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1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品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沟通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

管理结构技术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和生态技术的运用来实现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来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生态最优化。

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看,在人类构筑的经济系统中,三次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总称),特别是工业,扮演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角色。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作为生产者主体的工业企业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缺失。因此,大力培育“产业分解者”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来说,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是一件需要实实在在去做并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消费层面上,国家应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培养公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在产品制造层面上,要用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全程绿色生产,对绿色生产行为给予奖励,对黑色生产行为给予惩罚。国家要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制造技术,建立更科学的运销体系,减少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促进报废产品的再循环。[3]

管理结构技术生态化创新的进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对经济产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工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副产品再循环。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途径。生态工业园的企业以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为纽带,以掌握关键资源的企业核心,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这样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治污费用降低了,也就是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也可以相应的提高。对社会来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变小了;在农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就是要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化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可以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为出口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作好准备;规模化经营则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大面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广;在第三产业领域,生态化创新主要表现在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加强绿色服务上。深入推行商品的绿色标识制度,激发公民的绿色消费热情;宣传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适度消费理念,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视消费品的回收、交换,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第三产业管理生态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产业的融合,而产业的融合将带动新兴的交叉产业的发展,交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就业人口的增长。尤其是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的产业。近年来,生态环保企业在世界上已经得到高度发展,已有数百万人为此工作,大量的环保产品进入国际贸易,据估计目前每年起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额,而中国的环保产品,估计年生产不过40-60亿美元。与国外比较,我国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上尚有很大差距,在环保工业技术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环保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很不令人满意。大力扶植生态环保产业,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规范环保产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对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同制造业比较,第三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产业。第三产业充分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生态化的状况。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第三产业是作为一个服务和配套的行业而发展的,对工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开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高级阶段。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上讲,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这意味着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要受到本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只能顺应其自然发展进程,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很不充分。比如拿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印度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据统计,2004年工业在印度GDP中所占比重只在27%左右,而服务业已占到52%。而同期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只占31.9%。这样的数据导致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印度,为印度的1.3倍左右。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发展,已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能源过度消耗等不良后果。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已经影响到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比如,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已经造成了我国工业企业的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健全第三产业的发展机制;就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满足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集群效应;就要促进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第三产业向高效率、智能化、管理科学的方向发展;就要优化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金融服务、创意产业、IT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社会价值。促进管理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向生态化、节约化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国人应全力进取,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滨.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15

[2]万劲波,阎华.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2002(6).14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2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绿色技术;规划

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坚持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更新规划和建设理念,发挥绿色技术的作用,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和低碳城市,是摆在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国外探讨与研究绿色城镇化和绿色技术等相关问题,主要涉及到绿色城镇与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城镇技术创新等。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式是从国外引进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如陈万球认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走出发展中的困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不二选择[1];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社会系统要素整合塑造构建而成的[2];袁凌等提出了构建绿色城镇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对其技术创新想法[3];刘栋、李伟朋分别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零能耗住宅建筑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4-5];董泊提出,既要从单体的绿色建筑抓起,又要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建设[6];徐琳琳则从城镇风貌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利用绿色技术[7];贾铠针指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动力机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对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施与长效管理的保障作用[8]。

1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是以绿色技术为支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依托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城镇发展模式,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绿色”、“可持续性”[9]。绿色技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选择。为了保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绿色技术的迫切性,大力推广新型城镇化下的绿色技术[10]。

1.1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合理布局、规划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体现。绿色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要符合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该区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等要求,了解该区域内公众对各类绿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及相关建议,拟定出合理的配建标准,完善空间布局,协调设施建设,使该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资源配置做到从“有”到“优”的转变。

1.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交通绿色建设

现今交通拥堵现象在我国多许多城市十分严重,如何提前做好交通规划,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纳入的工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地区的特点,如城镇规模等,选择合理的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1.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建筑技术

①建筑的体形和朝向。建筑体形系数和建筑物的节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建筑体形可以更好地减少建筑物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同时,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对节能的影响,应该结合各种设计条件,重点从采光、集热和通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因地制宜地确定出合理的建筑朝向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②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的护结构主要包括建筑的外墙、外窗和屋面部分,这些部分起到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等作用,为了降低建筑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应选择合适的墙体材料,加强外墙保温技术和屋面保温技术。

2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文在前面部分论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绿色技术,在此,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2.1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发展由来

原信江新区的各村村民多为零散式居住,村庄分布不均,各村之间往来基本都是乡间小道,交通不便,而且该地区存在大量土地闲置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信江新区南区位于鹰潭老城中心的北部,它和老城区隔江相望,信江河将其从东、南、西三个方向环绕,区内绿色葱茏、水清气新,具有非常优越的生态和景观条件。把国家“生态文明”兴国方略和江西省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作为前提,随着鹰潭市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信江新区的发展得以确立。

2.2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的建设规划

2013年鹰潭市城乡规划局公示了《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明确了信江新区南区的建设方向。信江新区南区的定位是建设成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建设的规划用地为11.78平方公里,到2020年达到信江新区居住容量15万人,具体规划如表1所示。

3鹰潭市信江新区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技术研究

信江新区南区的规划建设中,通过结合原信江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土地资源利用等实际情况,该区通过选择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绿色建筑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绿色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该区有建筑面积99700m2可容纳六千名学生的鹰潭新一中,建设有行政办公楼、市政广场公园及配套建筑等的鹰潭市行政中心,占地约31.2亩、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含大型剧院、博物馆、群艺馆等的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该区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设施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3.2道路交通绿色建设

在道路交通的建设中,结合该地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可以避免以后的交通拥堵问题和实现建设中资源的有效利用。该区的道路交通建设目前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网布局,通过龙虎山大桥、鹰潭大桥、信江大桥和鹰东大桥实现和老城区的连接;根据人流车流等特点道路横断面选择为一块板形式,在满足通行的同时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3.3绿色建筑技术

选取该区常见的一种住宅模型,运用DOE-2软件对其进行朝向、体型系数、外墙保温和屋面保温的绿色建筑技术能耗模拟分析。建筑户型和基本介绍如图1和表2所示。该模拟主要是通过改变几个方面的参数来得到该建筑模型制冷采暖能耗对比于基准能耗的变化情况,模拟的内容如表3所示。3.3.1朝向将该建筑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每次转动20°,把正南方向设为0°,进行模拟朝向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不同朝向对建筑能耗会产生不同影响,在建筑设计中要选择适合朝向,该区的最佳朝向为南偏东20°以内。3.3.2体形系数体形系数越小越利于降低能耗。将该建筑模型做一个简化如图3所示。通过改变体形系数进行能耗模拟,从表4可以看出:体形系数减小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的采暖能耗和制冷能耗。3.3.3外墙保温对选用的外保温和内保温构造形式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如图4所示。通过模拟可知,该建筑墙体采用内、外保温做法和单一墙体材料相比较,其能耗量减少许多,选用外保温方式建筑的节能效果比采用内保温方式的建筑效果要好。3.3.4屋面保温模拟分析了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对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出,屋顶在选用保温做法后,该建筑模型的能耗都降低了,而且可以看出,倒置式屋面的节能效果要比正置式屋面要好。

4结论

在信江新区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合理布置建设规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运用适宜绿色建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保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更好的促进鹰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球,丁予聆.城镇化建设中绿色技术创新初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40-43.

[2]李三虎,赵万里.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9(16):27-37.

[3]袁凌,申颖涛,姜太平.论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9):64-65.

[4]刘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优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1.

[5]李伟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零能耗住宅建筑技术可行性及应用前景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4.

[6]董泊.关于实施绿色城镇化的探讨———以天津市汉沽区大田镇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20(2):111-113.

[7]徐琳琳,周瑞.浅谈绿色技术在城镇风貌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6).

[8]贾铠针,叶青,赵强,等.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同构关系[J].工业建筑,2014(44)增刊:57-60.

[9]邱江.绿色城镇技术创新与绿色城镇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3

>> 低碳视野下我国产业园区的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基于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价值分析视角下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的辩证关系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碳交易条件下高碳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SWOT分析 甘肃省低碳经济发展制度创新路径的思考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小国有机械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电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路径依赖理论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合作的财政激励政策选择 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低碳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 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 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武汉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10-13.

②环保资讯网.“最环保华能IGCC火电站”成本高居不下.[EB/OL].’2010-11-8.

③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

[2]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3]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8下).

[4]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5]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4

关键词: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体系;支撑政策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加速,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水资源不足、土地资源严重紧缺、能源开发过度、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失衡。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开展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的战略部署,实现能源资源的低消耗、污染废弃物的低排放、生态环境的低污染。以科技为依托,攻克能源与环境所面临的窘境,不断优化绿色经济的资源配置,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绿色经济。

1绿色经济的含义

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1]。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自然的不衰退。绿色经济包含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所以绿色经济在要求大量使用清洁能源,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吸收经济过程出口的碳排放的同时,强调减少自然资源的输入,加强物品的重复利用,做到“变废为好”。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增加生活负担,造成不可逆损耗的基础上发展的经济;而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是一种满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社会机制主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能够长久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

2科技对绿色经济的支撑作用

科技进步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能够推进经济又快又稳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2]。科技在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依靠科学技术,能够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各类“资源”,即自然资源、能源、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废弃物以及废旧产品的属性、价值和功能,并且相关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以最低的资源消耗得到最大的产出。对这些“资源”利用与再利用、加工与再加工的市场前景与利润空间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资源损耗。再者说,技术进步可以突破现有资源供给的限制,创造出新的可利用资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避免以资源的不可恢复为代价来发展工业经济。

2.2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产业结构从总体上说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生产过程中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能。而绿色经济的实现过程中,将各种技术结合利用,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再用技术、新能源开发和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新兴技术等。传统企业与中小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将新兴技术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业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从而推动着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升级[3]。

2.3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

科技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一些生物高新技术的发明,各种清洁生产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开发及各种绿色的材料和能源以及各种绿色的食品和药品等的研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实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并且科技创新及运用科技创新所提供的技术设备及其工艺,能够有效地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效地降低或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科技可以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追求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3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绿色经济建设

科技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的作用。要实现绿色经济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首先,克服产业高新技术难题,应用高新技术来改善传统产业。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攻关,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变化。清洁技术、循环技术的应用,着眼于变“废”为宝,通过资源的重复利用谋求资源效率的极限发挥。其次,建立面向绿色经济的企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发展绿色经济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开发者和使用者,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着绿色经济的工艺创新水平。建立企业间的科技创新联盟,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结合每个企业自身的资本、人才、科技、产品等特点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并与其他企业的创新平台建立联盟,共同面向绿色经济进行科技创新活动[4]。再者,健全绿色经济的科技创新体制。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但是要保证先进技术的产生,必须要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我国的科技政策仍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体制、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专业性领域的绿色经济科技政策等缺陷。所以要发挥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必然要健全绿色经济相关的基础研究体系,绿色经济理论方法和政策支撑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创新支撑体系和维护一系列体系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5]。最后,加强绿色经济国际科技合作。各国的科研水平能力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参与多国共同出资、共同协作研究、共享研究资料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不断向科技发达国家学习,取长补短。把握国际贸易机遇,拓展国际市场。

4结语

从小企业的绿色经济发展需求到生态园中绿色经济,再到全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发展绿色型的经济都离不开技术。力争突破制约资源节约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提高改善资源、能源、环境的高新技术,尊重科技发展规律,稳步推进,从而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华.科技对循环经济支撑作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严炜.科技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之探讨[J].学习与实践,2012(6):30-36.

[3]杨丽萍,贺新华.科技创新与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4-66.

[4]许正中,杨全社,张庆亮.立足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蛙跳———我国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3):70-75.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藩篱正在消失,然以市场壁垒、技术性壁垒和绿色低碳壁垒为主要形式的新型贸易壁垒正在悄然兴起。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关键期,技术创新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既需要拥有稳定的市场前景、持续的资金投入,也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贸易壁垒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商品的国际流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中国企业以国际市场开拓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渠道。然从长远来看,贸易壁垒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中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突破对外贸易中的各种贸易壁垒。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遭遇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通常是指一国或地区组织为保护自身基本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而制定的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陷入低迷,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中国出口产品因技术含量低和结构单一在所难免遭受到各国以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侵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企业遭遇过技术性壁垒。比如,作为我国传统出口支柱的机电产品,其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但如上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规对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兼容性、节能型及可回收性等做出了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受到极大阻力。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值为1. 29万亿美元,增长2.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然而,当年却有近9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因《臭氧层国际保护公约》的限制而停产或禁售,有80亿美元的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有超过240亿美元的产品因达到不相关国家的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标准导致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国家难度加大,成本上升,出口数量受到限制而相应下降。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超过反倾销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且其具有合理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二)绿色低碳壁垒

现代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故常以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盾牌,通过制订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规等措施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据统计,有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80%的荷兰人在购物时首选环保产品,有80%的加拿大人愿意多支付10%的价格购买环保产品。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妨害程度最深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对中国产品出口构成了极大挑战。尤其是我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因各国对农药残留等一般都拥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导致其在出口中遭遇的绿色壁垒非常严重。据统计,目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500多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定了严格乃至苛刻的标准。近年来,绿色壁垒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不单独农副产品及食品产业,机电、纺织、化工及服务贸易也深受其扰。以机电产品为例,2014年5月20日,欧盟委员会关于温室氟化气体(F-Gas)的新条例,新条例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希望在2030年前将欧盟境内温室氟化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至现今水平的三分之一,此举对中国电器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尤其对中国的冷藏箱及冷冻箱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三)市场壁垒

市场壁垒是指在对外贸易中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提升就业率,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限制进口其他国家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的一种市场保护措施。中国加入WTO后,出口产品大多因国内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而在国际出口市场中具有突出的价格优势,对一些进口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小冲击。由此,针对中国产品的国际反倾销案件频发,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遭遇的重要壁垒。中国企业入市不久,对WTO贸易规则及相关国家的反倾销法律和制度等不熟悉,且存在应诉成本高、应诉不积极等问题,故在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企业往往遭遇巨大乃至无辜的损失。以光伏产业为例,其作为绿色节能产业,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然全国各地大量上马和过度投资已形成产能过剩。2012年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的产品范围大大超过此前美国的“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针对中国产品所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欧盟此举对正处于产能过剩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是致命打击。不仅光伏产业,作为中国出口贸易支柱产业的机电及纺织品行业,近年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也频频发生,对相关行业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不小压力。

二、贸易壁垒对我国技术创新造成的主要影响

(一)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倒逼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虽可借助WTO这一国际贸易平台广泛参与国际贸易,然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据统计,2014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中国企业直接损失近700亿美元,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近4%,导致企业增加成本近300亿美元。当年,全国近3000家出口企业中有接近24%的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其中,沿海省份受此影响的出口企业接近60%。技术性壁垒成为除汇率外制约我国企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巨大压力可以倒逼企业选择以技术创新的方式去达到或超过技术壁垒在产品质量认证、包装和标签、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和绿色环保标准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以突破技术壁垒对相关产业或产品的出口制约。如海尔此前为突破欧盟针对电器进口产品制定的低能耗标准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最终研制出符合欧盟能耗标准的洗衣机等产品,并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

贸易壁垒中技术限制、管理约束和环保制约等措施最终要以各国的法律、规定或制度的形式构成一整套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这些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虽然是我国众多出口企业暂时没有能力达到的,但它们却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都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思路,将之应用于产品设计不仅可以降低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还可降低研发风险,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示范作用能使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打破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对其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例如,自1994年起,欧盟中的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便禁止将118种偶氮染料应用到纺织产品之中,且到目前为止,其限制种类大为扩大,几乎所有欧盟国家都对此作出了相关限制。我国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生产技术水平低,在纺织产品中普遍存在使用偶氮染料的现象。对此,中国纺织品企业大多选择依据欧盟相关国家关于偶氮染料使用种类的限制规定研制、购买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新工艺流程,以达到其标准。显然,欧盟禁止纺织产品使用偶氮染料的相关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事实上起到了一定的技术引导和示范作用。

(三)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短期“制约效应”

技术创新既需要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建立起相应的研发团队,也需要持续和高额的研发投入。显然,技术壁垒及其带来的出口损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尤其对那些缺乏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中小企业来说,要突破技术壁垒造成的出口障碍将更加困难。据统计,2014年全国约有23. 9%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因退货、销毁、扣留和取消订单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超过反倾销,成为制约我国出口的最主要非关税壁垒。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已接近1500亿美元。目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额仅低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3。其中,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已超过80%,仅低于以色列和日本。面对贸易壁垒造成的出口压力及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涉及的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因同时存在融资困难、技术落后等问题,不得不相应降低研发投入,从而对其技术创新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然而,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效应一般是暂时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受此冲击的出口企业可通过调整销售渠道、增大融资力度、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和加强自主创新等方式逐步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其造成的制约。

(四)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成长效应”

技术既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只有产业企业维持正常运转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市场动力和物质基础。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任何产业的正常运转不可能离得开国际市场这一销售渠道。换句话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在WTO贸易规则下,传统的关税壁垒虽已基本消除,但市场壁垒、绿色低碳壁垒和技术性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制约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新障碍。然而,贸易壁垒的存在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具有长期的“成长效应”。贸易壁垒的存在在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法则。在任何壁垒条件下,那些技术一流、质量上乘的产品都很难成为受限产品。应对贸易壁垒的根本法则在于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赋予企业跨越贸易壁垒的能力。从长远来看,贸易壁垒下的国际市场犹如一个产业竞技场,被挡在壁垒以外的企业只有加速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具备同台竞技的资格。如在产能过剩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光伏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指控的背景下,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几乎全军覆没。此后,中国企业吸取教训,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整合调整,向光伏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发展,且有不少企业投资欧洲市场,使中国光伏产业逐渐走出寒冬。

三、贸易壁垒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

(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

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低及随之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其实,技术壁垒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出口障碍,还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或技术发展目标,其可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技术引导、示范和倒逼作用。然而,中国企业要想达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要求的技术高度,关键是要积极构建起与之接轨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当前,中国的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混乱,存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对此,我国应以国外某一行业领域中最先进、最苛刻和最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为蓝本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即便大多数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很难达到这一标准要求,但其可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定位到全球一流水准。另外,随着国外技术进步,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标准也将处于动态更新和提升之中。因而,我国在制定相关行业的统一国家技术标准时还要构建相应的信息搜集机制,以及时更新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确保国内企业能一直保持紧跟世界一流的创新眼光。

(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面对贸易壁垒,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需要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产品之所以会受贸易壁垒的影响,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而,中国企业今后要逐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相关国家为保护本国纺织品产业纷纷制定有关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欧盟鉴于偶氮染料对环境及人体都可能造成损害而禁止进口使用偶氮染料的纺织产品,曾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不小的冲击。对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流程,逐步摆脱了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对偶氮染料的依赖,最终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突破了这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此外,必须强调,中国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要严格依照出口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进行,以达到或超越其具体目标为目的,以避免研发成本浪费并降低研发风险。

(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贸易壁垒的出现阻碍了中国的技术创新。所以,在国际贸易流通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以期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跨国经营来避开贸易壁垒,进而通过直接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来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此,中国企业要提升国际经营意识,尤其是那些具备雄厚资本实力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要积极进行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或合资经营。例如,海尔在全球拥有5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和143330个销售网点,其用户也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通过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并建立研发中心,不仅有效避免了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而且可以在充分了解相关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相关国家的技术、人才、资金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开拓市场并加速技术创新进程。

(四)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可是,我国在出口方面面对的贸易壁垒却在不断加大。所谓贸易壁垒则是指影响正常贸易交往的活动。某些国家为了获取利益而故意设置贸易壁垒,阻碍他国的技术进行创新。因而,对于我国而言,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技术创新。我国出口的许多产品质量较低,是由于中国的技术创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而政府应完善我国产品方面的技术法规,以此来确保技术创新的顺畅进行。如,我国的玩具产品在出口时,常常会面临贸易壁垒的阻碍,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玩具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玩具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建立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并不断加强贸易壁垒的防范体系。这样才能使得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降低,也才能有利于中国的技术创新。此外,我国的企业也要及时运用国际贸易方面的法规来保护自己,对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地贸易设施,要勇于向国际贸易组织反应。贸易壁垒的出现,需要政府部门积极搜集国际上关于贸易壁垒的信息,只有及时搜集到信息,才可以了解国际上对于产品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减轻贸易壁垒多我国产品的影响,更有利于进行我国产品的技术创新。

(五)推进中外技术合作并搭建技术引进平台

贸易壁垒的出现,给我国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挑战。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高,符合国际标准。而我国的技术水平较低,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所以,我国要善于与外国进行技术合作,促进中国产品的技术创新。例如,联想公司积极与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合作。在与这些公司进行合作时,可以有效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此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质量的优劣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状况,而企业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从现实状况来看,很多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外国的先进技术。因为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密切相关,而接受外国的先进技术,就意味着企业要加大对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可是若从长远利益来看,对于企业来说是优大于劣。虽然前期的投资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是若能在外国先进的技术上进行创新,就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可以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善于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我国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对信息的研究与收集工作,这样可以将外国产品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国的产品中去,由此,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产品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资讯网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情况[EB/OL].www,china -consulting.cn/da-ta/20150114/d17887.html.

[2]中华合作时报,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产业-2014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十大热点回顾[EB/OL].www.zh-hz.com/html/2015/02/02/324331html.

绿色技术创新前景范文6

一、低碳经济形势下国内外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为争取其经济和科技的领先地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材料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把新材料新技术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点支持。美国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本领域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支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纳米技术等发展,满足能源、信息等重要部门和领域的需求。美国氢燃料研发主要集中在生产、储存和氢的配送技术及驱动汽车的几乎无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电池技术开发上,研制的高效堆积式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31%。通过在宇航发动机中增加先进结构材料,把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到20,大大降低飞机的重量,节约能源。欧盟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在航空航天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竞争领先优势。欧盟科研公司大力发展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燃料电池技术、纳米技术、超导体、信息存储技术、钛基复合材料等。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新材料制造装备、加工和应用三个方面来发展低碳经济,并计划到2020年温室效应气体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H1日本新材料科技战略目标是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注重实用性,在尖端领域赶超欧美。日本对新材料的研发与传统材料的改进采取并进的策略,注重已有材料性能的提高及回收再生。15]在21世纪新材料发展规划中将研究开发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材料以及减轻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再生利用的材料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通过开发新的材料科学技术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历来重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项国家计划中都给予了材料领域重点支持,如973、863、科技攻关计划等。在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材料科技体系,在材料领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某些新材料领域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如纳米碳管、有机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及技术,严重阻碍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因此,我国正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改进材料的加工制备技术、工艺及装备,大踏步向低碳经济迈进。

二、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要求

展望世界经济的未来,低碳经济要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撑。低碳经济对新材料产业提…的总体要求是:为推动经济向低消耗、低碳排放的转提供物质基础。具体包括: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低碳经济形势下,根据传统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新材料产业需要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初级材料加工:[业产能,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升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2技术创新。制造业的升级对低碳材料的需求层出不穷,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研发出新型低碳技术,抢占技术主导权,增加产业的柔性和生命力,不断地促进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发展。

3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高效、优质能源的比重,以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材料科学技术在低碳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是先进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增强材料,结构轻质化要求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独特、卓越的理化性能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和高速飞行器等航空航天领域。采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制造各种宇宙飞行器,[71不但推力大、噪音小,而且由于其质量较轻,所以动力消耗少,节省大量燃料。在汽车行业中,用碳/玻璃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大大减轻车重,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电子工业中,研磨碳纤维加入到热塑性树脂基体制得导电塑料,可有效地解决抗静电问题,制成的部件不需要刷导电底漆,可大大降低低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新型信息功能材料

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正向节能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是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为主导发展方向。光电子材料正由体材料向薄层、超薄层和纳米结构材料的方向发展,[81美国、日本通过研究Ⅱ一Ⅵ族材料技术制得了以激光、红外为主要应用背景的新型高性能光电子材料。利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高效率白光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高效节能固体光源,在光显示、光存储、光照明: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电磁屏蔽材料是一种防止电子污染所必需的防护材料,是目前高新技术发展领域中的新型电子材料,其电磁波的屏蔽性能将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改善和提高。

(三)节能建筑材料

低碳经济中,建筑材料正向轻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建筑上常将透明绝热材料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大大减少因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复合保温玻璃具有双重保温性能,可保持室温稳定,降低能量的损耗。纳米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技术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吸热或放热,在外界温度变化时能有效地保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减少能量的损耗,[91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太阳能光电材料是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建材,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不仅能吸收太阳热能,还能将其转换为电能,支持住宅内部用电,甚至还能将多余电力输入电网。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光电玻璃有望在十年之内成为生态建筑中的主流玻璃材料。

(四)新型能源材料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重视,清洁能源已成为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形式。氢能源以高效、环保等优势应用于汽车上,但由于制氢和运输困难,尚未获得大规模应用。生物燃油随着柴油机性能的改善,已逐渐贴近了实际应用。镍氢电池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电池,没有记忆效应,没有环境污染,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且不污染环境,广泛用于通讯、汽车等领域。美国在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德国SIMENS公司开展了平板型SOFC研究,但由于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等问题,SOFC尚处于技术攻关阶段。高温超导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材料,大幅提高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先进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要求加工制造的产品精密化、轻量化、集成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要求产品性能高、成本低、周期短;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材料加工过程中能耗低、碳排放量低。因此,需要探索先进材料加工技术,使材料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及低碳型方向发展。

(一)无模成形技术

无模成形技术是一种板料的柔性加工工艺,基本无需模具或只需简单模具。该技术成本低,周期短,节省能源,显著提高塑性成形的精度和效率,广泛用于加工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一些新型的板料无模成形技术应运而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旋压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局部塑性成形工艺,精度高、柔性好、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节约材料,是实现薄壁回转体零件少无切削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化工等领域,已成为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渐进成形是日本学者松原茂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之后世界各国学者对该工艺的成形过程、成形机理、成形性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突破。金属板料数字化渐进成形技术易于实现自动化,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钛板零件小批量多品种、回弹大和难成形问题。

成形锤渐进成形是90年代新兴的加工技术,使用刚性冲头和弹性下模,对板材各局部区域分别打击成形所需形状的加工工艺。日本静冈大学对自由曲面的渐进成形工艺、加工路径、工序控制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国尚未展开。成形锤渐进成形只是成形形状比较简单的工件,而且成形后留下大量的锤击压痕点,影响制品的表面质量,因而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处理。

(二)近净成形技术

近净成形技术是指零件成形后,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用作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它改造了传统的毛坯成形技术,使得成形的机械构件具有精确的外形,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近净成形技术是目前制造技术中发展较快的先进技术,使机械产品毛坯成形实现由粗放到精化的转变,使外部质量做到无余量或接近无余量,内部质量做到无缺陷或接近无缺陷,实现了优质、高效、轻量化、低成本的加工,021广泛用于机械零件制造上。美国、日本等利用气化模铸造、树脂自硬砂组芯造型等近净成形技术加工制造汽车模具、飞机用高强超硬铝合金及铝锂合金零部件等,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如汽车缸体铸件已经做到壁厚在3mm~4mm。计算机的发展、非线性问题计算方法的改进,推动了非线性有限元等技术发展,近净成形正向虚拟制造和网络制造方向发展,并且将由宏观模拟进一步向微观的组织模拟和质量预测方向发展。近净成形技术改善了生产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一种清洁的绿色生产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内高压成形技术

目前,减轻重量以节约能耗、降低排放是航空航天领域及汽车工业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的主要措施。采用轻质材料是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主要手段,而内高压成形是生产轻质复杂零件的理想方法。内高压成形也称为液压成形工艺,以管材作坯料,通过管材内部施加高压液体和轴向进给把管材压入到模具型腔使其成形为所需形状的工件。美国T.Altan教授主要进行管材液压成形性能、成形加载路径,有限元自适应仿真方面的研究。日本主要研究成形工艺参数和设备性能,极大的提高了管材成形极限。在这方面我国研究起步较晚,用液压成形工艺制造汽车、飞机等机械零件尚处于起步阶段。内高压成形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柔性加工技术,用来整体成形轴线为二维或三维曲线的异型截面空心零件,成形精度高、制造柔性化、节省能源、降低材料消耗、节约成本,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室温下成形性差,采用常温液压成形方法很难成形复杂零件,这时常采用热介质成形,㈣即将管材、模具和液体介质加热到一定温度而成形的空心变截面零件,可显著提高管材内压成形极限、增加零件复杂程度,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车领域。根据目前的应用现状,内高压成形正向着双层管的液压成形、拼焊管液压成形和热态介质内高压成形方向发展。

(四)绿色制造技术

绿色制造技术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新型制造模式。绿色制造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㈣少无切削加工技术是一种精密成形加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机械加工余量,节省能量,目前在机械加工中广为使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则是综合利用激光技术、CAD技术和数控技术而形成的少无切削加工的高新技术,节约资源,减少加工废弃物,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产品开发、医疗器械等领域。超高速加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高效、优质和低耗于一身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该技术既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加工效率,又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的排放,是绿色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虚拟制造技术(VMT)是以信息集成为基础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实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节省能源和原材料,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该技术应用在飞机、汽车等领域,美国波音公司在777新型客机机型设计中,利用VMT和三维模型进行管道布线等复杂装配过程的模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