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1
本次问卷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选择题24题,自主性问答题2题。参加调查的人员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在校生,人数340人(涵盖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兼顾文理科),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内容统计如下: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高中生诗歌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一)课内诗歌学习状况:
1.你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诗歌篇目的数量( )
A.太少 B.合适 C.太多
2.你是否喜欢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 )
A.喜欢 B.不喜欢
C.有一些有兴趣 D.无所谓
3.你更愿意学习哪一种诗歌( )
A.中国古代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
C.外国诗歌 D.都不想
4.你觉得旧体诗和新诗你更愿意朗诵哪一种( )
A.旧体诗 B.新诗 C.两者都适宜
5.你学习诗歌主要是为了什么( )
A.提升人文素养 B.增加日常谈资
C.提高考试分数 D.个人爱好
6.诗歌的哪个特征最让你喜爱( )
A.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
B.意境深远
C.内蕴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操
D.蕴含哲理
7.你读一首诗最先关注的是什么( )
A.语言 B.哲理 C.内容 D.手法
8.你记忆背诵的诗歌大概有多少首( )
A.60 B.100 C.150 D.200
9.你认为什么是诗歌品鉴( )
A.对诗歌情感内容等有一定的认识
B.得到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
C.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
10.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对你阅读诗歌是否有帮助( )
A.帮助很大,触类旁通,读懂其他类似作品
B.效果一般,一些诗歌还需要个人体验
C.只对诗歌鉴赏的考试有帮助
D.没有什么帮助
11.诗歌教学对你的情感体验有怎么样的影响( )
A.能够在特定场景下激发我的情感体验
B.使我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C.使我有更多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
D.没有什么影响
12.诗歌教学对情感价值的张扬是否让你对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
A.让我对发现生活、生命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帮助
B.我能够更多地关注生命
C.对待生命的态度看法有一些改变
D.没有体验感悟
13.通过对诗歌情感的关注,你体验诗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
A.很有帮助,体验诗歌情感更加准确
B.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诗歌情感体验较好
C.有一些提升
D.没有变化
14.你认为现阶段的诗歌题考查对你解读诗歌有什么作用( )
A.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B.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
C.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D.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
15.课内诗歌学习后,你对诗歌的兴趣( )
A.增加了 B.没有变化 C.兴趣降低
(二)课外诗歌阅读状况
16.你课外读诗歌吗(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不读
17.你购买过诗人的诗集吗( )
A.购买过 B.没有
1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阅读诗歌作品(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从不主动阅读
19.你主动阅读诗歌时,一般选取什么类型( )
A.古典诗词 B.特定作者
C.现代诗歌 D.外国诗歌
20.你对诗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
A.课本 B.课外读物 C.网络 D.其他
21.在日常写作中,你是否引用诗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
A.经常 B.从没
C.不自觉引用 D.特意追求引用效果
22.当你有情感需要抒发时,能否用诗句表达你的情感意图
( )
A.能 B.不能 C.没有想过
23.你平常写诗歌吗( )
A.不写 B.偶尔 C.老师要求写才写
(三)课内外诗歌活动(以下写在问卷上)
24.你参加过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
A.诵读比赛 B.写作比赛 C.诗歌品读会
D.选修课 E.其他
25.参加这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比如:读诗时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景生情,更愿意也更容易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等)
26.请写出一首或一句对你影响最深的诗歌。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三、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在分析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目前约九成的学生对课本中诗歌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表示肯定,认为目前中小学课文中的诗歌数量适中,有较高的学习兴趣。67.6%的学生更愿意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在诗歌学习目的方面,选择“提升人文素养”的占57.8%,选择“个人爱好”的占19.4%,均高于选择“提高考试分数”的16.4%。这说明学生在诗歌学习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学生记忆背诵课内诗歌数量方面,能记忆背诵的篇目达60首的占24.4%,达100首的占40.0%,达150首的占19.7%,达200首的占15.9%。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收录诗歌85首,初中阶段收录诗歌89首,高中阶段必修课本收录诗歌27首,共计201首。可见,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诗歌的识记有限,考试要求的必背篇目记忆清晰准确,除此之外的篇目主动记忆率不高。
2.在“诗歌最令人喜爱的特征”方面,“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与“意境深远”二者平分秋色,总占比达到84.7%。可见,在诗歌阅读体验中,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是决定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读一首诗时,42.2%的学生最先关注语言,36.2%的学生最先关注内容。这一数据说明,高中生在诗歌阅读体验中,诗歌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容对学生喜爱诗歌的程度有很大影响。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诗歌品鉴是指“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这同样说明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对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意义。
3.有33.5%的学生认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老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对其阅读诗歌帮助很大,48.8%的学生认为作用有限。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诗歌教学对学生诗歌阅读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而言,在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方面,诗歌教学有积极意义。此外,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对诗歌情感的关注能提高体验诗歌的能力。
4.针对现阶段诗歌文本的考查形式,负面评价的比率较高。选择“对自己解读诗歌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的比率为49.7%,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和“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的比率为50.3%。
5.在课内诗歌学习对学生诗歌读写兴趣的影响方面,3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诗歌的兴趣,54.3%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还有8.7%的学生认为兴趣降低了。可见,现阶段诗歌教学有一定价值,但问题严重。
6.学生课外诗歌阅读情况好于预期,有58.9%的学生能在课外阅读诗歌,56.5%的学生曾购买过诗人的诗集,这项数据从高一到高三呈现上升趋势。32.9%的学生在小学主动阅读诗歌,38.7%的学生则从初中开始。这说明课外诗歌阅读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是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时,超过四成的学生倾向选择古典诗词,可见古典诗词对学生的影响力大。
7.学生主要通过课本与课外读物了解诗歌,这两种情况各占四成。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有较强的意愿,有约八成的学生愿意引用诗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强化个人情感的抒发。有近七成的学生能够偶尔写诗歌,或在老师要求下创作诗歌。
8.通过对课内外诗歌实践活动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五成的学生曾参与与诗歌有关的活动,主要形式为参加诵读比赛和听讲座。诗歌创作、诗歌品读会活动的普及率则较低。90%以上参与过诗歌相关活动的学生都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对个人诗歌的情感体验有帮助,使他们能通过诗意的语言强化情感体验。在对“影响学生最深的诗歌或诗句”的调查中,有约五成的学生写出了课本之外的诗歌或诗句,其中,中外诗歌比例约为9:1,古今诗歌比例约为7:3。
四、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数据采集,我们对高中生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语文诗歌教学对诗性重视不够,学生对诗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但学生在诗歌阅读上的热情、对诗歌美的追求并未消退。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他们更渴望通过阅读诗歌丰富自我的情感经验,在想象和共鸣中感受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体验。可见,感性的“诗性”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内心,是人们共有的情感追求。这些使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成为可能。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07-01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突出教学方法的“新”,更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新”。新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而新的教学手段则是将与时代、与社会、与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新的媒介和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最能体现其教育新理念及教学新效果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的有机整合。
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的深入挖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创新与延伸形成的一种适合高中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完成的方式对课题自行组织研究,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不再单纯的是一个被教育对象,而是学习的构建者与创造者。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使政治教学更具开放性与针对性,重要的是对发挥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
2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意义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全新起点。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它不但使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信息资源带来的高效与快捷,同时也使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选择课题还是进行课题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信息技术都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不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及综合性所使然,更是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必然趋势。
3 高中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过程
3.1课前自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文章书本,应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前自读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准备。它主要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前获得一个整体感知,并对一些问题尝试进行自我解答,或者形成质疑留到课堂中寻找答案和进行验证。在此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与收集,也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图片等方法将自己感知的内容形成影音材料,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3.2选择课题
引导学生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学生进行选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也可以设计制定一些课题供学生参考,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选择带有一定方向和侧重点的可行性研究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寻找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了解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发展与变化,从而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展开研究。
3.3开展研究
当学生选择并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与验证。各小组还可以结合课题的目标、构思,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者进行调研来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同时教师要传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建议他们以信息技术作为开展学习的重要手段,运用网络咨询、现场调查、查阅文献、科学实验等多种方法组织开展课题的验证与研究。
3.4评价交流
评价交流是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整体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与价值均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学生们通过评价认识自己,通过交流分享成果,通过讨论相互提高。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过校园局域网网页、电子屏幕、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与交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本文以“公司的经营”一课为例,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的过程给大家一个具体呈现。
阶段一:确定课题目标。本课内容其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公司制的优点,重点掌握一个公司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经营。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学生进行自读时,推荐他们借助信息网络进行资料的采集。在选择课题时,应注重政治课题的时效性,引导他们从近几年的“三鹿破产、三元接手” 事件,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现象入手准备。
阶段二:根据选题设计方案。对学生选择的课题,做必要的指导与辅导,让学生将利用网络搜集的各种信息与资料设计成课件形式的研究方案。方案中应体现出课文内容,包括公司存在的形式、公司经营中承担的责任、作为股东你应享受的权利、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等等,并要求他们以本地企业为例,深入分析和了解公司制改革的成效。制定设计方案后按照自己的即定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最终形成结论,可以以论文、调研报告、课件等多种形式完成。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难度很大,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渗透,能够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型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学习渠道,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必然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语文课程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探索、发现、收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获取、应用实践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学生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把课堂研究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自主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课外阅读兴趣 激活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课外阅读效益低,这些往往成为高中生忽视语文课外阅读的借口。有份调查报告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同为华人,接受美国教育的华人学生在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和广泛的阅读,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沿革、操作过程以及它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影响多个方面作了几万字的介绍。而接受中国教育的学生只写了区区500字,还是教师讲解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除了看到中国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以外,还应该看到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确实狭窄。调查发现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80%以上的高中生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量小面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武侠小说和卡通书,文学类的读物无人问津,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大量阅读的功劳。《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类测试已开始涉及课外阅读,比如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探究题。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在语文附加题中就有15分名著名篇阅读理解,因此强化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刻不容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下面就谈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和科学研究的起点。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智力背景,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接触阅读材料的机会,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外阅读是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些高尚的人谈话,这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极为有利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高考指挥棒对语文课外阅读考查的落实,使语文课外阅读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江苏2008年新课标高考模式中就增加了对名著名篇阅读的考查。如“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又如“请说说《哈姆雷特》中的‘戏中戏’指的是什么情节”等。考生如果没有读过名著和名篇。或者没有阅览过关于名著名篇的介绍、评论文章,答题时将会一筹莫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体验到智力生活时,他的学习愿望才能被确立”。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智力活动和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最有效的媒介。作为教师可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用名人轶事来启迪学生,以马克思、叶圣陶、鲁迅等伟大人物终身学习的热情来激励学生。
二、以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带动阅读兴趣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学习模式,它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习不局限于学校课堂,“研究”的天地很大,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研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感悟语文、培养科研意识。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广泛地阅读,但不是泛泛而读,要在阅读中感悟语文,在阅读中发现研究课题,培养研究能力,并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鉴赏水平。
在语文教材范围之外,完全依据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自由度较大,依赖于学生读书的兴趣范围。比如“解读席慕蓉的诗”、“林清玄散文漫议”、“《红楼梦》人物评说”、“唐诗宋词对中学生作文的影响”等等,这些专题反映了学生的读书欲。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对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势必会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
在阅读中发现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拓宽阅读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这一平台,激发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营造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自主阅读的乐趣。激发读书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敢于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他们最想知道的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高中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所以放手让他们去阅读。这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尊重。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阅读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教室里展览出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口头点评、各抒己见。我们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5分钟搞读书汇报活动,按学号由学生进行新书推介或名篇赏析。这样他们动口动手又动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原来想读书的学生阅读兴趣更浓,原来被迫读书的学生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也变得积极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他们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四、用教师富有成效的启发和引导打开学生的阅读之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重庆;满意度
随着新课改中“加快推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应用地理知识、地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发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和方式。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精神,让学生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形成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我们从已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包括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八中、育才中学和南开中学)和非直属高中(包括田家炳中学、朝阳中学和重庆第三十七中学)中抽取高中生共800人发放问卷,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研究。此外,对这几所学校的6位地理老师或学生进行了访谈。
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重庆市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调查及研究分析,了解重庆市高中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满意度情况,最终对重庆市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重庆市高中更好地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也为全国范围内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更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1喜忧参半的现状:整体满意,差异明显
1.1学生对目前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总体较为满意
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71.55%,说明所调查学校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①。满意度平均值最高的是学生对个人收获的满意度,其值为77.74%。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最低,值为57.72%,表示满意度一般。将各板块满意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个人收获>家长>小组>教师>评价>课题>时间安排>社会>学校(表1)。
1.2 直属学校学生的满意度高于非直属学校
重庆市直属高中学校的平均满意度为73.81%,而非直属学校的满意度平均为73.45%。由此可见,直属学校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中相对具有微弱优势,非直属学校通过改善实施策略可以和直属学校不分上下(图1)。
1.3 高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高于高二、高三年级
高一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3.78%大于高二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0.67%大于高三年级满意度平均值70.02%。高一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年纪,可见高一年级学生对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收获较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满意度降低,这一现象直接关乎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时间策略(图2)。
1.4男生与女生对于不同方面的满意度不同
男女生总体的满意度相差不大,但是在不同方面有所不同,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可根据不同性别特征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图3)。
1.5 队长的满意度高于普通小组成员
成员满意度平均值71.22%小于队长满意度平均值73.29%,由此可见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会促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表2)。
2错综复杂的原因:因素多样,程度各异
根据调查,学生对不同方面满意度差距较大的原因如下:
2.1 对于各板块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2.1.1个人收获及家长态度
参加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合作学习、人际交往、调查研究、信息筛选、文字整理等方面的收获存在差异,则满意度差异较大。只要学生提出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多数家长都会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与充分支持。但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告诉家长,使得这部分学生对家长的态度不明确,则谈不上满意与否。
2.1.2小组
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困难时,多倾向于自己解决或求助于指导教师。高一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解决,高二学生倾向于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高三学生倾向于找相关的老师帮忙(除指导老师)。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投入精力的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则满意度存在差异。
2.1.3教师及评价
同学对指导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满意度很高,大部分指导教师在评价时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但学校或领导比较重视课题成果,以便对其后续研究进行持续引导。由于不同学生看重的方面不同则满意度存在差异。
2.1.4课题选择及时间安排
课题选择的方式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初定一个课题,经老师指点后,最终确定课题。所以学生在选择课题时自较大,教师指导不够,造成学生满意度的差异。此外,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时间集中在高一,课时为每周1节课,而学生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段多集中于寒暑假和上学期周末。因为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存在满意度的差异。
2.1.5社会及学校
在调查过程中,社会人士的不配合是学生较难攻克的一个障碍。实施课题的资金来源由学校全额支付的极少,学生的积极性不强。学校方面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完全肯定,学生认为学校关于资金支持力度没有达到学生预期的水平,这是所调查的各个内容中最不满意的一个方面。
2.2 直属学校与非直属学校学生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直属中学开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时间大多数是在高一第1学期,非直属中学几乎都不开设课程。第二,直属中学的学生更喜欢选择“社会热点、焦点”、“自然环境”等贴近生活的题目。第三,直属学校的硬件设施更为完善。第四,直属学校的老师参与度更高,尤其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会和学生一起解决,而不仅是小组成员自己查找资料。第五,直属学校对于课题成果的处理方式多是评出等级,给予奖励,也支持优秀课题深入研究和推荐去参加比赛、投稿、申请专利等。
2.3不同年级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的学校,课程开设时间集中在高一,极少数在高二,高三几乎不开课。高一学生寒暑假相对高二、高三来说更轻松,有较充足的时间来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第二,虽然三个年级的家长都支持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但是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更大、实施的时间不足使得家长的支持力度下降。第三,高一学生更关注课题成果评价与自我期望的差异和学校关于课题成果的处理方式,高三学生更关注自我收获。
2.4男女生满意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女生倾向于选择生活、时事、人文地理等更容易接触到的方面的内容;与女生相比,男生兴趣广泛,在选题上倾向各异,但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研究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第二,男生更愿意挑战自我,因而对于知识面的拓展、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习地理兴趣的提高和意志力等品格的培养的满意度都高于女生。第三,女生更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社会人士的精神支持。
2.5队长满意度更高的原因
队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负责小组分工,自觉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指导老师的接触和交流更为频繁,参与程度也更为深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和更大的收获及成就感。
3相对合理的策略:提高认识 注重差异 加大投入
3.1提高学校、教师、学生的认识
3.1.1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是前提
地理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快乐有趣的、可以增进友谊和充实生活的,并且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使学生有归属感。此外不算学分、不强制性参与、全凭爱好参与等有助于减小学生压力。
3.1.2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不管是正负面看法中还是理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中都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和要求。学生普遍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好的一面在于“扩充知识面、增长视野、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增加地理知识、有助于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式的正确理解”,因此地理研究性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会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3.1.3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关键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调剂生活、丰富假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迫于高考的压力则时间紧,怎样安排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时间才能使得学生既不会耽误学习又有较充足的时间完成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3.1.4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是目的
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要进行团队合作,这有助于增强合作组织能力、提高学习应用能力、提高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
3.1.5规范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标准
健全的评价体系不光是对结果的重视,而应该结合老师、家长、学校、同伴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过程评价。所有地理老师对所有小组进行认真的评价,评价包括:小组综合素质(知识拓展情况、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意志力等)、小组成果报告等。选出优秀的小组、确定名次后,学校颁发奖状和一定的奖励品。特别优秀的小组继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参加比赛或投稿或申请专利等。
3.2 注重年级、性别、兴趣差异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年级、性别和兴趣差异,在安排上应该区分对待,建议如下:
3.2.1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
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查找资料、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何写总结、注意事项等。开设时间:高一的第1学期和第2学期。开设的课时:每学期10个课时,安排在学期期末(接近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时间)。实施时间:高一的寒、暑假(建议实施两次)。高二、高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
3.2.2课题内容及选择
课题分为自然地理(地、气、水、土、生等)、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和科学地理(“3S”技术、宇宙探索等),每个方面都分配相应的指导老师,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和学生协商后,最终确定课题。
3.2.3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将选择课题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组内人数在6至10人之间。小组内选出一名队长、一名副队长,共同负责监督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进度。需注意分工合作以及性别搭配等问题。
3.3加大资金、设备的投入
经费方面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费用。建议学校规定给每个组统一报销一定金额,若超出限定金额,则超出部分由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此外,学校应加大投入,向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与课题相关的图书、资料、基础设备等。重视并规范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确立评价标准和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夏志芳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368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件.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E].2010
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
在实践上,由于缺乏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性活动没有典型的范例可供参考,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混乱。因此,从一般的模式探究出发,总结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于同行分享。
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多集中在城市的高中,而农村的高中研究性教学相对比较落后,不管是从教学的硬件设施、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来看与城市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教学的落后,教学质量差。
所以,在农村的高中教学中我们必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找到适合农村高中发展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结合当前的农村教学状况进行分析,解决教学的诸多问题,真正地在农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农村的高中教师一定要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要想在农村的高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熟悉、了解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研究性教学有四个基本特征:(1)一定的探究性。这主要是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观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解决问题;
(2)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学时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即使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学习,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一定的合作性。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发散,能够产生新的思想火花;(4)一定的创造性。高中生的思想比较丰富,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喜欢联想,重组知识框架,这样就会发现新的知识点,新的问题,并且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二、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的一般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程。但我国学生比较缺少问题意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自觉必要的思考,从而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个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问题意识,愿意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问题的研究,加强对问题的思索,最终会把学习变成一个互动的过程,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2.我们如能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那么班级就会团结,上下就能协调,群体环境就有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是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自己研究课题的价值。
3.完善课题的简单评价机制,充分利用表格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对比,在研究开始之初,就建立课题研究用的表格,通过让学生填表,完善研究内容,组织小组评价,同时,利用课题开题报告会、课题结题报告会,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评价,适时向年级和校外扩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要想在高中课堂中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就必须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虽然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行一段时间,但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促进我国农村高中的研究性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