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技能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六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9-02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科学可行的教学反思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快速的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笔者经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几种教学反思方法,以供同仁们参考和借鉴。

一、“撰写日常教学日记”提升法

撰写教学日记是体育教师利用平实的文字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体会、疑惑、酸甜苦辣和得失利弊等典型事例详细的记录下来,在课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反思方法。如,体育教师可在一节体育课,一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翻阅已撰写的教学日记,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并一起与同组的体育教师展开讨论,谈谈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办法、补救措施和启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争取达成共识。[1]同时与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难点或热点问题,从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以获取教育教学经验或得到启迪。

又如可通过翻阅教学日记,认真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用或运用是否得当,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有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和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和妥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成败得失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困惑等等。[2]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思纠正,成功的方面继续要加以改进和发扬,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请教给予解决。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反思和积累,必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撰写典型教学案例”提升法

撰写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把平时值得研究的典型问题或事例进行归纳总结,并用精炼的文字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自己今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如,体育教师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典型的教学案例或非预设生成的突发事例采用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评析与反思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在这些值得研究的教学典型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既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也有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助于体育教师把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外化为教学技能或教学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理解和运用。[3]通过撰写值得研究的典型教学案例,再经过总结、反思和分析研究,把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和非预设生成等典型教学案例的经验、方法和手段,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借鉴或参考。

三、“参与集体备课”提升法

集体备课是体育教师借助于他人的评判, 特别是同事的建议(或意见)和帮助,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众人之力,集思广益使问题和不足得到解决和纠正的一种重要途径。[4]如,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可具体到周、月和每学期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内容包含学期初同组的体育教师在一起研究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以及学期中期汇总阶段性的问题并讨论或商议应对的策略,并在学期末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方案。[5]集体备课的形式很多,如校内同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县内外体育教师的跨区域集体备课,通过网络教研开展的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都是目前教研成本比较低,且高效、实用和具有新意的集体备课形式。如,可在体育论坛、QQ群和博客圈针对某个教材,大家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或课题,通过网络协调实现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发送到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由全国优秀的体育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进行“剥皮式”的修改,指导和点评,以鞭策上传者根据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及时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仅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还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网络教研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此种教学反思的网络教研形式可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动作技能;形成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12-02

同所有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的形成,也有一个完整的形成过程,它是由(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三)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所组成。与此同时,在运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还伴有动作、言语、情绪等附加成分。单就体育教学特点而言:首先是要有愉快的情感环境,其次是要有准确的言语讲解,最后是要有标准的动作技能形成。

一、愉快的情感环境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呢?

(一)教师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

(二)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锻炼;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其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三)创设好的情感“环境”。课内单元小结中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小竞赛等。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通过实践,说明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四)对“差生”的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为集体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利用租借和收还体育器材的机会培养其对集体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体育动作技能的学习上去。体育教学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体育专业教学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二、准确的言语讲解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及练习方法的主要途径。讲解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会讲。要做到会讲,除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叫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还要能正确地选择讲解的内容,合理地运用讲解的形式,因为讲解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正确掌握和提高动作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讲解内容的选择,讲解形式的运用,都会对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讲解应以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主要依据。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由于生理上处于泛化阶段,心理上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都易扩散,容易出现动作僵硬,费力等不协调现象。在这阶段要求教师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关键技术要领和动作过程,在讲解内容上要求“精”才能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练,并在练的基础上理解。

(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次课的练习后,生理上出现泛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相对集中,动作技术日趋合理、协调;但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不合理的地方。同第一阶段相比,这些错误动作较难纠正,要求我们讲解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之发生变化;如再以“精讲多练”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则已不能适应此阶段教学的需要,我认为应以“讲练并重”作为此阶段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怎样纠正?在讲解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练习;强调“想、看、练”的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讲和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时的“讲”,不只是教师的讲,也包括学生的讲。教师的讲,重点应放在分析上,对某一错误动作进行系统而透彻的分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经过了上述两阶段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这时不仅能叫准确、熟练、省力地完成动作,而且逐渐运用自如。在此阶段教学中,讲解强调针对性,体现区别对待原则。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针对学生实际,即针对学生年龄、性别差异,学生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差距;第二,应针对教学实际,即针对教学的任务和要求,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讲解重点应放在技术细节与关键环节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和熟练程度,巩固动作技能。

三、标准动作技能的形成

所谓标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对动作的感知和练习开始的。它的上端是动作概念,末端是动作技能,中间环节是运动表象。运动表象是处于运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中介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没有掌握好,就会直接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心理基础了解不够,重视也不够,因此,“表象”一词也就极少出现在教师的教案中,而学生会因为“表象训练”的缺乏,出现运动技能知识形成和巩固的困难。如不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在课堂上已经学会,而课后独自练习时却又不能完成。针对这些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表象训练法”的采用,对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会有帮助。运动表象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肌肉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结果,这和一般的静物表象相比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动作表象形成的难点。如一般事物的表象是静物表象,一般以视觉成分为主,反映静止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运动表象则以动觉为主要结构,它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物体,正因为一静一动,运动表象显得比较模糊不清,保持的稳定性也就较差,随之误差也就增大,且不容易控制。可见,运动表象的形成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个模糊、变化、不易控制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入促进表象形成的特殊步骤,并且要注意语言、情绪等附加成分,促进运动表象的形成和巩固。

作者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靖平.“表象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期刊网.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3

【论文摘 要】本文根据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客观地审视了课程标准下幼师体育技能教学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阐述了体育技能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一些体育技能。使学生能自主地将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技能的获得结合起来。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区别。

体育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幼师要树立“师当头,能为本,零对接”的教学理念。“师”就是师范性,“能”就是全面提高学生技能,“对接”就是指幼师体育教学要与幼儿园体育活动衔接。体育技能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技能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将得以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能自主地将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技能的获得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生命发展成为体育技能学习的真正目标。

幼儿师范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观察了解幼儿,有随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组织管理能力;三是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包含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幼儿师范学校学前专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中心。

一 观察指导与帮助能力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

幼师体育教学实践课中,学生不仅要注意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而且要观察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学会和会学,甚至会教”。学生每节课都要想如果自己组织课堂,该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有危险的教学内容更要组织好教学、随时进行提示和保护帮助。幼师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试讲课,学生们相互帮助配合,能激发学生潜力,展示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自己当幼儿配合同学进行试讲,有自己是幼儿的亲身体验,为以后的教学实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二 口令指挥调队能力

口令指挥和调队能力是幼师生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基本功考试内容之一,口令要求洪亮、短促、有力,调动队伍要随机应变。

在队列教学中,动作单一,口令枯燥,反复地重复几个单调的动作和口令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只要能正确发出口令,正确掌握队列动作就可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从而容易忽视调动队伍时应变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分组练习、交换练习、抽查展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口令、队列动作和体操队形来指挥调动队伍,在指挥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在多次实践中反复指挥、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并灵活应用。

三 领操、编操能力

幼师体育教学中操类内容较多,结合幼儿特点让学生做一些幼儿模仿操,增强了学生的幼儿意识,体验到幼儿的动作与情绪,这也反映了女生的特点。结合幼师生的实际要求学生正确喊口令节奏,教会学生选择恰当的音乐、儿歌伴随做操,并把操融于游戏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各种形式进行准备活动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中完成练习,既提高了做操的质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掌握动作后要进行同学们领操练习,要体会在队伍中练习和站在队伍前领操练习的区别。为了培养学生编操能力,在讲解创编各类操的原则方法后给学生统一音乐,规定学过的几个动作,让学生自己创编整套动作,并对整套动作提出要求:动作协调、舒展大方、节奏感强。同学们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通过自己的想象编成套路,自己表演,做到人人参与,并将编好的操进行展示比赛。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同时她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为她们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游戏实践能力

游戏是具有一定动作、情节和竞赛因素的一种独特形式的体育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和幼儿的喜爱。体育活动中的游戏,主要是由各种走、跑、跳跃、投掷、越过障碍和各种对抗性练习等基本动作所组成的身体练习,是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游戏的最大特点是能使人们活泼愉快、情绪高涨,比其他身体练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天性的表现,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师体育教学中,游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师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较喜欢的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和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跑、跳、投等各项运动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控制力、注意力、记忆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并能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等优良思想品质。

体育游戏是学前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未来幼儿园工作职业训练的需要,应熟练掌握将体育课儿童化和艺术化的能力。幼师生应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方法和创编游戏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戏实践中体会童趣的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实现体育课“汗、会、乐”的目标。在游戏的选编中提倡游戏目的明确、运动量适当、符合年龄特点、内容新颖有趣、难易适中、因地制宜选择游戏场地和教具。游戏的教学分为三个过程:游戏体验、创编理论学习、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类型的游戏,得到游戏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对游戏的概念、意义、分类、特点、游戏创编的要求等方面提出要求,使学生从理论上得到提升。最重要是第三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由一名或几名学生组织游戏教学,最后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作为能力实践的成绩。学生能够在掌握游戏的基础上自己组织创编游戏,为以后的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五 动手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突出,平时注重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也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各学科都有体现,美术课可能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动手习惯,我们让学生自己进行游戏的改编和创编、进行体育活动的试讲、学生自己制作体育器械,并讲述其用法。比如学生在学习投掷练习时,自己制作纸飞机,用废纸团做实心球;在游戏中学生自己做道具;废旧的矿泉水瓶的利用等。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释放创造的潜能,让学生看到创造想象的魅力。

队列、游戏、动手能力相结合,创编幼儿操与健美操、形体训练、模仿操练习相结合;组织教学能力的训练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等,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进一步探索幼师体育教学的新路子,培养出能适应时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幼儿教师。

幼师体育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目标和组织幼儿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练习的拓展目标;幼师体育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发展幼儿教师体育基本技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主编.体育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9

[2]高玉祥、程正芳、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7

[3]廖远秀.幼师体育优化课堂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4):59

[4]赵昀.幼师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3):138~140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4

“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导入如同乐曲的“序曲”,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虽说不大,但对一节课来说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导入的目的在于揭示课题和激发兴趣,好的导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如何在课的导入上采取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兴趣,做到先声夺人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谈话导入,拉近距离

越来越多的教学研讨和教学竞赛中出现借班上课的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学生接触,在初次面对学生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谈话导入在形式上相对常规导入来说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但是学生和教师却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较快地加深彼此的印象,而且教师能够从谈话中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真实信息。“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笔者在执教借班上课时,经常运用谈话导入,如,在一次初二年级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开始的第一句话就直接问学生喜不喜欢篮球课,学生齐刷刷地像“彩排”过似的大声回答“喜欢”,声音整齐得让人发怵。随着谈话的继续,当教师表达了希望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的时候,这时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那就是不喜欢,大部分女生表示篮球技术不容易学会,这种不喜欢的声音,却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教学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正视并认同学生真实的想法,会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而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坦诚交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直观导入,开门见山

直观导入法是指利用和借助实物、挂图、动作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导入方法。其特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动作概念,增强学习的效果,特别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或者运动明星进行直观导入,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进入体育馆的时候,大屏幕投影滚动播放着NBA巨星科比的精彩跳投动作集锦,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围在大屏幕前尽情地欣赏并议论着科比的精彩动作,此时并不需要任何的语言,就已经开门见山地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及时地介绍科比作为球队当家球星,在训练跳投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数以千万次的锤炼,造就了科比非凡的投篮技能,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以往学生很难静心去练习跳投而一心向着早点打比赛的现象,本节课没有出现,而是认真投入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跳投的练习中。

直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除了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挂图等,还可以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直观展示,其目的都是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是通过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创设情节、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情境导入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学生却很容易被激发,效果明显。

根据教材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充当故事中的演员,做故事中的事,在故事中学习动作技能。在初一障碍跑教学中,设计“攻占要塞”的故事情境,在“攻占”的过程中要克服多个障碍,每个小组就是一支“特攻队”,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共同学习,在故事情境中克服一个个障碍,从而达到目的。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各种过障碍的技能,而且,原本相对害怕障碍的学生,因故事情境和团队的激励,也能够勇敢地克服困难。

现代教育教学提倡情境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投入。

四、温故导入,建立联系

顾名思义,温故导入即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引出新授课所学内容。在同一项目的不同动作间存在着某种相同的要素或共性,这些共性要素对新学内容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温故导入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之前复习前滚翻、学习跳投之前复习原地投篮等等,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直接点出新知识。

五、讨论导入,设置疑问

解决疑问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之一,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并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讨论中产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将成为需要验证的疑问,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实心球掷远教学中,导入时抛出了“如何将实心球掷得更远?”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认为要加大出手角度,有的认为要加快出手速度,有的认为用单手投掷的方式会更远,甚至有学生认为用双手后抛的方式会更远,学生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学生潜意识的争强好胜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在此种情形下,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学习内容的实现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5

关键词: 技能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 应用

现如今,对学生的教育实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学校家长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学生能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同时锻炼出好的身体。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进行深入探索,不能再继续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体育知识上取得良好成绩,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十分有必要。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过分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没有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现就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一、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可能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作为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能够将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体现出来,而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其他学习领域目标实现的载体,若是没有学习运动技能,则其他的学习领域将会失去该课程的特征,也就无法实现整个健康的目标,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掌握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学生的已有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掌握一至两项基本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体育,不仅在内容和形式及作用,而且在参与对象上,都具有综合性。一般可以将运动项目分为篮球和排球游戏等,按照游戏形式可以分为接力、追逐、攻防争夺的游戏等,按照身体的素质可以分为速度、灵敏游戏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掌握好身体的各个活动的运动技能。因此技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体育游戏的综合性可以将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作为素材和训练手段。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大脑兴奋点容易转移,所以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体育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发展的重点,置于主导地位。而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复杂多样,具有较强趣味性,所以能够引导学生将无意的注意力指向于集中,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及对体育运动的本能喜爱。

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处于身心的发育期,身体素质具有骨骼硬度较小,但是韧性较大的特点,在骨骼组织内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为稀薄,不容易产生骨折,但是容易发生变形。上述情况表明,学生的负荷不适合太大,运动时间不能太长。而体育游戏本身就具有时间短、适合人体活动的特点,而且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合作过程当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还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不会出现单个人负荷过量的情况出现。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技能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比较差,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出现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糊里糊涂的情况。这就说明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只重视教,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技能学习十分枯燥,但是教师不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一味让学生游戏玩耍,也不能只重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技能教学的方式要进行改革。因此我们要将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从内部进行改变,从而获得教学和学习上的快乐双赢。例如,我们在开展沙包技能学习的时候,主要的关键技术点就在于肩部,通过肩上屈肘和背后过肩的姿势形成一个抛物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将五个人分为一组,进行沙包接力,不能超过划分好的区域,而第二个人投掷的起点就是上一个沙包的落点,依次接下去,将投掷的距离总和直接作为胜负的标准。而在第二个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好强心理有效利用,进而升华,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化。教师可以创设相应情境:“同学们,获胜的游戏组为X组,我们要不要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赢过他们?”孩子们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喊:“要!我们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技巧,而在潜移默化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利于学生产生爱学的意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技能教学,这时候的学生都是专注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在第三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完善技能,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选出“制胜之星”等,从而激发学生玩游戏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技能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往后的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学生身心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对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制定可实现的课程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技能范文6

1、运动技能

1.1定义

通过查阅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体育科学辞典和一些书籍发现不同科学领域对运动技能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运动技能是指习的某种技术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祝蓓里、季浏,1998)所有的运动技能都包括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不同的运动技能的这两个过程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个体也正是因为对这两个过程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把握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水平差异。

1.2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在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中运动技能形成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动作的认知阶段指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的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精确建立起来;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之间的联系不协调,特别是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配合不好;多余的动作较多,整个动作显得忙乱紧张。2、动作的联系阶段:练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把个别动作联系起来。这时,练习者的神经过程逐渐形成了分化性抑,即只有条件刺激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而近似刺激具有抑制作用,不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3、动作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练习者的动作已在大脑中建立起巩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与精确,掌握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有机系统,各动作都能以连锁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动化程度扩大,意识只对个别动作起调节作用

1.3运动技能构成成分

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1、动作或动作组:就其难易程度来说,动作又可以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反射动作是最简单的单元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反射动作组成的,跑、跳、滚、抓等动作都是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又是由一系列的基本-基础动作组合而成的。2知觉能力:在完成动作技能任务时,知觉的参与是必须的、重要的。知觉的部分缺失往往会造成不能完成某些动作技能。知觉能力包括动觉、听觉、视觉、触觉辨别的能力,其中手眼协调、手脚协调、身体平衡对完成任务有重要意义。某些专业或行业的技巧动作有特殊的知觉要求,如对飞行员的距离知觉能力和注意分配能力有很高要求。知觉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发现并有效利用反应所需的线索。知觉测验往往作为专业运动技能测验的一项重要内容。3体能:有些动作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体能,体能也是运动技能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能主要包括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

2、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

2.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内部因素:1、个性: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个性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进行某种动作时,人的个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关于个性对动作技能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的问题研究,大都以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奥吉利夫和塔特科在1967年的研究表明,与出色完成竞赛活动有关的个性因素有;达到目标的动机;忍耐力;对刺激的抵抗力,保持稳定的能力;控制能力;任劳任怨:,吃苦的能力;自信、大胆和心胸开阔;智力高于大学生平均水平。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动作技能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2.智力:关于智力和动作技能的关系的说法有很多,当学习者的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时,小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有较低的正相关,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智力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关;通过心理训练所进行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智力之间相关不大。同时,当学习和智力之间是清晰的正相关,智力越低,学习进步越慢。3.知识经验与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技能,但技能的形成必须军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但是只学习理论,不学习操作,很难形成任何动作技能。因为知识和运动分析器没有建立起联系。只模仿操作,不学习有关理论,其技能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理论可以加快动作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错误。

2.2、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1.讲解与示范: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从领会动作要领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的。领会动作要领和掌握局部动作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来实现的。教师讲解方式多采用口语,有时可借助文字、图解、模型、挂图来进行。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习者的认知效果。为此,指导者的讲解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目标。告诉学习者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练习后,动作技能应达到什么标准?(2)动作技能的性质。告诉学习者学习的是什么样的技能,简单技能还是复杂技能,是工具性技能还是非工具性技能。同时,如果所要学习的技能是工具性技能,那么,还要简单介绍具体的性能与功用。(3)学习程序与步骤。告诉学习者有关技能学习的步骤、动作顺序、练习时间与分配方式等。(4)注意事项。告诉学习者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危险,以及有关安全防范措施。教师讲解应简明扼要,过多的讲解会降低学习者的兴趣与动机水平,冗长的讲解也会使学习者感到倦怠。讲解大多是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进行,示范则是以动作表演的方式来进行。示范性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作动作示范,是看教学电影。无论采用哪种示范方式,其动作应做到明确,应清晰地展示出技能中的每一个动作,使学习者能清楚地看到。

3、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率建议

3.1学生方面。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条件。减少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差距造成的技能学习效果差异的影响。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2教师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示范、讲解在体育教学中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形成准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念,进而在实际练习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个体白身的感觉系统的感觉反馈和个体白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结果知识的反馈。教师根据不同学生自身或者外界的反馈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并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指导。最后,练习是各种动作技能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大量的体育教学实验证明,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运动技术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练习的量与练习的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动作技能的水平也有所不同:1、练习的运动量形成运动技能基础,2、练习的方式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

3.3教学环境方面。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为运动技能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给学生运动技能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乐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反馈与自我反馈的相互作用研究 苏州大学 2013

[2]孙海勇 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张秀丽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