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四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学习者以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有兴趣继续学习;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原则。

1.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

2.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相对减少,在“少”中主要部门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已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炼、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3.完整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完视频井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焦建利教授针对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型,即ADDIE模型。A代表分析(Analyse)。焦建利认为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需求,即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分析微课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微课内容的确定;分析微课的观众。第一个D代表设计(Design)。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你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让观众掌握什么,学习成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情感、行为);传输形式的设计,如表现形式是人头秀、录屏,还是课堂实景,是否有主讲者形象,是否有听众;教学活动与练习的设计。第二个D代表开发(Development)。指对原型的构想与实现(先制作出一个效果,看看是否理想;准备好全部的素材和工具;评估效果是否理想;测试一下;找个老师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I代表实施(Implementation)。是指将微课运用于实践,在他人意见中不停修改完善。E代表评估(Evaluation)。有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以明确所采用方法是否值得改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反思与修改,从而不断完善。[2j胡铁生认为,ADDIE是一套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主要包含: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成效(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团如果将高职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人才培训的ADDIE模型相结合,井在此基础上添加微课开发所特有的因素就可以创造出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这个问题模型总结归纳为“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DADDAE分别代表:确定(Determine)、分析(Analy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y、评估(Evaluate)。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微课设计之前要对受众产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三种目标,包括:行为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微课设计应确定微课受众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对教学者讲授内容难度的不断递进提出要求,也对受众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给出界定;现性目标不对受众的行为表现进行规定,井且允许产生创新和具有特色的行为表现。确定主题可称之为选题,选题要贴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多了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一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讲透、讲清。+}选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便利。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木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为便于一门课程的教学,选题方面当然是该课程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

2.内容、媒体、资源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灵魂”。微课开发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提炼出内容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是对以往教学设计的变革和挑战。在方法论方面,讲授者在内容传授时应遵循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可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H•拉斯维尔(HaroldLasswell)在SW传播理论中提出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接收者,井产生效果。在微课的开发模式中,教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微课”这种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授教育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知识经验。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传播的效果,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前面的主题确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为内容的展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微课的呈现形式设计是传播的媒介方式,在教育者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的情况下,精彩的视频片段可以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微课的资源构成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和微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以形成微教案,可以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给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阎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的设计是否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开发方式的差异决定微课呈现形式的差异,同时决定学习者从微课中获得知识的效果。由于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确定设备、技术和软硬件环境。

4.应用

微课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成为学生课外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可用于教师的教研,也可用于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微课还可以用于网络学习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而言之,微课最主要的用途应该是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5.评估

评估贯穿于微课开发过程的始终,每一步骤结束都要进行评估,只有不断评估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井修改完善。最后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或教研,接受学生或同行的反馈,在用户的建议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和修改,从而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

三、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从确定}DetemWe}、分析(Anal9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9}、评估(Evaluate)六个方面设计学习型微课的教学方法。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学习型微课的行为目标可以从学习者观看微课后提高的考试成绩中确定;生成性目标确定为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学微课;表现型目标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做笔记、找同伴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其他相关辅助知识等,在微课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和兴趣。学习型微课的主题一般选自课程标准大纲里面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疑难点等。主题确定学习型微课的讲授内容范围,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设计自己讲解内容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系统讲解课程。

2.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型微课的需求可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了解,井对大部分学习者都渴望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受众人群是哪些,这些受众有何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的受众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才能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型微课的内容分析相对简单,由于学习型微课主要是发挥知识传授的功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作为微课选题的内容,井且将知识点进行细分,确保一节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内容、媒体、资源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对于学习型微课,可以采用“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景举例、遗留问题思考”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课程知识点。视频是微课传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同,得到的视频媒体格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格式的视频存储容量大小和清晰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选择.mp4,.wmv,.flv,.swf等媒体格式比较适合,这类媒体的清晰度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传播方便。一般来说,资源设计可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各种资源的设计,但也有部分开发方式(如软件制作型等)不需要微课件。因此,具体哪些资源需要设计,需要分局选择的开发方式来决定。

4.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学习型微课的开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课堂实拍型,也可以选择PPT录屏型,还可以选择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微课开发的技术和环境要求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开发方式,一日_确定开发方式以后,相应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

5.应用

在应用方面,学习型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最适合用作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或MOOC的在线学习资源。

6.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或MOOC在线学习资源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及自己的,急结和反思,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不祥.2015年微课专题讲座[EB/OL].(2015-07-23)[2017-04-18].

[2]王庭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4-69.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fJl.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4]周春花.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fJl.电子商务,2015(2):83-84.

[5]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2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视频公开课”、“混合学习”、“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李卢一等,2012)等教育创新项目的发展而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热捧的议题。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微课概念的梳理、应用前景展望、开发流程与设计模式等方面,而对微课教学设计及其理论指导的研究较少。2014年,胡铁生依托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面向来自全国的参赛教师实施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微课制作过程中有84.63%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比例远高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65.19%)、“教师教学活动实施”(53.1%)、“制作微教学课件”(44.97%)、“视频拍摄或录制”(33.97%)及“后期编辑优化”(32.83%)等。同时,调查也表明:有34%的教师认为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是“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还有28.27%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创意不够。(胡铁生等,2014)由此可见,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既重要又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已经不适合于微课教学设计。当众多的教师纷纷投入到微课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中,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微课教学产品时,其研究成果丰富了微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为变革课堂结构和学习模式提供了有利支持。但从微课的教学设计来看,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过分追求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基于媒体技术的漂亮包装或界面,却没有充分重视“教学”的要素,错将传递信息当作教学,忽视了用先进的教学原理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因而导致微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应用效果。

二、五星教学原理与微课

五星教学原理是各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大致都赞同的一种处方性的教学设计原理。其核心包括:(1)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2)当激活原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3)当向学习者示证新知时,才能够促进学习;(4)当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时,才能够促进学习;(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Merrill,2002)五星教学模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的内层反映出五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应遵循“聚焦解决问题”,再贯穿“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融会贯通”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循环圈,而图的外层则反映出由“结构指导辅导反思”构成的又一循环圈。这两个循环圈凸显出梅瑞尔的五星教学模式不仅关注教学过程,同时更关注学习过程,它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的要求。五星教学原理的实质就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如教事实、概念、程序或原理等)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才是符合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要求的优质高效的教学。对于微课来说,余胜泉认为“微课虽小,应五脏俱全”,它应包括内容、活动、服务和评价反思等过程。(余胜泉,2013)如何设计微课,使微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五星教学模式给予了明确的启示。即应以“问题”为核心来设计开发微课,使得每一个微课中基本都包括激活旧知(引导入门)、示证新知(教会理解)、尝试应用(辅导操练)、总结归纳(知识提炼)、融会贯通(考察应用)等教学环节。微课的设计开发者首先要针对每个微课对应的知识点提炼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吸引学习者投入学习的关键,也是微课设计制作的前提。而对于学习者通过微课的学习能否达到融会贯通,以及实现知识的迁移则是衡量微课优劣的标尺。要保证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就需使其中的教学设计真正符合教学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最终使微课成为真正具有教学功能的有效教学产品。五星教学原理是各种有效教学的处方,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学设计理念的肯定和实证研究的支持,应用五星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因此本文尝试用梅瑞尔的五星教学原理来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

三、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特定学习者)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教学设计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宗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钟晓流等,2012)微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方面,要保证在尽量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得完整、清晰、易于理解;另一方面,要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调动起来,让学生可持续地主动学习。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马秀芳,2013)五星教学原理认为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教学宗旨来开展教学。五星教学原理指导下的微课教学设计应明确以下内容:

1.聚焦什么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微课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它的教学性上,即微课是用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没有教学问题就不要去开发制作微课。以问题为中心(或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也是五星教学原理的核心思想。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在面对教学任务或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设计者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问题应至少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输入——解决问题所需的已知条件;(2)目标——解决问题的预期结果或问题要求;(3)解决方法——利用所给条件达到目标的各项活动。(王良辉,2010)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与微课选题之间的关系,要保证“问题”解决所需的所有知识技能包含在微课的整个教学任务序列中。“问题”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当“问题”过大时,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依赖本微课中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用到其他相关的知识技能。例如,在对“数据结构”课程中“队列的应用”进行微课设计时,如果将问题聚焦在“停车场管理问题”上就太大了,因为解决此问题不仅要用到“队列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到“栈的知识”。如果“栈的知识”是放到“队列的知识”之后学习的话,那么学习者在学习这一微课内容后将无法真正解决“停车场管理问题”。这将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问题”太小则意味着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技能不能覆盖微课中主要的知识点,微课中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展开,这也违背了五星教学原理中“聚焦解决问题”的宗旨。

2.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学内容的结构,才能确定微课中的教学组织。而一个教学主题的内容往往可以用一系列的知识对象来表征,这一系列的知识对象可称为一个“教学任务系列”。其中“知识对象”是一个包含教学所需的“信息呈现”和“细节刻画”(InformationandPortrayals)的框架。(Merrill,1998)微课中微视频播放的顺序虽然是线性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微课设计者要明确微课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实现哪些教学目标。另外,因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会因学习者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微课设计者在设计微课时要分解教学问题,形成教学任务系列,确定任务系列的顺序或包含关系,然后再确定如何通过建立任务系列之间的链接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任意跳转。

3.确定教学问题用微课实现的可行性

这关系到教学设计中的策略问题。微课虽小,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它既包含由浅入深、由抽象变直观、化繁为简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又包含学生应如何与教学内容互动、与师生互动以及如何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支持等学习服务。这些看似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环节,但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我们通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利用多媒体(如图片、动画、视频)直观地组织和呈现教学信息,通过创设模拟情境(如游戏等)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链接改变教学过程的组织,等等。作为微课的设计者在编写教学设计稿本时一定要考虑这些教学策略是否适合用微课来实现,更要深思它们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确定下来之后,才能着手做教学设计方案。要做好微课的设计开发,除了考虑以上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外,还需考虑微课的测试评价等内容。微课设计开发的完整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制作的重点内容,下文针对教学设计的有关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四、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学习是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要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就要依据教学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五星教学原理是一种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它主要探讨如何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本文在五星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尝试提出一种如图3所示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在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以“聚焦解决问题”为核心,围绕“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总结归纳”、“融会贯通”5个教学环节展开,共同服务于“聚焦解决问题”这一核心任务,并形成一个教师示教循环圈。最后的教学评价也是微课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依据。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由于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微课教学评价应更多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后的测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结果”,微课的教学评价应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师示教循环圈中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要点如下:

1.激活旧知

激活旧知旨在激活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至少设计两方面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先行设问”或“图示描绘”策略来刺激和指引学习者回忆旧知识,设问和描绘时要避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回忆”;另一方面要提供一些经验来引导学习者将旧知识向当前学习内容过渡,这些经验充当的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作用,所以越直观、越具体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建构。(石娟等,2011)

2.示证新知

示证新知是微课内容的主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至少考虑三方面的内容设计:第一方面是新知内容的组织和展示方式的设计。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又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呈现方式。梅瑞尔将学习内容分为概念、程序、过程和行为四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确定了各自的展示方式:(1)对于概念,应提供其正例和反例;(2)对于程序,应展示其递进逻辑;(3)对于过程,应尽量直观形象地展示其步骤;(4)对于行为,应直接展示其示范样例。(石娟等,2011)第二方面是媒体的选用设计。教师要根据微课所展示的内容类型合理选用媒体,以达到增进学习的目的。需要谨记的是,媒体的展示形式绝不是“多多益善”,因为并不是媒体的多样性决定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诚如梅瑞尔所言,决定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媒体选用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性”和“统一性”。第三方面是学习指导的设计。教师在展示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要适时提供学习指导,例如,在介绍重难点时要考虑是否使用特写镜头、是否插入相关媒体素材、是否采用“暂停”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等方式来引导学习者更好地关注相关内容信息,从而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3.尝试应用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借助适当的指导性练习或测验,一方面及时判断学习者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习者从尝试应用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加深对新知更正确和透彻的理解。教师在设计相关练习或测验题时,一定要保证内容与新知的“关联性”,以及题干问题描述的“简洁性”,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教师要把控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能预知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因此而设计一定的指导和反馈机制,使学习者能体会到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扶到放、扶放适度”的有效过程。常用的指导机制是设置一个链接,方便学生查看教师对此习题的正确解析过程。常用的反馈机制是,当学习者给出错误答案时可及时弹出一个“信息框”,提示学习者解题错在何处并给出相应的指点。

4.总结归纳

知识的习得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对新知给予不同的表征后,就要对不同表征方式进行比较、归纳,使形象化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而转化为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知识概括“精准”,避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述”。

5.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既是强化学习者进一步熟练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阶段,也是激发学习者持续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因微课时间短,所以持续巩固和迁移往往与课后的应用联系在一起,且在微课结束时进行。微课结束时的内容一般包括布置作业和课后思考,作业或思考的选题最好是适当变化了原情境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应有利于测试学习者综合应用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模板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为了能为微课设计开发者在编写脚本时提供稳定的结构框架,让其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路、内容、活动及评价等的有效设计上,笔者依托浙江省首届课程改革项目的研究和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实践经验,尝试总结出如表1所示的微课教学设计应用模板,旨在为微课设计开发者提供一些借鉴,特别是为微课团队化的协作开发工作提供一些设计规范参考。

五、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实践

笔者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数据结构”中的“队列的应用”知识点,利用上述微课制作流程和教学设计应用模板制作成一门微课。该微课作品参加了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浙江省赛区二等奖。该微课的教学设计内容详见表2。

六、结束语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3

关键词:体育;单元教学计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单元教学是水平教学和课时教学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它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整体性、连续性和阶段性,是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深化和具体,保证了各教学技能教学有目的、有步骤、系统地进行,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可以说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最为基本的完整单位,抓住了这一基本单位的设计,就能把课程整体设计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由于人们对“体育单元”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在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设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解读体育单元教学的概念,注意体育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中经常忽略的问题,从而提高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的质量,为每节课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一、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概念

北京体育大学的毛振明教授在2005年出版的《体育教学论》中,对单元教学计划是这样界定的:“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在进一步解释时又称:“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课次的教学文件”。“单元教学计划,是按照某一水平阶段的教学计划,把一项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因素,按照课次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进行编排而成的,反映教师对某一项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构思和设计,是对水平阶段教学计划的具体化。课时计划是实施教学的依据。它是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进程和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反映教师对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全部构思和设想。”

二、体育单元教学计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教材的合理性,使其具有效性

我国在地域和气候上南北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但教材的设计者往往不能顾及众多因素,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能达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必须分析教材的合理性,并从中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服务,应注意场地、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不能将夏季的游泳安排在冬季,也不可将冬季的滑雪安排在其他季节。还要根据课标精神选择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后都有所受益。

(二)注重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连贯性,使其具有延续性

有一些教师在制定体育单元教学计划过程中,往往会根据个人兴趣来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而忽视了学生在学期之间、课的前后之间的断层,导致学生各个运动项目都会一点,但各个运动项目都不精通,学生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毕业后不再参与到体育中来,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时首先就是考虑的应该是知识的延续性,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理性思考,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帮助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它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学习,使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产生断层,使学生在通过几个学年的学习后能够较好的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脑力劳动还需要体力劳动。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现有场地、器材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进而为每节课的实施提供指导。在每一次课结束后,根据单元教学和课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整个单元结束后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反馈的情况做相应的修改。如此反复,最终将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计划。

(四)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体育课程的教材运用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它具有教材多、项目广、项目之间独立性强的特点,学生完成各个项目所表现出的技术水平与专项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因此,一个体育单元教学完成后,如何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对待的。

对于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测量和评价来检查教学效果,从而改进和调整今后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考核成绩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考试分值是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鉴定。测量和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准确,主要是由考核标准决定的,所以,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考核工作的核心,制定科学合理评价标准是一个必须重视和注意的问题。

三、结语

体育单元教学在水平教学和课程教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是课程实施的保障,体育教师只有明确单元教学的概念,充分考虑体育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在实践中总结,总结之后再实践的反复过程,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单元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

[2]毛振明.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3]魏景.教师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4.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4

在分析现有高职的各类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发现高职课程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改革成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特别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改革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项目名称的确定缺乏实效性;项目内容的选择具有盲目性等。

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以系部为单位进行改革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然而,各系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教学资源在校内不能合理共享,教师与设备两者脱节,使得学校本来就相对匮乏的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造成目前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大家对项目课程相关概念的理解模糊。在改革中,[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大家往往混淆项目、任务、技能等概念的涵义,不注重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课程教学设计步骤不明确,没有一定固定的成型的模式作为参照,增加课程教学设计的随意性。另外,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教师职业能力不强、改革过程中缺乏团队协作等也是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职现状分析

不同课程模式课程教学设计会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学科体系化的课程改革——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吸收了模块课程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长,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发展,关注如何在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大目标下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是当前我国职教研究的热点。

学习领域课程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框架包括:学习难度、学习时间、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学习场所和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等方面。我国的高职工科类精品课程多数采用此框架。这个框架是针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而设计的,其更像是工作与教学指导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设计。

三、“三程”结合教学模式设计

“三程”结合即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三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指基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工作过程”的优先原理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单节课教学设计的一种固定的教学设计结构。只有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深入、科学地研究基础上,才可能开发出科学的、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与学校教学实际的课程。

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典型工作任务

由任课教师组建学习任务开发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的工作领域。遵循从粗到细的原则在企业里寻找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实践领域;与企业专家一起从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挑选那些合适(适合学生学习的)的任务或服务,从信息需求量、学习成本、时间成本、危险程度、协调与合作范围来确定任务的复杂程度;明确企业的工作业务流程,并与这些工作任务相关联。在这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任务,大致确定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

2.收集、组织子任务

广泛地罗列归属该工作任务的所有子任务。通过头脑风暴法与企业团队共同开发工作任务的子工作任务。通过工人从哪里着手开始工作;具体做什么,才能完成这一工作任务;讨论在一个步骤之后,下一步骤将处理什么等引导问题,收集所有的子任务。根据子任务的关联性进行分组,也就是根据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分组,确定每组的名称,确定组的顺序(也是工作过程),将所有的工作任务排列成一个流程示意图。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主题内容,也就是完整性学习任务的原型。

3.构建完整的学习任务

以完整的学习主题内容为基础,保持完整的结构,从工作任务推导学习任务,是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是先传授理论和基础知识,再借助一个例子验证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每个任务需要的基本技能是什么、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不同方法、包括多大范围、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还需要学习什么来处理该子任务等引导问题,识别这些子任务的难易度:单一、简单、组合、完整、复杂。确定每个子任务的难度等级。

4.开发第一个学习任务

把子任务从整体学习任务中逐个拿出来,按照学习者的能力要求进行检查,提示性的问题是:在学习第一个子任务时,学习者是否就能够完全或部分地处理这个子任务。不能处理的可以简化处理,还是不能处理可以放到第二学习任务。最后形成一个由整体学习任务简化来的学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保证学习任务的结构完整。

5.开发其他学习任务

按第(4)步骤方法,开始其他学习任务,并按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排列。

6.为学习任务配备具体项目

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确定企业哪个产品或服务能涵盖这个学习内容。

7.逆向检查——发现关键点

前面已开发多级的学习任务,从难度高的学习任务向低的学习任务逆向检查,学习含量在哪里,有什么不同,即学习重点有什么区别。

8.确定学习任务学习时间

9.编写学习手册及相关资源,用活页装订。

基本格式如下:

学习指南

学习任务1

学习任务2

学习任务3

……

总结

10.优化理论——实践关系、表述获得基本能力

学生对于需求学[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的理论多取决于学习过程中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随着学习任务的逐级提高,理论知识自然得到深化。获得每个学习步骤的基本能力,作为学习的前提和目标,并将这些集中编写到手册中。

11.确定教学方法、开发教学文件等

综上所述,高职“三程”结合教学模式观点的提出,具有特定的时代要求。在当前国家大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实施“三程”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高职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地定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5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单元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一般类型

好的教学设计也许并不能保证一堂课的成功,但是努力把教学设计准备得尽善尽美却能够使一堂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一)按照教学时间的长短划分

按照教学所需时间段来划分的教学设计,分为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短期设计通常是以某个教学主题、教学中心或某项技能为基础。

长期设计又称单元设计,它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一般要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长期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这种扩展式的学习形式提供多样化的资料和活动。

除此之外,教师使用的比较多的教学设计,可以按照平时的学习活动计划来设计,或者在长短期学习过程中完成。

(二)按照教学的对象来划分

1.基于教科书来设计

教师通常预先做好设计,以教科书的内容为主要资料来源。他们通过对教科书进行研讨、把握编者的意图,并辅以一些课外资料,以此来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和内容。在这种类型的设计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作用因此随之降低,课程的基本内容与重难点也不会因学生的差异而发生改变。所有的学生都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固定主题来组织活动。

基本步骤通常是这样的:

(1)对教科书进行研究,明确教科书中的单元并分配所需课时,参考一些教学参考资料。

(2)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并以此来明确课程开展的形式。

(3)参考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课外辅助资料,充实和丰富课程的内容,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富有个性化。

2.基于主题进行设计

“主题中心”设计,同教科书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教科书的依赖并不算深,教师可以更加发挥自己的个性来进行设计。同时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比重可以加深,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同教师及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而教师由此可以观察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以方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

3.基于“学生中心”的设计

新概念的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选择主题事件,由教师来对学习单元进行综合性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决定学习的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查找相关问题的资料,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学习的内容、方式、活动项目等。这样的设计,使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界限却不明显。

二、单元设计的基本方法

我们知道,品德与社会课这类综合性课程怎么去设计是与教师的个人决策密切相关的。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思考方法、学识的掌握程度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也不同,最后实施所得的效果也有差异。因此,单元设计的基本方法或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广泛地了解哪些资料可以为课程设计所用,并在设计课程前对所需资料进行整合和掌握,以此来充足课程的内容。

(2)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的形式和目标是具有多样性的,所以可以设定单元学习目标。可以从所选取的主题事件中获取多种概念、原理、知识等,培养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以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3)教师须明确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否则,教学的设计将会变得意义微小。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单元设计[J].学科教育,2003(5).

[2]王敏.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2013(4).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6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5

一、高中概念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课一开始的确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数学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就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

二、概念课教学的步骤

1. 初步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较强的例子,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首先让学生观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接着问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当学生肯定回答后就告诉学生,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又问“什么是异面直线”呢?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其次,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教学生如何画出异面直线的平面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就不会对概念模糊、死记硬背,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深入理解概念

教师上课时一般应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些概念其内涵深、外延广,很难一步引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讲解,逐步加深提高。因此,必须重视概念教学,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

3. 巩固运用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概念的内涵,让学生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概念教学讲解不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还会影响解题能力。例如,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如何求顶点D的坐标。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会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然后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得到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则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的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结合起来,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很快就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这样就很容易巩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