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1

一、微课主题设计

微课主题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明确的主题设计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带着目标开展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是学生在高中诗歌学习中最早接触的一首,在学生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就本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对《雨巷》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从而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雨巷》的内容和含义,掌握重点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在接下来的微课设计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提高微课教学设计水平,确保《雨巷》教学效果。

二、微课整体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是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架构,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微课进度

在《雨巷》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诗歌教学重难点内容较多,而且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可以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一般以1~2个课时为宜。雨巷教学的微课进度设计可以根据其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雨巷的作者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本诗的作者是戴望舒,在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形成了追求朦胧和意境的创作风格,而且这首诗的创作是在发生反革命四一二之后,作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是对社会的惆怅和无奈,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二部分,对诗歌当中的具体意象进行深入解读。在雨巷这首诗歌当中出现了“雨巷”“丁香姑娘”等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视频设计当中要重点对这些意象进行解读,从而揭示诗歌内涵和主题所在。

第三部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深刻体会诗歌结尾呈现的意境,从整体角度对全诗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部分,对象征主义进行深刻阐述,在微课设计当中着重对象征主义的内涵、作用、理解、方法等进行讲解。

2.编排微课内容

编排微课内容最为常见的排序标准有重要性、时间、地点、结构等,但是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在对备课内容进行编排时要采用重要性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编排时需要将重要性顺序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合起来,并在编排当中突出对诗歌当中不同意象内涵的解读和象征手法的释义。这首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语言、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次要方面,辅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三、微课单元设计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当中的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指单元内容的构成和编排。在对微课单元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微课单元内容的构成设计必须遵循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设计目标,突出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雨巷》,重点是掌握象征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单元内容构成设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象征写作手法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象征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接下来要让学生了解戴望舒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他选择象征写作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鉴赏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象征手法进行应用。

高中语文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要保证主次有序和详略得当。就《雨巷》的微课单元内容编排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第一,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内涵,提高生活感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素质。第二,对诗歌的情境之美和意象之美进行全面了解,透过诗歌的情感了解作者想要借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对诗歌的特征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设计当中必须体现主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必须了解、应该了解以及重点要求的知识内容。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微课;产婆术;高中生物

目前,都市的快节奏和科技尤其是移动网络和WIFI的迅速升温,使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环境和方式发生改变。微课适应时代而出现。微课,“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产婆术”是由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现在我们对其进行再认识,对其思想赋予现代意义,我们把现在的现代意义的“产婆术”认识简称为“新产婆术”。

一、微课

1.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在内容选择上,要做到少而精。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纷杂过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持久,所以微课学习要将纷杂知识点尽量单元化。把课程分割成既不受外界影响,又能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的知识单元。在设计上,要画面精选、过程精彩、讲解流畅得体。这样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知识内容就不需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了。微课的内容短小精悍,能够在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利用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45分钟的利用效率。2.微课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微课是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而设置,这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冗长而复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说,微课程只集中于一个考点重点、疑点、难点等有学习意义的地方。这种知识点的微课学习适应了当前的非连续的学习状态。微课中的知识单元微课的内容虽然短小精悍便于碎片化学习,但也要使知识单元的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这对教师的授课过程来说,授课更加容易,把控课堂更方便。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中,学生更能激起学习动机,从而合理地安排时间、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3.微课应用范围广。微课一般能在大多数播放系统中使用。微课容量不太大,一般有几十兆,这样方便教师用QQ等平台网络。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观看微实验、微课视频学习,也可以通过WIFI网络或移动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做作业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指出同学间交流、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在高中王力艳(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064400)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听说读写具有生物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微课能够在预习知识单元、学习知识单元、复习巩固知识单元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微课应用范围广,万能的微课播放格式使得微课学习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空间、任意的设备上进行,完全适应目前快节奏的学习。

二、“新产婆术”

“产婆术”一般为包含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新产婆术”改变了其中的一些环节、一些方法让其符合现代教育思潮,改讥讽为提问。提问:是就教师设置一个问题串并进行不间断的提问,使学生独立思考;助产术:教师讲解知识帮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就像接生婆那样帮助妇女生产,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归纳:从上一个环节得出具体答案推广到本质、共性、一般的答案;下定义:把个别归入一般概念,得出普遍认识概念。三、微课和“新产婆术”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实例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一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我在某班讲这些内容时,当讲到公鸡的实验时,许多男学生笑了起来还有学生喊:“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东方不败”。(当时央视正在播放“笑傲江湖”。)我说:“自宫是,在医学上叫做切除术。的作用是产生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症。公鸡的被后,公鸡的第二性症消失了,那么在‘笑傲江湖’中人类被(自宫)后,对他的行为会产生影响吗?”1.第一次提问。教师问:笑傲江湖中有(自宫)人吗?请同学找出来并描述他的行为。教师用微课展示岳不群。学生开始纷纷议论寻找。以下是学生的发言内容:“岳不群每天都会落下许多胡须……”教师追问促使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雄性激素影响人的形态。2.第二次提问。教师又追问:笑傲江湖中还有其他的类似情况吗?教师用微课展示林平之后,请学生找出来并描述他的行为。学生开始纷纷议论寻找。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雄性激素影响人的喜好。3.第三次提问。教师再追问:笑傲江湖中还有其他类似情况吗?教师用微课展示东方不败后,请学生找出来并描述他的行为。学生开始纷纷议论。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雄性激素影响人心理。本节课用了3次追问作为主线,利用微课和“新产婆术”使用于高中生物教学。

本节课节奏紧凑,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易走神。通过这次教学,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在理解、思维、思考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微课和“新产婆术”教学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无限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伟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3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病房临床见习的90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其临床见习时,所采用教学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方法)和对照组(n=50,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同学分别为20位、20位与25位、25位;年龄分别为(22.4±2.2)岁与(22.4±2.3)岁;临床见习前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分别为(63.2±3.2)分与(63.3±3.1)分。2组留学生性别构成比及年龄、临床见习前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方法与微课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以带习教师为中心,由带习教师在临床见习当天,于患者床旁介绍患者情况,并归纳、总结该病患者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微课教学方法:每节微课的视频内容,仅针对1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与演示。首先,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内容。然后,学生在带习教师指导下,操作一定的设备和器材,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观察受试对象的特征、变化,从中获取新知识,训练临床操作技能的方法。微课内容包括对女性内外生殖器检查操作,正常分娩、剖宫产术、人工终止妊娠术等操作技能培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微课教学方法,让研究组留学生扫描微课平台二维码加入微课平台,将剪辑好的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平台上传至微信群和微课平台,要求每位留学生在线学习,带习教师通过微信群或微课平台在线解答留学生的疑问;同时于妇产科病房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由带习教师传授妇产科临床见习知识。对照组留学生仅于妇产科病房采取传统教学方法,由带习教师传授妇产科临床见习知识。

1.2.2观察指标

由带习教师根据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要求,设计临床操作技能考题,主要内容包括查体和临床操作技能知识。2组留学生于本院妇产科病房见习前与见习后,均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并由本院妇产科教研室未参与带习教师,根据2组留学生对患者的临床操作技能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临床操作技能越高,评分越低,则表示临床操作技能越低。考题设计、监考及成绩统计教师,均未参与本课题设计。临床见习结束后,2组留学生均采用同组匿名形式,填写由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评价反馈调查表》(以下简称为《调查表》),对2种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

1.2.3微课平台建立

通过向腾讯公司提交微信公众平台帐号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建立微课的微信公众平台(图1A)。微课平台管理员可在微课平台手机端发布图文消息,可在电脑端上传已制作好的音频、视频课件(视频大小<1G)。本研究微课平台。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size软件,计算满足本研究统计检验的最小样本量。对于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的计量资料,如2组留学生年龄与临床见习前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等,采用珚x±s表示,2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如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采用百分比(%)表示,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留学生见习前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2组留学生见习前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见习后,研究组留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留学生于妇产科病房临床见习与见习后的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2.22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留学生对妇产科学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及其效果满意度比较。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4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结构特征;制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9-0026-02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以短小精悍为特征,它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并以微视频的形式为载体,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是一项技术,又是一门学科,具有双重“身份”,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有什么特点?如何制作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

一、什么是微课,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微课有什么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是 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学科,教材内容主要以操作性知识为主,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总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而教材包含的内容又比较多,导致不少内容无法通过课堂完全消化。微课可以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上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它能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巧妙将学科中的难点以片段式的视频里现,学生只要有 台能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多次学习,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

信息技术微课是以信息技术的某个教学技术点为制作核心,取材于重点、难点、疑点,在制作时主题突出,指向明确,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中学到关键性内容。微课时长般为5-8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要将教材上的难点以清晰的视频展现。微课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方便在网络上共享,有较强的拓展性,互动空间大,学生能够在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化、情景化的模式中进行多次重复学习、断点学习等。

二、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结构特点

信息技术微课是指在短时间内将某个知识呈现,从时间上理解,它是碎片化的,有时是一个技术点,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是一个操作技巧,这些都可以成为微课制作的内容,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而它的作用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时空,拓展教师的帮助渠道,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交流渠道。

相比传统的教学资源,微课具备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精心制作将某个碎片化的知识点以短小的视频展现,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习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可操作的直观面画,从而让学习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此外,微视频在制作时要注意传播的问题,要方便传输、下载,文件格式能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上播放,因此,文件不能太大,格式要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基于这些特点,微课制作时要做到:(1)动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将教材上的理论讲解同操作过程紧密联系,既将重点操作呈现,又将操作难点呈现,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充分刺激。(2)图文并茂,配以生动的讲解。在拍摄视频时,图是重要的取材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操作,而文字是辅助学习的重要手段,及时将文字呈现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3)色彩、文字的处理。整体视频的色彩要柔和,拒绝花哨,字体类型、字号等都要让学习者有比较好的感觉。

三、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信息技术微课时,教师要考虑到知识的建构过程,结合微主题的特点巧妙制作微视频,因为时间短,对屏幕呈现的信息元素要聚焦要意,突破重点内容,排除干扰信息,图文结构大小适中,讲解准确到位。在内容的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短视频里能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5

摘 要: 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开发质量精良的微课、如何有效地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文章对微课的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以“三环四步”教学法为基础构建了微课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实现了基于教学“靶向”问题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微课 “三环四步”教学法 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微”事物层出不穷,微博、微信、微课广为流行。

本文所指的微课主要指微型课程资源,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而又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

笔者拟就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发展对策及就微课微课开发和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微课的大发展。

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自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和众多省市连续开展了多次微课大赛,众多中学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少教师在大赛中获奖。本文以中国微课网搜集整理的具有典型性的中学教师的500多节微课为样本,并且结合教师问卷调查,对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

2.1中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现状

对微课内涵的认识。调查l现,目前老师们对微课的认识不尽相同,有资源说、手段说、课程说。资源说强调微课是一种资源组合的方式。手段说强调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课程说强调微课是传统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对微课特点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微课具有设计选题针对性强,主题高度凝练、视频短而精练,应用领域广泛、资源类型构成多样,应用情景真实的特点。

对微课时间长短的认识。较一致的说法是10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15分钟,大多数中学教师倾向于制作10分钟的微课视频,甚至有教师主张60秒微课。

对微课的内容构成认识。普遍认为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个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微课强调一个“微”字,不贪多求全,主张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主张解决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如何应用微课的认识。较一致的意见是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主要指导学生把握教材。课中学习主要解决课程重难点。课后复习主要进行巩固练习。

对如何评价微课的认识。微课评价可以分为微课课例竞赛类评价;课堂现场教学评价两大类;可以从形式、内容等方面综合考量。专门的微课大赛都制定了相关的评审标准,对于中学教师的微课制作有规范和指导意义,但仍有教师认为需要制定适合微课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

对微课的应用前景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微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主流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有少数教师认为在很长的时间,目前的教师现场讲授的教学方式不会改变,微课只是传统授课方式必要的补充。

对设计制作微课的认识。大多数教师认为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软件上看,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熟悉微课制作流程和技术;从硬件上看,需要开发制作微课的设备和软件;从内容设计上看,要选取有意义、值得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的内容;从流程上看,要遵循教学规律,注重课前、课中、课后设计策略的侧重点的异同。

对微课与传统课堂实录关系的认识。许多教师认为微课对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2中学教师微课的开发现状

教师微课制作工具。调查发现,硬件设备不同的学校,教师开发微课的工具不同,常见的由免费录屏软件、DV、手机等摄像设备完成。

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确定选题、准备素材、精心设计,技术录制,后期剪辑,应用教学,后期反思修改等。

教师制作微课的数量和质量。不同教师制作的微课的数量、质量各不相同,有制作精良的,也有质量一般的,多以零敲碎打的状况存在,质量上参差不齐。

2.3中学教师微课的应用现状

应用于课堂。较多数量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制作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用于参赛。由于各级微课教学竞赛的开展,某些教师制作微课课例是为通过参赛获得奖励、获得荣誉。

总体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方面,微课普遍应用于课堂上较弱部分的讲解。

2.4分析与讨论

2.4.1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微课的认识不统一。目前关于什么是微课还没有一个较一致的说法,急需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对微课的内涵、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国内研究者,比较有名的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微课的开发存在一定问题。限于条件,有些教师微课制作还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录制软件或过于复杂,或过于简陋,都影响了微课的制作,没有相对成熟的开发流程。

微课的应用存在问题。教师制作微课课例的热情处于参赛阶段,微课应用于课堂的频率还不高,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资源库建设滞后。目前微课制作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缺乏微课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的微课资源库,尤其免费、开放的微课资源缺乏。

微课的互享机制不健全。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供微课资源的互享。教师微课资源的互享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微课的评价急需规范。目前微课的评价主要借鉴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和体系,缺乏符合微课特色的评价规范,并且微课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参赛微课课例的评价。

微课的课程开发和研制仍然是空白。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系统专业的微课程等应用资源被开发和研制出来,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关系还未理顺。微课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说法占据主流,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4.2促进中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对策[1]

微课制作的设备技术层面。要进一步开发简单高效的录制硬件设备,使得录制功能更完善,操作更简单、更智能、更人性化。

微课应用交流方面。要构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搭建交流共享的资源平台;鼓励教师提高微课应用的频率;建构微课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研发成熟的微课设计、应用模式,避免微课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加速微课的推广和应用。

微课竞赛方面。以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举办形式多样的微课比赛活动。

微课的教材、视频资源的开发方面。倡导编写地方性、校本性微课教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开发微课资源。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微课可持续发展。微课建设要有长远规划,避免短期的急功近利,以做成一项事业的热情发展微课。

制定统一规范的微课管理和评价标准。只有评价标准规范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才能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3.微课设计_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

鉴于微课在开发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在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微课设计开发流程和课堂应用模式的角度,笔者尝试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以期更有效地发挥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1微课在中学课堂中的开发流程

3.1.1微课开发流程图

3.1.2流程图说明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前提。教师根据学情、课标、教学大纲等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设计短小精悍但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

录制视频是微课开发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实现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应用现有的录制手段,录制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观看学习的兴趣,完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任务。

调试应用是微课开发的目的。教学设计和录制视频是前期准备工作,调试应用才是目的。通过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贯彻落实教学设计目标。

反思修改是微课开发的收尾。只有通过应用发现新问题,进一步对微课进行打磨,才会进一步提高微课质量,打造精品微课,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发挥微课更大的作用。

3.2“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微课中的应用

“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是白银市苏富强、杜鹏花等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参与式问题教学法,把一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知识、能力、觉悟)置于渐进式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靶向”问题开展的。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在一个和谐、有机的背景下达到优质和高效,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2]。

“课前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在进入课堂讨论答疑阶段前,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领会教材重难点,通过视频习得一些基本的知识,达到要求的水平,是学生接受课本内容的重要一环。

“课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高效推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进一步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全面透彻地掌握知识,主动生成知识。

“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指导学生高效复习,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内化、创造知识。

4.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微课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整合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尽快地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快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建设。

微课正在逐渐地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它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种新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变革迎面而来。我们应该迎头赶上,热情拥抱和欢呼这个变革教育的机遇,创造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苏富强.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的发展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6(03):69-72.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范文6

高校体育课作为一门运动技术类课程,师生间的互动性更强。将微信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动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沟通方式的改变,它打破时空限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或WiFi 随时随地交流与沟通。微信的出现给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尤其是大学生已习惯在“移动”的状态下,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内容,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以“微”著称,学习者能在短时间通过便捷的方式学习知识。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微信支持下移动教学的模式,并且在做了详细论述后,以游泳普修课教学实践了该模式的各个环节,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旨在将微信广泛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 相关理论和概念

1.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历经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2 移动学习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1.3 课程设计原则

1.3.1 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主动积极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突出体现学生为中心。

1.3.2 以情景教学为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引出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1.3.3 以协作学习为主体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协作以达到学习掌握的目的。

1.3.4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学习者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将“碎片”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体现“微”的便捷。

1.4 微信支持下的高校体育微型移动课程设计过程

1.4.1 学习内容的设计 要注意短小精湛的特点,根据游泳教学大纲,选定蛙泳技术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按照课时进度分阶段进行教学,其中包括熟悉水性的练习、漂浮练习、蛙泳腿部练习、蛙泳手臂练习、蛙泳手臂与呼吸练习、完整配合练习。每个视频或文字可通过网络下载筛选相关视频,也可自己根据相关内容拍摄编辑,控制在3 分钟以内为佳。

1.4.2 相关链接的设计 相关链接的设计中,教师就是知识资料的收集者,选取适合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相关知识。在选取内容上,包括游泳有关的卫生知识、技术动作的演变、奥运冠军的相关训练方法。在相关链接的选择上,要注意形式多样的原则,视频和图文相结合,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学习者的兴趣。

1.4.3 课中、课后交互化的设计 在此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体验的设计,学习情感的支持。教学过程中录像的微视频应及时上传,通过移动设备现场讲解并纠正正误,学生课后练习后也可上传微视频,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教师评价性的语言要注意以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为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微信支持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微型移动课程设计与研究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关键词查阅中文文献234 篇,重点筛选其中58 篇;以微型移动课程为关键词查阅中文文献172 篇,重点筛选31 篇;获取本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并获得理论支持。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要求, 问卷设计的目的是统计分析微信支持下的高校游泳普修微型移动课程教学效果,包括推送时间、学生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发放5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99 份,有效回收率分别90.9%,利用重测法计算出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相关系数为0.81 ,符合统计学及研究要求。

2.2.3 实验法 实验对象:2013 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验时间:2014 年9月至2015 年9 月;实验过程:在微信支持下进行微型移动教学实验。本文通过实践微信各个功能在游泳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案例的形式完整地演示了该研究中所设计的微信应用于“课内外一体化”游泳教学的模式,从而证实该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

2.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 软件对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类,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将其分别归类作定性分析,结合文章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分析与讨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信支持下的高校体育微型移动课程学习案例及效果分析

微信支持下微型移动课程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教师课前准备阶段,二是课堂教学控制阶段,三是课外微信学习阶段,四是评价与反馈阶段。

如表1 所示。

教师课前准备阶段:(1)分组建群。(2)分割教学内容,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确定教学子目标。此阶段教师在微信群中,上传运动技术教学相关概念、技术要领文字说明、视频文件、flash 动画演示等。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首先从视觉上建立起直观的动作概念。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视频慢动作演示,边讲解边演示,对较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讲解(如水下的划水动作)。学生边看边提出疑问,教师及时解答。课外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助学习,查阅相关链接进行学习。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可将自己的动作由同伴拍成微视频上传微信群,教师集中给予点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3.2 微信支持下的高校游泳普修微型移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3.2.1 移动微型课程教学内容推送时间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学生使用微信进行游泳课的学习主要时间段是晚上进行学习,最高占87%,中午占27.6%,早上占12.8%。由此可见,这样的时间分配情况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19:30 ~ 22:00 时间段,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男女同学使用微信学习的时间在早上和中午时段存在差异,而晚上的时间段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教师利用微信进行课外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推送教学内容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19:30 ~ 22:00 时间段。

3.2.2 学生在微型移动课程中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学习者对微型移动课程满意度分析,可以得出93.8% 的同学认为通过微信学习可以了解更多的游泳相关知识,85.2% 的同学通过微信学习可以增强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力,77.8% 的同学提高了学习兴趣,62.4% 的同学认为通过微信学习可以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总之,通过微信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以前的被动学习改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客观效果分析,通过微型移动课程教学后,及格率达到100%,救生员、社会指导员的通过率达到100%。

3.3 教师应用移动微型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教师应用的效果分析得知,94.4% 的教师认为微信教学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利于技术动作的讲解,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对于Flash 等多媒体教学来说,教师不用掌握太难的多媒体技术,并且资源可以共享,实现集体备课。教师只需整合有效资源,发布信息,引导学生学习即可。另外,可以实现无纸化教学,更环保。综上所述,这样才能够起到减轻教学工作量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在微信支持下高校体育教学微型移动课程是符合认知理论、建构理论具有短小精湛的特点,学生更易接受。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在微信支持下学习运动技术,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减轻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量,便于操作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