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1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起源于人类物质生存的需要,是人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造物活动,造物活动所创制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的物质需求。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①在这个系统中,综合了各个方面的因素,把它们都纳入产品的设计中来。设计者通过自身的一种思维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合理的规划,创制出符合人性的产品,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状态。
二、设计的目的以及生成
1.满足人的欲望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表现为他的欲望及其实现。欲望是指人对于某个目标或事物的渴望,是需求和向往。因此,欲望表现为一种状态,是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以及获得之后的满足。
2.设计活动的产生
可以说,设计活动与人的生活世界是紧密相关的,设计师对生活的质疑通过作品去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通过设计的产品加以改善。所以,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具体说来,就是为了满足产品给人们带来的功能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欲望的无限扩大,这也导致设计的产品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满足人们的欲望。设计作为欲望的实现,同时也指引着生活的方向,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师应该正视对社会的责任,不能助长享乐主义风气。当我们在设计一种产品时,应该考虑产品是为了满足什么目的,而不是一味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3.设计是对欲望的表达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都是人们根据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这些物质都是被设计了的,因为它们具有功能性,能满足人们的欲望。
欲望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设计的创制。虽然产品的功能是实现人欲望的保障,但是欲望不仅是人对产品功能性的满足,还表现为对形式美的追求。“事实上,就全人类而言,随着历史发展的行程进入现代文明的阶段,物质资料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会极大地刺激需求的高涨、消费的超前,从而全方位地激活人们的各种感官性生理本能欲望,是人们在感性层面上的存在内容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②
三、如今的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为人类世界带来了许多惊喜和方便,不断地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设计也不例外。时代的前进更迭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物质文明的富足繁盛,并未让人们满足于现状,人类总是无止境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贪婪的本性尽显无疑。因此,在商业化大行其道的现今社会,设计被错误地当成一种纯粹商业性的牟利手段,已经渐渐背离了它之所以产生的原始意义。设计被表面化的理解和过于功利的应用,显出一种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注重包含于设计之中的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并以此作为认知设计属性与成分的依据。
例如一些大的奢侈品牌通过各种媒体对我们的听觉视觉的充斥,使人们对那些所谓的香水、名表、名包等产生了欲望,这里不是说这些产品不好,相反地,这些国际品牌的产品通过人性的欲望,设计出来的东西极具诱惑力,使人们一看到就有一种想要消费的冲动,从而使一些根本承受不了它的价格的年轻人为了买到这些所谓的名品而饿肚子。当下商业化背景下的过度设计所表现出的偏失,刺激了不恰当的奢侈消费欲望,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这些应引起设计师良知的关注与反思。
四、当代设计师的职责
1、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设计是连接产品与人之间的纽带,它引导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变更,设计师对此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职责,引导人们建立合理、有序、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作为设计创造的主体,设计师的设计必须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设计师设计lunwen.1KEjian.com产品本身的同时也设计了人与人、人与产品的关系,设计师担负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责任,有责任改变人们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因此,设计的产品必须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设计师在每一次设计时,都要对其设计任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对于有损于社会利益的都应拒绝和反对;同时设计师不仅要面向市场更应关注社会,关注人们的真实需求,既维护自身的创造尊严又满足市场的需求。
2、设计以人为本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人,在设计中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思考,在产品设计考虑人的健康、安全,同时也包括适应人的心理、精神要求等等。从人出发体现服务于人的思想意识的需要,运用文化圈里人们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精神追求,来达到设计满足多数人的需求。
3、设计师与消费者
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已无所不在地冲击我们的生活,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为消费服务,设计以消费为向导。这就意味着设计师要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心理和需求。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引导消费时尚都应是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设计师应将产品纳入“人——产品——环境”系统,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柳冠中说:“我的口号是要设计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突飞猛进,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高质量、环保的、节能的产品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④
结语
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师是使设计作品发挥社会功用的决定性因素。为人类利益设计,这是设计师的根本要求,也是设计师崇高的社会责任,只有实现这个目标,设计师的设计才有意义,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设计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职业道德,在着手每个设计之前,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设计师应作有良心的设计以防止设计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人类的异化,使人类能健康、艺术地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刘清平:《情理利欲——大众审美中的文化反思》,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2
1.1质量影响因素多
设计、原材料、机械设备、水文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的选择、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劳务人员的素质等等,都对项目质量具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均可能引起质量问题。
1.2易发生错误判断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个分项、工序交接的情况,由此会产生出大量的中间产品和隐蔽性工程,若是质检工作不到位,当该工序完毕后,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1.3质量受工期的制约
几乎所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实体建成之后,都不能进行拆卸或是分解,即便在质量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质量问题,也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那样进行零件更换,而是只能通过返修的方法加以弥补。有些工程为了保证工期,检查出轻微的质量问题时,便不进行处理,由此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了隐患。
2施工单位项目质量管理的开展方法及效果
施工单位在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所谓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具体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以项目质量管理为核心,应用“过程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本着让客户满意和企业收益的原则,达到长期的、成功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施工中,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涉及如下几个环节:项目施工策划与决策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与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相比,全过程质量管理具有如下特点:将事后检验转变为事前预防,即从对结果的管理转变为对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将分散管理转变为全面综合管理;将以结果数值为中心转变为以过程控制为中心,围绕质量控制开展管理工作;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改善质量、提升质量。为了便于本文研究,下面以某工程实例为依托,对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具体运用及实际效果进行论述。该工程是一座综合楼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6871m2,高29.8m,地下1层,地上8层;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8级,防火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的总体目标为质量优良,全部竣工验收仅为一次,质量标准为合格率100%。为实现上述目标,决定在工程施工阶段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
2.1质量目标分解
依据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原则制定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目标,并对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整个工程项目分解为以下两个部分:即建筑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前者主要包括建筑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屋面、门窗、防水等工程;后者由电气、弱电、采暖通风、消防等构成。所有分部工程的质量目标均以优良水平为标准。
2.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按照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和人员管理结构的形成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架构,该体系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即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此外,按照本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需要,在开工前组建了QC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总工程师和生产经理担任,聘请监理工程师担任质量监督员。
2.3质量管理的实施
2.3.1质量策划与决策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小到我们每个人做事,大到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做事,都必须计划先行。根据本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首先要组织团队人员进行达到质量目标的策划工作。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确定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过程及质量控制点,确定材料采购的过程质量控制以及产品实验检验方法和一系列保证质量的措施、成品保护的措施、保证工期的措施等。质量计划应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过程控制,且应体现从资源投入到完成工程质量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要求。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报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2.3.2质控过程
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工程质量控制系统或过程符合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质量控制是从产品生产开始,直至完成全方位地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本工程的质控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艺方案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评定和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2.3.3质检验收
这是PDCA循环中的检查环节,主要作用是检查施工过程是否执行了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质检验收包括以下程序:各班组自检、分包负责人复查、总包检查验收、报送监理验收,质量合格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提出整改意见,实施整改后再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2.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4.1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要求,项目部将与工程相关的文件收集完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施工合同、图审后的施工图纸、规范、质量计划、管理办法等;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计量、测量、试验检验等计量器具的维修和校验。复核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水准点等测量控制点。
2.4.2材料控制
对工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在采购前,项目部组织进行供货方调查,选择有信誉保障的供货方;由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详细的材料计划,并给出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参数,采购人员按照上述内容与供货商联系,签订采购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材料进场前,由专门的质检人员联合现场监理工程师,依据采购合同及验收标准对材料进行质监验收,并按照规定要求取样复检,对不达标的材料进行退货处理,严禁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流入施工现场。
2.4.3施工方法控制
施工方案的编制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应当确保编制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艺上先进、措施上有效,便于操作,有利于质量的提升和进度的加快,从而节约施工成本。
2.4.4质量关键点的控制
在本工程中,质量关键点主要包括测量定位、地基基础施工、砌体工程、模板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焊接、内装、屋面防水、给排水及管道安装、电气线路等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由专业质量管理人员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对上述质量关键点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杜绝违规违章操作,避免返工重做的情况发生。
2.5成品保护措施
对成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是为减少或杜绝施工过程中对成品的破坏,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成品保护方案,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成品的交接与保护责任,确定成品保护方法;2)原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由施工单位进行统一采购,并由项目部负责保管,施工队主要负责对项目部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保管与使用;3)在装修过程中,由装饰队伍对自己专业的成品进行保护,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各类装饰保护小组分层分区设置保护人员,其他工种入户作业前,提交申请表,通过项目审批后,方可允许进入操作;4)项目经理在制定月度和季度计划时,按照开工时制定的总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避免工序交叉造成成品损坏。
3结语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3
近年来,在宣传商品及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现象较为突出,严重损害人民币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禁止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网络或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为加强对人民币管理,维护人民币形象和信誉,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维护人民币形象和信誉,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图样管理工作、打击违规使用人民币图样的违法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币、正确使用人民币图样的意识。
二、整治重点领域
祭祀用品集中的市场、祭祀用品专卖店、城郊结合部及公墓周边经营祭祀用品摊点、农村集镇等
三、整治时间
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6月1日-6月16日)。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召开专项整治小组沟通会,落实各部门专项整治责任,建立专项整治工作机制。
(二)展开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整治宣传(6月17-6月30)。在人流密集区、大型广场、社区等区域粘贴公告,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通过电子屏、宣传标语、宣传手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舆论声势氛围。
(三)开展前期排查(6月17日-6月30日)。人行县支行广泛发动金融机构积极提供线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各工商所进行摸排,形成摸排清单。人行县支行根据线索和清单筛选出可疑对象,作为整治初步对象
(四)集中整治(7月1日-7月12日)。一是现场走访祭祀用品比较集中的市场、商铺,对购销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冥币等商品的商家进行宣传教育,收缴、销毁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冥币等商品,并要求商家和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经销、购买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的冥币。二是进一步了解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商品的购销链条,掌握生产制造源头,加强对源头企业打击力度,对严重违法者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处罚。
(五)经验总结(7月13日-7月31日)。及时总结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相关商品的制售专项整治行动经验和不足,对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解决,逐步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专项整治小组。由人民银行**支行牵头,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对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制售相关产品企业或者商铺(摊点)进行联合执法。
(二)部门职责。人民银行**支行负责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专项整治方案制定,落实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整治公告、前期宣传以及整治过程的统筹协调工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各工商所摸排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商铺、企业,形成初步可疑清单。县公安局负责执法过程中因执法引起的维稳工作。
(三)强化组织协调。人行县支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县公安局加强沟通,适时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更好做好协调,发挥部门间合力,小组成员应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和协调。
人民银行**支行:**电话:**********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县公 安局:
中国人民银行**支行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生活化;幸福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体现为我关系,所表明的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概念,以客观对象的需求对人的需要满足来衡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关系中,客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主要是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广大受教育者及身处其中的个人和社会。因此,广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满足广大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效用,是作为客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教学活动同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狭义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和社会需要的效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第一要义,使发展承载了科学的内涵与人文意蕴,彰显了人文关怀的时代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核心价值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和核心价值。所以以人为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定位是必然的结果。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价值层面相契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关怀的基本价值,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就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教学问题。由于人文关怀内涵丰富,其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样,笔者认为应主要把握三大基本原则,才能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个性化原则是内容、生活化原则是核心、幸福化原则是目标。
1.个性化原则是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那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也就不例外,必须让它具有个性化。一切的管理条文、规章制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人格角度出发,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思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尊重个性至上,培养健全的人格至上,要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满意,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去发展自己,关怀他人,发挥潜能,超越自己,走向世界。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以社会法律为行为底线,以自己健全的人格为核心,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负责,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照顾自己,树立基本的、健康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基本的处世原则,克服缺点、发挥优点。当然,也应该容忍别人的缺点,给自己和别人提供发展的空间,使自己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2.生活化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核心,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高校的大学生活也不例外,这也是人的本质,只有把一切融入自己的生活,个人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必须生活化才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生命化。高校应当采取各种办法、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注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建设者。
3.幸福化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目的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归属和目标,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从某个层面来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幸福是需要教育的。以育人为崇高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在统一起来,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人文关怀教育的平台和着力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关怀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要把这三个基本原则贯彻下去,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人文关怀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发展
一、职业院校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是一种“职业行动”,是指对本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完整而且全面的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所以这种教学法也被人们称为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活动导向等。“它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行动中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身体力行获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在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质的转变。传统教学中,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能力与优劣,因此教师拼命灌输知识于学生,加上学生缺乏兴趣与激情,就产生了上述的学习“疲软”现象。在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相对独立、有选择地学习知识。教师的角色从“给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其工作重心不再是备课、灌输……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评价者。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并非意味着其在教学中价值的弱化,恰恰相反,转变后的教师角色在整个教学体系和学生心目中的作用更加重大。
“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以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在“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中“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付更多的责任,因此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代表了新世纪职教的主流思想,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适应这种发展的自主学习的需求,“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真实体现了这种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需求的结合点,顺应了市场与社会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行动导向为理念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群体,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们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不能将备课、上课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上,而是要重点考虑如何进行能力训练。那么能力目标的确定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最终达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就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升级,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寓教于做”重视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并要求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既学习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即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因此,倡导以行动导向为理念推进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院校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1.职业教育集体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从校长到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到每一个教师个人。每一位施教人员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院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支持教学发展,为其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出台相关的教学发展政策,提供相关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2.每一个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因为教师是直接承担教学发展的栋梁和支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特别需要教师能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以“行动导向”为理念地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教学内容,以自己的行动为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提高教师素质。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是要建设一批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课堂布控和专业角色执导能力,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上课只要求教师把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圆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行动导向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执导者、辅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明确,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训练。从“指导优先原则”向“建构与指导融合原则”转变,从“教师在课上流汗”向“学生在课上流汗、教师在课下流汗”转变。即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并要求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过程中、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即学习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即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从而让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教师完成任务,练出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成就感和自信。
2.教与学统一。目前状况下,多数老师的教案目标陈述的是“老师做些什么”,而不是“学生做些什么”,也就是只有教的方案,没有学的方案,这是需要改进的。教案与学案必须合一设计,但应以学生为主体, “怎么学”应与“怎么教”放在一起同步设计。按照“完整行动模式”组织教学,并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评估,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综合能力。
3.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现在提倡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是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放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时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上,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转到“学”的方面,从教学生“学会”,转移到教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4.组织形式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例如在教学中,一些学校变换学生的座位形式,由“秧田型”变化为“圆桌型”、“马蹄型”等,由全班划一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读读、圈圈、做做,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甚至走出课堂――这些都正好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通过这个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协商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等。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公开课
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在统一思想理念的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外聘人员入校宣传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摩行动导向教学视频课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试讲课、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同时可以给一部分教师进行教学录像,课后可以让教师自己对照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公开课,不但能更新教师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执教热情,使教师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担负起行动导向教学所要求的相关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它的目标是提高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在符合制度层面和组织层面的条件下,为设计的可行性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行动个体,即学生决定了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以前的主导地位,他们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温宝阳.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性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9(8)
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95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205- 01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方向探讨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信息只对本校的学生和教职人员开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使得图书馆的资源未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的同时也未产生任何经济效益。2002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四章“读者服务”第二十一条规定:“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面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以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随着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发展,图书馆藏中的期刊、文献和教材等都已经电子化,如果说允许社会人士进入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不便于学校图书馆的管理,那么书籍电子化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不需要再担心社会人士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扰乱学生清净的学习环境,或担心社会人士借阅图书后不归还图书等问题。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社会化发展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同时还能推动图书馆资源跟随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与时俱进,以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向社会化发展,学校在科研、教学的同时,利用其所有文献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 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途径
2.1 转变思想观念
陈旧的观念是阻碍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因素之一,事物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规律,思想和态度的转变是进步的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管理者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转变图书馆重藏轻用的理念,意识到信息的本质作用以及信息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的需求性是信息存在的价值。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信息除了使本校师生共享外,更需要开阔眼界,与其他高职院校和社会图书馆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使信息的流动实现社会化,加快新兴信息的产生和对陈旧知识的淘汰。同时,随着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开展,学校图书馆和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拓宽服务领域以及教师的科研领域,将被动封闭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开放式管理,使学校的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让学校的知识真正能够学有所用。
2.2 建设特殊数据库,参与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地方,因此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实效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和经费来源有限,使其图书馆等设施不够完善,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不足,而单靠图书馆馆藏纸质书籍并不能实现信息社会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将馆藏书籍电子化,电子资源无损耗和无复制限制,可以有效的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在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开展社会信息服务工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数据库,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馆藏情况和学校的专业特色、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特色数据库,并与其他院校和社会建立文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的。
2.3 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中的情况仍为少数,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给学生传递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陈旧,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所学知识不能迅速运用到企业当中,有些知识已经不适合企业当下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教学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不能较好地结合起来,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则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与相对应的企业联系,一方面开放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企业分享,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为其的发展提供信息导向;另一方面,教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研究课题,分析市场发展的方向,撰写新的研究文献,为企业提供研发的新型产品,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的应用型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互利共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