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C#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76-02
Exploration on Project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CDIO Concept
QIN Gui-y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 AS a kind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CDIO has made good effect in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occupation quality, practical skills, teamwork spirit and innovationability.Based on CDIO concept,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eaching innovation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evaluation,according to c# Programming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CDIO; teaching innovation; C# Programming
《C#程序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理论综合性高、应用实践性强,主要培养学生的扎实基本功与实践开发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分离、实践内容缺乏整体设计、实践环节脱离企业软件开发环境等因素,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更导致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如: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需求。下面,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谈谈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介绍
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构造虚拟的工程职业环境,将对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科学、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通过项目训练促进能力培养,以项目考核实行过程监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意识,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2 基于CDIO理念的《C#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工程化的特点,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改革,构建该门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2.1 调整课程教学目标,适应工程应用要求
教学目标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方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按企业软件开发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设定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产品、过程及系统构建能力。包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分析和系统掌控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应以开发项目为目标,重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强调团队合作,淡化内容和语法细节,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学习C# WinFrom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C# WinForm主要控件、等窗体开发技术,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Visual 等开发工具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结构。按照CDIO理念,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整合在适当的实践项目中,构建如图1所示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下面以开发“即时聊天工具”项目为例,介绍“控件应用”模块教学的C-D-I-O四个阶段。
1)构想阶段:注重工程技术原理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较宽的工程基础理论,掌握基本用法。即宽口径厚基础。首先与学生一起对项目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并提出完成项目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具备哪些能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各类控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向窗体添加控件、如何设计控件常用属性、如何给控件添加代码等,使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丰富工程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为实现以项目训练促进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设计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潜能、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行项目小组负责制,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分派具体工作任务。如:该项目包含用户登录、注册、查找/添加好友等多个窗体,组员分工完成各窗体界面的分析和设计,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整个项目界面的设计方案,并形成《项目工作任务书》,明确每个人干什么、干多少、完成时间等,以达到约束彼此工作进度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项目实施中,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人人都能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避免了相互抄袭现象。另外,组与组之间的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施阶段:主要锻炼学生对子任务的实现能力、项目合作意识和对整个系统的掌控能力。各小组成员按《项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实现界面设计,包括控件的添加、布局、属性设计及代码设计。教师则根据任务推进进度开展能力培养和知识的教学引导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师生之间可以交流,通过集思广益,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沟通能力,也能使知识掌握得更准确、更深刻。另外,组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也使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奠定基础。
4)操作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改进现有的项目,提高系统性能。包括项目的测试、装配、模拟等。各子任务实现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整个项目界面的设计进行整合,并对项目进行应用、测试,对项目运行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启发,由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项目按要求实现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丰富界面内容,或实现一些个性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小组学习方式,小组接受项目任务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并以小组为单位,自我执行项目管理,并采取自查、互查、老师检查等方式检查工作成果,并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通过项目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合理分工合作,定期交流,分享学习收获和实践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具体教学过程:1)课前,教师针对各知识点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设计教学案例、学生查找相关概念的资料;2)课中,教学形式多样化。如:教师讲授、分组讨论、案例练习、经验分享、成果演示等;3)课后:学生按《项目工作任务书》协作完成工程项目实践或大作业。
2.4 构建以素质考核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
由于在CDIO教学模式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因而考核应该基于项目学习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注意过程考核,才能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考核内容要涵盖知识、素质、能力、过程和成果等方面,方式必须形式多样,灵活科学,如采用组内互评,自评、工作日志、答辩等方式。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如图2。
3 总结
基于CDIO理念的《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借助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合作构建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工程基础知识、个人、人际团队和工程系统四个方面的能力,改革后的新教学模式转变了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分离、实践教学与企业环境脱节等问题,满足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伟冰.基于CDIO理念的新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钱哨.C# WinForm实践开发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
[3] 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4] 阎守华.CDIO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5).
[5] 焦明连,董春来,周立.CDIO理念下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J].测绘科学,2009(6).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2
克伯屈于1918年对项目教学法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我采用‘项目’这个术语,就是专为表明有目的的行动,并且特别注重‘目的’这个名词”。克伯屈把项目教学分成四个阶段:(1) 决定目的,即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提出学习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目的一般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选择,但不加强制。(2)制定计划,即制定达到目的的行动计划,包括材料问题、工作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制定计划由学生承担,教师只对学生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指导。(3)实施计划,即学生运用所给的材料,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完成计划。(4)评价结果,即教师提出评价标准和方法,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如计划是否按照原计划进行,预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学生从项目中学到了什么等。由此,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将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实现跨学科、跨单元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混为一谈。为了明确项目教学法特性,提供辨识项目教学的依据,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的五项属性。这些属性不是项目教学的定义,而是用于回答“项目教学具备了哪些属性才能被认作是项目教学?”这五项属性包括:项目的核心性、问题的驱动性、调研的建构性、学生的自主性和环境的真实性。
一、项目的核心性:项目是课程开展项目教学的核心
项目的核心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项目本身就是课程。在项目教学中,开展项目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项目遇到和学到课程的核心概念。有些教师先用传统的“讲授法”传授知识,然后再用“项目”作为传授知识的补充、验证和应用。据此属性特征,这种应用式的“项目”教学不是真正的项目教学。其次,项目的核心性还意味着学生用于学习课外知识的项目设计也不能被认作项目教学。
二、问题的驱动性:问题使学生学概念和原理
在设计教学项目时一定要考虑项目活动和学生要获得的隐含的概念知识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一般通过“驱动性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来实现。教学项目应该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也可以围绕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主题交叉部分展开。学生花时间解决的问题,开展的活动,制作的产品,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必须像演奏交响乐一样统一协调,以实现重要的智力目标。
三、调研的建构性: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开展建构性的调研
项目教学中的调研具有目标导向性,其过程包括探究、知识构建和问题解决。调研可以是设计、决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要成为项目教学中的项目,项目的主要活动必须包含学生知识的转变和构建,或者是新理解、新技能的产生。如果项目教学的调研活动没有难度,只需学生应用已知的信息和技能即可完成,这种项目只能算做练习,不能称其为项目教学中的项目。比如,在花园浇水、清扫校园卫生这种简单的服务“项目”,按照本条属性不能算作项目教学中的项目。
四、学生的自主性:项目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
项目教学不能以教师主导,不是照本宣科的,或者预设固化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的结果也不是预先确定的结果,也不会因循预先设定的路径完成。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和传统项目相比,更多地融入了学生的自主、学生的选择、无人监控的工作时间和承担的责任。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04
项目教学法是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其学习兴趣,能有效地促进其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是目前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及目的,通过设置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围绕此项目而展开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本课程的知识理论结构组织教学,把知识技能按章节分述,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然后再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但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中职专业课教学,则有“为知识而知识,为理论而理论,从而脱离了实践”的缺点。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可概括为“目的明确,注重实用;任务激励,作品反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环节是“确定项目,任务驱动;串联知识,立足应用;作品评价,反馈激励”。
《多媒体技术》作为中职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的一个模块,是一门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操作性强,实践应用广泛。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品创新能力。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1 项目教学法在现阶段教学中的实施
众所周知,当前大部份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点的硬性掌握为主,尽管平时的课堂中老师手把手地指导过很多的实例,但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现实中的实例时,却还是找不着思路,摸不着头绪。实际问题解决中不可能只应用到一个工具软件,这又使得学生对工具软件的有机结合及综合应用能力降低,最终还是无法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更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及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钻研理论,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欠缺。
2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探讨
如何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中切实地实施好项目教学法呢?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2.1 以项目创作带动基本概念的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创作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工具软件的操作与应用成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基本概念的教学问题呢?
笔者认为,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在项目创作过程中带动基本概念的学习。随着项目创作的逐步展开,需要不断地对工具软件进行深入学习。在这个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基本概念巧妙地融合到项目的创作中去,并且在项目的创作过程中深刻地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在Photoshop教学中“图层”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概念。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处理图片素材时,因为没有应用好图层工具,而使图片素材处理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一问题,适时引入图层的概念,让学生自己体验图层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巧妙地将概念的学习融入到创作中,这种效果远比概念单独提出来讲要好得多。
2.2 以项目展示作为本课程的导入
课程导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入不全面、不具体,缺乏知识点与兴趣点,将会误导学生,更有甚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多媒体技术》模块教学为例,需要我们根据本模块的自身特点,以项目创作为出发点,采用项目展示导入法,同时结合对项目框架的分析,从而引入本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老师应具有全局观和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
2.3 以项目创作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中要求一切课堂活动须结合项目的解决及完成来进行。所以,需要我们对现行课本教材进行重组和二次开发,以达到完成项目的同时传授理论知识的目的。以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为例,如果一开始就过高的强调作品的规划及设计,将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学习兴趣,因此项目的创建及制作步骤尤为重要,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创建有意的项目教学,规划好项目创作主线,以科学有趣的课程导入开始,一步步指导学生能力操作,以达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备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最终形成可实施的最有效的项目教学。如在项目的创设上,我们可以“我的职业规则”为主题,让学生在规则自己将来职业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和掌握自己要学习的软件,从而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2.4 以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手段
传统教学之所以有缺点,在于单纯围绕课本的单一知识点,达到某一知识及技能传授的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并渗入全局观念,则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渗入全局观念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既定的项目,而且每一堂课的任务设置都要以完成总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为出发点,再整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带出知识点,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知识点找实例、定任务的传统教学手段。例如:在动画创作的项目中,对片头文字内容的制作,我们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在教学中加入PS文字工具与文字特效,变形工具以及Flash的形状补间、动作补间等等知识点。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将两种工具软件中的文字工具进行融合学习,同时也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为了创作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去寻找适合的工具;工具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的,从而全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3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施中的启示
3.1 项目教学法和众多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并不排斥
项目教学法是在传统教学法中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排斥的。在项目教学中,每一个模块的完成都是需要老师适时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的,只不过此种知识点讲授能有效地结合实际项目操作,能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而不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项目教学法中虽然提倡一切以学生为主,积极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但这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它需要老师结合全局任务,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
3.2 要注重项目的选题
项目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项目教学的实践成果。如果选得好,学生们会兴趣倍增,更能很好地消化新知识。如果选得不好,比如项目包含的知识点未能与课本大纲相结合,或选题的难易程度未能从大多数学生出发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际项目教学的效果。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个问题,积极调查一手资料,真正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全面、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的合适项目。
3.3 向学生提供项目创作的相关资料
在项目教学法中,老师如何做好辅助工作呢?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即将完成项目及项目目标是什么,基本框架是怎样的,实施的步骤如何。另外,老师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与项目相关的资料,避免学生束手无策,同时引导学生不要走弯路。
3.4 适当把握教师的指导分寸
项目教学法其实就是一个充分挖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完成。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必须扮演好合作者与帮助者的角色,老师应该时刻把握好分寸,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对应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未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和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虽然,目前项目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仍需不断地总结经验,进一步将这种教学方法用精、用活,全面提高整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9-12.
[2]董少明.实施项目教学法做好课程改革的探索[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
[3]朱翠萍.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4,(2):76.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4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开展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让基础课程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的这个大目标,更好地迎接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成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难点问题:难点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有“厌学”、和“弃学”现象;难点二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呈现显著差异;难点三是受学制、生源质量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不平衡。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
1 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数学项目化教学是借鉴项目化教学法,在符合和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的条件下,以选择与设计的项目为载体,以确定的项目作为驱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和真实的专业情境中,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公式和定理概念等赋予现实生活和生产的真实涵义,将书本的数学知识和课堂的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专业实践和工作背景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推理和公式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感性认识开始,通过项目化实践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完成数学化项目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全面的发展。其优势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相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相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而言,其优势受项目属性所限,存在差异:一是项目的关注点不同。数学是通过项目是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公式和定理概念等赋予现实生活和生产的真实涵义,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推理和公式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直接融入教学项目情境之中,因此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具有完备性和实用性,二者之间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差异;二是项目着力点不同。数学是通过“项目”,搭建学与用的桥梁,实现情境促进知识学习,知识向能力转变的目的;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与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二者之间有基础性和专业性的区别。因此数学项目化教学要更好地把握其内涵与特点。
2 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就是能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和最佳办法。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基本模式就是能够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总目标,能够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应用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基本作法,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浅地探讨。
2.1 因材施教,抓好学与用相结合的关键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因材施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开启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的新阶段。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带着“应试教育”累积的疲惫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向往跨进了大学的校园,所接触的第一门公共基础课就是高等数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到“素质教育”的乐趣,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角,让数学教学真正地从知识传授走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坦途,这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寻求解决之道,更多的探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数学项目化教学与数学建模活动在教学效果、育人方式、训练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数学建模活动是我国教育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出的新生事物,在高等教育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如果说数学建模竞赛是数学领域的智力“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那么数学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数学教学领域的大众化的、基础性数学应用能力的拓展训练;如果说数学建模竞赛是智力运动的盛宴,高职院校学生难以消纳融入,那么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学习可以说是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生活、面向未来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营养餐,高职院校学生更容易吸收消化。
实践证明,数学项目化教学与数学建模活动一样,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都是一种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数学项目化教学更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数学项目化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用结合的关键点,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
2.2 因地制宜,抓住素质与技能培养的制高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因地制宜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用贴近学生专业需求的教学方式实施数学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数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十分广泛,不论是一堂课还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不管是一个单元还是一个章节的教学,只要能按照项目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法。但最重要的是数学项目化教学不能机械地照搬原教材安排的顺序进行,应当从学生专业基础需求和数学学科内在逻辑出发,以模块组合形式,重组数学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更好地开发数学项目化教学资源,丰富数学项目化教学手段,让数学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专业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把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公共基础模块。列为公共基础课,设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内容。由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的积分学,一阶常微分方程等基本单元构成;二是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与专业需要密切相关的工程数学内容。由线性代数、拉普拉斯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本单元构成,选择的原则是宜精不宜多,以够用适用为度;三是选修模块。其内容的确定是以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来设置的。由数学应用软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等基本单元构成,以选修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方式呈现。
用模块化形式重组数学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需要,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的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又由多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组成,适合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对完整,评价要求明确。这样安排与项目化教学相结合,表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更广泛地涵盖数学教学主题,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又可以及时进行项目更新,更好地适应专业扩展的需要。使数学课程项目化教学更贴近专业需求,更有利于实现专业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目标。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只有用贴近学生专业需求,抓住素质与技能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3 因人而异,抓准够用与适用的基本点,注重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因人而异是高职教育务实求真的必然选择,更是面向客观现实的主动选择。面向大众化的高职教育和技能型、实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需抓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够用与适用的基本出发点,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抓准够用与适用的基本点,必需坚持分层施教的原则和按专业需要的教学策略,实现数学项目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提高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分层教学的原理是承认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借以实现高职教育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教学是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寻求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共鸣点”,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学习的成就感,克服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厌学”、和“弃学”现象,扭转学生惧怕高等数学的不利局面,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按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块,有目的性地选择与设计数学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更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零距离对接,更重视课堂教学与真实情境的紧密联系,让数学项目化教学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降低综合性和挑战性,让更多的同学在数学项目化教学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实效性。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向量;教学
向量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涵,向量概念无论是在数学中还是在物理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向量对数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解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向量教学。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近些年的向量教学中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当前的向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于向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存
在随意设 =a的弊病。三是没有体现出向量法本身的优势;四是没有意识到向量法与物理学科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分析这四个问题。
一、对向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在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中发现当前有许多教师对向量教学没有充分重视,或者没有意识到向量教学意义,但还是运用以往的综合几何和坐标法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量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以下这道题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说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向量教学的重要性。以上这种解题方法虽然是正确的,但还是运用的综合几何的方法来进行讲解并没有应用到向量,向量在这道题中并没有什么作用。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向量教学,纯粹是为了向量而向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向量教学,向量与综合几何有着密切联系,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大区别。向量教学法在某些题中甚至要优于综合几何法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二、存在随意设 =a的弊病。在向量教学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就是随意设置 =a。设 =a是向量的关键步骤,科学设置有助于快速有效的解题,可是随意设不仅不利于解题,相反还会增加解题难度,使得原本简单的数学题更加复杂。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告诫学生必须要科学设置 =a。
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向量的优势。向量在高中数学与物理中应用非常广泛,向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与其他解题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它在证明一些几何定理,图形性质方面有巨大优势。可是笔者发现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还没有把向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题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在下面证明三角形的例子中,向量法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以上这个例子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向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效果。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向量的研究,充分发挥向量教学的优势。
四、没有意识到向量教学法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向量在不仅在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它在物理,现代技术中应用也非常广泛。物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向量法可以有效解题。数学中向量的原型就是物理中的矢量。向量算法实际上是物理矢量运算的抽象化。从两者的关系就可以知道向量在物理教学中意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用向量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五、向量教学的建议。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向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向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一是要着重加强向量概念的教学;二是要向量教学要与数学其他项目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一)着重加强向量概念的教学。向量概念的讲解是向量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向量概念的讲解,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是向量,向量有何性质。在传统的向量教学中教师只是介绍向量是从物理学概念中引申出来的,而对于向量的性质却没有深入讲解。便马上开始讲解平面向量,立体向量等,概念不清向量教学的效果就不会怎么样。
(二)向量教学要与数学其他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以及复数等模块中经常会用到向量,在向量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这些项目来讲解。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时候,针对三角函数的定义,平移,和差运算等完全可以结合向量来进行讲解,这样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三角函数的相关概念同时还能够对向量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又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就可以把向量的内积与角的计算,向量运算与空间距离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向量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向量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现向量有效教学,提升向量教学的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高中数学向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向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向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解向量的基本概念的讲解,要把向量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高中数学向量知识的内容定位与教学建议[J].数学通报,2007(3)..
项目教学的概念范文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大学生创业不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而且还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以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大任务,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近年来,无论在国家或在省区层面,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各高校都积极参与其中,希望通过大赛推动创业教育开展,同时也可借助这一平台提高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广大大学生从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提升自己创新创业技能的角度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赛事中。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大学生创业大赛主要包括:由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和创业”挑战赛等。而参加创业大赛,需要参赛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储备,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创业大赛实践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的意义
从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内容与流程来看,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形成一个创意,并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将创意转变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创业计划书;而创业计划书将包括公司发展战略、创业产品与服务、公司筹资与融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推广、公司财务预测、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等相关内容。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与创业计划书中各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目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状况而言,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即在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则要求其各组成部分具有更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笔者基于历年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经验,发现学生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在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然存在着困难。从参赛学生方面来看,经过创业大赛训练的学生往往觉得以前在课堂上模糊的理论和概念,变得清晰生动,并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从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如何互动融合,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角度,来探索课外实践指导与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对大学生而言,概念比较抽象,尽管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教学,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依然不如人意。
如市场营销学STP战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仅仅知道这个名词,至于如何应用于实践,则感觉非常迷茫。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各类专业知识,将一个具体创意变成具有潜在价值的商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工商管理类专业理论的实际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尽管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在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后,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因此本课题研究显得极有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丰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有益尝试。第二,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实践中,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再认识过程还原出来,并反哺于课程教学,从而使更多学生能够分享这种隐性诀窍,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创业大赛实践与课程教学融合互动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对高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索。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影响
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管理人才为目标,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权变性与边缘性又决定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1]同时,工商管理类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过程,正是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目前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1.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在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偏重专业理论教学,通常以书本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实践缺乏联系。虽然也设置了课程实践环节以配套理论教学,但由于师资及实践课程学时限制,往往仍以课堂为中心,与管理实践联系较松,封闭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以参赛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学生常常将《市场营销学》教材中STP战略、4P营销组合的相关理论内容机械地搬至创业计划书中;而不是通过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联系项目实际,提出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案例教学环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仅仅就案例谈案例,学生常常无法领悟案例中所含深刻理念,未能从思维方式上有所启迪,导致学生螳螂学步,创新思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为薄弱。
2.理论概念抽象,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进程,通常按照先介绍理论概念,再以案例介绍或概念内容展开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固然可使学生对理论概念有所认识,但由于是学生被动接受,如果缺乏对概念知识的及时巩固,案例与理论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很快遗忘。这时专业理论概念又成为完全抽象的名词,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对这些概念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这种对概念的短期记忆,在考试完成之后,又迅速被遗忘,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指导老师提到的专业名词非常陌生,对课堂讲授的专业基本方法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如创业项目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学》中两个不同基本概念,但学生对此却混淆不清,使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战略的结构、内容混乱。
3.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知识和理念也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然而,目前工商管理类的教学内容则滞后于管理实践的发展。以《市场营销学》为例,目前课程教材仍以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营销理论为主,尽管加入了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等反映当代特色的内容;但在目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营销理念不断深化今天,仅是对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修修补补,而不是从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结构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工商管理课程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应用环境方面,与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例如许多参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以电子商务网站为基础的创新型服务项目,在对项目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推广方面,单以课程中的“4P”或“4S”等传统营销组合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而是要将最新的网络整合营销等方法应用到创业计划书中,而在课堂教学中对此类理论的涉及则较少。#p#分页标题#e#
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不高,创新能力欠缺现行工商管理类教学模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单一教学模式表现为课堂上满堂灌,缺乏与学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未得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欠缺。这一缺陷在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应用专业理论的方法不当,以及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扩展应用不够。以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参赛学生往往忽视创业项目个性特征,无论是服务类项目,还是生产技术类项目,只是机械地将营销理论进行套用,而不是根据基本原理方法,采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对创业项目营销推广方案进行整合,结果导致项目论证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不强,使原本商业前景较好的创业项目成为鸡肋。
5.教、学脱节,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不高;学、用分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尽管从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理论功底深厚,但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管理工作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而现在的大学生则具有个性、独立、自主、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教与学的匹配度不强,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理论知识和方法,却不知用与何处;虽然有实践环节,但通常是走马观花,对知识理论的应用不深入,致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这种学、用分离,使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以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为例,在评委答辩环节,对于专家、评委关于与创业项目相关的专业方面的提问,如创业项目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等问题,有些参赛学生常常表现出答非所问或者回答深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
三、采用启发式引导将专业理论和方法融入创业项目,提高创业大赛成绩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大赛无论在创业计划书环节,还是现场答辩环节,都要求参赛学生将创意所体现的商业价值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向评委完整呈现,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对创业项目的论证以及答辩表现,并结合创业项目的商业前景,给予评分。参赛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优秀的商业技能是获得竞赛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采用启发式引导,将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创业项目相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结合创业项目各组成部分要求,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专业知识创业计划书整体结构可分为企业战略、产品与服务、生产制造与技术、市场营销、财务规划等若干部分。以市场营销部分为例,由于参赛学生主要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他们已经学过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因此首先应从分析项目应用前景入手,引导参赛学生回顾所学《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如有效细分原则、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等。通过知识的回顾,明确项目要解决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点。参赛学生将更有动力去厘清课堂上比较模糊概念,并为针对性地解决创业项目市场问题奠定基础。
2.结合专业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各部分的解决方案在工商管理类理论指导下,规划创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关键。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通过引导、启发参赛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针对创业项目实际,进行发散性思维,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形成创业计划各部分实施方案的初步构想。以创业项目的市场营销为例,根据营销策略组合的4P或4S经典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营销组合方案,并力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再针对项目具体特征,向学生介绍一些扩展专业知识,如服务性创业项目,就要引入服务营销的人员流程、识别流程和服务流程;电子商务类项目则要引入网络整合营销等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对创业计划书各部分整合与完善,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
3.在指导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针对创业计划书,进行模拟提问训练,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开发,并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是加深评委对创业项目了解,并考察参赛学生专业知识运用和专业技能开发的关键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竞赛的成绩。根据参赛经验,很多学生面对专家评委咄咄逼人的提问,往往暴露出专业知识肤浅、应变能力差等缺陷。因此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应主要着重于反复模拟答辩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强化学生对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实施方案与专业知识的联系;通过专业技能开发,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创业项目所涉及到所有知识,从而提高参赛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四、以指导创业大赛实践的启示,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在多年创业大赛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参赛学生在经过创业大赛训练后,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专业技能开发方面都要比同年纪学生高出一筹。但能够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将参赛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技能开发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与综合的教学方法反哺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使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不但能让更多学生受益,更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1.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PBL教学法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师设计真实性问题,将学习任务与目标融入现实问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来解决问题。[2]这种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在STP营销战略教学中,首先由导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如四代苹果手机市场营销战略),形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形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排出代表上台讲解,与大家一起分享。导师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及时回答学生疑问,重点突出一些必要知识点,如有效细分的四原则等;导师在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互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习得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互动教学法则强调教学中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巧设提问、互动讨论等方法。[4]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明确项目任务、制订并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流程,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项目,实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体验创新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市场营销学》实践环节为例,导师可以设定一个尚未进入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按流程引导学生完整该项目的营销总体方案;在完成过程中,通过分析一些相关案例、情景模拟和组织讨论,提高营销总体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学生营销管理技能,加深对营销实践的认识。#p#分页标题#e#
3.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配套体验式模拟教学,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制订规则、角色分配、场景设置,组织学习资源,使学生参与课程体验,通过分享交流,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升华与创新应用的过程。[5]该教学模式由于设定了竞争与对抗环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调动一切潜能,进行学习并决策,因而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记忆,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该教学模式是借助沙盘模拟训练的方式得以实现。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可根据教学进度,配套沙盘模拟训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教学过程中,及时穿插3-5个学时沙盘模拟训练,通过给学生分组并安排一定资源,进行模拟实战对抗,使学生对于渠道管理、定价、产品策略、促销等一系列营销管理环节的组合应用与效果,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学习兴趣,在快乐中掌握营销管理的精髓。目前市场上,江苏金碟、北京中欧等公司都相继开发此类模拟软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体验式模拟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