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我培养;大学生

作者简介:雷鹏,1984年8月,男,陕西合阳县,在读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袁奕峰,1989年5月,男,陕西富县,在读硕士,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的影响

创新意识产生的内在因素就是心理因素。也是非智力因素,所以说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内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反消极的心理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起到反作用,制约其发展。

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就是思想觉悟。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从思维方式的转变来开始,所以说思维方式是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基础就是具有灵活的,广泛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熟悉,习惯的思考模式,形成了一种格式化,当应对新事物是总是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思考,特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形成了定势,一种思维定势。正如人们所提到的“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包含了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到了洗礼后滋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它也就是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一种挑战。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光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环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而家庭的构成就包括每一个大学生,所以说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影响这这个家庭,家庭进而影响着社会。大部分学生远赴外地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的教育主要已经逐步过渡到以高校和社会,大学似乎渐渐的远离了家庭,但实际上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仍然是和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家庭教育的途径和目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

二、大学生自我培养创新意识的条件

(一)端正学习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许多的大学生都生活没有热情,学习没有动力,“出勤不出力”的消极的状态。也有的学生目的不明确,上学只为了那一纸证书,如今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精神条件,物质条件,科学研究和实惠环境都有前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许多的大学生对人生没有了规划,对生活没有了目标,对知识没有了兴趣,对发明创造没有了兴趣。对他们来说,首先就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健全自己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创新意识。

对在校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很难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其次,正确的学习方法,广阔的知识视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发现和观察问题,越能开阔知识视野。广阔的视野能开拓学习思路,并秀发学习上的兴趣,也是创新意识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选修也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也可以采取学和研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敢问“为什么”敢于打破陈规,向权威质疑,始终保持学习上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激发创造性的求知欲,努力培养自我创新意识。

(三)细致的观察生活,全面捕捉创新灵感

创新意识的形成并非仅仅来源于学习中的专业知识,更多更普遍的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创新基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来源生活却服务与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观察她发展的规律,对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也要常怀好奇。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发现了浮力的原理,鲁班不小心被路边的小草割伤手后发明了锯……。像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这些伟人若不是细致的观察生活,也不会有伟大的发明。来源于现代生活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它们都是以各种专利的形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

(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技能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它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有时还可能献身。对于如今的大学生,当然不是要求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追求创新,而是要立足当前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地利用它们,并有效地采用实践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创新意识培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还可以提高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信息加工、动手操作和技术运用相互协作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相关领域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也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涉及多个复杂的规划,需要全方位的协作与进步共同制定出一个适合人才培养的综合方案。

参考文献: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在的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很少有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的。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实践与创新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强化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下面就此谈一谈个人的两点实践经验:

一、努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能是教师无尽的口耳相授,学生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就好比是水缸装水,容易装满,也容易倒掉。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体验、对内容的领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观察、动口、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经验能力,从而使学生进步、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自己提出,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质疑、自主探索。

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用小尺量一量书本、课桌、黑板等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黑板时,自然会觉得: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对于黑板来说太小了。这时,就有学生提问:“老师,还有没有比厘米大点的长度单位?”答案是肯定的,“有,它就是米。”“那么1米有多长呢?它与厘米有什么关系,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无不显现出学生急于认识长度单位的迫切愿望。这一过程,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让实践活动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多设计、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方法,理解定理、公理的形成,公式的推导;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数学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让他们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苏]A.H.鲁克.创造能力的培养.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0.

[2]吴进国.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1版.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0.

[3]项金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8(3).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3

【关键词】:创新意识 文化范围 制度化环境 创业能力 创业精神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开拓型的人才,是职校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呢?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此校德育课首先要学生了解现存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首先要给学生讲授目前现存的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的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体学生中倡导“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精神,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就能为中职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

二、此校要求德育课教师应首先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创业能力。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学会适应,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确定谋生方向,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三、此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绝大多数的职校生,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要使学生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 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去创业,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不仅是自己创业,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面对世界潮流,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新意识,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自己调查研究,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自己感受社会的创业大潮,自己教育自己。

四、此校德育课把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作为重点。

在德育课上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五彩缤纷的案例教学,不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新性、吃苦耐劳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培养必胜的信念。针对目前职校生中心理品质较差的实际,通过心理辅导,不断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偏差,排除心理障碍,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养成乐观开朗性格,高昂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为日后成功创业,为日后战胜创业路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埋下鲜明的伏笔。

五、此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小学的数学教材课本中,不仅具备简单的计算以及图形操作,还包含了大量的逻辑推理和统筹安排,这是培养小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怎样才能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其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培养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小学生们的天性,它同样也是创新的一个基础,是创新意识的一个萌芽,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要保护好小学生们的好奇心。

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提问:在学校里要种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3棵,应该怎样种?这种超出常理却又极富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出了它们的好奇心。此时,他们就会发挥出自己的想象,用玻璃球或者各种小物品来代替树苗进行操作,经过反复的实践,最终将问题解决。老师们在出问题的时候,千万不可以急于求成,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拓展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进行实践。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对待问题时积极思考,认真研究,老师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因为整个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师生在互动和交流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同时,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交流,让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和依赖感,在课堂中敢说、敢问。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起信心。

二、要让学生们感觉到创新所带来的各种趣味,让学生们爱上创新

小学生们学习的愿望是智力和感受上的情感色彩,在教学和认识周边事物的过程中都充满了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因素。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该经常组织这种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这节课中,老师可以用“小卖部”作为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们上台买货,在各种讨价还价中让他们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各种概念,并搞清楚这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各种数量关系。接着可以用小组作为单位,让学生们自主展开买卖活动,让他们解答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在生活中。老师要竭尽全力保护好小学生们的创造欲望,让他们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体验到参与和创造所带来的愉悦。

三、老师自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一个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培养小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之前,首先老师自身就要树立起一个创新意识的观念。教育的本身就属于一种创新过程,因此老师必须具备这种创新意识。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思想的教学理念,确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大胆突破的教学原则。老师们要深刻体会到创新教育的各种内涵,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传统的教育过程由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改变成为让学生发现新信息、加工信息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当老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才可以满足新教育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承担小学数学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重任。老师们必须树立一个主人、主体和主角的学生观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观。老师们不但要研究教育方法,还要研究探索学法,要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学法,不断优化学法,使教和学达到最佳效果,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之有效的目的。

同时,老师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各种科学性以及系统性都要有充分了解,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修养。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了解自己是活动的组织者,只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执行者,处于一个整体的主导地位。老师要做到不搞师道尊严。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建立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完全自由且放松的情况下,他们才愿意动脑筋,才会有敢想敢说的勇气及信心,才会有创新。同时,老师要多加鼓励他们。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们能别出心裁的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这就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它可能包含了将来的大发明、大创造,老师们要鼓励学生们尽情思考问题,大胆提出假设和不同的问题,即便是错误的想法,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讽刺和挖苦,要对学生们的每种想法作出肯定,再指出其中的不足。这样才可以大大鼓舞起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能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要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运用到这些知识,分析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品质,这对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们讲些数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点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幸福,这对鼓励小学生从小立志,培养创新观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不断提倡思想创新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的独创性。

与此同时,老师们必须注意培养小学生们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同样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没有观察力,就不会有发现,如果没有发现又从何谈创造呢?所以,在观察之前,必须指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以及要求;其次,还要在学习中及时指导学生。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循序渐进的观察,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建一个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随着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生活经验的越来越丰富,老师们要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培养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将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时也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郑显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2)

[2]胡春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5

1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标教学理念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会考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与学生都成为考试的奴隶,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抽身而出,更新观念,树立新课标的理念,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主地、独立地获得知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经过教师耐心的教育,精心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教师要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全方位优化素质,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的教师才能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期待中自觉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新课标下有效教学行为与创新能力的合作

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具体到每一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则是那些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学行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定位。新的要求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规范,在其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也应表现出与之相应的新的特征。

在系统学习新课标后,我们对语文教学方向有了很多启发和感受。例如:学习方法多样,语文教学的改革实际是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变革。以往那种老师占据整个课堂的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学生运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语文的潜能。新的学习模式是开放的学习空间、个性化的认知过程。朗读、表演、绘画、交流、实践、采访、查阅资料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另外由于教材结构中有不同类型的内容,因此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的确,从新课标的种种举措来看,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未来的。为了让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又有个性发展的机会,要求他们学以致用,服务于实际生活,包括团结协作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目的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国际发展形式。那么我们老师的观念、教法等也要发生新的变化。另外由于学习的氛围是灵活开放的,师生的互动会更多,所涉及的内容也会更广泛,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的我们身感责任重大。只有不断的学习有关业务知识的新理论、新导向,知晓更多的其他知识,获取更广泛的信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许多学生认为语文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有章可循,而且一时努力又不见效,于是有厌学的心理。实际上语文成绩的提高包括多个方面,如书写、字词、背诵、语言的概括能力等各个方面。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可能一无是处,总会有闪光的一面。只要有优点就及时表扬,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指出其不足,那么语文就变得有章可循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地赞扬学生的优点,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的潜能,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历来我教过的学生普遍喜欢语文课。打开兴趣之门,便有了成功的希望。

4放飞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是一次学习上的重大革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谁学会了自主学习,谁就将赢得了自主发展、获得成功的机会。如何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心灵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①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②给学生自由感悟的机会;③给学生自由质疑的机会;④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⑤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机会;⑥给学生自由评价的机会。

总之,解放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放松身心,敢思、感想、敢做、敢写,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铺路搭桥。进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荡起快乐的心灵之舟,在语文教学这片蔚蓝色的大海中远航,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5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潜能。

5.2课前教师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在课堂上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微笑带进课堂。同时,积极发挥表扬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保持学生的探索精神。

5.3教师要不断改进教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向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对外部世界不可遏止的好奇心。

5.4语文教师要博问强记,增强语文的说服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教师要和蔼可亲,调动情绪的感染力。

6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创新意识是学生今后各项教育发展的基础。创新在各个领域都备受关注,可以说,创新是任何民族进步的根本,一个国家若想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离不开的。一直以来,从有人类开始,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与创新意识息息相关的。那么怎样才能将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好呢?这就要求教育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一套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必须让学生有个清楚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只把美术当成

一门副课,只有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有其他的一切教育的可能性。

美术教育在世界各国都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不过在中国,美术教育有些不足,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家长意识不足。由于升学率等因素,使得美术课经常变得可有可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渐渐丧失,更不用谈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观念。

二、为学生建立自信心

中学生的美术教育的实施,必须让每个中学生都拥有认为自己有能学习美术的自信。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觉得自己也同样能够创造出漂亮的美术作品。

现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主要是受到升学率的影响,课堂上显得有些乏味,甚至有些机械化,学生的自身创造性得不到足够的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相对开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美术,同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当然,美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艺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得到开发培养。

另外,许多学生对于艺术创作,会有恐惧的心理,认为自己不是艺术家,做不到。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发明创造未必就是发明一项专利,日常生活中,许多微小的事物都有成为艺术表现的可能,只要敢于创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例如,在课堂当中我会经常设置“绘画集体联展”“现代设计优秀作品展”,启发引导学生在作品完成之余参与到欣赏与评论当

中,适当运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每一件作品,从而完善提高自己。只有使学生能够大胆、自信、有个性地表达,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才能得到丰富的发展。

三、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老师的夸奖,如果教师经常对某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那该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一切的动力源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学习,想象力也随之变得丰富,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某些学生,对美术学科有恐惧感,他们觉得绘画比较难,每次作出来的作品都看起来不像,而长期的追求像与不像,则会有违美术的根本。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兴趣上进行教育,先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不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不切实际。

例如,在《触摸美丽》一课中我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闭上眼睛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地行走,随意地触摸身边任何物体。学生会高兴地大叫,张开胳膊飞翔,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实在是太珍贵了。学生在放松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呢?首先,要因材施教,要给学生找到一些有趣的话题,一些学生喜欢的材料,甚至创作几个比较有趣的游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将自己的居室进行装点进而深入美术课堂的学习当中。其次,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哪怕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挖掘其中的亮点,给予学生肯定,一个小小的肯定,就会使学生有足够的成就感,他会觉得原来学习美术真的不难,那么下次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将有所提高,一切皆由于他们得到的肯定。美术的特殊性,在于只要动脑思考,用自己的意识思维去创造,就一定会创造出优秀的

作品。

学校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美术课程又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课程之一。美术课,应该是在一个融洽和谐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带来学习创新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处处都充满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所以要求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