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1
一、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理)病害。常见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导致嫩尖枯焦;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常见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类菌质体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园林花卉常见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叶和花蕾。主要危害蔷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犹如覆盖1层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渐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二是叶斑病。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也危害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紫薇、贴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鹃、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等花木。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和果实,多危害牡丹、仙客来、四季报春、翠菊、山茶等多种植物。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其他还有细菌性软腐病、根癌病、线虫病等。
2.虫害
2.1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 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
2.2蚜虫。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
2.3蚧壳虫。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
2.4红蜘蛛。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
二、综合防治方法
2.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如养植、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叶枯线虫病的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园林花卉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病虫害的发生。
2.2化学防治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2
[关键词] 花生 病虫害 危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90-01
据相关数据统计,花生油在我国植物油市场中占据首要位置,这促使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需求逐年增多。在花生田中,花生病虫害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针对花生田几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种植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花生产量损失。
一、主要病害防治
1.花生病毒病
有些花生种子中带有病毒源,通过蚜虫可以使这些病毒源得以传播从而引发花生病毒病。在花生苗期,由于气候温和、干燥、降雨少,很容易导致蚜虫大量滋生繁殖,这是也正是病毒病病源传播最为严重的时期。花生病毒病又分为花生芽枯病毒病、花生黄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和花生条纹病毒病4种,其中花生芽枯病在亚洲地区是危害作为严重的花生病毒病,常常造成花生田的严重减产减收。花生芽枯病的病毒源为番茄斑萎病毒,传播媒介主要是田间的害虫蓟马。患病植株顶端叶片上会出现较多褪绿黄斑或环状斑,伴有坏死现象;沿叶柄和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呈现褐色并坏死,从而导致顶端叶片和生长点坏死使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一来节间会缩短、叶片会坏死,造成植株的明显矮化。花生芽枯病在发病早期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因此发现病株后需及时拔除,清除感染源,同时清除杂草减少害虫蓟马的数量。在药剂防治上,因为花生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蓟马以吸取植株汁液来进行传毒,所以应从防治蓟马入手。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稀释液或5%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稀释液、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或20%的毒·啶乳油1500倍、4.5%高氯乳油1000倍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5%溴虫氰菊酯1000倍混合喷雾等可以有效防治蓟马。
2.黑斑病
花生黑斑病是花生田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因主要发生在花生生育后期,所以又称为花生晚斑病。该病是花生叶部真菌病害,常造成植株大量落叶,致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严重时可导致花生减产50%以上。患病植株叶片表面出现近圆形或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较窄、不明显的浅黄色晕圈,呈放射状,叶片背部的病斑上通常有较多的黑色小点,即为病菌子座。患病严重的植株下部叶片为枯黄色,引起叶片过早干枯脱落,有些植株的整个叶柄和茎杆甚至变黑枯死。防治该种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原。在药剂使用上,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与5 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混合后,以40~50kg/亩的量均匀喷雾,根据病害情况每隔7~15天施药1次。当病害较为严重时,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加强防治,以40~50kg/亩的量均匀喷雾,每隔5~7天施药1次,连续施用2~3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3.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同样是危害花生叶片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发育前期和中期。花生尾孢菌是病原,温度和适度较高时最易发病。患病植株叶片会提早脱落,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花生果实养分积累减少而减产。在防治花生褐斑病方面,应注重品种的轮换和抗病品种的选择。使用药剂防治时,在花期过后就要及时防治,10%的苯醚甲环唑1500倍稀释液或4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土壤,患病植株茎基部出现湿润状的黄褐斑,继而变黑腐烂,导致植株地上部分因失水萎蔫而逐渐枯萎死亡。患病植株的病菌会残留在土壤中,并通过灌溉、排水等进行传播。为了有效预防改病害,应对耕地进行深耕,播种种子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拌药。发现发病后,及时用恶霉灵的1200~1500倍稀释液或甲霜恶霉灵的1500~2000倍稀释液进行土壤消毒和灌根,可以有效减轻病害。
5.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播,在花生荚成熟期才显现症状。患病植株根部、荚果及茎的基部呈褐色软腐状,地面上部根茎基部处有白色绢状菌丝,荚果腐烂,茎叶变黄。发病植株上的菌丝体很容易再次感染其它植株,因此发现发病后需及时处理病株。五氯硝基苯、三唑酮、根腐灵、硫菌灵等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白绢病的病害情况。
二、主要虫害防治
1.花生蚜虫
蚜虫是花生田间的主要虫害,主要集中在植株的心叶、嫩叶和幼芽处,以吸取汁液为生。常造成叶片皱缩卷曲变形,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还会引起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植株的死亡。此外,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发现蚜虫后需及早防治,可选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稀释液、50%的抗蚜威1500倍稀释液或25%的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5000~100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此外,还应注意保护蚜虫的天敌瓢虫、食蚜蝇等,以此来控制蚜虫的增多。
2.地下害虫
花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蛴螬喜食花生种子、根以及幼苗, 危害很大。7月中上旬是蛴螬的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期,在这一时期应注意及时采取防止措施。用50%的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kg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撒施在田间;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都可以有效防治蛴螬。
参考文献
[1]王范.花生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2012(1):22.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3
一、农业防治
1.挑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在选用品种时要挑选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无病菌的种子。此方法防治病害,简单效果明显。
2.精细整地,清洁田园。清洁田间枯枝落叶,清除田间杂草,同时进行深翻土地,加速病株分解腐烂。另外还要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
二、生物防治办法
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主要利用瓢虫、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消灭害虫,减少农药用量。
2.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性信息激素防治。昆虫调节剂被称为第四代农药,比如,灭幼脲,可以有效阻断害虫的正常退皮而杀死害虫,对于菜青虫、粘虫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利用农用抗生素防治害虫。农用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次代谢物质。这种微生物农药属于活体制剂,对农作物基本无污染、无残留。比如用阿维菌素2400~3000倍液可以防治红蜘蛛等;利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高温杀死种子和土壤中的虫卵,及利用光、色、味道诱杀或者驱避害虫。
1.种子的处理。用温水浸泡种子,可以对带菌或者带虫卵的种子进行消毒或者杀卵。
2.诱杀。可利用黄板诱杀,因蚜虫、白灰虱对黄色具有强烈趋色性的特性诱杀昆虫。利用黑色灯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和蝼蛄等害虫。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向性,可以用银灰色来避蚜,用以预防病毒病。
3.人工捕杀的办法。经常在田间检查,如发现虫卵、幼虫、或者成虫集中地,及时进行人工摘除消灭,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的假死性来捕杀。
四、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1.播种前的防治。精耕土地,提前做好排水准备,避免花生根结线虫病及青枯病等进行传播。加施有机肥,防止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还可实行轮茬间种,选用抗病品种。结合早春耕地,在花生播种前,用氯化苦处理土壤。
2.播种期的防治。用多菌灵拌种,或者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直接或拌毒土盖种,可以有效的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同时对苗期蚜虫也有比较好的防治作用。
3.苗期防治办法。花生苗期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在播种期没有使用内吸性药剂盖种的地块;以及蚜虫、叶螨等害虫的防治。可用氧化乐果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和蓟马,以减轻各种病毒病的传播危害。苗期要注意田间检查,发现病毒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
4.果实期管理。花生进入结荚期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左右,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等,依据病情发展,每隔十天喷一次,病害严重的喷2~3次。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4
关键词:大棚蔬菜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既有利于蔬菜生产,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一、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露天栽培条件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因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个小时。减产非常严重,进而造成废棚。据调查,大棚蔬菜病虫害形势在不断变化。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寄生,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二、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策略
1.病害防治
由于棚室多年连作,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1.1农业防治
种苗脱毒,高温闷棚,茬口轮作,太阳能土壤消毒。
1.2化学防治
利用氯化苦、溴甲烷、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2.虫害防治
2.1毒饵诱杀
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用毒饵诱杀。方法是:将花生饼或麦麸炒香,每100kg花生饼或麦麸加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1kg,再加10kg水拌匀,配成毒饵,于蔬菜苗期,在傍晚顺垄撒在地面上,用量225~375kg/km2,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同时对蟋蟀、地老虎幼虫也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将上述某一种农药的10倍液喷拌在铡碎的害虫喜食的鲜草或鲜菜叶中,制成毒草(毒菜),于傍晚(以防止鲜草很快干枯)分成小堆施于田间,用量225~300kg/hm2,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2.22 喷雾或喷粉。种蝇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葱、蒜类蔬菜上和田间粪肥堆上喷洒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和幼虫数量。用90%敌百虫晶体300~500倍液或5%乐果乳油1000倍液浇灌。浇灌在大蒜、韭菜种蝇发生较重的地块,于幼虫发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幼虫。在韭菜移栽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根。
三、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对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h以,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四、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结果导致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主要防治对策: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虫螨清等药剂防治(任选一种)。
五、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5
鉴于当前原种的稀缺性和花生良种快速普及应用的迫切需要,建议采用稀播快繁技术,增加繁殖倍数,充分利用有限的原种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良种,为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提供可靠的种源保障。
一、种子繁育田的选择及培肥地力
繁育田应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在冬前深耕25-30厘米的基础上,早春化冻后,要及时进行旋耕整地。要求良种繁育田与大田花生有一定的安全隔离距离,避免在同一地块种植不同品种,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确保良种纯度。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公斤,纯氮15-20公斤,有效磷4-5公斤,有效钾8-10公斤,钙肥(硫酸钙)20~30公斤,硼肥(Na2B2O7.5H2O)0.5~1公斤,铁肥(FeSO4)2.5~3公斤(按照每生产100公斤花生荚果需吸收纯氮4.5-6公斤、有效磷0.8-1.3公斤、有效钾3-4.5公斤、纯钙1.3-1.9公斤、铁0.16公斤结合肥料吸收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推算)。将全部有机肥、化肥2/3结合耕地施入,1/3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达到全层施肥。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
播种前10天左右将带壳的花生种晾晒2~3天后,手扒去壳,选择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种仁备播。为有效防治枯萎病、茎腐病、根腐病,每公斤种子可用2.5%适乐时(广谱杀菌剂)6毫升标准拌种,或用50%辛硫磷乳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花生种衣剂包衣,以防治花生根茎腐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我市花生播种最佳时间为,覆膜地块在5月1日-5月10日,此时5厘米地温稳定在13度时播种为宜;露天种植一般在5月中旬,时5厘米地温达到15度时播种为宜。
土壤墒情: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时,最有利于花生种子萌发和出苗。在适期内,要有墒抢墒播种,无墒造墒。
播种密度:实行机械起垄,垄距90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面宽6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面种植两行花生的行距为40厘米,穴距18厘米,每亩播8000穴,每穴2粒,平放。注意该播种密度不适用于大田生产。
喷洒除草剂: 72%都尔150~2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垄面及垄两侧,覆膜播种后,再喷洒垅沟,以防滋生杂草。也可用都尔与扑草净复配除草剂适量喷雾除草(配方之一:亩用72%都尔100-150毫升,加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30-50公斤,于花生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雾土表)
四、苗前管理
引苗与补苗。花生刚见绿叶时,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应在大田播种同期适当种植部分花生以备补苗,齐苗后,缺苗处应及时浇水移苗补苗。
清棵。出苗后有两片真叶时,及时清理膜孔上土堆。主茎有4片真叶时,要经常检查,将压在膜下的侧枝释放(引导)出来。同时,把膜面上压的土全部清除。
五、苗期管理
1.病虫防治
定时定点观察,当百墩花生有千头以上蚜虫时,用10%吡虫啉1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对出现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的现象时,应及时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灌墩防治,同时喷叶面肥促弱苗转壮。
2.防除杂草
及时清除地内杂草和清理好堰下沟、垄沟和拦腰沟。
六、中期管理
1.科学化控
选用既能防病且化控作用比较缓慢的烯唑醇,在花生高度35cm时,烯唑醇15-30g兑水30kg喷一次;待喷后15天左右植株高度超过40cm,且仍有旺长趋势时,用壮饱安小剂量10-20g兑水30kg喷第二次。高度控制在38-45cm之间。
2.防治病虫害
当棉铃虫有虫株率达到5~10%时,应马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100ml,也可选用2.5%功夫乳油40 ml,做常量喷雾处理。蛴螬幼虫的防治于7月中旬选用50%的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灌墩,后期易发生白绢病的地块每亩再加60克井岗霉素灌墩。花生可用50%的多菌灵150克或70%代森锰锌150克兑水60公斤防治叶斑病。防治花生锈病8月中旬用百菌清600倍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及时排涝
遇涝排出地内积水,以防花生受涝或烂果。
七、后期管理
病虫草防治。叶面喷施戊唑醇和多菌灵杀菌剂防治叶斑根腐和白绢病,每亩用量100克兑水30公斤.同时做好防虫防杂草、防徒长等工作,保持绿叶功能。
八、适期收获晾晒
当花生饱果率达到60%以上,即可适时进行收获。要单独收获,及时单场晾晒,防止水分过高发热而降低芽率。收获、晾晒、包装及贮藏全过程,都要注意与其他花生品种隔离开来,严防机械混杂。经过晾晒加工后花生种子应达到以下指标: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99.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0.0%,只有达到上述标准的种子才能作为花生良种应用。
要实现花生良种优质高产,除了严格按照繁种操作规程生产管理外,还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下面就我市常发的花生病虫害做一探讨。
花生疮痂病自2005年始在我市部分地块发生,到现在已广泛分布我市。此病主要引致荚果减产,减产幅度20-30%,严重地块可高达50%以上,种仁饱满度差,出油率降低。
症状 :花生疮痂病可为害植株叶片、叶柄、托叶、茎部等部分。其症状特点是各患部均表现木栓化疮痂状斑,新抽生的病叶畸形扭曲,并大量出现直径约1毫米的圆形小斑点,中部淡黄褐色,稍凹陷,边缘红褐色。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分孢盘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侵染致病。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条件关系密切。在我市,该病发病的迟早、轻重,受天气影响明显,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流行迅速,凡风雨过后,病情有所跃升。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茬,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给量,控制花生徒长,培育壮苗,提高花生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要及时清除中心病株,防止病菌漫延危害,同时喷施50%多菌灵粉剂或85%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蔓延,同时对茎腐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花生叶斑病有黑斑、褐斑、网斑三种,其中网斑病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花轴。叶斑现于叶正、背两面,圆形或近圆形,大小0.5~8mm,病斑扩展后融合成大型不规则斑块。叶柄、茎和花轴染病生成线形或椭圆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具浅黄色水渍状晕圈。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
花生根茎腐病:在花生上由根茎部病害引起的整株枯死的枯萎病,又称倒秧病,实际上由茎腐病、青枯病、白绢病、黑霉病和根腐病五种病害综合影响而造成的。以根、茎腐病为主的枯萎病是花生上危害最重的病害,轻者病株率达1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成片绝产失收。
1.症状:根、茎腐病发生在整个大田生长期,田间通常表现为开花期和结果期两次明显的发病高峰。
幼苗出土前即可发病,表现为子叶变褐干腐,现蕾开花期为第一次发病高峰(6月中旬),主要发病部位是与表土层交界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的主茎上。初发病时茎基部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斑块,渐发展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纵向、横向扩展,最后绕茎基部一周形成环状病斑,使维管束变褐色坏死,地上萎蔫死亡。所以有的把这种现象称为“卡脖瘟”。土壤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土壤干燥时病株呈干腐状。此阶段发病的田间常呈不连片的单株枯死。结果中后期(8月中旬)是田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由于湿度大,田间常成片的植株枯死,病株病斑从茎基部扩展至中上部,而且病株上密生小黑点(直到中上部),地下荚果腐烂,减产严重。
2.防治
应在保证种子质量基础上,采用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于苗齐后和开花期两次集中喷药防治。可选用85%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或50%多菌灵喷茎基部。
花生红蜘蛛今年在我市花生发生较为严重,主要集中于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进行危害,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适宜红蜘蛛迅速繁殖;虫量骤增,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如防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防治方法:1、亩用40%乐果乳油100毫升,加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30~50公斤叶面喷雾。2、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叶面喷雾。
花生田棉铃虫:形态识别 成虫前翅中部有环形或肾形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部有2个灰白色斑。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黄绿、红褐、黄褐等色,体表密生长而尖的小刺。
为害特点 该虫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食害花生的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尤其喜食花蕾,影响受精和果针入土,造成大幅度减产。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6
论文摘要 针对蔬菜在棚室栽培下土壤、空气湿度、温度、寄主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提出防治对策。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的坏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1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a时间。在大型连作温室中,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a,病株率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近年来茄果类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我县各蔬菜地区,为害加剧。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营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
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2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策略
2.1病害防治
由于棚室连作多年,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1)农业防治。种苗脱毒,高温闷棚,茬口轮作,太阳能土壤消毒。
(2)化学防治。利用氯化苦、溴甲烷、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 000~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2.2虫害防治
(1)毒饵诱杀。在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采用毒饵诱杀。具体方法是:将花生饼或麦麸炒香,每100kg花生饼或麦麸加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1kg,再加10kg水拌匀,配成毒饵,于蔬菜苗期,在傍晚顺垄撒在地面上,用量225~375kg/hm2,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同时对蟋蟀、地老虎幼虫也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将上述某一种农药的10倍液喷拌在铡碎的害虫喜食的鲜草或鲜菜叶中,制成毒草(毒菜),于傍晚(以防止鲜草很快干枯)分成小堆施于田间,用量225~300kg/hm2,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2)喷雾或喷粉。种蝇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葱、蒜类蔬菜上和田间粪肥堆上喷洒80%敌敌畏800~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和幼虫数量。用90%敌百虫晶体300~5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浇灌。浇灌 在大蒜、韭菜种蝇发生较重的地块,于幼虫发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幼虫。在韭菜移栽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浸根。
3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转贴于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结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h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4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结果导致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主要防治对策: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虫螨清等药剂防治(以上药剂可任选一种)。
5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