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1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生物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防护措施
随着生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开发、病毒研究等方面,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十年,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如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疫情等疾病,甚至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使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是涉及到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
1 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指人类的健康安全;②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2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强化,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由于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面广,而且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从近十年里才引起重视,所以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安全设施需待完备。另外,自从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后,各相关部门加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三级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所以缺少建设与验收的标准,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2.2.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政策、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和相关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但与生物安全立法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较低,立法体系不够健全,远不能适应我国面临的相当严峻的生物安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除菌系统等,缺少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装置等,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
实验室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他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人、财、物等),并根据情况制定实现生物安全目标、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实施工作。由于生物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实验室主任应为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成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 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者往往忽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因此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应制定安全标准和健全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条款等。制定和完善各类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要学习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如进修人员实习的学生的管理, 全面掌握防止生物危害的知识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能自觉遵守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养成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习惯。
3.4 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2)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3)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
3.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为防患于未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如对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措施等,使安全隐患或生物安全事故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给予解决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室的名称 地点等级项目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各项工作并就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以便更好地协助专家做好各项指导工作。
5小结
鉴于上述文献复习所分析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建议从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生物材料的检疫工作等几方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污染。
关键字: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医院感染、人畜共患病,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还涉及公共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影响因素
.....气溶胶产生包括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等环节。
....2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引发的伤害。
....3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环节。
....4毒株和细胞野毒、减毒、疫苗株、毒素产生等。
....5标准操作程序(SOP)
..2实验室职业暴露感染的途径
实验室职业暴露可发生于实验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时间。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方式传播。
..3实验室学生生物安全潜在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是能否搞好安全防护工作的基础。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临床实验室实验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对实验室安全防护有深刻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切实符合临床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安全防护措施[3]。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领导在思想上认识到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本单位的管理和发展,确保不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让职工充分理解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规范实验操作,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危害的一种有效保护。其次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又要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法定管理机构的要求,还要考虑与单位的其他体系兼容性,应是一个多方位相互相容的管理体系。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组织结构是实验室为实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按一定的格局设置的部门,并明确隶属关系和相互联系及协调方式,是实现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组织保证;程序是为实施某项生物安全活动所规定的途径,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遵循的规定;职责是规定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在工作中失误应负有的责任;过程是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该过程应是增值的,其价值的来源就是过程投入的资源和活动所应产生的结果;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资资源、时间资源、信息资源,它是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其运行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学习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与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建立的管理体系相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法规、标准更多。实验室资质认定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认可满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7025:2005)[.0]和《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L/AC05:200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的要求,又要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等。
3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与改进
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行后,日常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并做好监督记录。监督记录不仅要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符合性结果,还要记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现象,同时提出纠正措施,并加以改进。内、外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实施与维持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体系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效果性的内、外审核,找出问题并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整改。管理评审在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持与改进上起着重要作用,质量方针与目标必须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并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做出评价,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决定。能力验证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间的技术比对、能力验证是衡量单位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履行科学、准确、公正、客观的质量方针、追求技术进步为目标的实践工作。开展质量控制是维持管理体系良好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进行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很多,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考核外,同级之间可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标本的收集、运送、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所选用的染色液、培养基、试剂、诊断用品、细胞、鸡胚、动物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控制试剂质量,按照实验技术规范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检验试剂,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的试剂在使用前应用符合性检验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要对培养箱、低温冰箱等实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校正,对标准菌毒种进行检查、定期传代等。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动的证据。对所做的事情都应进行详细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做,环环相扣。如从最后的报告结果可溯源到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记录等。在管理体系的运行中客户的抱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客户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上帝,只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对客户做到安全、热情、周到、廉洁的服务,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率,提升单位的信誉度。持续改进使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建立和运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宗旨,是单位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我们既要重视日常的改进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减少错误的发生,使改进活动得以持续,也要重视重大的改进活动,如对管理体系文件中不合理的要素进行修改,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等,使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标准汇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张晓曦,曾照丽,等.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9):1116.
[3]杨凤华.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7(1):137-138.
[4]罗成旺,卢金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展与对策[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1093-1094.
[5]刘行可,牛建军.疾控机构建立适应多种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系方法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6):483-484.
[6]WHO.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3rdrevisededition,2004.
[7]Canda.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3rdEdition,2004.
[8]USA.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publication,.999.
[9]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0]ISO/IEC.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CNAL/AC05: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3
化学类实验室比其他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信息实验室等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药品和试剂,有些化学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大量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带来了高电压和强电磁辐射的危险,化学类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化学类重点实验室除了上述特殊性外,化学类重点实验室还面临科研任务大、学科交叉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这些都对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学科交叉发展方面,现代化学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化学学科通过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均有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并建立了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模块。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融合为化学类国家实验室带来了生物安全的新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化学和生物安全,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成为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安全管理实践为例,提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可行建议。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分析化学,定位于以生命物质为主要对象的分析化学方法学的基础研究,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它的安全管理运行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1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硬件建设
在建造实验室前,化学和生物研究模块最好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化学研究模块要注意对火灾爆炸事故、化学品腐蚀、有毒物和放射物扩散丢失和高电压渗水的潜在危险的防护和隔离;生物模块除了在要求到达化学模块的建设要求外,特别要注意致病微生物等生物安全的防护和预防。
在设计建造阶段,首先应对建造实验室的目的、实验室的主要用途以及基本的性能指标等有足够的了解;要根据试验对象的危害性确定实验室的等级由于级别越高,建造和运行费用也越高,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浪费。其次,选择国内有能力承接高级别实验室设计和施工任务的企业,特别是曾经建设和设计过高级别化学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非常了解,并且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然后,需要生物学、化学、建筑、空调净化、电气控制、结构抗震、给水排水、污物处理、气体供应、检测等多领域专家的协调合作。最后,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后,必须首先经过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并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设计建造中要引入绿色实验室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环保安全的实验室4。实验室建设要统一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并努力降低运行维护成本0。同时实验室建设安全配套设施,如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等^。
在建造完成后,实验室要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是否配备了有效的安全防护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感应水龙头、紫外线灯、洗眼装置等),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管理部门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存在,要及时排除隐患。对于在实验室进行的科研活动要尽心有效地曰常监督,包括:
1)做好内部或外部审核工作。内、外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实施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实验室除日常的常规检查外还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检查,制订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检查目的,对发现问题提出详细整改方案,认真整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提交实验室管理层。通过定期的审核以证实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要求并不断完善。
2)做好管理评审工作。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层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全部活动进行评审,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的系统评价,包括对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订是否对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进行审核评价,达到使管理体系更有效运行的目的。
3)开展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维持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及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质量控制来评估实验室自身的工作质量,衡量实验室技术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追求技术进步的目标。
4)做好记录的控制。记录是证明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为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的客观证据。记录并保管好所有与实验过程和各种质量活动有关的原始数据,对各种质量活动过程的技术和质量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使每次实验记录都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实验活动可追溯性的依据,为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和实验活动符合认可评审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为实验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实验室安全体系运行中,应做到每项工作均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有执行必须有记录,养成工作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该重点实验室有12项运行管理规定,其中一大块是涉及安全管理的。并且在2011年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该实验室除了根据规定做了必须硬件建设外,还对每个实验室安装了监控和门禁系统,加强对人员的准入管理,实验的记录控制以及安全检查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详细的检查监督。
2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日常管理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是做好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环境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也有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使
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些制度和规程应根据本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生物实验标本类型和特性认真制订。例如: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的清洁、消毒、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事件、伤害、事故报告制度,生物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方面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实验生物安全制度的运行。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将各种废弃物分类处理,放置在规定的地方,每周进行集中回收报废试剂,并对涉及化学生物安全的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清洁、消毒检查。
在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由于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的,因此在安全问题上,高校需要明确权责,把责任分级落实到二级学院和实验室,实行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人员责任制(包括一线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化学安全管理和使用采取奖惩并重的办法,决不放过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的行为。
3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重点实验室应组织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进行生物化学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火灾处理、危险化学品泄露、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培训,来提高学生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如何识别和控制实验室危害因素,了解如何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实验室事故。所有人员经严格考核后方能持证上岗。由于实验室管理都趋于信息化,使得实验室管理更易于细化a2_13。电子门禁、仪器网络使用权限等都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和操作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操作情况进行权限设置。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只下放给有研究需要并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的学生。安全设备的操作证也必须有使用权限的学生才能打开。上述措施的施行确保有需求的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并对潜在危险进行有效排查。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4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潜在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Analyze and countermeasure on potential risks and issu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 Cui'e, Wang Shiqiang, Wang P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facing the serious challenge from outer environment to interior climate. In laboratory’s management,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universities that seem as lagging notion, lacking of cultural training, being in the stage of lower development and being unclear of subject of liability.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safety; potential risks; analyze; countermeasure
在全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近十五年,高校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是滞后的,面临着以下严峻的挑战。(1)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冲击;(2)“重建设、轻管理”仍然在影响办学[1];(3)实验室开放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4)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相对投入不足;(5)环保对实验室管理提出越来越高要求;(6)教学计划调整,课时被压缩,实验安全知识成为课后的自修内容;(7)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据巨大比例,而且比例还将会扩大;(8)师生的安全诉求明显增高。
因此,理工类高校要想彻底改变实验室安全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需要从实验室安全观念、安全文化、安全发展阶段和现状等方面仔细分析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
1 探讨经典的实验室安全观念
1.1 大多数师生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是“不出事就是安全”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无量化产出。面对危险的仪器或化学药品,如果管理规范、操作得当它就是安全的;面对常规的仪器,如果操作不当、管理不规范它也会很危险。安全无量化产出。如在学校保卫处的工作计划里将火灾计划控制在3次以内是不符合常理的说法。安全事故不能被量化,其数据只能用作事后统计和分析。因此,模糊的“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安全观念在高校实验室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
1.2 管理人员的观念是“投入越多越安全”
1.2.1 硬件投资与安全的关系
西方发达国家因人工贵和赔偿高而倾向于用高级安全设备来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而在现阶段中国高校还只能依靠人养成安全习惯和用人来值守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有实验室由于硬件建设到位保障了实验室安全,也有由于管理到位而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硬件的好坏也具有相对性,其更新更是永无止境。
1.2.2 事后赔偿与安全的关系
实验室安全事故特别是人身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高校在现实条件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赔偿。2009年浙江某高校因实验室事故导致1名博士研究生中毒死亡,学校赔偿了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改善实验室安全条件。如果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此类事件为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校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整改,将能整体提高全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水平。
1.3 事故发生人的观念是“这事纯属偶然”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偶然因素,但如果一系列偶然因素串联“成功”,将会共同导致事故的必然发生。很多高校在其发展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但如果不能正确地看待实验室安全管理正面临的挑战,明天的实验室安全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 明确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在校园中对安全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2]。
其作用是要从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素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达到实现根本安全的目标。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从而收获核心竞争力。
3 实验室安全的发展阶段划分
3.1 要我安全阶段
学校希望师生在实验室健康、安全地工作和学习。如果发生不测,造成人身伤害,轻则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秩序,重则影响社会安全。同时,作为学校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保障。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也颁发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实验室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也参照上述法律和法规制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室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3.2 我要安全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即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安全需求是指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中国现正处于奔小康发展阶段,安全需要处于上升通道。作为在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师生对安全的诉求有理由走在时代的前列。
3.3 我会安全
有了要我安全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接下来就进入我会安全发展时期。当然,人不能脱离社会和他所处的环境,在实验室我会安全也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周围人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3.4 大家安全
由于实验室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才会营造出大家安全的和谐局面,最终达到实验室安全的目标。
4 理工类高校的实验室特点和安全管理现状
4.1 实验室的特点
(1)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医学、辐射、机械、电子电力、能源等。
(2)分布广泛。一般除行政楼、教学楼外每个大楼都有,且部分行政办公、研究生自修室混在一起。
(3)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在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
(4)设备密集,风险程度增高。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1]。
4.2 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管理上多数学校只设1个科室或1个专职岗位来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力度不够,更有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2)师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例如有的学校在推行铁链固定气瓶时,实验员竟说在墙上钻孔安装铁链破坏了实验室的美观,因此拒绝安装。
(3)安全投入少、设施不完善。绝大多数化学实验室内没有冲淋设备、洗眼器、气瓶柜、急救包和其他劳保用品。
(4)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5)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6)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3]。
5 应对的策略
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实现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和信息化,从技术、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着手,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5.1 技术保障
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从技术上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5.2 管理保障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共同组建。
(2)设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督导委员会,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库。聘请校内外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专家指导实验室安全检查。
(3)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4个等级来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实行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4)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
(5)逐步在师生中全面推广实验室安全考试和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
5.3 文化保障
(1)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
(2)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的教材建设。可配合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运行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和《实验室安全手册》。
(3)举办系列图片展。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4)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增强师生参与的热情和成就感,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提高安全活动在建设实验室安全文化过程中的效果。
(5)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
6 结束语
随着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进步,“大安全”意识的深入人心,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到位,实验室安全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2] 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39-143.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5
国家、省市已经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各大单位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维护信息安全已经有法可依。但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需要了解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法规,需要学习信息技术一般理论,需要知道信息安全漏洞知识,需要明白信息安全禁令范畴。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和方法,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教学系统,提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的教学条件,从而为各方面人员学习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提供依据。相比其他管理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比较多的理工专业基础和比较高的电脑技术要求,在实际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灵活的信息安全管理处置能力,更多的是判断信息安全问题、识别信息安全陷阱、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由于知识背景和工作性质特点,管理干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才能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独立处置信息安全管理问题,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技能,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提供深入浅出、知识完备的知识体系学习训练系统,而且需要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
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思路
为满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人员培训方面的需要,需要依托各级培训学校,按照国家和省市地方的制度法规,借助现代教育思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明确符合实际需要的功能定位,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训体系,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培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要求。
1.培训依据
(1)依据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法规。信息安全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必须按照各种信息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和要求实施,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依据国家、省市和本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管理干部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的有效性。涉及信息安全制度法规的相关文件很多,有的是专门为信息安全制订的,有的制度和法规散落在各个业务管理制度中。在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时,必须将业务部门的相关规定融入知识体系中,使得管理干部在处理具体业务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符合培训教育特点规律。信息安全管理技能是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属于岗位专业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属于培训教育培训。受训人员专业背景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必须避免材、统一授课、统一训练、和统一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强调个性化学习,将不同层次受训者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水平上来。
(3)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现代教育思想要求采取“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员能够方便地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自主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为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分析信息安全管理技能特点,需要分析管理干部学习动力,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学员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训练环境,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教学资源、模拟的问题情况、交互的学习平台和方便的使用途径,提供与培训教育特点规律和技能训练要求相适应的培训条件。
2.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目标
按照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业务和技术三支人才队伍,突出业务和管理人才需要,兼顾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持技术,建设满足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现代培训条件。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以管理干部为培训对象,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培训内容,区分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干部和信息技术专门人员等不同层次,跟踪信息安全管理形势,实行阶段反复轮训,以适应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安全管理培训环境构建
为适应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适应管理干部培训教育需要,必须构建遵循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瞄准复合型适用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信息安全管理培训条件涉及面很广,包括组织机构、舍堂馆所、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等,这里我们更关心符合培训思路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支持。从知识体系、学习途径、训练场所和训练系统多方面着手,构建信息安全管理训练体系,构建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条件。依据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和培训教育教学特点,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建立开放式、自主式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强时效性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知识测试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系统,等等。
1.构建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
培训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受训对象知识背景和技能掌握程度千差万别,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受训者对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的要求。知识体系必须建立覆盖学科知识和管理手段的所有内容,包括理论体系和教学资源两部分,其中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安全理论、规范制度、管理方法、历史沿革、防范手段和操作方法,教学资源包括现状分析、经典案例、技术讲解、训练题库和数据模型,适应和满足每个受训对象的需求。为满足个性化服务需要,可以按照知识点建设模块化框架结构,设计具备菜单选择功能的专家系统,允许受训者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受训者完成培训任务后胜任安全管理的岗位需要。可以建立智能教学计划生成系统,系统对每位受训者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测试结果,将该学员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够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形成列表,从知识体系中搜寻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该受训者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的变化,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应该是动态更新的,剔除修改陈旧的,充实替换实用的。
2.搭建开放、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交流互动的基础。按照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规范建设知识体系,以数字化形式在互联网,实现信息安全管理教育资源共享。作为资源共享平台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建设者资源共享提供平台,而且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上传服务,成为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资源的共享平台,更为信息资源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存储条件。网络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允许网络用户365天24小时使用,可以提供受训者随时学习和训练,二是允许网络用户在任何有信息覆盖的地方登录,可以提供受训者随地学习和训练,这两个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为学员自主学习、教师开放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也为实施现代教育思想提供了条件。
3.建立虚拟讲堂
优秀教师的讲授可以将学习效果演绎得趣味精彩,可以将学习内容组织得明白易懂,可以将现实运用解析得透彻自然。为更多学员获得完美的教学体验,为积累并共享优秀教学资源,为学员快捷准确全面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供帮助,记录、整理并优秀教师或专家授课录像,供更多受训者学习参考。教学录像在网上成为虚拟讲堂,成为不同专业不同时期受训者良好的教学资源,目前全球风行的慕课,可以成为这种培训目的的教学模式,成本低,效益好。因为技术层面的因素,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体系在理论基础和原理解释有大量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学习时需要佐证的理论和严谨的逻辑,需要传授者环环相扣的谨密推演,因此针对重要知识点和疑难杂诊的讲授片段是受训者自主式学习时需要的重要教学参考资料。各个大学基本都建设了网络课堂,为虚拟讲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依据此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和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可以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培训教育自主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4.建设信息安全管理实验室
培训教育能力训练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验证理论、观摩操作方法和训练技能需要包括场所、设备和软件等实验条件,实验室是完成实验任务和检验方法效果必须具备的教学条件。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实验和训练是信息安全管理培训需要完成的教学环节,这些需要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的支持。信息技术具有可设计、可复制、可重用的特点,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训练条件具备降低训练费用、提高学员学习自主性、提供学员反复学习等长处,结合音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可以为学员学习提供强烈逼真的感官刺激、美轮美奂的艺术表现和自主操控的虚幻体验。从训练目的而言,实验室可以分为虚拟实验室和能力训练场两部分。
(1)虚拟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大量技术手段,信息安全技术攻击和防范具有不可见、不易理解的特点,需要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形象展示。虚拟实验室是依托信息技术按照实验室运行规律、要求和任务,以网页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的可以模拟实验室运行的软件系统。虚拟实验室内设信息安全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能引擎,可以多维形象地反复演示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可以允许受训者以第一人称介入并依据受训者干预情况展示相应信息安全分析结果,虚拟实验室可以记录并考核受训者实验过程和成绩。
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范文6
关键词:安全管理;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否顺利进行[1-2]。实验室开放情况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点环节,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特色实验室,是由组合式循环水育苗实验系统、闭路式循环水养鱼实验系统、水处理系统、斑马鱼养殖系统、观赏鱼养殖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循环水养殖实验作为长期对学生、企业开放的功能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具有其独特性,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既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又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是实验室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一、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
1.开放时间长。
开展的水产养殖试验周期长,往往是全天、全月、全年不间断开放运行。
2.服务面向广。
该实验室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承担着全校师生、校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大量的科研实验任务。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有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校外的研究人员。
3.开放项目多。
实验室承担着校内教师的科研试验,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大学生自主承担的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型课题。例如:国家自然基金“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机理的研究”、天津市重大种业专项“河鲀鱼良繁体系的构建及大规模繁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鹦鹉鱼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等。
4.人员流动大。
实验室每年都会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验,这就为仪器使用的培训工作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每年都要进行几次仪器的使用方法培训才能真正的达到仪器安全使用。
5.养殖对象多。
在该开放实验开展的项目多,因此养殖对象也不同,常见的养殖对象包括淡水的鲤鱼、鲫鱼、革胡子鲶、鹦鹉鱼、皇冠鱼、招财鱼等,海水的半滑舌鳎、石斑鱼和红鳍东方鲀等。由于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不同,需要对上述因子精确调控,因此对实验室的水、电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运转的实验比较多,导致在实验室负责养殖试验的人员比较杂。上述情况为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一种动态的、全程的、全方面的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3]。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国家对人才资源需求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目前,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轻者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应放在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首位。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电问题。
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内空气湿度大,地面、墙面潮湿。增氧、控温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需要持续供电。这就要求电线、电源接口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必须要做好绝缘措施。若实验室地面不平、下水管道排水不畅,容易造成地面积水。每天检查养殖系统中的水泵、水管和水源,及时排除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
2.硬件故障。
由于循环水系统全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系统硬件损坏率较高,极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引起火灾、触电、漏水等安全事故。
3.监控手段。
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尚未安装实施监控设备和预警系统,不利于管理者对实验室的安全监控。事故发生时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获悉相关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安全使用
由于循环水实验室承担项目多,人员流动大,故安全使用问题是管理的首要问题。虽然每次科研项目开展之前都有实验室安全使用培训,但培训效果因人而异。操作者若不能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改造地面和下水管道系统,确保地面无积水;安装室内排风系统,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购置耐腐蚀、耐高温高湿的高质量仪器设备,减少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安装实验室在线监控和和实时预警系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实验室日常安全培训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4]。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经常对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尤其是加强实验室的日常安全操作培训。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层面开展:
(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规章制度、仪器使用安全、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如灭火器、断电保护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演练。
(2)实验室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循环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3.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还不突出。广泛借鉴各行业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文化的作用,激发师生积极性,促使师生主动遵循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实验室安全视觉标识,如安全警告牌、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的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安全视觉标识的宣传效应。安全视觉标识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直接[5]。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学校和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本校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从建立至今,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实验室评估中得到好评。虽然目前该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但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排除,以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91.
[3]鲍敏秦,张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4-205.
[4]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