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1
[关键词]学科教学;分课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32-0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教学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介绍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论较多,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探寻适合我国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较少;二是局限于教学模式的一般研究,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创建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在教学研究领域,以课型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它的新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研究不足的弥补:一是它的研究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实践,以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标,更具有有效性;二是它的分课型是结合学科,以学科不同知识特征为前提的教学模式研究,更具有操作性。
一、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课型与教学模式这两个术语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对其内涵的确认是分析展开的基础。
(一)课型与教学模式辨析
课型有两种理解。一是课的类型,即按知识特征、教学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比如阅读课型、识字课型。本研究“分课型构建模式的意义与关键”中的“课型”指的就是此类含义。二是课的模型,是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方式、需要时间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此意义上的课型实为教学模式,比如《“抒情类课型”研究》《“韵文识字类课型”研究》中的“课型”即指教学模式。本研究“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最终目标在于寻找教学模式。
(二)课型的本质与划分要求
课型本质上是依据学科知识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对教学知识的归类。比如,语文课可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还可以有其他的划分,比如可依据内容、形式及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将语文阅读课型继续划分为认知类课型、抒情类课型和明理类课型等。课型的划分随着标准的不同而划分种类也不同,我们在划分时应兼顾两个标准:一是概括性,这样构建出的教学模式才具有代表意义;二是具体性,这样构建出的教学模式才具有操作性。一般来讲,课型的划分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文本的知识特征与表现形式,这是最主要的划分依据,如英语课可以划分为单词课、阅读课等课型,语文课可以划分为诗歌、现代文、古文等课型;文本的教学要求,如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阅读课可以分为认知型、明理型、抒情型等。
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抒情类课型为例来说明划分课型的依据。有研究者这样定义该课型,这类课型一般是依托于内容的学习,逐渐感知并领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以提升、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质量。对于高年级教材来讲,它的内容形式多以抒发社会情感的古诗词和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等文学类文学作品为主。该课型的划分首先考虑了文本的知识特征,认为抒情类课型的文本特征应是以抒情为主;其次文本形式是古诗词、抒情性散文与叙事性散文,它的教学目标一般是以情感目标为主,以丰富、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三)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教育过程的主要特点,对教学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是对教学程序的抽象描述。这个抽象过程是排除教学过程中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出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
虽然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这些所谓的“教学模式”都应具备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才能成为教学模式。构成一个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下面笔者以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为依据,简要阐述分课型教学模式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型划分的依据与特征(理论依据)
分析某类课型的特征在分课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型的特征是该类课型划分的依据,也是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方法)设定的基本依据。在《“韵文识字类”课型研究》中,作者是这样分析该模式的理论依据的:“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多识字、快识字,创造性地编写了‘韵文识字’教材,即将原本不相关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意义紧密相连,编织成图文并茂的韵文,表现出很强的形象美、音韵美、意蕴美。”
上述对课型的分析实际上是对该课型知识类型的特征及知识编排特征与意图的分析,这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2,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课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有两个:首先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这是新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其次是课型的特征,这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内在依据,体现出课型教学模式的个性特征。比如音韵识字类课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在《“韵文识字类”课型研究》中,作者在分析了音韵识字类课型的知识与编排特征后,确定这类课型总的教学目标为:“一是在教学中多角度地把汉字的知识结构与学生识字的方法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结构――用结构’的长程课堂教学结构,形成韵文识字常规;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一专多能的育人价值,突出识字、写字的首要功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享受审美情趣,为学生进入阅读打好基础;三是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诵读和书写中培养识字能力,体验汉字的音美、形美、情美,感受汉字的魅力,生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该目标是按照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的,每一维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又充分利用了该课型韵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与目标。
3,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与概括。在《“韵文识字类课型”研究》一文中,作者总结该课型的教学程序如下。
定向积累,主题交流。这一步骤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往往是选取与教材有关的“词语百宝箱”内容,让学生对对子。主题交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障碍点,进行开放式教学。
创设情境、语境识字。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语境与情境进行识字。如教学“贝”字时,教师先呈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贝壳,再展示“贝”的象形字,使学生从字源中了解“贝”字的形和义的联系,加深对该字的理解与记忆。
诵读词串,想象入境。教师教学时要重视词语
之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节奏,在人情入境的诵读中产生“声像同步”,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联想识字,分类交流。韵文中的生字都出现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师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汉字结构、造字法、同音字、同偏旁、趣味识字等进行分类交流,保证汉字的识字率与巩固率。
当堂反馈,拓展延伸。从上述程序来看,教学模式的程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任何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离不开导入,导人既可以达成知识目标,也可以达成情感目标,还可以引入方法目标,因而教学模式程序的第一步应是导入;第二,教学程序的最后一环是教学评价与巩固环节。教学程序应设计巩固与评价的环节,以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进评反馈。比如《“韵文识字课型”研究》教学程序中就包括了这一环节:生字要当堂书写,当堂默写,了解个体和群体的情况,捕捉生成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并让学生总结学习心得,以达到巩固的目标。拓展延伸可照课文“编创词串”、在课外找相关的资料、制作“识字卡”等。
二、教学模式的固有矛盾与分课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都需要一定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很多人期待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探索一种能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实践证明,这种期待没有实现,也没有可能实现。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来自于教学模式的一个固有矛盾。
(一)“概括性与操作性”:教学模式特征的悖论
分课型探究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依据知识特征及不同特征知识的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模式。课型可以进行多种划分,依据的标准可能有多种。比如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划分,这是以知识是否学习过为标准进行的划分。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新授课教学模式与复习课教学模式。这类课型的划分概括性强,总结出的教学模式同样概括性强,这是优点。但是,其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参考价值并不高,如果用贬义的词来形容,那就是相对模糊、笼统。试想,假设有人总结出了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新授课教学模式,那么它是否对物理新授课、语文新授课的教学都具有指导价值?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教学模式概括性越强,对教学的指导价值就越低,没有操作性的所谓的教学模式已不具备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操作性。相反,教学模式分得越细,对教学的指导价值就越大。针对新授课而言,如果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里不同特征的内容分别探究不同新授课的教学模式,那么对学科教师的教学指导就相对具体。比如诗歌鉴赏课,依据的是诗歌、鉴赏的特征来称谓的;新闻、报告文学类课型,依据的是这类知识的新闻性特征进行归类的,并依次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其对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指导意义就大。那么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矛盾,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概括性,这是一个上限,概括性越强的教学模式应是价值越大;但教学模式的另一个要求在于,其对教学的指导性越强、越具体,其价值也就越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模式时不能太概括,究竟这个度如何把握呢?
(二)分课型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概括性与操作性”悖论的最佳平衡点
教学模式应是指导教学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对于教学模式所对应的知识类型来说。教学模式的概括性是它的另一优点,正是有概括性,才使其研究有了价值,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适用。教学模式的前提或首要功能应是对教学的指导性,如果没有指导性,其概括性又有什么用呢?目前,许多所谓的教学模式已失去了教学模式的基本价值。“近年来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教学模式高度相关的研究,其中仅17%涉及到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绝大部分是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想,操作性不强。”本研究认为,上述现状应是当下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误区。基于课型的教学模式探究则可以避免实践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具有概括性,应该说是教学模式概括性与实践性的最佳结合点,因为它符合以下两个标准。
第一,不同特征的知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不同。教学模式设计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来自于所要教授知识的特殊性要求。不同特征的知识对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出发点。如果某教学模式没有考虑知识的特殊性,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具有针对性。分课型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而提出的。下面分别以高一语文(人教版)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例说明分课型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阅读鉴赏课,教材选取了四首新诗、词,分别为《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与《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一学生在这类现代诗歌阅读方面,字词上基本没有障碍,那么教学模式的设计就可以直接安排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因为阅读是体现出其“情”的重要手段。针对这类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就应以适合现代诗词教学为特点,字词的学习就可退为次要位置,教学模式中就可以不考虑字词的学习问题。
第二单元为古代记叙散文,分别为《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与《鸿门宴》,虽然同样以鉴赏为目的,由于是古文,其字、词与句的学习就不能忽略,学生没有良好古文基础的话可能不能顺畅地阅读,教学模式中就不能没有生字、词的教学。
由语文第一、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特征来看,虽然都为语文鉴赏课,但由于现代文与古文在知识特征与教学要求方面的本质区别,教师在构建教学模式时就不能忽视差别而笼统地概括。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既能照顾到教学模式的概括性,因为它是对一类知识教学策略的概括,又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因为它关照到知识的特殊要求。
第二,不同特征的知识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其教学目标要求不同。这是教学模式设计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比如同样为抒情类教学内容,其最终目标要求都为“领悟情感,丰富其精神生命成长的质量”。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情感适应期,要求感知并唤醒一般情绪,如喜怒哀乐;中年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期,要求唤醒并践行道德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情感提升期,要求提升并完善其审美能力和责任感。因此,在情感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探究中,教学模式要体现年级特点,体现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
(三)教学模式的探究是对优秀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升
教学模式能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支撑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为教师在仅凭经验和感觉进行教学与重视教学的提高和反思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个模式可能是下意识的,教学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比如,教学论上认为最古典的教学模式是讲-听-读-记-练,而这一教学模式不正是我们正在批判的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只专注知识传授倾向的教
学吗?可见我们的教学是有模式的,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
在此情况下,无论教学效果如何,教师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模式都是必要的。对于教学效果一般甚至较差的教师而言,如果不刻意反思自我教学实践,改进已有的教学模式,那么其教学可能永远是低水平的教学重复;对于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而言,如果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那么这样的优秀经验就无法实现共享,并且也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三、分课型探究教学模式的要求与建议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了寻找一种适合特殊知识类型的相对理想的教学程序,我们不期望能找到一种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应正确认识教学模式与教学的关系,在构建教学模式时意识到以下五点。
第一,教学模式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结合体。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它只对某一类知识的教学具有指导与参考价值。就英语教学而言,如单词课课型模式、语法课课型模式应分别对单词课与语法课的教学具有指导价值。当然,这样的指导应是相对的,绝不是禁锢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指令。“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任课教师完全可以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创造。这也正体现出教学模式的另一特征――开放性。
第二,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模式设计的起点与终点。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及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针对目标的达成来进行的。教学模式建构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三,教学模式应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或备课,以方便教师的教为出发点。这实际上是对教学模式操作性的要求,目前众多教学模式因为缺乏这一点,导致推广价值不高。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2
关键词:五年一贯 科学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五年一贯”的特点,理清工作思路
“五年一贯制”与其他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五年一贯”,其学生管理工作,既不能沿袭中职学生管理的“完全看管式”模式,也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完全开放式”模式,它的管理必须体现“五年一贯”的特点,它要求我们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五年当作一个整体,它既不是“1+1+1+1+1”简单堆砌,也不是“3+2”式的分段管理。我们要在五年中把使学生素质得到拓展、技能得到提高、思想不断成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人格得到完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目标,并把这一理念作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接班培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根据这个思路设计好班级集体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不断推进、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教育和管理活动,这个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前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是后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的基础,而后一阶段的管理和教育则是前一阶段的提高和升华。所以在班主任配备上最好五年由同一个班主任带班,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五年一贯”的特点,确保管理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各方面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五年一贯”的特点,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科学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为16―21周岁,他们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而心理却处于转折的“断乳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一方面,他们积极上进,渴望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产生心理失衡和情绪烦躁。近年来,五年制高职学生违纪与中途退学的人数较多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紧紧围绕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而不能想一步到位的跨越式的发展,要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一个“未成个人”到一个“成年人”的心理转变,据此,我们确定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索,分阶段、有主次、顾轻重地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内容上,低年级阶段以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进一步校正学生行为习惯;高年级阶段,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基础,加强创业精神教育。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低年级阶段要以班主任为主,主要实行封闭式或准军事化模式;高年级阶段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实行半开放式或开方式的模式。在教育管理的对象上,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好优秀团员、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带关作用;关注、引导、督促中间力量,激发他们向更好的健康方向发展;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中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据此,我们在各阶段确定学生教育工作重点要围绕着这一总体思路开展工作。一般来讲,一年级应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学习文明的行为习惯,遵章守纪,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如我们确立以“五好”为教育内容,即教育和引导学生“把字练好、把地扫好、把书读好、把歌唱好、把操做好”,开展读书月活动、写字月活动、卫生月活动、歌咏比赛活动和广播操会操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年级主要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爱护集体、社会、祖国,学会感恩、充满爱心。如我们围绕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五会”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三年级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正确理解一位成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做人,增强责任感。我们聘请了有关法制专家作为法制副校长,经常来校举行法制教育,经常将后进学生带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促进他们觉醒。四年级主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向成人过渡时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五年级主要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五个主题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年龄变化特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一个较为科学、严整的体系,确保五年一贯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从而使学生素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刚进入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由于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许多学生变得非常沮丧,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学习上就缺乏动力,对待生活也不够乐观,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在职业学校就很难成材了,因此就经常否定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易放弃学习。这些使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体验不到成长的快乐。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别是中专阶段,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燥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校园暴力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应将其贯穿到五年的连续教育过程中。在这方面虽然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方面的理论准备不足,操作策略欠缺,专职人员缺乏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力度不大,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不清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我们去克服。为了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进校时,我们要为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低年级阶段要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为主线,我们专门邀请了一些成功的毕业生回校,给新生作报告,让他们看到就读五年制高职一样能取得成功;通过举行以“我能,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征文活动来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通过发挥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优点),举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比赛、体育竞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感,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二、三年级我们主要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主线,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如我们经常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对抗赛和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种兴趣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从小组、到宿舍、到班级,涉及学习、体育、兴趣、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的团结、友谊和协作精神,不断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四、五年级我们主要以“就业、创业”为主线,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他们走向社会作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以专业为基础的“文明风采大赛”、“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校内模拟销售活动”、“校园模拟谈判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前的心理压力。
四、突出创业教育新理念
对五年一贯制学生,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本领的教育。过去我们的高职教育多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这不完全符合我们的教育功能的要求,教育的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五年制高职也应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入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绝不应当把就业作为最终甚至是唯一目标。创业教育从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择业观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创业及其准备过程,是锻炼、提升自我的过程,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创业及其准备过程中,个人的阅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力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渊博,意志越来越坚强,人的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多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这只能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不能解决他们未来的发展问题。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价值也不大。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正如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的:“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能缓解社会的就业竞争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就业教育的延伸,而且也应该是对就业教育的提升。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3
(乌鲁木齐市第49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课堂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课堂时间使用的误区,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唤醒教师对课堂时间的重视,引导教师掌握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 课堂时间;管理;教学效益
课堂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堂时间使用不当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课堂时间使用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一、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时间意识,在课堂时间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没有计划的上。备课时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使用不合理,讲到哪算哪,下课了主要内容还没有讲完,就拖堂,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课堂教学效率低。
2.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是时间老师基本上占用了,课堂变成了”讲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只是体力消耗,学生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很小。
3.简单肤浅地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得表面。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学生思维质量低下。二是问得随意。在教学中,老师提问随意、量大,教师在一节课中问了四五十个问题,学生一节课都在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
4.漫无目的地导。教师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在思考方向上产生偏差,以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
5.小题大做的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有的问题学生犯错人数多一些,有的人数少一些,人数的多与少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情况不同,老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往往因一两个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地把全班学生训得鸦雀无声,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责任,重视时间
我们要对四五十位学生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产生敬畏,要明确责任,重视与加强课堂时间管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与增值。
(二)加强备课,规划时间
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情、备教材,也要备时间安排,恰当地安排教学任务,对学生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有个预估,如:让学生阅读教材要用多长时间,做一道题要用多少时间,学生汇报要用多少时间等等,这样就能对课堂时间有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落实主体,还给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每位教师都能理解,但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却还是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是课堂主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间就要还给学生。有一项心理研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的比例关系,得出的结论参见表1。
可见,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效果越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占有的学习时间也相对的多。所以,只有限制教师”讲”的时间,才能保障学生”学”的时间。教师讲得少了,就会想办法做到讲得精、讲到点子上;教师讲得少,学生就能读得多,练得多、学得多。当然时间不仅要还给学生,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形式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及责任去学习。
(四)运用规律,用对时间
1.课堂上用对时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学生思维集中程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论述,上课后的第10分钟到第30分钟的20分钟区间,是一堂课效果最佳的时间;因为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第10分钟学生情绪开始稳定,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到第30分钟以后学生注意力又开始分散力。
小学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学生思维集中的时间约在上课后的第5分钟至25分钟之间,所以重点内容应放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教学。到了25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已在下降,如果老师还进行全面的讲解,收效是不大的。这时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这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集中的时间就会得以延长,学习效益就能得以提升。根据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对时间,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2.下课不占用时间
实践表明,利用下课的时间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及时下课,才能让学生在下课时间里放松情绪、调整一节课学习带来的疲劳,进而保证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
(五)统筹安排,巧用时间
统筹,即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教学也可以运用统筹的方法,对一些教学事件进行重组,巧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如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进行优化:
1.巧用时间呈现讲评材料
学生练习后,教师基本上都要对练习进行讲评反馈,一般的做法是全班学生整体做完之后,教师再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讲评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讲评,这当中有一个环节可以优化,当全班学生在做练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学生练习与个别学生板演同步进行,当全班学生做完了,黑板上也有了讲评的内容,就可以即讲评,经过优化,时间就节省了。
2.巧用时间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通常是放到课后进行,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后进生转化的最好时机在课堂,刚学完新知,后进生对新知初步的理解还存在他们思维中,他们对新知学习存在的问题也最清晰,这是进行辅导,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全班学生整体做练习的时间就是老师辅导后进生的最佳时间,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把后进生的缺漏尽可能补上,让后进生达到基本的要求。经过统筹安排,课堂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就有了,长此以往,便可减少或消除后进生课后辅导,既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3.巧用时间小组互助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4
一.什么是科学管理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它的管理活动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上的:(1)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劳资双方矛盾,这是因为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矛盾。(2)从某种程度来说,人们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存活的,而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如何将自己的收入最大化,也可以这么说,只要能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愿意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3)单个人是可以使得效益最大化的,但是一个集体成员集合在一起反而会造成单位效率下滑。科学管理是提高单个人效率的有效途径。科学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以上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足够科学化,有着一些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由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假设出发,我们可以将科学管理理论划分为三个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是一种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一种主要指导思想,是管理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哲学角度阐述了管理的根本和发展规律。“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2)作业管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也是科学管理的重点所在。首先,泰勒在工人操作时对工人进行跟踪研究,制定出符合工人一天工作的最适当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其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在某项工作中综合能力强的工人。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人进行科学的岗位培训,让工人能够掌握更多的工作知识,从而更好的胜任工作。在完成这些东西以后,还应当对工人实行规范化管理,即工人在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必须规范化,必须使用标准的工具和机器,并且环境条件也必须标准规范化。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不同于其它一些组织结构,它具有自身特殊性。决定它的这些特点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是由自身的活动结构、目标、要素所决定,也就是说它自身规律决定了自身管理特点。这些自身特殊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上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是由自身决定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所决定,所以说,高等教育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而不同于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经济盈利,而是着眼于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质量优质的人才,这才是它的根本所在。因此,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中,不仅应当考虑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考虑社会效益,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2.要素上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有分为主体部分和客体部分,主体成员部分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客体部分指学生。因为组成高等教育的成员具有特殊性,所以一种特殊的自我管理现象便孕育而生。自我管理在管理中其实并不具备特殊性,但这种自我管理运用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便就不普通了。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所有的成员都是高等文化程度的,这部分人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约束的能力;二是这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也存在着要在管理中发挥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在基本目标功能上与一般管理有很大的相似,同样具备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但是,高等教育管理在系统组成与系统效应方面与一般的社会系统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系统给社会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的表现都极为重要:第一,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在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凝聚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人际关系方面,高校管理更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注重人本管理方面,给予了教师们更多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空间,让教师们能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第二,高等教育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机协调管理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要远强于其他的社会系统,它能够通过自身成员、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互动促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三.科学管理运用在实际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效果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上的意义。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而一个积极高效的教育实践又必须要管理理论作为基础。科学管理是集多种管理于一身的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的助推器,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因此,科学管理不但是一个很好的管理理论,还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在效率和人才的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保证了人才的高质高效培养。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以科学为本,高等教育管理正是运用以科学为理念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管理上的工作顺利进展,使得各方面资源积极有效运转,配置得当,在一切管理有条有理的环境下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其次,高等院校是高等人才培养的集中地,是一个追求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所以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以科学为向导,不仅要尊重科学,而且管理中的各项内容都必须符合科学道理,而不能盲目制定。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表现出的一些弊端
(1)在经济发展高速的今天,人们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大家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也就是说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方面,科学管理更偏重于理性思考,却忽略了人性思考,从而表现出了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在这点上就远不如后来出现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虽然泰勒自己曾经在著作中作出了很多解释,但很难改变科学管理给人的那种冷漠感,总给人一种缺乏人性的印象。人性是复杂的,也是贪婪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5
一、基本情况
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__年11月成立,目前全系统共有工作人员43名。全市共有涉药单位1279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医疗机构961家,药械经营企业317家;其中__市局管辖的利通区、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开发区,三个区有涉药单位504家,医疗机构363家,药械经营企业141家。
二、近年来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__食品药品监管局切实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依托政府农村药品“三统一”政策以及“两网”建设、规范化药房建设等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基本好转,农村药品规范化供应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安全用药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药品市场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趋势。
(一)依托政府药品“三统一”政策,规范医疗机构药事行为。
20__年,为了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区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三统一”的实施,降低了药价,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主要表现为:1、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2、药品价格下降,医疗机构利润减少,农民得到实惠;3、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种类下降,药品使用更加趋于合理。
(二)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推动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1、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为了探索发挥监管网络作用的新机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利通区实行“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即首次将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两网合一,共同监管;首次对监管网络成员实行任务考核制;首次给予网络成员工作补助)。规定了网络成员六项职责和四项权力,实行动态管理。各网络监管成员每届聘期1年,年终考核在60分以下者,当年解聘。通过“三个首次”的管理模式,对网络成员定期考核,将激励机制引入监督网管理中,实行奖励与惩戒,增强了网络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多策引导、以促为主,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供应网建设之路。我市基本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山区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地区。近年来,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过程中,我市着力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药店的规模数量,农民普遍感觉现在村上也有了药店,药多了,价格也便宜,买药非常方便。20__年,全市农村药品零售网点乡镇以下几乎是空白。为缩小城乡居民用药差距,方便农民购药,在农村零售药店的办理过程中,只要申请人符合开办条件,从资料的准备到人员的培训,以至现场指导筹建,都开辟了快速办理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农村零售药店已达162家,降低了药价,方便了群众购药,让农民真正从“两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三)以规范化药房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
针对农村医疗机构无专业药品管理人员、制度不健全、药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的实际,我局联合卫生局共同制订了《开展创建规范化药房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农村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药房创建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举办药品法律法规培训班,对相关药品质量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药品管理水平,为加快规范化药房创建进度、提高规范化药房创建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规范化药房创建标准,从各类岗位的职责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基本设施设备的配置到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及出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考核验收细则,使农村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有了规范要求。截至目前,全市70%的农村医疗机构已通过规范化药房验收。目前,通过规范化药房创建,药房人员素质得到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仓库干净整洁,药品陈列摆放整齐,台账资料记录仔细,以前 “脏、乱、差”的状况得以根本改变,
三、目前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对我市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农村药品市场情况进行的调查看,农村涉药单位药品管理情况虽有好转,但购药渠道不规范、管理差、储存条件差、人员素质差、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药品市场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医疗机构药房设施简陋,药品存储环境较差。药品不按规定进行分类陈列和储存;拆零药柜无防尘、防潮措施、不集中存放、未保留原包装、或未标明规格、有效期等现象;未配置温湿度调节及检测设备,冷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不健全。
(二)涉药单位进货渠道多而杂,药品质量存在隐患。 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廉价药品和医疗器械,难以保证药品质量。有的不能提供合法票据,有的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不能提供合法的医疗器械相关资质证件。药械购进验收记录执行不好,部分农村涉药单位不能真实完整地记录药械购进验收情况。
(三)药学专业人员匮乏。农村涉药单位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以医代药”或“以护代药”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村卫生室是家族经营,往往由缺乏药学专业知识的家庭成员承担药事工作,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动辄输液,滥用抗生素、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等不合理用药现象较常见。
(四)“两网”建设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存在过分追求数量、追求数据而忽视质量、忽视实际效果的问题,导致产生了“建得快、效果差”的现象,背离了“两网”建设的初衷。监督网点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其培训经费、补助或报酬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受聘的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不能正常、有效的运转。
(五)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如__药监系统药品监管人员只有43名,而涉药单位数接近1300家。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要监管众多乡镇及行政村的涉药单位,在客观上存在很大难度。
四、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市场科学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一)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科学监管理念要求我们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作为根本。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属于最基层的涉药单位,用药服务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做好农村地区药械监管十分重要
。因此,必须以科学监管理念统领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科学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科学监管。同时,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干部政治素质的教育,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加强执法人员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队伍;加强队伍的廉政建设,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的队伍。(二)深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完善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体系。
农村地区药品“两网”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监管网络和供应网路建设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在深入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应该从健全完善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的体系上入手。
1、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标。这个目标是国家推进“两网”建设的总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__实际,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控、企业参与、群众满意”的原则,因地制宜。例如,在农村,要维持一个药店的日常运转,其日营业额应达到200元—300元之间。而实际上,在一个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5000元之间,人口1000人左右,300户左右人家的村庄,药店的日营业额通常只能在100元左右,药店的生存十分艰难。有的地方提出“村村有药店或药柜”的供应网建设目标,由于受到规模、效益、质量等因素的制约,即使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点上,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原则。 另外,针对这种情况,药品供应网建设应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医疗资源—村级卫生室。具体做法是:将农村卫生室的药房按照规范化药房的标准进行改造,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实施统一配送。这样一来,既不需要另外投资开办新药店,也能方便农民用药,而且还达到了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购药环境和诊疗空间。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探索和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管理制度,保证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是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制度建设。如建立健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聘用、考核、奖惩、督查等制度。二是加强“两员”的实践锻炼,发挥好“两员”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组织“两员”参加一些日常和各种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逐步在实践中提高“两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识别假劣药品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能力,为监管农村药品市场发挥作用。三是在监督网建设上,既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3、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主动地与党委、政府联系协调,争取理解与支持,就加强农村药品监管、推进“两网”建设达成共识,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成立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组织机构,具体负责“两网”建设工作,将“两网”建设纳入责任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推动“两网”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卫生、物价、工商、财政等多个部门,单靠食品药品监管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顺利推进。因此,在“两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紧紧依靠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财政、物价、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予以明确规定。另外,借鉴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经验,借助已经在乡镇开展的食品安全工作平台,在乡镇一级成立食品药品协管办公室,利用乡镇现有的人力资源,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职能职责或工作范围,形成一个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药房的管理,从使用环节上保证药品质量。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是一个难点,按照药品经营企业gsp的规定进行管理,标准显得过高,不切合实际。如果标准过于宽松,药品质量又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必须规范医疗机构药房的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建设,强化对使用环节药品质量的有效监督,以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房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巩固规范化药房创建成果,使医疗机构药械使用行为与经营企业的药械经营行为在监管上保持一致,营造公平、合理、平等的竞争环境。
2、大力开展农村药品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坚持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的行为。药监部门作为药品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必须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创新监管的方式和方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遏制假劣药品流向市场,净化农村用药环境,营造打击违法违规经营使用药械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
3、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由于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向下延伸配送网点,我们在企业的准入上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监管上的困难。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服务水平的好坏,制约着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提高药械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要全面实施药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二是根据药品监管形式的发展和需要,定期举办药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将药品监管方面的文件精神和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定及时传达到位。同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科学实践观意义范文6
*书记对*的学习实践活动直接挂点联系,并亲自和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开座谈会,发表讲话,这是前所未有的。汪书记在*调研的讲话非常有针对性,对于我们今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为扎实推进我区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在此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各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使命感,拿出*人改革开放的锐气、斗志和信心,认真搞好学习实践活动。
**年成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实行三大改革。*年又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一定程度推进了改革。到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推进改革,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同志在调研讲话中曾提到,“先发展的地方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早地出现,你们有什么措施去解决。”比如我们的企业比较早就进入市场化,当年的政府体制改革为日后企业产权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那么到了今时今日,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应该如何继续推进。又比如*年我们实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了今天,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它、完善它,在解决“三农”上真正迈出重要一步。*的社保、医疗、教育、劳动等方方面面的体制也正处在重大历史关头,现在就看我们是否有勇气去突破这些思想障碍、体制障碍。
第二,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要扎实开展,第一阶段的关键是学习。
要非常明确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目标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表述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地区如何推进科学发展,是与我们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的。我认为*的同志更加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一是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没有理论支持,就会缺少前瞻性。*之所以发展快,无非就是比别人看得前一点,远一点。比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界有不同观点,政治界有不同观点,当时存在非常大的政治风险,但我们就是看到了实质,计划经济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不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就一定走到尽头。要解决产权问题,先要政府把改革改到自己头上,所以要进行政府的体制改革。我们的老领导、老干部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我觉得他们对整个形势发展的判断,对上级精神、*实际的掌握还是非常透彻的,这种透彻来源于对学习的孜孜不倦。没有理论的武装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二是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包括国内国外的先进经验,要学会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凡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去进行一些思考,创造一些新经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的部门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一定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进行学习。
第三,要加研,充分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如果要去发现问题,形成新思路,就必须根据*的实际去研究分析。同志讲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党有很多优良传统,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加以运用和发挥。按照汪书记的要求,我们在调研中主要把握三方面内容。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推进我们的改革,查找存在哪些思想障碍。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常规动作一定要做好,但最重要是把握好我们思想上还有什么障碍。*改革到目前,都进展得比较好,大家的工作条件比较好,生活条件比较好,所以我们现在改革的锐气可能有所下降,还是缺少解决困难的思路和破解难题的措施。最重要还是我们的改革意识,如果有所削弱,这将会是最大的思想障碍。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深入调研、分析,首先要扫除思想障碍,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到位。
二是在调研中要把握妨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制障碍和约束。谈到体制问题,有好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每一次体制改革都是对利益格局的一次调整,部门的利益、上下的利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这些利益都会阻碍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比如最近我们“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服务到位,权责对等”的原则,为镇一级提供全方位服务,各部门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够真真正正把权力放到下面,做好服务。我认为,我们的政府是要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只有做到这一点,这个政府才是一个好政府。所以在体制障碍方面,我们要加深认识,真正把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来,推进改革。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总量这么大,为什么我们的产业链条这么强,为什么我们的产业集群这么集中?这些与我们政府服务有直接关系。我们的体制改革是否已经到位?我认为,只要政府对基层、对群众、对企业的服务还要加强,我们就还有体制的障碍,就还有改革的空间。
三是要提出解决突出问题,需要哪些改革措施。每个部门都代表了政府一种职能,各个部门应该去认真研究分析在自己部门里面到底还有哪些障碍阻碍着部门的工作,要把解决这些障碍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出来。
第四,要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还要做一个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探索者。
部门在工作突破中要善于进行总结。我们的部门在工作上有很好的经验,加以总结就可以成为典型,所以一定要做好理论的探讨,反过来讲,实践是需要理论去指导的。
第五,必须认真做好、做实学习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迎接上级的检查督促。
所谓做实,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本地的实际,真正把活动向实处推进。关键是要抓好本部门的自选动作,各个部门一定要根据工作实际,提出有主见、独创的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