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学习倦怠 英语 自我概念 对策

倦怠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工作倦怠的研究,在学习领域也存在相应的学习倦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心理状态,包括在情绪和生理上的耗竭感、人格解体、学习热情降低、学业成就感降低等。[1] 在我国当前的课程体系中,英语作为基础科目之一,一直是中学生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高,英语学习成就感很低,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投入程度和英语成绩的提高。导致英语学习倦怠的原因有多种,总体上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如环境氛围)和内部因素(如自我概念)两大类。为解释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个体学习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了自我系统加工模型(self-systems processes model),认为外部因素会通过影响自我系统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2] 英语学习倦怠是学习中典型的消极表现,本文根据自我系统加工模型从外部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自我系统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学习倦怠的特点和规律,并为预防英语学习倦怠提供参考。

一、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外部因素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其中班级中的英语学习氛围、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英语教师的支持、同学的支持对其影响较大。

1.班级中的英语学习氛围

班级授课制决定了学生每天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如果班级中有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乐意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那么身在其中的其他学生会受到该氛围的感染,英语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提升。研究发现,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中学生的英语表现。[3]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如果班主任是英语老师,那么该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会较为浓厚,英语学习积极性较高,这与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有意或无意地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关系密切。但是在许多班级中缺乏这样的氛围,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在同辈中得到有效解决,产生的负面情绪难以得到及时缓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难以及时消除。

2.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教学行为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如有的喜欢以听为主的听觉型风格、有喜欢以看为主的视觉型风格;有的学生喜欢关注整体,而有的学生则喜欢关注细节。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倾向于以声音传递信息而不重视呈现场景画面,那么在教学中可能会较少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多会因为缺少视觉信息而降低英语学习热情,产生学习倦怠。如果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就会增多,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学生的学习倦怠有一定的影响。

3.英语教师的支持

来自教师的学业支持和情感支持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科目成绩都很差的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热情关注、积极期望和对学业的认真帮助仍会使其保持对该教师所教科目的偏好。[4]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学生与英语教师建立较好的心理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并非孤立无援。但是研究发现,学生在初中后两年感受到的教师支持较低,当学生觉得英语教师不再关心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降低时,学生也会随之降低学好英语的信心,英语学习倦怠也会相应增高。

4.同学的支持

同学的支持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同学支持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英语学习倦怠。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很多学生很难得到必要的同学支持。首先,是由于座位编排的影响。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班级在座位安排中多与成绩挂钩,学习成绩优秀的常常坐在前排,成绩较差的坐在后排,这使得最容易出现英语学习倦怠的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得到学优生的及时帮助。其次,很多学校鼓励个人的成功,学习成绩与各种荣誉、奖励挂钩,许多中学生存在较强的竞争意识,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英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同学的相互支持和帮助下才能够活学活用,而在竞争的氛围下,同学支持和帮助的缺失会导致英语学习走向封闭,难以通过同学的反馈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进而加重了英语学习倦怠。

二、自我系统对英语学习倦怠的影响

自我系统主要指对自身的能力、自主性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觉,具体到我国当前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对英语学习倦怠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知觉和评价,目前多从自我概念的角度进行研究。

英语自我概念是学业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着较高的评价,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动机性因素。由于英语能力涉及不同的语言技能,英语自我概念可分为听力自我概念、口语自我概念、阅读自我概念、写作自我概念、语音自我概念、语法自我概念等。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越积极,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投入就越多。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具体自我概念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显著相关。[5] 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过于强调找差距、与优秀学生看齐,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较低,难以看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语学习倦怠。

另外,由于英语使用情境和英语自我概念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也会对英语学习倦怠有较大的影响。英语学习焦虑包括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等多个方面 [6],英语焦虑中的恐惧和不安情绪会使学生难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和使用英语,阻碍对英语学习乐趣的体验,久而久之会视英语学习为一种负担,从而加重英语学习倦怠。

三、降低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对策

根据自我系统加工模型,英语学习倦怠会受到外部环境和自我系统的影响,因此降低英语学习倦怠需要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时从多个角度采取应对策略。

1.改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为了降低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英语教师要积极行动,除了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注意照顾到全体学生之外,还要采取一定措施,在班级中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第一,通过一定的活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的主题可以结合英语课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常规形式进行,也可以结合节假日或纪念日的情况来确定,例如以无烟日、端午节等为主题,以演讲、辩论、节目表演等形式进行。第二,可以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专门划出英语学习板块,每周更新,由各个学习小组轮流确定本周需要展示的内容。第三,充分发挥同学支持的互助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在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7] 为促使学生互相帮助,在成绩评定上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鼓励组间合作,在小组合作中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第四,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 [8],由英语教师带领,有条件的可以邀请外语教师加入,促使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这样把英语学习融入日常生活,真正把英语变成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降低英语学习倦怠。

2.提高英语自我概念,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鉴于英语自我概念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中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多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看到自己能够在英语的某个方面做得好。有的学生英语发音较好,可以多为其提供发言的机会;有的学生能够把新学的单词、句型应用到作文中,要及时肯定其灵活运用的能力;有的学生开始主动说英语了,要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注意矫正学生对自身的消极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进步和闪光点,提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英语自我概念。

3.调整对英语的态度,降低英语学习焦虑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引起学生高焦虑的情境。为了降低学生的交际焦虑,自然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应提前让学生了解下次需要讨论的内容,并给出相关的常用句型、词汇作为参考,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缓解焦虑。为降低负评价焦虑,教师应树立多表扬少批评的理念,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在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时不要使用指责挖苦的言语,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是真诚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英语考试焦虑,英语教师要强调考试的自我检查和帮助功能,而不要强调考试的评比功能,让学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考试。

总之,在中学生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中需要关注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在实践中要从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降低英语学习焦虑等方面入手来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支持与青少年隐情辍学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YJC190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 信阳,464000)

参考文献:

[1] Yang H J,Farn C K.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MIS student burnout in technical-vocational colleg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5(6).

[2] Pierson L H,Connell J P. Effect of grade retention on self-system processes,school engagement,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 (3).

[3]庞海波.中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3).

[4]姜金伟,郝晓峰.初中后进生学科偏好成因探析――来自学生的访谈[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5]王初明.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6]Horwitz E K,Horwitz M B,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 (2).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2

教师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材料投放上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投放了整片的蛋托、已经剪好的独立一个的蛋托、二个、三个、四个的蛋托,还有一些不规则形状的蛋托以及辅助材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表现。有的幼儿用整片蛋托涂色玩色、有的选择蛋托和乒乓球组合成小人,用毛线、亮片、小眼睛等装饰成不同形态的小人;有的幼儿将一排蛋托刷上颜料和羽毛组合,制作出了报晓的公鸡;还有幼儿在一长排的蛋托上打了两排小孔,再用毛线系在小孔上做成了毛毛虫,教师匠心独运,在班级的书包柜上创设出一个“小人国”情景,绿色的草地上,小人们在晒太阳、小花、蘑菇开得艳、小蚂蚁、毛毛虫欢乐地爬着,一派欢乐的景象。小A班选择鸡蛋壳作为班级环保特色材料,幼儿除了进行鸡蛋壳的彩绘之外,还和教师、爸爸妈妈们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鸡蛋壳创意秀。如“蛋壳种植角”是用鸡蛋壳和蛋托组合成小盆栽;“蛋蛋家族”是蛋壳与毛线、羽毛球、纸卷芯、碎布头制作成的小人儿;“小猪蛋蛋的家”则别具一格是用簸箕和稻草创设的小猪圈等等。孩子们通过操作多元、环保的生活废旧材料,经过自己的想象、加工、再创造,把废旧材料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培养善于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逐步形成我园的艺术教育特色。

二、充分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创设主题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大量、广泛地收集纸盒纸箱、包装袋、瓶瓶罐罐、纸杯、纸盘、卫生纸筒、胶圈芯、旧衣服、旧草席等废品和旧物,将其引入主题环境创设中时,教师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筛选,巧妙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创设环境。如:中A班开展的《蝴蝶》主题,幼儿在充分了解蝴蝶的形态特征后,自主选择废旧材料进行创意表达,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纸杯、纸盘蝴蝶、胶圈蝴蝶、蛋托蝴蝶,师幼共同将蝴蝶展示在主题背景墙的牵牛花上,营造蝶恋花的氛围、将蝴蝶三三两两装饰在区域隔断的纱幔、风铃上、将蝴蝶装饰在天花板上,形成立体空间的展示,宛若置身蝴蝶谷。大B班,教师结合班级《树》的主题,将环境创设的权利交给孩子,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不同的大树,有用纸皮箱制作树干、各种购物袋做树叶的大树、有用蛋托制作树干的大树、有用报纸、牛皮纸、麻绳、无纺布制作的一棵生长到屋顶的大树,美工区则是师幼共同利用蛋糕叉、麻绳、冰棒棍、彩笔等制作的树的美术作品等,幼儿仿佛置身在热带丛林中,师幼在共同营造的浓浓的主题氛围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实现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除了每个班级结合主题利用环保废旧材料进行主题环境创设之外,教师们能够关注时事和重大新闻在教学中予以渗透。如中班年段针对海洋侵略、海洋环境污染的社会敏感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集结年段教师智慧,确立“我们爱蓝色的海洋”的中心主题,根据年段大主题,各班级相应从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角度出发,确定“贝壳”、“鲨鱼”、“螃蟹”三个主题。在楼道创设与主题相呼应的环境方面,师幼利用纸杯、纸盒、竹盘、水管、纸皮箱、无纺布购物袋等,制作、装饰出“海滨浴场”、“远航”等海洋场景,展示了一条“我们爱蓝色的海洋”的宣传长廊。在海滨浴场,无纺布购物袋制作的椰树、纸盘纸盒等做成漫步沙滩的海洋生物、干净的金色沙滩、享受阳光浴的孩子们,引导幼儿懂得拒绝白色污染,保护干净、整洁的海洋环境;“远航”则告知人们远征海洋不是为了侵略海洋,而是在探秘海洋的征程中,了解海洋,保护海洋生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对话中了解海洋生物,激发他们关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的愿望。

三、环保废旧材料丰富区域环境

在《指南》学习的背景下,区域材料的投放日渐开放与低结构化。《纲要》中指出:“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就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可见,材料越丰富,方式越灵活,对幼儿的启发作用就越明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大胆投放纸筒、筷子、纸杯、纸盘、鸡蛋壳、蛋托、冰棒棍、纽扣、麻绳等环保废旧材料,形成自助式的区域材料投放设计,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与创意表达。如中A班,在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投放大小、长短、色彩不同的纸筒,观察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有的幼儿凭借已有经验,在数学区对短的彩色纸筒进行按颜色、长短分类、排序;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用长纸筒进行声音的传输、物体管道运输等的探索。教师根据幼儿对场地、辅助材料的需要,将场地移到户外,提供磁条、绳子、三通管、弯管等,支持幼儿与纸筒的多元互动,探索多种玩法。大B班,教师将师幼共同收集来的材质、长短、颜色、粗细不同的废旧筷子投放在区域中,在自由、自主的区域氛围中,幼儿玩起了按颜色、材质分类、长短排序、有规律排序、拼拼乐、测量、抽筷子游戏等,操作方法不同,幼儿获得的经验也就不同。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浸润;语用教学;应用

一、浸润式语用教学的概念

概念一:浸润

浸润,即浸染熏陶,逐渐渗透,沾濡滋润。在英语教学中,“浸润”是指尽可能地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力求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轻松用英语。将图片、音频、视频浸润整合于一体,将浸润知识技能拓展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将浸润融于课内外,全方位、多渠道地让学生“浸泡”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浸润,意味着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浸润,意味着体验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浸润,意味着提供资源,让学生自主提升。

概念二:语用教学

语用学是研究分析语言在特殊语境中的意义的一门科学领域,目的是研究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侧重研究语言的“恰当性”,涉及文化、语境等内容。因此,语用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合乎教学内容的语境,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揣摩、感悟、体验、探讨、习得并运用知识(包括口语与书面语、口头交际和笔头写作),达成交际目的的素养和技能。

概念三:小学英语浸润式语用教学

在浸润式语用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是客体。浸润式语用教学是指通过这些外在因素来发挥作用,使学生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样,“浸泡”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快乐自由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二、浸润式语用教学的优越性

1.全方位英语学习环境

浸润式语用教学的目标是全方位、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力求让学生轻松学英语、轻松用英语。因此,浸润式语用教学理念,意味着整合多方资源,让学生“浸润”在母语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意味着渗透中外文化认知和跨文化沟通,让学生“浸润”在英语文化中;意味着课堂提问设计,让学生“浸润”在英语思维中;意味着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浸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可见,在浸润式语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英语学习环境是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的,学生的英语素养也能因此有效提高。

2.轻松习得英语

浸润式语用教学意味着打造全方位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浸泡”在全方位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有地道的英语学习资源,多种教学手段,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能学得快,学得好,更学得快乐;使学生不仅习得知识、技能,更感受文化,根植品格,学生的综合语用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浸润式语用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开发浸润式语用教学环境

浸润式语用教学首先要求语用教学环境的开发。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全方面地研究浸润环境:如打造校园英语文化、营造班级英语氛围,创设课堂英语情境,建设家庭英语气氛;浸润地道的英语歌曲,欣赏西方真实的视听资源,感受西方真实文化,渗透英语思维;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在新授五上Unit 8“At Christmas”时,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装扮教室,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圣诞节;在课上,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地让学生欣赏地道的歌曲Jingle bells,视频Father Christmas is coming等,学生不仅学得快、学得好,更学得快乐。

2.打造浸润式语用教学课堂

在浸式语用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浸润式语用教学课堂将孕育而出:即研究如何整合多种资源,创设真实、自然的英语环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在绿色生态的学习系统中更好地习得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新授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第二课时时,笔者在课前在黑板上张贴了一个地球,在新授过程中将实物、视频、音频等资源加以整合,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并将手工、美术等有效融合于教学,边教边运用边将实物贴于地球,最后的成果让师生深感震撼,课堂氛围一度达到了。

3.开创浸润式语用教学的成果表现形式

基于浸润式语用教学的理念,开发、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例如:举行校园英语节,开展英语戏剧社团,举行英语课本剧表演,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等。随着英语活动的频繁开展,学生的英语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通过开发浸润式语用教学环境,打造浸润式语用教学课堂,开创浸润式语用教学的成果表现形式,学校的英语课堂呈现了新的面貌,学生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轻松、快乐地习得、运用知识,学生的语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4

有人说,幼儿园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幼儿发展的状态。那么在环境材料与幼儿的关系中,我们该如何利用环境材料促进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园做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理清关键概念—幼儿是环境材料的主人

谁是环境材料的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投放材料时的视角与思路。在幼儿园中,使用材料最多的是幼儿,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由使用的权利、自我管理的权利。我们认为,在幼儿园中,虽然环境材料由教师提供,但是,它们真正的主人却是幼儿,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才使得环境材料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案例:班级环境管理员的故事

在中班进行幼儿管理班级的尝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担任班级里各种物品的管理员,如:被子管理员、杯子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在一次行政巡班的过程中,发现该班级的图书架摆放十分混乱,便向教师提了出来。教师并未立即进行整理,而是请来图书管理员想办法。岂料,听到的却是图书管理员的抱怨:“小朋友们太不遵守规则了,书都是到处乱放的,我们好累啊!”此时,这个现象的教育价值已经从“如何整理好图书架”转化为“如何利用这个现象引导孩子们参与到环境的管理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后来,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参观书报亭、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比较方案、投票选定方案等程序,让幼儿自己实践参与,再次确定了班级图书摆放的规则,给了幼儿在体验中学习的机会。

班级环境需要体现环境材料的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与针对性,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整理环境不仅仅是值日生的事情,而要成为班级课程的一部分。在环境材料的管理中,幼儿置身事内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而主动的学习状态才是幼儿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环境材料中的幼儿“生活逻辑”

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一定是他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再现。环境材料中体现的幼儿的“生活逻辑”,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解读后的最佳支持方式之一。

1.创设情景化环境,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

案例:一应俱全的“娃娃家”

在“娃娃家”里,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出客厅区域、厨房区域、盥洗区域等,满足了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幼儿的游戏需要。同时,还根据幼儿的动作发展、情景需要,对“娃娃家”里的每个区域设置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如大肌肉发展区、小肌肉发展区等。

情景化的环境材料可以唤醒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保障幼儿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我们提供的环境材料中,给幼儿提供了多元选择的权利。

2.允许幼儿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赋予材料不同的玩法

案例:建筑工地的“拔草者”

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修建材料,教师往婴班的建筑工地里投放了纸盒和材质“草地”,同时,满心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够在建筑工地里看到绿莹莹的草地。可是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看到的是满地杂草。是谁干的?通过第二天的观察发现,满地的杂草是承承拔的:他进入建筑工地后就拿起了草地,认真地拔着,一会儿便满地残渣……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阻止他的行为,但是,基于对婴儿的了解,教师又认为这个行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于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知道了承承拔草的原因:他正处在对扯、拔等动作感兴趣的阶段,草地正好满足了他的这个兴趣点。于是教师决定尊重承承的这一兴趣点,并且相信当他拔够了,就好了。事实证明,教师的决策是正确的,过了一段时间,承承拔够了就离开了建筑工地,到餐厅继续玩其他游戏去了。

材料的投放需要尊重幼儿的生活逻辑。此处的“生活逻辑”不仅仅指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包括他的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能满足他们按照自己经验和理解赋予材料不同玩法的环境,就会从他们与材料的互动当中察觉他们的生活逻辑。关键在于当幼儿普遍对某一生活经验具有浓厚兴趣时,教师不要急于提出成人眼中的概念化主题,而应把游戏材料和玩具以素材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幼儿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赋予其意义,决定自己的玩法。也就是说,当我们以自主性游戏为载体时,让幼儿真正脱离了教师的“导演”,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累积交往经验,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自己会生成内容,深入情节。

3.环境空间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调整

案例:从“一片狼藉”到“高楼林立”

在婴班孩子入园不久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进入建筑工地后看到的往往不是漂亮的房子,而是一片狼藉,这一秒看到一个宝宝修出了不错的建筑,结果下一秒就被经过的小朋友碰到……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观察后发现:孩子们喜欢在材料架旁边进行修建,每次进入建筑工地,他们就喜欢一屁股坐在玩具架旁,就近取材进行自己当天的修建。这样的修建习惯在成人看来是不明智的,因为其他的小朋友会来拿玩具,势必会经过他们的建筑物,而婴班的孩子平衡性本来就不好,很容易跌跌撞撞,就这样建筑工地变成了一片狼藉。了解到孩子们的这一行为特性,我们又开始了讨论:一片狼藉的状态是我们必须要改变的,因为孩子满怀喜悦地进行自己的修建,结果每次都没有好的结果,一次一次的失败势必会打击他们的修建欲望。

教师进行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扩大建筑工地空间,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进行摆弄与修建。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样做无法引导孩子离开材料架,孩子们还是坚持着之前就近取材的习惯。第二次,调整材料架的摆放形式,从一字排开到分散摆放。分散摆放的材料架把积木也分散了,这次调整获得了成功,建筑工地里一片高楼。

游戏空间的划分要与幼儿的游戏需求相匹配,发现儿童的需要是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密切关注的要素,合理的空间为幼儿的充分活动提供了可能。

三、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在孩子们展露出游戏本性后,我们发现他们对低结构材料更为情有独钟,摆弄需求突出。因此我们投放了低结构材料在区角中,让孩子发现了更多的精彩。

案例:孩子们用积木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表现丰富的想象力

低结构材料在游戏情境中更能为幼儿所用、所创造,以满足孩子们变化多端的游戏需求。孩子在与这些游戏材料的亲密接触中,展现出他们自主生成游戏的精彩,他们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废旧的材料中玩出了乐趣、玩出了惊叹!

四、结束语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5

在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了学生为主体这一关键要素。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它是由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班级文化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时刻围绕在学生的身边的,因为学生总是处在一个大的集体环境之中。班级文化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建设的。这些活动毫无疑问为各类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各自才能的机会和场所。正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特长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也因此而寻找到自己为班级作贡献的途径,从而体验到一种为班级作出贡献后的喜悦和兴奋,这种喜悦和兴奋反过来又可转化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下无疑是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可见,这个学习氛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为之努力来维持好这个好的学习氛围,调节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是在习得文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人格是文化素质在一个人身上的综合表现。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人格。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落实到学校,学校的教育目的要落实到班级,因此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出内部的东西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地理解。在好的学习氛围下,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是良好的开端。

我们在教室里设置黑板报,写上名人名言,要建设符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图书等班级物质文化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培养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等高尚的班级精神文化。因此,和谐的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作为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自主发挥产生着深远影响。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一个和谐友好、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设了各种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在数学这门学科中适用,在任何学科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把每门学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牢固。俗话说,知识无国界,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好每门课程,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真正目的。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范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36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5人,男生稍多一点。通过期初的家访,我们了解到班上只有1/3的幼儿有读过小小班,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而其他幼儿则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在家访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幼儿在家中仍是由家长喂饭,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将通过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竞赛等评比活动,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锻炼。同时,我们也要计划好活动的每个过渡环节,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并逐渐培养幼儿独立用餐、自己穿脱衣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将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小班幼儿年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树立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思想,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愉快、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空间。在幼儿生活管理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粗浅的健康、卫生常识,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班级工作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法途径

(一)班级管理

1.每周定期开展班级教研活动,针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主题环境的创设、区域材料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调整,并选取二、三篇较好的文章进行学习、交流。

2.结合本学期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区域工作材料,做到与主题相结合。

2.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促进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得到健康的锻炼。

3.努力做到三位教师同教同保,并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到家园一致、家园一体化。

(三)保育工作

1.本学期通过开展各领域的活动以及“我上幼儿园啦”的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展幼儿的见解,积极参与探究。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教会孩子穿脱衣物的方法,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四)家长工作

1.召开期初线上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2.加强平时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让家长帮助孩子多收集一些有关活动的材料及废旧用品,或与幼儿共同制作一些装饰品来布置环境。

4.本学期把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礼貌、安全教育、口语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做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三、月份安排

(一)九月份

保育工作:

1.让幼儿能在集体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生活。

2.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重点抓好幼儿洗脸、洗手、喝水、进餐等。

3.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会跟老师、医生问早、问好说再见。教育工作: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研讨新主题《我上幼儿园》的前期调查及其网络图、网络目标、内容计划、环境布置等。

(2)做好新学期班级新生幼儿的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家长工作:

1.召开新学期线上家长会。

2.开展入学前的家访工作。

3.鼓励家长帮助幼儿摆脱入园时的焦虑情绪。

教研工作:

1.组织幼儿学习新操。

2.创设温馨且富有童趣的班级环境,开设吸引幼儿参与的区角活动。

3. 建立入区常规:要求幼儿插牌入区,不随意离开活动区。

4.通过主题“我上幼儿园啦”,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熟悉同伴,适应主题及区域活动等教学模式。

(二)十月份

保育工作: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学习摆放餐具和椅子,记得餐后漱口.擦嘴。

3.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穿、脱衣服和裤子,会解扣纽扣,会将脱下的衣服放整齐。

4.懂得洗手时不玩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工作:

1.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使用,并鼓励幼儿自己收拾和整理。

2.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生共创:美工区作品展示栏和“我的爸爸妈妈”主题版面。

3.结合国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家长工作:

1. 分发家园联系册,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2.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家长宣传幼儿的保教经验。

3. 教育幼儿爱护小手小脚,注意手脚的卫生,为幼儿勤剪指甲。

教研工作:

1.讨论班级里的常规具体要求及措施,例“如何促进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2.继续进行主题《我上幼儿园啦》的开展,帮助幼儿培养对班级的归属感,爱上新班级。

3.讨论引导幼儿利用玩具材料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

(三)十一月份

保育工作:

1.在活动前后注意增减衣服,多喝水。

2.吃饭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3.教育幼儿不将异物塞进耳、鼻、口中。

4.在成人的提醒下会自己擦鼻涕。

教育工作: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环境布置及参与探索活动。

2.在集中教育活动、分区活动中有计划地指导幼儿学习阅读的正确方法。

3.为幼儿创设自由活动、分享活动等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与同伴交往、交流中得到提高。

家长工作:

1. 认真撰写家园联系册,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

2. 请家长配合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教育。

教研工作:

1.继续开展创造性游戏的学习与教研活动。

2.讨论新主题的内容以及主题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的添置等。

3.针对班上幼儿出现的个别和集体问题学习相关的文章,针对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四)十二月份

保育工作:

1. 能正确的搬放椅子、收放餐具,做到轻拿轻放。

2. 培养幼儿的午睡常规,能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3. 知道五官的用处,不吮吸指头,不用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进耳、鼻内。

教育工作:

1.丰富本班各个区角的活动内容及材料。

2.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分区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

4.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

5.利用空余时间让幼儿欣赏故事、歌曲等,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家长工作:

1.继续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与家长沟通。

2.通过班级微信群随时和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

3.请家长鼓励幼儿在家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享受劳动的快乐。

教研工作:

1.讨论班级的新年环境创设,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布置。

2.讨论如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现有水平来增添相应的区域活动材料,增加强区域的有效性。

3.保育员和老师的配合情况进行总结并互相提出建议。

(五)一月份

保育工作:

1.注意幼儿的饮食,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鼓励幼儿在进餐时要保持桌面和地板的整洁。

2.引导幼儿起床后学会自己先穿上一件衣服,鼓励幼儿互相帮助。

3.在教师鼓励下,不怕寒冷,积极参加体锻活动。

4.配合保健医生做好期末幼儿身高体重测量、分析工作。

教育工作: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目标,有序地开展三大游戏,并增添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拟定观察评估表,了解幼儿经过一学期的时间,各方面能力是否提高。

3.结合各主题目标和领域目标,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测查。

4.鼓励幼儿在期末复习活动能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工作:

1. 向家长宣传幼儿寒假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 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冬季体育锻炼。

3. 分发期末幼儿奖状。

4. 请家长配合进行假期幼儿安全教育。

教研工作:

1.教研期末班级的各项工作,包括:期末测评表的内容设定情况。

2.反思一学期来的幼儿发展情况,并进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