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 基础知识 解题思维能力 积极主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High Scor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Political Subjective Questions
TU Biyu[1][2], ZHANG Shengkuan[3]
([1]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2]Chizhou No.3 Middle School, Chizhou, Anhui 247000;
[3]Xinghuachun Middle School, Chizhou, Anhui 247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increase points on subjective questions and it interprets this view from teacher and student. Finally, it confirms that student should digest external knowledge and change it into self internal ability. It regards that increasing points on subjective questions should focus on more practices, good knowledge base and management of skills.
Key wordsbasic knowledge; problem solving and thinking ability; active and initiative
历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都具有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等特点,在考查学生基础的同时,更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①高考政治主观题在高考试卷当中所占的分值较大,要想高考考得好,主观题上得多拿分。但政治主观题一直是政治得高分的“软肋”,学生的失分基本都在主观题上,怎么样才能答好主观题,取得高分,一直是我们老师和学生十分关心的。
1 学生解答政治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导致知识点定位不准确,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党的有关知识,学生却答成政府的有关知识;题目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学生却答成唯物论或辩证法的知识。(2)答题不够规范,导致文字表述缺乏条理性、准确性、完整性。即使知识点定位准确,但答案要点没有使用规范性的政治学术语,使得文字表述缺乏准确性;答案没有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使得文字表述缺乏条理性;答案没有将知识要点与材料进行结合,使得文字表述缺乏完整性。
2 学生解答政治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2.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观点、基本方法等)的掌握存在识记不全面、不准确,理解缺乏层次性、系统性等问题。基础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在解题时很难进行准确的知识定位, 往往无所适从,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作答,结果只能是答非所问,离题万里;即使知识定位准确,但由于对基础知识识记的不清,在解题分析时很难使用政治学专业术语,答案表述必然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解题思维能力比较弱和解题技巧欠缺
很多学生害怕做主观题,不愿思考,平时做政治试题,只是把客观题做一下,主观题直接抄答案或者根本不做,由于缺乏必要的习题训练,解题思维能力自然比较弱,更谈不上有什么解题技巧。在考试中就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审题不清造成答非所问,答案组织不规范,知识点的简单堆砌忽略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卷面不工整等等,从而导致政治主观题失分现象严重。
3 政治主观性试题如何得高分
3.1 教师要“引导好”
3.1.1 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是答好主观题的前提条件。首先,使学生从微观上必须熟记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易混淆的知识作比较,通过反复强调帮助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区别,如经济生活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知识和党的知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使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相通之处,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解题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答案的完整性。
3.1.2 注重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解题思维能力和技巧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中要注重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和技巧。巧妙运用好教材中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如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消费结构处有一幅反映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的示意图,课堂上我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怎么样去读懂图示(读标题、年代、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最后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得出示意图所反映的内容。这一过程不仅教了学生解图表类型主观题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2)筛选出典型试题分析讲解,通过练习考试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及解题技巧。教师通过大量做题从题海中筛选出典型试题,最好是近几年全国和各地市高考试题,选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审题(分范围、定理论、看指向),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探究材料的主旨和出题者的意图),从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句并锁定答题原理),规范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答案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要求学生要做到规范答题:①规范地使用政治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②规范答题逻辑:要防止答题组织混乱,条理不清,答不到要点,甚至出现前后互相矛盾的现象。③规范答题格式,分要点书写。④规范答题区域,书写清楚、工整,避免错别字。
试题分析评讲的过程中,首先,明确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并且将答案落实到教材对应的章节;其次,要尽可能地将主观题的题型做个归类,并将各类设问的基本要求与答题思路进行总结,让学生有章可寻;最后,要指出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不规范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对学生的答题亮点和每一次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做主观题的自信心。③
3.2 学生要“做得好”
3.2.1 多记多练,夯实知识基础
如何将老师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库”,能够随时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还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识记理解,多练习运用,以练促记,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首先,对照《考试大纲》和每年的《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按照考查的要求都找出来,区别对待,逐个消化。明确哪些知识点需要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运用,根据考试的考查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选取相关习题,通过习题强化对知识要点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一定要弄懂弄透,不能留下任何知识死角(需要注意分清哪些知识点在主观题中经常考到,将识记和理解的重点放在上面)。其次,考生在明确各考点的基础上,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如《经济生活》以“消费、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模块构建基本框架;《文化生活》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就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为知识框架;《政治生活》就以“公民的基本知识,政府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知识,民族的基本知识,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组成知识架构。同时对每一模块里面知识点的构架也要十分清楚,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含义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最后,学生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将每一单元和每一课知识框架结构列出来,从整体上比较清晰的把握主干知识,并标出重点、难点和理解的误区,选取典型主观试题,将参考答案和教材中的知识点作对照,从而明确牢固识记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复习,将内涵丰富的知识浓缩为知识点并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体系,真正能达到调遣知识运用自如的境界。
要做好高中政治的主观题,学生平时要在注重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对一年来的国内外主要时政热点要有所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3.2.2 练多思,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和技巧
首先,学生应克服思维的惰性,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习题。在老师教授的解题方法的指导下,充分调动思维,主动积极思考,多做多练,自觉养成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和技巧。
其次,学生应注重总结反思。这一环节是提高解题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学生要主动积极参与,反思错题和答案,明确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失误的根源,以促进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
(1)反思参考答案,学习其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化的模式,明确把握教材中应准确无误识记的要点。同时要将参考答案与自己做的答案作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点如答题模式规范等,要继续发扬 ,并增强做好主观题的信心;对于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应在思考中加以改进, 争取在下次练习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④
(2)反思错题,包括以下内容:错误的原因分析(试题解读有误、获取材料信息有误、知识点遗忘或遗漏等原因)、所考查知识点或知识框架、解题的一般规律总结。学生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和分析,检视自己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思维方法上的偏差、知识上的漏洞、解题规范上的疏忽等,对于错误的集中之处,应有目的地精选一些练习,进行矫正性的重点训练,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取得高分。
总之,政治主观题要取得高分,教师既要“引导好”,学生更要“做的好”,学生要主动去反思与领悟,将这些外在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获得高分。
注释
①安徽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教育科学研究院编.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合肥:黄山书社,2011.2.
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准确理解 注重方法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6-01
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知识点布局相对合理,尤其是对重要知识点考查比较到位,主观性试题涉及《经济生活》考点主要有:汇率变动及其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我国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的作用等;涉及《政治生活》主要考查以下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政府的工作原则、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等;《文化生活》主要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虽然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试题的灵活性很强,综合性很高,想得高分不很容易,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准确理解,灵活运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主要考查政治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是与时事热点有密切联系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全面把握主干知识,做到了然于胸。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又特别强调能力考查,在答题时考生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才能扣准考题,高效作答。
先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4(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两类企业各自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由于试题涉及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能够自然想到“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这一知识点。但直接写出三大要素只能得到部分分数,必须结合材料细化知识、活用考点,才能分析到位。对于“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联系材料后可以将战略落实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将企业转型为“对外投资型企业”;对于“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要充分理解信誉和形象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树立,便可写出“增强品牌意识”。
其次,对于“出口贸易型企业”,根据材料一的结论比较容易分析出对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不利于商品出口。其中,“价格上升”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出这一点就可以基本确定所需运用的考点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但将“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三点内容和盘托出很难得分,因为答题必须结合材料,这样就必然要求将所用知识点灵活处理。对于“调节生产”这点不能仅仅说出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这种措施只会减少影响,但取法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结合材料,比较一下“出口贸易型企业”和“对外投资型企业”,就可以想到“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等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措施可以转化风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点也不可泛泛而谈,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深层分析,便可得出结论如下: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于“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点,要着重在“高质量”三个字上下功夫,因为出口贸易已经堵了出路,只能通过提高质量解决问题,再联系第四单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于是便有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注重方法,全面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容易出现简单作答,蜻蜓点水的情况。其实简答题不能顾名思义,以为就是“简单作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题的片面性。认真结合材料分析,按照解题方法缜密思考,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误。
再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5(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本题的得分率可能不会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解题中分析不够全面。此题属于“措施”类设问,“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但此类设问又是灵活多样的,从设问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是间接的,即让学生给有关主体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措施”类设问的解答,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下四个角度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是审清设问,明确角度。二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四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解答本题时,审清设问,明确角度很容易做到,但从试题设问看,很难直接找到相应的课本知识,只有通过结合材料,审清题意,针对性地获取材料信息,弄清主体后才能落笔。再读材料发现,本题中使用微博的是政府和公民,于是围绕政府便可想到:宗旨和工作原则、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监督等;围绕公民可想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等,至此答案全面得出。
三、注重综合,触类旁通
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必须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综合把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而通过获取和解读信息对知识进行筛选,再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
最后主要以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7、T35为例,说明知识的综合性。T35(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考虑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等观点,评析观点时使用最多的是矛盾观,这样就要求再次缩小范围,重点对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三个原理或方法论。当试题涉及“解决问题”时一般使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设问是“评析”,于是舍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论的原理依据范畴更大,针对性不强,也可排除;恰好试题涉及的是“分析问题”,最后确定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上述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单元内部,这是一种范围较小的综合。
T37(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此题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第二单元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上述内容显然体现了模块的内部综合,这对学生的要求极高。
还有一种最大的综合就是模块之间的综合,以T37(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整合知识,形成知识锁链,达到触类旁通,增强解题的全面性,提高解题实效性。
参考文献: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3
1.学科内教材内容的整合
(1)框题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课本内容,敢于调整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大胆调整,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关于世界关的学说》这一框题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个先后秩序的小调整:课本原来先介绍什么是世界观,然后是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但我教学中是介绍完世界观后,接着讲授什么是方法论,顺势也把“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讲了。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不可分。回头再讲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讲清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观点就自然水落石出,非常清晰了。另外,这节课对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作了个小调整:先介绍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对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然后再讲授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和反思,因而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另教材中部分哲学原理与相应方法论并不对应,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应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如教材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它们有自己相应的方法论。在这节课,我是做了调整和补充: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对应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讲,然后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抓本质,不可忽视支流,最后才讲两点论和重点论。因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2)框题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以生活逻辑为主取代过去的理论逻辑为主,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按要求认真落实。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要灵活处理好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框题内容偏多,一课时讲不完;有的上一框题的部分内容与下一框题的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此时我觉得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在《第九课 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两个问题,一是矛盾的同一必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偏多,一课时难以完成。同时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讲,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则单独用一课时讲。
(3)课与课之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视教材为学习资料,在遵循教材处理“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的总原则前提下,主张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此,我在重新审视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讲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们教材没有在这里介绍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因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作了处理,就是把第四课第一框题中“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内容提前到这课来讲。通过列举“水果和苹果、香蕉、西瓜”、“动物和猫、狗、牛羊”等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哲学抽象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这一处理,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形象、生动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科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科际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利用政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密切关联来提高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语文知识,如经常使用文学修辞语言,有利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如我讲到崇高理想的作用时,用“指南针”“发动机”“风帆”“灯塔”“路标”来形容,这是比喻法。讲“理想”时,我针对班上少数同学提出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我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在教学中,若能适度加入唐诗、宋词、文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文学鉴赏,并把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能提高审美情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研究
情境创设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很多有效的辅助,在多样化且趣味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下同样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大家更主动的开展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究。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教学知识点的领会,这同样是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推进。
一、趣味性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形式非常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教学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趣味性情境创设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在很多情况下趣味化的情境同样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大家只有对于某个问题或者某些知识点存在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们才会更积极的开展对于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也是趣味化的数学情境能够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的依据所在。教师要把握趣味化的情境创设的这一特征,可以更多的将知识点融于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中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有趣的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为后续知识点的教学提供铺垫。这些都是非常灵活的情境创设的方式,也能够很好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应用。
在“函数”的教学中,我给学生们创设了如下情境: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学生们对于这个趣味化的小故事都听的非常投入,大家都完全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同时,对于之所以会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也充满了好奇。随后我告诉大家,这个“不解之谜”最后被挪威的一位生物学家得以解答,他用到的正是函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会开展对于函数的学习,并且让大家来一起体会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说到这里大家都立刻专注起来,不仅对于本节课将要讲到的内容充满了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集中。这充分显现了趣味化的数学情境对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二、阶梯式情境创设
很多时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大家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教师会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循序渐进的开展课堂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高中数学中的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太容易理解,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想要深化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领会,这需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阶梯式的数学情境则能够非常好的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逐渐将学生们引入教学主题中,同时,这种问题的分解与逐层深入也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大家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牢固。
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图略),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这是非常典型的阶梯式的数学情境,三个问题不仅在难度上层层递进,问题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促进大家对于等差数列的理解与体会。
三、矛盾式情境创设
矛盾式情境创设也是一种很好情境创设的形式,借助这种教学方式同样能够很好的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辅助作用。学生们通常习惯了正向思考,习惯了线性思维,当有些问题的出现极大的挑战了学生的固有思维与已有的知识体系时,这不仅会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对于这些问题的剖析也能够极大的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领会。这是矛盾式数学情境的显著优越性所在,对于这种数学情境的合理利用同样能够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提供推动作用。
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数学情境: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数学 实效性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71-02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职学生基础不牢,授课难度大;缺乏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的数学对象缺乏深入认识,数学水平发展在初中阶段存在严重的缺憾,影响了升入中职的数学学习,给教师传授新知识时带来困难。其次,中职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在数学学习的几个基本学习环节中――预习、听课、课后复习、作业、测试,中职学生大都只停留在听课这个层面,而且听课浮于形式和表面。再次,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易被无关事物分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是相对优秀的学生也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易被无关事物干扰;学习动机不强,不能把学习看成‘种精神的追求和享受,更不能认识到学习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需素质。中职生对数学学习,只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反映在教学上,就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新旧知识点的矛盾,表现在如伺弥补旧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知识的矛盾;二是短暂的教学学习注意力与授课内容的客观性矛盾;三是教材的编排与学生认知方式上的矛盾,教材的编排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进行改正和弥补。
二、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矛盾,笔者认为在数学课的讲授中,教师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应凝结在着力于把教材改造成为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上,教师的自信应该是基于对学生认知方式全面了解的白信,即全面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接受方式、注意特点等。因此,对教材的创造性应用成为必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态来整合教材、运用教材、分析教材,从而达到理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弥补不足;全面分析方法、技能,作好铺垫,准备应用;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水平,准备好节奏缓急;全面分析学生的能力结构,准备好问题的呈现方式和程序,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能,并且张弛有度,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三、实施要领
1.知识性补偿。如果数学过程中碰到学生存在旧知识的缺陷应及时进行弥补。
例1:画出不等式2x-y+l>0表示的区域。与这个题目直接关联的知识点就是授课内容中区域的表示法,然而中职学生连直线的画法都不会。因此,它隐含着直线的画法这样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宜及时进行复习。
例2:求直线y=x+4与抛物线y―2x-的交点。不分析的话,这个题目非常简单,求交点就是求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的解,然而这个题目隐含着二元方程组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能就有两个漏洞,因而宜将解法复习铺垫进行详细讲解。中职学生由于基础不牢,数学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漏洞,教师在授课进程中应全面分析知识点,弥补欠缺的知识,为教学作好铺垫。
2.技能性补偿。如果数学过程中碰到学生数学技能上的缺憾应及时进行弥补。
例3:求f(x)(
)的定义域。
这个题目的定义域可以根据根式形式和分式形式的定义 域特征马上写出来,即(
)但是其中包含着分式不等式解法这样一个技能,这对中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数学中应认真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技能。
3.课程授课程式。课程授课按照什么样的程式进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证明,在教学实践中按照下列程式较为有效:问题中心――解决过程――结论、定理――应用。例如,人教版数学第二册§8.3直线的点向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板书问题中心:求过已知点Po(xo,yo)且与非零向量=(V1,V2)平行的直线P的方程。通过画图,讨论这直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接着写出求解过程,最后结论与应用。这种程式的好处是中心明确,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弥补学生听觉感观能力的不足,并且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的探究过程。又如,人教版第二册数学§8.9圆的方程这‘节,可以先板书问题中心:如何求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然后,按照推导过程――写出标准方程形式――应用与作业的思路教学。
四、板书上的圆圈法
“圆圈法”就是在黑板上画圆圈来填充缺憾知识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而不影响板书的整体布局。它灵活机动,可以如影随形,不干扰宏观思路,学生易知晓其地位。因此,能随时采用与更新,可以增强授课的分析效果。
五、实践中的反思
采用分析程式授课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数学欣赏能力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教师只要恰当地加以培养,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美;其次,基于中职学生基础不牢,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反复中提高,要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再次,基于中职学生认知方式的特点,教师可以着重于数学的技术层面,分析教材教法来达到数学效果。当然分析程式授课也有局限性:中职学生‘般基础较差不牢,兴趣不稳定,注意力不持久:实施过程中往往时间浪费较多,造成课堂容量不足;本方法仅限于数学技术层面,而学生的学习是各种因素的系统作用达成的。
事实说明,上述方法对于学生普遍形成数学基本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基本的数学感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矛盾观的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学政治课教学,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政治课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大有加强的必要。高中阶段正是处于高考的关口,是学业甚至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并且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很多学科在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那么我们的政治教学是不是也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呢?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第一线工作已经多年,就现今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创新呢?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一、突破旧方法,推陈出新
多年来,我们的政治教学始终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后,课业压力大,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多,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知识点,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尤其是高三,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知识把学生裹的严严实实的,而不是学生充分的掌握了知识。长久下来,那些来不及理解的知识还没等到被消化,学生就已经被落下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旧方法,就观念,推陈出新。
(1)这种新首先就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新颖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大量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及时的吸收,很容易就会被落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学生学习的状况是怎样的,对当天学习的知识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课下有没有及时的复习,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的。
(2)要真正做到求新,还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实现教材的求新。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和现实相结合,和时政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去关注新发生的事件,把这些事件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比如,哲学是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单纯的去讲哲学,讲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是很晦涩,而且难理解的。但如果和实际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对这些难懂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如对社会上新发生的事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讨论的形式,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什么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求新,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更多的和社会现状,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这里一方面是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踏实的进行,要按照一定的安排,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也指我们的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住那些基础的知识点,要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胜。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安排进行。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很多老师,今天发现学生这方面有问题了,就多加几堂课,明天发现那方面差了,又加几堂课,这样就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很多内容没有讲到,自然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授课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课程有所安排,把学生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提前预留时间,各方面实现互相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于政治考察方式不同,历史可能更注重史实,地理可能更注重计算,而我们的政治最注重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对知识点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来分析各种问题和社会现状。因此,我们对政治的考察通常通过材料分析以及论述的形式来进行,但这恰恰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我们有很多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也不错,但就是答材料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点上。老师们都知道,这就是考试大忌,无论写多少,只要分析不到点上,就没有分。对于这样的现象,光靠背是解决不了的,重要的还在理解。要从知识点的根本出发,在学的时候就应该和相应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遇到考题,从问题本身出发,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整个过程是怎样的,结果又是什么,它对应是哪个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实现稳中求胜。
三、培养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能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我们要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就要往“深”里下功夫,挖掘学生的潜能。
(1)我们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问题本身进行讲解。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旧的事物已经消失,新的事物也在源源不断的出现。而我们政治所讲的知识点,如唯物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等,都是事物变化之外的根本东西,是一切变化的源头,是真理。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深入的挖掘这些内涵,学生就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我们的政治教学也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课本上,应该对课外知识以及原理有更多的认识。这种广度的扩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现有知识,更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想扩展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但对于这方面,我们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毕竟高中的课程繁忙,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也不同。但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如果学生有这样的潜质和意向,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他们进步,给他们创造条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我有一个学生,对于哲学十分感兴趣,我向她推荐了几本哲学著作,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作品对于高中生有些许难度,但她很喜欢。实际上,从不懂走向懂,从完全看不明白到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也是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步。
教育理念以及各种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实现政治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政治教师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本身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东伟.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