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竞赛的价值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1

[关键词]体育竞赛活动 价值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56-01

一、学校体育活动价值分析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健身价值

体育竞赛活动以其活动的竞争性,取胜目标的强烈引力,比赛形式的多样性、活泼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吸引一大批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体现了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价值。

(二)体育竞赛活动具有凝聚力的作用

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体现在集体项目上有篮球、团体跳绳、“人龙”赛跑。

(三)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法规意识和组织意识性

体育竞赛是以规则来约束人的行为,按规则来进行活动比赛,不能容忍学生自由比赛。公开、公证、公平的竞争,尊重比赛结果也就是尊重客观事实。这种观点会点点滴滴进入他们大脑意识之中,使学生养成以“规”律已的品质。

(四)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

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但能够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成绩,给自己和班级带来无限的荣耀,他的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训,更能体现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挫折和失败反而更能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顽强的意志是当代学生不可缺少的品质。

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学生升学压力大。每个人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身体素质是计算机的硬件,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就是计算机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未来,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正是这台计算机硬件运行的保证,体育竞赛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目标是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

三、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实践

(一)体育竞赛活动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终身体育是我们的长远目标管理,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仍然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以此促进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体育竞赛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改革体育竞赛形式,有选择地把适宜与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如改革学校田径运动会,减少个人竞赛项目,增加集体项目(团体跳绳、“人龙”赛跑、8×200米、8×400米)等接力跑。

(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结合

《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体育竞赛活动要以“标准”依托,竞赛活动的价值符合“标准”的精神。

(三)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与大校园体育文化相结合

学校体育竞赛要求组织者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开展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开发智力的活动。各种棋类比赛、体育竞赛知识竞赛、体育文艺表演、体育研究活动、体育网页制作、体育特长生评比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及方法。

(四)体育竞赛活动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竞赛活动,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只是口号,而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的。

我们通过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价值探讨和实践,学校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高考体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生课间和课余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体育竞赛成绩提高显著,市运动会保持前二名好成绩,市蓝球、排球、乒乓球比赛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高考体育生,2012年一年有4名同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创我校体育高考历史最好成绩。这与我们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价值研究和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体育竞赛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了串联作用,今后我还要进一步研究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价值,为更好地推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做出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远波.高校运动竞赛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2

摘 要 各个高校对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相对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没有充分的展现出体育竞赛的价值,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高,但是实际参赛的人数都很少,没有完全落实阳光体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高校管理人员要明确体育竞赛的教育意义,合理的安排经费,加强校、商合作。本文将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 现状 对策

在2007年5月30日我国亿万学生在这一时刻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体质,目前高校的校内体育竞赛的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都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也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并每一位学生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的目标。

一、“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

(一)大学生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知现状

通过对当地不同类型的高校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神对体育竞赛并没有整体上的了解,甚至有50%的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状态。学生一般只是知道省级大学生运动会、学校的运动会,但是都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竞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说校内体育竞赛只是单一的通过学校运动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发挥作用,一些其它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完善。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内体育能够强健身体,加强自己的健身意识,而有较多的男生想利用体育竞赛的平台获得很多人际交往的体验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看出高校的男生比女生要重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性和教育性。

(二)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识现状

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一般都能够认识到校内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的管理者不是很认同体育竞赛能够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识和树立终生健身的思想。再就是高校目前的体育竞赛的管理上缺乏连续性,管理是不能脱节,不能中断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都是依靠行政命令临时的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在任务的完成上都是仅限于书面表达上,没有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这也使得高校校内体育竞技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现状

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参与的意愿和实际行动时存在矛盾的。高校一般都是每年两次田径运动会,一般很少组织其他的运动项目。学生们喜欢的足球、健美操、网球等学校一般都没有组织体育竞赛,而且一般参加竞赛都是代表班级和系部参加的,很少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所以目前学校组织的校内体育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对策

(一)首先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需要转变一些观念,对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力和价值意义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彻底的认可这种方式,促进校内体育竞赛能够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条件和教育特点进一步的得到发展。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的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竞赛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大学校园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在形式上要突破原来的竞赛项目的限制,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有不失趣味性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竞赛活动。学校组织的竞赛不能只是田径运动会和一些篮球比赛,该可以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创造一些科学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三)可以尝试着将校内体育竞赛和体育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和体育竞赛有关的方法、技巧,以及以体育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能够为校内体育竞赛起到服务作用。

(四)加大体育竞赛的拨款力度,重视校内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行,学校的社团和运动体育协会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让学校周围的商业团体获得竞赛的冠名权,然后在比赛场地入驻,学校和商业团体相互合作,创建浓厚的体育竞赛氛围。以"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同一地市的高校联合,在学校和学校之间构建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联赛!活动。

三、结束语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和价值,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竞赛模式,不能每年的校内体育竞赛内容都是一层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喜爱的竞赛内容,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将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平台,传播体育文化,展现学生的风采,丰富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于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球类竞赛实施‘联赛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TDSKZD1306。

参考文献: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体育竞赛;观赏;意义;内容;方法

一、观赏体育竞赛的意义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在我们共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伟大征程里,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竞赛,已成为现代人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技校学生应该了解观赏体育竞赛的意义。一方面,通过观赏高水平的国际竞技体育比赛,特别是更高、更强、更快的奥林匹克体育竞赛,从精彩激烈的比赛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坚持对人类社会友谊、和平、公正、进步的追求;另一方面,热情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努力尝试发现它的价值,以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强身健体,娱悦身心。

体育竞赛之所以富有强大的魅力,深受人们的青睐,在于竞赛者精湛的技艺,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的娱乐性、文明性和向上性;在于竞赛者的卓越表演常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参与体育竞赛也是一个接受体育文化教育的过程,因为体育竞赛的本身就包容了技术能力、艺术素质、知识智能、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等,它既是健康、高尚的体育活动,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

二、体育竞赛的观赏内容

随着国际体育竞赛的频繁举行,竞赛水平的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亲临赛场或通过电视直播来观看体育比赛。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观赏体育比赛,需要教育技校学生了解一些体育比赛的观赏内容。

1.对运动员身体美的观赏

在观赏体育竞赛中,给人最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运动员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人类健康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美感。

2.对运动员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观赏

体育竞赛最能吸引观众的是竞赛不仅比技术能力,而且比战术,比精神,比智慧。战术是智慧的体现,体育比赛是需要智慧的运动,同时又促进智慧发展。此外,比赛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深深感染着观众。在观赏比赛时,人们会对运动员执着的追求、坚毅的精神等着迷。有些学生则会把某个运动员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来崇拜,从他们良好的作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和鼓舞。

3.对运动员精湛技艺的观赏

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常引起观众情感的震动。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的胜负取决于他们良好的技战术素养以及技战术的合理运用。比赛时,双方的排兵布阵、斗智斗勇、技战术的变化是观赏的重点。熟识一些比赛的技战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

4.对运动员运动心理素质的观赏

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技战术发挥和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越是高水平、对抗激烈的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高。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能否承受住赛场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能否表现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等。运动员的运动行为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运动行为是心理素质的外露。运动员的良好体育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等方面。优秀运动员所表现出的文明的竞争,正是良好心理素质和运动行为的综合体现。

另外,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对赛场某些不良行为应持正确的立场,能做出客观的鉴别和评价。

5.对运动服装的观赏

不同比赛项目的运动服装,除了具有运动的实用性特点外,还能使运动员的躯体美、动作美得到充分的体现。近年来,体育比赛中运动服装不断推陈出新,不仅给观赏者带来新的视觉享受和艺术启迪,同时也推动了体育竞赛审美水平的提高。各种款式新颖的运动服装,引起了人们对形体美和精神美的追求,正逐步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

三、体育竞赛的观赏方法

高水平的体育观赏,不仅要求欣赏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了解体育竞赛真谛,才能更好地去观看比赛。“更高、更强、更快”的体育竞争,推动人类社会的友谊和平、公正进步。

1.“重在参与”这是体育比赛的真谛

观看体育比赛首先要明白体育竞技的精神,做成熟的、文明的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体育道德,正确对待胜负,不但要为自己热爱、拥戴的运动队、运动员呐喊助威,也应为另一方的精湛技艺而拍手叫绝。不管赛场竞争如何紧张激烈、起伏变化,都应恰到好处地控制自己情绪,做到热情、客观地观看比赛。

2.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4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竞赛;礼仪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120-0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凝聚与洗礼,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展现出交融汇通的独特生命活力。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根源于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体育赛事中,维系着每个程序的衔接,支撑着体育赛事的整体秩序,被代代相传继承和延续下来,载负着许多独特的文化理念,是民族特有的文化标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加之缺乏本土化的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与宏扬,使中国的传统体育竞赛礼仪出现断裂。通过对其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系统研究,将为建构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竞赛礼仪及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内涵

礼仪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受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性且被人们广泛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代代相传,不断整合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神韵和风采让世界人民喜闻乐见并广为推崇。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人类在最初的繁衍生息过程中就已植入礼仪文化的基因,形成古老的传统文明。“礼”者即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仪”者是表现形式,礼仪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礼仪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受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性且被人们广泛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主要指人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尊重、亲善友好的文化形态,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应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站在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层面,如参赛运动员所穿的民族服装、竞赛所使用的器材等;制度文化层面处于中间,是以参赛选手的行为规范为表现形式,如武术比赛的竞赛规则,限定着运动员比赛时的各种行为;精神文化层面是最内一层,是以参赛运动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对参与比赛的价值观为主要体现,如武术套路比赛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其长期发展演变的结果,连接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2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集对抗性、技巧性、竞技性、表演性于一体,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受人民的喜爱。人们常常在观赏激烈竞赛中,会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矫健、优雅、剽悍、婉柔、神秘、惊险及交融等美的享受,同时会深刻感悟到竞赛中折射出中华民族“和合”的礼仪魅力。

2.1 竞赛礼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总体而言,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建立在民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节庆习俗等文化基础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存环境的改变、文化背景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会有所变化,在历史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从武术竞赛礼仪来说,在古代,徒弟拜师学艺时要向师父行跪拜礼,同门师兄弟之间以及与其他武林同道之间见面时大多都是拱手或作揖来表示问候,武林中人切磋技艺前或切磋技艺后要互相行礼,传达一种“以武会友”的武学精神。现代社会抱拳礼是武术规则中国内外一致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这一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和统一得来的[1]。

2.2 竞赛礼仪与民族精神相融合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等,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竞赛礼仪充分体现了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彰显民族性格。如舞狮比赛,各参赛队应遵循竞赛礼仪,举首、提足、敬礼、叩拜等动作必须先左后右,参神、迎宾、巡游也要求按一定的程序,这些礼仪规范,使参赛队员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友好、相互礼让、相互尊重的氛围,共同传承礼仪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彰显了民族精神。

2.3 竞赛礼仪与“贵和谐”相一致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核心是以仁释礼,表现出“中庸为本,温良恭险让”的民族体育精神及“以和为贵”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理念,反映出中华民族相互尊重、恪守信用、公平竞争的价值观。作为习武之人,特别强调“文以德彰,武以德显”。如在擂台比武中,每个人所处的民族、信仰、习俗、个性的不同,就可能出现各自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门各派都认定:“功夫有限,仁者无敌。”所以在比赛中,要做到“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习武者首先要以德服人,以德慑人,在比赛中才可以施展武功,制服对方,而不应单凭武艺,无视礼仪,使对方致残致死。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中,需要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宽容他人,不过分计较比赛得失,才能增进感情、融洽人际关系、多方面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和谐发展。

2.4 竞赛礼仪因时展而变异

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亦指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是对传统习俗的不完整复制,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内部新旧因素在矛盾中不断分化整合,通过变异、淘汰、更新,由旧的平衡转化为新的平衡,或者通过对外来体育文化因素的吸纳、交汇,使原有的体育文化传统结构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如“女真射柳”承契丹之俗,是宗教与民俗结合的产物,女真人笃信萨满教,在巫祭的仪式上,把箭放在最显赫的位置,并对着神箭诵诗求福,以保平安,无论在官方或民间的祭天或其他祭祀仪式上都要进行骑射活动。其官方的规制为:凡重五日拜天礼毕,在毬场插柳两行,参射者以尊卑为序,各以帕系一柳枝上,于离地数寸,削去青皮为的;每射,擂鼓助兴[2]。射柳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由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时至今日,射柳活动中的礼仪活动已发生重大变异,射最早是儒家的六艺之一,有丰富的礼仪内含,作为礼,它是庄重的,作为战争手段它又是残酷的。随着近代西方坚船利炮的侵入,弓箭作为一种武器,渐渐退出了军旅战事,作为一种礼仪的文化,射礼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3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已逐渐脱离了远古时代“事神致福”的作用,而慢慢成为一种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及健全自身人格的道德修养。它在民族体育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维护着整个活动的秩序,美化运动员的形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

3.1 竞赛礼仪是竞赛价值的准绳

从社会价值判断方面,确定人的体育竞赛礼仪行为是否符合“礼”的规范、“仁”的精神,在儒家礼学看来,言行举止一定要与“礼”——既成的社会等级名份、成文及不成文的传统观念相吻合[3]。在竞赛礼仪中的“仁、义、礼、信、勇”是参赛者实现自我的“价值”准绳,是让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西夏时就有关于在相扑竞赛个别法律责任的立法保障,同时,也作为一种竞赛礼仪保存在比赛之中。《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载:诸人相扑而致死者,以相扑不死人之法而大意无理之,徒三年。若曰他人相扑,有故意指使者,使相扑者致死,则令相扑者徒年,相扑者以从犯法判断[4]。这条律令是目前发现仅有的有关相扑竞赛规则的文献。从记载中我们也能看出古代这些少数民族所进行的竞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难能可贵的是政府对运动员参加比赛提供人身安全的法律保障,有“相扑不死人”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强化了比赛礼仪的教育。

在竞赛礼仪中,“公平公正”、“重信守义”是裁判员实现自我的价值准绳,是让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抢花炮比赛中,裁判员出示黄牌,是一种劝阻、劝告运动员不能再有非体育道德行为、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的出现,否则将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裁判员的公正执裁,理礼兼备,对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都是极好的礼仪示范。

3.2 竞赛礼仪是道德知行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注重对人的教化和规范日常的行为道德。“知行”是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基本途径,在传统体育竞赛礼仪规范学习和演示的同时,要引导社会成员知仁、循礼、行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赛事,其传播过程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而且也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在进行健身教育、道德教育、娱乐教育的同时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我国历来祟礼敬德,习武之人也是如此。所谓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5]。《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武德礼仪对于习武者的重要性在习武前就有体现,所谓“未学武前先学礼,未习武前先习德”。否则,“练功不修德,必定要着魔”,少林即严正宣告:“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并谆谆告诫武僧:“功成之后莫轻使,持技欺人忘德行。”这充分表明习武之人从来不从纯武艺的角度去看待武术,而总是将武术技艺与礼仪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比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3 竞赛礼仪是民族形象的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之称,衣冠、礼仪是中国的君子们所追求的个人形象。它包括表象与内在两个方面:表象形象是通过语言、行为、服饰等显现出来的视觉形象;内在形象则是修养、气质、人品、素质等组成的品格形象。其中表象形象即视觉形象是品格形象的外在体现,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融于一身才能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运动员在赛场上塑造的体育形象,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形象,往往也被等同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形象。通过运动员文明的语言、优雅的行为、得体的服饰,美化的不仅是运动员个人形象,同时也美化了其代表的群体、民族的形象。

3.4 竞赛礼仪是对外交流的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市场化运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参与到国际性、职业性的体育赛事中,而礼仪在此时此刻尤为重要,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而且是中国人的代表,他们的言谈举止,更多是体现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化状况和社会风尚。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增进我国与世界的友谊和交流,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这种做法在汉朝时就已经得到充分运用,汉朝不但按期举行角抵比赛,而且还将角抵作为礼仪接待当时的匈奴、乌孙等客人。《汉书·张骞传》载:“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锦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大角氐(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这里大概描述了汉武帝时为了在匈奴、乌孙等国面前夸耀,大陈角抵戏的情况。

4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传承与推广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本土礼仪文化形态。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人民生活节奏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更好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推广的步伐,使其更生活化、普遍化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4.1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传承

1)注重竞赛礼仪内涵的挖掘与整理。

自从西方体育文化进入中国以来,迅速在华夏大地传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出现断层,但是西方体育竞赛礼仪却明显不能满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要求。这也使得我们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时,应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崇尚礼让、与人为善、以德服人、平和的精神内涵传承下来,不仅应用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要拓展到现代体育比赛中,使其真正本土化,成为中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科学融合。

“礼尚时宜”很好诠释了礼仪文化的时代性,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继承指明了方向,不是返璞归真原汁原味的“乡土”继承,而是以世界文化多元化为视角,以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为价值取向,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礼仪文化,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礼仪理念中,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形式打破禁锢,重新建构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使其既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完善竞赛礼仪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如果把法律看成是一个国家的硬性规定的话,那礼仪则是一个国家的软性约束。因此在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时候要从规范化入手,切实考虑其可操作性,制定出易理解、易接纳、易推行、易操作的民族体育竞赛礼仪规范,充分体现出传统的仁爱、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的文化理念。

4.2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的推广策略

1)扩大媒体和网络的宣传。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生存的大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在宣传方式上不能因循守旧,要充分利用媒体,如电视、网络及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采用容量大、费用低、时效快的多渠道宣传方式,加快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其影响、促进其交流。

2)增强竞赛礼仪文化的保护。

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要求,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主动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路线,切实担负起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职责,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动员、鼓励、吸纳社会成员广泛参与,与各科研所、学校等相互合作,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的支持,进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礼仪素养。

裁判员的公正执法,理礼兼备,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教练员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礼仪素养。因此,要求裁判员、教练员必须认识礼仪文化的重要性,时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使运动员真正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的精髓。运动员也要积极学习礼仪文化知识,深化对竞赛礼仪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自身礼仪文化的素养。

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以及思想价值层面,在比赛过程中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彰显“道德教化”、“齐之以礼”的文化精髓。体现出传承性与时代性、易变性与相对稳定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操作性与规范性、独特性与人文性等特征。同时具有规范行为、相互尊重、美化形象、促进关系和谐等作用。在传承与保护竞赛礼仪文化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对其宣传。同时,加大对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礼仪素养的培训力度,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礼仪文化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华桦. 礼仪在现代武术中的运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11(5):14-17.

[2] 元脱脱. 金史[M]. 上海:中华书局,1975:826-827.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5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等,对《孙子兵法》谋略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即在体育竞赛的思想准备、竞赛前的准备、竞赛中的战术、以及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用的建议。旨在为体育竞赛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我国竞赛成绩,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孙子兵法 体育竞赛 应用 分析

本文主要对《孙子兵法》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从竞赛的思想保障;参赛前的准备;竞赛中的战术;竞赛中教练员的指挥四个方面入手,对孙子兵法在这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的体育竞赛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一、竞赛的思想保障

(一)“知”得谋略研究。《始计》

“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和“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就可以必胜无疑;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始计》

在体育竞赛中可以应用为三个部分:1:对自己的了解2:对对手的了解3:对比赛环境的了解和熟知。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制定更好的比赛策略,做到有备而战。增加比赛的胜利的把握。

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就不探讨了,对对手的了解竞赛前调查研究,搜集可靠信息,掌握敌我双方的一切情况,对对方的力量、优劣特点、战术意图、打法、尖子队员,等全方位分析和研究以正确做出决策。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比赛是获取真实可靠资料,对全场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间接观察法通过各种视听手段以网络、电视和录相资料最为直观。派自己的官员、运动队或优秀运动员外出进行访问、集训、学习和交流等活动。用间谍收集资料,其次是迷惑对手对自己的了解。了解天地气候环境对队员的技术影响,并消除这些因素例如:黄建教练发现布鲁梅尔肢力量强,布鲁梅尔髋关节灵活性差,起跳时摆幅小。

(二)“庙算”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始计》

(在未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多,有八、九成的胜利把握;或者如果结论是我方占据的有利条件少,只有六、七成的胜利把握,则只有前一种情况在实战时才可能取胜。如果在战前干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较,或分析、比较的结论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胜利把握,那在实战中就不可能获胜。仅根据庙算的结果,不用实战,胜负就显而易见了。)

例如: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队小组首场比赛就以0:3负于美国队。为进入决赛带来巨大压力,之后认真思考问题一个每一问题和每一场比赛,白天尽量解决问题,最后如愿进入决赛。我们进行应用时要把庙算谋略和知的谋结合在一起,应用为先知后庙算的战术。

二、竞赛中的战术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虚实》

在战争中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会具有较大的优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同样适用于体育竞赛。

我们在比赛中获得优势和主动使对方陷入劣势和被动那么竞赛去的胜利的可能性就极大啦。我们可以在赛前要制定比赛方案;在比赛中的战术要出人意料;也可以掌握比赛的节奏和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对方节奏和优势以我为主扼制对方技术发挥。

例如:2003年8月22日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女子对抗赛,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主动进攻,用高腿控制于对手的距离控制着比赛节奏。最后获得冠军。

2005年冠军杯决赛利物浦队并没有被控制了比赛节奏的AC 米兰牵着鼻子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比赛,终于在终场前追平比分,将比赛拖进了加时赛。以 3∶2实现逆转。

三、竞赛中教练员指挥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兵势》

在古代战争中在一场战役中如果能够选择好适合的将领和官兵,那么比赛就会得心应手,争取战争胜利就轻而易举了。在比赛中也是这样。势教练员要能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比赛情况使用不同的运动员,并造就有利于己的比赛形势,使己方能够处在有利的位置上。故善战者,求之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第二,无论是在比赛中还是在平时训练都要选择选择合适的教练员来指挥比赛和训练。例如:中国著名排球教练郎平,她指挥的队伍都会获得出色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优秀的人才,来指挥一支运动队。

孙子兵法的精妙哲学以及战略思想,对今天竞技体育战略、战术谋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教练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理论,更应精通练兵之道、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谋略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是可以对竟赛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竞赛中可以把孙子兵法作为战术参考。其次在使用战术的同时,要注意各种谋略之间的连接。孙子兵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应用的同时注意各谋略之间的贯通性。当然本文只做了孙子兵法在体育竞赛中的的应用浅略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刻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从而促进我国过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国平.《孙子兵法》与体育竞赛[J].贵州体育科技.1992(4):54-58.

体育竞赛的价值范文6

Abstract: This article performs the market with the aid of attention economic's some theories and the angle of view to our country's competition to launch the analysis, seeks for basic rul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competes the performance product quality by the time promotion sports industry, solves current our country to compete well perform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faces.

关键词:体育经济 注意力经济体育表演

Key word: Sports economyAttention economySports show

一. 竞赛表演型产品的注意力经济本质

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以注意力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模式。体育产业中的竞赛表演业的其实质是注意力经济的一种。因为人们要直接了解某场比赛的具体情况,就必须用注意力去关注这场比赛。这种具有吸引性的关注,是具有排他性的。人们在注意某一件事情的同时,就会形成对其他事情的忽视。这种现象称为注意力的零和(zero-sum)现象,即注意了一件事,另外的事就失去你的注意。在体育表演市场中,产品的提供者要想产品销售得好,就必须想办法把产品有效地传达到受众那里,并满足其某种欲望,使其愿意接受。而不能想当然地假设他的产品能够被受众接受、喜欢;他必须设法了解那些受众的需求动机是什么,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吸引那位(些)受众愿意并主动购买某一体育产品。

二. 竞赛表演业的注意力经济规律

注意力有自身的经济规律: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它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如果想得到某人的注意力,就必须用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去交换。注意力又是遵循收益递增定律的:越有名或越有声誉,就会越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信息产业学者埃瑟・戴森指出,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内容经济学。知识财产价值的实现方式改变了。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事实:

内容的供给增加(生产和传播内容的费用越来越低廉)+稳定的需求(通过人们的空闲时间来衡量)=降价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如果个人的体育时间和注意力是稀缺性的,随着表演类产品的增多,将造成供给过剩,继而导致产品降价。因此,体育竞赛表演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其内容的生产有赖于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向体育转移的培养。这就是体育注意力经济,体育市场的最终兴趣是把注意力变成财富,而它所依赖的、并且唯一能打动人、使人产生共鸣的只有体育文化。

三、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3.1完善体育市场体制

中国体育改革选择的是以行政民主化为主,同时扩大基层民主的道路。行政民主化的体育改革方向要求行政系统将决策与执行分离,是“任何人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自然公理在体育行政上的运用。政府的职能向“有限政府”转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强化政策投入、法规控制以及宏观监督管理的职能上,将执行的任务和管理的职能尽可能地转移给体育社团。为此,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会团体,充分挖掘和发挥它们在体育管理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形成了政府和体育社团密切合作的结合型管理体制。

3.2提高体育竞赛表演者的人文素养

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竞赛表演业的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在竞赛表演业中,人才并不必然构成体育生产力,“人才+好的文化”才是生产力。如果只重视物质的硬件投资,包括人的身体和智力投资,而不对文化尤其是价值观的软件投资,那么即使简单地根据管理学中的“短板定理”,投资的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

在原有的三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中,竞技与教育是分离的,严重地制约了竞技表演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应该把竞技表演业的后备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加强文化的熏陶和全面的素质教育,增强其创作富有精神内涵的竞技表演比赛的能力。他们可以用自己全面发展的“类”素质来超越单纯追求物质功利的运动训练的种”能力。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多精彩纷呈的,并具有某种高尚精神内涵的体育产品,吸引更多公众的注意力,带动公众参与体育,感悟体育,享受体育。

3.3创建高尚的体育文化,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

我国体育运动处于职业化、市场商业化的改革初期,体育理念、制度和法规都很不健全,经常出现体育欺诈现象,如滥用兴奋剂 、假球黑哨、比赛资格作弊等等。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和纯洁是体育的灵魂,而公平、规范的竞争是要靠制度和文化、伦理和规则来维护的,以此来建构社会伦理规范和社会秩序。从而提供给体育“更干净”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促进体育竞赛和体育经济的发展。

正视体育科学技术高度进步的“职业化”和体育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式“商业化”,正确理解体育科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体育科学的“求真”;正确运用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和文化方式,来提高体育运动的人文知识含量,保证体育运动避免误入歧途,是体育人文的“务善”;体育科学的“求真”与体育人文的“务善”的完美结合,才是体育产业的“尽美”。从而给体育提供“更人性”的文化氛围。通过体育领域的“更团结”,凝聚民族向心力,推动社会安定与全人类和平团结。

参考文献:

[1] 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