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1
1 美术馆展厅空间环境艺术构成与氛围营造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细部的推敲与完善的过程。展厅内部空间的设计既是固定的又是变化的,通过采用多种因素对空间进行调整,能使同一空间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变化。
美术馆内展厅空间环境艺术一般都注重经济、简约、地域性的设计策略,装饰风格以简约、大气为主,选用的装饰材料、后期饰品以及展示灯具等都应注重统一性。点、线、面是构成空间的基本要素,在美术馆展厅空间中,展品、展台、橱柜等我们可以看作是构成中的点元素;人们在其中的参观轨迹,便是线元素;整体区域的划分,即是面的完美组合。美术馆展厅空间在这三种基本元素的协调下,构成了和谐、统一和个性化的空间体系。
展厅空间环境艺术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予人美的情感体验。艺术心理学认为艺术是直接表述人的以美感体验为核心的情感体验,如何营造满足人们欣赏的空间氛围是展览空间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首先要形成一种心理感受的展示空间,它将会是以视觉为主,同时伴随着听觉、嗅觉和触觉。其次要考虑展览的内容,包括展品种类,另外还有个人意愿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努力。美术馆展厅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外部因素充分展示出每一件作品的闪光点,从而引起参观者的共鸣。
2 美术馆展厅空间色彩和灯光效果与氛围营造
(1)色彩是室内空间设计的灵魂,美术馆展厅的色彩对内部设计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和熟悉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相给人产生的情绪反应,能创造出预期想要的空间效果,将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欣赏习惯的差异,都能直接影响现代人对色彩的心理作用。因此,在准确把握色彩个性情感与展示表达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应密切关注人们的色彩喜好和审美习惯,从而正确运用色彩的特性。例如,美术馆展厅某个区域展现的是以历史为主调的陈列作品,人们对“历史”这一概念的习惯性理解是陈旧的、过去的事物,色彩多以低纯度,弱对比色调表现历史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陈旧感。这种整体色调一般以低浓度黄色系为主,可以使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能更轻松地融入整个空间氛围之中。美术馆展厅的整体色彩与展品是协调一致的,不同的展示分类搭配不同的颜色,这样的色彩设计方法不仅对展厅空间起到明显的视觉划分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彰显出艺术作品的创造价值和个性化。展厅中墙面色彩的细腻淡雅与光彩夺目的展览品共同融入整个温馨舒适的空间氛围中,参观者不会轻易产生视觉疲劳,反而会与艺术品之间的对话产生更高的意境。
(2)美术馆展厅空间内的灯光效果大多“柔和”为线索贯穿始终,空间内独特的灯光效果能够渲染出精神与气韵相融合的时空氛围。温暖柔和的光线会起到减少浮躁、喧哗,给人带来恬淡静谧的效果,大都采用明亮而不刺眼的暗黄色灯光。在展厅空间顶部安装有规律的灯光,一般均匀地照在地面和板面上,主要是为了使参观者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展览作品的说明与介绍。在这种具有创意的灯光效果下,作品的整体感会带给观众比较舒服的视觉感受。灯光的渲染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在艺术展览空间中如果灯光照明运用恰当得体,展厅内定会别有一番风趣。
(3)色彩与灯光在高校美术馆的展厅空间中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展览空间内色彩设计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优秀的色彩设计搭配上合理而又完美的灯光的点缀,会对展厅产生一种特殊的空间效果。灯光与色彩相呼应,会给展厅蒙上一层迷人的神韵。此外,灯光与色彩的调节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包括对展厅空间感和温度感的调节,它能调节空间感的远近和大小,调节环境中的冷暖气氛,能强化和统一空间整体色调使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3 高校美术馆展厅空间内作品展览陈列形式与氛围营造
高校美术馆展厅内的作品陈列形式是展示设计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展示道具是作品陈列展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针对作品本身的种类和特性来一一对应所要使用的展示道具。展示道具的设计当然也必须符合展品的造型和形态,这样才能生动的烘托艺术品让参观者的审美眼光有所变化。例如,多层结构的玻璃展柜,不仅能给展厅带来通透的视觉效果,而且还方便参观者能从多角度观摩展品。还有常用的多层展台,可使相对于小型的艺术作品尽显层次,与此同时展厅空间内也将会产生高低错落形式的变化,带来一种奇妙的视觉起伏韵律感。作品展览陈列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会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和思考。展厅内展览作品的陈列形式要与整个空间氛围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观赏者的艺术灵感。
4 高校美术馆展厅空间内人性化设计与氛围营造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2
前言
随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很多新型博物馆在设计风格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如果博物馆能够在室内设计领域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则能够使博物馆呈现出更高质量的文化价值。因此,很多博物馆的设计人员都将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地域性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一、宏观视角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表达
首先,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要根据博物馆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尤其在室内空间的宏观设计方面,要尽可能多的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对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宏观布局进行研究。首先,博物馆要在宏观层面尽可能保证室内空间的体积,不能盲目效仿一些现代化商场的设计理念,而是要根据当地传统风格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对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进行体积设计。既要保证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具备足够的宽敞性特点,又不能因为体积过大而影响了博物馆地域文化因素的表达。博物馆室内空间的主体高度要尽可能控制在6m左右,基础性展品的展厅设计,要尽可能放在较矮的楼层,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也可能开发地下室作为文物展厅。另外,要保证不同展厅在博物馆内已较为均匀的方式进行分布,使展厅的面积能够保持在适应观众审美需求的范围内,不会由于展厅面积过大而对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博物馆的中心部分,应尽可能使用正方形厅室作为过渡空间,使面积相同或相似的展厅不会由于过渡空间的形态而产生差异化错觉。可以借鉴地域性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对博物馆室内空间进行科学的处理,如果当地的传统建筑正厅较大,则可以按照传统建筑的理念将正厅位置作为主要展品陈列的位置,使博物馆能够更具地域特色。
二、微观视角下的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性表达
1.博物馆屋顶的地域性表达
要加强对传统建筑因素的美学分析,结合现代装修理念,对博物馆室内空间的微观细节进行处理。使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能够通过抽象艺术的方式对地域性因素进行表达,提升参观者对博物馆地域特色的理解。例如,江南传统建筑在屋顶的设计方面存在高度错落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江南地区博物馆屋顶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多面体的装饰理念,对博物馆的屋顶进行形态设计,并根据传统建筑固有的设计尺度,同比例的进行博物馆屋顶的设计,使博物馆的屋顶能够呈现出同江南小镇一样的屋顶美观感,提升博物馆的地域特色。屋顶的装饰材料选取也是提升博物馆室内空间地域特点的重要因素,可以使用花岗石替代传统江南建筑的青瓦,使博物馆既能够呈现出同传统建筑一样的文化内涵,也能够保证建筑的科技含量。
2.博物馆窗口的地域性表达
博物馆的窗口设计必须在保证博物馆实用性的基础上推进,既要借鉴具备地域特征的建筑窗口设计理念,又必须保证博物馆的主要展厅获得足够的自然采光。要以传统建筑的框景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参考依据,通过窗口形态的调整,实现窗口地域性特点的展示。例如,在北京等传统建筑领域,长方形窗口是较为常见的形态,而在江南园林领域,窗口的形态则呈现出六边形活花形等众多形态。博物馆的设计者要结合地域特色,对窗口进行形态设计,并对开窗的具体方向进行控制,避免窗口形态的变化影响到窗口的美观性。
3.博物馆山水墙的地域性表达
山水墙是博物馆中较具艺术特色的因素,对山水墙进行地域文化的设计,可以使博物馆在展现地域特点的方面具备较强的艺术支持。要尽可能将山水墙选择在空间环境较大的厅室,并使山水墙靠近博物馆的入口位置,使参观博物馆的人员能够首先对山水墙进行鉴赏,并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对博物馆地域文化的了解,以便参观者在以往对博物馆地域特色的记忆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提升博物馆观赏者对文物观赏的理解深度。要将地域性特色的设计主体技术作为山水墙的设计技术,保证山水墙成为博物馆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另外,要结合美术作品和雕塑作品的艺术理念,对山水墙进行细节的打造,既要保证山水墙能够具备充足的地域文化特征,又要融入现代科技对山水墙的制作进行技术性支持,使山水墙能够完整的呈现出博物馆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实现传统因素同现代因素的交融。要借鉴抽象艺术作品的文化表现技艺,对山水墙进行艺术理念设计,使山水墙能够凭借较为简单的形态和色调对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表达。
结论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3
关键词:建筑陶瓷;展厅设计;配饰;风格;色彩
1 前言
随着建筑陶瓷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层出不穷,使得整个行业有着百花齐放之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使陶瓷产品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仅需要产品本身具备一定的特色,更需要能展示出陶瓷产品的优良空间。建筑陶瓷展厅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借用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对其定义: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到设计中,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1]。配饰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整个体验的过程,它遵循营造空间的氛围、装饰展厅空间细节的原则,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展示空间的主题,更好地向大众推广建筑陶瓷产品的内涵与价值。
在陶瓷展厅设计的饰品配套中,包括硬配和软配两种。所谓硬配,就是决定空间用途的大件物品,如大厅需要的沙发、灯饰等,洗手间需要的洁具,厨房需要的橱柜等。软配,就是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又起重要点缀作用的小五金件。目前常见的有壁挂、装饰画、相框、灯饰钟饰、木雕、花卉植物、毛绒玩具、藤编草编和玻璃陶瓷等工艺陈列品、家居布艺等,可谓琳琅满目,如何进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受到越来越多从事展厅设计的设计师的重视。在建筑陶瓷展厅设计中,配饰的运用主要有两大方向:(1) 创新:一般规律从整体效果考虑,提倡有突破性、有个性,通过创新反映独特的艺术效果;(2) 和谐:即协调,要与室内环境、多种物体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包括品种、造型、规格、材质及色调的选择,使整个展示环境带给大众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配饰运用的风格把握、色彩搭配和类型材质的选择着手,分析配饰在陶瓷展厅设计中的运用。
2 风格的把握
世界文化造就了多种多样的装饰风格流派,而配饰的风格作为对陶瓷产品风格的补充,就一定要做到与陶瓷产品外在气质保持一致,强化展厅空间风格。目前,室内空间各种不同风格同时出现于市场之中,例如前卫简约派、中国传统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混搭风格等,都是配饰当中常用的风格,也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爱。这就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空间结构、空间的形态特征以及展厅主题遴选最适合的风格,对配饰进行合理选择、配搭和陈列,以达到展厅设计的最佳效果。富有代表性的配饰群落有下列几种:
2.1 前卫简约派风格
针对前卫先锋派的家具配饰群落,应杜绝庄重且复杂或中庸的、缺乏个性的饰物,以简约、夸张、拥有视觉冲击力及具有强烈的后工业时代感的配饰为首选。如图1所示,此空间瓷砖的铺贴方法给人一种时尚、简约和硬朗的前卫风格。因此,搭配上具有金属质感、造型简约的器皿,使其很好地融合一体,营造出一个前卫简约派风格的展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陶瓷产品的内涵。
2.2 中国传统风格
针对文化气息浓郁、具有古典韵味的仿古砖配饰群落则倾向于选用字画壁挂、仿古瓷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饰品和家具搭配。图2是仿古砖的一个展示区,产品以茶色复古图案为主色调,有着成熟、稳重、高贵和典雅的东方古典艺术风格。作为展厅设计就需要把仿古砖的文化风格和内涵表达出来,因此,配饰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展厅的正墙的白色区域搭配上具有浓厚东方古典气息的佛雕挂像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挂画;三个相同大小且代表明清时期的展架上摆放着国粹青花瓷,其具有浓烈的古色古香之神韵,与整个展厅的中国传统风格相得益彰,从各个细节上更加烘托出了产品的价值内涵。使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宁静祥和的年代,摆脱了世俗的烦恼,让身心得到完全的释放。
2.3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具有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新古典风格从其发展而来,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2]。如图3所示,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无论是精雕细刻的花边镜、新艺术运动的装饰花纹的灯具、挂画、水晶宫灯,还是碎花窗帘配饰均体现了高贵、典雅而和谐的品位与风格,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气度雍容之感,让人丝毫不显局促。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配饰的运用烘托出一种多元化的展示空间,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2.4 混搭风格
混搭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精华元素,将古今文化内涵完美地结合于一体,充分地利用空间形式与材料,创造出个性化的家居环境。混搭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风格的元素放在一起做加法,而是把它们有主次地组合在一起。混搭得是否成功,关键看其是否和谐。最简单的方法是确定家具的主风格,用配饰和家纺等来搭配。图4表现出整个展厅的空间层次多样,墙面以白色肌理砖为主,在白色的空间中用黑白相间的小块面瓷砖组合进行空间块面的分割,使展厅有着时尚、个性和现代的风格。这个展示空间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混搭效果非常强烈,配饰采用了时尚前卫的美女挂画,画中的人物同样穿上了黑白相间丝袜;造型优美的黑白色水晶灯以及花草渲染空间,展示出了时尚、趣味和雅致的混搭风格。
3 色彩的搭配
色彩拥有最强烈的感染力,不同的配色体系可代表成不同的情感密码。在陶瓷展厅色彩设计中,有欢快、简洁和明朗的色彩系列,给人清爽、宁静的感觉;有沉稳、条理和简约的色彩系列,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还有对比、夸张和鲜艳的色彩系列,给人激情、突破的视觉效果等。色彩搭配的统一与协调是陶瓷展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最基本要点,即主体色与点缀色协调统一。主体色在陶瓷展厅中常指瓷砖、家具等大面积色彩,是构成展示环境的最重要部分。点缀色主要是指配饰的色彩,是展示环境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织物、壁挂、花草、小型家具和摆设品等,往往采用最为突出的强烈色彩[2]。在陶瓷展厅中,配饰色彩搭配首先要做到的是观察腰线、花片及其属于哪类色系,再进行考虑饰品所需要的色彩。下面通过陶瓷展厅中一些具体的配饰案例说明色彩搭配方法。
3.1 色彩对比搭配(冷、暖;明、暗;色彩的艳度)
色彩的对比搭配是用色相、明度或艳度的反差进行搭配,有鲜明的强弱,其中,明度的对比给人明快清晰的印象。运用配饰的色彩形成与展厅的色彩对比是许多展厅设计师搭配色彩的方法[3]。
3.1.1黑白色彩搭配
图5展示的是由瓷砖和卫浴组成的一个盥洗空间,洁白的卫浴系列配上白色花纹砖使整个空间有种空旷质感,配上黑色菱形边的镜子、深紫色窗帘以及黑白水晶宫灯,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质感与气息。黑白搭配是永恒的流行,当所有的装饰形式都摒弃了绚丽的色彩外衣,仅仅以黑与白作为表达语言时,简约的风格就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此展示空间的黑与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黑白的精彩离不开其它点缀色的融入,正如此图上的两幅挂画,能缓和黑与白过度的视觉冲突感觉,能让黑白更加丰富精彩。在色彩这种情境中,充满冷调的现代与未来感,也会产生出理性、秩序与专业感。
3.1.2色彩饱和度对比搭配
光线透过翠绿色的树叶为古色古香的展厅增添了浓厚的清新和淡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展厅的功能——一个休闲恰谈的展示区,如图6所示。整个展厅色彩的布置以土黄色的瓷砖为主,这样的一个色彩属于中和色,要产生空间的层次感就需要在配饰的色彩上加以策划。大面积饱和度较高的绿色树叶提亮了空间的色调,饱和度较低的深褐色竹编座椅和褐色陈设品加深了空间的深度,避免了土黄色的沉闷。配饰色彩饱和度对比的运用,使空间达到了古色古香的沉静之美与清新的空旷之美的完美融合,让空间拥有宁静祥和的气质。迤逦的暖意,或内敛的芳华,打造出了一个儒雅的新贵生活。
3.2 同色系搭配
同色系搭配是指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如果是单一色相的浓淡搭配则称为同色系配色[3]。图7有别于我们平常印象中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卫生间,展区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赋予了空间健康、向上的内涵。地面是以白、绿相间的色彩瓷砖铺贴而成;墙面以白、绿色的不均等的线型铺贴为主,主墙面用深绿色花纹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配上鲜绿色的滴水型沙发和同色系的台灯,同色系列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空间的色彩层次感强,充满了一种生机盎然的艺术气息。
3.3 近似色搭配
选择相邻或相近的色相进行搭配,这种配色因为含有三原色中某一共同的颜色,所以很协调[3]。因为色相接近,所以也比较稳定。图8配饰所含的蓝色、绿色、紫色中有一种共同的颜色—蓝色。此空间创造出了一种雍容华贵而又不失温馨的世外桃源,视知觉感知度非常强。该展厅展现出一个美妙的空间,其中配饰的运用功不可没。用蓝色天空和绿色的草地效果做成的大幅壁画,并设计成窗户的形状,使一个封闭的空间立即有了开阔之感;洗刷台上的黄绿色花草以及高贵典雅的紫色水晶灯再搭配上柔软的地毯,强烈地突出了空间的主题,让身在其中的人都变成了精灵,轻盈许多。
3.4 单重点配色
单重点配色是让颜色形成面积的大反差,“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种单重点配色。其实,单重点配色也是一种对比,相当于一种颜色做底色,另种颜色做图形。如图9所示,整个空间都是黑色的暗花纹砖,相当于一幅画面的底色;用白色进行绘画,用鲜艳的红花进行点缀,用丝丝金黄为黑色增添庄重与华贵。不需要大面积的配色,只需要配饰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就会表现出瓷砖的特色,设计出完美的空间。
4 材质的搭配
配饰的类型多种多样,造型奇特的空中悬垂饰品如大型编织旗帜牌匾或灯具,这些形式通过声、光、色、水、植物和花卉等元素的综合配置,体现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室内景点。在突出艺术品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形成高品位的整体展示环境。壁挂饰品各具特色,有壁画、浮雕、挂画、泥塑、蓝印风筝、鱼形饰物和竹藤编织器具等,在设计师巧夺天工的运用中发挥着独具匠心的功效。台面饰品主要有雕塑品的摆放,陶瓷和玻璃制品的陈列,古玩、奇石花卉果盘烛台标本或模型的点缀,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布艺制品的运用等,能有效地烘托家居环境中的气氛。地面饰品如草藤、鹅卵石、织毯、动物皮及粗棉织物装饰,经由质感肌理对比,赋予空间更细腻的触觉效果及更优良的视觉形象。景泰蓝、青铜器、唐三彩、青花瓷、玉雕奇石、根雕和各种材质的落地灯等,地面陈设体现出地方文脉与民族风格。绿色植物花卉饰品将大自然气息融入室内空间,有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柔化空间的作用[4]。针对目前以简为美的流行趋势,每个系列的饰品只采用一到两种色调的饰品,并与建筑陶瓷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相得益彰。陶瓷展厅的配饰颜色定位以空间墙体颜色搭配为原则,在整体空间把握上,为了能烘托出家居空间中的浪漫唯美的温暖气氛,尽量选用天然的材料,比如选用红陶、棉、麻、草、石头和竹等材料。针对现代人对简洁形式的渴望,色调上以暖色系为主;配饰的造型简单明快,迎合现代人的消费趋势,并使空间富有文化特点与人情味,营造温暖的气氛。
5 结语
建筑陶瓷展厅配饰运用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住每种风格的主要元素符号特点、代表性色彩、典型陈设材质和搭配方式均符合风格基调,要有特定的气氛,或者要明确表达一个主题。这种主题要体现出一种场所精神及空间意向,它具有较强的视知觉感知度,因此对于整体环境的气氛,配饰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空间的感觉、装饰的味道和界面的性质,是整个建筑陶瓷展厅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伯森.体验经济与产品设计[J].大艺术,2003,11.
[2] 刘卉.室内配饰设计初探[J].美术大观,2010,02.
[3] 陈其熊,袁建榕.家装全攻略—色彩搭配[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09,05.
[4] 李娟.唐立华.家居环境中的配饰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0,03.
The Use of Accessories in Building Ceramics Exhibition Design
WANG Hui,ZHONG Shang-lian
(Foshan Polytechnic,Foshan 528137,China)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4
关键词:交互设计;博物馆展示;展厅设计;创新
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交互设计逐渐脱离了传统人机交互,发展成为一门兴新学科。
一、交互设计的定义
1984年,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BillMoggridge)首次提出“交互设计”的概念。关于其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早期交互设计理论家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特里•维诺格拉德(TerryWinograd)曾把交互设计描述为“是人类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VB之父”艾兰•库伯(AlanCooper)则认为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而在《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一书中,作者将交互设计定义为“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具体而言,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由于交互设计本身就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因而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不论何种说法,交互设计关注的焦点都是用户的需求,其核心理念都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二、交互设计与博物馆展厅设计
提及交互设计,人们最先联想到的往往是产品设计、界面设计。事实上,交互设计更像是针对用户体验的、跨学科的实践范畴,其设计方法适用于多种领域。博物馆作为展现人类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不再局限于收藏、科普的简单功能性满足,现代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信息来源、文化交流,乃至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单调、呆板、乏味的陈设方式已不足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公众的需求,博物馆展厅设计的重点也逐步由过去的以物为主向现在的以人为本转变,并且愈发重视体验感,这与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理念不谋而合。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这种理念上的转变使得交互设计在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在于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灵活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展示环境体验。这些技术,例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红外传感声控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打破界面限制,使展览空间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还能够使展品与参观者发生互动,增强观众与所展内容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还存在于心理层面。通过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展品不再是简单陈设、冷漠与距离感的存在,而是仿佛有了生命,人们能够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其品质特性与文化内涵,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在国外,交互设计的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展厅设计当中,主要以设置与展览内容相关的娱乐体验项目的形式体现,增强其趣味性与参与性。相对国外而言,交互设计在国内还属于一个较新的概念,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虽有所应用,但形式较为单一且效果不佳。尤其是近年来,交互设计理念多应用于兴建数字博物馆,于2015年2月建成的故宫端门数字博物馆便是典型代表。该博物馆完全摒弃传统博物馆形式,无任何实物展品展出,全部内容由数字化虚拟呈现,并设置有各色互动性的娱乐体验装置。而与此同时,传统博物馆仍旧遵循展柜集合展板的固有形式,鲜有交互设计的介入。这种将传统与现代割裂开来的博物馆展厅设计方法并未解决我国博物馆目前面临着的向现代化转型的严峻形势,传统博物馆仍旧满足不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体验感的追求,而新兴数字博物馆也由于缺乏实物支持无法长久吸引公众,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以及幼儿而言。
三、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针对目前交互设计在国内博物馆展厅设计的应用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将传统博物馆与现代交互体验式数字博物馆两者有机结合,是交互设计理念在我国博物馆展厅设计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展柜的创新
传统展品陈列柜多由硬质基台与玻璃保护罩组成,形式单调,玻璃制的保护罩容易给人以冷硬、疏离的距离感。参观者透过玻璃挡板只能观看到展品的外观形态,且多数展柜沿墙体设置,参观者往往只能通过单一角度观赏展品,无法全方位感受藏品的形态特征,相关的文字介绍也仅是笼统概括,未能很好地展现展品的艺术价值。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的交互设计理念引入现代博物馆展柜的创新设计中,展柜的玻璃挡板不再仅仅作为分隔展品与参观者的保护屏障,成为与人交互的界面,在参观者靠近展柜时自动感应呈现展品的具体信息。全息投影技术可附加于展柜中,虚实结合,360度无死角展示展品形态。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将展品进行数字化分解,使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展品的物理构成与艺术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展品独特的魅力。此外,语音、音效甚至于气味均可在交互设计的介入下融合进展品的展示中,以触控或红外感应声控形式附加在展柜的设计当中。
(二)灯光、流线设计的创新
传统博物馆展厅通常是较为开敞的空间,通过展柜、展板的设置来划分空间,引导人流。标志导视系统在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中不受重视,展厅中鲜有明显的引导标识,以至于参观者在进入展厅之初易产生迷茫、混乱之感。此外,由于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传统博物馆展厅设计往往使得参观者无层次、无目的甚至无导向地走马观花。通过交互设计的理念与手法,结合并利用展厅的灯光、地面与墙体进行创新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例如,交互设计的手段可以使展厅灯光根据参观者人流量进行恰当的改变。通过明暗强度、色调变化来调节参观者的情绪心态。地面亦可作为重要交互界面,感应人流并为其规划显示出当前最优参观路线以指引参观者。墙体也可作为重要的展示屏幕,通过现代化数字媒体技术,投影出与展示内容相关的人物为观众“亲自”进行解说,又或是向参观者展示展品的制作过程与历史渊源。通过红外感应与声控技术,参观者可与之互动,感受到与展览内容更为紧密的联系,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下获取信息与知识。
(三)VR、AR技术的合理应用
虚拟现实(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视觉、听觉与触感等方面生成一定范围的与真实环境高度相似的数字化环境,借助必要装备用户可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互作,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增强现实(AR)是VR技术的延伸,通过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地理位置及角度,加之相应的图像、视频与3D模型,将虚拟世界叠加在现实世界中并与人发生互动。VR技术与AR技术作为近年来交互设计的热门,其在现代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可为参观者带来趣味性更强的综合体验效果。例如2016年3月8日首都博物馆开展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VR技术就被开创性地应用于考古现场的还原展示上。通过佩戴VR眼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殷墟妇好墓的考古现场,更为直观地认知殷墟墓葬结构。除此之外,VR、AR技术同样适用于还原古人的政治、经济与日常生活,模拟再现远古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VR、AR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展厅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机械工程与制造领域正逐步与计算机智能相融合,并且呈现出向更为主观、人性化设计方向迁移的趋势。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同样存在这一变化倾向。重体验感的交互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展示模式,以其独有的展示理念和信息高效传播的特点愈发成为当今博物馆展厅设计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先进科技手段,交互设计打破了参观者与所展内容之间的界面,让人们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与展品进行互动,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博物馆展厅设计新的需求,并且能够积极调动人们的主动参与性与动手性,引发人们深入思考、探索的欲望,从而使观展体验有了极大的进步,最大化地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混沌中浮现的交互设计[J].设计,2011,(02):45-47.
[2]黄琦,毕志卫.交互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6
[3]刘晓军,张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5
[4]翟永齐.博物馆展厅设计中交互体验式设计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5
一场奢华与艺术的相遇让从来都不低调的北京散发着光影晕染下异样美丽。在北京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为期三个月的“迪奥与中国艺术家”艺术展终于拉开帷幕。国际一线品牌迪奥(Dior)的众多产品:服装、包、化妆品、香水、首饰等引领着时代的潮流的经典在展会中与观众见面,而一只由当代最前沿、最有影响力艺术家构成的强大队伍为此次展览创作设计。尤伦斯艺术中心区域被划分为许多不同大小的精致紧凑的小空间,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家――画家、雕刻家、摄影师等,通过艺术灵感的闪光,在不同空间内以不同的迪奥产品展现Dior品牌的传世魅力。每个空间,不仅仅通过大量的视听元素给予参展者心灵的震撼,更让参观者震撼的是光的运用和表现,在明暗相逆的空间中,同一款灯具的不同运用方式,在和谐的统一中,展现了奢华与神秘。
人们永远无法抗拒有冲击力、创造力,甚至是颠覆力的事物。美就是这样一个王国,在这场奢华与艺术的盛会中,WAC Lighting(华格照明)提供的灯具营造出多变而真实的光影效果为展览增色许多。在展览中,迪奥的美丽被设计师通过艺术传达给世人。在郑古国设计的Dior香薰展厅,用金属复制的实心香水瓶,妙喻了他设计的初衷“千年不毁”。香薰厅淡淡的香氛气味,引你走入溢香的暗空间,展区天花、地板都采用纯黑色的反光材质,正面墙体作为动态展示,正中区域的展柜中陈列着金属香水瓶,WAC Lighting的Framing射灯系列,让通过变焦系统后可以调节大小和亮度的方形光斑透过玻璃的展柜由隐蔽的天花转角处射出,精准将光分别聚集在香水瓶上,映出香水瓶的精致质地,高贵与迷醉。除方形光斑外,Framing射灯系列加入GOBO片还可以投射出图形和字体,受到国内高档酒店会所的青睐。
在荣荣和映里两位艺术家设计名为“亚洲”的展厅中,摆放着欧式结构基调混合着“日式”旋律的高级成衣。正式的和服变成弋地的半裙,折纸艺术被用来装点纽约风格外套的领边,这些看似无法融合的元素被镶嵌在一起,述说着迪奥的与众不同。可是这些全新的服装形式却给照明带来了难题。既要加强服装的视觉冲击力,体现服装鲜明特色,突出整体感和立体感,在精确还原服装颜色与质地的同时兼顾品牌本身的文化定位。并且服装质地各不相同,颜色多种多样,其设计的概念、使用的元素及服装结构及剪裁也不同,简单的光线投射也难以展现服装的鲜明特色。WAC Lighting的Framing系列吸顶安装的灯具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投射的光线柔和均匀,服装的渐变颜色都可以轻松展现,使服装提升魅力且更具表现力,完美诠释出服装神韵。
如何用陶瓷诠释Dior?刘建华成功的创作了陶瓷系列“迪奥制衣坊”。设计师在展厅空间中悬挂着大量的D.I.O.R字母,在这周围,围绕着设计师用艺术表达方式制作出来的迪奥的设计产品,比如有靴子、包等等,这些都是用陶瓷制作的,陶瓷在这里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完成了它和西方文化的结合。设计师在此空间中,不断用光强化出Dior的金色元素,WAC Lighting的Framing系列在这个展厅再次展现其完美功能,根据使用区域的不同,增加不同的控光配件,使在陶瓷质地及悬挂在作品中央的金色D.I.O.R字母充分接受者光的洗礼。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美丝丝入扣,仿若梦境般的一点点调动着人们内心深处藏着的艺术灵魂。
奢华的灯光氛围,为空间提升质感。“迪奥与中国艺术家”艺术展的成功展示,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设计师。其中光的演绎,得到了众多参观者,业主的肯定。WAC Lighting以负责任的理念贡献于社会,为美的一切,做完美展现。
艺术文化展厅设计范文6
关键词:汉画像石;数字化;传媒技术
当今,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已经深入到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只能通过纸、笔等介质来记录、传承文明;而今,数字传媒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信息的传递,存储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平台。
徐州是汉画像石四大集散地之一,汉画像石是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一体的珍贵文物,其丰富的内涵,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作为读图时代的领航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汉画像石数字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对汉画像石进行处理和保存,通过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以快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一文化瑰宝已是势在必行。
一、汉画像石传承的特殊困难
汉画像石的价值颇高,但它的传承确实有其特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汉画像石的载体一般是巨大的石块、石砖,这种石头一般都比较笨重,不易移动,而汉画像石本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为减少搬运中的磕碰损坏,也不能频繁移动。这样就会给展览、传承文明带来了困难。
汉画像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徐州、陕西、四川等地。由于不同地带的汉画像石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参观者并不知道汉画像石与当时地域、风土人情的微妙关系,所以这样就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其传播的宗旨。
汉画像石的雕刻工艺极其精湛,堪称一绝,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宇宙观。如果非汉画像石方面的专家,是很难看懂里面的玄机,这样汉画像石在内容上远离了观众,使得观众感觉汉画像石里面的内容匪夷所思。如:汉画像石中的飞天形象就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宇宙观,以及飞天的渴望和追求。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给汉画像石的传播,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阻力,知难而上才应该是新时代的高贵品质,笔者所在课题组设想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来实现汉画像石的数字化,驱除阻力,为汉代文化遗产的发扬和继承开辟新路。
二、汉画像石数字化可行性研究
在国内已经有很多专家对古文物进行了数字化的相关研究,比如: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包振华、吴国平根据数字图像的基本原理,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在空域和频域中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直方图均衡、带通滤波、亮度、对比度调节以及边缘检测等技术,对拓片、考古图片等图像进行复原处理,最终得到了清晰完整的复原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比,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图像的完整性,实现了图像与背景的分离,完全去掉了图像的背景部分,得到了清晰的复原图像。还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牛振东、朱先忠、孙一钢进行了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他们开发的系统已经在运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成果,这些都给汉画像石的数字化研究提供了契机,使汉画像石数字化成为可能。
三、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符号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环境带动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笔者所在课题组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手段,克服上面提到的汉画像石传播、继承的特殊困难,使这一艺术瑰宝绽放光芒,让大众来触摸历史,了解生活。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数字化过程:
(一)通过视频形式――用现代的三维动画表现两千多年前的汉画像石艺术
对汉画像石进行实地拍照,并对照片进行分类处理。将其分为农耕商贾、建筑图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乐舞百戏、风俗习惯、西来文化、车马交通、军事战争等共九类。
具体步骤如下:
1、用Adobe 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初步的处理加工,将数码照片中的轮廓线条提取出来,即取其神;并对实地拍摄的照片的对比度、亮度、灰度等进行统一的调整,对模糊的照片进行锐化处理。
2、用3Ds 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建模技术将处理后的图片进行三维加工:对汉画像石进行分类加工,对不同造型的汉画像石,采用不同的建模手段。如:对以单体形式存在的汉画像石,采用“突出细节”的建模思想,重点勾画其内部细节,尽量使人们能够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对以群体形象存在的汉画像石,采用“突出整体”的建模思想,不孤立的看任何一块石头,按照汉画像石中所反映内容的内在联系,将汉画像石搭配、组合,突出其整体意义。如:“左阙”、“右阙”、“阙首”三块汉画像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汉代墓室门。
3、用3Ds 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建立一个汉画像石艺术博物馆的三维空间。根据第一步的分类,每一类为一个独立的展厅,每一个展厅采用不同的布局。如:“神话传说”展厅的布局就可以采用“天圆地方”的结构,建造出一个我们古代先民心目中的“宇宙”;“乐舞百戏”展厅的墙体、地面的装饰贴图采用汉代歌舞器具的造型。两个展厅之间用通道连接,通道的内壁用两个展厅的主题颜色渐变效果进行装饰,以达到提示主题转换的效果。例如:从历史故事展厅到神话传说展厅,通道内壁颜色采用象征历史的深黄色和有奇幻意味的紫色,以此烘托表现效果。
4、在三维虚拟展厅中,利用软件贴图技术制作墙体,用聚光灯和泛光灯营造博物馆的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中央展厅的天花板采用汉代墓葬的“叠色顶”。
6、展厅采用灵活多变的布局方式,制作出的“3D汉画像石”不仅嵌入墙中进行展示,还在每个展厅的中间的位置放置具有特色的“3D汉画像石”展品,如罗马柱式的“盘龙柱”。
7、利用3Ds MAX7.0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中的自由摄像机,对布局好的虚拟展厅制作三维动画,即建筑漫游动画,让动态效果更加明显。建筑漫游动画主要采用主观镜头(一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进行表现。
8、利用Adobe Premiere Pro1.5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动画进行后期处理。挑选汉画像石每类中精品,邀请汉画像石方面的专家对其做详细介绍:分析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屏幕下方配有字幕,将汉画像石通过视频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呈现给观众。
(二)汉画像石教学课件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不断渗透,学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群接受文化熏陶,培养高尚情操的主阵地,自素质教育实行至今,已呈现出了各种各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在徐州有专门进行汉文化教育方面的书籍,课题组根据学校教育的这一发展态势,对汉画像石数码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将汉画像石中的场景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通俗易懂的解说,制作成中小学生课堂使用的教学课件,为中小学艺术课和历史课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汉画像石拓片、视频、解说资料等。
2、进行导航栏设计,导航栏设有汉画像石图片浏览、视频集、资料库、工具栏等。图片浏览主要是汉画像石中的精品(包括它的题名、尺寸、出土时间,以及专家对其的介绍);视频集主要是名人专访和汉画像石精品的视频介绍;资料库主要是近五年发表的关于汉画像石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资料;工具栏主要是阅读器CAJViewer6.0软件的下载、汉画像石分布地图等。然后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这样可以对相关栏目自由链接。在页面右边可以滚动新闻,告知一些会议和学术活动。页面左边设置数据库检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检索信息。在页面下方的位置设有讨论区,师-生、生-生可以交流互动,体会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协作的能力。
3、选用Dreamweaver8.0网站制作工具,运用JSP技术,根据上面的设想进行设计、制作。
4、进行后期测试运行。
(三)手机彩铃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反映汉代宫廷歌舞的场景,故以汉代古典音乐为制作素材,结合时尚元素,制作成手机彩铃。让现代人感受两千多年前的动听旋律。以汉画像石数字化为契机,加强汉代文化的影响力和宣传。
彩玲的制作主要运用Audition音频处理工具,将彩铃制作完成后,通过与通信方面的运营商联系,将彩铃放到网络中,这样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下载到手机中,传播面会进一步扩大。将汉代古典音乐和现代重要传播手段―手机结合起来,易于用户接受。
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里特有的一种文献资料,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以汉画像石的形式抒感、记录史事、憧憬未来。汉画像石数字化以特殊的手段复制了原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原物的作用,又因为数字化后的画像石比原物更容易保存和携带,即便是原物遗失、损坏也可供人们继续研究。数字化后的汉画像石,研究起来更加方便,通过网络传播更加快捷,传播面更广。
通过对汉画像石的数字化,带动汉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化是徐州重要的文化特色,旅游事业也主要围绕汉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的,笔者所在课题组将汉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融合在一起,这样加大了传播力度、广度,促进了徐州旅游事业的发展,既能够带来文化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课题组在汉画像石数字化过程中,如何将汉画像石的惟妙惟肖的形态通过数字化手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利用数字化手段只是一种尝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化的手段还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数字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人员、设备、管理、设计、测试、使用等诸多环节,其中有一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可以说汉画像石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同心协力,共同完成。相信国内对文物数字化研究会如火如荼的展开,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绽放时代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宏岳,郝少波.3ds max建筑动画[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牛振东,朱先忠,孙一钢.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2).
3、包振华,吴国平.拓片、考古图片等的图像的复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9).
4、徐虎.数字化的故宫[J].中国文化遗产,2004(3).
5、李湘德.虚拟思想的历史足迹勾勒[J].科学学研究,1999(9).
6、中国汉画像石数据库[EB/OL].202.195.72.39/tpi_14/sysasp/include/index.asp.