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等。目前的课程学习,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本文认为,基于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上进行信息技术的作品创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应用和生成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选修部分有五个模块,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因此,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以计算机技术训练为目的的初级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阶段。关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外,我国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比较权威的主要是钟志贤教授的研究。钟志贤教授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及其培养做了系统、完整的论述[1]。他认为,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它主要是指发生在高层次认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动。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指的是诸如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认知水平的能力。高阶能力则是完成复杂任务、解决劣构问题的重要能力。它主要指“适应信息知识时代和个人发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他认为高阶思维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因此,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通过鼓励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作品,生成一系列学习资源,通过学生对资源的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应用探索
1.将生成性学习资源支撑合作、探究。
高阶学习具有五方面的特性,分别为主动的(积极/自觉)、建构的(阐释/反思)、有意图的(反思/调节)、真实的(复杂/情境化)、合作的(协作/交流)。这五个特性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如图 1所示[2]。要想有效支撑学生的高阶学习,就应该借助数字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复杂情境,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其资源的生成,促使学生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表述思想,进行反思,将生成性问题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从而进行意义的建构,达到有效的学习。例如,学生利用结合研究性学习主题活动制作《我们一起低碳》的主题网页。在网页制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录一系列生成性资源,包括:(1)对低碳的认知过程。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低碳现象进行记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关注社会和自然、过程和成果的意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对低碳的要求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健康、鲜明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其良好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态度与方法的形成。(2)要求学生对生活耗能作比较,突出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整个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成开展,该部分重点体现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学习的过程与成果。(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学生记录一系列低碳生活的金点子,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实事做起的思想和作风。(4)用视频短片、照片、音频和文字记录身边人或社区群从实行低碳的点点滴滴,生成一系列素材资源。该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的凡人琐事中发现闪光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5)我们与社区居委一起行动。以多种媒体结合的形式,记录我们与社区居委一起的行动,发出我们的倡议,形成我们的认识与结论。该部分重点培养学生与世界和谐、友好共处和关爱他人的道德修养。整个研究学习活动过程,学生们生成的系列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支撑合作、探究的,便于学生们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进行高阶学习,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
2.将探索资源转化为创作作品,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们基于研究性学习,所生成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需要利用所习得的技术工具来进行作品的创作,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高阶水平要求是一致的,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及对应的学习目标和掌握的高阶水平要求[3]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要经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工具的选择,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作品的等等。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展开,体现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与他人的协作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向高位发展,达成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例如,基于研究性学习资源的网页创作。网页是由信息节点、信息链和信息网构成的非线性超文本数字化信息载体。在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课堂中,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有关网页制作等信息技术的操作技巧,并分别运用有关多媒体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将生成的学习资源,围绕各自的主题构想进行设计创作。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制作过程,如首页的新颖性,构图的合理性、结构的清晰性、界面的友好性、资源的共享性、音乐的感染性……。又如,基于蒙太奇的电脑多媒体动画创作。基于蒙太奇的电脑多媒体动画创作,是利用计算机创作的集文学创作、绘画艺术及视听觉艺术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技术,构思生活中的完整故事情节,结合计算机绘制出来的人物、场景等生成性资源,使用电影语言的蒙太奇技术进行故事的叙述、动感镜头的连接和多媒体的效果渲染,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作品。
3.共享作品成果资源,在交流中发展学生能力。
每个作品完成阶段,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搭建平台,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共享交流。首先依托专题网站,将全班同学的成果资源进行开放共享。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个作品向全班展示介绍,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展示介绍的过程中,同学通过自我分析,找出各自的差距,并捕捉创意等。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捕捉,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学生利用所习得的技术工具来进行作品创作, 是促使学生将探索资源转化为创作作品成果,并作为主体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是学生结合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展开的,一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技术而进行了照葫芦画瓢的局限性,促进了学生利用资源学习发展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了系列原创的或经过学生改造的学习资源,包括:从学习实践中反映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资源;从生活实践中关心身边人与事的资源;从社会实践中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资源等等,突出了学生的实践创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高阶思维,从而培养起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加强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以后学习更复杂的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呢?在这里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结合身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数学意识。如,一年级反映本班男女生人数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有男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全班有多少人?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应用题就在身边,与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联系着,数学并不神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脑、口、手并用,充分利用线段图,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儿童的认识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画线段图是帮助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抓住其本质特征的重要方法。
如:大鸡12只,比小鸡少4只,小鸡有多少只?
教学时,通过老师画图,学生说图,说出每条线段的数量关系,或老师说出数量关系,学生画图。
通过图示,使学生直观地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克服了学生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脑、口、手并用,数形结合教学,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架起了桥梁。
三、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建立问题概念,弄清数量关系,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或者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这样,小学生通过认识数形的直观思维能力,必须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主要可分两步进行。
1.只给条件,补充问题,编成实际问题
如: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早操,男同学有100人,女同学有50人,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能补充多少问题编成应用题就补充多少?并计算出结果来。这类题目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思路。学生思维活跃,争相补充:
①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做早操?(200+50=150人)
②做早操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150-100=50人)
③做早操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100-50=50人)
④做早操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100÷50=2)
2.只给出数字和问题,编成完整的实际问题
如:根据20、10这两个数字, ,求一共种了多少棵
树?这类题目的训练,是使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发问,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再补充条件进行计算,是促进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可以补充以下几个条件:
①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和10棵桃树。(20+10=30)
②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排树,每排10棵。(20×10=200棵)
③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比松树多10
棵。(20+10+20=50棵)
④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比松树少10棵。(20-10+20=30棵)
⑤同学们在上种了20棵松树,比桃树多(少)种10棵。
(20-10+20=30棵或20+10+20=50棵)
⑥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0倍。(20+20×10=220棵)
通过以上练习,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儿童的思维能力得以逐步形成。儿童思维发展出现了一次飞跃。这是为以后学习解答更复杂实际问题作准备的重要环节,对解答实际问题也就不再感到特别困难了。
实践证明,按上述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必须力求做到激发兴趣,图文对照,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都会不断提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英语解题能力;元认知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提高解题的思维技巧。也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拥有根据自己的特点确立、选择、改进和调试正确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元认知能力。实验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对于达成有效的教学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evell)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的认知和监控。实际上,元认知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在基础知识水平相同、学习能力不同的两类学生之间,造成他们学习能力差异的原因是元认知水平的不一致。在元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上,元认知水平越高,则其学业成绩越好。由此推理,如果帮助学生提高其元认知水平,则可以使其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其学习能力、解题思维技能必定也会有所提高。
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1.自我提问、自我反思法
学会自我提问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自我反思法就是让学生在难题、错题及一切问题前提高自我观察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及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笔者自从从事英语教育以来,要求并监督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即写出正确做题的思路。很明显,认真进行反思的学生解题能力自然而然就慢慢提高了。
2.知识传授、授之以渔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英语知识无穷无尽,花多少时间才能给学生教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多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知识传授法就是不同于以上训练的另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转化成为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自我学习效果。
四、解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实现提高英语解题思维技能的目标
1.分析能力——即将复杂信息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以便于识别和分类的能力
做每一道英语题目,都应该有分析的能力,例如英语阅读理解分析,翻译句子分析,写作分析。而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句子分析能力。所以对教师来说,提高学生长难句分析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学生平时背了不少英语单词和短语,但遇到长句时,就茫然不知所云了,主要原因是对句子结构分析不透,找不出句子的主干,分不清分句间的关系。有些题目,语句较长,看上去复杂,但结构并不复杂,学生对这类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技巧,形成连贯的语义理解。其基本应对策略是“抓主干”(主、谓、宾),“把握重心”(中心词句),再对枝叶部分(从句及其他修饰成分)或并列结构进行理解。
2.有重点地浏览、抓关键词能力——挑选出相关或重要的信息而不会被无关和次要的信息所迷惑的能力
不少学生拿到题目后喜欢看到一半便自以为是写上答案。但现在的题目往往陷阱较多,如果不仔细研究题目,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应该有抓重点浏览题目,抓关键词的习惯,不能盲目答题。
3.比较性分析能力——从几个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和比较信息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这一点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体现得尤为突出。学生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排除干扰,不只看表面,要仔细分析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对答案进行逐个筛选。例如下题:
She was going to arrive in Shenyang _______Tuesday,but she didn’t reach Jinzhou ____ Wednesday.
A. on, on B. on, before C. on, after D. on, until
有些同学一看题目就立刻选A做答案,其实只要我们前后比较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后半句是not…until句式,所以此题答案应选D。
4.归纳能力——按照属性,如英语语法规则,不同词性或各种句型等,具有辨别和归纳新信息的能力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只有对所学知识经常复习巩固,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建构,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并灵活运用到各类题目中。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5.高级认知能力——把复杂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和长时记忆的能力
这一点在做完形填空时运用特别多。完形填空类考题是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题型,它既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句法、习惯用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所以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因而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娴熟扎实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行逻辑判断及推理,对题目信息进行整合、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锻炼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
6.敏锐洞察能力——弄清认知结构间的区别(包括新旧信息)和避免混淆或重复的能力
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重点是做英语题目的关键。有的学生做题不会动脑,缺少洞察力。不会考虑为什么会出这个题目,此题的考点是什么,是语法现象、某一句型词组还是词性的问题?很多学生觉得做选择题简单,但是做改错题就有点无从下手了,原因就是看不出错误。提高洞察能力需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还得加上平时的磨炼。
7.容忍能力——监控、改进思维和应付模糊或不清的信息而不会感到挫败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活动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不确定的或者有疑惑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或自己的错误,有些学生能保持一种容忍的心态,并且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反之,有些人则感到焦虑、不安和烦恼,学习会显得越来越挫败。
鼓励学生使用这些以及其他一些技能去解决新问题或者检测是否有犯错误的地方,这样会有助于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高阶学习;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29-05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与积累,更关注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学习方式的完善。高阶思维能力正是在审度当今知识时代特点和综合把握人才素质结构变化研究的基础上被提了出来。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尤其是符合当今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高阶学习
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解,影响较大的是本杰明・布鲁姆(Bloom,1956)及罗伯特・加涅(Gagne,1985)等人的学习理论。其中,Bloom等人(2001)对认知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他们把认知发展水平按层级秩序分为六个层级: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意义和行为特征(具体可见表1),在这些水平层级中,分析、评价和创新类教育目标指向高阶思维,即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发展这些层级目标,往往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国内学者钟志贤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将高阶思维能力定义为“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并结合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分析将其分为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种能力。与此同时,他指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高阶学习支持,而高阶学习是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平台或途径。
所谓“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主要包含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五个特性。这五个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的、共生的,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那些能融合各种基本特性的学习活动,要比那些孤立运用某个特性的学习活动,更能产生较好的高阶学习效果。此外,在这五个特性中,除了“真实的”这一特性是针对教师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来说之外,其他四个特性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之,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根本的途径就是支持学习者进行高阶学习,为此,师生双方都要努力使得教与学过程中体现出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信息技术应用也应促进教与学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这五个特性。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下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来说,高阶学习五大特性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体现程度可以作为一条主线。
二、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初中数学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方案设计、信息技术平台及支撑资源的选择、教学实施及评价的主体,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其中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可操作,教学资源是否充分、适切、教学情境是否真实往往决定了最后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终极价值追求,其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有效程度的最好标准,也是保障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本文将结合高阶学习五个特性和数学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外显特征,从教和学两条线对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初中数学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教师教学方面的应用特点
为了有效支持学生的高阶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还需要在教学实施时贯彻好教学设计预案,并具备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在信息化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了解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见表1),并有意识地设置分析、评价、创新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应注重围绕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准确定位和发挥诸要素的角色和效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学习情境创设、评价反思、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其后的课堂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其中,在学习情境创设方面应体现高阶学习的“真实的”这一特性。这主要是由于高阶学习的任务是复杂的和劣构的,只有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才能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学,并将其所学有效地迁移到新情境之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对解决复杂、劣构问题的兴趣。具体来说,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应满足以下特点:
(1)自然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可以将知识点包含在日常的生活事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现象和规律,从而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设计“轴对称”一节时,可以事先收集一些诸如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在课堂实施时投影出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产生直观的认识。
(2)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故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突出趣味性,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完善人格。为此,用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灌输模式是必要的,例如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城市交通的调查探究,在采集了大量相关数据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来帮助自己得出探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
(3)信息丰富、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为此教师需要提供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支架,以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同时应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相关资源。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几何画板”软件,并告知该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其在该学习平台上制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主动探究逐步加深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探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两短边平方和与最长边平方的关系。
在教学实施阶段,可以观察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否真正符合了以上特点,以及教学设计中拟定的技术利用点是否都有
信息化资源支持,并较好达成预设目标。当然,如果教师还能熟练驾驭信息技术并有效地指导、启发、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将使信息化资源等因素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特点
高阶学了要求学习情境是真实的之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的、意图的、合作的和建构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特点如下。
(1)主动参与方面
所谓“主动”有两层含义:①不靠外力促进而自动,发自内心的;②能够由自己把握,有目标有想法,掌握主动权。高阶学习应是学生自身有进行某方面学习的需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负责。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应是学生喜欢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从而一旦开始学习,就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解,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操作学习对象(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能用到的几何画板、三维图形软件等),与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和提供的学习资源产生互动;学习遇到困难或者老师提问时,可以分别通过相关平台的提问功能和发帖、留言等各种交流工具,或者主动举手示意的方式,积极主动发表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见解。
(2)目标导向方面
高阶学习的意图特性要求学习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开展学习,即一切努力都是围绕某一目标而进行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监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进一步来说,就是它会不时地检查实现目标的情况,一旦发现表现与目标不一致,就会对学习策略等进行检讨、反省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2)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善于运用各种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学习资源,并能够评估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不会不经思考地附和他人的意见,并能综合运用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互动合作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或任务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是学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更好、更快解决复杂和劣构问题的同时,也能收获人际交流等各种能力。笔者认为,无论是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还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小组讨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应有如下表现:①有兴趣与他人合作;②合作过程中能及时、积极地表达观点,并有独到见解;③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反思,愿意提供反馈信息;④最后能在有多种合情思路的情况下,对小组内产生的各种思路、方法、策略进行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方法或结论。当然,对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会显得更为突出,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利用聊天室、QQ、MSN、BBS、Blog等交流观点;可以访问校园网及Internet,从中搜寻各方面的资料;将小组研究的成果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开展深层的自评和互评等。
(4)经验建构方面
所谓“建构”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反思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粘贴、复制,在脑海中生成意义,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在具体学习时可围绕一个数学问题通过网络收集的方式提取有关素材,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等方式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最后归纳、综合甚至创新,实现意义建构。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有着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独特思想以及对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的特殊要求,使得高阶思维能力在经验建构时有着独特的外显特征:
①思维的起点灵活,能从与问题相关的各种角度和方向去考虑,达到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这些方法在质上是各不相同的;
②心理转向比较容易,从正向思维转为反向思维时表现自如,特别是对概念的正反关系的认识,公式的正反运用,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上;
③不受常规思路的限制与束缚,富于联想,在解题时主动联系数学的不同分支、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从中提炼数学问题。将抽象的问题化为数学模型,进而产生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设计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见表2)。
1.维度的划分
基于对本文第二部分的认识,该评价标准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考察,并确立了“教”和“学”两个维度。对于“教”,一级指标主要考察教学前的教学设计情况和课堂实施情况,旨在考察教师有没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以及为此在课前的准备情况和课中的实施情况;对于“学”,一级指标考查学生学习过程是否体现高阶学习的特点。
2.指标项的确定
教师部分,教学设计考察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项。“教学目标”侧重看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模块是否包含了分析、评价、创新之类的字眼,考察教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或潜意识里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向;“教学过程”考察是否设置了有助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环节,例如互动合作、综合练习和反思评价等。教学过程实施部分侧重考察教学设计预设环节是否较好完成,考虑不同模式有着不同的教学流程,而无论什么环节都会不同程度涉及学习情境的创设和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因此设置了“学习情境创设水平”和“教学资源支持水平”两项指标。学生部分,依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研究将“主动参与程度”、“目标导向程度”、“互动合作程度”和“经验建构程度”作为了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期望标准从每一方面下的具体分析中获取。
3.权重分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有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专家法等,由于本研究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怎样的课堂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权重的作用则在于使教师明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笔者最终确定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专家法。
具体来说,由包含教育技术专业教授及讲师、硕士研究生及中学老师等在内的10人组成的专家组,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核心领域专家数据为主要参考的原则,最终得出了两个维度及其各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详见表2。
,是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达成一致。它的存在原因有:①研究目的旨在能让读者明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而非绝对重要程度;②避免最终各指标权重出现小数。以“学习过程”下属的4个指标为例,由于4个指标有60分的权重可供分配,因此,只要专家数据在某一指标的差别在5分以内,视5的公倍数为代表值(如10、15等)。
对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的处理,以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为例,专家数据中出现了两种情况:①教学设计15,教学实施25,学习过程60;②教学设计10,教学实施30,学习过程60。10位专家中有8位选择了第一种分配方式,2位选择了后者。最终确定选择第一种分配方式。
对于“核心领域专家数据为主要参考”原则,所谓“核心领域专家”即学术水平最高、实践经验最丰富的专家,该专家的数据对最终权重分配方案的确定影响最大。在本研究中,教育技术专业教授为核心领域专家。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有效支持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和数学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外显特征的研究,尝试建立了一个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的发生仅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基础,不能体现这五个特性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往往不可能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观察指标的设计还不够充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高阶思维;数字化学习;五年级写作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借由网络系统的技术支持,使五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由此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四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高阶思维。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冲击、国家战略中对创新能力的追求、学习科学相关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该课题研究与发展相互关联的大背景。
目前,国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从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转向思维能力学习,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从强迫式的应试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建构。
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为何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
培养
什么是高阶思维?
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在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适应知识时展的关键能力。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蕴涵系列新型的教学设计假设。
那小学生写作中高阶思维的表现又有哪几个方面呢?一是深刻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写作过程中观点的提出应做到具体而全面,避免片面。对于《父母的爱》这类作文,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观点阐述。二是灵活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材料的方式上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观察分析。三是独创性。这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的。在这点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从叙述事物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以及选材立意上做到创新。四是敏捷性。学生发挥自主性,迅速将观察所得的材料分析加工,变成写作的素材。
三、如何利用数学化课堂来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论中强调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机制与教学规律的改变对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有重大影响。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带来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等数字化学习的丰富资源和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构建数据库、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于的创新与发展。而在小学五年级的作学教学中,最突出的表现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合理
教学资源是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客观条件之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学校在教学资源中融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手段的情况下,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出更为优化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二)教学媒体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多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他们的对写作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师仅仅对着课本讲解写作要点。所以,教学媒体对教学内容的记录、存储、再现回放功能丰富了作文课堂,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写作需求从事学习活动,扩大教学信息的传播范围和灵活度。
如,关于《我的春节》这类作文题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取春节晚会这个命题,在课堂上播放春节晚会的部分节目,学生可以写出对于看完某个节目后的感想。
(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开展
自从新课程改革与实施以来,小学课堂中互助与合作的形式已被广泛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也从传统的单一集体教学发展成为集体教学、个别教学、综合教学三者结合的方式。集体教学增加学生的竞争性,满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渴求;个别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更有益处;综合教学则运用多种教学技术和手段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
(四)打破学习时空观念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另一个优势就是教学信息的共享,改变学习的时空观念,所以要求学习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体做法上,学校与教师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写作信息数据库,每月教师会开展一次专题作文展,如,《我读名著有感》《童年趣事》《对我影响最大的古人》等,学生在课外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自发地利用该数据库查找信息,完成专题作文,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以此开发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阶思维在国家战略与学习研究中受到高度重视,未来这种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开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做法是教育的必然趋势。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不停留在传授学生现成结论和答案的思维中,而是以数字化教学为手段,以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勤于动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顾问达人”为你整理了这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阅读教学途径》分享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大脑利用语言和非语言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即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ng reading)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字面阅读是指学生通过,字面识别提取信息,领悟篇章意义;解释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解释型阅读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比较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批判性阅读,对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或者提出质疑,并阐述自己的主张或见解。可见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者的思维是从低阶向高阶发展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阅读教学时,需依据思维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活动具有分层属性。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在1956年提出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她将认知目标从低级到高级设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改良版的思辨能力类型,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安德森的改良版加入了创造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两者分层模型基本相似,都凸显了学习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被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活动,涉及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其中记忆理解应用为低阶思维,属于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范畴,而分析评价创造为高阶思维时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