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1
瑞典哥德堡大学一项长期追踪研究指出,低活动量和高死亡率密切相关,比高压和高血胆固醇还更危险,这份报告已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共包含792位1913年出生的男性,是由哥德堡居民中筛选出来、具代表性的抽验者,在运动测试后依照估算出的最大摄氧量分为低、中、高3组。他们在45年追踪过程中,每隔10年做一次身体检查。经分析后发现,摄氧量每下降1级,死亡风险平均增加21%。
家用清洁剂是幼儿眼部灼伤最大元凶
研究发现,1~2岁的幼儿眼睛被化学品灼伤的几率远高于成人,最大元凶是家用清洁剂。这份研究是根据美国急诊室的就医资料而来。家用清洁剂才是最大凶手,研究主持人哈林博士(Dr. R. Sterling Haring)表示。1~2岁幼儿最容易发生眼部灼伤意外,他们受伤的几率是成人的1.5倍。烤箱清洁剂、水管疏通剂、含氯漂白剂及含氨清洁产品等,它们都是强碱物质。哈林博士表示,碱性化学品会持续灼伤眼部,严重恐导致失明。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化学药剂还是有可能滴进眼睛里,这时应用自来水冲洗眼部。急诊室医师通常在给予眼部杀菌滴剂减缓疼痛后,还会以生理食盐水冲洗受伤孩童的眼部至少20分钟。
不再累垮!重训轻量多次练肌肉效果一样好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团队发表于《应用生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在线版的最新研究指出,多举几次较轻器材的效果,和猛力举起重物几乎没有差别。研究者招募了两组男性,一组举较轻的重量(肌肉最大收缩力的50%)20~25次;一组则举较重(肌肉最大收缩力90%)8~12次。经12周后,研究团队检查受试者肌肉和血液样本,发现两组肌肉量和肌纤维粗细(直接影响肌力强弱)增加程度几乎相同。研究人员指出,这结果告诉民众,可以从“举愈重愈有效”的迷思脱身了,也能降低觉得重训一定很累、很难持续的心理门槛,帮助更多人开始实践重训练肌肉,变得更健康不生病。
眼袋,元凶可能是手机
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长期盯着电脑的白领,年纪轻轻就开始长眼袋,罪魁祸首很可能是玩手机。眼袋是因眼眶周围脂肪肌肉及筋膜松弛,脂肪下坠、凸出而形成的。建议大家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10分钟。休息时,要注意凝视远方。平时多做眨眼运动,提升眼周肌肉强度。每天晚上,以热毛巾敷双眼5分钟,温度以40~45℃为宜,缓解眼睛疲劳。
大笑属有氧运动
幽默及其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大笑,不仅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对我们非常有用,还会给身体带来好处。首先,大笑是一种有氧运动,大笑100次达到的锻炼效果相当于骑15分钟自行车。此外,大笑“能够使心率加速,为大脑供氧”,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生物化学专家娜塔莉亚・洛佩斯莫拉塔利亚表示,“具有幽默感的人免疫机制更健康,心肌梗死的几率会降低40%左右,平均寿命能够提高4年半”。科学家建议,人们每天至少应笑上15分钟,因为大笑有“止痛剂”的作用。笑能够促进人体内啡肽的生成,而内啡肽被认为是机体分泌的天然“吗啡”。
“虎妈”们最不快乐
英国《每日邮报》12日报道称,那些逼孩子做学校以外作业,只能接受孩子得“A”的父母是最不快乐的父母。英国一项研究显示,“虎妈”实际上幸福感很低。研究由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主导,是史上首项针对苛刻父母进行的研究。研究质疑“虎妈”是否会得到长远的回报,因为那些在家中遵循父母命令的孩子往往会落得精疲力竭,身体也可能被压垮。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病人烧烫伤因素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69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56-01
目前,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即单纯被动处理差错的事后管理模式,逐步向预警防范与积极干预的前瞻控制管理模式转变。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加强知识宣教和进行心理干预。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之下,住院病人烧烫伤事件成了护理质量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其皮肤完整性受损产生合并症会延长病人住院天数、降低出院后的活动力,甚至影响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了解烧烫伤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烧烫伤的发生,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烧烫伤的种类
热液烫伤、火焰烧伤、接触烧伤、化学伤、电伤。
2康复科烧烫伤容易发生的地点
病房、康复治疗室、理疗室、浴室、配餐间、开水房。
3烧烫伤的的危险因素
3.1热敷方法使用不正确及时间过长。
3.2使用在感觉异常或无知觉的肢体部分。
3.3使用烤灯、艾灸、热水袋、电热毯、取暖器方法不适当。
3.4消毒剂管理不当。
4烧烫伤的预防措施
病人入院及转入8小时内需进行高危险人群筛选,24小时针对高危险病人进行护理指导。
4.1使用热敷指导。
4.1.1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用热敷时需要在外层包一层干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1.2热敷3分钟需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若有发红立即停止热敷。
4.1.3每次热敷约15-20分钟(热敷温度约40度)。
4.1.4使用热水前先以手腕内侧测量水温,预防无知觉肢体烫伤。
4.2使用烤灯指导。
4.2.1烤灯与治疗部位的距离:25W距离35cm以上,40W距离45cm以上,60W距离75cm以上。
4.2.2使用烤灯3分钟需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若有发红立即停止热疗
4.3艾灸治疗注意事项。
4.3.1对于昏迷、局部知觉迟钝或知觉消失的患者,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灼伤。
4.3.2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导致灼伤事故发生。
4.4消毒液管理。妥善放置消毒液,避免因泼洒而导致化学性烧伤。
4.5张贴警示告知牌。在病房、康复治疗室、理疗室、浴室、配餐间、开水房、热水器旁张贴警示告知牌。
5烧烫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5.1迅速以流动自来水冲洗,或将烧伤部位浸泡于冷水内,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温度。
5.2冷水内充分浸泡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用剪刀剪开衣服,并暂时保留黏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弄破水泡。
5.3在冷水内浸泡30分钟后用清洁的布类覆盖,勿涂外用药,以免影响判断伤情和紧急处理。
5.4电烧伤急救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受伤者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体外心脏按摩。
5.5化学剂烧伤后立即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60分钟,以降低皮肤表面的化学剂浓度,如果波及眼睛,应睁开眼睛以大量的自来水冲洗至少2小时,再做后续处理。
6成立烧烫伤项目小组
烧烫伤项目小组是对烧烫伤管理的改革,它的成立更完善了烧烫伤的管理方法,使烧烫伤的管理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个性化、科学化。烧烫伤项目管理小组对烧烫伤的预防与护理实施系统的监管,能有效地降低烧烫伤的发生率。烧烫伤项目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对护士、病人及照顾者进行烧烫伤防治知识培训,组织评估,查看烧烫伤风险预警病人,制订烧烫伤预防及护理措施并指导、监督落实。
7健康教育
7.1将预防烫伤的相关预防常识列为健康宣教内容。制作宣传图册或视频资料,向病人及陪护人员宣传有关预防烫伤的知识,并以真实的病例使患者及陪护人员认识到烫伤的危害,使其提高对烫伤的重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烫伤的发生。
7.2评估住院病人潜在烫伤危险因素:①评估患者曾经有无烫伤史。②评估患者有无要热敷或保温的需求。③评估患者及陪护人员对宣教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7.3加强住院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安全教育,反复宣教加深知识;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预见性,使其主动采取避免意外伤害的措施,从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8结论
烧烫伤事件多因为病人肢体感觉迟钝,耐受性差,对热的敏感性低,即使温度、距离合适,正规操作,仍有可能造成烫伤。因此,我们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预见性工作及措施。全面评估可能发生烫伤的潜在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陪护的防范意识,可减少低温烫伤事件发生。针对低温烫伤特点,采取的防范措施可以总结以下几点:①低温烫伤好发于取暖季节,因此在室温低时要格外注意;②使用取暖物品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及长时间接触相同部位;③肢体感觉迟钝的病人严格在护理人员看护下使用;④皮肤敏感度低的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各种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及时观察皮肤情况,避免低温烫伤。发生烫伤后应及时处理。因此,对无痛感或面积较小的创面也应高度重视及时治疗。烫伤创面一般较深,治疗时间较长,让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治疗和护理中,对患者树立信心,强化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总之,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烫伤的重视,是预防烫伤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汤培,黄道强,史洁锐,等.老年人低热烧伤37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137
[2]艾深海,黎鳌.低热烧伤.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2):140
[3]刘森.MEBO治疗92例小面积Ⅲ度低温热源烧伤的临床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32(4):22~23
[4]庞聪慧,宋殿荣.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49~150
[5]唐静,李感芝,张广守.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66例支气管结核的配合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43~144
[6]龚竹云,张翠娥,陈玉敏.德莫林在老年腹部手术后腹泻病人皮肤保护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51
[7]何慧芳.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3(1):154~155
[8]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医院管理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环境;绿色实验室;措施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对生物化学实验室(简称生化实验室)数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在教学和科研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射线等产生的污染物大量递增,虽在数量与强度上不及工业污染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但已成为典型的小污染源,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1],因此,探寻其有效解决途径,更好的维护实验和科研的质量,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已是现今生化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1 导致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1.1非人为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1.1.1辐射污染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光辐射两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及流产、不孕等疾患的主要诱因之一,可对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役系统造成直接伤害。长时间、大量的辐射可直接导致大脑组织发育和骨髓发育异常, 使视力和造血功能下降, 导致肝病,甚或是视网膜脱落。而电磁辐射可使男性下降, 女性内分泌紊乱, 月经失调等[2] 。
1.1.2废弃材料污染主要由于实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小白鼠、大白鼠等一次性实验材料所引发,而其多是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注射药物以及动物本身带有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1.1.3 化学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多是指一些典型的致癌试剂如乙酰胆碱、溴化钇锭、苯肼等,可对机体产生有急、慢毒性,且具易挥发、难降解、高残留等特点,可通过食物链损害健康,具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指酸、碱、重金属和剧毒物质如氰化物等的污染。酸如:碱污染使PH 值发生变化, 妨碍水化自净作用[3]。重金属、氰化物等不仅毒性大而且具有蓄积性,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存活造成极大的威胁。
1.2 人为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1.2.1 操作不当引发现有报道中:2004中科院福建某研究所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 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 导致260 余人中毒, 1 人死亡[4] 。事件说明在搬运有毒、易爆气体时应尽量避免碰撞、爆晒、靠近高温热源, 以免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的事件。同时,由于部分高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 线路老化, 常发生短路, 防火能力低[2],加之操作人员用电不慎, 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和触电, 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1.2.2 管理不善导致一般而言,当管理不善时忘关水龙头而造成渗漏而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实验过程所使用或产生的废弃动物尸体、病理学废弃物、血液废弃物、菌株及相关制品和其它具有感染性实验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由于生物性实验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若未经严格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后果较为严重,使得有害微生物扩展传播。
2 预防污染对策分析
2.1从管理上预防环境污染
2.1.1健全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意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从而更好的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安全检查有法可依。平素工作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动后开展评比活动,注重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大家搞好安全活动的兴趣, 使其提高环保意识, 倡导安全和绿色文化。
2.1.2加强环保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在实验室原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存放、管理制度和一些有关的安全条例的基础上,加大杜绝环境污染设施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渠道的环保演讲,使其明晰未经处理的实验废液、废物及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对于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2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2.1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的设计应以安全、环保为核心,在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给水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等配置的投入,使其设备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符合排污要求的标准实验室。
2.2.2 开展微型实验研究采用微型化操作, 不仅可减少试剂用量,而且可降低实验中药品的纯度, 浓度的要求,可用普通品代替高纯度药品, 探索用无毒药品试剂代替有毒药品试剂的实验方法, 同时注意控制用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 更重要的是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可见,生化实验室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即可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节约化学试剂进行微型化实验,从源头上减轻污染,也可从管理上,制定更为健全的化学废液、化学药品回收制度,通过多渠道加强环保意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对废弃污染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理,认真执行有关有毒、有害化学废液的管理制度,从而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1]余华. 对实验室污染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J].中国环境管理工作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1) : 58..60.
[2]唐吉玉. 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11( 1) : 83..88.
[3]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5, ( 11) : 130.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4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查找安全隐患因素对症解决。结果: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不安全隐患意识的管理,保证手术护理工作全方位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和责任化。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安全隐患; 管理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Hidden Dangers in the Nursing Safety in Operating Room
Huang jingbo Shen danping Qiu deye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some composition el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in operating room.Methods :To seek the factor of dangerous and solve it.Result :Safety containment measure which was to aim directly at could degrade incidence of the nursing error,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fe qualitative in nursing staff. Conclusion :It could make a good supervising system on nursing security control which to manage the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in operating room,and warrant to practice well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program in every direction.
【Key words】Operation room; Nursing; Factor of dangerou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48-02
护理安全是在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病人在手术室内不给病人造成身心意外的伤害,根据不安全因素种类而采取的各种安全防患措施,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防患,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持续时间长,风险大,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采取相应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确保手术安全,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1]。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疏忽和麻弊大意会直接导致患者手术差错发生,最后铸成重大医疗事故[2]。笔者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数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1)接送患者手术部位错 手术患者术前的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小儿及老人神志不清者的患者,容易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手术前未核对清楚正确部位,导致手术部位错(2) 电灼伤 电凝使用不当以及负极板潮湿引起电灼伤。(3)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未认真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给药不准确,输血输液查对不严格(4) 异物遗留体腔物品清点有误,未按清点交接制度(5) 标本遗失病理标本保管不当,错放错送,责任心不强失误造成遗失(6)压疮手术摆放不当引起患者局部皮肤受压导致压疮。
2 预防措施与管理对策
手术室进一步完善各班次职责及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
2.1 强化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手术室护理队伍相对年青,必需加强护士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做到“三预、四抓、两超”,即预见、预查、预防;对容易出错的时间、容易出错的环节、容易出错的部门、容易出错的人,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控。在每月对那些虽未造成病人伤害,但造成负面影响,为事故隐患,进行事件共享,给予通报提醒。对检查中发现违规、违纪现象,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2.2 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自觉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文件,增强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手术室护士知法、守法、依法、护法,严格按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
2.3 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且要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的充实和更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科室领导鼓励护士参加各种自考、撰写护理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对新毕业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考核。
2.4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缓解超负荷工作状态:手术室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时间长的问题,护士长弹性排班制,关心护士生活、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使手术室护士可以精神饱满的全情投入工作中,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针对手术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2.5.1 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接病人时要认真核对病人的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手术部位,特别是接台病人更要加强核对。5岁以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更要小心核对,不能将两小儿放于同一车床上。手术开始前,再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术前在手术部位画―个手术标记。
2.5.2 用错药物及输入异型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时用药通常是口头医嘱,要做到重复―次口头医嘱,用药后与麻醉师再次核对药瓶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要保留。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规程,血液需经血库人员、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2.5.3 灼伤、烫伤病人:使用电刀时常规检查性能是否良好, 常见为电刀灼伤,使用电刀时注意负极板的放置时与皮肤完全接触,消毒时不要太湿,电刀不用时固定放置,特殊时肢体需垫海绵垫,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3]。避免烫伤病人。防止碘酒、酒精、双氧水等化学药物灼伤。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遇易燃物时会着火[4]。
2.5.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异物遗留在体腔内:手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六查:接病人查(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病人进手术室查,麻醉前查,皮肤前消毒查,切开皮肤前查,关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手术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物品合格率齐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刀。洗手、巡回护士手术物品严格执行清点、核对、登记制度,术前、术后认真清点物品,特别是术中剪下的钢丝,克氏针,注射器针头套等,应及时清理手术切口周围的物品,不用时及时回收,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5.5 病理标本遗失: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在病人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洗手护士都要认真保存。对护生及进修生单独洗手时尤其注意,放手不放眼,认真做好带教工作。大标本可用治疗巾、弯盘、盐水盒存放,小的标本(淋巴结、囊肿等)用湿纱布包好,用钳夹住,放于弯盆内妥善保管,术后用10%甲醛固定,标本袋贴好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单,巡回护士与医生一起送到存放标本的固定地方,并在标本登记本上双签名。
2.5.6不当引起的神经麻痹导致组织压伤: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生理特点,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排除术中压疮的发生[5]。摆的原则:保持呼吸、循环功能,充分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固定牢固。机体的着床支点避开神经走行的部位,避免肢体受压造成神经麻痹。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严格掌握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压力适中,记录时间,定时松开。术后检查受压皮肤是否损伤。
3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制订相应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对策,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手术事故隐患风险大大降低。通过护理安全质量的管理,把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慎度精神,对护士的言行举止起到自律作用,无一例护理纠纷出现。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使手术室护士在器械准备和配合方面有所提高,大大减少了因器械准备不足或不良而延误手术的情况。新护士专业技术及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操作技术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休息合理搭配,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苗头。有针对性地预防手术常见不安全隐患因素,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缺陷,减少了护理纠纷。
4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与训练是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手术室工作是―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过程都带着潜在的风险,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质量监控,引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的运用现代质量管理办法,使手术室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规表提高手术室护理前景[J],天津护理,2002,10,(14),197-198.
[2] 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5-37.
[3] 刘柏辉.老年脑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便化与预后的关糸[J].中锅老年学杂志,2007,27(8):1492-1493.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5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技术;设备检修;安全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安全性的任务,就是以人的安全为出发点,用安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以机械设备系统在寿命期间全过程的安全问题为对象,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培训教育、建议咨询等,来实现机械系统的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状态,是实现机械系统安全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现代化工就不可能健康正常的发展。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否则便不能进入实际生产。
2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2)生产过程事故多;3)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4)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人为素质引起的事故多。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失和设备的不安全性,上述列举的事故起因,无不与人和设备相关,事故既然主要由人和设备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3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
实现化工安全检修不仅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还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为此,在检修前务必做好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和检修前停车后的安全技术处理。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以及确认的停车操作顺序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装置停车阶段进行得顺利与否,一方面影响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将影响装置检修作业能否如期安全进行以及安全检修的质量。装置停车的主要安全技术处理如下:
(1)按照检修计划,并与上下工序及有关工段(如锅炉房、配电间等)保持密切联系,严格按照停车方案规定的程序停止设备的运转。
(2)泄压操作应缓慢进行,在压力未泄尽之前,不得拆动设备。
(3)在排放残留物料前,必须察看排放口情况,保证物料的定点贮藏或安全排空、抽净,以免发生事故或造成污染。
(4)降温、降量速度应按工艺的要求进行,以防高温设备发生变形、损坏等事故。
(5)开启阀门时,打开阀门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物料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阀门,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开启蒸气阀门时要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等。
(6)高温真空设备的停车,必须先消除真空状态,待设备内介质的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才可与大气相通,以防空气进入引发燃烧、燃爆事故。
(7)停炉操作应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均匀性的影响。火嘴未全部熄灭或炉膛温度较高时,不得进行排空和低点排凝,以免可燃气体进入炉膛引发事故。同时,装置停车时,操作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关很多阀门和仪表,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必须密切注意各部位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变化。
(8)检修人员进入设备作业后,工艺人员一定要认真确认与设备连接的所有管道,对一些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介质的管道要在阀后(近塔端)加盲板。
4预防措施
4.1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安全措施。化学反应的类型较多,诸如裂化、催化、还原、电解、聚合、重氯化、磺化、缩合、烷基化等反应,因其类型不同、特点不同,需要反应条件不同,其安全预防措施也不近相同,现对主要的反应类型介绍如下。
4.1.1氧化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空气进入反应釜之前,要有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油污以及使催化剂作用降低或能引起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活性,减少火灾、爆炸的可能。
为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中应安装防火器。为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防爆膜、防爆片),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进行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设备系统中还应考虑设有氮气、蒸汽灭火装置等。
4.1.2硝化过程的危险及防范。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硝化过程需要在降温条件下进行。在硝化反应中若稍有疏忽,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效果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都会使温度猛增,并有多硝基物生成,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对于上述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硝化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常用的硝化剂如浓硝酸、硝酸、浓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与油脂、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接触,否则会引起燃烧,在制备硝化剂时,不能超温或进入少量水(保证设备不漏),否则可引起燃烧爆炸。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数易燃,如苯、甲苯、氯苯、萘的衍生物等,这些物质不仅易燃,有的还兼有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免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4.2安全管理技术对策措施。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2)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5结语
安全生产是我们安全工作的永恒的话题。科学、合理地安全措施会随着化工工艺的完善而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它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将会被广大的企业管理者接受和应用。随着重化工企业的逐渐增多,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新老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增长较快,我们深信,通过利用先进的化工工艺技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同时也为化工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R].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15-02
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血液、体液、分泌排泄物等的检测工作,环境污染的几率高,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对象。检验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如果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将使职业暴露成为可能。保护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与安全防护
1.1 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
目前已确定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20多种。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是检验人员感染HBV、HCV、AIDS等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二位[1]。
1.1.1 HBV我国是HBV高发地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表面抗原[2]。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3],检验人员感染几率较高。
1.1.2 HCV检验人员在工作中被HCV感染的几率较高,抗-HCV阳性率4.9%,而且有76.7%的HCV感染者为经常接触患者血液标本的检验人员[4]。
1.1.3 AIDS针头刺伤或锐器划伤是检验人员最常见的HIV/AIDS职业暴露[5]。检验人员为艾滋病患者采集血液时不慎刺伤手指或被污染的玻璃制品划伤皮肤、手指或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污染都增加HIV职业暴露的机会。
1.2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安全防护措施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检验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有学者报道,皮肤损伤是检验人员职业感染HBV、HCV、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径[6]。在对国内临床28名医护人员发生意外损伤的种类构成的调查中发现,针刺损伤占首位,占调查人数的71.6%,与国外调查结果一致。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表明,检验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HBV的危险性为2%~40%,感染HCV为3%~10%,感染HIV为0.2%~0.5%[3]。血源性HBV、HCV、HIV感染在检验人员中占绝大多数。
1.2.1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无论患者是否已被诊断有传染性疾病,都应视为传染患者,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有传染性。所有标本、试剂、使用中能造成伤害的所有锐器、接触过标本的仪器设备,都应视为传染源,在检验时或是在维护时都要按照消毒隔离制度的要求来清洗和消毒,避免对人员造成感染。
1.2.2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之一检验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认真操作。在高危区域,如ICU、隔离间以及行侵入性操作前,应戴上手套,操作后要用肥皂彻底洗手。
1.2.3 要正确处理意外伤口如有被刺伤或损伤,应尽量把血液从伤口挤出,用碘伏、酒精擦拭消毒伤口并妥善包好,同时上报院感染科进行登记并请有关专家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诊疗方案。
1.2.4 严格物品分类,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检验人员接触污物时,必须戴手套、戴口罩,减少皮肤黏膜接触机会,严格消毒隔离程序,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1.2.5 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对于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应了解其危害因素、传播方式与途径,提高防护意识,如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常用的消毒剂都可以将其灭活。
2 危害因素与安全防护
2.1 化学试剂的危害与防护
化学试剂包括盐酸、硝酸、硫化氢、氨等酸、碱气体,苯、甲醛、氰化钾及化学消毒剂等物质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皮肤等器官有刺激作用,反复大量接触可对人体的肝、肾、造血系统造成损害[7]。在接触此类化学物质时,检验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如穿防护服,戴口罩,带防护眼罩,带工作帽,带橡胶手套等,还应加强工作环境的通风换气。
2.2 医学微生物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具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传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2.3 紫外线的危害与安全防护
紫外线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方法,使用不当可造成实验室人员辐射损伤,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以防引起结膜炎及皮肤灼伤。
2.4 其他因素的危害与防护
离心、加样、全自动生化仪工作等过程可能产生气溶胶,造成实验环境的污染,是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应在离心机完全停止后才能揭开保护盖。不应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等;不用未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工作人员不应留长甲。
3 小结
由于检验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加强对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杜绝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杜绝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定期体检,并进行预防接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翠,夏伟,黄海燕,等.针刺伤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289.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唐晓敏,李新军,罗培林,等.北京地区部分医务人员HCV感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杂志,1997,15(4):297.
[4]段莹.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防范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3,3(5):23.
[5]李秀兰,陈征,丁丽英,等.对北京护理人员HIV/AIDS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
[6]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