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易混淆 概念 教学策略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生动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认识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最后达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要认识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认识到,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认识。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了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时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物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在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

4.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有一些概念尽管物理含义不同,但在同一类问题或现象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学生由于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就会混淆不清。

二、消除易混概念的策略

正确认识、区别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概念进行比较,从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等几个方面加以对比,从而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作为教师,进行易混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充分认识客观因素,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的方法和习惯。

1.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物理学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特征,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涉及到建立概念的目的、有关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思维过程等。这些方面的区分度一般较大,容易起到鉴别概念的作用。例如:压力和重力。压力的形成是由于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性质属于弹性力;重力是地表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性质属于引力。在有些情况下,压力是由物体的重力引起的,如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此时也仅仅是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但在许多情况下,压力并不是由于重力引起的,如用手握住物体时,手对物体的压力;用力往墙壁上按图钉,图钉对墙壁的压力等。从压力和重力的产生过程看,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力。

2.概念内涵的比较。物理概念内涵的比较是易混概念之间最实质、最重要的比较。一般说来,易混概念往往描述的是同一类物理事物或物理过程的不同属性。因此,区分这样的易混概念,要特别指明它们分别描述了同一对象的哪些不同属性,明确理解它们不同的物理内涵。

3.在运用中比较。把易混概念运用于某些具体情况中,常常能获得生动的、直观形象的感受,使概念之间的区别更鲜明。例如:热量和温度,学生往往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冲突”来促进学生概念的转化,提供一些实例和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学生用个人的理解来解释这些实例往往会产生矛盾,只有运用科学的物理概念才能解决“冲突”,解释这些现象。再进一步运用“概念发展”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讨论,并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教师的科学概念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中使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得到转化。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误区 策略

物理概念是进入物理学的敲门砖,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特别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更应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因为概念是人们对经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到的抽象认识,反映事物某一本质特征,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而初中生年龄小,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增加了物理概念教学难度。

一、教师教学中的误区

1.“照本宣科”式

有的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将这节课要学的几个物理概念名称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预习,预习完后指明几个学生回答或集体读出这些概念的内容。不注重讲解分析概念的形成过程,使概念的学习只流于表面,这样使学生只能记住概念的内容,而不能理解概念本质,更别说运用概念了。

2.轻概念,重做题

有的老师不喜欢在概念上花太多时间,喜欢让学生做大量练习,熟能生巧,认为多做题就能理解概念。其实这样消耗了学生的大量精力,得到的效果却不理想。

3.课堂语言随意,不严谨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定量学科。初中物理虽然要求不高,但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千万不能随意,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思维影响,阻碍正确概念的形成。如物体受到了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有的老师说这两个力相互抵消了,其实这两个力并没有抵消,而是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或者说两个力相互平衡了;还有利用惯性解释现象时说由于“惯性作用”,其实惯性后面不能加作用二字,加了就让学生认为惯性也是力了,其实惯性不是力,它是一种性质。

二、初中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困难

1.生活概念代替物理概念

初中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形成了很多生活概念,但这些概念很多和物理上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甚至是错误的。如重量和质量,在生活中,我们问:这袋米有多重或重量是多少?问的就是质量,生活中重量和质量是同一个概念。但物理上这两个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重指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会随着物置、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质一个基本属性,是不随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学习“做功”时,受生活中概念“做工”的影响,等等。

2.概念混淆

物理概念混淆在初中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于相关概念只注意到它们的相容部分,而忽略它们的相异部分,造成概念之间的混淆。如将压力与压强、效率和功率混为一谈。再如对温度、热量、热值、内能、比热容这几个热力学概念的混淆等。

3.死记硬背概念,不注重理解

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反映,上课讲的内容都能听懂,但一到解题就无从下手,或一到解题就出错,且不知道错误的原因。这是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对物理学中最基本概念本质缺乏深刻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似懂非懂,或者说对物理概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死记硬背概念,从而无法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学生进入八年级,接触到崭新的学科――物理,他们感到陌生又充满好奇。有的同学可能听过高年级的同学说物理很难,也有的可能说物理很有趣。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份新奇感,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物理世界,学会用物理思维、物理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从生活实践中引入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教师要善于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能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这种引入方法易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从生活经验引入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有些概念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在学生头脑中尚没有形成概述,这类概念的引入可以借助实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如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以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上放上纸屑,直观地看到发声体的振动。

3.用“类比法”引出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方法引出,便于学生理解。如把电流比做水流、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实质。再如学习比热容的时候,把比热容类比成容器容纳水的本领,不同的物质就像不同的容器,容器装的是水,而物质装的是热量,不同的容器装水的本领不同,不同的物质装热量(吸放热)的本领也不同,容器中装入或倒出水后水位会变化,就像物质吸放热后温度会变化一样,从而将很抽象的比热容概念变成很直观的事物展现出来。

4.用“望文生义”法帮助理解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 概念数学 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高中物理的学习旨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尽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其难度比以前有一定的降低,但与初中物理相比,仍是难度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总之,高中物理的专业味较浓。事实上也可以这么说,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常识,高中物理才是物理学的入门。那么高中物理应如何来学呢,没有什么“奇方妙招”,仍应抓住五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做题和整理。

一、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理解的难点在哪里,便于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有重点地获取知识;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应当认真阅读课本,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基本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有目的的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习,要带着问题,比如: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个概念引入的目的,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物体的位置变化可用位移表示。但不同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不同,位置变化不同,有的物置变化快(如汽车),有的物置变化慢(如自行车),为了区分不同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就要引入“速度”这个概念。

二、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的;二是要重点听讲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老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听课时,要勤于思考,比如,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我们要明白,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的表述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及简洁性。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阐明力的本质。“力是作用”力是什么作用呢?由“物体对物体的”几个字揭示出力的物质性。有人认为有两个“物体”不是重复吗?这里两个物体,说明了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三、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还不可能系统和连贯,因此,必须通过“复习”把它们串起来。复习时应当对照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笔记上的重点,对于那些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伦定律的平方反比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一个物理概念建立以后,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做好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记忆牢固、运用自如。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历来是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的概念。有不少学生对向心加速度能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这种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还是对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此时应引导学生从向心加速度特点出发,认清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四、做题时熟练掌握物理概念与公式得保障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对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以及物理定律的适用范围等还有待进一步在做题时深入理解。因为,超过定律适用的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时积累经验,通过熟练做题而生巧。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解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比如: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在概念的运用中,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借此可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五、整理错题笔记战胜物理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分层多级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 探究实验 策略

物理的实验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无法发挥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出现,有效创新了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对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完成课堂教学要求。

一、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概念及理论依据

分层多级教学策略与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存在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指的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接受知识能力的条件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包括个体差异、可接受原则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是有着强大理论作为支撑的,在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受社会环境、成长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差异性,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这就是个体差异理论;因材施教是优秀的教学方法,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充分遵循了这一基本原则;可接受原则,指的是教学方法充分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的接受范围能力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1.能力分层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既要兼顾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力、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每一个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程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能力,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分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接受知识,适应学习环境,完成学习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能力分层的时候,还应该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2.目标分层法。教师在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到教学内容,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不宜过大,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每一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按照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的进步。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分层是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分层的质量决定了探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课堂分层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实验导学纲要的形式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完成实验,达到学习要求。第二,教师集中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实验导学纲要中也存在一些重难点,学生不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就不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第三,团队合作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在试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提供相应的物理情境,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要求;然后,在探究实验完成之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总结结论,分析学生试验中存在的一些漏洞,补充、完善结论,使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探究实验要求,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情况,按照能力、目标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分层,保证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实现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实现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5

【摘 要】随着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新课改正在不断的推进,在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文章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的,希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主要是以理念为出发点,并秉着以科学的探究方法结合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够让学生学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引导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它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改进,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是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求知欲,同时,兴趣还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种动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极其紧密,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物理的这一特点进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为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可以预先对书本知识进行揣摩,寻找其中与生活中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便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一项趣味的活动。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充分的利用音、影、像等资源,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设情境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多媒体资源能够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物理课中“探究物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的影响”一课时,在实验课堂内虽然不能呈现冰熔化变成水的过程,且天平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但是,教师可以用录像机将整个过程录制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播放部分截取的录像视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

学生只有发觉事物的有用性,并对该事物产生探究心理,才能够积极的付诸行动去做。在这种心理环境下,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激发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便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一)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需求

学生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学习时,其头脑中不是空白一片,而是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我们把这种认识成为前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这种前概念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错误的实验现象,而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和学生在大脑中原来的概念是具有一定冲突的,所以,这便会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致使学生出现一个个千奇百怪的想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悬念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新颖的方式进行设计,从而产生让学生惊奇的效果,且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立刻就知道实验的原理,引起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达到让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可以选取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热,然后达到一定温度后,撤去酒精灯,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或者是选取不同大小、适宜的实管,在大实管中装满水,并将小实管放入大实管中,从而将它们倒置过来,会发现小实管正在缓缓的往上移动,并不是直接掉了下去。

三、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中进行独立的猜想与假设,从而提升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简单问题用举手的互动方式

针对物理实验课堂学生回答问题这一问题,正确的办法是:如果是简单的问题,那么为了保持课堂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可以采取让学生举手的办法进行回答,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回答的机会,但是,在回答问题时的过程,全班同学都是在认真听的。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但在实质上主体也参与其中了。

(二)较难问题用分组讨论的互动方式

很多同学对于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想出方法来,因此,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害怕的心理,为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对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包括组内讨论与组间讨论,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学生能够整合出更具有价值的观点。致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且还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属于新型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并经常在物理实验中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助其提升,最终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潘璠.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王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师;科学探究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86-04

一、引言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的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科学探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末开始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各理科课程标准都把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加以强调。科学探究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科学探究的课程理念最终需要教师来落实。英国教育学者埃利奥特(Elliot)强调: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及其实施现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师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被试的基本情况、被试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情况”四大部分,共32个题。问卷的题型除了关于科学素养的四个判断题,其余全部采取了选择题的形式,且绝大部分是单项选择题。

问卷调查以参加黔东南州201 1年暑期新课程培训的198名初中物理教师为研究样本,他们分别来自全州的16个县(市)(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被试的职称、学历、教龄、所在学校位置和学校类型分布比较均衡,这有助于调查结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2.访谈法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信息,笔者又对参与问卷调查的12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在访谈之前设计了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主要是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和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情况等。由于在访谈中被访谈者可以谈得比较深入,方式也比较灵活,因此,可以深入了解一些问卷调查中无法获得的信息。

(二)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的时间是2011年7月,问卷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10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3%。回收后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了处理。

访谈的时间也是2011年7月,共访谈了12位教师,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对访谈内容进行了现场录音,然后对录音进行了文字整理,以此作为获取深入信息的一项重要来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而科学探究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要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首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素养概念和科学本质的了解情况可以初步反映出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水平,因此,本研究重点调查了教师对科学素养概念和科学本质的了解情况。

1.对科学素养概念的了解情况

对科学素养概念的了解情况包括对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该概念与科学探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调查发现,有高达65.6%教师“不太了解”科学素养概念,另有9.2%的教师对该概念“从未听说”,23.7%的教师“比较了解”,“非常了解”该概念的教师只有1.5%。这个结果说明教师对科学素养概念的了解程度是非常低的,这种状况必然会对他们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对科学本质的了解情况

能正确认识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制订的《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中关于科学本质的界定,科学本质可以翅1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事业三个维度。本研究根据这种划分设计了5个关于科学本质的判断题:(1)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体系;(2)科学就是客观真理;(3)科学是科学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探索自然的过程;(4)科学理论要不断接受事实的检验;(5)科学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与一般人的关系不大。其中第一和第二题属于科学世界观维度,第三和第四题属于过程与方法维度,第五题属于科学事业维度。按照现代科学本质观的理论,第二种和第五种观点是错误的,其余三种观点是正确的。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科学事业的认识较好,但对科学世界观、科学过程与方法的认识都比较薄弱。只有28.8%的教师认为“科学理论要不断接受事实的检验”,即能认识到科学本质的假说属性,有高达64.1%的教师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真理”,另有38.4%的教师不能认识到“科学是科学家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探索自然的过程”。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还是持有绝对、静态的科学本质观。教师的这种科学本质观是不能适应科学探究教学的。

(二)初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

1.对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内容的了解情况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准绳。教师要开展好科学探究教学,首先必须要熟悉、领会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然而调查发现,35.7%的教师不熟悉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甚至有7.1%的教师“从未了解”。而选择“比较熟悉”的教师有54.8%,选择“非常熟悉”的教师只有2.4%。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不熟悉,这将使他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2.对科学探究教学目的的认识

教学目的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教师只有对教学目的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教学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调查表明,只有53.5%的教师能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如有31.8%的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有9.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顺应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潮流”,有5.6%的教师选择了“其他”。由于这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他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就容易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

3.对科学探究要素的认识

本研究对教师关于科学探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认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关于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提出问题”要素,有一半多的教师认为“问题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师生共同提出”,约1/3的教师认为

“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提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少数教师认为“问题应该由教师提出”。关于“猜想与假设”和“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要素的调查结果也与此类似。这表明多数教师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中比较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探究教学更多地是教师代替学生在探究,因此,并不能有效地实现科学探究教学的目标。

(三)初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态度

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事物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常常表现为对事物的接受、排斥等行为倾向。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调查发现,有29.2%的教师“非常接受”科学探究教学理念,63.7%的教师“比较接受”,而“不太接受”的教师只有7.1%。这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教学理念都持支持和接受的态度,而不太接受的教师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本研究对教师接受或不接受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关于接受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的原因,有45.2%的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7.8%的教师认为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6.7%的教师认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表明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价值已有一定的认识,尽管有些认识还存在着偏差。

关于教师不接受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的原因中,排首位的是“科学探究教学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不如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其次是“科学探究教学组织起来费时费力太麻烦”,最后是“已习惯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这些原因涉及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和实施能力、教师原有的教学习惯等。

(四)初中物理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

1.对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内容,63.7%的教师“少部分采用探究教学方式”,19.9%的教师“大部分采用探究教学方式”,14.8%的教师“从未采用探究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而“全部采用探究教学方式”的教师只有1.6%。这说明对于教材中规定的科学探究教学内容,最普遍的情况是“少部分采用探究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调查发现,导致教师不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原因有:现行的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考试评价制度阻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教师缺乏科学探究教学的有关知识,不知道如何开展;教师受传统授受式教学习惯的影响较深,不愿意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学校的实验室数目太少,实验仪器不足等。

2.采取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

按照探究活动的开放程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种:(1)严格遵循科学探究的七要素分步骤实施;(2)根据教学目标、探究内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步骤,而不拘泥于探究的七要素的步骤和形式;(3)科学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做实验;(4)注重创设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手动脑,不受探究形式的限制。在这四种科学探究教学策略中,第一种过于机械和呆板,只注重探究的形式而忽视了探究的本质;第三种又过于窄化和异化,这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教学;第四种过于泛化,不能使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这三种教学策略都不能很好地实现科学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应尽力避免的教学策略。而第二种探究教学策略注重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拘泥于探究的形式,是应提倡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

本研究对样本中开展过科学探究教学的169名教师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高达75.7%的教师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属于以上讨论的三种不良教学策略。其中有约1/3教师的教学策略存在机械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有约1/4教师的教学策略存在泛化的倾向,另有约1/5教师的教学策略存在窄化和异化的倾向。而只有约1/4教师采用了正确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还存在较大的误区。

3.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困难和障碍

本研究对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调查。有86.4%的教师认为“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阻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74.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探究教学的需要”,有71.6%的教师认为自己“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比较欠缺”,63.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差,无法适应探究教学”,41.4%的教师认为“缺乏科学探究教学的氛围(如同行之间的研讨和切磋)”,37.9%的教师认为“课时紧张,开展探究教学完不成教学任务”,另有7.1%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困难”。这表明这几种困难在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阻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其次是“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不能满足科学探究教学的需要”和“教师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比较欠缺”。这个调查结果为今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初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念是非常接受和支持的,但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科学探究教学开展得很不普遍,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教师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存在着误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和偏差,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知识比较欠缺等;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考试评价制度阻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学校的硬件设施薄弱等。

四、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增进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正确认识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教学的有关知识。在科学教育界,人们通常把科学史(Histo.ry)、科学哲学(Philosophy)和科学教学(Teaching)合称为HPS。HPS知识能增进教师对科学本质、科学过程与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其次,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目的及其实施策略都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并配有科学探究教学的具体案例,它对于教师开展好科学探究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最后,教师要积极参加有关科学探究教学的教研活动和培训,如参加探究课的集体备课、研讨,观摩优秀的探究课案例,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行动研究等。

(二)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构建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师培养体系

美国著名科学教育家、科学探究教学的提出者施瓦布(Schwab J.)指出,为了胜任科学探究的教学,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接受实质的、充分的科学探究训练。而在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中,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还非常缺乏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因此,必须要进行教师教育的改革,构建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师范院校要进行课程改革,增设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课程(如HPS课程);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倡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增加师范生进行科学探究训练的机会。其次,在职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培训内容不仅仅是有关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疑难问题研讨等内容。培训的方式要避免单一的讲座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研讨、科学探究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三)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构建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评价制度对教学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对科学探究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调查发现:现行的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考试评价制度严重阻碍着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要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构建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首先,评价内容在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考查。其次,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形成性评价。最后,评价方式要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方式,综合采用纸笔测验、实验操作、课题研究和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