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1
【关键词】 营运能力; 盈利能力; 销售收入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简介
本文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矿属大型国有煤炭重工业行业,由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的矿井、入洗270万吨/年的洗煤厂组成。目前企业总资产9.35亿元,在册职工2 875人;矿井井田面积3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4 285.4万吨,可采储量13 452.8万吨。
该企业主要以煤炭开采和深加工为主,兼营与煤炭相关的副业,以自主开采加工为主,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售管理,市场广阔,出口日本、韩国,国内销往宝钢、首钢等各大钢铁行业及电厂港口。
二、企业经营情况
(一)2010年财务决算说明
1.原煤产量:计划100万吨,实际106.83万吨,比计划增加6.83万吨,完成计划106.83%,比上年同期106.39万吨增加0.44万吨,增产0.41%。
2.精煤产量:计划95万吨,实际116.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3万吨,增幅6.7%。
3.利润:累计计划1 767.38万元,实际4 079.22万元,实际比计划增加盈利2 311.84万元。
(二)2011年财务决算说明
1.原煤产量:计划150万吨,实际151.67万吨,比计划增加1.67万吨,完成计划的101.11%,比上年同期106.83万吨增加844.84万吨,增产41.97%。
2.精煤产量:计划117万吨,实际131.32万吨,比计划增加14.32万吨,完成计划的112.24%,比上年同期116.7万吨增加14.62万吨,增产12.53%。
3.利润:累计计划20 232万元,实际16 881万元,实际比计划少完成37 113万元。
三、分析
(一)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也称资金周转评价,指的是分析比较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借以判断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营运能力指明方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可揭示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揭示企业资源配置的情况,促进企业改善资源配置。以下结合该煤矿报表计算(2010年度和2011年度对比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又称收账比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量的应收账款资金循环周转的次数或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是衡量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本期销货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收入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2010年: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2 763 433.75+13 031 532.30)/2≈12 897 483.03
应收账款周转率=369 690 075.33/12 897 483.03
≈28.6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12 897 483.03/369 690 075.33≈12(天)
2011年: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3 763 433.75+14 031 532.30)/2≈13 897 483.03
应收账款周转率=469 690 075.33/13 897 483.03
≈33.8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13 897 483.03/469 690 075.33≈10(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考核应收账款周转变现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短,呈上升趋势,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高,变现能力强,企业收账速度较快,坏账出现几率小。可以看出该煤矿对市场前景预期较为乐观。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一定数量的存货所占资金循环周转次数或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存货周转率反映的是存货资金与它周转所完成的销货成本之间的比率,这是一组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和存货是否过量的重要指标,是分析企业流动资产效率的又一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本期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成本
式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2010年:
存货平均余额=(142 388 927.00+143 404 797.99)/2≈142 896 862.50
存货周转率=338 194 152.07/142 896 862.50≈2.37
存货周转天数
=360*142 896 862.50/338 194 152.07≈152(天)
2011年:
存货平均余额=(145 388 927.00+146 404 797.99)/2≈145 896 862.5
存货周转率
=341 194 152.07/145 896 862.5≈2.34
存货周转天数
=360*145 896 862.5/341 194 152.07≈153(天)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适用于衡量企业对存货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的财务对比。企业一般情况下,周转的速度快、周转天数短,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高。就该煤矿以上两年数据对比,皆呈上升趋势,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能说明企业各环节的存货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因此,经营者有必要按经营环节具体分析。
3.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财务期间内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价值(即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或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反映的是企业全部流动资产价值(即全部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周转率=本期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额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按产品的本期销货收入计算;二是按销售产品的成本费用计算。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第一种方式计算。
考核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还可以采用完成一次周转所需的天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本期销货收入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2010年: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65 979 812.82+257 675 100.59)/2
≈311 827 456.705
流动资产周转率
=369 690 075.33/311 827 456.705≈1.49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360*311 827 456.705/369 690 075.33≈303(天)
2011年: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68 979 812.82+260 675 100.59)/2
≈314 827 456.71
流动资产周转率
=469 690 075.33/314 827 456.71≈1.49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360*314 827 456.71/469 690 075.33≈241(天)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综合营运效率和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一个逆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产利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流动资产利率高。但流动资产周转率速度缓慢,根源在于存货占用资金庞大、信用政策过严,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企业必须调整其信用政策,加强存货管理。
4.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一定财务期间内,企业全部资产所占资金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它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与它周转所完成的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由此看出综合性指标的衡量要考虑经营性比率的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平均总额/本期销售收入
式中:资产平均余额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
2010年:
总资产平均余额
=(938 344 627.49+851 353 009.10)/2
≈894 848 818.30
总资产周转率
=369 690 075.33/894 848 818.30≈0.41
总资产周转天数
=360*894 848 818.30/369 690 075.33≈871(天)
2011年:
总资产平均余额=(941 344 627.49+854 353 009.10)/2≈897 848 818.3
总资产周转率
=469 690 075.33/897 848 818.3≈0.52
总资产周转天数
=360*897 848 818.3/469 690 075.33≈688(天)
总资产周转率是用于衡量企业资产综合营运效率和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总资源共享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短(总周转期越短),说明企业全部资金的周转速度快,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强。由此可见,该煤矿2011年比上年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运用的效率好,取得的销售收入多,营运能力加强了。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间所有者权益总额
2010年:
资本保值增值率
=647 665 053.02/604 285 468.06≈1.07
2011年:
资本保值增值率
=667 665 053.02/614 285 468.06≈1.09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用于衡量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一般认为,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为资本增值率大于1,为资金增值。该煤矿2011年和2010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均大于1,并且称上升趋势,可以说明本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良好。
通过对该煤矿2010年和2011年营运能力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能够正确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及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因而盈利能力评价是企业财务评价的核心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报酬率三个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1.营业利润率
该指标的意义在于从营业收益的角度说明企业营业业务的获利水平。
营业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营业收入)*100%
2010年:
营业利润率=(88 556 693.73459 790 280.68)*100%≈19%
2011年:
营业利润率=(98 556 693.73/469 790 280.68)*100%≈21%
因为营业利润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水平越高,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3%。可见该企业目前来看营业利润呈增长趋势,并揭示出营业收入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体现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和企业营业的综合获利水平。
2.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的意义说明企业每占用或运用百元资产所能获取的利润,用于从投入和占用方面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2010年:
总资产报酬率=(90 294 922.64/894 848 818.30)*100%≈10%
2011年:
总资产报酬率=(98 294 922.64/897 848 818.30)*100%≈11%
因为总资产报酬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能力愈强,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该企业的获利能力逐年增强。以息税前利润和总资产比较,能够充分体现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从而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及时获利。
3.净资产报酬率
该比率用于从净收益的角度说明企业净资产的获利水平。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2010年:
净资产报酬率=(90 258 493.73/894 848 818.30)*100%≈10%
2011年:
净资产报酬率=(98 258 493.73/897 848 818.30)*100%≈11%
因为净资产报酬率比率值越高,表明企业的获利水平愈高,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相对于其他获利水平指标更能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计算企业在某项资产中投资1元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并将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分析,以提示企业在配置各种经济资源过程中的效率状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企业营运能力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高,变现能力强,企业收账速度较快,坏账出现几率小。存货周转率适用于衡量企业对存货的营运能力和管理效率的财务对比,存货周转率就该煤矿以上两年数据对比,皆呈上升趋势,这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流动资产周转率中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流动资产利率高,但流动资产周转率速度缓慢。总资产周转率中该煤矿2011年比上年总资产周转率高,取得的销售收入多,营运能力加强。资本保值增值率中该煤矿2010年和2011年的资产保值增值率是均大于1,并且称上升趋势,说明本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目前良好。
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3%,可见该企业目前来看营业利润呈增长趋势,体现营销部门的工作业绩和企业营业的综合获利水平。总资产报酬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能够充分体现该企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从而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及时获利能力。净资产报酬率,该煤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1%,目前来看呈增长趋势,该指标对于其他获利水平指标更能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
(二)建议
培育和完善企业营运能力体系的对策: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二是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三是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四是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五是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总之,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分析评价,能够正确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及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该煤矿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论有效的财务分析模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5).
[2] 刘新华.企业财务分析的缺陷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1(8).
[3] 王庆成.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1.
[4] 于福生.小企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1.
[5] 欧阳清.成本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0.
[6] 杨忠莲.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176.
[7] 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65.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从理论还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它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党的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正是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前的国有企业面临经济效益滑坡、亏损面扩大的难题,使得改革刻不容缓。
鉴于国有企业体制要改、机制要转、结构要调、定位要变、观念要换,其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大体来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放权让利、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的初步探索阶段,制度创新、调整结构的第二阶段,和实现“国企与私企并重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已经开拓出一条蕴含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推进改革并适时调整步伐,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改革绩效
国有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改革思路,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对待国有企业改革的绩效,应该与私有企业的绩效评估有所区分。首先,国有企业具有企业营利性的属性,其财务状况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其次,国有企业体现国家政策性的倾向,具有更大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一)总体状况
在2000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十六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导,以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权利、职责和义务相统一为目。根据表1可知,随着改制改组的步伐加快,2000年至2011年间的国有企业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而2008年至2011年企业数有小幅上涨的原因更多是国有企业发挥其社会职能,在经济波动时为稳定社会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虽然国企数量在减少,但资产规模却在不断扩大,由改革之初的199709.8亿元增加到759081.8亿元,9年间将近翻两番。利润总额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小幅滑坡,至2010年国企基本走出阴影。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表1 2003-2011国有企业部分指标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国有企业国内外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中央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2008年综合指数达到了66.21%。尤其是在生存力、机制指数、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方面,2008年比2006年有2.47个百分点、2.21个百分点、2.95个百分点和5.25个百分点的涨幅,但2008年较2007年而言明显表现出了增长区间不足的特点。
(二)财务经济状况
1.企业经营收入增加,增值保值水平提高
企业经营增长状况通过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基本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资本增值状况及发展后劲。
(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100%,指标数值越大,市场前景越好。由图1可知,我国国有企业的销售额持续增加,销售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09年由于国内购买力下降,销售增长率大幅下降,因而2010年出现了销售增长率的最高值,之后又恢复平稳。
图1 国有企业2003-2011销售增长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2-2012)》整理得出。
(2)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若资本保值增值率>100%,表明资本增值,=100%,资本保值,
图2 国有企业2003-2011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2.企业盈利能力整体持续提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一定经营期限内投入产出的水平和盈利的质量,基本衡量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由图3可知,国有企业近些年盈利能力大体呈上升趋势,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盈利有所下降。
图3 2003-2011年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变化曲线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7%,到2006年的增幅分别为2.9、1.4和1.4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最高值12.4%表现为国有企业股东权益不断提升且速度趋缓。受经济波动影响,国企在2008年前后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滑坡,体现了其盈利能力减弱的趋势。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在图3中总资产报酬率表现出了和净资产报酬率类似的变化规律。一方面更全面地显示了2003-2011年的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表示了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由图可知,2007年时,总资产报酬率达到最大值6.4%。总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也越有效。
3.企业债务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增长
企业债务风险状况以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为基本指标,包含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表2 2003-2011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获利倍数
数据来源:《中国会计年鉴(2004-2012)》整理得出。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如果举债过大,则会严重企业信誉,使企业失去债权人,失去大量可运营资金。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国际惯例一般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应超过50%,通过表2可知,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显然超过了这一警戒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自有资金不足、大面积亏损严重和债务积累等。2003-2011年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控制在了61%-69%,变化幅度不是很大,整体在降低。但是2007年与2008年的7.1个百分点的落差也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出现困难造成的。
(2)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可以用衡量国有企业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的大小。一般认为,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表2数据表明,国有企业获利倍数整体呈增加态势,2008年出现降低,体现出我国偿债能力的不断提升。在2007年达到最高5.80,远高于国际3.0的安全水平。
(三)社会贡献状况
1.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增强。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09年我国国有企业用于R&D研究的人员全时当量、经费、项目数等与2008年比增长了22.2%、19.7%和10.9%。新产品专利项目数、产值及销售收入等也取得了进步。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约10.9万项。国有企业由于国家政策性的支持,研发出新的技术手段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2.职工工资福利保障继续加大。2004年后国有企业人均收入开始高于私营企业人均收入。在2008年达到国有企业人均收入/私营企业人均收入达到1.63,相比私营企业,国企更具有刚性,能够使职工工资水平处在较稳定的水平,保障职工的权益。在社会保障方面,国企更可谓是尽心尽力。近些年来,国有企业员工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截至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0.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88.1%,失业保险覆盖面83.3%,相比增加了11.2个百分点,19.1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大,显示出我国国有企业加大员工福利的决心与实力。
3.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我国国有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面对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节能减排也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在颁布一系列法律条例来规范企业能源和环境指标时,也同时对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政府实行问责制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2010年国有企业节能减排支出达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7.4%,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10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4.其他。93家中央企业定点帮扶18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涉及全国21个省市区、8300万人口,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数量的31.9%。44家中央企业在新疆、40家中央企业在开展了各类援助帮扶工作。国有企业仍牢牢的控制着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通过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和国家安全。
三、改革绩效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有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在改革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改革中的问题。在企业各项名义指标背后,应该更多的关注实际指标,国有企业受国家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政府财政补贴、融资成本和土地及资源租金等方面,会干扰其真实效率。在我国,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表现出了营利性和公益性。前者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后者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调节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所以在考核国有企业改革绩效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社会功能方面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履行责任,促进节能减排及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年鉴[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4-2012.
[2]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年度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3
关键词:企业发展能力 财务评价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一、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信息。所谓企业发展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进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性更强的能力,体现了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的潜力。
从既有研究来看,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的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两类(李霞,2012):1、财政部的《企业财务通则》中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四大指标,分别是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2、国资委考核央企综合绩效中评价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五大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理论研究者们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将企业发展能力测度指标分为基于经营结果的指标和基于财务状况的指标两大类(刘敏,2013)二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协调发展能力两方面构建发展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韩洪云、何燕,2004)。
结合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发展能力需要从规模扩张、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规模扩张是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外在表现,没有规模扩张和业务量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因此,可以采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测度规模扩张能力。其次,资本积累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利润增长和股东所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来测度企业资本积累能力。第三,企业通过竞争优势的形成,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发展。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特别是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因此,可以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来测度企业优势形成能力。此外,企业在满足法定盈余提取要求之后,还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盈余公积占可供分配利润比重也可以被用来测度企业优势形成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基于AHP的指标权重设定
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第二步工作是设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AHP在这里的处理方法是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价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第二级指标规模扩张能力、资本积累能力和优势形成能力的相对权重进行测定,二是对第三级三对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进行测定。指标相对重要性关系如表1所示。指标相对重要性采用五级分类法,1表示两个指标同等重要,2表示相比稍显重要,3表示相比较为重要,4表示相比非常重要,5表示相比特别重要。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权重计算的具体方法是:将各指标在判断矩阵中对应的纵列加总,得出该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系数,该系数与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系数之和的比值即为权重。譬如规模扩张能力的纵列加总为1.5,而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加总和为 14,则规模扩张能力的权重为1.5/14,也即0.107。根据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得出资本积累能力和优势形成能力的权重为0.393和0.5。计算结果见表5。
由于各三级指标具有不同量纲,要获得统一测度的财务评价指数,还需要对其进行量纲统一化处理。为此,可以将各三级指标进行等级化处理。以五分制为例,各三级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6所示。
三、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的案例分析
A公司现为国家大型供电企业,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建设A地区电网。截止2013年底,公司现有主业员工1684人,辅业职工1845人。现辖3个县(市)级供电公司、11个职能部门、6个直属单位、48个农村供电所。所在地A市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44座,变电总容量1539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约4195公里;公司服务的电力客户约153.88万户。近三年来,A公司在业务拓展和服务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A公司近三年来发展状况见表7。
根据以上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数为2.571、2.913、3.491。结论表明:1、2011―2013年A公司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从2011年中等水平(2.571)提高到2013年的较高水平(3.491)。2、企业发展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尽管2013年相对2012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都有所下降,但总的发展能力仍在不断增强。3、A公司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特别需要重视研发活动,提高研发费用比重,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洪云,何燕.企业发展能力指标探析[J]. 财会月刊,2004,B1:19―20
[2]刘敏.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循环分析[J]. 财会月刊,2013(4):60―63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4
摘要:新三板市场已经是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对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决策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本文选取了2006年-2011年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92家企业作为样本,考察样本挂牌企业挂牌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动情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融资能力有所增强,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存在下降现象,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状况,慎重决定是否在新三板进行挂牌融资。
关键词 :新三板;挂牌;财务指标;变动;实证
一、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上升到了战略的层次。然而,中小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却饱受“融资难”的困扰。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其跨越发展瓶颈就成了当前广受关注的社会课题。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将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场外市场主要有俗称新三板市场和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其中,新三板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最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
新三板市场起源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2012年以后逐步向全国扩容,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到2014 年10 月21 日,挂牌企业已达1194 家,总市值3264.8 亿元,预计近三年内全国将有数千家中小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总市值将超过万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二、新三板企业财务指标
本文本着科学合理、全面完整、客观公正、简便实用的原则,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8项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企业挂牌前后各项基本指标的变动情况。
偿债能力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衡量指标;盈利能力方面,本文选取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两个指标,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按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年度平均资产总额之比计算。此外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来考察企业营运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衡量其发展能力。
三、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
1.样本。本文研究的各项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网站及相关公司年报。每家新三板企业计算4年的数据:挂牌前1年,挂牌当年和挂牌后的2 年。其中,企业发展能力各项指标为环比值,需要用到企业挂牌前2 年的数据,因此实际数据时间跨度为5年。数据截止期间为2013年年报,为保证数据时间跨度,取2006 年新三板成立以来至2011 年底6 年间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所有企业全样本数据,剔除已转板上市和已终止挂牌的企业后,最后实际样本数量为92 家。
由于2012 年以前新三板尚未向全国扩容,也未取消高新技术企业限制,因此本文研究的所有样本均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IT 服务业和IT制造业企业占大多数。总体上看,由于选取了符合数据时间跨度要求的所有新三板企业全样本数据,样本对于扩容以前的新三板企业总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对于新三板扩容以后的总体代表性尚不确定,由于新三板扩容时间较短,扩容以后的新三板企业挂牌绩效有待将来作进一步研究。
2.实证检验。本文通过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对新三板企业挂牌前(GG)与挂牌当年(G0)、挂牌后第一年(G1)、挂牌后第二年(G2)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两配对样本T 检验方法下零假设是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际计算过程通过spss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
根据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样本新三板企业挂牌当年总资产报酬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收益率在挂牌第二年显著下降,说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盈利能力暂时上升但随后即下降;企业挂牌后第二年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挂牌前,说明由于企业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融资能力增强,债务融资能力增强,债权性资本比例得到提升,资产不负债率上升;企业挂牌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后第二年总资产周转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后企业营运能力显著下降;发展能力指标方面,样本企业挂牌后第二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当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低于挂牌前,挂牌后第一年和第二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低于挂牌前,证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发展能力指标显著下降。
3.结论。本文通过企业挂牌前后各项财务指标的配对样本检验对2006 年至2011 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短期看融资能力有所增强,但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存在显著下降的现象。
四、对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的建议
过往数据表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没有使企业财务绩效指标都有所提高,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挂牌后将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并有助于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但是,挂牌以后也会增加每年的管理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并且很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都会出现财务绩效指标下降的现象。
对于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受制于融资瓶颈问题较为严重,若有志于规范公司治理,长远战略定位在资本市场的,建议可考虑通过新三板挂牌拓宽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打开成长空间。
五、本文研究的不足
由于新三板市场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本文选取的是2006 年新三板设立以来至2011 年底期间间挂牌的所有企业为样本,这些样本全部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地域、产业特征等方面较大的局限性。而今新三板扩容以后,挂牌企业已遍布全国,也不再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受限于扩容时间较短,未有足够年限的企业数据,本文未对扩容以后的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新三板扩容以后,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有待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蕾.浙江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绩效的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2.
[2]卢文浩.抢占新三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5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的四个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每股收益、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对增加每股收益指标分析。对每股收益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就为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提供了保证,并且每股收益的数据获得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直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节省了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
(2)对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率指的是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收入总额,并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情况。对于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费,主营业务的财务效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细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以及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100%。
(3)对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现代的企业要求政企分开,尤其是对于经营经营性公路的企业来说,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由企业负责,盈利以及对股东负责是企业的经营的根本目标,政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依法进行监督规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业,那也和其他的投资者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获取相应的投资利益,这样在企业中界定哪些属于国有资产,哪些属于非国有资产就显得很没意义。
另外,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对于公式中应当扣除的客观因素仅从财务报告中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如果想计算该指标,那就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无疑要增加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信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你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有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盈利而获得投资报酬。
(4)对修正成本费用指标分析。按照《办法》的规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等于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净额,但是成本费用中仅仅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况,笔者建议将成本费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样得出的数据指标更加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现以已经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庆路桥、宁沪高速四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为例,对完善后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指标与2011年相比,大致呈下降的趋势。除了其他业务利润中安徽皖通与四川成渝两个公司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均是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也证实了国家2012年9月开始实行的法定节假日对7座以下的小车免受通行费政策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下降。为了防范国家政策风险,各经营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服务业、租赁业等,这样其他业务利润率将是一个很好的反映这些业务经营情况的指标。
二、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规定的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加以调整,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指标,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1)对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没有取得公路收费权的所有权,而只是拥有该路段25年至30年的经营权,即使在现阶段公路经营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下,该项经营权依然是企业维持经营、获得利润的最核心资产,所占的比重从具体数据也可以看出,例如根据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报数据,特许经营权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之比达到73%,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报显示所占比例为77%,连经营路线最短(仅有55.7公里)的东莞控股2012年报显示公路经营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高达到49%,因此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经营企业的2012年度报告数据来分析,将经营权资产剥离出来,并进行运用状况指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上述公司的经营权资产占企业总资产平均比例约65%,经营权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很低,平均值约为0.29和0.2,且数据变化不大。这也与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特点相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时收费权,上述四个公司的收费权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资产流转率很低属于行业特色。反之,如果该指标过高投资者应该引起注意,过高说明该公路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可能要到期了,可能存在着企业转型的风险。
(2)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用通常表现为现金收入,以19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9%,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业务特色,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公路经营企业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建议将其取消。
三、公路经营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企业而言,所有的负债均应该进行偿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可变现的资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或者虚资产。对于经营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在经营起届满或者终止经营时哪些资产依然有偿债价值,因此仅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对权益人进行保护,笔者建议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个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利息费用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如果其它财务费用数额不大,也可以用当期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指标是因为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资建设或者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路经营权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例如2007年由中铁二局承担的陕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耗资56亿元,其中中铁二局使用企业内部资金35%,剩下的65%均是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的银团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另外,从表3每年公路建设的到位资金来源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1年国内贷款资金的平均比重达到38.81%,自筹资金平均比重为45.69%,根据各地方公布的数据,地方自筹资金中有近50%来自于银行贷款,由此推断全国公路建设资金中大约有60%来自于银行贷款。这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而实际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因此这个指标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庆路桥、宁沪高速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对这四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四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整体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仅有重庆路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对比发现,重庆路桥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四、公路经营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取消技术投入比率。
(1)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分析。总资产增长率=(报告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企业的总资产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报告期间与基期之一段时间内资产的变动。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企业在经营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的同时,也会投资建设另外一条公路,每投资新建一条高速公路的时间一般在1到3年,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的成仁高速公路(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随着工程的投入建设,至2012年9月建成试运营通车,仅该项目2012年末与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7502248243.74-356857712.56)÷356857712.56),说明企业的投资获得的公路经营权在增加,而经营权是未来收取通行费的保证,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净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取得的收入与为之耗费的成本费用之差,因此应该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从企业的实现净利润的额角度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标。
(2)对取消技术投入比率的分析。技术投入比率=当年的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针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经营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费,其他业务也主要是涉足经营区服务业、道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业务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业务,查阅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报告,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明细中有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度技术服务业务的收入为10003672.68元,营业成本为8638168.76元,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53762638.6元,假设该年度技术服务也的营业成本全部为转让费支出和研发支出,则技术投入比率为0.59%。由于技术服务不是每个公路经营企业都有的业务,即使计算出该指标也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且该指标数据非常小,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该指标意义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报与2009年报数据为依据,以2009年为基期计算分析成长能力的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与2009年相比,重庆路桥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最高,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34%,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54.9%,这种不同指标之间的大幅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通过查阅重庆路桥2012年和2009年报发现引起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变化,2012年度重庆路桥对重庆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增加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按照规定在公路收费权经营期限内通过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在经营期限届满时将资产按照一定的状态标准无偿归还给国家,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特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导致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上述讨论,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运营、资金运作、企业偿债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6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财务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9502
1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背景和必要性
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改增试点改革,拉开营改增的改革大幕,同年8月营改增试点分批扩大。
“营改增”政策出台的初衷,主要是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障碍,同时,从总体上减轻生产业相关产业链的税负。“营改增”能够实现税制转换,打通连接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从制度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和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
而房地产行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协调性等特点,关系国计民生,其实施的必要性如下:
(1)从企业层面看,“营改增”后更加规范财务税收管理,规范经济市场行为。“营改增”后只有规范的账务处理才能正确进行纳税申报,而现有的施工行为营业税的申报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可能导致虚开发票的,给后续税收征管带来困难,无法规范行业市场经济行为,对行业内公平竞争形成了阻碍。
(2)从行业层面看,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行业竞争能力。营改增后,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分工与专业化,如房地产公司可把原施工合同分离为采购原材业务与劳务业务,从而节约施工环节的成本,这样可降低建筑成本,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从消费者层面看,利于房价回归合理平稳。“营改增”可以消除住房销售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减轻购房者负担,有利于房价稳定。另外,如果房地产企业房屋销售对象是企业,且允许作为购房者的企业可以凭据房地产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减其销项税额。
(4)从社会层面看,有利于减轻社会税务负,担消除重复征税。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房地产业各产业环节间紧密联系,在极大的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征税,促进了房地产税收成本的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胀压力。
2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后将带来的影响
改革总有两面性,由于现在房地产行业仍然实行营业税,“营改增”势必会对房企的经营成果、资产、企业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1 对经营成果影响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对企业经营成果与现金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收入、成本两个方面。
(1)收入将会将会相对减少。“营改增”后,销售额中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收入比含税收入下降的百分比=[1-1/(1+房地产业增值税税率)],假定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由此可得,依据公式可以算出,A=含税A/1.17,即表明收入减少14.5%。
(2)成本相应降低。“营改增”后企业在外购原材料等方面的进项税额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可以抵扣,而以前是将这项支出计入成本核算的。
2.2 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影响
在“营改增”前,由于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所以这部分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营改增”后,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就不计入原值,因此使得固定资产的原值降低,资金的占用减少,并且固定资产的折旧将会相应降低。因此,“营改增”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当期抵扣,节约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减少了资金的占用。
2.3 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生存和发展。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三个指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本年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值;净利润增长率是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值;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三个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发展能力越好。据上文分析可知,改革后,可能会刺激公司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来看,随着固定资产的投入运行,公司规模会逐渐扩大,进而带来营业收入的增加,加上税负的减轻,会增加公司的净利润。这样,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及资本保值增值率都会出现增加的趋势。总体看来,公司的发展能力是有所增强的。
2.4 对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营改增”后企业管理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发票和成本变化比较显著。
(1)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建筑业也纳入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各企业应当严格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此前房地产企业是按营业额全额计征营业税,所以营业税发票的计税作用相对较小,因此企业对其的管理也较为松散,不太规范。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许多经办人员也不是很熟悉增值税抵扣的原理,对发票管理的意识也较薄弱,以至税负增加。因此各企业相应人员应管理好已有的发票,在购进时应尽可能选择能够提供进项抵扣的企业。
(2)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征增值税后,房地产企业成本可以按照是否属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区分为属于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的成本与不属于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的成本,对属于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的成本,还需要根据适用税率以及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做出进一步细分,明确每一笔成本支出的实际数额大小、有无进项税额抵扣以及金额的大小,分门别类地做好相应的会计记录核算与实物盘点清查工作,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水平,使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机制在房地产企业中得到充分发挥。
3 房企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针对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带来的上述影响,本文基于企业的角度分别从税率确定、税票抵扣、会计核算、税务机构、税收政策和税负风险预警等五个方面阐述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3.1 确定合理的增值税税率
“营改增”确定了17%的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虽然另外增有11%和6%两档低税率。若实行“营改增”后,整个房地产企业可以完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链无缺口,税负无疑是可以大大降低的。而中国建筑会计学会综合分析研究也认为,企业“营改增”后若以11%的税率,会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增加,不少建筑业的相关人士认为“营改增”后税率定在5%-6%之间才不增加或降低企业税负。
此外,由于抵扣困难的原因和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税率的适应程度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适用一定差异的税率可能才会是适应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良策,待改革趋于成熟,再统一规范相关税率。
3.2 解决税票抵扣问题
“营改增”后,企业要想抵扣进项税就必须严格取得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企业要选择合作商时考虑成本的同时必须考虑增值税发票的取得,尽可能选择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尽可能取得大份额可抵扣进项税额成本,为增值税的抵扣提供保障,切勿为了取得较低的价钱而舍弃发票。当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处于同等地位时,选择一般纳税人可以取得按17%抵扣的增值税发票,而从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发票不能抵扣,所以应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企业。
3.3 加强与税务机构的联系,关注“营改增”新动态
企业要时刻关注中央及地方“营改增”的相关文件,充分了解“营改增”要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另一方面,“营改增”初期,国家政策会根据企业税负的高低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企业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有利于企业全面了解相关的优惠政策及申报流程,方便企业根据自身的符合条件申请纳税补贴,降低税负。
3.4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的“洼地效应”为企业服务
税收政策的“洼地效应”是指税收政策试点地区由于税收政策的利好而使众多资源流向试点地区形成优势的现象。若企业已处在“营改增”地区,应该充分利用“洼地效应”带来的众多资源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税改中占据先机。若企业所在地区未纳入“营改增”范围或只部分分公司在“营改增”地区,可以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处于“营改增”的企业,以更加方便取得增值税发票,或重点发展“营改增”地区的业务,充分利用政策减轻税负,使企业在营改增中获得更多机遇。
3.5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营改增”之初,由于各行业“营改增”步调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面临着税负有增无减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提高意识,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对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对比“营改增”前后税负和税率的变化,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根据企业生产和销售设定合理的税负预警线,并据实际的税负和税负率数据,做出实时的决策改变,把风险降到最小。
4 结语
综合上述,房地产行业“营改增”或将到来,对房企的影响不可小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分析“营改增”对自身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应急机制。本文仅从财务管理相关要素角度探索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给房企带来的影响,通过实地探访、查阅大量文献等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一些应对此次税制改革的建议,可为房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王道顺,张景荣.“营改增”对建筑业影响及政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2]郭治财.建筑业的“营改增”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4.
[3]张伦.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效应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薛琴.营改增对会计的综合影响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