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1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融资;廉租住房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本市非农业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的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由于廉租住房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特点,使得廉租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融资仍以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纯政策性资金为主,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且供给不稳定,成为制约廉租住房建设的瓶颈。鉴于此,本文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PPP模式,并对该模式在廉租住房建设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解决廉租住房开发和运作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二、PPP模式简介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私人关系,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形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有效运营。
PPP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服务协议等多种模式。
PPP模式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项目的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按照英国的经验,适于PPP模式的工程包括:交通、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公共不动产管理等。
三、PPP模式在廉租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渠道分析
PPP模式在廉租住房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渠道可以有以下四种:
1、当以集中构建模式1或以分散构建模式2大规模新建廉租住房时,一般所需的资金较多,可引入相应的PPP模式融资。该渠道采用的是典型的公私合作模式,即指国家主导、私人房地产公司积极配合参与的形式,各方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BOO、BTO、BOT、BOOT、BLOT等。
2、将现有私人机构开发项目中部分新建积压房产或二手房市场上的房产调整为廉租住房,即以分散构建模式提供廉租住房。对于私人新建但空置、积压的房产或二手房产,政府和私人达成合作协议,在给私人预留利润的前提下由政府以低于消费者个人购买的价格购入,然后将其转为廉租住房出租给低收入人群,在将商品房积压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可以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一定的房源。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PUOT、PUO等。
3、政府腾退现有公共用房并经过一定的改建、维修提供给租户。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LUOT、PUOT等。
4、私人投资者参与的现有廉租住房的改建、维修和物业管理,即指政府对一些旧的、已不适合居住房屋利用私人资本进行修复与改建,或者进行公共房屋的物业管理。该渠道对应的具体PPP模式可以为Service Contract、O&M等。
四、廉租住房PPP项目运作的两个关键问题分析
1、私人投资者“有利可图”。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私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是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廉租住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效应,相应的经济效应比较低。目前,各大城市对实物配租家庭收取的月租金一般在每平方米0.5~2.5元之间。如按月租金1.5元/m2测算,每年的租金仅为18元/m2,根据我国现行建筑市场现状,普通砖混结构建筑物造价约1,050/m2(不含土地取得费用),不考虑后期管理及维修费用,投资者要收回成本需要50多年,项目投资回收期过长,投资效益比较低,仅依靠项目本身收益难以满足投资回报。因此,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给私人投资者税收优惠、贷款担保及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以增加廉租住房PPP项目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
2、合理的风险分配策略。在廉租房项目中应用PPP模式是否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项目的风险分担是否合理。政府部门在设计风险分担结构时要考虑项目方案的吸引力,一个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一个项目方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PPP模式分配风险应注意的问题有:
(1)由对引发风险的事件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方对某一风险最有控制力意味着他处在最有利的位置,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从而保证了控制风险的一方用于控制风险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同时由于风险在某一方的控制力之内,使其有动力为管理风险而努力。
(2)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主要针对PPP项目存在的一些双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风险,如不可抗力风险。对于双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风险,应遵循承担的风险与所得的回报成正比的原则。
(3)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该原则是指在合同的实施阶段,项目的某些风险可能会出现双方意料之外的变化或风险带来的损害比之前估计的要大的多,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能让某一方单独承担这些接近于无限大的风险,否则必将影响这些大风险的承担者管理项目的积极性。
廉租住房PPP项目涉及到土地风险、法律及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建设和开发风险、外部性风险、市场运营风险、金融风险、意外风险等诸多风险,在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风险分配原则做好风险识别和分配,制定风险分配策略,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图1)
五、结束语
廉租住房项目引入PPP模式将有助于改变“廉租住房建设以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等纯政策性的资金安排为主”的局面,推动廉租住房建设市场化进程,促进我国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的完善,使更多公民特别是低收入公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乾坤,王淑嫱.PPP模式在廉租房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7.10.
[2]王灏.PPP模式的轮廓与创新[J].投资北京,2004.10.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2
关键词:节能减排;融资模式;排放权交易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8-0019-04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的任务和挑战。企业节能减排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资金大、融资难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动力的主要因素。2010年2月9日,我国第一个排放权交易体系——天津能效交易市场正式设立,“碳金融”试点运作开启了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篇章,为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利用排放权交易融资的可行性
(一)理论可行性
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之前,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项目所能够节省的能源费用,这种情况下,节能减排项目实施的效果只是体现在企业能源成本的降低上。此时,企业是利用节能减排项目所产生的能源费用的降低潜力和预期来为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利用项目期内的实际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收回成本和实现可能的盈利。
以污染减排成为具有法律约束的义务为前提,排放权成为一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此时,随着排放权规范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的出现,排放权交易的参与范围从排放权使用方向外扩展,排放权的金融衍生交易也就陆续出现了。随着全球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一个基于排放权分配、交易的市场化全球减排体系正建立起来,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自身的能源使用和排放将产生额外效益并为自身提供新的竞争优势。在排放权的减排、交易和投资三种需求中,履行减排义务的需求是最根本的,是所有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基础,节能减排项目在降低能源费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产生的减排效应就成为项目本身拥有的资产,项目通过运作使用减排效应进行融资或是产生效益就变得切实可行。
(二)环境、制度和市场保障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一方面推动节能减排项目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建立起一个透明、简洁、高效的市场管理体制,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与此同时,我国已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省市设立排放权交易试点,正逐步建立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立的目的在于探索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交易体系,为国内排放权交易项目、交易业主提供便捷服务,为我国制定减排政策、完善交易体系提供前期经验积累。同时,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排放权交易场所,为企业基于排放权交易的节能减排融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体系保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上限—交易”是排放权交易设置中对排放量规定一个上限,此限度为一定期限内排放权交易的参与方排放此种污染物的最大额度,然后在此限度之下确定额度并对该额度进行分配。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系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我国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强制性碳减排体系还在试点过程中,但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体系已在多地建立。本文中主要以这种减排交易体系作参考来展开讨论,研究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如何利用“上限—交易”减排机制减少的排放额度来进行融资。
(一)总量控制与配额减排体系下排放配额的产权分析
在进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前,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前提: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先于减排效果已然存在的“个人财产”。在总量控制与配额模式下的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排放权是排放企业已经存在的“产权”,因为排放配额是用于抵消企业因生产经营所排放的污染物质而由政府通过无偿授予、拍卖等方式分配给排放企业的。排放限定了企业可以排放的污染物的最大额度,同时规定了超额排放将遭受严厉制裁,所以排放权具备稀缺性、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和可分割性五大属性。在这样的减排机制下,管辖范围内的排放权都是由政府授予的,排放配额总量固定,所有权归排放企业,用于交易的排放权是初始分配排放权的一部分。
在这一大前提下,排放权是强制性减排体系下企业可以产生利润的一种“财产”,企业的排放权是先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减排效应存在的,排放企业是排放权的所有者、业主,并承担着超过排放权限度而引起的各种后果。
(二)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设计
未利用排放权融资的节能减排项目的融资模式与一般项目融资模式相同,见图1。这种模式下,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寻找金融机构融资,项目结束后享受节能减排收益。本文中以此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
减排法规允许非排放企业拥有排放权并进行排放权交易,这是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前提。当前,拥有排放权买卖资格的非排放企业在国际减排体系中极为常见,如专门从事排放权投资的中介机构等。
基于“上限—交易”减排机制的企业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模式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相关者——排放权需求方,而且排放权需求方与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企业处于同一减排交易体系中。以此为前提,企业通过节能减排项目产生的排放权节余才能对排放权需求方产生实际价值,排放权需求方才能够利用这些排放权结余填补自身排放权的不足。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3
关键词:建设项目;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54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从无到有,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的位置。这得益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支持政策,包括国家投资为主,地方融资为辅,贷款建设,建设完用收益还贷的融资策略等。但同时,过度依赖贷款的建设融资模式也限制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融资模式应运而生。
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概述
1.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几种主要的融资模式
传统的高速公路项目融资模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公司债券、银行信贷等,这类融资方式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做出过贡献。然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难度较大,需要引进项目融资的模式,进行商业化的运作,用项目建成的收益作抵押进行融资,已成为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重要手段。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主要模式有BOT、PPP、ABS等项目融资模式。
2.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结构现状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主要以传统的融资模式为主,其中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模式。但随着资金量的不断加大,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很难跟得上发展的要求,发行股票及公司债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然而,由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审批程序复杂,企业债务压力较大,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回逐渐引进了项目融资的概念,采用BOT等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逐渐增多。
二、各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1.BOT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BOT项目融资模式英语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在特许经营期间内,把项目交给企业进行建设,融资,经营,在特许经营到期日,按协议向政府无偿移交项目的一种融资建设模式。BOT融资模式的优点:(1)有利于分散项目风险。BOT融资模式参与者主要有政府、私人企业、项目公司、投资人。这些参与主体按照各自的职责构成密切合作的整体。对于政府而言,由于BOT模式的建设资金由企业负责筹集,减轻了政府的债务风险和财政负担。对项目发起人来说,BOT模式可以把整个项目分为筹资、设计、建设等多个小项目,把这些项目分包给不同经营主体的各公司,从而分散了整个项目的风险。(2)BOT模式利用私营企业投资,减少政府借款,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建设项目资金充裕,有利于项目尽快建成。(3)对于那些投资大,工期短的基础设施项目,由于有投资企业的参与,可缩短工期,尽快建成受益。
BOT项目的缺点是:(1)谈判程序复杂,成本较高,谈判过程艰辛。由于BOT项目涉及金融、税收、法律、保险等各个行业,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2)项目融资成本较高。BOT项目融资模式由于债权人仅有有限追索权,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要求较高的利率,以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所以项目的融资成本较高。
2.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PPP模式是一种完整的项目融资模式,它的主要原则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由政府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完成,民营企业参与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的全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改进项目管理,达到双赢的目的。PPP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点是:(1)缩短前期工作的进程,降低项目费用。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民营企业在项目的早期即参与论证,有利于尽早的确定融资方式,节省前期费用。(2)有利于通过融合相互取长补短。PPP模式由于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有利于引进市场机制,也有利于公共部门学习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达到比各方单独合作更在有利的效果。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缺点是:(1)确定参与项目的民营企业较为困难,缺少选择的标准。(2)由于组织形式上比较复杂,如何协调项目建设和收益分配对项目的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管理难度。
3.ABS项目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ABS融资模式是一种间接的资产支持型证券融资模式,它以所建设的资产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信托公司进行信用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其优点有(1)有利于灵活、高效、大量的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由于ABS项目融资方式中不对原始权益人的自身条件加以限制,并通过托管银行进行管理,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降低了持有人的风险,所以有利于筹集大量的资金。(2)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进行项目建设。ABS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使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可能。ABS项目融资模式的缺点是:(1)我国缺少这方面的制度及人才,使这种融资模式难以大量普极。由于ABS模式需要进行证券等级的评估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参与,我国缺少相应的制度及专业人才,使得证券市场透明度低。(2)受到外汇平衡要求的限制。由于引进国际资本,高速公路项目的收益用本国货币反映,证券收益需要转化成投资国货币,因此会牵涉到外汇平衡的问题。
三、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建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为繁重的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过程中,必须克服项目融资渠道单一的缺点,充分利用ABS、BOT、PPP等项目融资新模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融资模式。这样,可以利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特征,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在选择项目融资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项目设计、施工、经营过程,提高效率,积累经验。在进行大型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大型项目分解成不同的小项目,小阶段,然后按照小项目的特点选择融资模式,以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缓解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
参考文献:
[1]沈晓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问题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2.
[2王娟.基于BOT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组合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08).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4
【关键词】BT模式;工程项目;项目融资;风险
BT是英文build一transfer的缩写,中文译作建设一转让,它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细分而逐步形成的。BT模式是一项涉及金额大、专业多、时间长的综合业务自然会面对大量风险。要想成功运作BT业务就必须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认识。按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划分为:信用风险、建设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环保风险、生产风险。
1 信用风险
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在项目融资中,即使对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有一定的追索权,贷款人也将评估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因为这些因素是贷款人依赖的项目成功的保证。像提供贷款资金的银行一样,项目发起人也非常关心各参与方的可靠性、专业能力和信用。信用风险贯穿项目始终,项目参与方的资信、技术、资金能力、业绩和管理水平是评价项目信用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建设风险
项目的建设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开发和试生产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项目建设延期;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迟迟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极端清况下,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项目完全停上放弃等。完工风险是建设风险中最重要的内容。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项目的完工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阶段和试生产价段,它是项目融资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完工风险对项工公司而言意味着利息支出的增如、贷款偿还期限的延长和市场机会的错过。
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项目方在计划投资项目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是否存在该项目产品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可能的竞争激烈程度怎样;是否有相似项目竣工;预计产品的国际价格、适用关税和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情况;当项目到运营阶段时,项目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仍然有市场;项目所用的技术是否可能被超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设备、能源、原材料供应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应将市场准入情况、竞争程度、时效性等纳入评价范围。
4 金融风险
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在项目融资中,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对自身难以控制的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加以认真分析和预测,如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等,这些因素会引发项目的金融风险。
5 政治风险
凡投资者与所投资的项目不处在同一国家,或贷款银行与项目分处异国都有可能因项目所在国的政治、行政组织行动的变化而导致项目失败、项目信用结构改变以及项目偿债能力发生变化等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借款人所在国现存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实行国有化;或者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在任何国际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承担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6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东道国法律的变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尽相同,经济体制也各具特色。跨国借贷可能面临因法律不同而引发的争议;有些国家担保法的不健全可能导致获得担保品成为困难;有些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些国家缺乏有关公平贸易和竞争的法律等,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7 环保风险
环境保护风险是指由于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增加的新资产投入或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随着公众愈来愈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休养生息的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影响,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控制辐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运输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污染者承担环境债务”的原则己被广泛接受。对项目公司来说,要满足环保法的各项要求,就需要增加项目生产成本,或者增加新的资产投入改善项目的生产环境,对那些利用自然资源或生产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项目来说甚至会迫使项目无法生产下去。因此,对项目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应该和上述其他风险一样得到充分的重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风险不仅表现在生产成本增加从而降低项目原有的经济强度,进一步而言,在贷款人以项目场地和项目资产作为担保品的情况下,如果行使接管项目的权利,同样将承担环境保护的压力与责任。除了对污染的罚款以外,环境成本还可能包括:环境审计计划所需的费用、环境影响评估所需的费用等。
8 生产风险
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的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资源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9 小结
作为一个BT项目的投资人或者管理者,关键是要尽可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和评价风险,通过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合理地规避或分散风险。运用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比较有利的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安全、可靠地完工。
参考文献
[1]阎虹、林耸.运用BOT模式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Vo1.19(3):14一16
[2]蒋先玲.论BOT项目融资模式的国产化.金融观察,2004(7):61一63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5
关键词:基础建设 融资模式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52-02
基础建设指的是在国民经济投资中最基本的固定资产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建设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但当前我国基础建设正面临着投入资金不足、融资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基础建设的进程并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要改变目前资金不足的局面,融资的多样性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1 基础建设项目融资的特点
基础建设项目融资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数量大、周期长和风险大三点,其融资较之一般项目融资要更加困难。
1.1 项目融资数量大
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大多数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超过一半。在基础项目建设的初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转作其他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融资的难度。
1.2 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
一个基础项目从设计、获批、到建设和投入使用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通常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追加投资。在资金回收方面,由于基础建设大多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和保护,投资的收益只能来源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很难进行转让或者出售。
1.3 项目投资风险大
由于基础建设的周期较长,投资收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就较多,对未来收益的预测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投资基础建设往往面临比其他项目更高的风险。有次也加大了基础建设项目市场融资的难度。
2 当前我国基础建设项目融资面临的挑战
前文分析已经指出基础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因此基础建设很难吸引一般的私人投资者。我国的基础建设投资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融资方式非常单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基础建设的需求不断扩大,融资单一化带来的弊病也更加明显。资金缺口的扩大不仅影响了基础建设的进行,更对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制约。
2.1 财政赤字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实施,财政的支出压力在不断增大。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财政收支的矛盾正在不断加深。截止2010年,我国的财政赤字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财政赤字的增长不仅带来国家财政风险和货币风险,也使得政府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的空间不断压缩。
2.2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大
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地方政府也相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些投资中很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贷款进行的,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出现了大规模的激增。截止2010年底,我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展开,地方政府的收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进一步加大了政府的偿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基础建设提供资金的能力也在减弱,基础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
2.3 投融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投融资方面的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基础建设市场化融资领域方面缺少全面统一的法律法规。在现行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下,要进行基础建设项目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一个项目要经过管辖地政府,以及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的审批,存在很大的行政壁垒。另外,我国对于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投资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定。这些因素都使得基础建设项目的融资来源受到局限,限制了融资渠道的拓展。
3 基本建设项目融资面临的机遇
虽然目前我国基础项目的融资还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投融资市场化进程将不断深化。基础建设需求的持续和政府投资能力的减弱也在客观上要求融资多样化的扩展,我国的基础建设融资正面临新的机遇。
3.1 经济全球化,推动基础建设融资多样话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适度地放宽了外资进入基础建设的条件和领域,外国资本开始进入我国基础建设领域,成为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批准外资参与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并在外资引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外资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关法规条例,进一步吸引外资的进入,拓宽基础建设的融资渠道。
3.2 基础建设投资需求持续增大,为融资多元化提供动力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存在了非常大的农村基础建设需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水利、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基础建设重心向农村的转移,未来还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入,这为基本建设融资的多元化提供了内在动力。
4 基本建设项目多元化融资模式设计
4.1 当前我国主要的基本建设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当前我国的基础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外资、自筹和其他投资几个方面。
(1)国家预算内投资
我国的国家预算内投资主要指的是中央财政投资,是基础建设传统的融资方式,在过去的基础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市场化的进行,国家预算内投资在基础建设融资中占的比例已经逐渐减少,目前已经不超过15%的比例。
项目融资的融资模式范文6
关键词:气象服务;公共服务;PPP融资
一、引言
随着PPP模式在我国公共项目融资选择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社会资金的参与有力地加速了政府公共事业项目的发展。气象服务作为我国公共事业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需求的增大也带来了建设资本的增多,而气象服务在我国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以政府资金拨款为主,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因此,PPP融资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共项目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负担,可以成为促进气象服务建设的有力举措。
二、相关概念
(一)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指基于大气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气象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军事、生态、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需求,运用相应的算法和经验数据,向社会大众或私营部门提供各类气象咨询的相关工作。
(二)PPP融资
PPP融资即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模式。它是指针对某个特定项目,政府与民营企业或私人资金形成的一种相互合作关系。PPP融资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项目,由项目参与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政府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民营企业或私人资金可以通过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的权利获取收益及回收投资[1]。
三、我国气象服务项目融资需求
(一)气象服务融资是气象服务深化发展的重要需求
气象服务在我国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完全的公共服务,对公众和社会相关经济部门以免费的形式提供有关服务。然而纵观世界气象服务发展历程,气象服务都经历了由免费的纯公共服务到私人资本参与的私营与公共服务并存的过程,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完全私营化气象服务的服务体系[2]。随着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需要,气象服务的价值日渐受重视。西方经济学中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指出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而美国航天局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气象服务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直接指出国家气象服务的总体投入产出比为1:10[3],可见气象服务的价值巨大。在旅游、交通、海事、建设、水利等方面,气象服务产品成为行业决策信息的重要依据。因此,气象服务系统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升级气象服务产品,从而满足气象服务深化发展的需求。
(二)气象服务的融资渠道以政府财政为主,亟待拓宽投资渠道
目前我国气象服务建设仍然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这造成了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而气象服务的公益性以及投资回收周期长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政府作为提供气象服务的部门,长期的资金压力与自我补偿机制的不足阻碍了气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先进的气象设备以及气象技术的引入与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财政的负担往往引起资金投入有所保留,从而造成服务质量升级困难,服务规模扩大阻滞,服务产品形式单一。
(三)气象服务融资引入社会资本,改变政府垄断经营
气象服务在我国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经营模式与服务形式单一,服务体制亟待完善。政府气象服务逐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缺少升级活力与产品创新,缺乏合作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气象服务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庞大与苛刻的市场需求。因此,引入社会资本,将有利于改变政府独自经营的局面,初步完善气象服务的私营服务体制建设,通过技术合作、产品竞争、优势互补加快气象服务的产品升级,将政府的核心资源与市场化专业的管理经营理念结合,从而带动整个气象服务系统的升级,成为气象服务改革的突破口与拉动力。
四、PPP融资模式应用于气象服务的前景分析
(一)PPP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在气象服务领域的财政负担
前文提到,气象服务项目具有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投资大的问题。PPP融资是一种公私合作模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分担政府的气象服务建设投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拉动多方的资金投入,将缓解气象服务建设的财政负担,助推气象服务发展的建设升级,同时也有利于发掘多元化的气象服务经营方式以及提高我国气象服务建设的自我补偿能力。另外,由于PPP融资贯穿整个气象服务项目建设到运营阶段,私营资本为了回收投资,需要完善气象服务质量,从而保证建设经营阶段的资金及时投入。
(二)PPP融资模式为跃跃欲试的民间资本提供投资渠道
PPP融资模式是一种将民间资本引入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效途径,给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提供可能。尤其是我国气象服务的长期公共经营,私人资本对于进入气象服务领域具有强烈的需求。将PPP融资模式应用于气象服务项目,私营企业将融入到气象服务领域,破除私人资本与公共建设之间的障碍。
(三)气象服务有丰富的收益渠道,PPP融资具有可行性
气象服务具有一般公共服务项目的共性,即前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但是,气象服务具有丰富的收益渠道,为私人资本回收资金提供了可能。首先,气象服务的专业服务,如针对旅游、水利、建筑、婚庆等行业的专业定制服务将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收入;其次,电子气象服务平台可以成为广告宣传的重要途径;第三,气象服务设施周边土地的商业开发与经营;第四,气象博物馆、气象科技馆等参观、旅游收益;最后,针对政府的技术合作合同以及其他气象活动的技术服务合同实现收益。
(四)PPP融资模式有助于提高气象服务的投资运营效率
PPP融资模式中,公私双方要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成立特许经营公司,负责PPP项目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中,政府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最重要的是保证气象服务项目的公共服务能力不动摇、更完善;而私营企业为追求自己的投资收益,在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阶段会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及质量的提升。因此,政府通过自身的监督能力,加强气象服务项目建设的约束力;而私营资本则通过自身的运作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等提高投资效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气象服务PPP项目的投资运营效率获得有效提高。
(五)PPP融资模式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
气象服务项目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而PPP融资模式中,通过决策阶段的充分调研降低决策风险,合同签订阶段的合理风险分配、最有利于降低合作双方总风险的分配机制,以及建设运营阶段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助推项目建设,从而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的几率,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
五、结束语
气象服务项目作为公共项目的重要组成,未来必将面临升级发展的更高要求。但由于气象服务项目的政府垄断经营背景,面临着重重阻力。因此,打破当前的气象服务格局,逐渐放开私营气象服务,建立完善的气象服务体制,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气象服务的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合作竞争与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气象服务的升级发展。而PPP融资模式已被证明是公共项目建设的有效融资方式,可以成为气象服务改革的一种尝试。(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同江.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的一种新融资模式――PPP[J].港工技术,2003,(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