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1
医学检验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在高层次上的结合,也是目前医学院校发展重心,近年来也为医学院培养了不少实用型人才,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然而,在目前的人才培养和教改思路中,关于医学检验方面的专业性任务依然很重,主要是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监控和预后判断提供充分的专业数据报告。本文就从这几点入手,研究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
检验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在目前各医学院校中均由设立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系别教学,涉及到的检验项目、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手段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实习内容。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在检验医学中专业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现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学生思想固步不前
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这就表现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是,在培养中学生思想固步不前是一个大问题,在当今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思想的培养最为重要,这一点可以从国外检验医学的重点专业院校教学模式和思想看出,如果国内的学生思想依然不能得到完整释放,这样的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课程部分恐怕依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授和教导。
(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研究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内容时,发现大多数的教改课程安排过于强调“知识技能储备”,而淡化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照本宣科的陋习,然而,在某些知识技能储备和实际经验培养不成正比的院校,则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检验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这样的结果非常严重,而且往往都是由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
(三)优化师资结构方法不对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是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教学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师资结构,而目前各大院校对于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可是结果就是这样的师资结构需要的优化形式必须是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改变老化的教学模式的空头支票。现在很多优化师资结构的方法都缺乏了实际的操作项目,由于师资队伍临床工作经验和专业素质的缺乏,很多优化办法都不能得以实施。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教改思路研究
在重点分析了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较为严重的问题之后,下文将针对以上问题,以及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整理一些相关的教改思路和研究方案。
(一)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现阶段更适合的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采用这种理念能够更有效地梳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梳理学生心理,创建和培养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院校的共识。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构建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然而在实际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培养过程中,却没有着重提出关于学生思想培养的教学模式,导致在目前的教改思路中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表现也不甚好。传统医学检验专科层次教育也应该基于这个模式来教改,这种思路才更适合现在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培养中有更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想要改善当前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中的不足,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必须加以改善,减少教学质量参次不齐导致的各种教学陋习。这种已越来越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教改思路中较为明确的方针,教学改善也可以从“模拟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教改的尝试与探索思路开始。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目前的师资结构大多数还是从教材的内容安排,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完整性,而且相对于优化师资结构的教改方式也没有更好更直观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更加严谨而有效的医学检验专业教改方案。在教改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设计思路上不能总是照本宣科,要注重工作职业的特殊性,作出有价值的调整。如果想要有更直接的教改效果,可以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淡化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应该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这些都是目前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教改思路。
三、结论
本文从医学检验的相关内容来研究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和不足,并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教改思路。希望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性实用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帮助,可以在教改中树立更好的口碑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金永哲,李明今.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02).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2
我认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使学生毕业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但是这恰恰成为许多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毕业生的最大弱项,原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工商管理学科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和与之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研究。而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重视非常不够,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方面也缺乏深入研究,直接导致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正式就业率不断走低。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上轻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二是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尚不完善;三是管理学科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比较低;四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五是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六是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严重缺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工商管理学科各个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对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合理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容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应该在理论上通过创建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分解原则和检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综合测评实践教学效果,科学地评估学生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上通过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为实现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
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管理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做到“三懂”和“四会”。“三懂”是指懂财经法规、懂商务礼仪、懂管理业务操作;“四会”是指会表达、会交际、会写作、会用电脑;二是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以及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即席发言、系统仿真和辩论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完成管理者角色扮演的管理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特别是创新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承担各项管理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产成品”。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目的是: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高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按照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理论体系进行能力分解,以管理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式,单元式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互动式、体验式、模拟式、项目驱动式和自主学习式的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将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施上,按照实践教学单元组织实践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专项管理能力的训练到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分层次逐步实现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计划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教材体系、考试考核体系等子系统的建立,应该具有学科特点明显、科学体系完善、符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第二,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根据管理学科特点和所属专业课程性质来确定,应从动态性和相关性角度来创建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第三,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的主线,进而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提供科学工作方法,突出本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它实现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的重大转变,将会起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作用。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把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多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科技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社会调查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主要包含三个模块:
(1)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一般包括理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与探究创新性等实验类型。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应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来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管理实务操作能力、管理工作应变能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模块。实训是指职业技能实际训练,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情景模拟实践等实训类型。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进而在教学功能上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
(3)实习教学模块。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通过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训练,使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促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把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巩固和提高,获得从事管理、经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向管理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转换。
2.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计划是进行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依据,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对实践性教学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在具体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应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的实践技能与能力,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应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操作程序、实施要求及考核办法等,并将其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同时,在处理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时,应采用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能力的策略,使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而管理实践融会管理理论,并使实践教学融于管理学科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3.实践教学教材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材是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性教材时,要把其技术指导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实践方法和技能要求,把一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采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列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及时引进一些新的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在实践环节设计上,要注重管理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教学重点及管理过程的实际要求,使管理学科实践教材涵盖所属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完整统一。同时,在专业综合实训中,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管理理论,编制专门的实训指导手册和材料,以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岗位要求,系统训练管理技能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4.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实验、实习与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社会调研与实践及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模拟实践、ERP软件教学法等。
(1)管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案例讨论前期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第二,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学生要积极发言并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第三,案例讨论后的教师在案例讨论后作简要总结,要针对讨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第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沙盘模拟对抗。沙盘模拟对抗是源自西方军事战争推演,它将军事上指挥作战时模拟战场情景的沙盘移植到财务管理课程之中。沙盘模拟实验课程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可以让学生在沙盘模拟对抗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及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一般分为以下步骤:第一,准备阶段。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一般为4~5人,组成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制定企业运营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生产设备购买、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约定。第二,对抗阶段。对抗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开展竞争经营,制定重要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结果中。几个经营年度完成后,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效益优异者获胜。第三,评审阶段。每年的经营结果出来后。各方都要对其进行分析,适时调整企业战略。第四,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评审经营效果。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3
[关键词]:基础生理实验课体系 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 研究性教学 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TH79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依据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诸种变化,以及国家自主创新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创新要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本文提出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该种实验教学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实验教学的多模式化组织以及综合性开放式实验考核评估2个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仪器专业的学生在实验技术上应培养具备生物医学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新型生物医疗电子、信息与仪器等硬件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医学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医疗管理、医疗服务有机结合的高级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做到面和点的结合,既要保证知识面广,同时要重点突出。但现状是生物实验与仪器等软硬件平台的挂钩程度不够。目前生物学实验一方面主要涉及以细胞等微观生物信息为主的实验数据,主要以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为代表;另一方面涉及以人体生理信息为主的宏观生理信号为主的实验数据,主要以医学仪器相关实验为代表,均以单一化实验结果作为实验考核依据,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生物学实验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改进。通过调整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等措施,对于生物实验分析不能以短期实验唯一结果论的定性认识为主,而应该强调以“长时程跟踪的过程启发式”为主的定量累积式分析,即在侧重得到实验结果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采用各种软硬件仪器平台知识,灵活选择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加强对信号分析的能力和对结果的理性认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得到多样化的处理结果,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在以过程化为主的“一问多答”教学模式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变结果灌输式的被动学习为过程启发式的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而课后的各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从而为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1]。
二、现有模式的现状及改革途径
(一). 微观生物实验内容由于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多局限于显微镜使用、或细胞膜通透性等验证性实验,对于推动微观细胞生物学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缺少教学资料与手段;同时,人体生理信息等宏观医疗仪器生物实验的测试侧重于对医疗仪器面板的操作和各种简单生理信息的直接获取。
(二). 实验教学模式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实验教学基本都先由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都由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做,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很好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容易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反应迟滞,多数学生被动应付教师的要求,甚至投机取巧,如采用“配色”等方式快速完成生化实验;有的课堂学生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故意捣乱,师生处于一种对抗状况。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传授知识、培养素质的目标难以实现[2]。
(三). 实验教学缺乏综合性、设计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课时安排固定、实验条件的限制,现行开设的实验项目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基本固定,结果也基本已知,只要按照步骤去做,基本都能达到较好效果。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难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
(四). 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课程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往往难以确定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从而导致学生实验报告书写的工整和完整程度决定了最终成绩,使得最终实验课成绩评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4]。
在此评估基础上,应实现的改革途径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物学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采用各种软硬件仪器平台,灵活选择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加强对信号分析的能力和对结果的理性认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得到多样化的处理结果,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通过施行开放式多结果的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知识的延伸,创造和谐课堂、完善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三、实验内容改革的模块化设置
(一)修改完善教学大纲,科学合理设置实验内容。
本专业实验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原则,综合考虑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以“综合课程设计”的2-3个相互衔接的短学期形式,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依照学生的实验技能发展过程依次开设基本操作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以微观生物实验为例,基本操作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显微测量、细胞形态观察等内容;设计验证性实验包括活体染色、细胞化学、核酸存在部位及检测方法、细胞膜的渗透压及细胞吞噬作用等内容;设计综合性实验需要在完成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实验资料及设计实验方法,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来完成实验,如动物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可作为设计综合性实验内容。相关生物实验进行后,应着重加强特定生物信号与相应软件处理的结合工作。可简单概况为将专业软件类课程打通,开设一门面向专业的软件设计课程,如“生物医学工程软件设计”,或“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软件设计”课程,处理对象可定位为前期获得的实验数据。而以宏观的动物生理数据为例,离体培养的小鸡或蛙心肌细胞信号可通过相关动物实验获得,通过将测试的信号存储成dap数据格式,输入labVIEW软件进行锁相处理编程及特定滤波处理,实现对所弱信号的分析和相应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的掌握,达到将感性数据上升到理性知识的目的。
(二)改革教学方法,变结果灌输式为过程启发引导式。
实验过程中,既要发掘实验背后的理论支持,又要培养技术意识,重视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鼓励师生交流,提倡师生间的问答,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清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并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可考虑通过建立在各种实验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论文形式完成。
(三)完善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兴趣。
实验考评体系应以过程累积式考核为主,摈弃传统结果式考评。以细胞生物学实验为例,其考核应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重视、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为主要内容,可安排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实际操作、做出实验结果。对于实验技术,以学生的直接操作作为考核方式,对于实验理论的考核,通过闭卷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各信息化平台分析来进行多结果式考核。另外,对于能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积极申报完成开放性实验的学生给予较大系数的鼓励性加分。实验具体路线图如下。
四、实验操作的关键性问题
(一)如何处理实验室的开放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实验设备资源的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开放是该长期化衔接实验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实现途径为,结合生物学和仪器教学平台,实施“具体生物弱信号案例教学法”,采用学期末“首尾相连”的两个短学期和整个学期的“三明治”夹心时间实施整个实验课程,并由相关实验课的青年教师负责各实验室的公共开放时间和相互协调。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工程技术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避免工科教学理科化、脱离实际的倾向。如图2所示针对在体心电信号的测试及信号处理方法,可安排在微观动物心肌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方法观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短学期时间,同时合并进行在体式心肌细胞搏动的信号及噪声分析,加强定性实验及理性的定量分析实验的融合,提高相关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图2)。
(二)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引导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
第一,以生理仪器平台为主的硬件实践动手能力。
当完成基础性生理实验及相关软硬件知识的授课后,以宏观人体生理信息为主的医学仪器实验,应该以设计开发性实验为主,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医学仪器。同样以心电信号为例,如心电监测仪实验中,可要求根据在体式及离体式心电信号的特点(图3(a)(b)),结合理论知识,设计电信号检测原理图,用布线软件软件画出其原理图,并制作电路板、布线和焊接电路,在单片机应用开发环境中编写程序并调试。最后制作简单心电监测仪,通过相关的虚拟仪器平台,在示波器上显示被测者心电图。同时配合相关传感器知识,还可制作体温计、气体检测仪等医学仪器。在此基础上,还可设置网络数据平台,进行远程控制。
第二,以微弱生物信号实验数据分析为主的软硬件结合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信号一般可以分成电信号和非电信号,如心电、肌电、脑电等属于电信号;其它如体温、血压、呼吸、血流量、脉博、心音等属于非电信号。如从处理的维数来看,可以分成一维信号和二维信号,如体温、血压、呼吸、血流量、脉博、心音等属于一维信号;而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x光片、超声图片、CT图片、核磁等则属于二维信号。医学仪器实验采集到大量的以上一些宏观的人体生理信号数据,应利用学生的相关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知识,根据生物医学信号的特点,对所采集到的生物医学信号进行分析、解释、分类、显示、存贮和传输,其研究目的一是对生物体系结构与功能研究,二是协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学院的相关教研室教师结合labview、DSP等编程工具的实验教学案例,对于“虚拟仪器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的综合做了以下研究及整合。“虚拟仪器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课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实验、测试信号的处理、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生产线的测控等都以信号处理为基础。我校“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以数字信号分析为基础,以数字滤波为手段,以数字信号处理为目的,突出谱分析和滤波的应用,加大与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以及后继的通信原理、计算机图像处理等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其与其他课程实验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虚拟仪器中的相关控件调用为例,解决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数字滤波器”的实验设置,对本文提出的“多模式过程启发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具体阐述。
该知识点通常的实验要求和目的为:①加强对labVIEW相关控件工具的使用及虚拟仪器技术编程能力的提高,加深对FFT基本原理和性质的理解;②学习利用FFT对连续或离散时间信号进行谱分析,了解可能出现问题及其原因,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使用FFT。
按照基本的实验要求和目的,和多模式开放性原则,对该知识点的实验设置如下:
第一,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通过调用labVIEW“信号分析模块”总的FFT函数,分析序列和其频谱的特点,设计产生相应的虚拟生理信号及噪声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中各滤波器的特点去除噪声,分析去噪后结果,并利用相关原理解释其中的现象。实验目的是通过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该层面的实验以直观、具体和形象化为主要特点,避免复杂化。学生不会因为陷入繁杂的具体过程,而影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数字信号处理与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生物医学信号中的特点是微弱、噪声大,所以滤波和灵敏度是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的关键。另外生物医学信号的随机性强,是随机的且非平稳的。正是因为生物医学信号的这些特点,以傅里叶理论为基础的小波变换方法成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的有力工具。利用小波变换能将原始心电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重建,此方法能很好地消除心电信号中的基线漂移,抑制工频和肌电干扰,同时能获得QT间期的精确值,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编程思想。
所以,在实际的推进环节中,涉及一个短期的课程推导实践以及长期的过程启发式环节。其中短期内容包括将短学期等实践类课程,如“医学软件编程实习”和本门课程合并,其课时作为本门课程的实践环节;长期内容则包括:①将毕业设计环节和课程合并,增加实践课时;②将所有的硬件测试类课程和相关软件分析生理信号内容合并。如“C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此时授课教师不再为单个教师,而是整个课程群的全体教师;③学生毕业严格按照“宽进严出”的理念操作。总结后的某“过程启发式”实验具体操作实例如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安排在微观动物培养及生物学方法观察后,同时协调进行在体式动物信号及噪声分析,加强感性的定性实验及理性的定量分析实验的融合,提高相关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如细胞离体培养后的各种生物信号指标及各种混入的噪声和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案例讲解相关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然后将生理信号提取的设计任务作为设计性作业布置给学生。
分组研讨,设计方案。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研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和自身特点合理分组,方便学生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学生利用电子资料库检索,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成果展示,分析归纳。在各小组取得了初步的设计成果后,教师以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与评价。在课堂上通过虚拟实验室系统和数字投影仪,展示各种解决方案所取得的生理信号滤波效果,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共同探讨最佳设计方案。
五、结语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环节,抓好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推进自主创新,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培养创新人才所需采取的重要措施[4]。本文总的改革目标是“遵循以学生为本,注重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构建有利于增强求知欲和创造力的课程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多模式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摈弃短期实验唯一结果论的定性实验,强调以“长时程跟踪的过程启发式”为主的定量累积式综合分析实验,在整个学年中分阶段构建以实验教与学为中心的综合型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采用各种软硬件仪器平台,灵活选择信号分析方法,加强对信号分析的能力和对结果的理性认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通过施行开放式多结果的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知识的延伸,完善考核制度等改革措施,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积极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出具有专业领域特色,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初级软硬件规模设计和开发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卓越工程师”型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41-44.
[2]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8:51-53.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应用型本科
[DOI]10.13939/ki.zgsc.2016.01.184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服务于基层和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集,加快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产教深度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思想和新理念。
1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各高校国贸本科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纷纷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现有的实训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训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训项目较少
很多高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室,也配备了一套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软件。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学校购置的软件质量比较差,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求。有的学校虽然购置的教学软件比较先进适用,但是单一一套涉及国贸全流程的教学软件,只能让学生整体了解国际贸易的全部流程,对于重要的报关、货代和结算等环节的具体细节性的操作无法实现,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强化专门外贸岗位的技能,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增加单项课程实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2 实训教学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不高
实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转化成实践技能。所以实训课上主要是学生动手、教师指导。然而,有很多学校认为,实训课学生上机操作即可,无须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事实并非如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也有待提高,他们对实训动手课程的热情很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有老师或同学耐心指导并给予详细明了的解答,如果教师放任不管或让他们自己在知识库里找答案,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甚至不做实训而在机房里打游戏,更有甚者干脆就不来上课。所以,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对实训结果的考核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3 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
很多高校意识到不仅要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室,还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外结合起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很多学校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只是签了个实习协议而已,并没有真正派学生前往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虽然有的学校也有组织学生在企业集中实习,但是实习的内容主要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和复印打印搬运等打杂工作,很少能够找到与外贸工作对口的实习单位。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流于形式,并没能真正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以上三点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成为本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点。
2 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在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方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提出了 “课程实训―技能竞赛―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进阶式实训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竞争意识和职业素养。
2.1 课程实训
在课程实训方面,将课程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国际贸易专业涉及众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外贸英文制单、国际结算和国际海运与货运、报关报检实务等课程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真正领会这些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所以,针对以上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分别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单项实训。
(1)外贸英文单证实训。由于现在的外贸企业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货运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海关、商检局都采用电脑制单,所以在讲授制单的基本原理和单据的主要内容后,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根据真实案例通过电脑自己制作各类进出口单据,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2)国际结算实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国际结算的方式和流程,我们为国际结算课程开设了国际结算单项实训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熟悉国际结算中的各种票据、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国际结算中的融资方式等,掌握各种票据和单据的制作方法以及国际结算主要方式的业务流程,提高国际结算实践操作技能,为他们去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岗打下坚实基础。
(3)国际货运实训。我校为国际货物运输与课程开设了国际货代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到国际商品交换中海洋运输、航空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国际货代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宽了就业面。
(4)报关报检实训。此外,我们还为报关报检实务课程开设了相关实训教学环节。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学生要完成16个课时的实训课程,通过学习,学生需掌握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不同贸易方式下的报关报检流程以及填制相关的报检报关单据。为他们报考报关员证书和报检员证书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他们从事报关员和报检员的工作增添砝码。
(5)国际贸易业务系统模拟实训。在学习完单项课程的实训后,学生需要完成综合实训课程,即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训。从宏观和整体方面去完成整个国际贸易的全部流程课程,包括业务开发、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租船运输、报关报检、国际结算、票据填写、收汇结款、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通过这个实训,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拓宽了方向。
2.2 技能竞赛
校内的实训教学只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更立体和更深刻的掌握相关外贸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在当时上课时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很多知识还是忘了。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和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我校专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参加了POCIB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技能竞赛。
在POCIB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技能竞赛中,每位参赛学生经营一个独立的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在内的10个国家,他们的任务是在20天的时间内完成20笔进出口贸易合同,通过相互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为所在企业创造利润。在这个环境中,包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 14 个相关机构,动态模拟了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学员们通过企业黄页、广告信息、产品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并互为交易对手。通过交易方式的多样性、单据填写速度、贸易流程出错率、企业盈亏率和外贸函电规范性等多个指标评判选手的最终得分,并将20位学生的最终的得分之和记为团体总分。通过这个高强度高规格的比赛,学生在20天的时间内的学习速度飞快,成长速度也是前所未有。比赛完后,学生对贸易术语、结算方式、制单技巧、国际贸易流程都掌握得非常深刻透彻,而且对找相关外贸工作的自信心也有很大提升。技能竞赛能够弥补校内实训的效果不佳的弱点。
2.3 企业实习
通过校内实训和技能竞赛的训练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但是这些仍然只是模拟练习,真正能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岗位的还是企业实习,也只有企业实习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节奏,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我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也很费了一番周折。起初,发动老师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也签订了实习协议,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大批量的接受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能够大量接收学生实习的又都是一些流水线、搬运工等体力工作岗位,校外实习的建设停滞不前。后来,随着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东莞、广州、深圳等地需要大量既懂国际贸易又会英语,同时计算机基本操作也能过关的跨境电商人才。但是做跨境电商的企业也是一些中小外贸民营企业,每个企业能接受实习的学生也就两三个,我们每年有六十多名学生要参加实习,这样需要学校同时去接触的二三十家外贸企业,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幸运的是,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跨境电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有了这些中介服务机构,我们只需要与一个中介机构洽谈,然后由中介机构去与外贸企业接洽,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目的。目前,我校已经将第一批学生通过三天的岗前培训成功输送到10多家外贸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岗位的实习。不仅学生参加了企业实习,我校教师也能参与到实习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中,从而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课程实训―技能竞赛―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进阶式实训体系的学习后,我们培养外贸人才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未来,为响应国家“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精神,我校提出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实习园区的想法,这也为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增添了重要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基于POCIB的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5
关键词:医学教学;专业网站;综合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43-01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实践学科,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同专业间的交流,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授+板书+挂图”为主。医学专业网站,可以随时通过手术视频、图片、教学辅导、问题解答、病例讨论等方面补充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兴趣及与授课教师的交流,从而提高在校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医学专业网站建立的目的
通过网站进行网络教学和辅导是集中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新的方式。本文所提的
网站建设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建专业医学网站的网络平台进行教案展示、课后辅导、疑难问题解析、复杂病例的综合讨论、标准操作和各种手术视频的播放等途径,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辅导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主动性、灵活多样性,学习内容综合开放,将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病例的解析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将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
二、医学专业网站的建立
(一)师资的调配
多媒体网络技术已实现了信息传播一体化,这种具有文字、语言、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的人机界面,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交流习惯,易于让人们接受,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中,能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对讲授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形象、深刻地理解,有效的弥补多媒体授课的时间不足和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各临床课的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与学生进一步交流的时间收到限制,同时还有一些资深的专家没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授课。这样我们可以组织各临床教研室专家、教师利用他们零散的时间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技巧通过我们建立的平台介绍贵学生。
(二)打实基础,实施课后辅导、问题解答的互动模式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亦称分课题授课计划,具有目的性、科学性、计划性。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科室安排、教具等。此栏日主要针对医学本科五年制的3、4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1年级学生,使在校医学生,预先了解所要讲授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做好相应的必要的预习。课后通过建立的专业网站,进一步对课堂上所讲的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定期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模拟与所讲授基础知识相关联的病例进行针对性讲解。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理论基础,保证和完善学生的后续发展。
(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施常规手术、操作规范的演示
医学院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将从事临床给工作,而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对每个患者实施治疗都需要医生动手、动脑来完成。该板块主要针对动物实验阶段的医学生,设有常规手术、操作规范的演示,通过直接观看标准的常规手术及标准各种技术操作,如: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标准静脉穿刺、导尿、标准的体格查体、外科手术的打结、各种手术器械的用途及标准适用方法、各种医疗设备的标准操作、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各种应急状况下的抢救;各种实验报告的解读;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阅片方法等等;使讲授的知识具有直接性、可见性、示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深入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其以后在工作中的操作规范性、标准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实施典型、复杂病例的分析、诊断、治疗的讨论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实践学科,而常规的医学教学室由不同学科的教研室(如:内科各学科、外科各学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等)分别讲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典型病例的完整治疗经验和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合应用。该板块主要针对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阶段的阶及刚参加工作的见习医师。通过典型、复杂病例的分析、诊断、治疗等板块,教师根据所讲的内容,有针对的设计一些典型病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就病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一步发现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临床医生的角色,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典型病例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看学生是否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设计一些复杂的病例,在同一个病例中存在多种疾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单一专科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和接受了医学知识。
三、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
医学检验就业形势范文6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行动导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35
Action-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HAO T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the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of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integration with market practice courses. Make teaching more respons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more practical new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基于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美化环境、优化资源、规划城市景观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1.2 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高专类教育盛行的时代下,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达到新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方法不完善,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孤立于课程和教材中,学生没有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更加没有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想法,只是被动接受。
其次,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方案制作没有讲解透彻,从而缺乏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再次,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全面实施和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没有过多的概念性定义,也没以理论的背诵作为考试的内容,故一味地进行理论与传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的实践教学工作;最后,在实施项目导入时,并未考虑到学生在现场模拟和情景演示中的个性化差异和与实际的关联度。①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制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将原有刻板、单一的教与学方式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全面突破。主要通过学生自愿、自由、自助、自主的创新和设计实验实训程序与具体步骤,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组,组成小团队,基于团队合作的理念,在不脱离中心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多资源优化整合。
2.1 教师角色定位合理――做学生学习项目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佐证、校对、观摩、激励、讨论等方式,逐渐将项目的因素提供给学生。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与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项目导入效果。
第一,专业培训。教师需要定期接受教学法培训和专业培训,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第二,师企合作。教师还需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到设计公司、设计工厂企业实习,亲身体会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步骤与过程,了解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材料预算和方案实施等内容,充分增强实践技能,了解企业管理中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信息,完善学生在知识与实践中的跨越,形成鲜明的综合素质。②第三,科研、教研的校方支持。鼓励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积极编写新教材,增加项目的介入,将自身参与或接触过的项目以生动的方式编入教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整死板的概念化教学。
2.2 全面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法
全面行动法是以学生分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介入为开端,以处理实验信息为依托,在实施计划教学手段与具体步骤时,需要通过对学生实施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最终检查实验结果。使学生主动制定计划与步骤,创建、设计实践中的细节与环节,围绕大纲与计划的基础,将所有具体操作下放于学生,教师较少干预具体实施。其中,信息收集比较重要,如在居室设计实训课程中,通过客户基本资料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有效的设计基础,从而帮助设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可利用媒体、网络、图书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筛选、统计、整理、分析、统筹信息,提出设想路径。在实施计划阶段,依靠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各尽其职,确定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③
2.3 项目导入与情景模拟模式
教师联系企业,联系设计公司,将设计公司中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的整套完成资料都拿到课堂上,其中包含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要求、客户房屋基本资料、设计要求、设计周期、设计风格、特殊需求等,设置给不同团队不同情景,模拟在公司中设计师与客户交流方式,进行实训环境,学生形成互动。随后学生运用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历届获奖作品、经典案例等为依托,让学生深刻认识项目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细节,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提出不同观点,最终提供项目的预期结果,比较不同学生完成项目达到的最终效果,评估设计的成功与否。
2.4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式教学模式显而易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较少的课堂模式。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个企业的重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实训手段成为教学重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首先以项目或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例如在实训课上,解决方法需要开发多元化模式,不可单一化;其次,采用启发式训练,启发学生通过造型、色调、材质、界面的不同变型、打散、分割、重组实现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展示设计实训,针对于不同对象的展览,进行风格化建立,使配置方向多样化,空间形成间接联系,元素的提炼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于实训中,在过程中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从而实现行为模式导入。④
3 结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改进,将项目、方案以行动导向方式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控性,提升了教学的系统性,丰富了高职高专与企业联系的资源与基础,更加适应今后经济发展下用人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定位。以学生为核心对象,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加入民族元素,提炼生活细节,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06JG09
注释
① 杨振泉,方维明.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99-100.
② 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