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1

关键词:体育健康课程 理念 中学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32-02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进一步说明了这样的观点,提出:“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清楚地解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正含义,阐明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

2 如何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1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对增强体质与终身健康、对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保证精神充沛地完成学业与未来就业,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认知水平。

2.2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原有基础等,选择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果由于受到课程资源的制约,部分学生不能选到自己最理想的项目而需要调整志愿时,教师一定要说明原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3帮助学生确立单元与课堂学习目标

体育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前,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学习本单元(或模块)教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单元(或模块)学习目标。而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是以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基础的,所以,每次课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立课堂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这堂课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到什么具体要求。

2.4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激发运动兴趣”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将提出来,并强调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

(1)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尽可能选择那些健身价值大、教学因素强、大多数的学生都感兴趣的教材。

(3)要高度重视组织教法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相对比较单调的教材与身体素质练习,应在组织教法改革上多下功夫,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多种多样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5积极提倡与正确运用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接受式学习是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接受式学习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按照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学习,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主体意识容易缺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为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

2.6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学生体育学习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为此体育教师应当:

(1)要尊重、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

(2)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改变教学作风,发扬教学民主。

2.7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生活条件、努力程度等各不相同,因而其身体条件、运动素质、体育基础等都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就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1)要抓住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是我们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练习难度与要求,以及安排教学进度与实施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

(2)要促使体育优秀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根据体育优秀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

学习方法,为他们创造更大的自主学练时空,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自学、自练的能力。

(3)要重点帮助体育后进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能不能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关键在于体育后进生。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难度很大。为此,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了解他们的心理,理解他们的困难,关心、亲近他们,热心、耐心地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并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从而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一步一步地实现自我超越。

2.8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来培养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呢?

(1)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指导。

(2)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的指导。

(3)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新体育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和排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贯彻和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要注意防止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将体育课堂教学上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负责任的“放羊式”教学;二是不能将个别教师的“放羊式”教学归咎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使得新体育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需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2006.5.4-6.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2

关键词:英格兰;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改革;借鉴;思考

一、前言

国家课程(即课程标准)是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的核心,”[1][3]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同时也决定着一定时期一个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1988年,英格兰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此后,为了改变体育课程全国高度统一的局面,从1992年到1999年,英格兰又先后三次编制与修订了国家体育课程(The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forPhysicalEducation,以下简称NCPE)。1999年新的NCPE的颁布与实施,立即在英国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反响,并随后成为许多国家制订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参考蓝本之一。我国虽然在相关的文献中对NCPE做出过研究,但还仅局限于对NCPE文本本身的介绍,对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以及实施状况则鲜有探索。通过对英格兰为期半年的访问考察,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我国与英格兰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虽然由于国情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改革目标和趋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NCPE的内容、演变过程、课程理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效果等,对于正确认识与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二、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的内容、理念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一)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的内容简介

1.体育课程的价值。NCPE全文并没有明确表达体育课程的目标,而是通过体育课程的价值描述,反映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NCPE指出,体育课程主要在诸如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等领域以及主要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达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体育应为学生提供机会,──是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社会和文化发展;二是促进各种交流技能、数字应用技能、IT应用技能、与他人合作工作的能力、自我学习与改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三是促进思维能力、与工作有关的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NCPE在对这些课程价值的表述中,都能够明确说明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途径和手段,避免了一般课程目标描述中的抽象性,提高了实践指向性。

2.体育学纲。体育学纲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知识、技能理解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包括获得和改进技能、选择和应用技能、战术以及认识、评价和提高动作、健康和身体适应的知识与理解。二是学习范围,它主要表述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11学年四个学段(keystage)中每个学段的主要体育学习内容。这些技能并不涉及具体的动作内容和项目,而是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陈述各模块的内容在知识、技能、理解方面的一般学习要求。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各模块的学习要求都有所不同(见表1)。

注:①游戏活动主要是指球类项目。②在keystage2,后三个模块中选择两个;在keystage3,游戏活动是必学内容,其他五个模块任选其三,其中舞蹈与体操活动至少选一项;在keystage4,学生可以在六个模块中任选其二。

3.体育实现目标实现目标是“不同能力与发育水平的学生在每个学段结束时期望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理解,”[1](42)包括七个逐步递增难度的水平目标,水平八则是发展性目标。水平目标的描述主要包括相关的知识、技能、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而不包括体能以及身体发育指标等“非课程因素”。利用“实现目标”,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确定自己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同时可以自我评价不同时期的学习水平,教师也可以依据“实现目标”对每个学段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作出评判(见表2)。[1](42)

(二)英格兰体育课程的理念

1.游戏竞技观。英国是许多现代竞技运动项目的发源地。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竞技运动在英国迅速普及,并在其体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运动不仅益发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且在国家规定课程中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象征。从教学内容上看,以游戏性为主要特征的球类竞技项目在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教学方法上看,广泛推崇的是以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法;学校对体育课程及其实施的管理也主要考察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20世纪80年代后,以竞技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也受到许多学者尤其是教育专家的质疑,但对这种传统课程维护的呼声更高,认为以竞技为中心的体育课程仍然具有广泛的育人功能,体现了体育课程自身的特征。虽然就整体而言重心更为倾向于健康的理念及其全面教育人的功能,但以运动为中心的理念依然颇有影响力。进入90年代,尤其是1995年英国政府宣布“提高竞技水平”的政策以来,“传统的以运动为基础的理念得到巩固。”[2]世纪之交的这次课程改革和国家课程的修订,仍然强调“竞争性游戏活动在1-3学段都要进行”,[1](12)许多课程价值的提出也是建立在竞技活动基础上的,但总体上还是显然削弱了竞技教育观的地位。

2.健康适应观。尽管游戏竞技内容长期在体育课程中占据着主要位置,近年来注重身体适应与健康关怀的理念还是在体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体现在课程体系中,成为近两次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变化最主要的特征。

事实上,体育课程的健康适应观在英国是有良好传统的。早在20世纪初,英国学校就试图通过开设体育课程以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这一理念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在课程实践中有所体现的,只是由于竞技教育一度削弱了对健康目标的强调。直到80年代以后,由于现代课程思想的变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导致各种生活方式疾病的出现,健康问题再次成为课程领域,尤其是体育课程关注的焦点。一些研究指出,体现体育课程促进健康的主要途径,“一是直接通过系统的体育课程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适应能力;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健康相关的练习知识;三是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体育终身参与。”[3](9)新的NCPE中,每一个学段都把“身体适应与健康的知识与理解”作为学纲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3.闲暇教育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产生的“工作—闲暇平衡”的需要和高失业率问题,课程专家和社会学家都呼吁,学校要通过课程教学为未来的社会成员的余暇时间做好准备。因此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闲暇准备”成为体育课程,尤其是中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重点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后余暇时间的身体活动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参与他们喜爱的身体活动。

闲暇教育观的建立并没有对游戏竞技观和健康适应观在体育课程理念中的主置造成冲击,相反是对它们的有力维护。随着闲暇教育观的建立,英格兰学校的体育课程以小群体和结对活动的游戏性强的内容替代了原来的以运动队为主要活动方式存在的竞技活动内容,田径、竞技体操等内容逐渐退出主要课程内容行列,更加体现了活动内容的游戏性和娱乐性。而原来以关注学生时期健康促进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转变为更具长远眼光的对所有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健康关注,从而赋予健康适应观以更深刻的理论内涵。

4.终身体育观。终身体育理念对英格兰体育课程的影响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相当深刻。英国体育课程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对学生终身体育参与的影响,提出“学校的体育课程活动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身体活动做好准备,使他们成为有技能和有能力的终身体育学习者和参与者。”[4]学校体育课程关注的,不是掌握几项规范的体育活动技能,因为并没有什么技能能够为学生受用终身;也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时期的健康发展,而应着眼于未来。一是要为学生储备更丰富的一般身体活动技能,使之到成年期的运动学习中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价值;二是要为今后的进一步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基础,使他们知道在什么情景下该学什么和如何学;三是建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他们成为自觉的身体活动学习者和参与者。

5.全面育人观。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学校教育的普遍价值观,那就是培养和教育人,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NCPE指出,要“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文化的发展,”[1](8)同时要促进交往能力、数字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与表演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把对学生的可能生活的关注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出一般的素质要求,又同时为每个学生个体创造特殊发展的机会。这些都是全面育人观在NCPE中的体现,也是英格兰体育课程及其实践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三)NCPE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影响

1999年颁布的NCPE实施以来,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变化,由于新的NCPE较1995年修订的NCPE在内容上有了一定的调整,一般学校都依据新的NCPE修订了自己的体育“学校课程”计划,大多数体育教师也重新编写了新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学习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更明确了,可操作性更强,评价体系为各学校普遍接受和应用。

但是,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与NCPE不完全同步的现象,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学校“学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并不大,修订学校体育教学计划时主要依据的还是学校的传统、教学条件资源以及学生的需要。二是教学方法并没有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出现明显的变化,一些研究成果反映出“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跟上新课程的变化,”[5](2)体育教师对NCPE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差异,还没有能够真正在观念与操作体系上与新的NCPE保持同步。

三、英格兰国家体育课程及其实践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体育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优先次序的变化

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在对体育课程功能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相对公共的观念,是公共理论的体现。二十多年来,英格兰虽然经历了多次体育课程的改革,但主要是几个体育课程理念的优先次序出现了变化,而非否定某些方面。事实上,由于体育课程本身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各体育课程理念之间本身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新的NCPE的编制,就是建立在这些体育课程理念相互联系基础上的。

回顾我国二十多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变化,每一次改革都是在对前人思想观念的否定与再否定基础上进行的,从改革初期的“‘体质派’与‘三基派’之争”,[6]到本次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为了突出“健康第一”而对技能教学的淡化和对竞技内容的否定,都是把各种课程理念放在对立面上来认识的,其实际的结果是改革理念的狭隘单一。改革总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离开了传统,也就失去了认识事物的参照和基础。回顾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理念,每一个课程理念的提出,都在一定视角上反映了体育课程的功能特点,也体现了一定的理论背景,必然在体育课程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使是竞技教育观,也从一定角度反映了竞技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价值,任何新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建立,都不应否认竞技教育观在体育课程理念中的存在价值。因此对于体育新课程的改革,我们需要的是更好地把握各个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论实质、在课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及新的理论基础中的主次关系,这样,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才能更全面有效地指导改革实践。

(二)“目标统领内容”的课程标准研制思路不符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实际

课程内容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教学内容资源。作为国家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国家课程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显然比规定课程内容更加重要,因为它直接地体现了改革的新理念和人才的培养规格。而相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往往显得抽象而笼统,难以直接指导具体的学校教学,但统一的课程内容又不可能符合所有学校的实际。为了提高国家课程的可操作性,NCPE以课程价值取代了课程目标,在课程价值中就有足够的余地表述价值实现的途径,比起课程目标来实践指向性更强,然后通过“学纲”,对各学段的课程内容范围以模块的形式作出了规定。这样,教师既避免了在抽象的课程目标面前实施教学活动时无所适从,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需要,有余地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NCPE中学纲的编制对我国的课程标准的修订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在充分认识到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存在的“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7]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目标统领内容”的思路,期望通过具体明确的水平目标,由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广大的体育教师来说,体育新课程中课程内容的变化是最敏感的问题。通过对国内体育教学的观察和与体育教师的交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许多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迷茫的,他们并不能真正领会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些甚至认为体育新课程已经不需要教技能。因此,众多的体育教师还没有能力运用现有的课程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

在规定的目标下选择教学内容,既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又给地方和学校教师以更大的选择权,应该说相对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是一大进步。但是,课程目标是国家意志的反映,也是专家研究形成的“公众理念”的体现。国家课程的编制者必须建立这样一个认识:课程标准的受用者是广大的体育教师,而不是深通教学理念的专家。体育教师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实践理念”和工作模式,要他们完全摆脱习惯了的工作方式无疑是困难的,“真正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的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那种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论是教师自己经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自发产生的,而不是专家直接讲授的”。[8]体育教师总是按照他头脑中固有的“个人理念”来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专家的理念和要求从事课程活动。课程标准的意义应该体现在教师能够在它的直接指导下选择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在专家的“公众理念”和体育教师的“个人理念”之间架设起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很显然,完全按照专家的理想化目标实施改革是不现实的,“目标统领内容”的思路不符合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

(三)完善体育课程标准必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作为国家课程(标准),评价指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指标的规定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国家课程。”[9](3)NCPE把“实现目标”描述为评价系统的参照指标,“在这个参照指标中,学生的达成目标与成绩评价不再是对学生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描述为每个学生本身经过学习实际所处的状态。”[9](9)1995年的英国国家课程就改原来对学习水平抽象的理论性陈述为具体的依次提高的水平描述。NCPE用简短的文字清晰地表述了每个水平在知识、技能、理解等领域的参考标准。通过“实现目标”,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有参照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也可以依此确立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有效发挥了评价的矫正和促进功能,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该说是具体的,但与学习评价缺乏直接的对应关系,也就失去了作为目标应该具有的评价功能。“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与要求,实质上反映了“所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具备评价功能”这一自身不足。

要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制定一个完整的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标准的确定,一方面必须与课程目标相对接,确保评价标准的正确导向作用,体现国家对每个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应该反映某一学段学生经过主观努力而产生的进步情况,更有效发挥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小步子多次数的课程改革更能够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关键是课程观念的转变,但观念的转变显然是困难的,是需要过程的。英格兰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对NCPE表现出保守型、变革型和折中型三种态度,而即使是后两种态度的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照NCPE的理念和要求来从事课程活动,而是按照他自己的观念和理解对NCPE进行再创造。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因素是“NCPE本身体现出的理念的合理性和前后一致性”,也就是变化要把握合适的幅度,“颠覆性的变革往往更难以实现改革的目标。”[3](17)为此,英格兰近年来的课程改革采用了“小步子多次数”改革的策略。在1988年确立了统一的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后,1992年改制为NCPE,1995年又进行了修订,1999年的NCPE实际是对1992年版本二次修订的结果。

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与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这是公认的。而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体育教师的“个人理念”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经过几年的实验和推广,虽然在局部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还是有相当距离的。我们认为主要是对本次改革的期望值过高,从“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课程标准”缺乏必要的衔接和过渡。新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施上,要体育教师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完全改变他们长期习惯了的工作方式,显然是困难的。期望按照理论上的构想把改革一步到位,那只能是课程专家的一厢情愿。

因此,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尽管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但我们也不要期望一步到位。从“体育教学大纲”到“体育课程标准”的“步幅”的把握,要趋向于理论目标,把握改革的主导方向,更要依据于课程实施者的实践水平。英格兰的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证明,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小规模多次数的体育课程改革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5](11)

四、结语

综观英格兰体育课程改革,从国家的NCPE的编制和学术界对体育课程理念的研究,到学校与广大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的实施,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断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无论是经验或问题,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发:一是体育课程改革观念的更新,意味着需要更好地把握各个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论实质、在课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及新的理论基础中的主次关系,而不是为了突出某种理念而对传统观念一概否定;二是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必须制定一个体现发展性理念的评价体系;三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作为课程实施者的体育教师的影响,他们有自己“个人理念”,并由此使他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要使体育课程“公众理念”融入到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通过国家课程在“公众理念”和“人个理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颠覆性的课程“革命”显然是不可取的。虽然我们可以利用我国的特殊体制,通过行政干预和教师培训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步伐,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按照教育原理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通过一个相对完善的“体育课程标准”带来一个具有新面貌的体育新课程。

参考文献:

[1]QCA.TheNationalCurriculumforEnglandforPhysicalEducation[J].Publishedby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1999..

[2]Kirk,David.PhysicalCulture,PhysicalEducationandRelationalAnalysis[J].Sport,Education&Society,March1,1999,Vo14.19.

[3]Green,Ken.Philosophies,Ideologises,andthePracticeofPhysicalEducation[J].Sport,Education&Society,October1,1998,Vo13.

[4]AngChen,Ennis,CatherineD.Goals,Interests,andLearninginPhysicalEducationSport,Education&Society,March1,1999,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2004,Vo1.97.18.

[5]CurtnerSmith,MatthewD.TheMoreThingsChangetheMoreTheyStaytheSame:FactorsInfluencingTeachers’InterpretationsandDeliveryofNationalOurriculumPhysicalEducation[J],Sport,Education&Society,March1,1999,Vol.4.

[6]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0.

[7]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3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身心健康;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发挥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育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等成为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师应积极改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进而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峰期,体育教学在这个时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高中生身体发育处于关键期,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体育课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锻炼的目的;另外,体育教学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学会自我保护。新课程标准在体育课程结构中增加了选修内容,使体育课程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所以,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开展切实可行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统一的要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违背了教育的目的。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教师们要努力探究的就是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对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探究出相对最优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思想相对落后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以体育运动教学为主,还只是停留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和技能,注重教师“教”和学生“练”,而忽视了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的“学”与“练”,只看到了体育教育眼前的利益,没有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加上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从而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这是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这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体育教学现象一直没有改善和纠正。

2.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近年来一些学校在体育教育的方法、教法和手段上有所改变,但根本上还是存在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传授教学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为传统的传艺式教学,学生从根本上来说还处于被动接收教育的地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多半只是理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导致了学生毕业后难于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而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的体育教学应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教学与现代化的科技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不重视学生体育情感教育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效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兴趣,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捕捉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点与精髓。学生在高中这个阶段,学习任务是很繁重的,他们面临着升学和高考的巨大压力,而学校、家长和教师给他们灌输的一些错误的观点,如体育课不重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导致了他们抑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实,高中生这个阶段是有着很广的兴趣爱好的,精力也是旺盛充沛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前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地区和学校形成一种文化课为主科,注重主科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了体育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改变体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是综合型素质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2.构建新型体育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结合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教师,要很清晰地了解到现今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然后根据现状结合实际来调整新课程模式,新型课程应当要坚持多层次普修与专修结合、课外与课内结合,充分利用新科技信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课,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高中生处于情感成熟期,兴趣爱好广泛。对生活充满激情,体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育情感培养,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想办法让体育融于生活,在原有爱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比如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在兴趣中学习不仅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在新课程理念下,着力探究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并进行模式优化组合,逐渐引导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到自主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并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中从体质的增强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转变,从个体差异性出发,促进个性化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4

一、转变教学设计和方法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第四、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我们体育老师带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学都是一种模式,一成不变,讲到最后,自己都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二、转变观念

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紧抓旧的观念不放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

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十几年的教学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中提到运动兴趣,它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要高度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这样对他形成运动习惯,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乃至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都是有现实的和长远的影响的。培养对运动的情感,这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新课改中运动技能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运动技能的教学主要是为所有的学生锻炼身体、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服务的。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如果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考虑这个问题,仅仅是就技术谈技术,仅仅是为技术而教、为技术而学,那么它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有限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同时在课堂上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在考评上,打破我们体育老师评价的一统天下,评价的主体上要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构要求多种形式并存。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会做的更精彩。

三、教学课程的思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如何进入实践领域,它在进入了实践的一开始,并不会这样顺利,它也会有缺点出现,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我们可以设想,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必将进一步地深入人心。传统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一、对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的反思:(一)评价内容单一(二)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工具陈旧的问题。二、如何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一)评价内容多元、(二)评价方法多样、(三)评价标准多元、(四)评价主体多元:1.教师评价;2.学生自评;3.学生他评。

因此,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评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比较细致的探讨,相信对这方面的探讨,可能对老师今后的一些工作会带来一些益处,能够在今后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出来,然后能够奉献给更多的老师,然后让大家共同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共同地进步和发展。

为什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设计多样化的课的结构?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体育课的结构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但它有它的弊端,它的每个阶段的课的内容、组织形式是需要改进、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清楚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构不是一种、两种形式存在而是应该多种形式并存。每一种形式都是老师们思想和实践的结晶,都有渗透着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乃至整个课堂教学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我想是从实际出发的、是思考了的。创设的新的课堂结构如何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的。所以说,应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结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5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生为本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实情况分析

1.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初中教师大部分认为体育即为健体,一上课就组织学生东跑西练。要知道,体育发展到现在,不仅是健身那么简单,其内涵丰富,要做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就要抛弃枯燥的模仿、固定的动作。树立学生热爱体育的观念,做到全民健身,更要个人健身。

2.教学方式单一,脱离实际

教师教学大多不求改进,照搬教材,虽然教材是指导性总纲领,但其针对的是全国初中生,难免与本校教学情况不相符。教学内容、测试方式的一致性,使得课程枯燥无味,仅仅是完成几个既定动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打击了积极性。学生从此对体育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又是做热身运动,又是跑步。与实际情况的背离,丧失了乐趣,远离了教学目标。

3.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奋笔疾书

体育课原本是学生休息放松,增加身体时候,可是部分学生还是对书本念念不忘,待到教师宣布自由活动时,还是回到教室,继续啃书本。这一方面与学生的体育健身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考试制度惹的祸。

4.教学成果测验形式单一

体育教学考试的内容形式单一,沿袭传统,学生在单一科目下进行单一的体育锻炼,不能发挥其他优势,不公平合理。

初中体育教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逐一论述略显繁琐。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二、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分析

1.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学亦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强身健体、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学生只有树立强身健体意识,才会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喜欢某种单一的体育项目,不仅如此,也存在学生不喜欢体育项目的情况,强制其学习,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被动的锻炼并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学加入科目自选学习模块,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优势项目。学生积极投入优势项目,发掘领域才能,自我价值得到彰显。虽然在科目自选学习上考虑的问题太多,如:教学条件、师资分配、考核办法、学习时间等,可借鉴他人经验,并在自选上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信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教学环境千变万化,但只要有锻炼意识,处处都是运动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取趣味性强、氛围轻松的内容教学,从一开始就让他们觉得体育并不枯燥,是娱乐身心的好项目,为学生树立体育观念奠定基础。

2.运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

在武术界,最好的招式就是无招,即以实际需要应对。同样,在新课程指导下,体育教学应该灵活多变,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篮球训练课上,开始时教师并没向大家说明投球、防守、躲闪的秘诀,而是进行现场示范,然后让大家探讨个人见解,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球实践,总结规律,最后,教师可讲讲注意要点,怎么做到速度、力量、准确性的结合。学生合作讨论,是一种自我探索,教师最后讲解弥补学生的不足。再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前往体育场观看比赛,体会现场的热烈,感受体育氛围。加深对体育竞技的认识,激发挑战热情。如果没有此种机会,教师也可引进多媒体,让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在多媒体上播放各种体育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体育的丰富性,增强其现实感,激发参与性。

3.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强身健体

体育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中,体育是随处可进行的锻炼活动。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不忘体育,坚持体育。如:教师可以在放学之后举行体育活动比赛,开展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胜者提供奖励。课上的讲解与课外的实践充分结合。课外体育应该尽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安排有乐趣性、参与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体育。教师也可以组织体育社团,针对某个项目定期比赛,让学生课下交流、锻炼,有效地丰富其课余时间,得到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的双赢。

4.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

传统体育课上大多是老师安排,学生锻炼,学生没有发言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其发展好坏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积极改变现实缺陷,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确定体育内容与练习程度,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体验体育的快乐。公平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做到不偏爱、不冷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开发他们的潜能,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则起到鼓励、指导作用,教师学生双向合作,教学相长。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教学,现代体育是科技体育,以科技促体育;引进生活化情景教学,促进体育生活化等。

体育是修身养性的运动,是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的愉悦项目。在新课程理念下,推动体育健康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教师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原则为指导,树立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总之,初中体育课程应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育出国家未来的体育健儿。

参考文献:

[1]马敏清.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3):152-152

[2]苏荣.全面推行新型理念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1):79.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理念范文6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问题和对策;健康理念

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属于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很多院校的体育课程都受到了轻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学者就提出体育课程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实践效果,而是应该将终生体育、文化修养以及整体综合素质的等理念融入到课程实践中[1]。然而在我国,教学理念与课程安排的滞后,课程所需设施的不完善与浪费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不容乐观,解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1.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

由于受到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职学校、老师及学生将文化课以及专业课看成是学习的重点,而体育课程被忽视。高职院系由于学制短,学习目标的局限,导致学校对待体育课程的不科学。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高职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往往局限在低年级的一到两个学期,体育课程的教师学历在80%以上是中职或者高职。这些现象说明学校对于体育课程投资力度低,存在意识上的轻视[2]。体育老师在上课时通常上到一半课程后,就开始放任学生自主活动,在期末临近时甚至让学生学习专业课而取代体育课程。学生对待体育课,往往认为这是让学生自由玩的课程,因此对其不重视。

2.课程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高职体育课程中情商培养的缺乏:我国的体育课程基本框架是沿用前苏联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了诸多改变与进步,但是仍存在诸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情商的缺乏。将健身强体作为体育课程唯一的目标,而不注重情商的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二、高职体育课程人文价值的缺失:人文价值与科学统一于一个人才是科学的发展,然而当今体育课程中只关注体育的"工具价值"却忽视了人文价值,体育精神得不到发扬与传承。三、高职体育课程中健康概念的忽视:高职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往往将体育视为竞技比赛,因此在开展各种大小型体育竞技比赛时,开始一系列的体育训练,而一旦比赛结束则停止体育锻炼,导致身体与心理无法真正得到体育健康文化的熏陶[3]。在教学模式方面,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动作演示后,学生进行练习,缺乏体育运动的魅力。

3.缺乏一整套系统的课程安排体系

高职体育课程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并且常常是一到两个学期,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由于体育是一门需要终生锻炼与学习的课程,因此这种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与统一性。并且,体育锻炼仅仅是在上课时,一旦下课后则不再体育锻炼,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程受到选课的诸多挑战,同时课程安排时间上通常由教务处统一把关,学生自主时间被占用。

4.体育课程所需设施的不完善与浪费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给给高职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增加了诸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设施的无法满足。这种不满足主要表现在体育设施的不足,如学生体育锻炼的操场、运动的工具以及培训的专业性老师等。相对于不足而出现的是设施的浪费,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出现了诸多体育馆被闲置的现象,平时对于学生不开放,仅仅在上课或者运动会时开放。

二、解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1.强化健康概念,树立终生体育运动理念

高职院校应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加大对体育课程科学化目标与理念的指导。首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局限于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均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其次,注重体育课程文化修养的培养。体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传递,因此如果仅仅关注体育健体的表面将无法真正掌握体育的精髓,因此加大文化修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终生发展会受益匪浅。最后是树立终生运动的理念,体育需要终生维持,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树立终生体育运动思维是真正做到强身健体与身心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4]。

2.增加投资的多元化,避免设施的浪费

传统的单一项目拨款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的发展,探索一条设施投资多元化的路径迫在眉睫。首先可以通过激发学校的办学入手,将体育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结为一体,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其次,增加体育走向市场的新概念,深度挖掘体育设施的广度与深度,最后探索一条体育赛事营销的新途径,创造更多的投资。在学校层面上对体育场馆实施开放策略,同时增加设施投入,避免体育馆及设施的浪费,实现设施的最大最大利用率。

3. 改革课程教育理念,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课程教育理念的改革与更新是解决高职体育课程所面临问题的前提,将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人文修养与体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终生学习与体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理念,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不科学性。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主要从以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人入手,围绕学生而展开。举办体育竞赛,增加体育项目的学习,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向兴趣体育发展等都是增加教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4. 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学新方法

教师是教学方法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思维理念的重要引导者。因此,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学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增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给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源头上明确体育教育的实质与精神,其次是增加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同时引进更多的高端体育人才,为体育教师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最后是改革考核评分体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作为教师评分的重点。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老师都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教学也需要新的方法,因此开展学校间甚至向国外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将对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 结论

目前,我国高职体育课程面临诸多问题,如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课程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一整套系统的课程安排体系、体育课程所需设施的不完善与浪费等,制约着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体育能力与理念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强化健康概念,树立终生体育运动理念、增加投资的多元化,避免设施的浪费、改革课程教育理念,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学新方法等。

参考文献:

[1]韩玮.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03:15-16.

[2]杨海平,吴亮.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新境况及发展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12,05: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