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模式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1
一、物理概念的意义
物理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气体、蒸发、沸腾、升华、干涉、衍射……等等;另一类是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速度、加速度、惯性、功、能、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势……等等;这后一类物理概念又称为物理量。前者,要使学生明白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哪些属性后者,不仅要明确它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还要明确量值是怎样规定的量度的单位是什么。例如,在初中要学生搞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一个物理量(质的规定性),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量的规定性)等。
物理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物理概念代表的是一类对象,而不是个别对象。例如“力”这个概念,不是指任何具体性质或具有某种作用效果的力,而是不同性质不同效果的所有力的抽象概括。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我们通常会用某一特定的字母来表示物理概念,这样可使物理概念的形式更为简捷明了。如力可用符号、压强用符号、冲量用符号、速度用符号等。另一层是,物理概念反映的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该类对象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而不是那些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例如速度这个概念,它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这些属性,我们就能把速度和其他概念区分开来。我们把某一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称为概念的内涵,把适合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称为这个概念的外延。通常说,认识、掌握概念就是揭示其内涵、外延。
二、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的意义
要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必须加强双基的学习。而概念又是双基的核心,必须在学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大运动量强化训练”的做法依然存在,忽视基础学习,忽视概念学习的问题并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所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学习效率极低,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题的考查,得分率也很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对概念的学习,注意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利用概念的能力。
三、进行物理概念学习的方法
对于物理概念不能“望文生义”,在学习中,要把握它的内涵,这是掌握概念的基础;又要了解它的外延,这样有利于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利用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概念的各项规定,各种条件都要逐一认识,综合理解。
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围绕一个概念,应弄清下列有关问题:
1、概念讨论的对象;
2、概念的规定、条件及其确切含义,它们与过去所学知识的联系;
3、概念和其他概念、日常用语、术语比较,有无易混点,注意相关概念的联系、区别;
4、概念有无等价说法,为何等价;
5、概念的条件和规定能否归纳出一些基本性质,各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哪些因素(或条件)确定;
6、概念有哪些应用;
7、概念是直接由事例引入的还是由别的概念演绎而来的等。
例如,力的概念是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物理概念。在高中静力学部分,首先是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对力作如下的陈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但“力”这个词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高中阶段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因而,对力这个基本的、重要的概念的掌握,决不是简单地背诵这段文字就能奏效的,必须逐步深入地在以后的学习中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概念的深化
物理概念初步形成以后,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应用来进一步巩固、深化,并借此来深化概念,其实也就是运用阶段。运用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应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创新应用阶段,主要是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用物理概念的方法和规律性,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环节:
1、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
2、重视物理概念前的感知环节,要在学生已有清晰感知之后再展示,揭示研究对象物理属性中本质因素和主要因素的逻辑分析;
3、抓住众多相关因素中区分出本质与非本质,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环节;
4、注意物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2
一、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学习的随意性很强,我们要利用其个性,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良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学习的最实际的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平时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厌学情绪。由于词汇、语法的大量记忆,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更是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在新课改形势下,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的胜任以后的工作,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
二、重视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是逐渐积累的过程,阅读是积累的方法之一,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问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可以答出来的;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三、因势利导调动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坚持使用英语
英语的学习贵在坚持使用,常言道熟能生巧。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英语正如骑自行车、游泳一样,在初懂要领的前提下,要靠大量的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在实践中还会加深对要领规则的理解,并有所创新。利用课文中插图和情景对话内容,尝试网式操练方式,即让学生进行同桌对话、前后对话、前后交叉对话、某两行或两排对话、连锁问答,开火车头,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全班,小组对话赛等激发学生说的劲头,让学生有独立发挥的机会,扣准主题,畅所欲言,把课堂推向。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既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指挥员。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保持下去。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3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试验与推广应用均是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基础之上。但是由于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惯性, 备课以备“教”为主,没有思考学生如何“学”, 上课大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单一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造成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这与教育改革的形势不相适应,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潜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因此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其生存方式的改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从教学形式上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时空,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促进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
二、创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把学习新知、探索规律的权力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更多的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在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分组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每组在4-5人为宜,分工要明确,使学生担任各自的角色,比如组长、副组长、主讲人等,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要体现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不要由少数学生包办,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均等机会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4
关键词:数学概念;单项式;整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探究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0日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数学概念,有的抽象难懂,不易理解;有的表达清晰,语句简明;有的规律复杂,难于记忆;凡此种种,各不相同。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时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要由“静态的”教学定义向“动态的”生成过程过渡,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单项式、整式这样的数学概念,表达清晰,语句简明,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概念的教学环节为:体会感知认识概念——巩固概念应用辨析——深入认识灵活应用。下面具体说一说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在“单项式”概念的教学中,先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代数式表示有关的量,学生观察这些代数式中所含运算的共同特点,发现都是表示数与字母乘积的代数式。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代数式就叫做单项式。单项式概念是在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感知渗透的,学生能够体会到代数式是“用代数运算符号把数字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而单项式是只表示乘法运算的一种特殊的代数式。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单项式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巩固概念,应用辨析
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进行。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例1: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有 (填序号)
(1)x+y (2)-■ (3)■
(4)■ (5)2?仔r (6)b
(7)-3x2+4xyz-yz3 (8)■
(9)■ (10)-3xy3z
例1中给出一些代数式让学生辨析,找出其中的单项式,并相互讨论,由不能准确判断的题目发现对概念没有理解透彻的地方。同学们自己提出疑问,再由同学们解决疑问。如■与■,在提出疑问后有的同学根据单项式的定义辨析的非常到位,紧紧抓住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的乘积这一本质特称,解决疑问的同时深入理解了概念。在理解概念后再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深入认识,灵活应用
概念的获得是由个别到一般,概念的应用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入。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了单项式的概念后,教师提出“把单项式-3xy3z中的因数分成两部分,如何分比较合适”这一问题,获得一般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单项式。再由一般的概念到个别的应用,使学生熟练判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并给出一些单项式的系数和字母的指数中含有未知数的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来辨析、讲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概念,灵活地应用概念。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5
关键词:概念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78-02
一、模式构建背景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施的基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优化初中生物课教学的一种具体手段。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是生物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师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模式构建理论依据
关注重要概念,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生物新课课型中包含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掌握生物科学概念本质的过程为主要目的课程的学习。生物课中的概念,是反映科学现象本质过程的内容,是对科学现象本质的认识。本课型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尝试根据现象不断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过程,学习和掌握该现象的关键特征,并运用关键特征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描述。在对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中,主要受到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启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即同化;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即原有的经验发生顺应,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三、概念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生物学科中的概念、理论系列,以及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有较严格的学科界定。
2.针对性和目的性原则:概念课教学应深入浅出,必须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与学生思想感情相通且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可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悖。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难点。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
四、分析课型特点确定直观教学策略
在概念课课型中,较常使用直观教学策略,在优化概念课课堂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让形象由静变动。它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
理论认为,由于年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占较大的比例。它是最基本的初级认知过程,是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概念为思维对象的抽象思维和其他各种思维方式的基础,各种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其形成和进一步发展都依赖于形象思维的支持。因此直观形象的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思维的积极活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模式体系流程框图
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是:教师提供资源材料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以实现概念引入,接着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现概念获得,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和巩固概念。直观策略在教学过程各阶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或用来帮助直观感知引入;或用来帮助总结分析;或用来帮助清晰示范操作;或用来做清晰引导。可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用于巩固知识。
1.教学流程框图:
2.模式流程应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下面以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作为案例,分析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各教学流程的具体运用。本节主要是与学生共同研究两个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细胞分裂的科学概念。
直观导入:激趣引题,联系学生已学习的知识,结合图片,直观而形象地提出问题“大象和老鼠谁的细胞体积大”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同时也引出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实现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引出“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演示将方块模型拆分,总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红墨水浸泡的大小萝卜块的演示实验模拟细胞膜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直观而形象地放大了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强调教学情境,实现概念传递。
设计引导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细胞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对此学生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的过程完成。实现抽象加工帮助清晰地逐步形成、获得概念。
情境巩固阶段则通过课后练习题、小资料等,对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强化巩固,以实现举一反三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概念获得的基础上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进一步巩固细胞分裂。
六、模式实践的效果及认识
初中生物课堂有许多生物学基本概念。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一年多来,不断改进,使其更适应实际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模式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直接关注重要概念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也减少了学生的视听疲劳。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也减少了复习阶段的浪费性重复。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初中生物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更广泛的应用于新课的教学中,让其价值实现最大化。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解读教材,理解每一节的内涵,将“概念”广义化。
参考文献:
教学模式概念范文6
关键词:物理概念;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56-04
一、问题缘起
高中物理难学,在很多学生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坎,对于城市普通高中的学生,更觉得高中物理是影响高中学习的一道“魔咒”,高中物理难学,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我们申报了微型课题《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与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与探索》,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找到形成城市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原因,探求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优化,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书面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谈,学生反映了造成物理学习困难的多种客观原因,其中很多学生反映在物理每个阶段(或单元),对新的物理概念一开始学习时,就不够清楚、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应用。学生的反映使我们意识到,帮助学生认识、接受、理解并能应用物理概念是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物理概念的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是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思考并探索的内容。
二、理论学习
对于物理概念,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教学要求:“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也指出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建立且适用的条件,认识相关概念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大纲中还指出了教学中的注意点:“概念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物理概念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是从个别的物理现象、具体过程或运动状态中抽象出的具有相同本质的物理实体。在中学物理中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模型,如质点、点电荷、轻杆等;一类是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如位移、力、电动势等;另一类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如加速度、动能、电场强度,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一个物理概念的认识,应该且需经过三个阶段:感性具体——感觉,理性抽象——知觉,理性具体——应用。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中,尝试注意抓住三个环节——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以帮助学生克服物理概念学习的困难,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三、探究过程
1.物理概念中——物理模型的概念教学。
【“质点”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一幅是“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新闻图片,一幅是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的投影图片,在这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是如何表示的?
师:在观察天宫一号飞行轨道在地图上投影位置时,是否需要标明完整的外形?在观察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过程能否用两个亮点代替?为什么?
评议: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物理模型“雏形”的物理事实,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时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常常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师: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理想化 “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物理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理想模型法。质点就是这种理想化物理模型。
师:上面两幅图片中,天宫一号飞行在研究什么问题时可以看成质点?什么时候不能看成质点?为什么?
评议:物理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每一个模型的建立都有一定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在物理模型建立过程中,让学生弄清物理问题中所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主要因素,什么是次要因素,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评议:学生在接受物理模型概念中,由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比较容易,关键困难是——理性的具体:在学习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设置同一物体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理性思考,掌握抽象研究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能力,既会建立物理模型,更能理解使用物理模型。
2.物理概念中——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教学。
【“位移与路程”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体的位置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如何表示物置的变化呢?
物体的位置变化了,物体会通过一定的路程。但是路程是否能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呢?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做一个游戏。
(上课时,教师准备好米尺,展放在教室的走道之间如上图所示,在A点(0米处)、B点(3米处)和C点(7米处)三个位置放置三个标志架,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路径从A点走到C点。)
师: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如何?
生:一个同学先向北走了3米,然后向西走了4米;另一个同学先向西走,后向北走,然后向东走,具体走了多少要用米尺测量后才能知道。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都是西北方向,“距离”都是5米。
评议: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具体物理现象的同时,注意认识现象中客观规律,并能学会科学地预见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我刚才的问题是请大家描述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情况,大家是否注意到“变化”这两个字,如何描述会比较清楚、准确?
生:两个同学的位置变化是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米。
师:在物理学中,把表示物置变化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应该注意到,位移既有大小也包含了方向的含义。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位移的大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刚才两个同学的位移都是5米,方向指向西北。
评议:在对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自信与勇气在认识活动中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总结并分析后得到较为恰当的概括,在此前提下再进行理性抽象——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学生理解基础比较充实。
师:从定义可以看出路程与位移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表示位置变化,而路程是指物体经过的路线长度。位移含义中要表明方向,路程没有方向的意思。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题略)
师:同学们归纳出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的大小又如何计算呢?
生: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②位移是有方向的,路程没有方向,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③位移的大小,根据具体题目需要借助有关数学方法计算大小。
评议:对于用词语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对比分析和推理归纳,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按照刚刚建立的物理概念,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和原则来考虑问题,而不凭感觉(经验)做去分析处理问题,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
3.物理概念中——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教学。
【“加速度” 教学现场】
教学环节一 :感性具体。
师:物置变化了,表示物体运动了。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大表明物体运动快,物体运动慢说明物体的速度小。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快,有些物体运动越来越慢,那如何描述物体“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呢?
某自行车竞赛运动员启动时,3s内速度达到6m/s;某高速列车启动时,140s内速度达到252km/h;而100m跑运动员起跑时,0.2s 内速度达到12m/s。这三个物体的运动都是越来越快,但是那个物体速度变化更快?
请同学们把三个物体启动过程中相关数据填入表中。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概念,普通中学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难以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表格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并预见客观规律,为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做好感性准备。
教学环节二:理性抽象。
师:在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时,可以通过比较物体速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所用时间的长短,也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师:在物理学中把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变化的物理量。加速度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评议:对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借助数学表格和类比思维方法,可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最终认识新的概念。
教学环节三:理性具体。
巩固训练: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 ,4s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9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的汽车的速率。
(1)请在v-t图象中画出速度的变化图象。
(2)根据图像如何直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如何比较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师:物体在减速运动加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负号,它有什么物理意义?根据v-t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变化图象。对照两个物体的实际运动比较两个图象的区别。两个图象倾斜的方向不同,在同一图中倾斜的角度也不同。从倾斜的方向和大小能反映物体运动的什么特征?
评议:用数学语言表达的物理概念,学生普遍感到比较抽象,理性的具体——及时巩固非常重必要,练习中的感悟和图像直观的表示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接受并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强调概念理解中的注意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跟进反思】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的精髓之一。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要求学生学好物理首先是抓好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1.以上三个教学探究现场,是我们在探究过程中根据三种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特点“节选” 的。当然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或策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探索是建立在普通中学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实际困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研究,也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