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

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1

关键词:工艺美术,宋代,中外经济文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在两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艺美术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益进步以及海上交通越来越便利的宋代时期,人们开始扩大对外商品输出的规模。而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工艺美术品作为宋代经济文化的载体而不断向外输出,增进了宋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比如,北宋和中东、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地区的国家都有经济来往,交流频繁。

1 宋代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自唐末以来,中原地区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而宋朝的建立使得这一局面瓦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而在这一社会经济形势下,发展迅速的手工业推动了宋代工艺美术的进步,取得的成就非常大。宋代工艺美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生活习俗也在发生改变。纺织品、玉器、漆器、瓷器等等工艺品种不断在增加,同时出现了日渐丰富的装饰手法与新型的装饰技术,形成了工艺美术品多种多样的新面貌。宋代政府对工艺美术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为其专门设立的管理机构大而齐全,促进了工艺美术的更一步发展。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的内容来看,宋代继承了唐、五代的旧制度,在宫中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工艺珍玩生产的文思院。文思院分为上界和下界两个部分,分别负责生产金银珠玉、钢铁竹木杂料等。上界生产出来的工艺美术品是最精致的,其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而且宋代还在盛产丝绸的地方设立了管理机构,比如成都的锦院,高度重视丝绸织造业和工业。纺织工业在宋代的发展比较快速,其生产技术、生产数量、花色品种以及织物种类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新。宋代的经济非常繁荣,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政府高度重视手工业。另外,探索创新的学风盛行,都为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基于工艺美术的宋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分析

2.1 宋朝对高丽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分析

在宋代,主要以贡赐贸易的形式来对高丽王朝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民间的出口商品比较多。高丽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北宋和南宋时期分别以辽国、金接壤。在北宋中期之前,高丽的使者都会在登州上岸,而辽、金两国先后将其占据,官方航线被阻断,出入地点改为明州。而在北宋中期之后,政府以提高高丽的地位而意图笼络高丽与辽国对战。高丽使者即国信使,在过道的时候,各州通判或者知州都需要出城迎送,沿途费用还会由当地官府来负责,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形式。神宗时,宋朝与高丽的贡赐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熙宁年间,同文馆的设立就是为了接待高丽使者。而在北宋末年,开始由宋朝的枢密院来对高丽贡赐贸易进行管辖。宋代与高丽的贡赐贸易越来越繁荣,大量的瓷器和丝绸等工艺美术品流入高丽,其审美趣味和装饰纹样都为高丽带来了很大影响。而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大量的折扇、纸、墨和砚等物品从高丽流入了宋朝,而且非常受欢迎。由此可见,两国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彼此都存在影响。

2.2 宋朝对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分析

在宋朝,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实际上很少,但是民间贸易却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宋代商人一般会将香药、织锦等运往日本,文具和茶碗也比较多,还有雕刻、茶叶和佛器等等。宋代对日本带来了影响,在镰仓时代中期就涌出中国丝绸纹样的仿制品和丝织产品,比如常陆绸、阿波绢和甲斐斑布等等。日本陶瓷的瓷器纹样也受到宋朝工艺美术的影响,比如比如建窑黑釉茶盏是宫廷御用茶盏。在宋代,经常会有日本僧人进入国内,比如僧人荣西第一次入宋的时候就将喝茶的风气带回了日本,更是著了《吃茶养生记》这一本书而使得喝茶的风气流行于禅僧中。另外,宋代工艺还影响了日本雕刻纹样,甚至有宋代工匠参与了日本京都东大寺的佛像铸造。而宋代工艺商品流入日本的同时,日本的商品也开始流入中国。在北宋时期,日本流入的商品折扇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而宋、辽和金等都仿制了日本折扇的制作技巧与纹样,在当时的临安已经出现了折扇铺。日本流入宋代中国的另一商品刀剑也是宋人非常喜爱的,也仿制了很多类似的商品。

2.3 宋代对其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分析

在南宋时期,政府授商以官,奖励商人的贸易活动,从而增加国库的收入。而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就是泉州,其出口瓷器会转销到印度等国家,还会远销到北非。在非洲和西亚出土了宋代中国的陶片和瓷器,可以说明宋代中国与阿拉伯这些国家之间的瓷器贸易非常繁盛。而中国也专门生产有阿拉伯风格的瓷器,并且大量出口。埃及受到宋代中国瓷器的影响,在法蒂玛王朝时期对宋代青瓷进行了仿制。后来,埃及还对青花瓷与青白瓷进行仿制。仿制的瓷器从一开始的形制、纹样造型到后来的式样、釉彩,都与中国原产十分相似。在南宋时期,青白瓷是对外出口的主要瓷器品种,在很多国家与地区都比较畅销。

3 宋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发展原因主要包括三个,首先是宋代经济的繁荣。在宋代,社会比较稳定,为社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农业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宋代的发展非常快,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商业也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宋代的商品经济也非常繁荣。在宋代,不再沿袭唐代的抑商政策,在城市内取消了方形之坊的划分,不再是由官府来对城市市场进行设定,而是由商人自己来决定商业交易时间与交易地点等。因此,北宋在县以下的商业繁荣的地方第一次设立镇市,形成了商贾的交易场所,增强了城市的经济能力,促进了商业、手工业与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是宋代科技的发展。在古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材料与技艺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因此,很多类型的工艺美术品种、装饰与造型开始出现,从而适应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多半都是诞生于宋朝,而且宋代的医院与天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科技百科全书。最后,在宋代,航海技术得到了较大进步,很多大型船舶都被建造出来,指南针的运用更是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将其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收入之一。宋代航运的发展使得海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的盛况,大量的瓷器与丝绸被出口到日本、阿拉伯和朝鲜等国家。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得工艺美术品的出口为北宋的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来源。反过来,国家重视海外贸易,也促进了社会经济与工艺美术的发展。

结束语

在两宋时期,工艺美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繁荣的宋代社会背景下,对外输出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增加宋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宋代与高丽、日本和越南这些周边国家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大力传播了工艺美术,其影响甚至波及整个东亚。宋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发展状态堪称极盛,而其中发展繁荣的工艺美术可以对两宋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进行解读,认识到宋代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探讨了其发展原因。

参考文献

[1]谷莉. 从工艺美术看宋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52-156.

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2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在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硕士论文,陶瓷史。。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壶、爵( jue)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打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汉末晋初最好的青瓷窑是越窑。胎质坚硬,胎色灰白。这个时期的主要瓷器是青瓷。基本风格是清雅,装饰纹样的舒缓,釉色清新可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佛教美术的兴起哲学思想进入艺术领域,本时期主要以清淡,玄学,竹林七贤为主要的风格。大量的出现白瓷、青瓷。瓷是由陶演变发展而来的。与前面提到的陶有着本资的区别: 1.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低,在800℃左右。3.质地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细密,敲击声脆如金属声。硕士论文,陶瓷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陶瓷上的南北交流清白并重,还是金属器皿上的中外合璧,都表现出匠师那种“不薄技术,爱艺术,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内在追求与气质。创造了开放的华美时代。

隋朝的白瓷,釉色光润。以青瓷为主流产品。唐三彩女佣的出现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唐三彩女佣那雍容华贵的大家风范,实在是大唐包容一切外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多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胚体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温中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白、绿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常见的有瓶、钵、罐、盘、杯、碗、枕等普通生活器皿,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和人佣及建筑家具等。

随着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的工艺美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这时期出现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以烧造青瓷为主),天青色,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朴素、高雅是统治者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蕰籍之美。

2.官窑,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硕士论文,陶瓷史。。

3.哥窑(龙泉窑),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称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在河南禹县,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艺术特点为:“夕阳紫翠忽成岚”天青色于玫瑰紫色交织,釉色美如朝晖。铜的运用高温形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的白瓷,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地址在河北曲阳。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柔润,恬美的美感。硕士论文,陶瓷史。。

南宋 足洗和明永乐、窖青花缠枝山茶纹扁壶都为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硕士论文,陶瓷史。。

两宋时期瓷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硕士论文,陶瓷史。。

到了明朝,景德镇瓷器独领。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极具宫廷贵族气象的典雅,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清朝的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其中。书画与紫砂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同时也反应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了。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文明史和审美史的缩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体现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发展特点。陶瓷烧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将展开新的一页。技术与时代完美结合,相信陶瓷事业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3

关键词:青花蓝;青花;现代设计艺术;民族性;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0-01

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意识,直接影响着设计的功能性及装饰性。在中国传统色彩中融合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审美爱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洗礼,形成了中国特定的色彩审美定式——民族文化色彩观,这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关青的诠释以及中国古代色彩观

青,本意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与蓝色相仿,但是比蓝更深。从油画角度来看,色相倾向于钴蓝色;化学工艺上,所制颜料的色相有个游移的范围,包容由蓝到绿之间有一定宽度的色域。青花诞生源于唐三彩中钴蓝色的使用,而河南巩县窑的工匠们大胆的首创将钴蓝绘在白瓷胎上,虽然其胎质疏松,呈色不稳,但成就了中国的原始青花。

《考工记》“设色”篇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该段文字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体现中国上古时代的色彩思想与运用,蕴含“五行”之意;吻合于西周形成的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五行”说既以东方属木,作为草木之蓝、绿色的青当然成为东方以及春天的象征色;在中国传统五方正色中,木为青,象征东方,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蓝。常见于建筑、瓷器上,尤其青花瓷已成为其工艺美术中典型的代表,可见在中国思想的肇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朴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构成的哲学理论。

二、青花蓝的色彩情感

一个民族早期艺术审美的发生,都是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感知和把握当然也是从生产生活实践出发而又随着客观环境条件而推进的。

第一,汉语习惯中,青与他字连用组词时,往往给连缀之物附加蓝色和冷意,如“青黛”指黑里透蓝绿、“青眼”本指西域佛僧的蓝眼珠、“青锋”指寒光闪闪的刃器。此类例子显示中国人自古对色彩的感觉与表达就是很敏锐细腻的心理感受。

第二,古代中国人对青的描述基本对应着蓝、绿色相区域,青色意味清新明丽,冷静,生命活力。唐至五代有关青瓷的名句:“雨过天青云”“夺得千峰翠色来”,从碧、青、缥、翠这些用字,可见古人的青色涵括了在不同光、气条件下的蓝、绿变化,这些都形象地指明了青色的基本范围。

三、青花蓝作色彩元素的应用

(一)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

(1)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这种返璞归真的蓝白配,一直受到历朝历代人们的认可。(2)青花布。从青染料的制作工艺上去溯源,先秦时代的染蓝,是采撷蓝草之鲜叶与草木灰相拌、浸水中沤制出染液,将素色的布帛置浆液中浸渍染色。由于以发酵为主的制靛法可能迟至汉魏以后才产生,故另一种蓝草蓼蓝当时只可用来染碧,不堪为靛。由此染色工艺中的青,本指较清亮之蓝色,若欲布帛变深为蓝色,就得反复染多遍才行。故荀况《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可理解为布帛上染得的青色在明丽性上优于原生的蓝草,也胜过浑浊的蓝染浆。3.其他艺术形式。如13世纪下半叶,由阿拉伯工匠引入中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景泰蓝;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纹样中的旋子彩画等艺术表现形式,青花蓝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色彩符号,它的频繁或大面积的出现和搭配,体现了历代人们对它的钟情,也彰显了它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

(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青花蓝

每个时段、每段地域似乎都有流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词汇,恰恰是这种流行性构成了一个文化上的趋同性,艺术的民族性、象征性以及时代性也就萌生出来。

(1)奥运色、流行色。青花蓝——温润而典雅,在2008奥运会上发出新芽,这种白得温润,蓝得鲜明的效果展示着华夏文明深邃而广博的精髓。这一中国元素的重要部分,以其独具的魅力,不断向外延伸。如奥运礼仪服中的青花瓷元素系列,奥运支线北土城站“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青花瓷元素的电话亭等等。(2)新时期的青花蓝色彩元素风。青花这一色彩元素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利,她在现代建筑、服装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各个设计领域得到更加广阔的天空。海尔热水器在产品设计中,很好的承接了奥运青花蓝这一设计元素;“蘸一角天青色,听喧嚣中的一段留白,呼吸在徐志摩的诗情里,好个不染纤尘的江南。”步步高以一首小诗把i6这款手机展现得恰如其分,引入了消费者的视线当中。

四、小结

青花蓝通过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在一定的时期内,塑造的艺术形态体现着对工艺水平上客观把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民族特征。我们今天引以为傲的是青花蓝的艺术,通过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扩充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站在这个流动的“历史长河”之中,也许不需要经过太长时间,青色也会像京剧、水墨画、中国红一样带着它自有独特内涵和意蕴更加的深入人心,延续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色彩观。

参考文献:

[1]朱磊.浅谈颜色符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J].科技信息,2009,24.

[2]黄芳芳.“中国红”色彩元素的文化探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唐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范文4

关键词:恽寿平 没骨花鸟画 技术风格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大学青年教师科学技术类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现代工笔画中设计构成要素研究》(项目编号:2012W―M17)

恽寿平(1633)生于明末清初的衰落书香家庭,其原名为格,字寿平,后改为字正叔,其号南田,别号也有许多,江苏武进(现常州)人。由于其生活的年代多动乱,因此对其后来的思想文化及生活都造成了相应的影响。恽寿平从小就比较聪明,其学习绘画主要师从于其伯父恽向,自此之后恽寿平便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由于受到父辈们的气节和学识爱好影响,其未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而是成为隐士,并经常与友人一起讨论没骨画法。其还和当时的“四王”、吴厉等人并称为“清初六家”;不仅如此,其还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恽寿平的艺术造诣较深,其主要以花卉画艺影响较重,其自创的没骨花鸟画为当时的花鸟画增添了鲜活的生机色彩,始终能给人一种淡雅清新之感。其采用的没骨法多用色彩渲染,勾勒较少,且画法较工整简洁,文人情味一目了然。

一、没骨法的具体考究

没骨法作为我国花鸟画法的一种,其产生时间较为久远;创始人为五代时期的张僧繇,当时的形式多为山水画,主要采用青绿重彩通过明暗层次的渲染来表现。而在我国的唐代至北朝时期的莫高窟中发现了没骨画画法的踪迹,其主要是采用色彩直接进行渲染。据相关史料,没骨花鸟画主要开始于北宋时期,其具体人物为徐崇嗣。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就是以其为基础开展的,并在此之中创造出了更加新颖的形式。对于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作品,在画画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先墨笔勾勒轮廓再着色的方法,而是直接采用色彩渲染,通过点染并用的方式进行。注重生活化的画风特点,在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其作品的自然气韵更加浓烈。在历史不断的发展中,针对没骨画法的理解有两方面:第一就是淹没,色彩渲染将轮廓勾勒淹没;第二则是没有,具体指不进行轮廓的勾勒。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对没骨画法进行了记载描述,说明了徐崇嗣没骨画法的特点及其渊源,揭示了徐崇嗣从野逸的落墨为格到皈依了宫廷画的富贵风尚的原因。郭若虚也曾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到过徐熙堂兄徐铉记阐述其绘画的特点是以墨色为重,色彩辅之。许多有关没骨画法的文献记载都使我们了解到没骨画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不同发展时期人物的不同风格特点。

二、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特点是以清新高雅为主要特色,在欣赏其画作时就好像有种清风拂面的感觉,那种朴素之美让人过目难忘。恽寿平笔下的画作注重景物的平实特点,其色彩描绘虽然艳丽,但却不显得媚俗,非常清新洁净。在纯自然的手法塑造中,使作品表现出天然的特点,绝不存在矫揉造作的感觉。同时,恽寿平的作品取材比较广泛新颖,通过其独具匠心的绘画手法,其作品都能达到较好的艺术造诣水准,充分展现其内在生动的景物形象。在对传统没骨画法的继承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没骨画法,奠定了我国花鸟画的发展实力。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创作皆源于生活,在生活化的基础上推动其自身的艺术创作思想发展。恽寿平额没骨画法主要继承徐崇嗣,其注重自然写生的渲染。其没骨画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探索期和成熟期。其中,探索期主要是其四十岁前,在对此阶段的相关作品分析中,可知道其受沈周、陈淳的影响较深。成熟期则为四十岁后,此时期为没骨画创作的辉煌阶段,其作品大都比较著名。如其创作的《蓼汀鱼藻图》,在清劲的笔墨、浓厚的色彩设计中,使作品显得既艳丽又不低俗,既形象又生动,清新高雅,接近自然。恽寿平的没骨画素材较多,包括各种花类、蔬果类等,还有就是常见的梅兰竹菊。除此之外,其还比较善于描绘鱼类和鸟兽等。比如《双清图》主要是描述花类的作品,其取名“双清”,主要原因是其描绘的梅花和水仙各自所代表的品格比较清洁高雅,因此便以双清命名。作品的画面主要采用淡花青晕来进行渲染,以此烘托两种花色。其中的梅树枝叶繁盛,其形态以横斜为主,花瓣的画法采用了南宋扬无咎的画法,利用墨线勾圈形成花瓣。对水仙描绘则借鉴了赵孟坚的白描手法,加强了叶片用笔的缓重疾驰、阴阳顿挫,在变化多端的手法中,使花瓣赋予生机。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梅花和水仙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美感,同时追求浑然天成的自然特色。对于中国画而言,其不仅要注重线条的完美,更要加强色彩的协调以及画面的结构性。如果要在画面上题字则必须结合整个画面的内容和画面的结构来进行,合理的诗词配合画面会使画作的意境更好。自宋代苏轼后,诗书画印一直被人们所采用。恽寿平在自己的画作中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且使其相互之间紧密连接,缺一不可。比如《题画竹诗》中的“寒窗画竹与三枝,笔试参差手不知,还忆去年今日事,扫花庵内雨丝丝”,这首诗词和画作很好地结合,通过文字的描述来表达画中的内容以及画作者的情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三、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影响

恽寿平在继承没骨画画法的基础上,独创性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不仅在当时颇有影响,对后世的没骨画画作技艺影响也较深。恽寿平的徒弟也有许多,其中以自己的玄孙女恽冰得其精髓造诣最多,而最有成就的则是华暑。华暑同样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结合当时的环境,创造出符合当时人们审美要求的没骨画法。清代的胡敬曾在评价恽寿平时曾说其是花卉画法的第一人,充分肯定了恽寿平在我国画史上的影响力和功绩。恽寿平对于自己的画作作品艺术有着个人独特思想,他曾说人们对于画作的鉴赏多认为色彩设计比较容易,但却不知渲染工作是比较难的。其还宋画主要是工整性较好,而元画则主要是写意性,如果能把这两者相结合,才能使画作更加生动形象。恽寿平主张学习古人技艺的同时要注重自我的变通,不能照搬照抄地死学,而是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其认为自己的画法是和天地物趣相结合的,是一种不打破自然规律、巧妙采用自然风光景物的画法。由于其清秀明丽、朴素淡雅的风格,使其画作比较受当时的一些统治阶级喜爱,使其很快成为了花鸟画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恽寿平的没骨写生性花卉,给当时的花鸟画市场提供了新的希望,在得到众多门徒的同时,促使其成了常州没骨画的代表性人物,使其也成了清初六大家之一,其地位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四、结束语

没骨画法的历史久远,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被人们不断创新,延伸出了许多不同的技艺风格。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其注重色彩的渲染,在浓烈的色彩渲染中,形成系统的色系搭配,使其画面显得清秀朴素,更加具有自然写实的风格韵味。恽寿平继承和发展没骨画画法,开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技巧风格,为没骨花鸟画在中国的画坛中增添了新的生机。其对没骨画法后世的发展影响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