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药学教育;生物药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38-03

一、生物医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物药学类人才的支撑

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紧密关联,被称作“朝阳产业”,“生物制药”更是医药产业中的一颗明珠。而中国国务院2013年《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这一份指导性文件,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将“生物制药”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突破点,在国家层面上对其给予大力支持,由此可以想见,生物制药产业将会获得高速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的发展,这对我国药学类尤其是生物药学类专业人才的数量有了迫切的要求,也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础学科知识教育中结合最新生物药物信息分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二、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

近年来,医药产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药学类本科生的多方面需求。以上海本地复旦大学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本科生毕业流向为例,2009年复旦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的流向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考研30%,出国20%,医药行业30%,事业单位6%,其他行业10%等。具体分布于国内外医药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国家药品检验部门、国内外药物研究机构、制药厂、社会药房和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了金融行业、咨询行业、审计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食品行业和国家机关等,或多或少地从事与医药行业相关的工作。交通大学药学院2006~2009届本科毕业生也体现相似的趋势,从事非医药行业人数比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1.1%上升到17.4%。2011年徐喜林等作者对江苏省药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流向进行了分析,从事医院药房、制剂、配置中心等部门工作的药学毕业生占5.4%,从事卫生服务站、红十字中心等乡镇社区医疗体系工作者占7.9%,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占1.1%。[1]2012年谭雄斯等作者对广东肇庆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类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毕业生中,医院/社区卫生院占38.3%,医药经营企业就业比例39.1%,制药企业就业比例3.8%,其他就业比例18%。[2]综上,上海、江苏、广东三省部分调研结果都显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流向的多元化,以及基础学科偏重型的生产行业如药厂就业人数下降的现象,这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课程设置结构以基础知识框架为主

目前医药类高校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由于其各自发展方向,以及传统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分析上海地区两所综合性高校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复旦大学药学院以药学、化学、生物学为主干,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事管理学等。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设置主要有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生物技术药物等。专业类药学院校则在包含上述课程之外,各有自身的特点。如中国药科大学课程综合程度高,相比沪上两所综合高校药学院,它还开设的各类中医药相关学科课程及工程类课程;吉林化工学院则开设了化工原理、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定位在服务生产企业的“一线工程师”。[3]与前文所述的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现今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相比,目前高校教学的课程知识内容单线化,偏理论化,缺乏与现实药物市场信息的互动。导致在生物药物大发展的社会现实下,许多药学类毕业生甚至不知道一些常规的生物药物种类,例如单抗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更谈不上最新的生物药物的发展现状了。如何贴近现实社会药物市场现状,对现有的本科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整合,那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药学类本科教育如何进行新的适应性改革

针对药学类本科教学的创新性的改革有很多。赵卓等作者[4]对生物制药课程实验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希望进行“一体化”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周鸿立等作者[3]准备构建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提出“重下游、重工程、重实践”的“三重”培养模式。宋凯等作者[5]对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进行有效教育改革,实行“能力本位”课程教学模式。时小燕作者[6]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如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等。但是很多课改都关注在药品生产领域,而对于整个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还是有所欠缺。我国药学人才培养工作应明确自身定位,明确培养层次;药学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药学人才的需求。

五、生物药物信息日新月异

最近二十年中我国的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都被广泛应用到制药行业,对于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药效都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我们的制药工业中大部分都是来自生物制药。[7]根据全球顶尖的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8],显示了最新的生物药物信息及生物药物种类的动向。如单克隆抗体是2007~2008年美国销售的最大组成,每年超过130亿美元的份额,以每年10%速度递增,而单抗药品中最大的3个药物是Remicade、Rituxan、Avastin。而生长因子的销售额虽然每年还超过110亿美元,但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的以10%左右的趋势下降。而我们目前本科教学中虽然有部分的生物药物知识的章节,但是都是相对比较老旧的药物品种,也基本没有侧重点,无法反映现今的生物药物的最新的研究热点和社会需求。

六、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的设置构思

该门课程的设置时间应在本科生接受相关的基础知识传授以后(如大二或大三阶段),有了这些前置的基础,更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否则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补充前置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将从最新国内外生物药物获得,可对药物进行分类: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激素、融合蛋白、细胞因子、治疗性酶、重组疫苗、血液因子、抗凝血剂这九大类。然后从每个大类精选近年来最热门的生物药物,进行介绍。如单抗药物可选择市场份额最大的3个药物Remicade、Rituxan、Avastin进行跟踪,综述从原理、药效、药理、药代等相关的信息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授课形式将以研讨型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负责跟踪介绍最新最热的生物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该生物药物各个环节介入,检索从最初的开发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多媒体汇报的形式进行20~30分钟介绍。由指导教师对其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最新生物药物信息课程将有助于本科学生开阔科学视野,了解整个科学研究发展的热点问题及社会最大的需求问题,对药学类本科学生的无论考研、出国或者选择就业都是极有裨益的。此外课程将可以有效的锻炼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表达组织能力及知识点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仅要及时的更新现有的药物知识,还必须对药物涉及的各个领域知识进行整合,最后达到“教学相长”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喜林,王巧琳,张倩.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1,(5):57-59.

[2]谭雄斯,王景,张明.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92-96.

[3]周鸿立,杨英杰,金星,钟方丽,王亚红.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77-81.

[4]赵卓,郭刚,邹全明,吴超,鲁东水,罗萍.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42,1753.

[5]宋凯,陈文武.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有效教学[J].药学教育,2012,(28):37-40.

[6]时小燕.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0,(5):90,29.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2

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固体制剂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部分兄弟院校建立了固体制剂生产的GMP模拟车间,如湖南省内开设药学专业的高职院校有四家,仅我校建立了固体制剂的模拟制药车间;省外的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包括山东、广东、江苏等)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GMP模拟制药车间。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院固体制剂技能教学体系开发,我们深入企业、兄弟院校调查。参与调查的制药企业25家,如湖南汉森制药、湖南千金药业、湖南方盛制药、湖南康普制药、湖南科伦制药等等;参与调查的院校有6家,如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高职学院、江西省医药学校等等。

1 制药企业调查结果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制药企业第一线居多,制药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高。

1.1 能吃苦耐劳

在制药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要求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吃苦耐劳,要求学院提前让学生体验制药车间的工作流程,对各岗位的工作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找工作时,不会很盲目。有的企业招聘时,明确要求农村的学生。

1.2 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工作兴趣,现在制药企业紧缺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能对制药设备的进行维修、保养的人才。调查过程中,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特别是男生)能沉下心从事设备的维护工作。

1.3 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能解决日常的制药质量异常,对质量异常情况能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一点,刚刚毕业的学生比较难达到。

1.4 具有较强的GMP意识

对GMP有一定的认识,能接受新的GMP管理观念,能协助车间主任进行GMP管理,能准确填写批生产记录。

2 兄弟高职院校调查结果

为了加强职业院校的技能教学要求,很多职业院校开展了实训教学,大多数有条件职业院校,都建立了固体制剂GMP模拟制药车间,我们拜访了一些兄弟院校,其调查结果如表1。

2.1 具有GMP模拟制药车间

大多数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都建有GMP模拟制药车间,基本能满足常见剂型(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的生产。能使学生提前熟悉制药工作环境,能培养学生的GMP管理意识,通过实训学生能掌握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掌握固体制剂的常用设备的操作。

2.2 以小型制药设备为主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GMP模拟车间的设备普遍偏大,李恒教授认为设备太大,生产量也大,易造成浪费,给实训带来一些麻烦。其他院校模拟制药设备偏小,但制药原理与实际生产相符,设备能满足学生的操作练习。

2.3 校内技能培养为主,校外技能培养为辅

大多数院校硬件条件能满足学生对固体制剂的技能教学要求,同时可以满足省内的制药企业药物制剂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可以满足全国药物制剂技能比赛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比如全国高职技能大赛(片剂的生产)曾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和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举办。全国高职制药工艺骨干师资培训曾在中国药科大学高职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和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由于制药的特殊性,很多院校与制药企业签约的实训单位,很难真正提供实训教学,只能提供实习阶段的顶岗实习。

3 我校的现状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技能教学体系的开发,计划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技能教学条件,建立全新的GMP模拟车间。

3.1 固体制剂模拟实训车间建设情况

由于校区的搬迁和老校区GMP模拟车间设备陈旧,2014年3月份,新校区投资建设全新的固体制剂模拟实训车间。模拟车间完全按照2010年版GMP要求建设,面积约360m2,包括制水、中药前处理、固体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生产。制水室约30m2,制水设备能达到制药用水生产要求,产水量为500L/h,纯化水储罐为2m3,能满足模拟车间的洁净区的用水,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纯化水;中药前处理车间约50m2,主要设备有提取浓缩机组,罐体容积50L,适用于中药的常压、减压提取,温浸、热回流、强制循环、渗漉、芳香油的分离及有机溶媒的回收,可以小试生产。固体制剂车间的一般生产区约50 m2,主要有外包室和空调房;洁净生产区约230m2,完全按照GMP要求建设,功能间齐全,设备以小型设备为主,主要有全自动胶囊填充机、铝塑包装机、三维混合机、小型颗粒剂、连续式铝箔封口机等,可供小试生产。ZP-35B型旋转式压片机为大型设备,产量可达15万片/分钟。主要供学生操作练习、技能比赛、药物制剂工的考试等。

3.2 固体制剂技能教学体系开发现状

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固体制剂技能教学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技能教学。

3.2.1 改善固体制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固体制剂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纯理论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操作水平,我校计划增加固体制剂的实验项目,重新编写了《药剂学实验指导》,增加了颗粒剂的制备、胶囊剂的制备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3.2.2 启动微课程资源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营造开放、积极、创新的创作环境,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我院计划启动微课程资源建设,GMP模拟车间计划建设4个小项目(如片剂的生产、胶囊的生产等),让同学们熟知固体制剂生产过程,把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3

关键词:制药技术;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39-02

专业群是指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核心专业中的各专业群应面向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群,并均能在同一个教学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高等职业专业群建设是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专兼职师资、学院内部和外部实训条件、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群)的进一步整合和创新。专业群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国家急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保障。

一、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与围绕重点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很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深度融合,开设新专业及专业方向,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势头。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专业群建设才能形成专业群优势,才能集聚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实现核心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建设。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集群优势,是从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在行业和区域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或实践教学联盟、实训中心、集团化实训基地),可以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提升专业的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因此,专业群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专业群建设应当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要以企业核心岗位需求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教育,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制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要以企业核心岗位需求为导向,就是要以制药企业工作岗位群的工作需求为目标来建设专业群。专业群建设要立足于地方,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拓展专业群建设。

2.要加强专业与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要依托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依托校内外专兼职师资、学院内部和外部实训条件(实训基地)、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群等社会资源,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制药技术及涉药类专业群内的专业要有共同的行业基础或行业背景,有共同的课程平台,有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基础,有共同的师资队伍等,并使得各专业群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上述资源,在专业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课程群、实验实训群和教师团队群,从而形成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3.要强化专业的相互支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制药技术类专业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可通过内部专业之间的交叉复合来设置专业群,其主要原因是制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是综合性的,常常需要多专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制药技术类专业群可以将生产第一线工作外在的要求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群。

二、专业群建设的构建思路

1.依靠核心岗位群构建专业群。制药技术类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应以服务制药产业为目标,通过对制药行业某个产业链核心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首先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态势,理清区域内制药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区域内制药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制药行业是发展潜力很高的朝阳产业,其专业群的建设要以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等核心专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重点分析、认真梳理制药行业产前、产中、产后工作岗位相应的专业链,以此作为规划专业布局的前提,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形成制药技术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专业群建设时要针对一个行业核心岗位或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中根据高职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色确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通过品牌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群结构。

2.以某一核心专业为中心构建专业群。制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要以某一个核心专业为骨干,以“三个核心群”(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核心师资队伍群)为基础,以适应制药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设置、构建专业群。因此,在专业群拓展中,根据制药企业连锁店市场人才的需求,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基础,有机整合市场营销专业的资源,增设了药品顾问式经营与店长专业方向,形成了新的专业群落。专业群建设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提高、有效就业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获得了在一定行业范围内的职业迁移能力。

3.依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构建专业群。高职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在进行专业群构建时,要对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确定自身的优势资源和劣势资源,进而制定自身专业群的发展。首先要分析评价可用教学资源中在专业群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分析评价外界环境中对专业群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其次在专业群建设中,应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把握外部机会,避开不利因素。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和劣势主要体现在一个学院的办学历史、资金和教学设备条件、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工学结合水平、产学研联合情况、专业声誉、学校所在地理位置等因素。专业群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国家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化,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行业的工作岗位群变化以及其他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等。但最重要的是在构建制药技术及涉药类专业群时,就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育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群建设的适应条件

1.有适应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制药技术类专业群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基本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基础相近,这些特点反映在课程内容上则体现为各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应有一个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建立一套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课程”,它是由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特征要求而设置的,是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组成。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群设置“专业技能平台课程”,突出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色的核心课程,它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某一工作过程而设置的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是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课程体系,分解在“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企业轮岗实训+就业顶岗实习”环节之中。在全部课程建设中要本着“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实现“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的课程建设理念。

2.有适应专业群的教学资源库。要围绕专业群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般包括案例库、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等,内容涵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技能测试题库、电子教案、教学辅助资料、教学课件、虚拟实验、作业批阅、网上评价、辅导答疑以及其他师生交流等,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3.有适应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制药技术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所在,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专业群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专业带头人是教师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要着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德育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学生全程教学中实施“三支导师育人”(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强化学院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行业专家和企业“大师”的优秀品德,共同完成高校的“育人”工作。

4.有适应专业群的实践基地。制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重大影响。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其特征是培养既懂得基础理论与知识,还要具备工作岗位群所需生产操作能力,善于将某一专门“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并以此来制定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制药岗位群相连接的实训基地、创立适应“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标准与情境教学内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制药专业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因此,制药技术类专业群的实践基地建设,要创建一种融于“工学结合”的与企业人才需求(用人)相适应的“校内基本实训—企业轮岗实训—就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就业”实践教学系统,把制药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技术需求作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按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设计各类实训项目,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常宏志.浅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

[2]王天行.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生物工程;大学生;创新素质;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42-02

随着“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日渐高涨,社会创新的活力与潜力正被激发。在此背景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能够胜任目前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不同社会岗位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提高质量的紧迫课题。笔者在生物技术与制药方向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中不断改进,在学生创新素质、实践和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方法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兄弟院校生物医药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生物技术与制药人才现状

生物医药的研发非常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与制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到世界专利总数的30%左右。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到,未来重点要加速推进我国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

利用基础工程技术和细胞生物学等科学知识来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已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相对落后于其他国家,现在迫切需要提高生物技术研究水平[1]。随着生物技术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都增设了生物技术相关专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招收的生物技术类学生超过4万人。学生数量的增加,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低层次的生物技术人才过剩,造成毕业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据报道,64%的用人单位首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2]。而高校是培养相关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平台的建设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生物技术制药类人才、如何在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方面提升实力,提高竞争力,目前学术界看法和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实践总结主要有:(1)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科研平台。(2)在承担国家和地区大型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3)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紧密结合[3]。(4)科研教学结合,师生结合,学科结合,产学研结合,多与企业开展合作的项目。(5)提倡学术自由,鼓励自由研究和非功利性探索。(6)建立方便快捷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校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与制药方向)专业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根据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毕业答辩时学生的表现,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动手能力和自学欠缺,在细胞和微生物相关实验操作中的无菌意识弱,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2)从毕业答辩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课题了解深度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3)专业理论课重复率较高,多数学生上课听课效率低。(4)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为了优化课程设置,需要调研市场的需求,需要适时地了解市场对本科生学习内容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四、具体实施方法

1.加强对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学生专业知识太高深,而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多,就业不乐观,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以上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应贯穿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增强就业信心,应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学生了解专业和热爱专业,使学生具有学好专业知识的目标。经过专业认知教育后,要让学生懂得,人总是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走入社会的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工具书,查阅相关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讲座,用他们成功的事例激励学生,鼓励在校生学好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使学生意识到,要为了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而努力,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关注自己职业技能的培养,了解学科动向,提升综合素质。

2.增加研究型教学的授课比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有进度快、教学成本低和覆盖内容多等特点,但是其中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的研究过程。常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有这样几种:其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ed learning,PBL)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4]。其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得以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共同推动研究顺利进行。

3.鼓励学生多到相关的企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在假期和实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习机会和信息,鼓励学生去对口的单位工作实践,提前接触就业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做一定的规划,随后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当初预期的就业岗位之间的落差就会缩小。其次,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让大学生进驻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发挥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的指导、孵化优势,促进大学生取得创业成功[5]。该方法使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提升,值得兄弟院校进一步推广。”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出现70次,“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一。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观念,完善创业制度和氛围,激发创业意识与热情。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优质人才,从而使学生将来在开放、竞争、创造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4.对学生等相关人员的教学反馈做及时的调整。以遵义医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工程实验课为例予以说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共12个学时共3个实验,其中,植物DNA的提取与基因工程实验课质粒DNA的提取内容相似;另外2个实验,目的DN段的扩增和目的DN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基因工程实验课已经设置。学生反映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内容重复较多,相当的实验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不利于高效率的学习。因此,对这两门实验课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首先,把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并入基因工程实验课。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和同学们的实验综合素质,其次做了以下教学改革:在基因工程实验课中,利用实验期间等待的时间,如电泳和酶切的中间时间,组织并引导同学们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结合将来走向社会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和能力的需求等,制定相应的话题,然后在课前查阅资料做PPT,在实验课期间作讲解。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指出汇报同学的优缺点和需要加强锻炼的方面。总之,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基因工程实验课课前准备、课中PPT讲解、讨论、课后查阅疑问的训练,提高了实验课的上课效率,也提升了同学们查阅资料、讲解、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课遇到的问题等能力。

总之,通过研究型教学,研究和教学均形成良性循环,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陈宇.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未来发展前景[J].数字化用户,2013,(08):107.

[2]郭玉娟,陈学年,付莉,等.生物技术专业科教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3,(05):56-60.

[3]钱洁,房健民,陈志宏.生物技术专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1):207-210+224.

[4]崔国祯,苏良辰,申慧芳.基因工程药物PBL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4,(25):94-95.

[5]Zhang G,Wang F. Improvement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llege Industrial Park;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Computer and Society,F,2016 [C]. Atlantis Pres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Qua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or Bio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CUI Guo-zhen,YUE Xu-peng

(Zhuhai Campus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Guangdong 519041,China)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建设;管理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为社会培养不同岗位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实体”财富,功能处在培训与创造财富之间,这种定位要求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可满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并能够在模拟企业工厂的氛围中,让学生逐渐被周围环境熏陶,为学生适应日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校内实训工厂基地的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模拟实训工厂成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场所。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技术要求高,经营许可严格;但国内很多高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建设、实训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与国外所谓的“教学工厂”教育模式差距甚大[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建设由中央财政支持,基地现有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其中大型设备50余台套,基本建立符合GMP标准的六条生产线。在分析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实训工厂运作现状及日常教学实际情况,初步探讨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在建设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概况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建立,顺应了生物制药类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承担着各专业的实训实验教学工作。实训工厂包括生物制药实训和中药制药实训两大区域。生物制药区建有发酵、粗制、精制三个车间,可按中试规模模拟微生物制药、生化制药生产全过程。中药制药区建有中药炮制、中药提取、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无菌制剂、软膏等六条生产线,涵盖了大部分常规制剂的生产过程。工厂的厂房按照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的十万级高仿设计,既考虑到模拟生产需要,又考虑了学校作为教学场所需要的教学及展示功能,并为外来参观者设计了最佳参观路线。实训工厂内现所有的设备仪器全部投入教学使用,承担了很多综合性的实验实训类课程教学[2]。通过实训工厂与教室一体化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实训工厂的建设始终坚持学研相结合,不仅为在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训的基地;也为教师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同时还接待各类检查、参观、学习,参与兄弟院校和相关制药企业的交流工作等。学校在增加实训工厂硬件投入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实训工厂内部的科学管理,为药学、检验类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保障。

 

2现阶段实训工厂建设、管理中问题分析

 

2.1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建设之初,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够完善,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专业素质的培养[3]。实训工厂课程专业性较强,管理内容较广,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有时不能规范的严格的执行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2.2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

 

因学校规划面积要求,实训工厂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个别车间建设之初没有充分预留现场教学空间,学生上课较为拥挤,实验课管理较困难,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2.3教学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众多设备均为建设之初招标采购,购置设备时,出现论证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等现象;现在制药行业科技发展迅速,工厂内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有些设备不能满足现有课本教学示范,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所学知识与企业所用无法接轨;再者,许多仪器设备因教学使用时间长和频率高等原因出现一些故障,使得教学过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4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实训工厂内仪器设备、药物制剂种类繁多,工艺流程长,实际教学课时有时不足,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训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资源利用率不高[4]。对学生的实训操作、科研兴趣、创新等方面的培养还停留在理论。

 

2.5教学师资队伍职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药学综合技能大实训、中药综合技能大实训课程的开设,实验实训类课程比例的逐渐增加,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内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人员不足,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理论型教师多,而实践指导教师少,多数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工作的经验,往往不能解决实验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真正需要。学校药学系各专业实验课、实训课繁多,内涵关系极为密切,但受客观原因限制,诸多课程没有有机系统的组织结合。

 

3校内实训工厂建设管理中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在高职高专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3.1加强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制度化

 

建立科学、高效、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管理队伍中包括实训教师、实验管理员、勤工助学学生等,共同参与实训工厂的管理。实训工厂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公安部门和保卫处组织的各类讲座和操作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强化实训工厂内部职能作用。对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补充、整理和完善,明确实训工厂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实训工厂的安全、卫生、考核管理规定。实训工厂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知识学习、考核,岗前培训才上岗。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安全知识培训;维修检测设备,及时排查故障;增强实训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同时,对参与实验实训的教师、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从认识层次上树立严谨的安全观念,培养管理人员和实训学生的综合素养。

 

3.2科学工厂改造,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对个别车间进行改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优化工厂布局,减少教学安全隐患。合理推进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在条件允许下,把企业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搬进校园,邀请企业工程师对实训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知识培训,在校内为学生创造一个实用、先进、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厂内学习、实践。

 

结合制药行业标准,制订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模拟企业工厂理念的实训教材。增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快更早的学以致用。

 

3.3促进“教”、“学”、“研”相长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鼓励现有实训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加速培养现有师资,使其尽快具备“双师”素质;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学校实训师资力量的建设,更好的服务学生。

 

为了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可鼓励教师在实训工厂进行科研实验。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比赛,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视野。

 

3.4改革实训课程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法

 

实训工厂内很多药物制剂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训工厂申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安排时间进行完整制剂生产操作,并全程录像,制成教学视频。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融入实训工厂建设,将枯燥、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校内实训工厂内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加强了学生对机械运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视野[5]。

 

提倡学生在实训工厂内自主设计实验,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解决实训教材以外的技术难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灵活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5优化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在实训工厂内组织岗前培训;实训工厂特有的小型GMP仿真车间,学生可在车间操作,熟悉和掌握GM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相关规程。选择课程还要源于企业生产,具备实际应用性,兼有一定的趣味性。为充分利用生物实训工厂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在实训课教学的空余时间,可安排参观、公开课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充分利用实训工厂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合理安排实验实训课程,例如: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与药品经营与质量管理实验实训等。实训工厂可使实验实训更系统化、整体化,让学生亲自体验从原料药到药物制剂,再到药品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章斌,姚永秀,李飞,等.基于“教学工厂”理念的高职药剂学实训课程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82-83.

 

[2]蔡新梅.基于“教学工厂”理念的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6,4(1):12-15.

 

[3]褚朝森,王晓丽.浅谈药物制剂实训工厂管理中的档案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9-90.

 

[4]聂恒凯,柳峰,徐冬梅,等.新型生产性创业型实训工厂建设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31-133.

制药工程就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微视频;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药学类、制药工程类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与各门基础课、专业课相关,而且与生产实践教学密切联系,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不可替代的专业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掌握制剂的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通过老师讲授、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但实验课时不足,抽象的工艺路线以及制药现代工艺设备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而微视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PC、手机等多种视频终端播放的视频[1]。视频是一个重要的媒体元素,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动态演示效果,合理的运用视频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在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视频学习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还可统一和纠正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同时,随着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利用微视频这种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学习为今后教学带来重大变革。

1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药剂学是一门以剂型研究为主要对象,对其处方设计、配制理论、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进行研究,需要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实验指导书-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撰写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模式单一固定。虽然教师会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涵。学生被动的学习,机械化的操作,使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错误的操作也不能及时改正。同时实验学时数、师资力量、设备台套数以及实验室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独立实验,严重影响学生设备操作及实验动手的积极性,有时候一些大型设备操作时,往往出现一人实验、多人观摩或“打酱油”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药剂学是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药学类专业课程,验证性常规实验的开设,如散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片剂的压片及胶囊的填充,这些实验与现代工业生产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在实验中感受到现代制剂工业的现状,反而掩盖了现代制剂工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对药剂实验的兴趣、专业发展的认识及就业前景的理解。同时学生无法在普通实验室里体会到药品生产与环境、操作、工艺等的关系,实验无法体现制备工艺、生产要素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教学目标,对后期企业GMP车间布局、前处理工艺、不同剂型生产设备及包装设备等学习产生影响。

2微视频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微视频短小精悍、方便浏览,可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过程和制药设备的使用,能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能引起兴趣的资源,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求知欲,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微视频具有灵活开放,实用规范的特点

微视频可录制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要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实验,学生可随时在各个电子终端播放观看。主要设备工作原理使用要点、操作、现象、内容可以反复多次播放,再经过实验实践可对实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加深印象。而且规范操作可减轻实验指导老师的负担,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2.2微视频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提高兴趣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3-4],但是仍然仅限于使用Powerpoint去进行“电子板书”式的授课,不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觉。微视频的学习,可以使单一乏味的流程图、工艺过程等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流程在脑海中有更深刻的形象,再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即可使学生具有充分的理解。如湿法制粒过程中软材的制备标准是“手捏成团、轻按即散”,通过视频教学,将黏合剂用量对软材质量的对比,同学再无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询问“软材可以不?”。又如学生可以通过胶囊填充机的装卸动画清楚记住装卸顺序。

2.3微视频可以多角度、多方式演示制药设备及制药企业生产过程

制药设备的讲解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对制药企业有更深的了解,对制药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有更深的认识,可以通过录制制药企业的在线生产视频,如注射剂的生产视频(车间的环境区域分布、空气净化、配液、过滤、熔封及灌封、质检等)、片剂生产视频(制粒、压片、包衣)、颗粒剂生产视频(粉碎、过筛、混合、流化床制粒)等,满足学生对各类剂型实际生产线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刻体会药物制剂生产对环境和人员的严格要求,增强制药人的责任意识。同时对制药设备如压片机、喷雾干燥、流化床等的多角度展示,不仅带给学生大量信息,弥补了校内实验室的不足,扩大了学生对药剂学实际生产的视野,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设备的陌生感,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感[5]。

3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药剂学的微视频主要由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药品宣传及制药设备宣传广告、制药企业和药剂生产的微视频以及基本实验及仪器操作规范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均有若干个微视频组成,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不同类别和形式的视频,减少学习的枯燥[6-7]。

3.1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视频实验室应做好易燃易爆、毒性及腐蚀性化学试剂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措施。进入实验室人员应具备常发生事故的基本处理方法。视频包括:安全设施的使用;灌装气体使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化学危险品的使用与保管、安全标志及识别等。

3.2药品宣传及制药设备

宣传广告药品宣传广告中通常会有药品的功效、剂型上的特点或药品生产的过程等,将这类广告视频放入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对该制剂的特点会有更深印象。如汇仁药业“邦能三分钟,让胃更轻松”通过广告语学生容易记住分散片3min的崩解时限,并通过与普通片的对比,分散片起效快的特点也形象说明。又如东阿阿胶的广告中东阿阿胶制备的原料可以看到阿胶制备时挂旗形态。由于药剂学中涉及的制药机械品种繁多,在没有实物演示的情况下,要想弄明白机械的特点和原理需要借助制药机械的视频。为便于产品的介绍和推广,制药机械厂家会精心拍摄自身设备的全方位结构的展现和使用的操作演示视频,如国药龙立TDP-30型单冲压片机视频,从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保养的介绍,通过视频的学习结合片剂的实验,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压片操作。

3.3制药企业和药剂生产微视频

由于制药企业GMP的实施,学生很难到药品生产企业参观实习,故在教学视频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对于药品现场动态生产操作的视频,显得尤为重要。制药企业现场动态生产操作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各种仪器设备应用视频录制的宝贵资源[8-9]。录制的视频包括:药厂全景、GMP及洁净室、前处理车间、人员进入输液剂生产车间流程、硬胶囊壳生产、软胶囊压制法的生产、输液剂生产录像(大输液生产、大输液灭菌、输液贴签包装、输液洗瓶)、粉针剂生产录像(粉针生产、无菌粉末灌装)、气雾剂压灌法灌装、喷雾剂灌装视频等。

3.4基本实验及仪器操作规范

微视频在学习药剂学之前,基本操作的化学实验操作已经学习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为更好地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也需录制药剂实验的相关基本操作。微视频主要包括:称量、溶解、粉碎、过筛、混合(等量递增、打底套色);溶液的配制、过滤、乳化;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基本检测:脆碎度测定、硬度测定、崩解时限测定、PH测定、澄明度测定、稳定性测定等等。这些操作规范的使用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为其他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了便利。

4结语

将微视频引入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实践操作、课后复习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已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互联网及WIFI技术将促进实践教学的变革,课程组将在微视频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现有的资源,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建设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精品课程及资源,从本质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70-76.

[2]戚建平,卢懿,汪亚勤,等.视频教学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安徽医药,2013,17(5):895-896.

[3]王伟,孙志颖,王世英.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1):68-71.

[4]陈璟,吕志阳,何立巍,等.中药药剂学教学视频的建设与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6(1):32-33.

[5]徐丹丹,偶志红,毕小平.在药学类专业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尝试[J].药学教育,2014(2):27-29.

[6]杨云.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5,42(10):186.

[7]刘利萍.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5(5):73-75.

[8]陈军,陈志鹏,蔡宝昌.药剂学教学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4):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