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1

关键词:NIT CIT 计算机 模块 全国 考试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 ,简称N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Cambri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它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 供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参考。

1、NIT的特点

NIT与其计算机类考试相比, 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这里所谓“模块(Module)”,相当于国内常说的一门课程,但两者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块通常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某些技能或行业需要设置的;内容自成体系(一般以常用的应用软件,如Word97等),包含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相对应。按模块化组织培训的好处是:教学组织灵活,不受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提供学员多种选择,便于体现学员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增加和调整模块。目前NIT推出的11个模块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文字处理、桌面出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全球互联网、局域网。

2)重培训、重过程。NIT规定, 一般情况下,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在培训中, 注重过程,主要体现在: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体现个性的作业设计,在考核时, “只记成功, 不记失败”。

3)重技能、重应用。基NIT是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特点, 所以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过程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修培训时间的70%以上。

4)教材配套,考试规范。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培训质量,NIT教材以“学习包”形式推出。NIT的上机考试采用的是“无纸考试”,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计算机软件方式,另一种是任务题签方式。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比较客观、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5)NIT证书与国际接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2、NIT的培训思想、教学模式及施学方法

1)1NIT的培训基本思想

NIT培训是以模块为单位的短期计算机技能培训,但它仍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范畴。考虑到:① NIT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初学者, 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速成教学, 即学即用;②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型计算工具,学习它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训练靠实践操作。因此,NIT培训不能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教育学上革新传统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施教方法,这种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个方

2)NIT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一个沿用,二个转变”的基本思想设计出NIT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为主,三个侧重”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为主, 以作业设计为主线;侧重讲授怎么做,侧重上机实践,侧重能力培养。

3)NIT的施学方法

NIT的培训过程概括为三步:课堂教学(含随课上机),作业设计,上机考试。

课堂教学讲导结合, 以导为主,突出上机,重在实践,上机占总学时70%,教师侧重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点到为止,讲在机房,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多举实例,解决问题。施教过程中进行考核,随教随考,只记成功, 不记成败,重视平时成绩。

作业设计几乎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 培训以作业设计为“主线”。所谓“作业设计”是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实际 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的选题是学员根据需要和兴趣,自己选定。作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伴随培训学习过程进行,边学边做,独立完成。作业设计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定期在指定考点集中考试,学员的作业设计和过程式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上机考试的方式,各模块不尽相同,但都是无纸笔在机器上进行。目前NIT上机考试大体上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考试的全过程都是在考试软件环境下完成,并由计算机程序评分;方法二是题签方式,考试时由学员抽取题签,然后按题签上的内容上机完成试卷规定的项目,学员作答结果存放在磁盘考生目录下,由人工评阅,登录成绩。

3、NIT培训目标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不要求老先考生成为一个“计算机专家”,而是通过认真培训使学员具备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执行日常事务的能力;一定的自我开发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4、 NIT模块简介

NIT目前共开考11个模块14门培训课程。它们分别是:

《计算机操作基础》是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入门性模块,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通过学习操作系统、汉字录入和文字处理软件等计算机的常用功能,使考生了解计算机在执行操作时的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典型的操作。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了解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所需的输入、处理及输出的基本特征。

《文字处理》亦可作为计算机入门性模块。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

《电子表格》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一种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系统地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信息表示 、收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功能。能够熟练地操作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存储、编辑、计算、分析、检索和打印。

《数据库》教会考生熟练地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学习一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库,具有简单的数据库程序设计技能, 在命令和编程两种方式下对数据进行输入、计算、存储、修改、检索以及生成并打印输出数据库文件。

《程序设计》教会考生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制订解决方案,规划算法,把程序构思转变为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结构化程序代码,运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程序进行测试,写出清晰的技术文档,及用户使用说明。

《计算机绘图》教会考生掌握一种绘图软件包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术语,掌握计算机绘图软硬件的操作,学会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设计以及图形的管理、修改和维护。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应用, 认识到计算机绘图是如何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一部分在商业、工业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

《桌面排版》教会考生熟练地使用桌面出版软件。考生系统地学习一种桌面出版软件的所有功能以及一些桌面出版相关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完成文稿录入、图像输入(摄取)、编辑排版、修改、文字图像合成等一系列工作,制作并输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印刷品。

《多媒体应用》教会考生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的使用技能,使考生能适当地利用给定的软、硬件编制多媒体应用程序。完成此模块学习的考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编制带有文本、静止图像、活动影像及音响的作品,使用制作语言或标识语言控制应用程序,并能使该应用程序作出交互性的反应。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使用Internet(浏览并下载信息、交换电子邮件、加入讨论组等),设计主页等。并为在WWW中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进行文件编辑、排版打下基础。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Internet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局域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使考生认识局域网络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数据传输的方法,运用局域网。同时考生们将会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试行)的精神,针对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水平进行设计。除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往来账款核算、报表处理外,还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产成品销售核算中的一种或几种。能够对会计软件包进行合理剪裁,建立一套能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财务系统。

5、NIT管理及考试的组织实施

NIT培训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管,由省级就业指导机构组织管理,普通高校具体实施。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于1999年6月8日被批准为NIT项目全省唯一的省级管理部门,全权负责NIT推广和实施工作。合肥联合大学计算机系是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的安徽省NIT培训基地及上机考试考点之一。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2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分类

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至分为三类: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应用性计算机课程。对于不同类的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方式,那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能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教学需要。

1.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将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这类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题,具有普及性。对于现在的信息社会要求每个人都掌握的基础知识课程,比如说计算机基础教程、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入门教程、Internet上网入门教程等等这些入门的课程都可以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

2.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

这类课程具有课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他们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核心技术。比如: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3.应用性计算机课程

应用性计算机课程主要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软件课程,主要是指那些行业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比如:3DMAX、PHOTOSHOP、CAD绘画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应用性软件课程。它具有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理论水平不要求很深,但涉及面要广,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娴熟。

二、现代教学方法研究

在信息技术的今天,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培养方式,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便可以应运而生。

1.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强化基础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间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规范实践内容,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

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

4.课件多媒体教学法,加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中的多种媒体信息集成控制性,是教学应用中最普遍的特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5.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形成开放式教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问题自主研究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网络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因为它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一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把一些基础课程相关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教案及知识难点,习题等都放在网络上,以页面的形式存在提供给学生学习,在网络上开通在线论坛与交流;这样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给学校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又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理论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课程则注重理论教学,它需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合,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类课程如果一谓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只会事倍功半。结合问题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使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使枯燥的理论教学达到生动形象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开放式教学平台,巩固与加深学习内容;对于应用性计算机课程则更多的是使用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加强基础实例的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学习更加容易通过实验掌握应用软件的操作过程,熟练操作与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态式实例的操作过程演示,达到比传统的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3

IOCL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通过专业严格的考核方式对相关人才进行测评,为用人单位提供公正和权威的专业技术人才认定依据;为社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职业技术认证的平台。

IOCL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高水平的全国远程考试测评系统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考试题库内储备了针对各种专业的大量考题,能够充分检验考核者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IOCL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如下类别:IT计算机类、商务类、移动通讯类、建筑类、体育类等。

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资格证书由国际职业标准联合会统一编号,学员详细资料在国际认证标准联合会国际人才库统一备案。在中国,取得认证的人员都纳入人事部国家人才网的专业人才库并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家人事部注册备案。

IOCL资格认证书IT类证书类别

IOCL资格认证书IT类证书包括有9个大类的20种职业资格认证,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认证,对认证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有不同的资格要求。以下列出的是它们的具体类别和认证内容。

a、计算机组装维修类别

计算机组装维修工程师。电脑组装、调试、维修,COMS 设置WIN98/WIN2000/WINXP 系统安装,故障分析与排除。

计算机组装维修专家。增加主板维修、打印机维修、显示器维修高级计算机维修工、显示器维修入门与提高、主板维修技能实训、打印机维修等内容。

b、现代信息网络办公类别

现代信息网络办公专家。Win98/xp的使用,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 point、Access、Outlook的使用、网络基础最新办公自动化高级文秘培训教程中的要求。

c、平面设计类别

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相关概念及基础知识、以及对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7.0)、矢量图制作软件Illustrator(10)、矢量图形制作软件Corel draw(11)、矢量图形制作软件Freehand(10)。

高级平面设计师。对以上平面设计师内容熟练使用,并能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

d、网页设计制作类别

网页设计师。能熟练使用Photoshop、firework、Dream weaver、Flash等设计软件,熟悉HTML、CSS、javascript网页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知识:会使用Aceess、sqlserver、熟悉SQL语言来进行网页编程。

高级网页设计师。增加能熟练掌握Aceess、sqlserver、熟悉SQL语言来进行网页编程。

e、3D类别

3D影视动画设计师。美术基础、电脑基础、手绘基础、导演基础、形象造型、描线技能、动画规律、3D动画技术、Illustrator、Inknpaint。

3D装潢设计师。美术设计基础(素描、平面构成,色彩写生及色彩及构成)、空间设计、室内设计要素与程序、室内设计与室内环境空间、室内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室内绿化、室内色彩设计、室内照明,家居空间设计、材料、施工工艺、预算,熟练掌握auto cad、3ds max、photoshop、lightscape、装饰设计软件。

高级3D影视制作动画设计师。美术基础、手绘基础、电脑基础、原画创作、动画时间把握、场景基础、色彩知识、透视基础、导演基础、视听语言、合成特效、后期裁剪、3D动画技术、Adobe、Photoshop、Tooz、Aftereffect、Illustrator、Premiere。

高级3D装潢设计师。美术设计基础(素描、平面构成,色彩写生及色彩及构成)、空间设计、手绘(平、立、剖、透视图)、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要素与程序、室内设计与室内环境空间、室内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室内绿化、室内色彩设计、室内照明,家居空间设计、材料、施工工艺、预算,熟练掌握auto cad、3ds max、photoshop、lightscape、装饰设计软件,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

f、游戏开发设计类别

游戏开发设计师。游戏的概念与特点,电脑游戏与传统游戏的区别,电脑游戏的分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开发的基本流程,多媒体硬件技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计算机的组成。了解多媒体音频文件的种类,音频编辑处理系统GoldWave的使用与操作。数字图像的编辑,图像文件格式,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使用,动画及常见动画格式,三维动画软件3D Max制作技术,平面动画软件Flash制作技术,视频文件格式,数字视频软件Premie。

高级游戏开发设计师。除以上游戏开发设计师认证的内容外,还需熟悉游戏各领域竞争概况、著名游戏常识、针对大型游戏策划。游戏设计入门、游戏开发与制作。

g、Java开发工程类别

Java开发工程师。Java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和数据库建模、大型关系数据库、JDBC连接技术、数据的各种操作技术、数据库操作技术、触发器高级设计、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SQLJ介绍、XML与数据存储、JSP与数据库的连接、JDO技术Java数据库高级教程。

高级Java开发工程师。Java Web基础技术入门、Java Web基础、数据库基础、Web应用国际化、常用开源软件、系统开发过程。

h、网络工程师类别

网络管理员。小型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安装和调试,中小型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根据应用部门的需求,构建和维护Web网站,进行网页制作,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网络工程师。中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高级网络工程师。针对中大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对大型网络的分析策划。能指导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4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40-03

1研究背景及目标

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趋势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对于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质量、特色,形成应用型学院的办学特色,体现高等教育在多样性基础上的个性,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20年来,通过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组织的学术研究研讨会,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认识,使我们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区别,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区别,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3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CFC2004”、“CFC2006”和教指委“白皮书”精神,明确了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面向应用、学以致用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构建了适应我学院特点的突出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2构建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CFC2004和CFC2006”中给出了各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按照“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的教育理念,构建了适应我学院的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结构及建设目标。

2.1公共课程结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是一所文、理专业综合的一所应用型学院,针对我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学院规定的一学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时,我们按照学院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了解了个专业的需求设置了1+2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结构。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2是指根据专业需要设置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课程,分别为“Access数据库技术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2类课程。针对以上三门课程,我们对如何突出应用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近3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构建了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课程是指我们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突出应用性。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形式,以示例驱动教学内容,讲练结合地组织课堂教学,建设了实验操作练习库,提供实验拓展内容,以巩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促进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对每一门课程设置了学生自选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根据综合实验项目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完成综合实验项目。例如,Access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学生自选综合项目是做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以进一步拓展设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建立了多元立体化教学和学习资源,在课堂上或通过网站可以获取化教学和学习资源。教学和学习资源包括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通过邮件与教师交流、在线自测、实验操作练习库、综合实验项目要求和样例等学习资源。例如,学生浏览课件、下载实践练习素材,浏览综合实验基本要求等

2.2公共课程

三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了解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程序设计及基本应用的能力,具有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的能力,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由7个部分组成。

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 Office办公应用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多媒体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实践教学由4个部分组成。

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完成配置一台电脑的设计。)Windows XP基本操作能力 Office 应用网络应用。

2)“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

(1) “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由7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创建和使用查询主要介绍查询的功能和用途,创建和使用查询的操作方法文创建和使用窗体创建和使用报表创建数据访问页和宏的应用VBA编程入门及模块。

(2) “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基础实践教学由6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及表的操作(学会创建、编辑数据库及表,建立设置表的关键字,设置表中字段的属性,建立表之间的关联。)查询的应用(学会创建各类查询,使用查询进行统计计算,运行查询。)窗体的应用(主要学会建立各种窗体,通过窗体控件事件运行宏。)报表的应用(主要学会建立不同的报表,在报表对数据进行计算。)数据访问页和宏的应用(学会创建数据访问页,创建宏、宏组,掌握宏的相关操作命令,运行宏。)VBA编程入门及模块的应用(学会VBA编程的基本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的设计方法,学会模块的应用,参数传递的实用方法等。)。

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实验项目。

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

(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由8个部分组成。

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环境、对象及其操作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Visual Basic常用控件Visual Basic程序控制结构Visual Basic数组及过程 Visual Basic事件过程Visual Basic菜单、对话框、多重窗体等程序设计Visual Basic数据文件。

(2)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基础实践教学由7个部分组成。

Visual Basic环境和程序设计初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及数据输入输出语句的应用常用标准控件的使用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及过程程序的设计界面设计程序的设计文件应用(掌握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打开、读写操作和关闭。掌握文件系统控件的使用。)。

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综合实验项目。

2.3教学资源设计和建设

为提高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我学院学生的特点,近4年来,我们不仅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同时构建了3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平台,利用两种局域网环境的辅助教学系统和学院计算机中心主页,提供了这3门课程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进度、习题与实验指导、试题库、教学实践素材和样张、综合实验项目要求和样例、网上自测练习、网上讨论及答疑、在线考试系统等教学学习资源。教学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扩展了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应用技能。图1给出了教学学习资源展示图。

2.4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

三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站提供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平台、网站自测系统、邮件答疑等形式。课堂教学采用边讲边练结合的形式,学生通过对示例的操作,进行感性理解,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和操作方法;通过实践教学练习,加强和巩固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操作及应用的技能;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课程的综合实验项目,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操作的能力,构思设计自己要创建的应用系统;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通过在网上浏览资源平台的学习资料,通过自测系统自测所学知识和操作,通过邮件进行答疑解决知识点概念和操作等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面向应用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收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

2.5考试机制的改革和实现

在2005年我们将笔试和上机考试机制改革为在线考试系统(无纸化考试,理论和上机两部分),考试系统为B/S结构,可方便设定考试范围、难易度、各题分值,可自动判卷,及时给出成绩。大大解决教师阅卷和上机评判操作题的工作量,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和阅卷的准确性。考试机制改变后,我们为了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将考核标准比例进行了调整,综合大作业设计和平时的实践练习成绩占40%,期末上机操作测试部分占30分,期末理论部分考查占30分。考试机制的改革,注重了学习过程,突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3改革效果

近几年在构建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以下收获:

提高了教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的认识,加强了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作量。

统一了3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进度、教学知识点复习题、上机操作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料。

课堂教学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以示例驱动教学知识点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了3门课程的立体化教学和学习资源。在计算机中心网页和局域网辅助教学系统中提供了教学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在家里、自由上机、电子阅览室等上网获取学习资料,并可以在局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中进行自测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2005级学生的462份问卷调查中,313份认为课程学习内容有所收获,对教学效果认可率达到了67.7%。

注重课程教学过程,3门课程的综合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和设计能力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

进行了考核机制的改革,实施在线考试,不仅考查知识点概念,同时测试操作技能。综合成绩的组成是(平时课堂练习+期中成绩+综合作业设计成绩+期末成绩),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不断学习、探讨、研究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在构建突出应用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上以上的体会和收获,我们将坚持面向应用的教育教学方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计算机公共课程。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5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

作者简介:穆丽新(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张妤(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D1212002)、东北林业大学重点课程“电机及拖动基础”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66-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入校之后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是和传统的数学、外语并列的基础学科,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途径。尽管从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始,各个大学经历了几次这门课程学习内容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高校的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整合了几门计算机专业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听课加实验练习的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程度在不断推进,城市中各中小学已经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些甚至已经进行了基本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培训。可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因为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甚至对鼠标的使用都无法灵活掌握。采用相同教材的传统教学法,采用统一的教学进程,很容易让有相当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无法跟上进度,产生畏难、紧张的情绪,严重时会让他们对计算机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如今高校通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停留在枯燥生涩的理论和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创新性、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理论和实验课的知识设置基本没有。多届学生采用统一的学习模式,只在细节方面做简单的微调。既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自主学习能力。采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最终培养的学生只是用应付考试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好像“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不会。”专业教育的意义流于表面,与真正的计算机应用市场的需要完全脱节。这样经过几轮学习,学生越发对这门课程应付、厌烦,没有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

一、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1]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任务驱动法的全过程有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

依照高等教育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教学型任务:教师讲课时带出引例,这些例子一般属于入门型知识、操作。可以把这类任务作为驱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驱动源。

模仿型任务:模仿教学型任务,制定一个与之前引例类似的任务,学生主要的目的是按照任务的驱动,回顾曾经学习过的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真正掌握已学过的技能。

扩展型任务:教师提出要求并给出题目,此阶段任务的完成涉及的知识点应该涵盖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任务的侧重点落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部分。给出的题目不宜太过具体,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题目的权利,这样除了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深入思考、完善思维,逐步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

创新型任务:此类任务,教师仅需提出大方向的原则要求,限制最低完成标准,其他皆由学生自主设计。

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其中最关键的是“任务”的设置。“任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真正决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的最重要的部分。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务”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

尤其是设计创新型任务,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既有知识的掌握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任务”要具备实践性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通过上机操作来完成的任务,尽量避免抽象理论化的任务出现。

在与学生多年的交流中,相对于枯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上机实践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现在改革后,很多学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成了完全脱节的两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先教授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真正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很少。这样下来,学生只是被动重复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如此就更谈不上自我学习和提高能力了。

利用任务驱动法,合理设置“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要做的,就是先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从而确保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3.“任务”要具备吸引力

进入高校的学生,很多已经卸下了升学的压力,多年紧张的神经一朝松懈,造成了很多学生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是很多学生挂在嘴边的口头语。

除了正确的思想引导外,真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真正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得知识。

计算机知识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乐趣的。然而,我们对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08、2009两届学生的基本问卷调查反馈结果表示,大部分学生对大一学习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兴趣程度不大。因为这门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主要态度就是:通过就好。真正通过学习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的学生,少之又少。

我校2008、2009届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感兴趣人数的百分比图如图2。

这种情况的产生,和这种固定的教学形式和相同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势极其必要。

二、分层教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在进行任务设置时,因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设置的任务相对会有一定的难度。基础差的学生想跟上学习进度十分困难,想要他们对学习计算机产生兴趣就更困难了。

“大学计算机基础”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包括工科、理科,也包括文科专业。文科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的角度和理工科的学生完全不同。要想让他们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并从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则任务的设置就不能一概而论。

所谓分层教学[2],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法中,可以按照两个原则分层。

1.按照学生基础分层教学

设置入学考试,根据全面的计算机水平普查,分清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采用教师教授的方法让他们入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设置符合他们水平的任务,一方面让他们对计算机逐步熟悉起来,另外一方面引导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2.按照专业特点分层教学

文科的学生和理工科的学生,本身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未来工作中相应的要求也不同。应该根据这些不同需要,针对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任务”,培养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与分层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学什么、怎么学之前,首先,根据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对学生进行分层。确定好分层后,根据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教学大纲,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针对已经分好层级的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制定不同的任务。确定好不同层次的相应的任务类型,这是真正决定“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否真的吸引学生,是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

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可以解决计算机能力好的学生重复学习、浪费时间、没有兴趣学习,计算机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进度以致厌学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不同需求;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可以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付以后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其他计算机问题。

四、评测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要配合评测手段的改革。要想真正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将评测手段分成三部分: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中期测试成绩;最终考试成绩。

其中最重要的是看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学习能力,也就是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以平衡学生入学的差异。采用中期测试的形式,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而最终期末考试也是必需的,除了完成任务外,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就是通过最终的测试来实现的。

五、结论

在分层教学和任务驱动法之下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

分层教学法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期基础,只有正确区分好学生的不同层次,才能在后期的教学中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方法。任务驱动法是核心,任务设置成功与否,是这种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正确的评测手段,是深入教学模式修改的最重要保障。

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相结合,可以使教学目标更明确、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未来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不同层次“任务”的设置,真正解决学生学无所用的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通过这种基础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让“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入门培训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改革;考证促学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整个世界正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在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投入,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2 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2.1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面对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在和未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搞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

2.2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计算机教育更新较快,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2.3考试中存在问题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①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②试题的质量不高。③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一级。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100个左右的汉字,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都不能完成,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3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3.1合理安排课程。优化教材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中最基础的学科应该全部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授课,这样更有利于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更有利于学生较早地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定位,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否则没有准确的定位与合理的教材内容,学生将会很难入门。目前高校采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PC机操作初步模块,WORD文字处理模块,EXCEL电子表格处理模块,ACCESS数据库使用模块,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与信息系统安全知识模块,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0模块。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的逐渐普及。结合不同层次班级,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好的内容教师可以少讲,而对于部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课时安排进行多讲、细讲。

3.2完善方法,改变手段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上机实验”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还是比较切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要求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学生对授课缺乏兴趣、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学生自学积极性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提高办学条件,改变授课环境。给原有的多媒体教室增加学生用机,然后通过安装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使得教师用机可以控制学生用机。这样一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操作演示时可以对学生机进行控制。

(2)提高课件质量,注意精讲多练。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注意内容上的要点提示,还要注意声音、图片、动画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3)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巩固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成立计算机课余学习兴趣小组、开设计算机辅修班、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计算机知识抢答赛等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3.3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利于学生自主化学习

在实验环节上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研究。针对计算机基础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在实习部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技术,实现辅导方式的转变。构建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网站,将课程网站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答疑的远程教学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交流,快速入门、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在网上查阅教学要求、示范模版练习、教学课件,掌握授课内容,学习相关技术。调动学校全部教学资源,在为课程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使所有的教学资源都被“优化”在网上。

3.4改革考核方式。提出“考证促学”

为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技能。目前,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考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编软)。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就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等级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真正能够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现在各大院校都成立了等级考试的考点。我认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期末考试可取消,改成考一级,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又可以减轻出卷改卷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获取证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