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1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2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发明与创造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1]。在各种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基础实验室不同,化学实验室需要经常使用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加之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常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而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实验室。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加强和提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为教学、考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软硬件环境[2]。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危险试剂较多,物的不安全状态无法避免,实验中使用的大都是些易燃易爆物品,以及一些高温高压仪器等,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化学试剂。实验中使用到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气体如氢气、氧气、乙烯气等;易燃固体如硫磺、五硫化二磷等,这些物质的燃点都比较低,经加热、撞击或遇到明火,会迅速燃烧,很容易发生爆炸。
2.剧。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有毒药品,以及一些剧毒的实验中间体,这些剧若保管不当或使用不当,将引起人体机能发生改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中毒死亡。
3.危险化学品泄漏。有的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甚至高温高压,而长时间的使用和溶剂的腐蚀,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如果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使得设备带故障运行,极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思想上不重视,精神状态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等。
1.安全管理政策不健全。目前许多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都是由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知识,若没有专业人员,很难有效开展工作,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施救方法,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安全意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安全意识薄弱。虽然在上实验课前,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刚进实验室的大一学生,然而这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老师讲,学生听,等到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把这些安全教育完全抛于脑后,不按操作规程,甚至违反操作规程,这就极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
(三)管理缺陷
很多化学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让老师和学生无章可循。甚至有些实验室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推脱,混乱的等现象,致使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引发许多安全隐患。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现状
(一)人员流动快,安全教育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地逐渐增多,因此需要部分聘用的实验人员,但因待遇低,流动性大。而对于学生,化学类的本科生四个年级,研究生三个年级,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几年后就毕业离开,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难以通过有限次的安全培训就能达到安全管理,因此,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难度大。
(二)学生不按规程进行实验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若在化学实验中,不按规程进行,极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比如在实验前,只对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而对化学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按相关规定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或药品,甚至随意处置化学垃圾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自己,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三)消防器材单一
高校实验室大多配备的消防器材都只有常规的灭火器,而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学品性质多样,成分复杂,有些药品如活泼金属,有机溶剂及电器设备着火,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扑灭,常规的灭火器无法满足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时的要求。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化学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在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实验室。除了在入学开始统一进行的安全教育,在各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各实验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举行一些安全知识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规则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化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手册,废弃物处理规定,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等,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从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根据各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不同性质的实验,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并在楼道里配置紧急报警装置,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防灾重于救灾,尽管小事故难以避免,但大型事故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扼杀在摇篮里的。技术上可以安装各类消防措施,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器复合使用以第一时间发现火情,消防通道保证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救援。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则制度避免人为失误,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2
关键词 实验室 规范化 安全 管理
Abstract Chem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boratory system manage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instrument management and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laboratory; standardization; safety; management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学生验证科学理论,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日渐复杂,要求日益提高。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①而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腐蚀性、刺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居多,人员出入较为频繁,因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近几年频发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提醒我们加强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作为高校实验系列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展开,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本文就实验室管理工作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化学实验室应制定相应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遵守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实验室常用危险物品、化学试剂的性质、使用和处理方法手册;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条例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原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满足实验室的现状,如缺乏对实验室安全细节上的规定,缺乏生动的教材或者宣传方式,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持久性,缺乏常规评估和考核等。②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校除贯彻国家已有的管理条例外,还制定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防火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损坏处理办法》、《实验室日志》、《化学仪器室管理员职责》等。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行为上的规范,增强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自觉性,保护实验仪器设备,减少仪器的损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同时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要求,使其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管理者,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实验技术人员是通过正式的招聘程序,吸收学士、硕士 、博士进入实验室管理岗位的。在正式工作之前都会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师德修养,培养其教书育人、以德修身的教学理念,同时注重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专业的管理老师授课,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加强本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沟通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③正式上岗之后,定期各教研室也会组织安全管理讲座,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并将业务培训与实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保证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健全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强,实验室的作用和地位随之增强,就为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试剂的管理、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环境与安全的管理等各种事项。 2.1 实验试剂与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类别、数量、品质等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试剂管理是重要一环,应当引起足够重视。④
化学试剂申报购买由专人负责。在本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各个实验课带教老师必须统计好实验所需试剂种类和数量,向专门负责药品管理的老师申报,老师根据上学期实验教学试剂剩余量和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需要量,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然后由科室主管教学的主任核实审批,最后购买。购买时要从有资质的正规药品销售公司购买,购买试剂上要标有名称、含量、产品标准、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入库需要验收和登记。
对于验收合格的试剂分类存放。对于常见的药品试剂,按照其各自的化学性质分类后保存,比如氧化剂与还原剂,酸和碱等分开摆放;易潮解、易氧化的药品保存于电子防潮箱中;腐蚀性药品存储于腐蚀性化学试剂药品安全存储柜;毒麻药品、危险品置于专门的毒麻药品柜等。每个类别区域再根据各自特点及性质摆放,方便查找取用,比如无机物可按周期表、试剂的字头排列、阴离子排列来排放,有机物按官能团分类排放,指示剂可按功能、颜色排放等。⑤另一方面,对于配制好的试剂,按实验项目分类存放,在所有的装有化学试剂的容器上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存储方法、配制人等信息,以免在使用时出现混用或者存储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并将实验项目名称标记于柜门,以便下次准备实验查找。
对化学试剂的领用要做好出库登记,填好领用人、试剂名称、数量等信息。危险品必须专柜存放、严格取用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采取“五双”制度,⑥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严格控制,对有剩余的危险品及时收回,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意识。
2.2 常用仪器和大型仪器的管理
化学实验所用玻璃仪器种类繁多,规格各异。烧杯、量筒、锥形瓶等均有不同规格,分门别类的收集在柜子里,并统计好数量规格,做好登记表,以方便找寻。破损的玻璃仪器单独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采购与验收档案、仪器的管理档案等。
仪器专管老师需对仪器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入库时间、入库地点、出库时间、领取人员、仪器编号和教保处编号等建立表格,做好新仪器验收登记,并存与档案室。另外登记教学仪器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并对日常仪器的使用、维修做好记录,同时及时做好破损仪器核销工作。
2.3 环境与安全的管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药品,经常使用各种加热仪器,如电炉、电热套、酒精灯等,因此实验管理人员以及进出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学生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观念,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决不能麻痹大意,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小事做起,营造一个绿色的、安全的实验环境。
实验授课前,教员需向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守则,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相关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操作;学生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按有关安全规则开展实验,做好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实验完毕, 剩余试剂及时回收,妥善保存,实验废弃物不可随意处置,应分类集中回收,并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公司处置,避免产生其他不安全事故或对环境造成危害,营造绿色化学实验室。另外,学生应清洗好实验仪器, 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台,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并必须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门窗是否关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总之,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对保障实验教学、科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到要做好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 王文安.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J].科学教育,2005(9):109.
② 邱琦,罗仲宽,吕维忠等.国内外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广州化工,2010.38(5):273-274.
③ 韩宝庆.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5):126-128.
④ 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82-2483.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3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课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且通过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创新性学习,化学实验往往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对于学生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化学实验的内容单一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教学都是通过一定的操作,使两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知道结果后的操作,学生在头脑里对教学内容已经存在定式,只是按照步骤去是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考,对新的事物的缺乏探究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2、对化学资源浪费严重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对化学试剂的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或者有些学生对化学试剂存在很大的好奇心,这些都会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造成化学试剂的严重浪费。而且有些化学试剂的成本很高,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同时,在进行实验时所用的仪器、设备,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设备,购置成本很高,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基本处于闲置的状态,每个学期只用上几次,还有一些设备不为学生服务,实验室不对学生开放,这些设备常年闲置,造成很严重的浪费,而且对这些设备还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这都是一大笔的费用。
3、对学生的检测方式单一
在对化学实验的成果进行检测时,大部分教师是根据学生实验的步骤顺序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准确,是否得出了教学既定的结果等方面作为检测学生的标准。学生只要记住了这些步骤和方法,就不会出现错误。然而这种单一的检测方式,只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学习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进行新的思维和实验教师不注重,也不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养成。
二、创新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1、创新课程体系
首先,学校要对化学课程的体系进行改革,借鉴、学习其他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经验,通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以设定的结果为准所进行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创新,得到一些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创造出新的结论和成果。
2、完善实验室的相关制度规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往往会出现一些浪费或者破坏仪器的行为,这就需要学校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并且配备专业的人员,指导学生的实验,告知学生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同时,学校应加大对实验时的使用情况,多对学生进行开放,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要改变单一的讲述实验过程,告知实验结果的方式。例如在学习乙醇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乙醇在现代生活中的用途,比如说乙醇试剂的白酒、啤酒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的反应,氧化反应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与同学间的交流进而得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明确结论,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来。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首先自己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的经验,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虽然只是辅助的作用,但是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课程内容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解苯酚时,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自选,首先是探究苯酚的弱酸性,第二是探究苯酚分子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比较活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探究,根据选择的题目,学生自己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比较苯酚分子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比较活泼的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实验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乙醇中的羟基上氢原子更活泼。通过设计不同的探究题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5、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总结
进行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化学更加感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只是对实验的过程感兴趣,对实验的结果不注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进行总结,找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客观的评价。
三、结束语
高校的化学实验,主要是为培养更专业的人才,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水平,所以高校的相关人员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加强管理和重视,完善管理制度,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到能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志彪,周云龙,丘则海,拓宏桂,张著森.地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12(4)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4
应用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是农牧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用化学实验作为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化学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应用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优化
应用化学是培养畜牧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技能操作部分,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学校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优化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不科学
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含着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仪器分析实验等多种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很重的,但是学院在应用实验教学方面安排的课时却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十分的分散,无法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另外,由于受到设施设备的影响、实验员不足以及课时安排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实验的开展没有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不够紧密,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
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实验内容和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开展实验过程,简单的重复教师讲过的实验内容,这种单一、落后的实验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另外,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大都是基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的,没有针对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
(三)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是影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应用化学实验室比较简陋,缺乏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对化学实验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应用化学实验使用的手段和实验内容都比较简单,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强的实验内容。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一)构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需要结合应用化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保持应用化学实验的特色,兼顾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和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另外,在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发展阶段和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认识发展过程,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划分,按照实验难度、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的相关性等因素,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分类和分层,对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展相应阶段的应用化学实验,这不仅能够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应用化学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应用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优化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刺激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首先,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的说明,还需要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查相关的实验的资料和视频。在学生动手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实验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其次,采用探究协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这种开展这些类型的实验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组队,开展合作实验活动。为了提高协作学习的灵活性,让实验小组可以自行拟定试验的方法和实验的操作方式,在实验选题方面,教师可以给与学生充分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成员对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分析,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并且通过协作开展实验过程。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
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要完善应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优化实验室内的相关设施设备和实验物品,为应用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学习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开放性的应用实验项目开展课上实验和课外实验,为此,学校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创新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等,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室使用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要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让学生对综合性的应用实验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科研精神进行培养。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个层次举办的应用化学实验竞赛,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也要定期举办相关的实验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综合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验学习平台。
三、结束语
应用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这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以及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优化等问题,学院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和改革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应用实验教学平台,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作者:次仁德吉 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凡修,孙首臣,邓仕英,李克华.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98-202.
[2]马学林,杨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70-72.
[3]章青,周双六,王小龙.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4,(24):122+125.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5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研究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学生的化工知识学习和强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化工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化工实验操作存在风险,对化工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制约。为了实现化工实验教学的稳定、有序进行,保障师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需要建立一种系统化预防化工实验风险的管理机制——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能够消除化工实验操作的安全事故风险隐患,保证师生和国家财产安全,促进化工实验的安全稳定进行。
1.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特点
第一,危害范围广、危害后果严重。化学实验室中有一些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的化学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很容易引发各种危险。这些危险在发生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第二,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化工试验室是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很多高校的化工科研工作发展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缺乏一些潜在危险因素的预测,化学实验操作时候出现的危险事故很难被有效预测出来。第三,化工实验室环境污染严重。在没有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化工实验室内部环境容易出现污染的情况,虽然这些污染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比如人体病变、仪器设备或者线路出现腐蚀等引发的安全事故。
2.化工实验室操作不安全因素分析
(1)化工危险品化工实验中应用的化学物品众多,存在一些危险品,主要有易燃易爆的甲苯、乙醇、二硫化碳;易燃固体红磷、硫磺等;腐蚀性强的化学品硫酸、硝酸、盐酸等。(2)化工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完善现阶段一些化工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化工实验室的功能分布和应用不合理,制约了化工实验操作的有效进行。化工实验室内部缺乏有条理的管理,化工实验操作设备的随意摆放和随意挪动现象严重,由此很容易引发电器短路的问题,在化工实验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3)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的化工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笼统,对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不够细致、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制度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化工实验教学管理中无法执行。另外,一些高校的化工实验管理职能不明确,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互相推卸责任和工作任务交叉的情况,化工实验室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4)缺乏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化工实验室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在化工实验室进行学习操作的时候往往由于过度注重化工实验技能训练和巩固理论知识,由此忽视了对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的日常训练。关于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学习也仅仅局限在如何操作灭火器,忽视了对化工实验室中其他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和处理。
3.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1)加强对化工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设现阶段,高校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科学研究、轻视环境保护的思想,在化工实验的操作中甚至存在不遵守制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进行化工实验室消防防火演习的时候,一些教师明明听到了警报,却已然进行授课,不配合学校开展防火演习,另外,高校的化工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人员,不了解常见化工物品的使用要求,导致对化工物品的错用、误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比如曾有化工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小心将冰箱中的含苯胺溶液当作酸梅汤服用,最终导致人员中毒。出现这种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此,高校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通过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高校要定期组织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培训,让化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不仅于此,高校还需要对化工实验室的学术开展安全培训,让学生提升自己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学生要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对自身安全的维护。(2)完善化工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化工实验室化学用品的分类管理需要以《化学品物质安全数据表》为依据,对待不同的化学用品分别制定对应的化学品采购、使用、废弃物收集处理等管理规范,具体包括易燃易爆品的存放管理、废弃物的存储管理、强腐蚀剂和的领用以及限制使用量、剧毒废弃化学品的收集等。通过对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强化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根据化工试验室物品危险程度不同也可以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定,比如对于易燃易爆品的使用需要佩戴相应的手套,并要保证在通风橱里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操作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任务要至少保证有两个人同时在场,不能让一个人进行操作。另外,还要制定落实化工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院系主任、领导部门的工作责任,实现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层层相联。在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为了能够尽早处理好化工实验事故,需要有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在化学实验突发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3)健全化工实验室安全硬件保障体系①建立新型化学试剂存储柜化工实验操作中国所需要的大量化学剂是化工实验室出现危险可能的重要来源,为此,化学剂怎样进行存放成为有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化工实验室应用的试剂柜大多应用的是不通风的文件柜结构,这种结构方便各种类型试剂的分类和摆放。但化学试剂在长期的存放中会挥发出一些难闻的气味,影响了化工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在原有不通风文件柜的基础上设计推广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抽拉式试剂柜。抽拉式试剂柜具体可以被分成三层,对化学试剂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化学试剂存放和摆放的问题,在化工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保证了化工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②建立适合生物发酵实验的水、电、气分离实验台化工实验研究中的重要设备是各种生物发酵设备,其中包括水、电、气实验设备。在化工实验操作的时候需要在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水、电、气。化工实验中通用的实验台会将水源和电源设计在同一个实验台上面,在出现冷凝水溢出问题的时候会引发短路漏点的事故,为此,在化工实验台上需要预先留好相应的气路管线通道。通过新型水电气分离化工实验台的设计,有效解决水、电、气应用操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闭路训练冷却系统的建设节省化工实验中的水资源。③建立“悬挂式电架”在化工实验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相应实验室的搭建为化工实验操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支持。传统化工实验中在四面墙壁设计的电源对化工实验中部装置用电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不管采用怎样的拉线方式都可能出现插线板落地、插线板串联、插线板电容量不充足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为此,在搭建化工实验室装置的同时,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电架,为一些实验操作单独供电,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插线板落地现象的出现。(4)完善化工实验室安全防护技能训练通过对高校化工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化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分为硬件原因和软件原因。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可以通过防范措施进行控制的,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后能够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此,在化工实验操作教学中,怎样合理控制化工事故,在化工实验操作的时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从而在最大限度减少化工实验操作的损失是化工类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为此,在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是首要工作任务。在化工实验教学中将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工作融入到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化工实验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通过对化工实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提升化工学生较强的化工实验操作动手能力,降低化工实验操作的风险。第二,在化工实验操作的进行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的不良操作习惯,向学生讲述这些不良操作习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定期模拟化工实验安全事故出现的场景,加强对学生的化工实验安全防护演习,增强学生化工实验操作安全必要性的切身体会。
综上所述,实现化工实验的安全管理是建设和谐化工实验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化工实验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有关实验操作管理人员在把握化工实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化工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还可以针对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在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集体或者个人予以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更好的落实化工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蒲艳玲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邱会东,李广,王伟,龙彦辉.中美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4:203-205+209.
[2]冯寿淳.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14,03:196-198.
[3]邵菊芳,蒋敏,孙康,王永志,刘光芬,索佳.化工类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及对策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4,03:199-200+205.
化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范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管理;措施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更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服务窗口。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满足实验课程及实验人员的需求,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发展导致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我们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环境建设不足
近三年,我校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但在实验室用房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导致实验空间过度紧张,仪器设备摆放密集,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标准要求。培养箱、培养架、冰箱等部分仪器设备只能堆放在安全通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会出现拥堵,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实验室供电系统老化,可承载电流小,而实验室通常需要多种仪器同时运行,用电负荷量大给实验室用电带来隐患。实验室内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足,并且没有紧急冲淋及洗眼器等设备,遇到危险时,实验人员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
1.2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在危险化学药品购置、使用、储存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实验教学所用药品有专职实验人员管理,但是研究生所用药品试剂都是由导师负责的课题组自行购置,无购置计划、无使用情况登记、无固定储存地点等问题严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存在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前不预约、使用后不登记,小型常规仪器随意搬动或借用,不整理相关卫生等问题[2]。北方气候干燥、灰尘多,一些需要防尘的精密仪器没有配备专用防尘罩,灰尘黏附会影响仪器的散热,使仪器运转温度过高而造成短路发生危险。仪器相关的备件备品及技术资料因随意放置而丢失,延误仪器正常保养和维修。
1.3实验人员复杂,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实验室内进行着各种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创新实验,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实验人员来源复杂,研究方向不同,工作时间不固定,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并且实验时经常单独操作,缺少监护,增加了实验室管理难度[3,4]。教师在授课及指导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实验室一边准备实验内容,一边吃零食,甚至有同学用实验电磁炉和微波炉加热食物,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实验废弃物随意处理
在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中生物学和化学实验均有涉及,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气、液、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产生有刺激性和有毒气体的试剂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使用,威胁到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多数实验室没有废弃物回收桶或处理装置,高浓度的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不仅对排水管道造成腐蚀,甚至对地下饮用水造成了污染。对于已经收集存放的废液,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很可能发生不可知的化学反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实验“三废”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倾倒排放,将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我校近年来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如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极大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将重点工作总结如下,供高校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参考。
2.1建设标准化实验室
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从2015年开始筹备扩建,到2017年实验室全面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从原有的150平米增加到450平米,实现了实验室功能分区并有效的缓解了实验室拥挤问题。扩建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水、电、通风等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布局科学合理且方便学生实验,各种仪器设备在安全条件下运行。另外,加大了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实验室易发事故类型,配备警示、监控、防火、防毒、防盗、应急救援等设备设施。在实验室内配备洗眼器,楼道内安装紧急喷淋装置,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为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逃生,实验室出入口、楼道内、紧急出口必须保持通畅[6]。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为每年4800人次的教学实验、40余名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环境。
2.2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林学院在每年举行的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上,增加了包括实验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对高年级学生,则根据其专业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在编写《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实习指导》过程中也增加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外,还聘请安全专家来院讲座,使师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理的能力,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来开展[7]。实验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应作为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师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通过培训与考试,使其熟练掌握自身所在实验室各类仪器、安全设施的使用,熟悉劳动保护、安全保护措施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形成知安全、重安全、人人参与保安全的安全氛围,共同保障实验室安全[8]。
2.3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根据实验室设置情况和存在的危险源类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目前,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项目准入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和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等[9]。实验室使用申请人通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与申请人指导教师(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者三方签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使用”协议,再根据使用人员身份(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实验目的(教学、科研、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等)的不同,来给予不同实验室使用权限。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当实验内容结束时,实验室使用权限被收回[10]。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责任书,切实将每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学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报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将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做到预防为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11]。
2.4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实验废弃物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从2014年开始学院以年度为单位填报易制毒化学品申购单,由学校批量办理申购手续,购置后严格按照学院申报计划发放。对于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药品同样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采购、专人领用、专柜储存、专账登记,做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2]。在日益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下,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保护实验室及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要求:①实验过程中产生少量有害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②禁止随意倾倒和处置化学废液;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废液装在同一容器内;化学废液的盛装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具有密封盖),容器的材质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容器的材质和衬里与废液不相互反应;盛装化学废液的容器上必须粘贴标签,标注内容为中文化学名称(混合物主要标注废物名称),废液情况,禁忌物;化学废液贮存场所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安装防盗门,双人双锁并要做到防雨、防渗、防风、防盗、有监控设施,配有应急工具及应急设施。③不能随意掩埋、丢弃有害、有毒废渣、废固,废渣、废固须放入专门的收集桶中;危险物品的空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弃用.
3结语
作为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细致、持久的工作,而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所以要克服轻视实验室安全的麻痹思想,不断学习安全知识,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不断增强师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相信通过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周建,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2]娜赫娅,杨威,莎木嘎.对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164-165.
[3]林丹枫,林凤屛,唐良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89-191.
[4]郭颖奇.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6):231-234.
[5]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6]唐丽云,席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举措[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4):67-69.
[7]常生华,翁秀秀,侯扶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9-231.
[8]严新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86-288.
[9]王利娟,闫建国,崔红梅.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78):86-88.
[10]代金玲,张胜利.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开放的初步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