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农业信息工作;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9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必须进一步重视农业信息工作的发展。只有更加全面地开展农业信息工作,才能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势跟上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可实现传统农业模式的全面改进。本文就开展农业信息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 农业信息工作推进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当前农业信息工作过程中,农户如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就可以对于自身的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将信息化系统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将大大提升。例如在农业大棚生产中,通过对于远程灌溉控制系统和远程环境监测系统的结合应用,让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2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对大棚内部湿度、温度等多方面的科学控制,同时也实现了对大棚内部的土壤情况、光照情况的实时统计和监控。再通过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发送,农户就能在异地通过电脑和手机对于大棚内部的环境情况进行了解。如果相关参数超过了既定的技术标准和预警范围,那么就会适时通知农户,这样农户就能及时进行生产整改,确保大棚种植的整体效益。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不仅仅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提升农民生产水平、保障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举措。因此,必须要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落实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样才能带领我国农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2 农业信息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目前凤岗镇农村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加之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水平相应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信息化开发利用程度偏低。由于个别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网络建设工作的滞后性影响了信息建设工作的落实,农户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获取较为滞后,对于农业市场方面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因而种植户普遍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二是农户自身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缺乏足够的信任。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相关的专业人才有限,并且对具备农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大的难度。
3 促进农业信息工作的措施
3.1 正确认知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对话及“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一改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弊端和不足,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想更好提高农业效益,必须提升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只有从思想上正确地认知和重视,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落实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支持和环境保障[1-2]。
3.2 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度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户个体的生产经营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特点,市场方面也不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在一些农产品囤积的情况下,农民本身虽然获得了增产,但是收入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在信息化基础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应用重点集中在实际农业生产当中,更要以更加科学的眼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市场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市场商品走势、价格变化等信息,对自身的生产行为进行调整。另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为广大农民提供当前农业发展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气象等多方面充足的信息,打破以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和不足,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让广大农民真正体会到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3-5]。
3.3 加强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
对于当前农业信息工作的开展来说,农民本身素质水平有限与资金缺乏是制约信息化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方法对于农户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很多农户对于信息工作的推进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配合。因此,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要在农村地区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例如农村地区设立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农村图书馆,让广大农民对于农业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信息化建设工作所带来的优势,让广大农民形成对信息获取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4 结语
总的来说,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认知当前农业信息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从科学的角度入手,争取资金保障与人才支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未来的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渠道将会被不断拓展,农民也可以真正地与市场面对面,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工作也将步入一个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5 参考文献
[1] 余应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探讨[J].河北企业,2016(12):117-118.
[2] 高沂,马慧敏,石莎,等.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97-299.
[3] 李娜,朴在林,许童羽,等.农业信息推送服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6(12):70-71.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乡镇统计;对策;基层工作
乡镇农村统计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也是国家政府决策部门科学化决策的依据。入世后,国外乡镇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也有了标杆与尺度,所以做好新世纪乡镇农业统计工作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方法落后与统计法制不完善
在农村,个体经营户的数量不计其数,各种农业经济利益主体逐步出现,再加上现行的农业统计工作大都选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上报逐级汇总的方式,从而导致农村统计工作开展越来越困难。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计方法表面上是上级对下级监督,下级对上级负责,数据汇总有根有据,符合法定程序;然而其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统计调查方法单一、陈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不匹配,数据的真实与可靠性严重失真,方法的改进刻不容缓。
在我国,统计法制尚且不完善,导致个别领导可利用自己的权力左右统计数字,严重影响了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乡镇村大量的实际数据和统计人员上报的数据存有差距,个别数据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在数据的使用上常常是按需而定,因事而异,加上各类考核因素的存在,造成数据使用的混乱、失真,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严重受到质疑,其权威性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普查与年报数据脱离,指标乱而杂
普查与年报中的数据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普查和年报的数据脱离。例如农作物播种(粮食、蔬菜等)面积,牲畜(猪、牛、羊等)的饲养数等主要数据与年报相披露的数据差距十分明显。第二,在整个统计调查体系当中,普查的基础作用还没能树立起来。年度统计数据的收集以抽样调查为主,普查将为常规农业统计调查提供样框。但现行农业统计制度方法主体上仍使用以村起点逐级汇总上报的方式,这是普查数据与非普查年份数据难以衔接的根本原因。
指标杂而乱,报表类目繁多,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新世纪,乡镇农村统计工作要满足国家不同部门的要求,所以各农村的调查指标、统计整理过程逐步出现指标重复统计、指标名称使用不统一、指标排列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基层填表工作的不一致,数据指标的不对应,数据使用不方便。
(三)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当前,一方面乡镇农村统计人员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统计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统计队伍稳定性差。大量统计人员一有机会就会投向其它岗位,且人员的变动随意性较大;再者,基层统计工作繁杂且任务重。一个统计人员身兼数职,日常事务繁杂,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用说了解村情乡情,上报的数据估算成分较大,因而漏报、瞒报、虚报、迟报等统计违法行为时常出现。
二、乡镇统计工作改进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进乡镇统计方法,加强法制建设
改进乡镇统计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面积调查工作的推广步伐,改进乡镇人口数据的统计方法。面积调查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方法,优点在于调查数据的可靠性与方法的成熟性。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由于乡镇存在着人口流动数量庞大等问题,因而农村人口的统计只要统计户籍即可,利用一般的抽样调查方法就可。
第二,完善粮食、畜牧等相关工作的统计制度,改进数据分布口径。一方面重复统计要尽可能避免。这需要县农业调查队与统计局全力配合。另一方面对规模以下畜牧业生产调查制度应当加以改进。针对零散的畜牧业生产农户,应当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1-2次/年),以节约调查成本。最后需要改进畜牧业数据分布口径。按季分布规模以上统计数据,计算年度数据时可以把规模以下数据再包括进去。
在统计方法改进的同时也要注重统计法制的完善。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加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通过《统计法》的宣传来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做到宣传和检查齐头并进,对违法行为进行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二)强化规范化统计工作,科学使用统计指标
规范化统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依法规范统计资料。包括村级统计原帐,农户基本信息登记卡,统计数据质量监控,统计资料提供与,统计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其次,做好基础数据登记。农村统计调查面广,镇、村要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项目及实施细则,做好各项基础数据登记。最后,建立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利用农业普查提供的抽样区,在非普查年份抽取一定比例的农户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准确地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经济效益。
规范化统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合理的统计指标。科学合理的使用统计指标,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指标名录库的建立,指标名称需要统一命名,而且要进行统一分类,然后再结合相关部门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样将易确定指标的属性。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还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增加、减少。在指标的减少情况下,可以明确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并不迅速,而在指标增加的情况下,表明我国在农村农业统计中的数据在增加,从而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不断发展。指标增加要考虑数据取得的可行性,对没有条件取得、缺乏科学依据的指标要暂缓,避免造成数据质量下滑和不可用,给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带来误解,影响统计的诚信度。
(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
第一,成立乡镇统计信息办公室。由乡镇主管领导担任信息办重任,乡镇统计助理担任副主任,乡镇各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
第二,设置村组兼职统计人员。可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聘用一些熟悉农村农业情况,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工作有责任心,对统计调查工作的人担任兼职调查员,给予一定补偿。
第三,狠抓统计业务培训。各级政府应抓好业务统计培训工作,实行定期轮训制度,结合上岗,任职职称评定举办专业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需要。
三、结语
只有真正认识乡镇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全方位从渠道入手花大力气搞好统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能广泛服务“三农”树立起统计数据权威,为党政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农村统计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1]倪兴汉.美国的农业统计[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03):124-126.
[2]朱琳,刘仙俊.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1年四川科研生产考察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02):38-42.
[3]徐荣华.农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初探[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0):117-124.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3
摘要基于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分析探讨新时期农业研究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科研管理模式陈旧、科研项目重申报轻执行、农业科研力量分散、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提出理清工作思路、加强项目全程管理、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和科研条件建设的对策,以促进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研究机构;问题;对策
AbstractBased on knowing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es,several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namely,the philosophy of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es was draggled,the pattern was out-of-date,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but take no notice of execution,the research strength was dispersed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ere lower and so on. Also,severa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were proposed,that was,there must be new concept in the management,effective entire journey management,qualified personnel resources being effectively distributed,selecting programs which were main problems in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trengthening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research conditions. I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ing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es.
Key words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直接服务于农业科研和生产[1-2]。其管理的好坏是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获取多少和科研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农业研究需要、运作良好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果、要人才,不断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决策层和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
1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农业科技进步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大,尤其是“十五”以来,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申报及获准立题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立项项目的经费少,以至于基金资助的课题较小,而且很分散,难以形成优势项目,不利于组装起重大的水平较高的科技成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反映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1.1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领域,使人们的观念处于重新定位和变化之中。现阶段,在研究机构内,由于研究与开发两方面的经济效益差距拉大,使研究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科研单位处于“一心搞开发,凑合搞研究”的局面,将科研的重点放在找市场、创效益、找项目上,忽视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这种旧的科研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3]。笔者认为,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研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改革进取,更新观念,转变旧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意识,要认识到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率。
1.2科研管理的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管理对象、管理范围、管理方式乃至管理体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科研管理内容越来越多,科研单位尤其是地市农科院所的现有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制约着地市农科院所科研的发展。因此,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待明确,职能有待衔接,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的考核奖励和技术职称评定等也有待加强和改进,需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
1.3科研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的现象严重
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中,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职称、职级的评定均与争取的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量挂勾,而项目执行过程的好坏则无关重要。这就使得大多数科研人员普遍只重视项目申报过程,而轻视项目执行过程[4]。同时,由于旧有观念的影响,导致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味节省开支,增加经费积累,不愿添置实验仪器,这与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专款专用的要求严重不符,在项目结题审计中难以过关。某些项目负责人甚至将项目经费挪作他用,造成项目运行困难。许多科技人员长期以来对中试及基地的设施建设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的被动局面。
1.4我国农业科研力量分散,管理力度不够
一是科研机构重叠,科研课题多头下达,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不能相对集中使用,造成经费投入的效益低,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二是虽然项目申报的渠道多,但是不同渠道项目管理要求差异较大[5-6],不同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及验收的要求各不相同,给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下达部门的检查和抽查随意性较大,也加大了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科研管理部门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疲于应付种种检查,难以发挥管理的主动性;三是成果奖励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出成果慢,影响晋升,因而纷纷争作第一主持人,科研课题越分越小,研究难以深入。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通过鉴定的成果不少,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1.5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影响技术革新的进程
占农业科研成果总数相当比例的良种以及新农(兽)药等,其培育、发明者同相关农业企业在利益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前者往往缺乏知识产权和新品种权的有效保护观念,后者则尚未形成依靠科研单位共同开发新产品、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观念[7-8]。许多科技人员长期以来对中试及基地的设施建设未提到应有的高度,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条件差或完全不具备,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及风险投资机制等,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的被动局面。
2新时期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理清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思路,统筹规划科研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研投入体制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正处于不断变革当中,农业科研工作要深入本生态区域内的农业生产一线,从生产实际出发,摸清农业生产情况,了解掌握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只有因地制宜地选好项目,才能结合本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调配资源,统筹安排,远近兼顾,本着“解决当前生产所急,考虑长远发展所需”的原则,真正做到“管理为科研服务,科研为生产服务”。总体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人才管理、科研规划、组织调研、选题立项、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基本职能,科研管理的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统筹协调才能做好工作,达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最终目的。
2.2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促进科研生产力发展
农业科研系统的全程管理,是指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系统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设施、科研经费、科研试验、人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及科研平台建设,对科研项目从考察、预备试验到申报、执行、总结、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归档及经费等各个环节都要按计划管理,保证项目的规范性,保证科研水平。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根据项目合同进行实施,并在实施期限中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控制和调节。加强监督检查,既要抓整个合同的监督检查,又要抓年度计划的完成,另外还要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托自身具有的自主产权,积极进行成果转化,通过创办科技企业、联合开发等途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在转化科研成果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成果转化、开发创收反哺科研,实现科研和开发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2.3加强创新型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人才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管理过程的专业化更为细化,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在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中,一方面,应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包括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以及科学研究前沿上的人才,建设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应对需要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根据研究任务对学科、人才的需要,打破只局限于研究室内部人员参与研究的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择优组建开放式项目攻关小组,用以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为主[9]、信息化管理方式或人化管理方式为辅的管理模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提高组织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据统计,当前基层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多数是学自然科学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科技管理知识培训,水平较低,素质较差。为了搞好科研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岗位培训要有针对性、短期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通过这种实用、有效的培训方法,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科技、管理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2.4加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提高科研立项的可能性
农业应用研究的选题立项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存亡与发展。科研工作的选题、立项应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查了解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使科研成果有较高的开发、推广价值,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真正实现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有效结合,科技工作为“三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对有争议的、短期不能下结论的课题给予有条件保留。对学术价值较低、长期研究未见成效、不能形成规模和产生效益的要终止立项或不予申报立项。在支持科研工作原始创新的同时,鼓励现有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和引进转化后的再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申报和承担适应当地生产的科研成果推广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科研直接为生产服务[10-11]。
2.5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科研档案是指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材料,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凭证,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科技财富。科研档案管理是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科研管理的水平。要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科研资料信息,突出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真实性和方便使用的特点,精心建立科研档案库,加强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建设和服务工作,建立农业科研档案网站,真正做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建立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2.6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增强科研服务意识
要准确地把握国家农业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不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地区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条件完善、适合科研任务的试验基地是面向生产的应用型农业科研的首要条件。完善试验基地基础设施,配套田间排灌、道路等工程建设,提高田间试验的准确性和复现性,保障各项试验任务的全面完成[12]。二是配套科研仪器设备。以“服务科研,提高设备利用率”为原则,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增强装备手段,提高科研工作的目的性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三是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要保证科研工作的经费,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四是情报资料的管理。收集提供有关的政策信息、业界信息、相关技术资料,可以让科研人员减少重复工作,少走弯路。五是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以网站为中心,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信息,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条件建设,增强服务科研的能力,加快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
3参考文献
[1] 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4):11-12.
[2] 王济民,姚瑾.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4):6-8.
[3] 蔡立湘,彭新德,邓文,等.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3):1-15.
[4] 朱翠林,张保军.浅析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26(2):17-20.
[5] 高明琴.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工作能动管理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90-191.
[6] 韩微波.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113-114.
[7] 蔚承祥,孔怡,张昕颖.地市级农科院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32-35.
[8] 黄如鑫.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155-156,161.
[9] 郭久荣.试论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3):68-71.
[10] 孔伟强,奉公,杨国军.科研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与目标管理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1):33-35.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4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早已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也显现出了它的绝对优势。努力地全面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必定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全面地实施和运行。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是农业技术推广整体结构体系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能同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深层次地推广到农村。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完整或者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从学历来看多是中专及以下的为多数,即使是农业专业出身的人员,专业技?g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只占少数。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服务过于粗放,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沼气、节能、农产品安全等新兴的项目,从业专业人员很少,多是代管、兼管或是代办,理论知识少,技术更不过硬,造成了顾此舍彼、群众意见大的结果。
1.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这已经成为妨碍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要的因素和阻力。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新技术、新产品和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费用、宣传费用,资金不足就造成推广服务系统很难维持和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差,但工资水平都普遍较低、福利待遇也低,就造成了推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将推广工作进行下去的现状。
2 农业技术在乡镇推广工作中的策略
2.1 健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首先国家就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人才问题,来满足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工作中的切实需求,以加强上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基层的技术推广的紧密度。同时还要动态性地优化推广结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农业技术和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站和平台,快速、及时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中。这样就扩大加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体系的途径,让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实现及时性和时效性,保障农业经济的顺利、健康、持续地发展。
2.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上培训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高效经济作物和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等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在乡镇这种基层推行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视和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调入力度。尤其是各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严把监管关,以保证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作为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费,确保经费的使用都落在了实处,还要注意保证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 农学 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综合检验。随着本科教育的规范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已经成为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这已经是本科教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想把从事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提供给大家,抛砖引玉,还望方家多加指教。
1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论文教学计划安排未体现农业生产特点,研究时间不能保证
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农学专业往往论文和实习结合,安排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之间,而其他专业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以河南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为例,小麦一般在10月份种植,来年6月份收割;紧接着是玉米种植,并在10月收割。周年生产,一年两熟。而学生的实习被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时间安排上跟不上农事进程,也覆盖不了哪怕一季作物的全生长期。由于需要集中时间实习,另一方面也导致其他时间的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凑。在平时,同学们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参加到老师的实验中去。因此,目前的教学计划,难以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对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实习和观察,更遑论周年的观察和研究了。由于时间上不能保证,即使有同学愿意提前参加到老师的科研中,以备以后写毕业论文,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承担实验任务,所得到的数据质量也不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1.2 生产、科研与教学脱节,经费缺乏
作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的老师课题申请竞争很激烈,不少老师基本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研究。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往往也离得比较远。即使有部分老师有些小课题,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脱离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扩招,教学经费却并未相应调整。由于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是由老师命题作文,出现与生产脱节,炒冷饭的现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题本身缺乏鲜活,也难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强。对毕业论文的评价,往往对格式、形式过于重视,对成绩分布、材料是否齐全较多关注,而对于实习过程监管、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等实质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老师们往往因为不忍心影响学生毕业,也存在放水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未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而同学们也往往因此而存侥幸心理,做论文时不好好做,写论文时东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况。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些同学学习态度松懈,未能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工作。认为大四找工作忙,学校不会怎么样。而学校也因为近年就业压力大,而存在放松监管的情况。这更助长了学生们学习态度上的松懈。
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难以应付综合性的作业。现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养成了学生被动受学的习惯。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模式,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情况,是很难想象能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能够写出新意和深度的。
综合素质不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一些同学缺乏基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功底差。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语病连篇。大学院系往往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使同学们失去了提高的机会。英语过级的强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记英语单词上面。
2 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根本还在于学生,毕竟论文是要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而各种制度和教学计划,都应该围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进行设计和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提高。
2.1 鼓励紧贴农业生产实际的选题
农学类本科生的培养,主要目的为服务于农业生产。如果学生学习时就脱离实际,毕业后即使参加农业方面的工作,也很难短时期内适应过来。当前不少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后,往往在农资行业工作。这类岗位酒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如果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就贴近生产实际,将有利于毕业生的能力培养。院校各级部门应该设计配套政策,鼓励指导老师提供紧贴生产实际的选题。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科研活动,既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也为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2.2 根据农业特点,对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农业生产周期长,难以重复。因此,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要求在实习实践,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上作出调整。如刘世亮等提出的全程实习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毕业论文时间难保证问题。但是,要实现全程实习教学,必须要在课程设置上作出较大的调整,严格控制学生理论课学习负担,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取消专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学时间表的调整,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达到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3 评价指标要作导向性的调整设计
在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应该减轻对形式审查的重视,而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学术价值评价上,同时,应该把是否联系实际,以及论文工作的过程纳入考核的内容。这样,真正从评价指标的导向上,让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重视起来,并主动地把毕业论文工作于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院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真正做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从制度上杜绝学生侥幸心理。
4 鼓励学生尽早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生在进校后,应尽早完成专业教育,并在第二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在具体的科研中,认识农业生产,拓宽视野。学生们只有到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去体验,才有可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毕业论文将从哪里出来。
5 经常举办学习交流专题报告会,分享乐趣和经验
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在报告会上,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就,并和更多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经验。
农业农村工作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技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43.3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90-01
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有着它的必然性。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向农民朋友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高产高效农作物产品,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是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差,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够。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
(二)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认识不够,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三)个别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地认识,不能给与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极大地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二、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宣传。
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尽快完成推广工作的任务目标。
(二)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实现最终任务目标还是取决于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地解决推广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三)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我们上面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因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三、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但可以解决人民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02)
2、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