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55-02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作用及现状

(一)经济运行监测定义

经济运行监测是对国民经济中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即时采集整理,使用数据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加工、汇总对比、总结预测,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决策者、研究者和各项相关部门,为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及研究工作提供定量的、客观的和科学的依据。

(二)经济运行监测作用

经济运行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监测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监测预警作用。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的情况,及时分析采集回来的各种信息,全面准确研判经济运行走势。二是沟通纽带作用。及时做好宣传和贯彻各项政策措施及产业政策工作,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及时上报,尽量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三是参谋助手作用。根据经济运行的走势,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建议,为决策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三)商务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现状

一是及时建立监测机构。为及时准确了解经济发展情况,锡东新城商务区(以下简称“商务区”)成立后就及时建立了经济运行监测制度,精心选拔人员,组建专门机构,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

二是初步构建监测指标体系。鉴于商务区经济是多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在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上,选择了财政收支、开票销售、两税收入、工业产值(利税)、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销售、限上零售额、对外经济、工商注册等10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作为监测对象。

三是经济运行监测有效推进。由专职人员实时监测经济运行的走势,及时分析监测指标数据信息,并通过每月编制《商务区月讯》、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形式,让领导及相关部门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特点,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商务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监测研究成果丰硕。在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的同时,为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务区适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楼宇经济、科技、金融等产业发展;针对商务区发展实际,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先后撰写了《“两车” 产业研究及发展思路、策略》、《电子商务产业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为商务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当前经济运行监测存在问题

(一)监测机制不尽完善

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在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而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员配备不足,商务区专职从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仅有2人,且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岗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兼职数据收集人员往往积极性不高。其次,制度不完善,当前商务区主要是通过一个相对松散的联席会议来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往往导致实施不得力,容易演变成为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的事情,深层次推动难度较大。再次,长效机制缺失,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的迹象,很多时候缺乏持续有效的机制进行调控,不少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致使经济运行监测失去意义。

(二)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选取工作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有其科学的体系结构、程序流程和技术规范;同时又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受现实的统计基础、人员业务素质、新城独特经济结构等的影响,导致现有监测指标体系不尽合理,当前主要侧重选取总量指标、同比指标、事后指标进行监测,不能完全反映经济运行全貌。

(三)数据采集不尽及时

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速度。首先,由于缺乏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人工逐一收集数据,工作效率较低,且很多关联数据准确性不高,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其次,各监测指标数据申报时间节点不同,导致收集数据进度不一,制约了整体工作推进。再次,由于提供监测指标数据的单位隶属性质不同,协调难度较大,往往通过个人感情、领导沟通才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进度。

(四)监测分析不尽科学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调控的效果。首先,分析方法不科学,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模型分析少,验算推理少,文字描述多,内容较为空洞。其次,分析质量不高,往往能够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原因,但是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建议较少,指导性不强。再次,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向各种不同需求对象不同形式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报告。

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机制建设,构筑制度保障

一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以商务区牵头,商务区各办局、安镇街道相关部门、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共同协作的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建立经济运行监测督查机制,将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人员岗位绩效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提升监测工作水平。三是完善与区发改、经信、房产、商务、统计局及市商务局等部门定期的信息交流制度,及时了解商务区经济发展在全区及全市开发区所处的位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四是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定期深入基层、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问题、困难,通过重点企业这个点来剖析相关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以达到点面结合、综合分析、全面评价的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加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内训外引”方式,提高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培训形式,强化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应对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引进一些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壮大现有工作队伍,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励专兼职工作人员苦练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在薪酬、荣誉等方面坚持向经济运行监测一线员工倾斜,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地保障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良好运转。

(三)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信息化平台

一是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通过建立监测数据网络管理系统,来构建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由商务区统一扎口管理,平台包括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和各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两个部分,其中,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企业一线申报数据,数据来源直接,时效性和真实性比较好;协作单位数据共享平台,以定期共享汇总各协作单位数据作为基础,便于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同时,数据共享平台还需具备数据查询功能、统计功能、运算功能、功能、预警功能、报表生成功能,为经济运行监测提供便利。二是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推广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确保专兼职人员熟练使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便于及时开展相关工作。

(四)科学合理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一是科学选取监测指标。经济运行监测指标的选取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对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的准确性。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性;(2)可比性;(3)可靠敏感性;(4)适用可行性。同时,针对商务区实际,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适当选取一些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在房地产、商贸服务、工业经济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监测指标体系,力争做到“事前有预判,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总结”。二是合理使用分析方法。在分析方法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单一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由单一文字描述分析,转变为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之以模型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由侧重总量的监测分析,转变为总量、行业和结构的全面监测分析;由侧重事后分析,转变为抓住主要先行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由侧重同比监测分析,转变为环比、同比全面比较的监测分析。三是扎实提升分析质量。通过准确把握“准、实、快、精”四字方针来提升监测分析报告的质量。首先,把握“准”,突出监测分析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从经济运行的走势变化中进行分析;其次,讲究“实”,杜绝虚假和编造的信息,做到喜忧兼报;再次,突出“快”,严格规定各类分析报告尤其是重要、紧急报告报送时限;最后,注重“精”,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四是构建不同来源观点互补的监测分析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与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经济运行的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分析及建议,吸纳不同来源观点,力求多维度、多角度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做到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点与面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运行的全面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艳芳.县域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34-135.

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2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7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然而,个别特色小镇位于主城区范围,现状已经有存量工业用地约1000亩,规划工业用地规模却达到1500多亩,不仅未充分考虑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还要在主城区内新增工业用地,与杭州推行已久的工业向园区集中思路相背。另有个别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现状已有工业用地约300亩,但规划工业用地规模超过500亩,工业用地规模不降反升,与特色小镇培育理念背道而驰。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保障难度较大。首批9个特色小镇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使用相当规模的建设用地;但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仍有农用地2.2万亩,约1.2万亩土地位于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这些地类与规划用地类型不符,需要依法办理规划调整及农用地转用手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占水补水等要求。浙江省要求首批特色小镇在3年到5年时间内培育完成,根据审批周期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推断,规划区范围内的年均新增用地必须在两年内报批完成,年报批量至少要达到1万亩以上;但目前国家分配给杭州市的新增用地指标年均仅有不到3万亩,大量用地指标需要投向民生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园区,结余指标数量十分有限,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的用地需求难度较大。

低效用地存量较大而盘活积极性不够。与新增用地需求量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9个特色小镇还有较大规模的城镇低效用地,根据各区(县、市)编制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9个小镇在2017年前计划实施的低效再开发用地面积约1500亩,现状低效用地规模还远不止这个数字,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空间较大。本来,相较于新增用地,存量土地和厂房资源可以较快地盘活利用,但部分小镇自己动手找空间的积极性不足,存量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活跃的经济社会活动挑战传统的土地政策。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特色小镇年轻人聚集,新理念、新事物源源不绝,经济社会活动活跃,相应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动频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较大挑战。例如,山南小镇的烟草仓库变为基金总部基地,云栖小镇的工业厂房升级成云计算中心,梦想小镇的老旧粮仓改作了创意工作室,艺尚小镇的服装厂升级为电商创意产业园。这些新业态在城市规划管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制度性约束。

经营性用地规模不足,部分小镇资金平衡存在风险。特色小镇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拆迁补偿安置、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杭州市区建设特色小镇的平均成本已经超过250万元/亩,必须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产业用地税收等渠道回笼资金进行平衡。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特色小镇没有进行系统的资金平衡测算,具体运营管理也缺少统筹,根据区片开发可利用经营性用地约40%的经验,土地出让价格必须要达到平均投入成本的2.5倍以上,才能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个别小镇用于资金平衡的经营性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区片开发存在亏本的可能;另有个别小镇产业项目质量不高,利税产出甚至无法支付前期开发建设的贷款利息。

明晰产业定位,善用低效土地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无疑正在引领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而小镇建设在土地要素的配置中已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需要顺应产业转型和土地节约利用的大方向,结合各个小镇的实际状况妥善应对。对此,笔者建议:

明确用地需求菜单。建议总结成功经验,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纠正个别特色小镇工业用地规模过大,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或作为生态用地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差别配置新增用地。随着新增用地指标的逐年下降,放开肚皮吃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必须要用到重大、紧迫的市政府重点项目中去,特色小镇的项目,原则上应该通过盘活存量房地资源解决;杭州市确定的重大项目可以使用适当规模的新增用地指标;除市级以上产业园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外,其他特色小镇一律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

土地保障主要倚重低效土地。考虑到当前新增用地报批难度越来越大,报批成本越来越高,国家调控越来越严,完全依靠新增用地驱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存量低效土地必然成为小镇土地要素保障的主要渠道,建议特色小镇对规划区范围内低效用地进行再调查,将可以盘活利用的部分增补进入当地的再开发专项规划,分类推进。

适度放宽用途管制。本着宽容和尊重社会创造力的原则,允许小镇的新型业态在存量土地上跨用途临时利用。考虑到目前新型业态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领域,建议在杭州市已确定的创新型用地基础上,在产业、规划、用地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中,重构新的产业和用地标准,设置合理的业态、价格等管控机制。

统筹平衡建设资金。深入谋划特色小镇涉及的资金平衡方案,充分借鉴区片开发经验,科学配置经营性用地、产业用地比重,稳妥测算经营性用地出让地价与前期开发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确保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基本能够平衡前期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妥预测产业项目的利税收入及培育周期,确保小镇建设有收益、有特色、有产业,力争将特色小镇建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二

20xx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XX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XX-2017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三、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年度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