回填,则压实度不达标,竣工后就容易引起桥头跳车的质量通病。这就要求压实机具要牢靠,填筑材料要适宜,填筑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上是防治通病的重点。
2.3.6注重路基施工时的测量放样
该项工作十分重要,但施工单位极易将其忽略。一般在检查路基质量时,发现路基宽度与要求不符,且中线出现偏位问题,填挖方边坡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以上问题就有可能引起路基质量通病。国外都比较重视路基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各层的填土均要求恢复边桩,由监理工程师每次抽查时,都会对桩位进行检查。这项工作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比较容易,准确放样后搞好桩位的保护工作,边桩、中桩就能随时恢复,若要确保路基施工质量,这项工作相当重要。
除此之外,防治路基质量通病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所用的往往是“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其中,施工单位的企业自检属一重要环节。自检合格后工程才能申请交验。
3.结束语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做好预防和及时消除路基病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多实地调查分析、试验检测,从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海潜.路基路面病害处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华堂.公路工程病害分析与防治.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3]王红霞.公路路基与路面养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毒;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都得到了明显的的提高,因此,高等级公路建设对我国而言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路面的病毒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探讨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路面安全状况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沥青路面病毒害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热度不减, 尤其是具有多种优势的沥青路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但随着路面上的交通量不断增大,沥青路面的病毒现象日趋严重。
(一)泛油
泛油是那些新修建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常见的现象。所谓泛油实际上就是沥青由土层的下部或内部向上部渗出,使路面流出过多沥青。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别容易出现这种泛油现象,如果连续多天高温,行车量较大,而且油石比也比较大的地段的,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雨水渗到沥青路面的内部时也很容易导致沥青的剥落,使泛油现象严重。
(二)水破坏
沥青路面水破坏的破坏力也很大。水破坏指水对路面的结构层产生了较大影响和改变的情况。从而造成网裂、辙槽和坑洞等路面损坏,危及行车安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裂缝
裂缝在沥青道路中也常出现,裂缝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横向的裂缝是疲劳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且这种裂缝向下发展速度很快,导致沥青老化现象,使路面缝隙增多。
(四)推移与壅包
如果路面的负载量过大,拉缝处易发生推移,时间长了,轮迹侧面就会出现壅包,甚至导致大裂缝的出现。
(五)松散病害
多数的道路表面层都会出现松散问题,即集料颗粒的脱落。这种现象易造成车辆的行驶不便和行车危险等问题。
沥青路面病毒的成因分析
沥青路存在多种路面病毒,危害行车安全和城市形象的建设。为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并分析沥青路面病毒的成因问题。沥青路面病毒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车辆超载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车辆,出行也多乘车或自驾,致使路面的车辆超载严重,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原材料的影响
修建沥青路过程中因选购的沥青品质不良,粘性较差,使用的矿料用量、湿度或温度不当, 石料的各种指标不符合相应的要求,对原材料使用情况的检验不严, 或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原因都会使路面情况受到很大影响,造成路面强度不足, 进而易产生松散、坑槽等情况。
(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设计过程的失误也会造成路面病毒的产生。各种地面的实际路况不同,很可能设计师失察设计的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尤其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很容易与实地的真实情况发生偏差,导致路基处于潮湿状态, 强度降低。
(四)施工因素的影响
沥青路的破坏与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有关。路基软土地基不稳定、换填或挤淤处理不彻底、等都会导致路面的病害现象严重。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的本身性能及操作不当或不合理都会对路面造成很大影响。
(五)养护问题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 养护工作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等也会加剧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特别是在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的松散, 个别坑槽后,施工管理维护人员未能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养护, 导致问题加剧。而有时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结果反而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 用油量控制不平, 进一步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分析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繁多,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当然不可能彻底消除城市沥青道路路面的病害,但是我们可以从加强对路面的优化设计,注意施工管理的强化,提升施工质量等方面尽可能的防治城市沥青路面病害,充分延长路面寿命,降低损失,减少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沥青路面病毒的防治措施。
(一)控制路面车流辆与车速
路面的车辆超载严重是造成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适当的采取措施控制路面的瞬时车流量,并适当规范车的速度、载重量等条件,从而尽可能减少沥青路面由于车辆超载等原因造成的损害。
(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要想降低沥青公路路面病毒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控制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用量。除细致的选购恰当的原材料外,由于公路工程施工自身的流动性,所用的原材料大多只能在当地购买。但不同厂家、不同机型加工出来的矿料品种杂、规格差、质量参差不齐,为克服这种状况, 最好在保证石料性质、强度等指标合格的基础上固定三家较大规模的采石厂,并对原材料进行分等, 尽可能保证矿料质量的均匀性。
(三)优化路面结构设计
道路设计师在设计和实际施工前应做好事前的实地调查工作。以确保道路的设计能使用于实际路况的施工及日后的正常使用,尽可能减少设计过程中的失误。特别要考虑到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采用合理的设计降低路基潮湿的程度,保证强路基度。
(四)改善施工硬件设施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原因都会使路面情况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施工工队要注意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修理,避免由于硬件设施条件不充足而造成沥青路面的病毒问题。
(五)加强养护
加强路面的养护,首先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思想认识。让施工管理维护人员能对小的问题也予以同样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养护。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知识和养护水平,防止不恰当的养护方式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 沥青路面质量好与坏, 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问题, 也是设计水平、政府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 为了建好道路, 消除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从而降低沥青路面, 特别是高级路面的整体施工造价。
参考文献
[1]陈李峰,吴万佳.沥青路面离析的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技术,2008,S1:56-60.
[2]张璐.浅谈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1,01:117-118.
[3]徐剑.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1,27:126.
[4]刁兆锋.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9:46.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4
(甘肃省酒泉公路管理局酒嘉过境公路管理所,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主要是对沥青路面养护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对路面常见病害出现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沥青路面;养护;病害;治理措施
0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现阶段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路面形式,在省级公路的建设中也有较广的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在路面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首先需要对施工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其次控制要路面摊铺、碾压等施工工序的质量,同时合理处理施工接缝,做好路面养护工作,为公路路面施工提供质量保障,促进我国公路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了解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原因,才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进行病害的治理。
1沥青路面的养护
路面养护首先需要进行养护工作,确定路面是否需要养护,何时进行养护,以及采用何种技术进行养护。目前,影响我省公路路面养护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养护理念,二是养护经费。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全国各地部分管理部门建立起了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沿海地区的部分公路的养护经费也较为充足,客观上有条件做出科学的养护措施。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我们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中还是习惯于被动性的养护方式,主要表现为小病害不处治,小钱不舍得花,等到路面病害恶化后才疲于奔命,四处救火。要扭转目前公路养护工作比较被动的局面,就要求我们彻底抛弃陈旧的养护观念,推广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通过多花小钱、早做保养,达到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服务功能、节省养护费用的目的。针对一般的沥青混凝土公路而言,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病害以及缺乏的资金相对较多,许多养护经费的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使得后期的工作更为困难。在养护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对于已经坏了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修理,忽视了养护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2沥青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公路养护的过程中,常见到路面泛油、拥包、车辙、沉陷、坑槽、裂缝等病害的出现,了解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做好处治措施的关键。
2.1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主要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和不规则裂缝等。
2.1.1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在公路路基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若采用潮湿的土壤进行填埋,在碾压过程中无法完全挤压严实,往往会存在很多的缝隙,当土壤中的水分被蒸发之后,加上路面带来的压力,路基的土壤就会出现下沉。
(2)在路面填土完工之后,需要对路面进行碾压,但是由于路面的边缘处机械无法压到位,往往会存在压实程度不够的现象,导致公路的两侧路基不稳,容易出现裂缝。
(3)在公路路面没有压实的情况下,当雨水渗入路基时,水流会带动土壤,造成路基土壤移位,并且由于土壤内的含水量增加,土体会发生膨胀,当路面承受的压力过大时,路面的结构破损导致裂缝的出现。
2.1.2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当路面出现纵向裂缝时,在车辆的反复作用下就容易产生横向裂缝。此外,横向裂缝的产生和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沥青的独有特性,温度的变化会使沥青的特性发生改变,在低温环境下,沥青受冷会进行收缩,并且其路面硬度会大大增加,路面的收缩会使其受力能力降低,当路面的压力过大时,就会引起路面开裂,随着持续的低温,路面硬度越来越多,开裂的程度也就逐渐增大,最终导致很大的裂缝;在高温环境下,沥青受热会变得松软,路面的硬度会降低,同时路面的结构也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容易出现裂缝。此外,横向裂缝一般是从公路边缘向中间延伸,主要是由于边缘处受到水分、温度的影响较大,导致路基结构改变发生下沉,从而导致路基的开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逐渐会发展到路面,从而导致路面病害的出现。
2.1.3网状裂缝产生的原因
(1)当纵向裂缝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理时,就很容易引发横向裂缝,久而久之破损的程度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形成网状裂缝。尤其是当车辆运输中出现超限超载的现象,对路面的破坏力会更大。
(2)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材料没有经过正规的检测,导致劣质材料出现在路基施工中,由于材料质量差,其黏性也就很差,在路面干燥时就很容易出现松散的现象,从而路面就会出现网状裂缝。
2.2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的出现是由于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所致。一方面是由于车辆载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路面施工技术或所用材料不满足要求。
2.3泛油产生的原因
泛油现象主要出现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在配料以及拌合工程中的工艺非常关键。首先,沥青混凝土在进行配料时,沥青与其他石料的比例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往往由于施工人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比例失调,导致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其次,沥青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沥青的质量,使得沥青的黏性降低,容易出现泛油。
3公路路面病害的治理方法
3.1裂缝的治理方法
当公路路面出现裂缝时,要及时地对相关路段进行治理,避免裂缝的扩大。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的治理方法大致相同,当路面裂缝的宽度在3毫米以下时,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理,但是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裂缝不断扩大;当路面裂缝的宽度在3~5毫米之间时,就需要利用专业的工具将裂缝中的碎石和灰尘都吸出,并且将周围都清理干净,然后将沥青混凝土注入裂缝中,进行修补;当路面裂缝的宽度在5毫米以上时,就需要将裂缝的周围全部挖出,清理干净之后再利用沥青混凝土进行修补,最后还应该对修补的地方进行压实。由于网状裂缝范围较大,所以需要将其破损部分全部挖出,再清理干净。
3.2车辙的治理方法
根据车辙的深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对于车辙深度比较小的情况,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对于车辙比较深的情况,应该将车辙范围内的整个路面挖出,清理干净后,再重新对其进行摊铺修补。
3.3泛油的治理方法
对于出现泛油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应该将整块路面挖出进行重新的摊铺;对于泛油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地段,可以在路面表面加铺一层沥青路面层。
4总结
公路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采取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地进行处理,不能拖沓,防治病害区域的扩大。此外,还应该聘用专业的养护人才进行施工,杜绝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于那些会损坏公路质量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例如超速超载等。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对公路的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并且结合当地公路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出一套合适当地路面病害预防和治理的方法,以确保公路养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2]祁昌旺.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3).
[3]宋毅.试论公路路基简单防护类型的选择与加固的相关措施[J].科技风,2014(10).
[4]卢莉.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加固防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字】路面坑槽;病害成因;修补工艺
前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公路都采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是沥青路面不耐水,在多雨季节,沥青路面在出现坑槽之前会出现轻微的裂痕,这种现象多在雨后出现。沥青在铺筑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等造成的空隙率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会出现透水现象,进而发展到出现坑槽,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安全,若不进行及时修补,破坏会进一步发展,造成养护面积的不断扩大并严重危及行车人员的生命安全,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1、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分析
1.1水损坏
水损坏是产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最主要因素。水对沥青混凝土产生软化作用(沥青混合料含水量增加,导致其强度和刚度降低)、剥离作用(降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冲刷作用(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不断冲刷细料),造成沥青混凝土松散、从而形成坑槽。
1.2材料不合格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贫油”现象,导致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差,以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差等材料本身性能不合格,容易导致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荷载、水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病害。
1.3施工控制不严
1.3.1混合料温度控制不当导致的坑槽
有两种情况会导致此类坑槽的出现。一种情况是施工时混合料温度过高,加热过程中使沥青老化,粘结力降低,脆性增加,粘结不牢,在行车载荷作用下,形成坑槽;另一种情况是混合料温度过低,特别是底部的混合料由于和下承层接触降温过快,不能够达到良好压实效果而形成的坑槽。
1.3.2层间接触不良导致的坑槽
沥青路面在施工中由于层间污染或者粘层油未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洒布,导致层与层之间没有形成完全连续的受力体系,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上面层承受的应力过大,出现细微裂缝,从而发展形成坑槽。
1.3.3上面层施工厚度不够导致的坑槽
路面中、下面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表面不平整,导致沥青上面层施工中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部分混合料易被“卷走”,形成坑槽。
1.3.4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合料局部级配的离析而导致的坑槽。
1.4交通因素导致的坑槽
1.4.1现在公路的交通量比以前要大的多,而且车辆超载超限运输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路面结构局部过早产生疲劳裂缝,在雨水侵蚀作用下发展为坑槽。
1.4.2车辆事故停留造成燃油的泄漏,溶解沥青,使沥青与集料丧失粘结力,逐步剥落形成坑槽;车辆更换轮胎时千斤顶将路面压坏形成的小坑槽。
2、施工步骤
2.1开挖维修界面。根据病害面积特点,首先划出修补范围的轮廓线。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使维修面成矩形,四周同路面标线平行或垂直;范围根据表面病害实际范围向四周扩大5~10cm。
2.2凿出病害面层。凿出病害面层时要根据上中下面层次序,结合病害涉及的层次依次处理,病害发生到哪一层就要处理到哪一层,确保处理彻底。
2.3处理面。用吹风机和刷子清理路槽里的碎屑;对清理干净的路槽用乳化沥青均匀涂刷坑槽底部及四周槽壁,涂刷量约0.3~0.5kg/m3。
2.4回填混合料。向修补区域分层填入新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混合料出仓的温度在120℃~140℃左右)。采用人工摊铺,同时人工找平,并清除混合料中的杂质和大粒径石料,使新路面高度比原路面高出1~2cm,边缘接缝处和新路面表面使用细集料。
2.5分层碾压。用激振力不小于15KN的压路机进行压实。对于目前结构层的碾压,采用分4层(维修厚度≥16cm)碾压,温度控制在70-90°C。在分层碾压时,要注意坑槽边缘沥青混合料形成的碾压“死角”,对于这种情况,先采用振捣夯对周边进行压实,再用小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对于上面层的碾压,先沿接缝处静压1~2遍,后逐步向中间碾压,最后采用振动碾压3~5遍,先横向,后纵向,保证坑槽修补的压实度和平整度。最后在接缝边缘灌入普通沥青,起到防水作用,进一步提高接缝处的质量。
2.6清理作业区域,开放交通,通常夏季开放交通略晚。
3、结束语
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如果不得到良好的修补,其蔓延速度之快、恶化程度之深,因此必须及时处理并保证维修质量。对于坑槽病害前期的预防性养护尤为重要,在日常养护中要及时对可能导致坑槽的表面松散、翻浆、离析等病害进行及时处理,以杜绝和延缓坑槽的出现,降低维修成本,从而实现预防性、低成本、高效能养护。
参考文献
[1]袁艳芹. 浅释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1,(22)
[2]苗世才, 赵国辉.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3]赵明强.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与防护[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1)
公路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沥青路面 常见病害 防治措施 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沥青路面因其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的建设。但沥青路面因为种种原因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为了使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加强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迫在眉睫。
一、沥青路面的特性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逢、行车舒适、耐磨、噪音低、透水性小、工期短、成本低、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沥青路面的缺点是温度敏感性较高。夏季温度高,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泛油或推移剪裂破坏。低温时沥青材料变脆可能引起路面开裂。
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2.1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引起沥青路面裂缝的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种:(1)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称之荷载型裂缝;(2)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非荷载裂缝;(3)经常出现在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或在路段上出现较长的纵缝,主要是由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引起,称为沉降裂缝,尽管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行车荷载作用、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3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2.4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土基和基层、超载车辆等原因。
2.5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3)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4)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三、养护技术及防治措施
3.1裂缝病害的防治措施
⑴纵横缝的维修技术
纵、横缝在路面病害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不及时处治将会演变成网裂等更严重的病害。一般纵、横缝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冷补灌缝,灌缝料是一个单组分用橡胶处理的冷补乳化沥青裂缝密封剂,最宽可填补12mm的裂缝。施工时无须加热融化,无需灌缝机械,对裂缝内的杂物用吹风机进行清除,然后直接用灌缝壶将灌缝料进行灌注,再用橡胶扫帚把原料刮在裂缝上,施工方法简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二是热补灌缝,无论缝宽还是缝细首先对原缝进行扩缝,将缝宽扩致1cm左右,然后用吹风机清除缝中灰尘等杂物,再用具有流动性的热沥青依靠灌缝机缓慢依次地向缝中灌注,直至缝中饱满为止,最后待沥青冷却后清除缝表面多余沥青即可。
⑵龟网裂的维修技术
龟网裂在裂缝类病害中属于严重情形,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将造成道路的彻底损坏。此类病害的处理方法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处理:第一阶段即龟、网裂出现的初期(网裂阶段),由于病害量少、较轻,一般进行薄层罩面处理,即对病害部位清扫干净后喷洒乳化沥青,待破乳后撒铺米砂,这样的处理既经济又安全,对行车影响不大,又能暂时稳定病害的发展。第二阶段路面病害由网裂演变为龟裂,则应进行挖补处理,即对原路面病害部位的结构层进行铣刨,然后再按原路面相应结构层次进行恢复。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路基松软的也应一并进行换填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应结构层的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从而保证修复路段的工程质量。
3.2 车辙病害的防治措施
车辙是高速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而且车辙的表现也不一致,对于不同的车辙路面损害,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当车辙长度小于30m,深度小于8mm 时,路面行驶的车辆会产生轻微的摆动,可以做烘烤、耙松、添加新料后压实的处理。第二、如果路面出现磨损和横向推移,需要把发生变形、粉碎的层面清除掉,然后用刨机拉毛,重新填充压实层面。第三、如果基层结构已经不稳定,需要先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重铺面层。第四、如果是因为施工中形成的不稳定层而引起的车辙、推移,需要先行处理好软弱基层再重铺。
3.3 松散病害的防治措施
对于松散病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进行防治处理。首先,在对公路进行建设时一定要积极选择合格原料,对于细集料的含泥量和矿粉掺量要进行严格把关,从原材料入手尽量杜绝松散病害。其次,还要对施工温度与压实的效果进行严格控制,进一步保证不会出现松散情况。最后,要严格把关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尽量保证不要出现混合料离析的情况。
3.4水损害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损害造成的几种情况基本上都取决于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与密实性,还有粗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结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措施防治水破坏造成的病害: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最好选择空隙率小于百分之五的种类。其次,可以使用抗剥落剂来增强碎石与沥青间的粘附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把关施工质量、控制超载量等方式进行进一步预防。
3.5沉陷病害的防治措施
维修人员要先找到沉陷区域,利用专业的工具切割开路面铺设的沥青层与水稳层,从源头上修补病害层,遵照规范的施工流程作业,修补完成后及时清理遗留在修补层中的废弃材料或砂石等杂物,按照沥青配比比例重新调配出修补沥青层的涂料,修复水稳层与沥青层,将其用压路机压实、压平整,待到沥青温度降到常温后开放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