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1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的重点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协调,强调整体性,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系统分析研究[1]。我国对于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开始于城市,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2]。生活污水治理的研究方向逐步由城市扩展到广大农村。本文主要对巢湖市12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梳理,探讨成因,为下一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建议和借鉴。
1规划区域整体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中部,位于合肥、芜湖之间,临近长江,环抱巢湖。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本次规划区范围包括巢湖市的12个乡镇和1个街道。共涉及1044个村庄,其中中心村115个,自然村929个[4]。
2治理现状分析
2.1用水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用水是基础性的民生工程。2005年是我国展开大规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元年,在此背景下巢湖市的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加强。目前巢湖市各乡镇供水由乡镇自来水厂或民营水厂供水,基本全覆盖[4]。
2.2污水治理现状分析
目前巢湖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排水管网覆盖率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缺位,造成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难,污水治理压力日趋严重的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农户居住不集中,污水管网全覆盖有难度且不经济,而且在一直以来的农村生活习惯中没有污水处理的观念,农户日常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沿道路边沟或路面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随意排放渗入地下,使得一些建设完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使用率低下,造成设施浪费和村镇水体污染的双重问题。巢湖市近年来由于水灾的影响,导致很多乡镇污水治理设备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沿巢湖周边的乡镇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需要运营维护,导则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巢湖市很多乡镇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由于资金的缺乏处于停运的状态。
2.3农村生活污水现状问题成因
巢湖市目前有93处污水处理设施分布于各中心村;此外利用中央农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完成了56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自2016年以来,共筹付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近1.5亿元[4]。尽管巢湖市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①资金投入压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公益性的工作,而且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维护,结合巢湖近年来污水治理工作实践来看,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补助,长此以往难以维持污水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转,全面展开农村地区的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很大,拓展资金来源、吸纳社会资本的行动方案亟需出台。②认识偏差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要基层干部群众的配合,由于认识偏差加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污水管网敷设难度大,由于农村住户在建房修路时未铺设污水管道,也没有考虑到为日后污水管网建设留足空间,在后期规划铺设管网时,需要开挖的路面面积较大,影响了部分农户的日常生活,导致其不愿意配合管网建设工作;污水处理设施难落地,基层干部宣传出现偏差,致使部分农户认为污水处理设施会散发臭气,影响人居环境,导致其不愿意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内部选址建设。③污水收集管网欠缺农村地区前期由于农房建设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比较滞后,污水收集辐射范围不大,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
3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3.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巢湖市地形复杂,各种限制性要素
相互重叠,不同村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千村千面,因此不适用于统一的污水治理模板,需要按照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分类治理思路。①纳管集中收集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近且施工条件优越的村庄,村庄内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进行治理。该模式投资少、工期短、方便管理,首先能节省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同时在后期管网及设施的运营维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根据巢湖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采用这一模式。②美丽乡村中心村实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模式适用于美丽乡村的中心村,农户生产生活中的产生的污水通过规划建设的管网统一收集后集中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③居住相对集中村庄实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一般用于农户集中居住的村庄,通过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敷设污水处理管网,集中收集邻近村庄的生活污水,最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④不能纳入污水管网的采取联户小型污水净化池处理模式用于3、5户成群分散居住的农户,将农户生活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排入小型污水净化池单独治理。⑤自然村单户采取户改厕模式用于独门独户建房生活的农户,这种情况敷设污水管网或者开挖净化池的处理方式都不够经济,一般通过户改厕的方式进行兜底处理。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根据“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江浙地区污水处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巢湖市不同村庄的地域形态及污水排放现状,除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其他村庄,规划采取以下污水治理工艺。3.2.1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①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2/O法)生活污水依次流经厌氧、缺氧、好氧三大功能区,主要利用微生物菌群去掉污水中的有机物、N和P。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污水进水运行后,按时间顺序形成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和待机等操作的操作周期,不间断处理污水。SBR反应器中轮换出现缺氧、厌氧和好氧环境,可以去除BOD、SS、N和P。③地埋式无动力化粪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将厌氧微生物加入到普通的化粪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质进行发酵及分解,最终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示意图3.2.2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①分散式智能净化槽污水经过沉淀分离、过滤、曝气、沉淀等一系列操作后净化排出。但相比于化粪池或沼气池而言,其投入成本及运行费用都较高。②庭院式污水处理工艺指小型的化粪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一般分为单户型和多户型两类。单户型:工艺构造包括住宅化粪池及户内排水管道,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就近排放。适用于居住分散且房屋周围有空闲地的农户。多户型:多为2-5农户共用一处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居住集聚且周围没有空闲地的农户。
3.3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管理
3.3.1市域层面巢湖市作为统筹主体,做好监督领导工作,深入村庄展开调研,积极与镇村进行对接,推广最前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讯和模式,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有政必施、施之有效。同时建议巢湖市农村生活污水按照整体或者分片区打包形式进行第三方维护管理,统筹项目资金。3.3.2乡镇层面乡镇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村庄污水治理情况造册管理,分村到人;落实具体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组织业务培训课程,帮助相关责任人进行业务能力的更新升级;定期开展乡镇层面的月度自查自纠工作,以评促进,并给予成绩优秀的乡镇一定的资金奖励。3.3.3村级层面村级层面首先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的日常管理工作;村两委组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科普大讲堂活动,提高普通农户对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度和配合度,倡导“污水治理,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鼓励农户参与到污水治理的日常工作中去,对表现良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3.4农户层面农户应有主人翁精神,主动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知识,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主动检查自家生活污水的接入和处理情况,其次自觉爱护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4结语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三岔河流域 污染现状 防治对策
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流域污染防治进行研究,通过实施总量控制指标的方式,采取工业废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方式进行了云南滇池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流域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效果,逐步遏制住了水质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流域污染防治的方法逐步从单个工业污染源治理向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源治理、生态治理转变,从污染源控制向污染防治转变。
一、三岔河流域水质现状
六盘水市2010年—2012年河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市中心城区的水城河超标情况最为严重,除窑上断面达标,其余断面常年超标严重。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
二、三岔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六盘水境内三岔河流域煤矿、钢铁、建材、化工、有色、轻工业等污染源单位共162家,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780.29万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33.97吨,工业氨氮排放量107.11吨,石油类排放量17.78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2011年,六盘水境内三岔河流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87.07万吨,综合利用量328.52万吨,处置量306.42万吨,贮存量52.13万吨。城乡生活污水排放情况。2011年,流域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695.10万吨,其中COD 25720.97吨、BOD5 798.46吨、氨氮3143.67吨、TN4327.65吨、TP302.12吨。城乡生活垃圾排放情况。2011年,境内三岔河流域产生生活垃圾共163301吨,其中钟山区72620.4吨,水城县43055.4吨,六枝特区47625.2吨。农用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和农药使用情况。流域内农村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共806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共144吨、农药使用量共62吨。畜禽养殖污废水排放情况。2009年,流域内畜禽养殖废水、粪便的排放量分别是39312吨、13390吨;COD的排放量达654吨,TN的排放量达74.5吨,TP的排放量达6.5吨。
三、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
2015年排放污染物占比情况表
四、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一)三岔河治理目标
到2015年,流域内企业主要污染物实现排污浓度和总量控制双达标;城市中心区及沿岸村寨突出的生活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贯穿市中心城区响水河得到有效治理;三岔河两岸生态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境内三岔河各断面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三岔河水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治理措施
治理流域工业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首先取缔规划范围内无证无照配煤厂和泥煤临时堆场,按照《六盘水市煤炭洗选行业治理整顿实施方案》取缔60万吨以下洗煤厂;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煤矿矿井废水全面稳定达标。
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一是对已建成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运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使污水处理厂运行达到设计处理能力,并完善市污水处理厂、双水污水处理厂、德坞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管网。二是在三岔河流域内重点建制镇新建与其相适应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积极探索农村散居村落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分年度实施修建人工湿地项目。
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或间接进入三岔河污染水体。引导流域内畜禽养殖业走生态养殖道路,减少畜禽废水直接排放。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重点是对土锌冶炼废渣和煤矸石等固体废物进行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高炉水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建材,变废为宝。
实施生态建设。流域内河流两岸的主要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开展治理石漠化治理工程,保护好地质地貌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六盘水市境内三岔河干流及其支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以市中心城区的响水河超标现象最为突出。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预测2015年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治理措施:治理流域工业企业、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施生态建设。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二)展望
三岔河普定以上河段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水源,目前三岔河部分断面不能稳定达标,随着流域人口增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超过了三岔河的承载能力。因此,三岔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多个途径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祖信. 河流污染治理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周鑫,王心源.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J].资源与环境,2007.
[3]白妙馨,石蕾,魏敬铤,刘文民. 内蒙古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2.
[4]赵雁冰.广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7.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饮用水源地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2304
1引言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因此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是保障全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点。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话会议,提出了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事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环保部下达《关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十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4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对实施治理的村镇采取“以奖促治”政策,以激励和促进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自2010正式启动以来,全国已经有近半的省份进行了整治,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同样被列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现就以编制过程中的实际经验,讨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的方法及存在问题,便于今后更好的稳步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给后续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人员以参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村庄为单位。实施内容是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及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就以上几方面,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为例分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方案。
2研究区域概况
眉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秦岭主峰太白山处于境内,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地形地貌由南到北依次为秦岭深山区、黄土台塬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渭河冲积平原和渭北黄土台塬。境内形成了东西沟塬相间、坡面南高北低的自然地貌,素有“七河九塬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全县土地总面积863km2,辖8镇,123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5万人。
眉县多年平均地表水量为2.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8亿m3,水资源总量为3.54亿m3,全县平均径流深283.7mm,平均径流总量2.448亿m3,按多年平均值计算,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9.7m3,占全国人均值的37.64%,占全省人均值的64.3%,属于贫水区域。
3项目规划时限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整县推进,涉及全县8镇的12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规划为2012~2014年。为确保项目逐年,有计划的推进连片整治工作。规划2012年实施4个镇24个行政村,农户数12364户,145组,共计47846人。2013年实施7个镇48个行政村,农户数27507户,355组,共计106645人。2014年实施7个镇51个行政村,农户数28846户,382组,共计108925人。
4眉县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眉县自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通过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容镇貌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环境处理处置设施运转费用高昂,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缺乏广泛的参与热情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致使眉县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1生活垃圾方面
根据计算,眉县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7.6万t。调查显示,眉县还有3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是任意堆放的,即使是收集堆放的部分,60%以上也以简易填埋为主,距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还有较大差距。4.2生活污水方面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黑水和灰水两部分。灰水主要为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黑水主要为冲厕排水。经计算可知: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240万t,其中BOD年排放量约为144t、COD约为288t。目前,眉县除了首善镇的葫芦峪村正开展农村生活废水(灰水)的人工湿地处理试点外,其余村庄均无相应的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旧村改造中虽然建设了简易污水管网,但未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村中的集水坑渗入地下,或流到街道上,或直接排入村中的沟渠后进入水体。尤其是各镇周边各村的污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给眉县周边流域水体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及周围环境均带来严重影响。
4.3饮水水源地保护方面
8个示范镇区中除了汤峪镇的楼观塬村和营头镇的街道村部分村组的饮用水水源为地表水外,其余示范镇的饮用水水源均为地下水(深井水),井深均在100~200m之间。眉县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307处,其中采用地下水源共有257处、地表水源共有50处。目前已有92处划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实施了水源地保护措施,还有215处未划定保护区范围,尚未设置标志牌和界桩等警示标志及隔离保护措施。个别地表水水源地上游存在小尾矿库遗留矿渣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一些地下水水源地范围内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杂物任意堆放,存在潜在的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问题。
4.4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
眉县涉及的养殖小区共计19个,其中养牛小区9个,养猪小区6个,养鸡小区4个。经计算,年排放污水量约2.5万t,CODCr、氨氮和总磷的年排放量分别为241.5t、 37.3t和28.1t,畜禽养殖小区污染物产生量见表1。
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粪便综合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和污水任意堆放和排放,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示范工作内容及实施计划
5.1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解决农村环境的热点方面,研究一种高效、投资低、运行费用省的污水处理设施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规程及规范\[1~7\],结合眉县的实际考察情况,考虑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然排放、回收利用、蒸发与下渗的损失较大,其排放量占总用水量按70%考虑,农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25L/d·人,镇区周边村人均平均日排水量定额为35L/d·人。由于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到渭河水体,其排放标准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一级标准;研究过程中随即抽取首善镇第五村、段家庄村、横渠镇街北村、豆家堡村水样进行检测,检测水质结果见表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无动力和微动力的自然生态净化处理工艺,其中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水冲式厕所不太普及,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污水分散处理技术;镇区及周边农村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卫生条件好(水冲式厕所普及率高)、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集中处理技术。根据眉县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眉县适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处理法,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包括污水主干管、集中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等。污水净化处理设施以自然生态处理法为主,即人工湿地法和氧化塘法等。经计算分析,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需共建设89处,其中集中式处理设施为14套,分散式处理设施为75套,污水主干管总长度57.68km。其工程量和总投资见表3。
5.2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生活垃圾应实现分类收集,并且分类收集应与处理方式相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宜采用有机垃圾(农业果蔬、厨余等)和剩余以无机垃圾为主的简单分类的方式收集。有机垃圾进入户用沼气池或堆肥利用,无机垃圾结合当地废弃物收购系统,对其中可回收利用垃圾(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等)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危险废弃物运至指定危废机构进行统一处理,其余不可利用无机垃圾填埋或进入周边镇垃圾处理系统。眉县垃圾处理模式见图2。
图2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根据计算研究,眉县农村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5kg计算,人口增长率为3.14‰,到2015年,预测全县日垃圾量为125.35t。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眉县每10户配置2个垃圾收集桶(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以红、绿二种颜色分别代表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每50户配置1辆保洁车(三轮手推车)和1名保洁员;1个行政村配置1辆机动三轮车、1个垃圾分类收集房、1个有机垃圾堆肥房和1个3~5亩的建筑垃圾填埋场。眉县大部分连片村属于经济较发达和欠发达的村庄,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在垃圾填埋处理的同时,建议建设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场。
眉县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由收集与清运项目、资源化利用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等构成,项目总投资3352万元,其工程量和投资汇总见表4所示。
5.3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应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要求,推广生物发酵床、干湿分离堆肥及厌氧发酵、“畜沼菜”、“畜沼果”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畜禽养殖治理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或厌氧反应器)(生化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农田灌溉或达标排放。
根据对国内同类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类比调查,各种畜禽粪、尿及污水的产生系数详见表5和6,眉县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7。
根据现场调研,眉县全县畜禽养殖户234个,其中80%无处理设施,需要建设10m3沼气池188座。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分布20处,需要处理池容积为3600 m3,建造干粪堆池57个,设置固液分离机(脱水装置)57个。建设集中处理设施20处。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8。
5.4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根据眉县农村饮用水工程调查结果分析得出,眉县农村饮用水需要开展8个镇110个村组215处的水源地保护工作。水源地保护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划定保护区范围,建立界桩、围栏和标志牌,并对周围植树绿化,进行源头保护。
地下水大口井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为30m(最小15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砖墙围井或铁丝网封闭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地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水源地实际情况设定保护区为以取水点向上游延伸50~100m,向下游延伸30~50m的范围保护区边界实施铁丝网封闭(泉水也可采取砖墙围泉)并设置警示牌,标明为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禁止开垦荒地,防止破坏水源储存条件。围绕边界平均设立警示牌4个。
同时对保护区实行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保证水源水质合格、水量稳定。定期进行水量水质监测,观察水环境变化,掌握水环境变化规律,确保供水安全、正常。
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主要采取大口井砖墙围井、泉水采取砖墙围泉、河道取水口采取铁丝网保护等措施,建立围栏和标志牌\[8\]。其工程量和投资分部及总投资汇总见表9。
表9农村水源地保护工程量及投资汇总
结语
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包括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镇与村的生活垃圾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四大方面,总投资费用:8510.3万元。项目实施后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水源地常规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70%,受益人口26.5万人,收益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不低于95%。可以说从根本上提高了眉县农村环境面貌,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居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还应该不断提高,加强宣传,并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建议根据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环保协调、融合的政策及相关规定,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管巡察制度,保证农村环境的改善长期有效。对于眉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研究及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今后会不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合更高效的节能处理设施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JJ123-200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124-200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村镇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 574-20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0.
[8]陕西省环保厅.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环境建设工程技术规范(试行)\[12\].西安:陕西省环保厅,2012.
收稿日期:20130129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黑臭污染;微生物高效菌剂;生物修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对于自然生态保护的意愿愈加强烈,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河道作为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处理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国家出台相关黑臭河道的治理文件中都体现了治理的刻不容缓。因此,在形势严峻的今天,对黑臭河流治理方法的研究是迫切需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底泥生物修复是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将药物或微生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利用微生物、各种电子受体、共代谢底物等生物氧化组合技术,对河道黑臭底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氧速率,提高底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底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2]。
1项目背景
茫溪河属岷江支流,西源头位于井研县大佛乡大力村宋家坡,东源头位于仁寿县松峰乡双河口,全长95公里,其中井研县段75公里,经井研县王村镇舒金滩进入五通桥区,最终汇入岷江。河宽30到50米,年径流总量490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667.4平方公里。井研县现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1.2万立方米每天,目前市政污水管网收纳污水量为1.4万立方米每天,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投运,井研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也不能完全处理城区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从望峨桥、等多个排口直接溢流进入茫溪河;新区部分约5000人的生活污水现通过管网收集到霁虹桥底,由于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在建,污水管网尚未完全接通,污水不能进入市政污水厂进行处理,污水直接排入茫溪河。同时研城水坝至蚕宝滩水坝段部分河道正在进行边坡治理,从研城水坝至蚕宝滩水坝河道已实行截流(截留总长度约4.5km),河道流量较小,使该段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减小,导致进入该段河道的生活污水不能在短时间内降解,需通过外力协助其降解[3]。目前该部分污水对河道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迫切需要解决该断面存在的黑臭问题。
2项目介绍
本项目选取井研茫溪河段受污染严重部分区段作为生态修复试验段,在污水溢流排放严重的河道部分选取三个区段,即茫溪河生态修复试验段一(望峨大桥下)、试验段二(龙家坝大桥上游50米处)和试验段三(县天然气公司外面)。茫溪河生态修复试验段全长约155米,治理河道全长约2.2千米,试验段内有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放口7处,工业污水排放口(意龙科纺集团)1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口1处(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1.2万方/日)。河道近6个月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水体水质指标为劣V类,波动较大。项目段水质三方监测背景数据如表1所示。本次工程的总体治理目标是使水体中悬浮物(SS)削减率高于50%,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高于20%,感观无黑臭。
3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
生物反应池(土坝堆砌覆膜,规格为10m×10m×1m),扎带,悬浮填料(丙纶含硬丝,自漂型),阀门,套管,电缆,钢丝绳,PVC管,竹片,底泥消解增强复合菌剂。实验设备曝气机及附属设备,电控柜,菌液储存桶,菌种投加曝气船。
4实验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对试验段的污染现状、纳污能力和排污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得到了大量可靠的数据。确定了以微生物为主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工艺,本工程采用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对河流进行生物多功能组合原位修复,通过曝气复氧、投加悬浮填料、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等技术的组合应用,结合必要的物理措施,对技术修复效果进行检验,从而为此技术在整条河流的修复的运用提供技术保障。
5实验内容
5.1曝气充氧
试验段道采用潜流曝气机曝气,整个装置包括电动机、通电电缆以及潜流曝气机,全段共8个曝气机盘。试验段长度为60m,曝气机安装位置位于河岸外侧,曝气段全长50m,采用4×2的方式安装,潜流曝气机安装间距分别为10m与4m。
5.2悬浮填料投加
在黑臭河道治理过程中,通过投加微生物菌剂能使得水体污染物得到科学的处理,达到一定的治理目标。针对目前每日污水超过2000m³的溢流量,水量较大,冲击负荷过大,不宜直接投加菌剂。通过在反应池内安装生物填料及曝气设备,能够减少水量冲击,特别是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固着生长,能够和介质中的有机物浓度形成动态平衡,且生物膜形成后污泥产生量少,管理方便。悬浮填料采用自浮型人工水草,长度为0.5m,通过固定于竹片进行投放,竹片长度为2m,10根人工水草固定为1组,每组间距为1m,填料投加量为100m³。
5.3复合菌剂投加
井研茫溪河段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污染,使得河道底泥淤积,水体感官呈现发黑发臭。本研究针对目前河道存在的黑臭污染问题,采用对生活污水有强效降解能力的生物菌种进行河道治理试点。生物强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提高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量,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以及抗冲击能力;(3)提高生物菌体网捕、吸附、搭桥、絮凝等物理化学性能,提高菌胶团的生物絮凝、吸附、降解等能力。针对市政生活污水的特性和相应区段的水质检测情况,实验室条件下筛选出强效降解污染物的菌种,并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出针对性较强的生物强化菌剂,辅以土著微生物系统,经实验室小试中式达到降解目标后应用于生物处理池区段,通过投加复合菌剂使得该水域自净能力得到相当的强化。本试验计划投加高效复合菌剂ML3,该复合菌主要包括酵母菌、放线菌、乳酸菌、光合菌四大类菌种,几种菌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复合而成。菌剂浓度不低于107CFU/ML。复合菌剂用2吨聚乙烯罐运送至实验现场后存储备用,通过人工投放的方式加入城区实验段中,投加点布置位于实验进水口,投加量为0.05%。每天投加一次,一个月为一周期,根据效果适当调节加菌量。
6污染物降解效果分析
在反应池内安装生物填料以及曝气装置,安装完毕之后再引入溢流废水。在反应池内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ML3,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溢流废水应急处置后再排入主河道[4]。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后,水质得到改善,污染物质的降解速率得到明显提高。试验得出试验段一水体中悬浮物(SS)削减率为56.72%,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25.64%,总磷削减率为33.33%,氨氮削减率为32.78%;试验段二水体中悬浮物(SS)削减率为54.93%,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35.37%,总磷削减率为27.16%,氨氮削减率为23.77%;试验段三水体中悬浮物(SS)削减率为54.93%,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27.59%,总磷削减率为27.16%,氨氮削减率为23.77%。总体对比,基本达到污染物降解目标[5]。
7结论及建议
7.1结论
本文通过茫溪河城区段进行试验,使用微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曝气充氧+悬浮填料+投加微生物菌剂”的方式,使得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体污染物得到有效降解。水体中悬浮物(SS)削减率高于50%,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高于20%,感观无黑臭,整体试验目标达成,可推广于茫溪河河道水质提升治理。
7.2建议
黑臭河道的形态有很多,且黑臭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本文研究选取用于生态修复试验段为污水排放及溢流段,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也是针对于试验区段复配而成的,只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茫溪河受污染段黑臭情况不一,河流流态也不一,针对复杂局面下的微生物强化技术的黑臭应用,需要选取相关生态影响因子,并进行生态因子对水体黑臭相关性的研究,构建茫溪河生态因子-黑臭情况-微生物的实验模型,针对整个茫溪河水体水质情况选出最适参数,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茫溪河水体水质得到最优化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黄民生,陈振楼.城市内河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M].科学出版社,2010.
[2]王海,张甲耀,魏明宝.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3,18(4):1-4.
[3]傅翔宇,李亚峰,王群.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建筑与预算,2016(04):37-41.
[4]钱嫦萍,陈振楼,刘杰.长江三角洲河流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2002,(6):24-27.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环境污染 处理技术
水是生命的源泉。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节约水资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用水量和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这些生活污水未经治理无序排放,不但加重了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而且严重威胁到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1.农村生活污水的构成及来源
近几年我省农村居住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上百户农户集中居住在一起,生活污水排放加大,但几乎没有处理措施,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等,一般具有排水量少,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且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等特点。农村污水处理管理滞后,相比城市污水处理相差巨大。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维持高位,但处理率较低。此外,我国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企业迅速发展,使其周边环境严重恶化。
2.国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2.1澳大利亚“FILTER”(非尔脱)污水处理系统
非尔脱污水处理系统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专家提出的,其主要是利用污水进行灌溉,通过灌溉土地处理后,再用地下暗管将其汇集和排出[1]。该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病原体、N、P等污染物,给农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2];并且具有高效、持续性等特点。其缺点是这种处理方法受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影响,非生长季节农作物不灌溉,污水处理系统就不能进行工作;而且在建造时需要修建泵站来控制排水量,导致难以普及推广。
2.2日本净化槽技术(Johkasou system)
日本的净化槽技术是运用物理沉淀、物理吸附、化学絮凝和生物降解的一体化技术[3]。其功能分区,使COD、N和P等污染物分别在不同处理单元内得到削减。目前,日本净化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其污水排放可以达到以下标准:BOD在10mg/L以下,COD在15mg/L以下,TN在10mg/L以下(因处理工艺而定),TP在1mg/L以下。优点:节省动力、管理操作简便、实现了污水和污泥一体化、常年不排泥、运行期间较稳定且无须专人管理和出水水质优良;但净化槽在国内的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安装和运行费用较高,致使在推广应用上有一定的难度。
2.3美国加州高效藻类塘处理技术(Highrate algae pond)
高效藻类塘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swald教授提出的,是在传统稳定塘技术进行改进形成的。高效藻类塘有利于促进藻类生长,因此使藻类所产生的氧气大大地增加[4]。其工艺流程见图1:
高效藻类塘与传统的稳定塘相比较,其优点是运行经费低、修建容易、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少,维护简便,对病原体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除此以外,还可以改善环境,生产食品和饲料,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缺点是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处理效果随季节变化较大。
2.4土壤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土壤地下渗滤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学者新见正就已经开始研究土壤地下渗滤净化污水技术[5]。其将污水通过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渗透系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进行处理和净化[6]。该技术对SS、BOD、COD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一般可达80%~95%[7]。其工艺流程见图2:
该技术具有日常运行成本低、建造投资省、易于管理和维护、易收集污水和净化效率高用等优点,而且土壤表面可以合理种植经济作物,创造经济价值。
2.5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果和功能,从而设计和建造的湿地[8]。最早起源于1903年英国约克郡Earby。20世纪70年代由学者Kickuth提出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之后,人工湿地生态理论逐步发展起来[9]。人工湿地从结构原理上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和潜流人工湿地(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两种类型。根据污水在基质中的流动方向,潜流人工湿地可分为水平流型(Horizontal flow type)和垂直流型(Vertical flow type)两种。人工湿地系统结构组成包括基质和湿地生物两种。其中基质十分重要,是湿地污水处理的载体和生物生长的基础,使湿地内的各种处理过程连结为一个整体[10]。湿地生物主要以湿地植物为主,不同湿地对植物的要求不同,这与湿地设计的目的和处理对象及与湿地植物在处理系统中的功能作用等有关。其工艺流程见图3:
人工湿地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的二次污染。其获得了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有着地球肾脏的功能效果,产生了更高的生物学价值。然而其也存在缺点,占用土地面积大,运行效果直接受外界环境温度及气候影响,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致使人工湿地在我国南方地区更易于实施,而在北方地区难以实施推广。
3.国内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3.1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
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是由浙江浙大水业有限公司联同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该技术以传统“A2/O”工艺为基础,由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组、曝气系统、回流系统、微电脑控制系统和远程通信系统等组成,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为电能,作为曝气设施、回流设施的动力,而多余能量则储存于蓄电池中;根据优化调试后的数据,通过微电脑控制系统,完成自动化控制,自动运行曝气设施、回流设施及搅拌设施。其经过积水、厌氧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沉淀,从而达标排放[11]。其工艺流程见图4:
太阳能作为能源资源在污水处理的应用中,不仅仅是用于微动力能源,在北方,还可以为水池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冬季污水处理效率。该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清洁、方便、安全、节能等优点。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合理地利用了热量和气候条件,使整个过程更环保、更节能;其运行费用为零,是其他处理工艺所不能相比的。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缺乏专业技术人,在后期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有困难。
3.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称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分散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通过对沼气池和化粪池的改建得来的,利用厌氧消化、沉淀过滤等处理技术,降解有机质,杀灭病原菌。相对于沼气池和化粪池池来说,其解决了化粪池沉积污泥多和处理效果差等弊端[12];并且解决了沼气池沼气回收率低的缺点。经其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质BOD5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环境卫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并且有利于保护水源清洁等。用这种方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国家无须专门的投资,投资较小,见效快。但其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较低。
3.3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生物滤池是将吸附、过滤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在一起的农村废水处理工艺。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截留悬浮固体和生物氧化于一体,省去了二沉池,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13]。其工艺流程见图6:
该污水处理技术出水质量好,无二次污染;能在较低温度下正常运行,缓冲容量大;运行能耗低,投资费用省;启动时间快,挂膜时间短;日常运行管理方便,结构模块化。然而,其滤料容易流失,使用前须进行预处理,并且要进行定期冲洗。由于生物滤池为半封闭或全封闭构筑物,其生化反应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因此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
3.4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技术
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技术起源于法国和智利,主要根据蚯蚓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而设计[14],具有投资省、处理效率高、管理简单等优点。然而,单级蚯蚓生态滤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显著。当进水流量大、污染物较多时,单级的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效率大大降低,影响出水水质。通过研究改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其构造见图7: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由多个塔层组成,每个塔层内的滤料层是以土壤为主,大概有30cm左右,主要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区域,也是蚯蚓生存的区域。土壤层又由不同种类和不同粒级的填料组成[5]。每个塔层下面布有均匀的出水孔,各个塔层之间的空间有40cm左右,污水从孔中滴落,可以充分地补充有机质分解时所需的氧分[15]。其充分利用了蚯蚓―微生物―植物―土壤―填料的协同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填料堵塞,提高了污水处理负荷,并且有效提高了SS、TN和B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农村污水处理主要为生态处理技术,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劣。对于我国农村污水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意识淡薄,农村污水的处理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地财政压力大,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在后期运行和维护过程中有困难;四是没有标准的规定,目前主要是鼓励型措施。取一次性投资低、能耗低、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实用技术是解决中国农村污水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的比较,对于我省的农村人口较为分散,四季分明,地形复杂,经济较为落后等特点,笔者认为在我省可以将净化沼气池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功能互补。见工艺流程:
该技术把“净化沼气+人工湿地“有机结合,解决了净化厌氧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控制在前端,使进入湿地水质中的污染物很低,减轻了对人工湿地的净化压力,强化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节约了土地资源,并解决了人工湿地因时间而长变成了污泥坑的难题;其采用进出水自流,不用机械动力设施和电控,只需要兼管人员定期对格栅池和沉沙池中的杂物泥沙进行清除,因此实现了低能耗,维护简单,日常运行费用少;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净化装置上面的空闲地面设计绿化及景观工程,再加上人工湿地的植物和花草,如此使整个污水装置上面干净整洁、美观、文明、无臭味,使其看起来是一个小花园。
5.展望未来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提出,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社会资金对农村污水治理的投入、利益分成及退出机制;(2)科学制订污水治理方案,分步、有序地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和改造工程;(3)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降低污水治理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1):9.
[2]李宁.小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4-5.
[3]闵毅梅.净化槽技术应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6):59-62.
[4]池金萍等.高效藻类塘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四川环境,2004,23(5):28-30.
[5]严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干旱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6-7.
[6]肖广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新探[J].中国科技财富,2010,22:287-289.
[7]张思.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4:2-8.
[8]梁康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N].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22-428.
[9]康军利.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可行性[J].环境卫生工程,2004,(2):114-117.
[10]常高峰.人工湿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及污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应用[J].自然科学版,2010,26(3):81-85.
[11]陈瑛.解析农村村镇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56-57.
[12]郭飞宏,张心良,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选择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20(8):48-51.
[13]张京震,刘建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选择及经济实用性比[J].科技开发与经济,2009,19(24):146-151.
[14]李典友.土壤中蚯蚓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及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56-57.
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和建议范文6
摘 要:保定市属于极度缺水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保定市水资源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现状,对促进保定市生活污水资源化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活污水;中水回用;城市水资源
一、保定市水资源现状
(一) 保定市水资源短缺
《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显示,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9.7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8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属极度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情况也日益严重。从西大洋引水前,市区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6亿m3,相对水资源量超采0.74亿m3,超采率近一倍[1]。
国家相关统计年鉴显示,保定市居民家庭用水量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18%,居民家庭用水量上升了63%。西大洋引水实施后,改变了单纯依赖地下水的历史。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供需矛盾仍很严峻,已成为制约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水质仍然较差
保定市目前的地表水环境污染仍较严重。2010年监测数据显示,有水河道中Ⅲ类水河长178 km,Ⅴ类水河长5 km,劣Ⅴ类水质河长147 km。平原区河段水体污染严重,白沟河、琉璃河、府河污染严重,水质极差,无法利用。污染多因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2]。随着保定市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保定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供给都将继续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污染源排放不能有效控制,水质不能得到持续改善,则城市可用的水资源量将快速减少,水资源管理成本提高,水资源短缺情况将更加严重。
(三)水资源再生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保定市目前有中水回用设施的单位主要有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河北大学新校区、财苑小区和鲁岗污水处理厂等。存在的问题包括回用规模偏小、成本高、中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没有纳入城市基础建设规划,以及设备运行不稳定等[3]。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此也没有详细的要求,出于建设和维护成本的考虑,小区开发商一般很少考虑设计中水回用设施。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情况来看,两个污水处理厂目前的日设计污水处理量为32万吨,2010年仅城市污水处理厂就处理了7640万m3污水,而当年保定市受水区城市污水回用量为3061万m3,其中市区只有1836万m3[4]。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保定市污水资源化的潜力
(一)生活污水资源化含义
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又称中水回用)是将城市居民、宾馆、学校等由于居民日常活动产生的污水,通过处理和消毒,达到或好于国家规定的杂用水标准后,将其重新应用于居民冲厕、小区消防、绿化等领域。城市生活污水由于其排放量大,水质稳定,处理工艺较成熟等特点,经过净化的生活污水可以重新成为城市水资源的一部分,不仅减少了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又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二)保定市生活污水资源化潜力分析
保定市2009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339万m3。据保定市统计局的数据,保定市日常生活用水中,厕所用水约占30%,清扫用水约占11.4%,因此至少总用水量的41.4% 可用中水替代,按2009年的数据,也即可以节省约1335万m3的新鲜水。保定市污水处理厂2009年污水处理量是7270万m3(包括排入的工业污水),如果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可以部分用于城区绿化、消防、工业企业等,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新鲜用水。
城市雨水资源具有产流快、季节性强,分布面积集中,易于收集等特点,可作为城市水资源的一部分。有学者根据保定市建成区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以及季节等因素,估算出保定市到2030年雨水利用潜力可达1700万m3[7]。
三、污水资源化对策建议
目前影响中水回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中水设施建设滞后、中水设施运营与监管低效率、中水利用安全缺乏保障、中水利用的政策不明细、市场化运营机制的缺失、水价体系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推进居民用水的中水回用
规划新建一定面积的住宅小区、宾馆、商店、机关、大专院校等设施,都要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如居民小区可将居民洗涤用水经过处理后用作冲厕和小区绿化、景观用水。一方面减少了小区新鲜用水量,另一方面,对使用的中水收取的价格应低于新鲜水价,居民用水支出也将减少。
(二) 加强对企业排放污水的监管
排放污水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排放到天然水体的污染企业,一类是排放进污水处理厂的污染企业。对于直排天然水体的企业需要加强监管,确保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于排入污水处理厂的企业需要保证其达到预处理标准,防止其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四)培育完善的中水市场
政府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中水发展利用规划和目标,合理规划中水厂建设和中水利用项目,提高中水处理效率,降低制水成本。适当进行补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用户使用中水,扩大中水利用的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市生活污水管理评估及资源化对策研究(201202030)
参考文献:
[1] 保定市水利局.保定市水资源评价[R].保定市水利局,2004.
[2] 张林.保定市地表水资源的质量构成与污染治理[J].地下水,2012,34(4):84.
[3] 董伦山.浅谈保定市中水回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90-304.
[4] 王艳庆,李书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保定市水资源联合调度的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2):25-27.
[5] 刘树森.城市污水系统改造规划方法探讨―以保定市市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